經典核心課程 全校課程地圖 整合型學程 行動/問題導向 核心課程數位化

學生學習檔案

會議紀錄

計畫二:通識與專業課程學習地圖計畫
規畫理念與背景

預期目標

具體實施方法

人力規劃

經費規劃

預期困難與解決方法

一、規畫理念與背景

本校實施獨創之π型教育,其中π之橫線表示通識教育,兩條縱線表示雙項主修專業教育。其具體實施辦法如下(概念圖請參見圖三、圖四):

圖三、南華大學輔系及雙主修學習地圖

圖四、南華大學課程類別學習地圖

(一)單一主修

以錄取學系作為畢業學系。畢業基本要求學分數為138學分,其中76學分為畢業學系開設課程、通識課程52學分,以及選修他系課程10學分。

(二)主修&輔修

除了以錄取學系作為主修學系外,另擇一學系作為輔修學系。畢業基本要求學分數為148學分,其中66學分為畢業學系開設課程、通識課程52學分,並選修輔修學系課程20學分作為輔修學分。

(三)雙主修

除了以錄取學系作為主修學系外,選擇另一學系作為第二主修學系。畢業基本要求學分數為168學分。其中66學分為畢業學系開設課程、通識課程52學分,並選修第二學系課程40學分作為輔修學分。

本校歷年來均十分重視通識教育,「π型教育」亦格外強調出通識的重要性,甚至通識中心還訂出了評分(全班平均 75分)和及格率(全班不及格率1/7∼1/5)的標準,但在各大學普遍存有「重專業」、「輕通識」的氛圍下,通識課程在南華學生眼中仍偏屬營養學分,因而未能全心投入學習。在通識能力明顯不足的情形下,學生的專業技能便難以全然發揮。

另外,雖說本校π型教育之立意甚佳,讓學生有多元之學習機會,但由於實施以來一直未有完善之輔導修習機制,以致學生?習意願不高、成效不如預期。不僅如此,本校長久以來並未針對學生研擬出完備之四年學習規畫,雖然學年之初均辦有「新生座談會」,對學務、教務乃至系務均有詳盡的解說,但畢竟時間有限,對學生而言,並無法達到引領高效學習之目的。

因此,本計畫將於通識課程中安排「核心課程」,並予以列為必修,強化學生之通識基礎,配合「初階」、「進階」及「學程」通識課程的規畫,讓通識學習和專業訓練能相互謀合(概念圖請參見圖五、圖六)。據此,本計畫將配合各學系提出周延規劃之「學習地圖」,引導學生按圖索驥,找出個人最佳學習路徑,藉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大學四年學業生涯。 

圖五、南華大學通識課程學習地圖

圖六、南華大學通識核心課程學習地圖

二、預期目標

(一)藉由「學習地圖」之規畫,協助學生在眾多課程中,擬定出最適且最佳之課程修習路徑。

(二)「學習地圖」將涵括主、輔修學系之專業必修、選修課程,以及通識核心、必修、選修課程,乃至於學程課程之修習安排,統整出高效能之修業藍圖(整體規畫如圖七所示)。

圖七、南華大學學習地圖

(三)「學習地圖」將依照相互呼應之「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融貫鍊結,建構出具有系統性、層次性、完整性之學習流程。

(四)第一年將完成全校、通識中心及六學系之學習地圖。第二、三年分別完成八、七學系之學習地圖。

 

三、具體實施方法

由通識中心統籌,請各系依其學系特色規劃出「學習地圖」,並鼓勵學生依照地圖模式,劃定出個人之四年學習路徑。首先由通識中心研擬出一全校性之學習地圖,並指出「通識課程」修習流程,再交由各學系搭配上「專業課程」修習流程,統合成各系之完整學習地圖。其施行重點如下:

(一)根據校訂之學習地圖,搭配以「核心課程」為主軸之「通識課程修習流程」,訂定出系上專屬之「專業課程修習流程」,統合出該系學生之學習路徑。

 (二)輔導學生訂定出個人之最適、最佳學習路徑。

(三)調控學分數比例分布,強化學生「通識能力」、「專業技能」並重之學習成效。

(四)引導學生衡量個人能力和學習需求,決定是否依據π型教育選擇修習「輔系」和「第二主修」。

除了全校性之學習地圖外,三年內亦將要求通識中心及全校廿一學系完成專屬之學習地圖。其進度如下:

(一) 第一年(十個月):完成全校、通識中心及六學系之學習地圖。

全校學習地圖由通識中心統籌規劃,第一年參與之中心、學系分別為:「通識中心」、「生死學系」、「幼兒教育系」、「應用社會學系」、「自然生物科技學系」、「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電子商務管理學系」。

(二) 第二年(十四個月):除持續修正上述之學習地圖外,另將完成八學系之學習地圖。

(三) 第三年(十二個月):除持續修正上述之學習地圖外,另將完成七學系之學習地圖。

四、人力規劃

參與規劃之中心、學系各推派一專任教師為代表(以中心主任、系主任為優先考量),負責研擬、規劃出最適之學習地圖,供學生作為修課之重要參考指標。另聘碩士級兼任助理一人,協助中心、各學系間之聯絡及文書事宜。

、經費規劃

第一年度參與規劃之中心、學系共有七所(第二、三年度分別為八及七學系),參與規劃之教師共七人(第二、三年度分別為八及七人)。依每人每月六千元、研究期間五個月計(即每中心、學系各三萬元),將有廿一萬元之人事費需

 

六、預期困難與解決方法

(一) 通識中心與各系之課程安排,不易有全面性之共識

將透過教務處、院級及系級主管之協調,依各院、各系之特色,訂定出兼顧通識、專業及學程之最佳學習地圖。

(二) 學生參照「學習地圖」修課之認知不足

透過全校說明會以及系上教師、導生會、系學會、網頁和E-mail宣導,強調出「學習地圖」之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