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經典研讀計畫

計畫內容


回顧二十世紀的社會學,結構功能論的盛況早已不再。九十年代後,雖有新功能論的興起,但也不可能如以往功能論一樣,可以主導社會學理論的發展。派深思的權威地位也如昨日黃花。然而,就算派深思今日已無如以往般的宗師地位,但他做為韋伯與涂爾幹以來,影響社會學,尤其是社會學理論發展最重要的社會學家,這也是無庸置疑。誠如哈伯瑪斯所說的,要研究二十世紀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就絕對不可能略過派深思。如果我們全面檢討二十世紀社會學理論發展,那麼派深思的作品還是需要面對的。

    派深思的著作本身,雖然不見得非常困難不好理解,但要在有限的幾次研讀中全部閱讀,實在難以實現,且有失經典研讀的真義。因此我們選擇亞歷山大(Alexander, J)所說的經典作品,確立古典社會學家之為經典的經典作品(classics),「社會行動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也是派深思整個行動理論建構的起點,也是環繞整個行動/結構這個核心課題探索的首要理論力作,是以做為二十世紀中葉社會學理論經典之作,這是無庸置疑。我們不標榜回歸派深思,回歸「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知識的鑽研無須口號,只希望能好好研讀「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爬梳行動論的理論脈絡與建構。

「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並非派深思最早的作品,卻是最早的有系統的理論作品,也是派深思整個行動論的起點。雖然在學界一直有爭議,派深思後期的理論發展,是否延續著「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中所提出的voluntaristic action theory的發展,或者發展出全然忽視行動的功能論,但釐清這個問題並非本研讀會的目標。蓋這必須涉及對「社會系統」一書及其之後作品的比較研究,而這是本研讀會在一年之內力有未逮的工作。「社會行動的結構」正文共有775頁,做為一年研讀的經典作品,其份量已是超過,因此我們希望能集中在這部鉅著的研讀,以釐清行動論的某些基本問題及其理論,以及派深思對古典社會學的詮釋。

    「社會行動的結構」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份是對實證主義行動論的批判,也是派深思整個理論反思的起點。第二部分則是探討在實證論傳統中所浮現的志願行動論,分別論及馬歇爾,帕雷圖與涂爾幹的學說。第三部則是檢視觀念論傳統中的志願行動論,主要是論及韋伯的學說。第四部則是相對簡短的結構。本研讀會以釐清派深思行動論之思考起點,理論建構以及詮釋古典社會學家為標的,規劃下列的研讀進度。


參與人員 研讀時間 研讀內容 聯絡我們 教社所首頁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