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台灣小而美》

previ.gif (1415 bytes) [ 上一篇 ]

26.   兩岸軍備競賽 破壞亞太安寧

[ 下一篇next.gif (1425 bytes)

  近日立法院正在討論國防預算案,為加速國軍二代兵力的整建,估計八十六年度的國防支出在三千億元新台幣左右,居政府總預算之首(佔百分之二十一)。國人評論此案,不應忽略東亞軍備競賽之更大背景。

  據AKUF(漢堡大學戰源研究所)分析,一九八八年以來全球軍費支出平均每年遞減百分之四,九四年全球軍費總支出已減少到九千億美元,估計至二○○○年還會進一步下降(大約為七千億美元),八七至九四年全球軍費節約所帶來的「和平利息」總計為一兆一千億美元。冷戰結束之前北約(NATO)和華約(WVO)的軍費佔全球總數的一半,東亞不足百分之十,冷戰之後前者以每年百分之四的速度削減,後者(不含日本)卻以百分之二的速度增加。據SIPRI(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統計,東亞諸國中軍費支出的首席為北朝鮮(佔GNP的百分之二十七)、第二位為新加坡(百分之五.八),第三位為台灣(百分之四.六)、第四位為南韓(百分之三.六)。

  何以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東亞黃金海岸軍費成長也最快,何以軍風隨著金風走?究其原因,不外是:一、美國扮演阿特拉斯(Atlas希臘神話中的擎天巨神)的時代已經過去,以霸權穩定世界秩序的理論已經過時,依靠地區均衡推動和平的均勢論已深入人心,不僅中共罵美國為洋基(Yankee),就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日本也說NO,最近爆發的美軍基地反續約運動是一例,日本人說何以我們要用百分之七十的成本維持美軍,俄國的威脅已不存在了。二、「共產主義的最後堡壘」尚盤踞東亞,全球的美蘇冷戰時代雖已結束,東亞的冷戰時期剛剛開始。三、東亞經濟高成長諸國歷史上飽受列強之欺辱,經濟上翻身之後民族地位也要翻身,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宋江誰屬豈不可爭。四、許多寶藏經濟資源之地(如南海)宗主問題歷有爭議,軍力強大自增談判籌碼。於是基於政治的、意識形態的和經濟的潛因,在這片儒教哲學的東亞天空上飄來朵朵反儒教文化的戰爭風雲。

  沒有一個政府認為軍備是為了準備戰爭(在他們的字典裡軍備應改稱軍需),那麼戰爭又因何產生?著名核倫理學(Nuclear Ethics)專家艾利森(G. Allison)把戰源分為三派看法:戰爭之所以發生是因一方太弱而另一方過強,例如慕尼黑事件,英法太弱而希特勒便可逞強,於是他們主張增強軍事實力以備戰而反戰,艾氏把這一派觀點稱作鷹派(Hawks);第二種觀點相反,珍珠港事件便是一例,日本之進攻美國,並非美國太弱,而是日本感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種觀點認為戰爭是誘發的,制止戰爭只能靠調停和綏靖政策,艾氏稱之為鴿派(Dores);介乎上述二者之間,第三種觀點認為戰爭並非經過周密計畫後才發生,是許多偶然事件的資訊誤判,例如導致世界第一次大戰的塞拉耶佛刺殺案,艾氏稱之為貓頭鷹派(Owls)。儘管這種分類並不一定準確,但有一點不僅準確而且十分精確,那就是當三派力量均衡時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最小,大家都是鷹派時戰爭爆發可能性最高,東亞諸國議會審查軍費預算時如果全都倒向鷹派,早晚一天東亞「聖戰」便會到來。

  兩岸的當政者實在需要貓頭鷹的夜視力,看穿兩岸軍事對峙、軍費競爭而帶來破壞亞太安寧的危險性,每一場彼此的軍事演習,每一個雙方得意洋洋的「先進武器」採購案,何嘗不是一幕幕當年塞拉耶佛事件的重演。這一切也許刺激了某些人的情緒亢奮,然而卻大大刺痛經濟的成長和民生福利。據國際研究機構的推測,大陸去年軍事支出約二百九十億美元,台灣八十六年度軍費預算約一百零九億美元,合起來約四百億,如果節省百分之十共四十億美元,利息若以百分之五計,則為兩億,這筆和平財可以做多少個大陸的「希望工程」,可以解決多少台灣的失業問題?然而,戰爭作為政治的外延,正如愛情作為人生的內涵一樣,是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故事。

(本文原載於一九九六年四月十日《中國時報》)


previ.gif (1415 bytes) [ 上一篇 ]

  [ 回《我愛台灣小而美》目錄 ]

[ 下一篇next.gif (142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