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台灣小而美》

previ.gif (1415 bytes) [ 上一篇 ]

18.   避免始料未及 立足不敗之地

[ 下一篇next.gif (1425 bytes)

  年初人願,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應是,然而十分遺憾,這些年來渾渾沌沌,家事國事天下事,樣樣不是。何故?乃因世上千事萬物之發生與發展並非按照希望者之預期給答案,所謂始料之未及也,君不見,好端端一條路突然陷了下去,始料未及;亞洲奇蹟登峰造極之時,來一場金融風暴的六月雪,始料未及;千萬寵愛集一身的黛妃,車禍塞納河北,更是始料未及。

  在科學不甚昌明的過去,人類把主宰始料未及的權力交給無所不在的上帝,一切違背因果關係的意外統統歸之於天意。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之前夜,科學向天意翼下之無知挑戰,於是誕生了「渾沌理論」及「碎形理論」,借助新知識的力量人們已經知道,更普遍的因果關係其實是包涵偶然的渾沌,過去不能解釋何以小因結大果,何以「香港蝴蝶的翅膀抖一抖,紐約上空的烏雲漫天走」,現在找出了答案。然而人類的遊戲曲線進入了「不確定性」階段,面對始料未及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

  我們可以把始料未及籠統地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全球氣候變遷所涉及的天地人系統的不確定性;第二類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自由化所產生的經濟渾沌;第三類是多元化民主所帶來的「範式」不確定性。所有的始料未及都是對結果的「無知」,不過,第一、二類始料未及的無知可以借助科學而逐漸減少。這種能與科學互動的無知稱之為「開放性無知」。第三類始料未及所涉的無知性較複雜,其中很大部分並不與科學發展互動,是一種「封閉性無知」。對台灣前途威脅最大的正是這種封閉性無知而產生的始料未及。

  台灣近年進口許多國際競爭力報告,無非想出口一句話:「我們有競爭力!」然而一場東南亞金融風暴就要修正有競爭力的GNP成長率,不是諷刺嗎?其實對台灣而言最致命的問題是國家生存的始料未及,其次才是國家發展的始料未及。台灣是一個政黨政治的民主國家,這與一般民主國家無別,由於歷史原因台灣的各種政黨在國家的認同上缺乏標準「範式」,因而台灣始終有「一制兩國」的矛盾,這與一般民主國家有別。別的國家不會因為國號、國旗而遭來滅頂之災的始料未及,台灣卻大有可能。如何避免這種災難性的始料未及呢?首先要把無知的後果從封閉性中解放出來,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說,陸委會的兩岸政策不要只有一個招數就是這個意思,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先生的「大戰略思考」也是這個意思。可是在台灣,民粹主義的「公投」、「公決」甚有市場,這種似民主實不科學的風氣可能貽害台灣的成熟,使台灣漂浮在各種美好預期的空氣中最後墜落於始料未及的苦海。

  台灣需要避免第二個始料未及的題目叫做經濟與環境孰輕孰重。以GNP成長率為導向的競爭力好像汽車的速度錶,它刺激你越跑越快、越快越跑,但是GNP跑得越快是否居民的福利也跑得越快呢?答案是不一定。在環境負荷不大的階段二者接近正比例,在環境負荷越接近極限的階段,GNP與真實福利的差距越來越大。按照筆者的計算以真實福利為標準,現在的GNP大概灌水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如果以後的參選者仍以經濟景氣為誘餌,以擴建工程為口號而贏得選票,那麼不用多久,在台灣的原野上再也看不到莊稼和樹林而是滿山遍野的鋼骨與混凝土。政府必須明確的提出優先環境的保持和治理的政策,在這個標準下德國的拜耳投資可以休矣,濱南工業區可以休矣。

  無論那種始料未及,對台灣而言,最根本的問題是渾沌式民主多元化之始料未及,如果各政黨、各利益集團只堅持各自的預期夢,而不願承認對後果的無知,永遠是一盤散沙,在突如其來的始料未及面前無不敗陣。

(本文原載於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九日《中國時報》)


previ.gif (1415 bytes) [ 上一篇 ]

  [ 回《我愛台灣小而美》目錄 ]

[ 下一篇next.gif (142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