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柏的進化認識論 2.孔恩的科學革命 3.kuhn的《科學革命的結構》
4.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 5.費耶本德的科學無政府主義 6.勞登的研究傳統


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

Lakatos

壹、生平

Lakatos1922-1974),匈牙利人,曾為盧卡奇指導的研究生。自稱早年深受黑格爾哲學影響;後期被Popper否證論之科學哲學影響,成為批判理性主義者,批判邏輯實證主義,但也不同意Popper的「樸素否證論」及其科學化界標準,而提出一種主張科學理論具有內在整體性結構的「精緻否證主義」或「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

貳、否證論的繼承與批判

一、數學:擬經驗的理論

       不同意Popper和實證主義者所認為數學和邏輯是具有不可錯之必然性。指出數學的產生是出於人們的社會實踐,數學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經驗的,而是「擬經驗的」(qausi-empirical)理論-數學在本質上只是一種具有演繹結構的公理化系統,不能用經驗事實加以論證,數學公理只是一種約定或猜想,本身不具有價值。

二、對「樸素實證論」的批判

       Lakatos認為Popper的否證論只是一種「樸素否證論」或「教條否證論」,其最大的錯誤在於,科學理論並不是一旦為經驗所否證,就立刻遭到拋棄,經驗的反駁並不能淘汰一個理論。理由有以下:

(一)成功的科學理論有許多是屬於「概率式理論」(probabilistic theories),以此來批判科學理論的核心是全稱命題的看法。

(二)由於經驗具有主觀性,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事實會有不同的觀察結果。所謂的「經驗的否證」,其實是因人而異,並無絕對的客觀標準。

(三)任何有關理論正確性的檢證都是有條件的,只要訴諸「輔助假設」,(auxiliary hypoththeses),即可把問題歸諸於其他因素,把反例消化,從而保護理論。

(四)任何理論都有與其相互聯繫的其他理論,構成此一理論的背景知識,經由適當地調整理論的背景知識,可以將任何理論從經驗的反駁中拯救出來。

參、精緻否證論

        Lakatos認為任何理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系列相互聯繫,具有嚴密內在結構的理論系統,因此提出「精緻否證論」(sophisticated falsificationism),主張以「理論系列」或「科學研究綱領」取代理論。

        一、科學研究綱領的組成

(一)硬核(hard core):「研究綱領」的基礎理論,是不受經驗檢驗的陳述和命題所形成的集合,是一組具有啟發力的形而上理論或是預設,如果遭到反駁和否定,整個「研究綱領」就會遭到動搖或徹底的否定。

(二)保護帶(protective belt):由許多「輔助假設」所構成,其功能為保護硬核,將經驗反駁的矛頭引向自身。

(三)反面啟示法(negative heuristic):又稱消極性誘導。是一種方法論上的禁止性規定,禁止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硬核,並要求科學家用自己的智慧去型塑硬核或發明一些輔助假設以形成保護帶。

(四)正面啟示法(positive heuristic):又稱為積極性誘導。是科學家預先想好的研究方向、方針和步驟,可以開展出一系列越來越複雜的的模型以模擬實在,而不用理睬實際存在的反例。

        二、「科學研究綱領」的進化與退化

如果有一系列的理論,一個後續理論在前一個理論上添加一些輔助假設,便能消化與原來理論不一致的「異例」(anomaly);同時後續理論又能夠預測某些先前理論未能預見的「新奇事實」,則這種理論上的調整過程是「理論上的進步」(theoretically progressive)。如果一個理論在新奇的預測中,有一些能夠被經驗佐證(corroborated),則此一調整過程是「經驗上的進步」(empirically progressive)。

如果一個理論的調整在理論上與經驗上都是進步的,則此一調整過程為「進化的」,科學的;反之則為「退化的」。

        三、科學研究綱領的競爭

Lakatos認為一個研究綱領,即使在進化時期,也常有一個或更多個對手與之競爭。對於科學的進步而言,「理論的多元論」比「理論的一元論」要好,即使是在Kuhn的常規科學時期,科學家也應當有批判的精神。不過批判的對象是「保護帶」,而非「硬核」。

        四、科學研究綱領的淘汰

Lakatos的精緻否證主義觀點下,科學理論惟有具有下述特點時,才真正受到否證:

(一)新理論必須比舊理論具有更多的經驗內容。

(二)新理論能解釋比舊理論先前的成功,或者新理論的內容包含了舊理論中不可反駁的部分。

(三)新理論的經驗內容比舊理論多,並且能得到觀察或實驗的驗證。

此外,要淘汰一個退化的研究綱領,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原則:其一,不要急於淘汰剛處於萌芽狀態的研究綱領;其二,一個已經退化的研究綱領也可能獲得新生,而轉化為進步的研究綱領。Lakatos又認為,在研究的過程當中,並沒有所謂的「判決性的實驗」,這種認為實驗能夠立即判定研究綱領是否退化的觀點,Lakatos稱之為「即時理性」(instant rationality),並予以徹底的批判。

                Lakatos有關科學研究綱領的理論,因此即蘊含了一個科學發展模式:

科學研究綱領的進化階段→退化階段→新的進化的科學研究綱領取代退化的研究綱領→新的科學研究綱領進化階段(以下重新循環)。

        五、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

Lakatos對於「科學/非科學」的劃界標準,和邏輯實證及Popper的否證論一樣,都是以經驗作為基礎,但不同之處在於Lakatos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此一問題,不認為有某種永恆不變的劃界標準,也不像Kuhn那樣,完全以科學社群的信念作為「科學」的劃界標準,而可以避免陷入心理主義的泥沼。

肆、科學史

吾人該如何評價科學方法論,Lakatos所提出的「後設方法論」是「編史研究綱領方法論」:將科學方法論視為編寫科學史的研究綱領。任何一種科學的方法論,都應當根據其對於科學史或科學實驗活動的貢獻大小來評估。

Lakatos將科學史區分為「內部史」與「外部史」,根據方法論的啟發,我們可以建立關於科學理性的理論。可以用方法論來對知識史進行「理性重建」(rational reconstruction);所編寫出來的科學史,就是「內部史」(internal history)。那些無法由任何一種方法論能夠加以合理化,而必須用社會心理因素(組織、宗教信仰、性別、階級意識等)來解釋的事件,就構成科學史的外部史。

如果有一種科學方法論能夠把科學史裡愈多事實包括進內部史裡,相對地縮小外部史的範圍,由此產生的科學史著作就是較好的科學史,隨著舊的方法論向新的方法論的移轉進步,內部史的疆界會逐步地入侵外部史的地盤。

伍、結論:如何解決科學發展的問題

-科學哲學與科學史的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