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陸經濟展望

     資料來源:全國工業總會服務網2006-01-05

前言:2006年,大陸對於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行業的宏觀調控,並不會放鬆。另依據WTO入會承諾,自2006年起,大陸多數服務業將對外開放,致使其服務業將會吸引外資投入。又大陸將提升其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競爭力與中高階產品之市場拓展能力,而此對大陸台商之內銷與海外市場拓展將帶來競爭壓力。最後,大陸將於十一五期間,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故未來五年,大陸的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資源價格,將逐步提高,進而提高台商的生產成本。

大陸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941129121在北京舉行,會中,除提出2006年大陸經濟工作的八大主要任務外,也同時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是大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2006年務必邁出實質性步伐。這意味著,2006年大陸將改變以GDP為綱的經濟發展戰略,並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上,邁出關鍵一步。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對大陸而言,可謂意義重大。

2006年大陸經濟展望

根據大陸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預測,2005年大陸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將與2004年基本持平,GDP增長率將達到9.4%左右;2006 GDP增長率將降為8.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在2005年、2006年將分別達到86,100億元和103,060億元,實際增長率分別為21%和17.4%,名義增長率分別為22.9%和19.7%。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將呈繼續緩慢減速的趨勢,繼續向宏觀調控的目標靠近,但連續多年存在的投資增長,明顯大幅度高於GDP增長的狀況,使得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持續攀升,預計2005年大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將超過55%,2006年將可能進一步接近60%。

根據大陸發改委2005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06展望報告,2006年大陸經濟仍將會保持8%以上的快速增長水準。2006年是第十一個五年計畫的開局之年,2006年成為調整起步年的概率較大。原因有:

一、新一輪長期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仍在。這明顯不像「九五」,「九五」舊動力明顯減弱,新動力沒有形成,因此繼續調整成為一個內在趨勢。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及城市化加快等需求因素影響,以「住、行」為主導的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仍繼續深化,「十一五」經濟增長有強勁的內在需求支援。

二、「十一五」規劃, 將會繼續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主要任務,同時強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穩定、協調和可持續性。而且加快改革、促進體制創新,在「十一五」規劃中,將佔有重要位置。宏觀經濟政策也是中性偏積極的。這些都會促使「十一五」經濟繼續處於快速增長軌道。

三、2005年至2006年的經濟增長調整,使一些行業投資過熱、國民經濟增長不平衡(投資增長過快投資率過高、消費增長偏慢消費率低)等問題得到緩解,且煤電油運緊張問題,隨著投資降溫得到很大緩解。這將有利於2007年以後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

另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大陸2005年的年經濟成長率,仍將超過9%;20062007年的國內需求將提高,同時對外貿易也將持續增加,占全球貿易的比例將再攀升。故OECD預估,在大量私人投資的推助下,2005年大陸的年經濟成長率將達9.3%,2006年略增為9.4%,2007年則提高到9.5%。

世界銀行發佈《2006年全球經濟展望》稱,2005年大陸經濟增長為9.3%,2006年的增長速度將在8.5%到9%之間,現在的預測結果是8.7%。《2006年全球經濟展望》認為,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分別包括高油價、低利率,以及可能意料之外發生的金融風波等,尤其當油價每上升10%,全球GDP就會下降0.4%。

照此計算,由於2005年平均油價比2004年上升了15美元,這使得全球經濟下降了0.6%。高油價對發展中國家的傷害,遠遠大於高收入經濟體。2004年發展中國家的石油產量增長了6.1%,2005年僅為3.8%。大陸有40%的石油依賴進口,2004年高油價對大陸GDP的影響,大約是在0.7%到0.8%之間。

2006年大陸經濟工作重心

大陸此次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胡錦濤、溫家寶分別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會議提出2006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強調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會議從八個方面(穩定宏觀經濟政策、推進新農村建設、建立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地區協調發展、加快體制改革、進一步對外開放、建立和諧社會等)提出了2006年工作主要任務:

一、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
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
三、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四、大力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五、繼續推動東中西良性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六、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
七、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八、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2005年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特色包括:

一、2005年與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最大不同,是全面強調了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意義和作用,而2004年主要是提出觀念。

二、與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調控主論調」比較起來,200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顯賦予更多的「十一五」色彩,在諸多方面更具有轉型意義。

三、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200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強調了消費需求在宏觀經濟中的拉動作用,強調「要努力調整投資消費關係,把增加居民消費,特別是農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不斷拓寬消費領域和改善消費環境」。

四、與2004年不同的是,「關注民生」被列入中央經濟工作八大計畫之一,和諧社會建設被單獨提出,尤其須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其中,諸多措施,如社會保障體系、理順收入分配關係、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等等的目的,是為減輕老百姓包袱、提高消費需求打下基礎。

2005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而此對於增強綜合國力、有效緩解經濟社會矛盾非常必要。因此,2006年將延續「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提出「要在大力增收節支的基礎上,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及「保持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優化貨幣信貸結構」。

換言之,2006年大陸政府仍然會通過稅收、利率及匯率等手段,對國內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特別是在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一直處於高位運行的情況下,2006年大陸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並不會放鬆。亦即2006年的宏觀調控更會注意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例如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就會保持密切的關注,隨機應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一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28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鋼鐵、水泥、有色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的嚴峻問題及種種不良後果指出,這個問題如果不抓緊解決,會進一步加劇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影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對11個行業生產能力調查匯總的結果,顯示目前產能過剩的情況嚴重:

一、2004年底,大陸鋼鐵行業的生產能力為4.2億噸,加上2005年竣工的5000萬噸,總產能已達到4.7億噸,而目前市場需求僅為3.5億噸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在建、擬建的加在一起,大陸鋼鐵產能將達到6億噸。
電解鋁行業目前產能已經高達1,030萬噸,已閒置能力260萬噸,但目前還有112萬噸能力在建。

二、焦炭行業全國1,400多家企業產能共3億噸,其中超出需求1億噸,目前還在建和擬建能力各3,000萬噸。

三、汽車行業產能已經過剩200萬輛,在建能力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上能力達800萬輛。

四、銅冶煉行業目前全國在建、擬建總能力205萬噸,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的能力,遠遠超過當年國內銅精礦預計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銅精礦的可供量。

此外,鐵合金、電石、水泥、電力、煤炭、紡織等行業,也有潛在產能過剩問題。

上述行業,在總量過剩的同時,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也很突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不良後果,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行業產品價格大幅回落。10月末,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僅為105.2點,比年初下降20點,相當部分鋼材產品價格已經跌破成本。二是企業效益大幅下滑,虧損企業增加。2005年前10個月,鋼鐵行業利潤增幅為11.2%,同比回落52.2個百分點;水泥行業利潤同比下滑60.6%。三是為成品庫存增加較多。

因此,「產能過剩行業」無疑將成2006年宏觀調控的主要對象。發改委指出,在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一方面是通過深化改革,規範市場秩序,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引導,積極推動。為此,要具體採取如下措施:

一、完善行業規劃政策,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對已出台的鋼鐵、電解鋁、煤炭、汽車等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將強化落實,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對尚未出台的,將抓緊制定和完善,儘快出台。

二、嚴格市場准入,控制新上專案。制定嚴格的環境、能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和安全、質量、技術、規模等標準,提高准入門檻。原則上,不批准新上鋼廠。

三、依據法律法規,淘汰落後產能。

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兼併重組。

同時要求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准入條件,國家明令淘汰的項目和企業,不得提供貸款和土地,環保和安監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
至於工業結構調整的策略,主要有四:一、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二、加快原材料工業產業升級;三、提高輕紡工業國際競爭力;四、促進區域工業協調發展。

2006年工作的重點則為: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避免出現大起大落」是2006年工業宏觀調控的基本任務,並將繼續穩定調控政策,確保平穩運行;二、將切實抓好《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加快研究制定重大裝備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強組織和協調,依託重點工程,積極推進燃氣輪機等清潔高效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的裝備國產化;三、將抓住鋼鐵、電解鋁、水泥和汽車等行業總量矛盾緩和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結構調整。
擴大自主品牌的國際市場影響力

在開放戰略方面,自1994年對外貿易由逆差轉順差以來,每年都有一定規模的順差。2005年貿易順差急遽擴大,前10個月已達804億美元,是2004年全年順差的2.5倍。貿易順差預計全年接近1,000億美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公佈的專業報告預計,2006年大陸對外貿易有望超過16,000億美元,增長15%左右,增幅將比2005年有所放緩。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改善貿易不平衡狀況。其中,2006年大陸將為品牌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商務部、財政部計畫拿出7億元,專項用於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支持名牌企業參加知名展會、在目標市場投放廣告、設立行銷機構、完善售後服務體系,以及拓展行銷渠道。此趨勢,將提升具大陸品牌在大陸國內與海外市場競爭力與中高階產品之市場拓展能力,自然對大陸台商之內銷與海外市場拓展,帶來競爭壓力。

此外,在服務業方面,十一五規劃強調,要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資訊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資訊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準。特別是依據WTO入會承諾,2006年起,多數服務業將對外開放,致使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資訊諮詢服務業等發展落後的服務業,將是吸引外資投入之重點。(註解一)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大陸「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根本轉變的重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資源產品價格受政府管制,明顯偏低。對此,十一五期間,大陸將以「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使價格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因此未來五年,大陸的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資源價格將逐步提高,也將提高台商的生產成本。
標題:人民幣升值壓力漸增
1994年人民幣匯率改革確定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將匯率定在1美元兌換8.70元的水準。此後人民幣匯率逐步反彈,1997年以來,基本穩定在8.277的水準,而且人民幣匯率制度也變成了實際上的「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近年來,由於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出口不斷增加等原因,人民幣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壓力。2005 7月21,大陸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做出重大改革。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升值2%,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放棄與美元掛鉤,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規定現階段銀行間一籃子貨幣兌人民幣的每日收市價,作為翌日買賣中間價,上下波幅0.3%。

20051124,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公告,在銀行間市場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並決定於2006年初推出即期詢價交易方式。1125,央行與10家國內銀行首次進行了60億美元的貨幣掉期操作。這些改革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重大舉措,有助於增加匯率的彈性,擴大匯率波幅,使市場的力量在人民幣匯率形成過程中,發揮出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自7月份人民幣匯率調整至8.11元兌1美元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中,但這種上升速度非常緩慢,到目前為止,僅上漲了0.4%。到1212,現匯市場美元收於人民幣8.0770元。

展望2006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大陸人民大學石紅艷博士認為,2006年大陸經濟的高速增長,有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中略升的趨勢。
同時,據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5年秋季)》藍皮書的初步預計,2006年大陸對外貿易規模有望超過1.6萬億美元,增長15%左右,增幅將比2005年明顯放緩。據海關統計,20051-11月份大陸貿易順差累計,已達908.2億美元,預計2006年的貿易順差將會下降。

另一方面,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大陸的對外投資會有所增加,但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外資流入,估計2006年貿易資本雙順差額度將有所減輕,但影響有限。因此,2006年大陸國際收支狀況,仍將推動人民幣匯率上行,但力量將有所減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民幣匯率已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仍沒有達到人們所認為的均衡匯率,因此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預期,仍普遍存在。這種預期仍將推動人民幣匯率繼續上升。另外,目前大陸的利率水準過低,實際利率甚至為負,因此利率上調勢在必行,但利率上調又會引起熱錢流入,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至於其走勢,則可能與1985~1995年代新加坡幣及新台幣逐步走升的趨勢相仿。

註解一

汽車行業產能已經過剩200萬輛,在建能力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上能力達800萬輛。
2006年起,大陸多數服務業將對外開放,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等發展落後的服務業,也將是吸引外資投入之重點。

 

資料來源:全國工業總會服務網2006-01-05

網址: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16&Part=magazine9501-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