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級班級經營中處理兒童偷竊行為

 

「偷竊行為」一直都是困擾老師班級經營的問題之一。小朋友的東西無緣無故的消失,考驗老師班級經營的智慧與處理問題的經驗與能力。面對家長的壓力,老師常常陷入法官偵查辦案的處境,總想把害群之馬繩之以法,恢復清白的班風。但老師辦案之嚴厲不僅容易造成全班同學的不安與慌恐,更容易使得個案的行為無所遁形,「標籤化」的結果往往使問題更加嚴重惡化,造成日後潛藏的社會問題。

在我多年的帶學生的經驗中,處理了很多次兒童偷竊行為,這些孩子雖然目前看不出什麼成就,但我總會看到他們成長,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仍然可以當上模範生,代表學校參加比賽,考上不錯的學校我在心裡偷偷藏著他們犯錯的秘密,我將提供本人管教與輔導的過程、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下:

範例架構:

範例1小朋友新買的玩具(或零用錢)帶到學校無緣無故的不見
因為想滿足所有慾: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卻沒錢去買,父母也不允許購買的情況,就容易引起不如去偷的想法,往往很衝動先拿再說,卻總很容易被發現拆穿。

範例2合作社阿姨抓到小朋友沒有付錢夾帶物品出場
對於國小一、二年級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把它帶回家,那是因為對物品「所有權」的觀念不清,產生的偷竊行為,對孩子而言往往是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大人的態度常常嚇壞了孩子。媽媽自責甚深告訴老師:「慈母多敗兒。」媽媽像洩了氣的皮球,哭得比孩子還慘!

範例3老師接到線報:小朋友沒有付錢夾帶飲料離開合作社
同學告訴老師某小朋友常常到合作社買東西吃,有時會付錢,有時不會。有時會向同學借貸,但常借錢不還。乍看起來他是沒有信用的孩子,仔細問孩子為什麼「偷東西、借錢不還」,孩子怯生生的告訴老師:我沒吃早餐,肚子很餓!

範例4經常性偷拿東西,遍及校內外的超商
常和家人管教態度有關:有些是家人或父母過份放任或溺愛,以至縱容養成不良行為;有些是庭對子女態度過於嚴厲,子女失落物件就遭責罵懲罰,所以會偷別人的物件來充數;有些則是父母對子女零用錢嚴格控制,促使子女藉偷來達到個人物質慾望的滿足。

範例5交友不慎:
同儕間若有人將偷竊當作一種冒險刺激的遊戲,並誇耀偷竊所得,則他的朋友也會受影響;或不幸陷入竊盜集團控制,以偷竊為手段;這些都是形成偷竊行為的因素。

範例6智慧型偷竊:
在偷竊過程中,為淹沒證據,把偷來的東西,分開不同地方放置或移轉給其他夥伴,讓別人無法輕易查出贓物。

範例7病態型偷竊:
無法控制偷竊的念頭,看到東西就想偷。或因揮霍無度,或因心理因素形成的病態行為。

 

延伸學習:

 (1)預防性策略:(進行全班的團體輔導

1.教導同學妥善保管財物:

j揭示財不露白的重要性。

k加強物品「所有權」的觀念:如文具貼上名字、不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

l不帶貴重物品到校:避免引誘犯罪。

2.加強班上學生的道德及法律教育:教育能避免因無知而犯錯

3.機會教育的實施:

j利用時事新聞或是課文深究時,將(偷竊、說謊)相關的議題放入課堂中加以討論,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

k利用機會教育與學生共同討論「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協助學生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獲得良好人際關係息息相關。

4同理心的訓練:作一個小活動,讓個案感受失竊者的痛苦。

5.愛與關懷:培養班級同學「愛與接納」溫暖的美德,能給予犯錯的人機會。

   6.多以獎勵取代責罰,對自我概念正向積極的孩子,較不會有偏差行為。

 

2個別晤談

1.傾聽孩子的聲音:

孩子可能不是真的想要偷東西,只是使用這個方式來引起大人的注意。因為小孩都希望能夠被大人陪伴,若是大人都太忙 沒有空陪小孩,那小孩就會想辦法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傾聽孩子的心聲,你可能會發現問題其實根本不在偷竊上面。
2.
滿足孩子生理的需求:對於沒吃早餐肚子餓而引發偷竊行為的孩子,其實只要給予情感上的支持,並在教室中準備餅乾、食物,就可以滿足孩子生理的需求,偷東西的頻率就會減少。

 

 (3)危機性(立即性)的處理

1.出現偷竊行為時,要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問題徵結,加以糾正偏差行為。
2.
除通知家人外,更應替孩子發聲。尤其是
對物品「所有權」的觀念不清楚的

 孩子。提醒家長要教孩子使用金錢的方法與習慣,並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犯錯,寬容的面對,以大手攜小手協助孩子成長。

3.應盡量維護其自尊心,尊重其人格,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回饋與建議:

(1)親職教育的推動:缺愛的孩子較容易以偷竊行為填補內心的瘡傷。家庭功能不彰的孩子,其實很容易走上犯罪、偷竊等反社會行為。孩子偏差行為最大的成因皆來自於家庭功能失調與家長不適當的教養觀念,因此建立家長正確的教養觀才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2老師愛心與耐心的付出:鼓勵孩子的努力過程並提供可以讓孩子展現特質的機會,營造友善的班級氣氛,讓孩子可以在嘗試中學習與成長,老師的接納態度功不可沒。

(3)同儕友伴的互相影響:朋友的好壞也是關係孩子能否改過抑或繼續沉淪的關鍵。多注意孩子的交友情形,也能避免孩子偏差的行為。

 

心路手札
如何幫助有偷竊行為的孩子

我們應對於這些有偷竊行為的孩子保持平常心,偏差行為不是首惡事件,愈強調或貼上標記可能會使他更加自暴自棄。父母應適當滿足孩子的慾望,畢竟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父母,當孩子很想擁有什麼東西時,父母可以用獎勵的方式給孩子。若東西的價位偏高時,應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分析給他聽;或用分配的方法,父母提供六分,孩子利用自己零用錢負擔其餘四分;或者共同訂可行方案,提供機會讓孩子瞭解自己賺的可貴。
   
對於孩子的偷竊行為,老師要本著愛心去協助,守密而不傷其自尊心,從個體、學校與家庭等方面去剖析其行為問題,加以輔導,恢復其信心,做個正常沒有不良習慣的好孩子。輔導是生命關懷與價值的創作過程,也是協助學生向上向善成長的互動過程,雖然過程有時漫長、有時甚而充滿挫折,但只要我們盡其我們園丁的本份、細心關愛照顧我們手中的每一棵小樹苗,讓他健康、快樂地長大,長成一棵將來可以為別人遮風擋雨、供人乘涼的大樹,那一切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教育是一場漫長的等待、但是只要有灌溉、用心關懷,未來是可以期待的,等待雖然漫長、卻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曾端真(2001)。個案研究在班級兒童輔導上的運用。諮商與輔導,1892-8

吳武典(民76)。國小怎樣實施輔導工作。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正文 (1997)。行為改變技術。台北:五南。

吳武典指導,林朝夫著 ( 88)偏差行為輔導與個案研究。台北:心出版社。

董媛卿 ( 79)如何教養情緒障的小孩。

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 87)兒童輔導原理。台北: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