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問題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研究生吳榮峯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目前所遭遇的問題,並研擬解決問題之可行途徑,使建教合作制度更趨完備。高職建教合作自民國58年實施試辦以來,成效卓著。然而在科技提昇、教育訓練及產業結構的急速變化下,卻也產生了不少問題。在問題解決方面將朝:尋求誇部會協商機制,保障技術生正常實習,安心就學;增加誘因,鼓勵公立學校辦理建教合作,讓不利學習族群就讀建教班以及暢通升學與轉學管道等方面來探討。

本研究將可預期有效減少每年國中畢業生不升學不就業人數,彈性解決事業單位人力資源不穩定現象,提高公立學校參與建教合作業務意願,建全制度有效降低技術生異動率。讓高職建教合作教育除可解決部分社會問題、還可一起為國家經濟發展做最基層的支柱。

關鍵字:高職、建教合作、輪調式建教合作

壹、前言

自民國58年開始實施以來,曾經辦理過建教合作學校96所畢業生已達130430人,其中97%是輪調式建教學生。98學年度中等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級共481班有29728人,其中公立學校5141046人,私立則41467班共28682人。公立學校建教生僅占全部的3.5%班級數則占2.9%可見每班平均人數公立學校卻比較多,這隱含著成本、招生來源、技術生異動、管理、技能學習、就業、升學、政策宣導、產業結構、社會型態、人口分佈、人力資源等一連串的問題在裡面。本研究將針對現階段輪調式建教合作問題加以研究,並從中去發現此一學制所遭遇的問題,研擬可行的解決方案與建議,期望國家基礎經濟發展能由教育來奠定基礎。

 

貳、研究動機

本人自96年度起實地參與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訪視與評估工作,97年度起更承辦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工業類召集學校業務,再次積極投入輪調式建教合作領域。95年學校為配合行政院改善社會治安政策,由本人負責一個教育部所主辦的子計畫三年五屆重點產業專班,計畫經呈教育部審核通過後開始招生,學生主要來源以國中畢業後不升學不就業的學生族群為主,預計每年自7500人中找回500人開成10班,由10所學校以外加方式一校一班辦理,白天工作、晚上就學的方式於三年後取得高職學歷。這10所分散於全國北中南東甚具代表性且幾乎都是公立學校的教育界菁英,立即以一流的設備、頂尖的行政團隊、優秀的人力資源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立該專班。不過,沒多久之後專案團隊就陸續發現所合作的事業單位與學校在對技術生的認知上逐漸出現差異。同時也由這群低學習成就學生心態約略窺得國中教育在弱勢學生區塊中所呈現的無奈,家庭、社會、學校、事業單位之間所存在的微妙關係,值得深入研究。

   回想民國77年於高雄私立立志工商任教時承辦電子科建教合作班,直到95年重點產業專班、96年參與評估、訪視工作、承辦全國工業類建教合作業務以來,發現目前建教合作領域與早期的型態已大異其趣,當本人詳閱87年代相關文獻後發現,雖然在輪調AB班、學分採計、訪視評估等方面作了詳盡規劃且頗具成效,但不可諱言的,仍有不少早期出現的問題直到今日還是一樣存在,其中以補充訓練、技能學習、流失率、技術生權益等方面較為嚴重,這區塊有些規範恐怕再也不是一紙行政命令就能解決的了。

 

叁、研究目的

 、探討公私立學校技術生比例過度懸殊現象

98學年度公立學校技術生僅1046人,而私立學校則有28682人,比例3.6:96.497學年度公私立則為3.9:96.1,比例相當懸殊。建教合作於民國58年由當時省立沙鹿高工機械科開始試辦,40年以來建教合作區塊幾乎已成為私立學校的天下,人數差距之大也讓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曾呼籲公立學校可多開發此一領域,但幾十年下來效果不彰。

 二、研究中等學校全面免收學費後,技術生是否會回歸普通班

98學年度起建教合作學制以率先實施免收學費政策,99年度起更擴及所有中等學校技術生會回流普通班嗎?

          

學年

 

 
            1.3 96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新生異動人數一覽表

校別

 

96學年度一年級

97學年度二年級

流失

私立學校

12214

9059

3155

公立學校

472

400

72

合計

12686

9459

3227

資料來源:1.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2.9697學年度建教合作教育概況

3.本研究整理

由表1.1知免學費實施以來建教生不增反減,是回流普通班嗎?還是少子化現象。建教生多數來自經濟或文化相對弱勢族群,免學費、少子化、產業結構與經濟景氣狀況難免衝擊建教合作現況。

   三、了解居高不下的技術生異動率

1.2資料顯示97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一年級新生有13073人,到98學年度生二年級時僅剩9719人,流失3354人,96學年度則是3227人如表1.3示,每年單就一年級就要流失大約11%、近一所中型學校的全校學生人數,非常驚人。

 

學年

 
             1.2 97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新生異動人數一覽表

校別

 

97學年度一年級

98學年度二年級

流失

私立學校

12660

9325

3335

公立學校

413

394

19

合計

13073

9719

3354

 

 

 

   

 

     資料來源:1.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2.9798學年度建教合作教育概況

                  3.本研究整理

    技術生進廠實習期間第一線的輔導人員就是輔導老師,從訓練週記到生活輔導..等與技術生關係密切,功能發揮了嗎?

學年

 
1.3 96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新生異動人數一覽表

校別

 

96學年度一年級

97學年度二年級

流失

私立學校

12214

9059

3155

公立學校

472

400

72

合計

12686

9459

3227

       資料來源:1.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2.9697學年度建教合作教育概況

                                            3.本研究整理

四、探討技能學習成效不彰

  無論是勞委會中部辦公室所舉辦的技能檢定、全國技能競賽或由教育部中辦公室所主辦的技藝競賽等場合,建教合作技術生幾乎很少有表現空間,事業單位所培植的全國競賽選手有技術生背景的也少之又少,建教合作學制是技職教育的一環,但三年來技能表現卻不理想。另外,產業型態的改變已逐漸讓建教生進廠實習的工作脫離建教合作原創精神,產業外移使二級產業風光不在,若能明確問題所在將有助於改善。

 五、探討建教合作相關契約落實情形

多數契約形同虛設、學校處於弱勢。建教合作實施過程依法簽訂契約,然契約之執行無法落實,不論薪資結構工作時間或補充訓練甚至中途被遣送回校等問題,讓契約存在形同虛設,學校位處弱勢、立場尷尬,嚴重影響學生權益。

 

肆、研究範圍

本研究探討的範圍以地區、學校、科別與對象作如下之界定,以更具體的釐清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所遭遇之問題,藉以研擬可行的解決途徑。

   一、就地區、學校與科別而言

本研究主要是以全國(不含北高兩市)高職九十八學年度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的46所公私立學校中人數最多的前六校與前六科為研究對象。各校依人數多寡排列,分別為私立中山工商、私立成功工商、私立南強工商、私立協志高中、私立東吳工家、私立高苑工商六校共11980佔總人數40.3%各科依人數多寡排列,分別為餐飲管理科、美容科、資訊科、汽修科、電子科、資料處理科等六科,六科合計佔總人數之百分比達83.6,如表1.4所示。

公立學校則以秀水高工與台中高工為對象。

                      1.498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人數前六名之學校與科別

 


  私立

中山工商

  私立

成功工商

  私立

南強工商

私立

協志高中

  私立

東吳工家

  私立

高苑工商

合計

餐飲管理科

968

262

 

346

240

216

2032/8436

美容科

318

 

279

442

1039/5194

資訊科

583

447

403

368

591

227

2619/4541

資料處理科

221

550

146

*150

276

243

1586/2252

汽車修護科

765

 

287

223

 

211

1486/3115

電子科

313

 

239

236

 

*94

882/1324

六科合計

4101

1695

1659

1602

1549

1374

11980/24862

全校合計

8434

3179

2508

1602

3651

3737

23111/29728

比例

49%

53%

66%

100%

42%

37%

51.8/83.6%

 

     資料來源:1.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2.98學年度建教合作教育概況

              3.本研究整理

 

二、就中等學校學制方面而言

由於高級中等學校學制的多元化,本研究所稱的高職係指凡設有職業類科或學程的高級中等學校,均納為本研究之範圍。另外,基於資料的取得與行政區域之劃分,本研究所稱之全國並未包含台北、高雄二直轄市,97學年台北市建教合作人數有6校、4科、675人,高雄市則7校、8科、4745(2009,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單校單科所佔比例不高,因此本研究樣本將具有相當代表性。

 

  三、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是以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校之實習主任、建教組長或與輔導教師等相關行政人員,私校六人、公立學校二名共八人為研究對象。學生方面每科三年級六名共三十六位技術生。事業單位代表則每科一位共六位。以立意取樣之方式,訪談參與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經驗豐富之學校行政人員、高年級技術生、事業單位代表。

伍、研究背景

98學年度申辦建教合作學校供51所、138科系、共177班,原申辦人數16820人,核准人數7846人,申辦學校十分踴躍。在全球金融風暴時期,國內事業單位全面不景氣,技術生因而不斷被退廠回校或無法進廠。983-5月間建教班技術生進廠實習概況人數在43所學校中。其中北區6所、中區5所、南區11所,東區2所,合計共24所學校共三千多人,約近1800技術生無法順利進廠(實習)情形。

 

在技術生異動方面,97學年度一年級技術生人數為13,070多人,升上學年二年級時僅剩9,719人,異動3354人,其中以美容美髮..等服務業居多,因素則已無法適應為主,如表1.2、表1.3 所示。全學年度休、退學人數為800多人(其中包含經濟因素400多人/非經濟因素400多人),復學人數近20人。

 

陸、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節概述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各研究方法的運用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引用文獻探討、人員訪談等方法以分析並確認目前高職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所遭遇之問題,並進一步提出解決問題。

  (一)〩獻探討

透過文獻分析法蒐集有關建教合作教育之圖書、期刊、雜誌、研究報告、論文等資料。從理論面分析建教合作教育之基本理念,再探討美國與我國建教合作教育的發展,分析目前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現況及遭遇問題,並據以諮詢專家確認問題與改進途徑之參考。

  (二)人員訪談

請教專家學者針對文獻探討所得高職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時所遭遇之問題,進行問題之確認與解決途徑之見解。選取部份學校行政人員、技術生、建教合作事業單位代表進行訪談,針對實施現況、選讀動機、輪調方式、技能學習、訓練週記、升學銜接、學生流失、協商機制、辦理建教合作意願等方面進行問題之發掘與確認,並徵詢對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之改進意見,以做為高職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之參考。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流程,如圖1.1所示。說明如下:

首先蒐集有關建教合作之圖書、期刊、雜誌、研究報告、論文等文獻,探討分析與歸納,以瞭解建教合作之基本概念,確立實施建教合作所面臨之間題,分析我國建教合作之發展與困境,再參考美國有關建教合作之發展情形,以擬定目前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所遭遇之問題,同時透過專家學者訪談以確定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所遭遇之問題,與提供改進途徑意見。

其次,依據文獻探討分析結果草擬訪談綱要,再經學者專家修正綱要內容。最後經與指導教授充分討論後,完成訪談綱要設計。接著進行實地訪談,並將訪談回收之資料整理,經分類歸納,據以撰寫研究結果與提出對當前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之建議。

 

                      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三、名詞詮釋

  (一)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

係指學校與相關性質之事業單位雙方簽訂合約書,透過學校向教育行政單位提出申請通過後,招收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為技術生,事業單位與技術生簽訂技術生訓練契約,技術生輪流在學校接受教育,並在事業單位接受技能訓練;輪流時間視需要而定,每一至三個月輪調一次,工作崗位亦依計畫實施輪調;三年修業期滿後,經考核成績及技能測驗合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並輔導其參加職訓局之丙級以上技術士技能檢定(教育部,80)

(二)建教組長

高級職業學校中,班級數達二十班以上並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者,在實習輔導處下得設置建教合作組,該組組長稱之為建教組長建教組長的職責主要有辦理與研究發展有關建教合作業務;擬定建教合作,技藝訓練等計劃;協助督導各科推動建教合作與技藝訓綀有關工作⋯⋯

(三)輔導教師

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設置事業單位輔導教師一人,由該科專任教師兼任,每週至事業單位輔導技術生工作訓綀、工作崗位輪調與生活輔導情形。

(四)技術生

          就讀於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之國民中學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稱之為技術生。

(五)不利學習族群

係指偏遠、低收入、單親、輟學等學生族群。

柒、文獻探討

  一、建教合作的定義.

建教合作定義常因時代背景不同而互異。孟繼洛等(82)認為建教合作係指「建設」與「教育」雙方合作,共同培植人才,以配合國家經濟建設,並開發人力資源,極具經濟及教育功能的一種辦法。林清江(64)指出建教合作就廣義言,係指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全面協調措施的教育訓練制度;就狹義而言,則指企業界與正式教育機構合作,從事職業技術與教育之工作。

建教合作的定義中,以林清江所言之建教合作定義較具概括性意義,因此本研究可將高職之建教合作定義為「建教合作是一種在政府鼓勵、監督與制訂條文之下,為發揮教育與訓練的功能,學校與事業單位合作辦理與高職各科教育目標所進行之有關教學方案。配合各科的特性,教師、雇主與學生共同發展訓練與評量計畫,學生於學校課程與職場工作間進行轉換學習。期滿學生可同時獲得學校課程和職場工作的學分。並且雇主與學生的契約關係必須遵循勞動基準法。」(吳清源,民86

  二、建教合作的效益

陳倬民(78)認為建教合作的基本功能是互惠,唯有建教雙方共蒙合作之利,此合作始有意義,亦方能期其所長久。建教合作的存在必須建立在學生、雇主與學校彼此間互惠的前提下,始能順利推行。互惠的利基常隨時代改變,如國民所得的增加、經濟結構、科技發展等,在在對建教合作之發展產生巨大的衝擊。

對學生方面的有:1.提供學生理論與實務配合的機會,符合就業市場需求;2.具有職業試探的功效,有利於學生生涯發展;3.可以半工半讀,順利取得文憑及就業,並解決家庭經濟的問題;4.提早進入職場,學習處理人際問題的技巧,適應社會生活。

 

對學校方面的有:1.運用企業單位的設備及技術,彌補學校的不足,降低教學成本;2.經由建教合作,學校與社區內工商業界建立良好關係;3.配合業界需要讓課程更具彈性,發揮職業教育功能;4.教師得以知道目前就業市場概況,有助於調整教學方向,以免與社會脫節。

 

對事業單位方面的有:1.透過建教合作培養所需的技術人力及幹部儲訓;2.縮短入廠訓練時間;3.減少員工流動率;4.取得穩定的人力資源;5.有助於事業單位聲望的提昇及合作關係的推展;6.獲取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回饋社會的機會。

 

對社會方面的有:1.解決失業、失學青年就業問題,有助於社會安定;2.培育經濟技術人力,充分運用社會資源;3.減輕政府教育支出,並減輕輔導國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落實以延長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4.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5.適切的生活管理與輔導可減輕家長負擔。

 

三、建教合作的要素

建教合作實施的良寙,與建教合作相關的人、事、時、地、物等要素有密切關係。就人的部份而言輔導教師、學生、雇主與相關人員是實施建教合作成敗的關鍵;事的方面為具體呈現的課程日標、教學計畫、教學過程、評鑑、合作契約及相關法規等說明;時的方面牽涉到內外在的效益,外在因素來自時代變遷及社會結構內涵的改變,內在因素方面除學習型式在時間上的安排外,合作計畫實施的時間也必要因行業特質有所更迭;地的方面包含校、事業單位與學生休息住宿等地點;其次,物的方面則包含教學設備、器具與實習機具等(吳清源,民86)。

四、建教合作的方式

建教合作的方式很多,康自立(74)曾針對課程結構、職業類別、合作型態、班級組織型態和修業時間長短加以區分。而國內一般常用之分類方式,以課程結構與合作型態之分類方式居多。現就我國技職學校技術生最多的輪調式建教合作方式說明如下:

   (一)輪調式建教合作

 係指學校與相關性質之事業單位雙方簽訂合約書,透過學校向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提出申請通過後,招收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為技術生,事業單位與技術生簽訂技術生訓練契約,技術生輪流在學校接受教育,並在事業單位接受技能訓練;輪流時間得視需要而定,每一至三個月輪調一次,工作崗位亦依計畫實施輪調;三年修業期滿後,經考核成績及技能測驗合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並輔導其參加勞委會中部辦公室所舉辦之丙級以上技術士技能檢定(教育部,80)。此種建教合作方式自從教育廳於民國五十八年指定沙鹿高工試辦以來,成效車著,到民國九十八年六月止合計總畢業人數已達130430,民國九十八年參加輪調式建教合作有46(不含北高兩市)16科、2463家合作事業單位,並且近兩三年來餐飲管理科、美容科和資訊科等三科就讀的人數增幅最快,為我國實施建教合作最成功的典例。

綜合言之,輪調式建教合作的主要特色為合作雙方必須訂定契約,學生於學校與事業單位間輪調,並且事業單位的工作崗位亦須輪調,學生可獲得基本工資、學校文憑或丙級以上之技術士證照。

 

五、目前我國輪調式建教合作遭遇的問題

參考九十八學年度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對輪調式建教合作各校合作事業單位評估的評估結果與九十七學年訪視報告書,整理如下內容。

 (一).公立學校承辦意願不高,九十八學年僅531046人,占3.5%

 (二).建教班學生招生不易流失率高,造成行政困擾。

 (三).合作事業單位開發不易。

(四).景氣異動大時,學生權益常受影響。

(五).課程內容與廠內實務技術有所出入, 技能學習層次不高。

(六).部份契約與相關計畫之簽訂,不易執行,無法落實或形同虛設。

(七).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之事業單位多數未與技專院校作建教合作,高職畢業後升學成隱憂。

(八).各學校推展建教合作的經驗,缺乏有效的交流:建教合作相閩人員異動大,缺乏長遠規劃;傳承不夠,常缺乏完整資料可供參考。

 

捌、研究發現

     訪談技術生、事業單位代表與學校有關行政人員之意見,彙整出本研究之主要發現,並加以討論。括弧所示之百分比係強度的象徵。

  一、事嶪單位如因訂單大量變化或需停業,必須作善後處理時,應由教育主管單位主導、學校配合,執行必要之協調與處理。(75%)

   (一)因擔心景氣不好或其他原因被退廠回校之受訪者幾乎達百分之百,尤其以無預警之

         遣送回校最令受訪學校最無法接受,因後續需處理之問題十分棘手。

   (二)技術生所擔心的則是學費部份,有48.7%技術生甚至擔心家裡生計將受影響,顯見現階段選讀建教合作教育的學生族群仍以經濟弱勢者居多,輪調式建教合作學制對社會之貢獻匪淺。

  二、彈性調整建教合作班之招生時間,以降低技術生流失率,並減輕學校事務性工作負擔。(48.1%)。

   (一)技術生每年7~8月基礎訓練,9月進廠實習,第一批進廠之技術生異動率最高,這些學生雖然後來有不少轉入普通班,但對事業單位與學校增加許多業務量,事業單位較無法接受。

   (二)技術生流失以美容美髮等服務業為甚,主要原因在於進廠實習現況與期望落差太

          大,倉促報名,以致選擇放棄。

  三、因產業結構之變化,對技能學習較高之二級產業(如機械、電機、電子等類科)辦理建教合作科班, 教育主管單位在經費與人事方面應給予更大的誘因與支應,加強補充訓練,以因應產業白動化後所造成的衝擊。(73%

  (一)製造業因成本因素大量外移,較具技能層次的科技產業合作單位卻不願讓技術生大量參與,加強技能學習的補充訓練在實施上卻很難落實,近70%業者也承認訪視時委員所看到的補充訓練很多只不過是書面資料而已。

  (二)承辦學校雖曾多次協調,但因認知上的差距常使學校感到無奈。

 

四、彈性輪調規定,因生產型態與所具備之技能肉涵不盡相同,硬性規定每三個月輪調一次並不合適(92%)。

 (一)事業單位因應全球產業多元性的變化,各行業間營運特性不盡相同,確實有彈性輪調的必要,輪調頻繁會增加公司生產成本。

    (二)每三個月輪調一次的規定,讓學生在技能學習深度上受影響,這一部份承辦學校方面通常都扮演比較被動的角色。

    (三)但是仍有20%學校受訪者坦承輪調方式之需求有時是因訂單關係,事業單位需人孔急的要求。

    (四)在學生方面通常比較無所謂,僅10.5%表示回學校後常無法適應嚴格的校園規範。

 

五、技術生進廠實習地點常需離鄉背井,學校投入人力大且輔導與監督之功能不彰,學校與合作事業單位距離以在同一個縣()內為佳(62%)

   (一)有71.5%學校受訪者希望合作事業單位鄰近學校,家長與學生的期望較高,學校也認為如此一來將有助於降低技術生異動率,尤其是一年級新生部分將更明顯。

 (二)在事業單位部份有27%不喜歡使用當地學生,79%十分中意南部地區學校之學生。

 (三)60%受訪學生希望實習地點能離家越近越好。

   六、補充訓練實施困難,事業單位對訓練之認知與學校有明顯之差距,公司之教育訓練亦針對正式員工因業務需要所實施,補充訓練係因技術生所從事實習工作與課程標準有差異時所實施,性質顯然不同,落實困難(89%)

    (一)單就訓練場所就有近83%事業單位表示困難,具訓練中心較大規模之公司容易達成此一規定,不過仍有近57%的事業單位認為補充訓練效果不好,原因在於學生學習態度不易投入,勉強為之徒具形式、效果不好,而且浪費公司資源。

    (二)72%受訪學校持肯定態度,希望落實補充訓練,甚至有29%主張若事業單位有其實質上之困難,學校願意自己來辦理對學生作補充訓練。

   七、技術生進入技專院校後延續輪調建教合作學制(95%)

    (一)擔心技專端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可做升學銜接的技術生並不多(10%),因升學管道暢通人人幾乎都有大學可讀,升上科技大學後再以半工半讀或打工方式完成學業者佔大多數,不過技專端若有輪調式建教合作班,高職技術生會繼續選擇建教班者近九成五,顯見輪調式建教合作班頗受技術生肯定。

     (二)事業單位基於人員穩定之考量多數表達樂觀其成,學校則僅9.7%贊成。

   八、教育主管單位應增加誘因主動要求公立學校辦理建教合作,並將辦理成效列入考核,

          以擴大產學合作機會(20%)

     (一)81%事業單位贊成鼓勵公立學校辦理建教合作,也願意跟公立學校合作。

     (二)有96%受訪學生表示,國中畢業時選讀建教班會以公立學校為第一優先。

     (三)受訪之私立學校有83%表示因公立學校無生存危機,所以不會辦理建教合作,77%認為法規與人力資源之因素,公立學校辦理建教合作之空間受到限制。

     (四)公立學校受訪者中92%表示,因業務性質複雜能不辦就不辦,企圖心不夠、意願不高。

 

玖、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首先蒐集我國建教合作之現況與相關文獻,進行文獻探討,整理出實施建教合作所遭遇的問題,接著擬訂訪談綱要研擬解決問題之途徑,經專家審查,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始決定正式訪談要。透過實地訪談學校實際承辦建教合作行政人員、技術生、事業單位代表,以收集更具體的資料。做為進行資料彙整與建立共識之依據,,並經分析而作成研究結論,與提陳具體建議。

  結論

     高職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所遭遇的問題解決途徑敘述如下:

  (一)在大學端同步推廣建教合作制度,以銜接高職端技術生升學問題,藉以改善招生不易、提高公立學校辦理意願。

  (二)因訂單大量異動或事業單位因故停業而須善後處理時,應由教育主管單位主導、學校配合,執行必要之協調與跨部會處理。

  (三)因應產業型態改變,加強補充訓練,教育主管單位須在經費與人事方面給予更大的誘因與支持,以因應產業自動化後技術學習內涵減少所造成的衝擊。

  (四)因應經濟景氣、產業變化與事業單位訂單之不穩定,教育主管機關應要求承辦學校於申辦時須繳交學生安置或退/轉場應變計畫,已備不時之需。

  (五)教育主管機關對未依契約規定或無預警遣返技術生回校之事業單位,應透過跨部會予以主動介入關心並協助。

  (六)延後或調整建教合作班之招生時間,以降低技術生流失率,並減輕學校事務性工作負擔。

  (七)因工作崗位技能內涵困難度較高者,或其他因素造成技術生無法進行工作崗位輪調時應要求合作事業單位對技術生輪調過程與理由提出實徵記錄報告,當作評估計分要項。

  (八)年度訪視工作應以不定期不事先告知的方式進行,以期取得技能學習原始面貌。

  (九)為減少技術生異動,學校在進行建教合作班招生簽約前,應落實宣導工作並主動安排技術生和家長,前往合作事業單位瞭解訓練內容與生活環境。

  (十)新合作事業單位之開發,應由教育主管機關垮部會邀請經濟部或相關工會提供優良廠商或相關營運資訊予以協助成辦單位,並方便承辦學校選擇離校較近之事業單位。

 

  建議

    根據前節歸納的結論與訪談結論,本研究對於高職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的建議與進一步研究的建議分述如下:

(一)增加誘因鼓勵公立學校辦理輪調式建教含作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技術生對公立學校辦理建教合作有找相當高的期待,但根據私立學校行政人員對訪談綱要的各項訴求贊同程度顯著高於公立學校,充分顯示公立學校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之意願相當低落,加上法規對公立學校限制較多,懲罰機制明確,技術生在外變數多、升遷與退休金、招生來源無立即性之壓力..常讓公立學校老師裹足不前。因此為充分運用既有之教育經濟資源,應增加誘因鼓勵公立學校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

(二)建立高職建教合作與大專院校或科技大學建教合作之一實學程

學歷掛帥時代,技術生升學管道不暢通是輪調式建教合作業務發展的一大致命傷,技術生升學銜接是建教生家長長久以來引頸企盼的主要期望。因經濟稍獲改善、年齡漸次成長與心智成熟、輔以社會歷練的加持、工廠文化的薰陶與學校師長的塑造,欲往上繼續深造的技術生不在少數,奈何此一升學之路何等崎嶇難行。同步推廣高職建教體制到大專院校,順利作升學銜接。因先天條件不足,擠不進大專院校宰門,讓建教合作立意大打折扣,打通升學管道將可同時解決工作銜接、學歷提升、增加畢業留廠率,能讓年輕人看見未來將可發揮潛力,是件美好的事。

(三)彈性補充訓練方式,讓技能學習更充實

為彌補工作內容與課程綱要相關性之不足所擬定之補充訓練辦法,規定在事業單位實習期間須由事業單位於上班時間之外另行加開補充訓練課程,然實際實施時卻常因學生、時間、地點、設備、場地..等因素而難以落實。因此建議可考慮部分補充訓練課程可移到學校實施,技術生輪調回學校時可由學校於正課之外時間排訂課程,由事業單位技術或工程部門人員任講師,依學校排定之計畫授課進行補充訓練,將可同時解決前述的問題,何況此時技術生因住家裡又有學校師長統一管理與輔導,技術生在學習心態上會較穩定,效果自然會較好。由於行業特性與各科系性質之不同,此一「彈性補充訓練實施計劃」係由承辦學校於申請建教合作時就須附於評估書表中,經審核評估可行性後通過後實施。

 

三、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一)少子化時代來臨對建教合作發展影響的研究

為使研究樣本具代表性,本研究對象系針對技術生較多的學校與科別做訪談研究,這些樣本通常較無招生危機意識,以致此一議題回收資料凌亂不易聚焦。少子化現象來勢洶洶、勢難避免,有進一步研究之迫切性。

 (二)公私立學校學費標準一致後對建教合作生態影響之研究

因家境不好無法補習考不上好學校而選讀建教合作的技術生族群,是否將受學費負擔減少而改變選讀志向,建教合作版圖將如何移動,建議以量的方式另案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林清江(64)。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度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7,61

林琴珠(97)。我國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探討與改進之研究。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李燦榮(92)。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術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台南縣:致遠管理學院

陳倬民(78):序—為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二十週年專輯而作。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台中:臺灣省政府 教育廳。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96):九十六學年度辦理建教合作教育概況。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97):九十七學年度辦理建教合作教育概況。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98):九十八學年度辦理建教合作教育概況。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95): 國立暨台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九十五學年度建教合作訪視報告書。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96): 國立暨台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九十七學年度建教合作訪視報告書。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張添洲(78):培育技術人員的搖籃一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師友,267期,頁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