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婚姻數據看台灣多元社會的發展

    林昭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多元文化教學碩士班

 

壹、          前言

不論古今中外,婚姻制度一直以來皆為重要的社會制度之一。婚姻對兩性而言,無論在經濟狀況或是社會生活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婚姻狀況亦將影響兩性在教育、工作或其他社會生活的差異情形。受全球化、教育普及……等影響,社會急遽變遷,使得台灣社會在婚配模式各方面統計數據有所變化。本文試就初婚年齡、教育程度、及國籍等變項,予以探究台灣多元社會之發展。

貳、          婚姻與年齡

一、               男女初婚年齡之國際比較

                 2-1-1、男女初婚年齡之國際比較

國別

初婚平均年齡

男性

女性

台灣

中國

香港

南韓

新加坡

日本

英國

美國

加拿大

德國

31

24

30

29

30

30

28

26

29

30

27

22

28

25

27

27

26

25

26

28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初婚的型態經歷了革命性的變革(Bumpass 1990Ellwood and Crane 1990)。上表數據(見表2-1-1)顯示,西元2003年底,台灣初婚平均年齡男性為31.2歲,女性為27.2歲。與各國相較,我國男性初婚年齡高於其他主要國家,女性則約與新加坡、日本相當,男性晚婚情形尤為顯著。

二、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性別圖像」,西元2007年台灣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30.3歲,女性則是27.7歲,分別較十年前提高1.5歲及2歲,女性增幅較男性為高;另男女兩性初婚年齡中位數差距,亦由西元1998年的3.1歲縮減為0.5(見圖2-2-1)。

 

 

 

 

 

 

 

 

 

 


到了西元2008年,在台灣實際結婚對數為148,425對,較2007年增加16,574對或增12.57%,主要係2009年為孤鸞年,國人提早結婚所致;新郎中屬於初婚者占85.43%,新娘中屬於初婚者占87.41%,兩者比率與前一年比較,分別上升1.620.1個百分點[1]。在這些結婚對數中,平均初婚年齡新郎為31.1歲,新娘為28.4歲,分較2007年增加0.1歲及0.3歲。可見,男女的初婚年齡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結婚年齡延後,形成晚婚的現象。

 

 

 

三、               台灣男女初婚年齡與人數

               2-3-1、台灣男女初婚年齡與人數

     時間

年齡

新郎初婚人數

新娘初婚人數

2000

2004

2008

2000

2004

2008

20 - 24

23,445

12,627

9,134

60,286

32,502

22,833

25 - 29

62,133

41,918

48,982

63,156

46,865

63,693

30 - 34

42,194

31,504

46,400

19,854

18,266

30,744

35 - 39

16,602

12,175

14,928

4,963

4,355

6,488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2-3-1台灣男女初婚年齡與人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9)的資料可知,在西元2008年時,新郎為2529歲者48,982人,占38.63%最多,3034歲者46,400人,占36.59%次之;新娘亦以2529歲者63,693人,占49.10%最多,3034歲者3744人,占23.70%次之(見表2-3-1)。由以上資料可看出(見圖2-3-1),台灣女性初婚年齡集中在2529歲,而不論男性或女性,在3034歲間的初婚人數,在2008年時,皆明顯增加。根據人口統計數字,可推知,近年來,台灣地區初婚人數之年齡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反映出的是現代人愈來愈晚婚。

參、          婚姻與教育程度

一、               台灣男女教育程度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2006),國人2034歲族群具大專以上程度者比率已超過在5成,且女性比率都較男性為高,主要是女性高學歷比率增幅已明顯高於男性,其中2029歲女性具大專以上程度者比率已達65左右[2]隨著高等教育制度之擴張及兩性平等教育之重視,使得受教育不再僅是男性之特權,近年來越來越多女性一樣有相同參與受教育的機會,甚至擁有高學歷。在講求男女平權的時代,女性不再急著走進家庭,晚婚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單身女性增多是目前的趨勢(森若裕子,1997)。

二、               台灣男女初婚教育程度與人數

Keely1997)的婚姻成本模式認為,決定何時結婚的年齡在於:何時開始尋找、願意花多少時間。結婚年齡會隨著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女性的情形多於男性。台灣近來高等教育擴張非常迅速,使得男女的結婚年齡不斷延後,而男女兩性的教育程度逐漸拉近,也使得夫妻之間的教育程度差距逐漸縮小[3]

教育一直是婚姻變遷的重要因素。在教育程度與婚姻的關係上,鄭雅安(2008)研究結果指出,大專與大學學歷者擇偶時的被接受機會達各學歷的頂點,因此,學歷達大專與大學者,學歷條件即可普遍被異性所接受[4]由下圖即可看出(見圖3-2-1),台灣初婚者為大學畢業以上教育程度,人數逐年升高,尤其女性人數增加幅度之大。

教育水準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擴張,影響了男女初婚的年齡,也帶來晚婚的結果。另一方面,兩性教育程度日漸趨近,對於台灣社會習慣「男高女低」或「內婚」(與教育程度相同者結婚)的婚配模式造成影響。劉佩佩(1999)研究發現,雖然過去父母決定婚姻的「門當戶對」已被現今的自由戀愛所取代,但在女性選擇配偶時,仍會要求對方的職業、學歷、身高、社經地位等條件不能低於自己,這種避免「下嫁」的觀念於今仍存(丁淑敏,1984;楊美慧,1991)。因此,使得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台灣女性沒有結婚,而越來越多的台灣男性選擇外籍配偶作為伴侶;當教育持續擴張,男、女性的教育程度差距愈來愈小時,「女高男低」婚配模式的興起,是因應時勢而起,如果其均勻分佈在各教育程度上,則高等教育的擴張不會妨礙婚姻的形成,但如果其分佈不均勻,高等教育的擴張則可能使得未來的完婚率繼續走跌[5]

解釋教育與結婚年齡關係的理論,最基本的是貝克所提出的家庭經濟理論(Becker version of family economics)。貝克假設如果個人從婚姻中得到的好處多過於保持單身的「機會成本」[6]那麼他就會選擇走入婚姻。由此可知,教育程度的變遷與婚姻數據的變遷有著微妙不可分的關係,密切影響著人們在婚姻市場上選擇配偶的資源和門檻[7]

 

 

 

 

 

 

 

 

 

 

 


3-2-1台灣男女初婚教育程度與人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肆、          台灣結婚對象之國籍分析

一、       跨國婚姻的現況

    國人兩性跨國婚姻的對象無論在國籍、教育程度上均存在極大差異。2008年我國實際結婚對數為148425對,新郎及新娘均為我國籍者佔85.5%,一方為大陸及港澳地區者佔8.6%,一方為東南亞國籍者佔3.9%,其他國籍者占2.0%;如與2007年比較,新郎與新娘均為我國籍者比率上升4.1個百分點(內政部統計處)(4-1-1及表4-1-2)也顯示,與外籍配偶通婚者以男性居多,亦即外來新郎甚少。外籍新娘在西元2003年達到顛峰,總數為48400人,佔結婚新娘總數的27.97%。

4-1-1、結婚新郎和新娘按國籍分

 

新郎人數按國籍分

新娘人數按國籍分

總  計

本國

大陸地區

港澳地區

東南亞地區

其他

總  計

本國

大陸地區

港澳地區

東南亞地區

其他

90

167,157

163,892

848

156

760

1,501

167,157

124,973

26,198

140

15,570

276

91

173,343

168,886

1,609

169

977

1,702

173,343

128,500

27,626

141

16,746

330

92

173,065

167,160

2,926

147

1,081

1,751

173,065

124,665

31,183

170

16,600

447

93

129,274

126,171

215

141

939

1,808

129,274

99,846

11,671

169

17,198

390

94

142,082

138,947

281

167

727

1,960

142,082

117,486

13,767

196

10,227

406

95

142,799

139,625

323

191

537

2,123

142,799

122,365

13,604

267

6,111

452

96

131,851

128,666

392

191

448

2,154

131,851

110,563

13,775

228

6,817

468

97

148,425

144,921

383

243

473

2,405

148,425

130,429

11,887

262

5,315

532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1-2、結婚新郎和新娘按國籍分(%)

 

新郎人數按國籍分(%)

新娘人數按國籍分(%)

總  計

本國

大陸地區

港澳地區

東南亞地區

其他

總  計

本國

大陸地區

港澳地區

東南亞地區

其他

90

100.00

98.05

0.60

1.35

100.00

74.76

15.76

9.48

91

100.00

97.43

1.03

1.55

100.00

74.13

16.02

9.85

92

100.00

96.59

1.78

1.64

100.00

72.03

18.12

9.85

93

100.00

97.60

0.28

2.12

100.00

77.24

9.16

13.61

94

100.00

97.79

0.32

1.89

100.00

82.69

9.83

7.48

95

100.00

97.78

0.36

1.86

100.00

85.69

9.71

4.60

96

100.00

97.58

0.44

1.97

100.00

83.85

10.62

5.53

97

100.00

97.64

0.42

1.94

100.00

87.88

8.19

3.94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二、       跨國婚姻的國籍結構

    雖然近幾年來,外籍新娘的人數已慢慢趨緩,尤其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新娘為例,從2003年的13.30%下降至2008年的3.58%(內政部統計處),但不容否認的截至目前為止,外籍配偶總人數已達403804(內政部統計處),跨國婚姻在台灣已形成一種趨勢及不可忽視的現象,也代表著台灣結婚形式趨向國際與多元。另外,從台灣的跨國婚姻的結構中可發現,國人中以男性迎娶大陸籍及東南亞籍的女性所形成的跨國婚姻比率最高,從(圖4-2-1)中可看出大陸(含港澳)所佔的比率最高,新娘占了67.7%;其次是東南亞的外籍新娘佔了30.1%。女性則剛好相反,台灣女性多半是嫁給日韓美加等外籍男性,共佔了外籍新郎的68.2%。

                   4-2-1   2007年外籍配偶國籍結構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三、       跨國婚姻的教育程度

4-3-1國人配偶教育程度

單位:人;%

 

合計

不識字

自修小學

國中初職

高中高職

大專以上

 人數

百分比 

      

  175,909

100.0

1.4

14.8

34.6

35.9

13.2

性別

 

 

 

 

 

 

 

男性

     167,505

100.0

1.4

14.8

35.3

36.1

12.5

女性

 8,404

100.0

2.5

15.5

21.0

32.0

29.0

 

  2004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3-1的統計資料是內政部統計處,於2003年針對國人和外籍或大陸配偶生活狀況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與外籍通婚者普遍的教育程度較低,大專以上學歷只佔12.5%;高中職以下則佔了51.5%;反觀女性與外籍通婚者,大專以上佔29%,高中職佔32%,兩者共佔61%,高中職以下者則只佔39%。再從97年新郎與新娘教育程度的圖表看來,清楚的證明了國人與外籍通婚者的男性之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所迎娶的對象多半來自大陸港澳及東南亞地區;與外籍通婚的女性教育程度則較高,外籍新郎最主要來自日韓歐美等其他地區有2405人,共佔外籍新郎總數的69%(見表4-3-2及圖4-3-1)。

 

4-3-2  97年新郎與新娘教育程度

97年新郎與新娘教育程度

 

總  計

大學畢業以上

專科畢業

高中畢業

國中畢業

國小畢業以下

 

台灣結婚總人數(含外籍配偶)

新郎

148425

53101

24367

47794

19286

3877

新娘

148425

50745

27580

45120

19164

5816

 

本國籍

新郎

144921

50855

24185

47114

19039

3728

新娘

130429

48487

26250

40127

12938

2627

 

大陸地區

新郎

383

172

27

90

67

27

新娘

11887

1334

1170

3387

4323

1637

 

港澳地區

新郎

243

126

26

68

20

3

新娘

262

101

25

106

26

4

 

東南亞地區

新郎

473

239

30

108

61

35

新娘

5315

435

99

1421

1856

1504

 

其他地區

新郎

2405

1709

99

414

89

84

新娘

532

388

36

79

21

8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3-1   2008年外籍配偶國籍結構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3-2   2008年外籍配偶國籍結構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3-3   2008年外籍配偶國籍結構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四、       跨國婚姻的市場現象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在台灣的跨國婚姻中,外籍新娘較外籍新郎的需求者多,且分布的結構最主要來自大陸及東南亞地區。與外籍新娘通婚的男性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這些現象代表了什麼呢?從尋找理論的觀點而言,結婚比率衰退的趨勢,和男性薪資所得不均等的現象不謀而合。「所得」代表男性在婚姻市場中「質」的吸引力,所得的差異會被女性視為丈夫品質的差異度。實證資料也顯示男性所得的不平均和女性單身的機率有高度的正相關,所以女性會為了選擇優質的丈夫變得更挑剔,而造成晚婚(Eric D Gould and Marco Daniele Paserman 2003)。由此可知,經濟能力在女性的擇偶標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教育程度較差、平均所得較低的男性們,在婚姻市場的競爭下因為較不具有吸引力,也會延遲結婚(4-4-1[8]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向外尋找異國婚姻。另依據社會交換理論的主張,適婚男女會在「婚姻市場」中進行交換行為。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更多資源,因此透過婚姻的交換,極大化自己的利益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此當台灣男女雙方適婚年齡的人口比率、教育程度不均等的情況下,教育程度不高且本身條件又不佳的男性們,在婚姻排擠與婚姻斜坡的效應下,往往只能向外發展,迎娶更相對弱勢的外籍女性。

4-4-1國人配偶的結婚年齡

單位:人 ;%

 

 合計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歲以上

人數

百分比

  

   175,909

100.0

0.9

24.8

46.4

15.7

3.2

9.1

國人性別

 

 

 

 

 

 

 

 

男性

   167,505

100.0

0.7

24.4

46.9

15.4

3.2

9.4

女性

       8,404

100.0

4.7

32.4

37.3

20.1

4.0

1.5

 

2004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4-1   2004 跨國婚姻中本國籍配偶結婚年齡直線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4-4-1   2004 跨國婚姻中本國籍配偶結婚年齡折線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五、          結論

隨著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兩性平權觀念的方興未艾,個人意識的抬頭及經濟自主能力的提升,傳統婚姻觀念漸漸產生質變,以往藉由婚姻延續繁衍下一代的功能減弱,國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也和其他國家一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改變。尤其近十幾年來,全球化及和東南亞地區經貿密切往來的結果,加上婚姻市場的供需失調,選擇與外籍人士通婚者與日俱增,其中又以男性迎娶東南亞與大陸籍女性的人數增加最為快速[9]。因為通婚而產生的大量女性移民,使得台灣婚姻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豐富了台灣社會的多元性,但反之這種改變也漸漸的讓台灣社會面臨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探究婚姻議題時,實則有甚多的因素彼此相互影響著,如年齡、教育程度、國籍等,必須加以考慮。探討婚姻制度所帶來的變化與衝擊,實是關心台灣社會者所不能忽視與逃避的課題。

 

六、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04)。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檢索日期:2009612,擷取自:http://www.ris.gov.tw/ch4/0930617.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09)。九十八年第二十四週內政統計通報2009612,擷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2637&page=0

內政部統計處2009)。性別統計指標-初婚按年齡及教育程度分檢索日期:200961擷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gender/list03.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09)。性別統計指標-結婚按國籍年齡教育程度檢索日期:200961擷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gender/list03.html

行政院衛生署(2008)。性別統計圖像與分析2008730,擷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10177&class_no=440&level_no=2

溫美珍(2005)。圖解經濟學。台北:博士文化。

楊靜利、李大正、陳寬政(2004)。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走過台灣-世代、歷史、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灣社會學會。

楊靜利、陳寬政(2004)。台灣教育擴張與婚姻變遷。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市:台灣人口學會。

鄭雅安(2008)。以相配區模式評估學歷對擇偶機會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網路擇偶資料的模擬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薛承泰(2000)。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2151-189

Eric D Gould and Marco Daniele Paserman (2003 )Waiting for Mr. Right: Rising Inequality and Declining Marriage Rat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Volume 53Issue 2 Pages 257-281

 

1內政部統計處(2009)。九十八年第二十四週內政統計通報2009612,擷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2637&page=0

2行政院衛生署(2008)。性別統計圖像與分析2008730,擷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10177&class_no=440&level_no=2

3楊靜利、陳寬政(2004)。台灣教育擴張與婚姻變遷。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市:台灣人口學會。

4鄭雅安(2008)。以相配區模式評估學歷對擇偶機會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網路擇偶資料的模擬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5楊靜利、李大正、陳寬政(2004)。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走過台灣-世代、歷史、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灣社會學會。

6 機會成本的概念用在個人方面,是指個人為了得到某些東西或選擇做某樣事情,而必須犧牲的最大價值。資料來源:溫美珍(2005)。圖解經濟學。台北:易博士文化。

7同註4

8台籍先生年齡偏高, 根據「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外籍配偶之國人男性配偶167,505 人裡, 年齡以35-44 歲最多,占46.9﹪;其次為25-34 歲,占24.4﹪;次之為45-54 歲, 15.4﹪。

9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982年台灣男性與外籍女性結婚者僅有111人,且以日韓為主。但自1999年開始,外籍配偶的人數就已直線上升逐年飆漲,尤其自1997年之後,外籍配偶有七成以上是越南籍女性。截至2007年底止,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約達39.9萬人,其中外籍配偶(含歸化取得我國國籍者)34.2%,大陸及港澳地區配偶占65.8%(內政部統計處,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