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發展初探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在職專班  王俊凱、黃煜棠、陳建宏

 

壹、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台中縣海線地區八鄉鎮除了邊緣部份地區屬於台地地形,大部分皆屬於沿海平原開闊的地形,相較於山線和屯區,海線地區開發得早,且由於鄰近海洋,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和海洋文化。近年來,適逢政府大力行銷國內旅遊,希望透過在地觀光業的推展,創造就業機會,積極提升觀光產業的附加價值。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瞭解台中縣海線地區八鄉鎮的觀光資源分布和發展現況,針對各個觀光資源的特性、區位、現況、潛力,透過觀光相關理論分析和實際訪查,重新規劃、檢討現行觀光發展所遇到的瓶頸,並針對未來極具潛力的觀光資源進行評估,希望能對未來台中縣海線地區的觀光事業發展提供對策。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空間分布和觀光發展現況。

二、  瞭解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之發展潛力。

三、  瞭解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發展之阻礙。

四、  整合各項調查統計資料,研擬出台中縣海線地區整體的觀光 發展策略。 

  

研究區域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區域是以台中縣海線地區八鄉鎮行政區為主要研究範圍,由北至南依序為大甲鎮、大安鄉、外埔鄉、清水鎮、梧棲鎮、沙鹿鎮、龍井鄉、大肚鄉,八個鄉鎮。

 
台中縣海線地區地理位置圖(研究者繪製)

 

研究方法

觀光地理乃一門新興學科,目前國內外關於觀光發展的文獻,其研究架構上,尚未有一致性的看法,且由於觀光發展所涉及的層面很廣,故研究者先由蒐集觀光發展之相關理論和台中縣海線相關之文獻開始著手,續輔以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田野調查,之後根據所蒐集的資料採取常用於產業策略評析的策略性行銷分析工具-SWOT分析,來作為評估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發展優劣勢的分析方法,最後提出未來可行之觀光發展策略,以供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發展之參考。茲將本研究方法整理如下表:

研究方法分析表

 

深度訪談

    本研究之深度訪談大綱,訪談對象分為在地居民和觀光產業經營者、公部門,因本研究區域範圍較大,礙於研究者的時間、經費,故僅取本研究區當中,較具代性、知名度較高、遊客到訪率較高之觀光景點,作為實施深度訪談法的地點。

 

                 

研究流程與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的分佈和觀光發展現況,並嘗試於研究結果提出改善觀光發展現況之建議和策略,提供未來相關觀光發展建設或規劃之方針。本研究首先透過相關文獻蒐集、官方、民間資料的整理,累積研究的基礎,建立研究架構,再分別透過對觀光經營者和在地居民的深度訪談,試圖釐清當地觀光發展現況和所遭遇的瓶頸。最後再由所蒐集之相關資料,進行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之SWOT綜合分析,評估觀光發展現況,試圖:

一、找出公、私部門之間對於觀光發展的歧見和盲點。

二、該項觀光投資是否具有未來性。

三、找出觀光資源之發展潛力。

四、提供公私部門未來觀光發展之可行策略

    茲將本研究流程整理如下圖: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以觀光主客體和觀光媒介之交互影響過程為基礎。觀光發展策略的擬定,有賴於對於觀光主、客體、觀光媒介的瞭解,繼而研擬出觀光永續發展、有效提升觀光產值之策略。

 

貳、文獻探討

 觀光發展涉及到多種產業別,並非只是某些現象或關係,其關係錯縱複雜。本章節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來回顧觀光發展之相關理論,以作為後續研究之基礎。

觀光地理相關理論

(一)觀光定義

    觀光一詞最早可追溯自易經觀封六十四爻「觀光之國,利用于賓王」(薛明敏,1982)。

       觀光(tourism)一詞,根據牛津英文辭典所載,最早被採用於1811年,它是一種社會的現象,含有二種意義:一是表示以旅行來達到娛樂的目的之各種活動;二是表示與觀光產業有關活動之理論與實務(陳思倫等人,1995)。

       盧慶昌(2008)也經由其研究中整理歸納出:觀光乃具有經濟上的意涵、空間移動的概念、接近休閒(遊憩)的意義,為達到體驗(身心休養、教育、娛樂及運動)之目的,所做的系統規劃,涵蓋個人以及團體間的交互行為和關係,而有增廣見聞,提升知識的效用。

(二)觀光發展之模式

     觀光產業的發展是需要兼顧多個面向,因為觀光產業本身就涵蓋了多種產業,一旦觀光產業發達即能同時直接或間接地帶動相關產業的發產,使經濟活絡起來。觀光產業的發展必須考量到供給面和需求面,兩者息息相關,配合得當,才能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觀光的發展是由外地遊客的進入所產生,且會隨著遊客人數的增減,和時空環境的變遷而產生不同的發展階段。Butler1980)運用生命週期階段來解釋觀光發展(2-1-1),他將遊客量和經營發展的情形分為:探險(Exploration)、涉入(Involvement)、發展(Development)、合併(Consolidation)、停滯(Stagnation)、恢復(Rejuvenation)或衰退(Decline)等幾個階段,闡述觀光的演進。

觀光發展之生命週期模式

(資料來源:Burton1995Butler1980。)

最初一個觀光地區往往由於其自然或人文資源特性吸引少數遊客。涉入階段民與業經營開始務、,加上促銷與宣導,遊人數,為合觀展,公共設也慢增加。到了展階段外投資,並增加設施,外來資可主導觀地區產業,而改變觀光地區的原貌,遊客不斷增加可能導致旅遊品質的降。合階段為眾所知的遊客始下到了停滯區顯得舊過時,以維持有遊同時可開始面臨境、社會文的衝退階段客來附近地區,有設易主。而有地區能適時進新引力使觀光地區再成長,恢復原來的樣貌(高俊雄,1995黃沛晴,2004

 (三)觀光地理學的興起

    觀光地理學乃是從地理學分出來的一支新興學科,源起於1920年代的美國地理學,有三篇關於觀光旅遊的研究收錄於<地理學回顧>(Geographical Review)的期刊上,早期觀光地理學的重心是擺在政治經濟層面,直到1990年代以後,其研究概念和範圍才更為廣闊。(朱道力、薛雅惠,2006

(四)觀光地理學研究取向

    朱道力(2006)以中地理論為基礎依照旅客行程需求,將旅遊景點區分為「一等點」、「二等點」、「三等點」。旅遊景點所在地

一等點:指的是國家或該地區的進出口岸。

二等點:是中繼站,至少要具備適合外來遊客的食宿設備,絕大多數 

        是一個現成的市鎮。

三等點:遊景點所在地,可能位於都市中,或非常偏僻的鄉下。

而旅遊景點所在地,可再劃分為「中地」和「周地」兩種不同聚落環境,而「周地」再依據中地遠近分為接近周地(通勤距離以內)、中距周地(當天可往返之距離)、遠距周地(單程交通時間超過半天)。

此外,旅遊景點位置不同,遊客需求也就不同。

不同位置之旅遊景點與遊客食宿需求之關係表

附註:ˇ記為必要,*記為可考慮,無記為不需要

    朱道力、薛雅惠(2006)指出觀光地理學研究取向,主要是在探討有關於觀光地因為觀光業的發展而帶來的衝擊,以及觀光地形成的空間結構與發展過程,茲將其觀光衝擊整理如下:

觀光衝擊分類表

    根據旅遊活動的類型,可區分為遺產旅遊、節慶活動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休閒旅遊等(朱道力、薛雅惠,2006)。

雲亭1993)在現代旅遊理學書中,將觀地理:研人類、旅遊覽與地環境經濟條間相也就構成觀光遊憩業素的地理別是研究觀遊憩關的地因素化發展勢等相關問題。他將觀光發展的構成要素分為三項:1.旅遊客體-旅遊資源;2.遊主客;3.繫旅與客體間的帶(媒介)-包括線、交、旅館、飯於彼的互相關互相制約直接響了觀發展區位因素內容不與地環境相關連,這說明了旅遊活動的結構內涵具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理學問題(黃沛晴,2004)。

     Andrew Holden2000)在其著作「觀光與環境」一書當中,則把關注的焦點擺在觀光事業的發展,所造成經濟、文化和實質環境上的變化,探討發展觀光事業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和對經濟成長的幫助,如何在尋求觀光產業發展下,同時兼顧到對環境的保護,強調對環保議題的關注、發展生態旅遊、觀光事業的永續發展。由此可知觀光產業的發展,所涉及的層面除了地理方面的知識之外,往往牽涉到永續經營、環境保育等的議題。

    觀光地理學發展至八0年代後,則有越來愈多學者把關注焦點放在生態保育,進而發展出生態旅遊。

    宋瑞、薛怡珍(2004)綜和相關研究後將生態旅遊定義為:生態旅遊是基於自然環境(同時包括原生文化成分),在以利益相關者參與為前提的、嚴格的規劃、管理和規範框架下所進行的旅遊,它具有保護和發展功能,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保護區、當地社區、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等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受益,從而達到環境、社會、經濟和體驗的永續發展。是一種尊重生態環境倫理的旅遊。其特質應具備下列三點:

1.      一種享受當地資源的旅遊,而這個「當地資源」包括基地內的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Wall1994)。

2.      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生態旅遊為觀光事業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遊憩領域,它直接或間接地使用自然環境(劉吉川,1994);而重要的是,生態旅遊是一種能提供保護資源的自然旅遊(Geffen and Berglie1993)。

3.      一個維護當地社區發展概念的旅遊。

    以上皆是觀光地理所涉及和探討的領域, 綜合上述研究可知,觀光地理學所涉及的範疇從早期的政治經濟逐步擴展到其他層面,並且兼顧到環境的永續經營。

 

觀光規劃、行銷與發展策略之研擬、研究區相關研究

(一)觀光規劃與觀光行銷

    Gunn1992)提出觀光規劃是幫助觀光發展之工具,從區域(Region)、地區(Destination)、和點(Site)的角度,相對於台灣地區之行政系統,區域屬於縣市以上的層級;地區為鄉、鎮、村或社區的層級;點則為觀光旅遊產業中個別單獨的企業或產品服務提供者,由此三個層次加以分析討論(高俊雄,1995黃沛晴2004)。

     觀光規劃猶如企業行銷商品,除了注重營收之目的外,更須注意到能否永續經營,早期急就章式的觀光發展型式,觀光區攤販林立,各式鐵皮搭建的商店、餐飲店,毫無美感,週遭環境髒亂,而今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昇,對於各類觀光產品的品質要求也就相對提高。鄭紹成(2008)指出觀光行銷必須透過行銷組合(marketing mix

來進行,包括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和推廣(promotion)等4P的運作。

1.      產品:觀光產品包含了任何能夠滿足觀光客需求的有形商品(goods)、服務(service)和創意(ideas)。

2.      價格:價格是顧客購買產品所需付出的金錢或其他計價單位數量。

3.      通路:通路是顧客購買產品的方法和地點,適當的通路佈建,有助於顧客了解產品,以及將產品順利販售到顧客手中。

4.      推廣:包括廣告、公共報導等。

(二)發展策略之研擬

    隨著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一般大眾旅遊型態也面臨到瓶頸,許多旅遊區形態產生均質化的現象,觀光客在到過數個旅遊區之後往往會發現對該旅遊點的印象早已不復存。在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一書中(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惠美子編;張瑋琦譯),作者提出觀光產業的四個戰略性觀點:

1.      旅遊「心態」的轉變

    海外旅遊人數的增加不單只是表現在量的層面,也在質的層面帶來了變化。旅客性別及年齡層的擴大、回流客的增加日漸明顯,特別是回流客的增加為觀光事業帶來巨大的變化。

    有別於初次到訪的「用力看、用力買」遊客,經驗豐富的回流客,卻不希望旅遊活動僅止於觀賞新奇的事物,他們總希望能在目的地做些什麼,追求一種具有深度的趣味;希望和當地居民接觸、交流,分享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今天,旅遊已如觀看球賽、戲劇、欣賞音樂會一般,成為一種貼身親近的生活小樂趣了。

2.      旅遊「型態」的轉變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從追求「比較好的生活」轉變成追求「更愉快的生活」。為了使生活更充滿樂趣,人們開始培養自己的興趣與嗜好,或追求自由的個人旅遊。相較於過去點到為止的旅遊方式,現在的遊客更希望能自由地在自己想停留的地方多花一點時間,因此自由時間較多的商品受到客戶的歡迎。甚至遊客開始期待一些可以讓他們發揮特殊興趣與專長、或是主題清楚的行程安排。旅遊的型態已急速的轉變,非標準行程、主題式的旅遊、定點式的旅遊成為注目的焦點。

3.      人們與旅遊「關係」的轉變

    旅遊型態的轉變必然影響遊客與在地居民的關係,產生與在地居民交流的需求。所謂的在地居民不只有觀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遊客更期待在旅遊的過程中與在當地生活的各行各業人們聊天,學習地方知識,參加當地的祭典活動,體驗當地生活的種種。

    因此,觀光接收社會必須重建與觀光客間新的旅遊「關係」,他們不能再和過去一樣,把觀光客當「過客」,而是讓旅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

4.「觀光接收社會」的轉變

    當「交流」成為觀光過程中重要的需求時,觀光接收社會硬體方面的充實與祭典活動的創造當然是不可忽視的,然而更迫切的是整個街道或村落必須成為一種「服務的空間」,洋溢著親切友善。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該區的所有居民必須要有所共識。「親切的態度」應被當成社區的資產,並徹底被當地居民所實踐。

(三)研究區相關文獻

    本研究是以台中縣海線地區(八鄉鎮)為主要研究範圍,經研究者查詢過後,發現以台中縣海線地區為研究範圍的相關論文不多,其中以海線地區為主要研究範圍的觀光旅遊相關論文更少,以下提出關於本研究區的相關研究:

  由下表(表2-3-1)可知教育類的研究論文有六篇為最多,醫學、社會、生態、語文各一篇,可見台中縣海線地區之相關研究多著重於教育相關領域,而以整個台中縣海線地區為範疇的觀光旅遊研究目前尚未有人著手研究。

台中縣海線地區相關研究表

    若以各別行政區為研究範圍且與觀光旅遊相關之研究來說,則偏重於大甲鎮和梧棲鎮。

大甲、梧棲觀光相關研究一覽表

    由以上相關研究可發現,就台中縣海線地區而言,觀光發展的研究偏重於大甲鎮、梧棲鎮和外埔鄉,其他鄉鎮關於觀光發展之相關研究付之闕如,因此實有必要對整個海線地區之觀光發展作一通盤而完善的規劃和調查。

 

參、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的類型與空間分布

  觀光能否有效發展,需經過通盤的考量和評估,故本研究所列出的觀光資源,皆經過研究者篩選,考量其觀光發展性、知名度和交通可及性等。

    由文獻探討得之,觀光資源之分類大多不脫離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綜合相關研究,本研究將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分類為兩大類:1.自然觀光資源2.人文觀光資源

和其所含的細項。

茲將研究區內的觀光資源依據其屬性分類、空間分布整理如下

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分類表

由上表可知,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以人文觀光資源為主。

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空間分布圖

    由上圖可看出,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資源分布不均,大甲區之觀光資源主要集中在大甲市中心附近和濱海地區;梧棲區主要集中在清水鎮,但其分布情形不似大甲區的集中。若以整體海線地區來看,觀光資源則呈現帶狀分佈,其中日南車站、鐵砧山、鎮瀾宮、鎮瀾宮文化大樓、文昌祠、貞節牌坊、鰲峰山公園、紫雲巖、港區藝術中心、竹坑-南寮登山步道、磺溪書院、追分車站皆位於省道台一線旁;匠師的故鄉、大安濱海樂園、高美溼地、高美自行車道、梧棲觀光漁市皆位於省道台 61線(西濱快速道路)附近。由此可知台中縣海線地區各觀光資源皆可透過便捷的交通網迅速到達,此外,觀光資源沿主要交通幹道呈現帶狀分布,故遊客在行程安排上也較為方便。

肆、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發展調查資料分析

   本研究收集資料方式主要透過:1.當地居民訪談2.觀光產業相關業者訪談3.公部門專業人士訪談、電話連絡、電子郵件往返4..研究者實地勘查5.台中縣交通旅遊處網站資料,綜和整理出台中海線地區觀光發展之內部優勢因素(S)、劣勢因素(W)、外在環境之機會因素(O)、威脅因素(T),暨而研擬出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發展之策略。

台中縣海線地區居民訪談題目分析

    台中海線地區居民訪談的對象選擇以大甲鎮和清水鎮為主,且居住於觀光景點附近,由在地人的角度,剖析觀光發展的現況。本研究共訪談五位當地居民,受訪者乃研究者所熟識之友人和長輩或朋友介紹,以滾選球方式選擇訪談對象。研究者施測以預先設計之訪談題目進行資料的收集,先針對受訪者進行個人基本資料的記錄,再以半開放性之問題提問,以錄音機或紙筆記錄下訪談內容。

因顧及受訪談居民隱私,本研究以編號A1A2A3A4A5稱之,茲將受訪居民基本資料整理如下表:

受訪居民基本資料表

訪談題目分析:

1.      您是否贊成發展觀光?

受訪居民皆贊同發展觀光,且認為觀光發展對台中縣海線地區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現在很多工廠都外移了,想去工廠工作也沒有那個機會,像我年紀大了,老闆也不要用,如果發展觀光業,至少還可以賣點東西給觀光客,賺點錢,加減賺啦!A1

2.      台中縣海線地區具有哪些觀光價值?

海線地區因靠海之因素衍生出媽祖信仰文化,受訪者皆認為宗教文化活動和海洋生態資源、溼地為海線地區的較主要的觀光價值。

像那個大甲媽祖進香,一次活動就辦很久,每年都吸引很多觀光客來大甲消費,大甲有鎮瀾宮才能讓大甲這麼繁榮和熱鬧。像大安那邊現在有年輕人在玩衝浪,或許可以好好利用和開發。(A1

梧棲漁港、還有海線一些小吃如清水筒仔米糕、沙鹿肉圓大甲酥餅、芋頭都很有名,有些外地人都會特地來吃。(A4

3.      您覺得台中縣海線地區具代表性的景點有哪些?

根據受訪五位當地居民的資料顯示,鎮瀾宮和高美溼地為海線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景點,獲得受訪居民一致認同;而鐵砧山、梧棲觀光漁市、清水服務區則以四票居次。

4.      您覺得海線地區在觀光發展方面是否還有其他具有發展潛力之處?

可以發展自行車道,現在捷安特都有在辦一些騎自行車的活動,政府和民間企業合作,去建設一些自行車道,像山線那邊都有一些有名的自行車道,可以吸引觀光客,至於我們海線地區都沒有用心建設經營,很可惜。(A1

我認為海線地區的自行車道發展潛力很大,可以沿著海邊溼地生態建構優質的自行車道,現在雖然在海線地區有零星自行車道建設,但卻沒有有效串連。(A3

5.      您覺得海線地區在觀光發展方面較不利的地方為何?

   受訪者皆有提到冬季風沙大的問題

   這邊離海很近,冬天風沙很大、很冷。(A1

各個景點分佈太散了,而且沒有交通車接駁。例如:鎮瀾宮到高美溼地就必須自行開車前往;很多景點沒有用心規劃,宣傳不夠,知名度不高,焦點只擺在大甲鎮瀾宮,媒體報導偏重於大甲鎮瀾宮。(A2

整體觀光硬體建設太少,例如梧棲漁市感覺很髒亂卻還要收停車費,裡面硬體設施很簡陋。應該在大甲鎮瀾宮附近蓋一個遊客中心,裡面提供遊客海線地區觀光旅遊的相關資訊、手冊、摺頁等。(A3

我覺得政府投注的經費不足,而且也很少看到旅遊手冊的發放,都是鄉鎮各自在搞,沒有整合。(A4

欠缺規劃,除了鎮瀾宮和高美溼地較具知名度外,其他景點知名度都不高而且分散各處,遊客跑來跑去很不方便,此外有些活動規劃要有持續性、未來性,不能有經費就辦,沒經費就停擺,像之前推的烏大龍觀光列車,搞到最後無疾而終,實在很浪費錢。(A5

6.      您覺得公部門在觀光發展方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提供了什麼樣的幫助?

看不出來,感覺都做表面功夫,像鐵砧山如果好好整理,可以吸引更多觀光客。(A1

只著重於一兩個點,我覺得可以每年選擇不同的點作推廣;或者順勢而為,以較具知名度的景點為主體,其他小景點搭順風車的方式來做組合,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例如以大甲鎮瀾宮為主,搭配鄰近的景點做組合,也增加其他小景點的知名度。(A2

馬馬虎虎,有辦理一些活動,像媽祖文化節。(A3

都是做小地方的規劃而已,有時還真搞不懂做這些建設到底對觀光有什麼幫助,應該問問當地居民的意見。(A4

7.      您對遊客抱持的態度與互動情形如何?

當然歡迎啊!多一點遊客來,多多消費,商家也才有錢賺;跟遊客較無接觸,只是有時候會有人來問鎮瀾宮怎麼走。(A1

只要不造成環境汙染和影響到安寧就可以接受。(A2

有遊客會問大甲有什麼好吃的。(A3

這裡遊客很少(A5

8.      觀光發展後,環境和生活品質有麼樣的轉變?

受訪者反映攤販變多,市容會不整齊,假日時較容易塞車;但也有受訪者表示只覺得變得比較熱鬧,生活上沒什麼影響。

變得比較熱鬧,買東西變方便,整體生活機能有變好。(A3

我覺得沒什麼影響,這裡本來就沒什麼遊客。(A4

9.      因應觀光活動的發展,您是否有兼職或轉業的打算?

受訪者皆反映無此意願,有可能跟受訪者本身經濟狀況有關,其收入即可維持其日常生活開銷。

我想目前不會,但退休後可能會去海線比較熱鬧的做個生意。(A4

10.  就您所知,台中縣海線地區有舉辦哪些促銷活動或節慶來招攬遊客?

根據受訪結果顯示,大甲鎮瀾宮媽祖相關活動最為人知,除此之外有提到捷安特或一些社團、公部門所舉辦自行車活動、永信杯手球賽,主要集中於大甲鎮。清水則提到了牛罵頭文化季。港區藝術中心也有舉辦許多藝文活動吸引遊客,而由台中縣府所舉辦之烏大龍觀光列車則由有受訪者表示沒有什麼觀光效果。

大甲媽祖有很名啊!不過像龍井這裡推動的烏大龍觀光列車,我們當地人都叫它大烏龍,根本沒有人在搭乘。(A5

11.  您對海線地區未來觀光發展的期望與建議?

有受訪者認為可以善用大甲媽祖的高知名度,參考鹿港觀光發展的經營模式。海線交通很便利,但觀光景點的指標和宣傳有待加強。

大甲火車站是有幾個觀光導覽地圖,很可惜都沒看到觀光景點的詳細介紹和手冊或者觀光宣傳影片,如果有的話,那遊客就有機會去了解海線地區,而不是拜拜完,買個酥餅就走了。(A1

受訪者B認為大安海水浴場若能好好整頓,整合附近的紅樹林生態,並且改善海水汙染問題,必能吸引大中部地區的遊客到此,創造中部小墾丁,回復其早年的盛況。

受訪者C認為海線地區觀光資源太零散,需要整合並發展在地優勢,或許可以考慮發展自行車道做為整合的方法。並提到山線自行車道經營得不錯,為什麼海線不行。

新竹南寮漁港,雖然風很大,但遊客還是會去,因為氣氛很好。(A3

受訪者D認為梧棲漁港應該要大規模開發,而不是把重點只擺在漁市的部分,要多建設一些遊憩的器材,和庭園造景,可以參考嘉義東石漁港和新竹南寮漁港;工業區知名的企業如華元、味丹等可以成立食品博物館之類的,由政府輔導設立,吸引遊客。

找出各鄉鎮最有特色的一個景點或資源,再以大眾運輸連接起來,若只是介紹遊客去一些很無聊的地方,久而久之遊客根本就不想到海線了。(A5

 

小結

    台中縣海線地區橫跨八個鄉鎮,雖然所處地區不同,對於觀光發展或許看法不一,但對於發展觀光皆表示贊同,且一致認為在宗教文化、海洋資源方面是海線地區發展觀光時所具有的利基,至於自行車道的建置,也是另一項較具發展潛力的所在,受訪者反映縣府應該積極建設海線地區的自行車道,利用濱海的資源,做有效的連結,例如高美濕地自行車道應該向北延伸至大安濱海樂園,其中的紅樹林、潮間帶是中部地區特有的景致,應該善加利用,並邀請在地企業如捷安特參與,共創雙贏的局面。在不利因素方面,東季風沙大是發展觀光業時所面臨的一大挑戰,而海線地區的觀光景點零星分散,在整合上也是一大的困難,此外各個景點知名度差異甚大,其中以鎮瀾宮和高美溼地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或許地方政府可以思考與其投注經費在沒有觀光效益的地方,到不如擇重點項目發展,做持續性、長遠性的規劃;而在觀光行銷方面,景點曝光度不足,觀光資訊取得不易,在經費允許下應設法成立海線地區遊客中心,便於遊客取得旅遊的資訊,受訪居民皆認為海線地區在觀光發展這一區塊的宣傳不足。

 

台中縣海線地區觀光產業相關業者訪談題目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蒐集,除了對居民進行訪談外,也訪問觀光產業相關業者,本研究所訪談對象之一乃是第一線直接面對遊客之商家,對於遊客量的多寡和遊客年齡層的變化通常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由於台中縣海線地區缺乏大型觀光遊樂區,景點較分散,僅鐵砧山風景特定區有針對到訪遊客量進行人數的統計[1],其他的研究資料僅能從景點周遭的商家的訪談中和實地觀察去取得和推估。因此本研究選定台中縣海線地區到訪遊客量最多的景點:鎮瀾宮來進行觀光產業相關業者的訪談。受訪對象如下表。

受訪觀光產業相關業者基本資料表

茲將訪談蒐集資料分三個部分說明之整理如下

一、        觀光發展現況暨其優劣勢

    由訪談資料和實地勘查顯示,台中縣海線地區目前遊客量最多的觀光景點為鎮瀾宮和高美溼地,其他景點由於較為分散,只有零星遊客會前往,此外高美溼地由於若要結合台中港大甲在二高通車和推出媽祖觀光文化節之後觀光確實有變多尤其是假日的時候媽祖廟後面的停車場,往往不夠停,周遭還會塞車,像我賣水果假日的收入就比平常多很多,本地人假日比較少來,假日我看都是觀光客居多,除了拜拜外,很多人都會買奶油酥餅,廟後面的鎮瀾街上,假日都是遊客。每年媽祖出巡前一連串的活動,都吸引很多遊客,以前還沒發展觀光到這裡拜拜的幾乎都是進香客和鄰近鄉鎮的信眾,現在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來鎮瀾宮參觀。(B2

二、        觀光發展潛力

最近幾年來像媽祖文化季開始時,鎮瀾宮會請很多表演團來,很熱鬧

,晚上還會請模特兒來走秀,感覺像嘉年華會一樣。還有騎腳踏車的活動也很多,捷安特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的自行車比賽活動,蠻好的,來參的人很多都是外地來的,都會到鎮瀾宮附近買東西吃和拜拜,當然我們的生意和收入也會比較好,大甲媽實在是造福我們這些生意人。(B2

 

台中縣海線地區公部門回覆問題分析

    台中縣海線地區在觀光發展方面擁有濱海的優勢,也擁有豐沛的海洋資源,若能妥善利用、規劃,必能增加該區遊憩吸引力,而公部門在觀光發展時的立場和態度往往是發揮決定性的關鍵角色。由於台中縣政府所轄之高美溼地、梧棲觀光漁市比鄰台中港務局所轄之台中港而居,且乃是海線地區較具人氣之觀光景點,在發展觀光時雙方往往會涉及到權責無法釐清或是必須相互配合的問題。再者,台中縣觀光事務乃台中縣政府交通旅遊處所管轄之業務,其對於海線地區觀光發展現況之掌握較為清楚。故本研究選取台中港務局和台中縣交通旅遊處做為公部門方面資料收集的對象。試圖從所回覆問題之資料中,分析海線地區在觀光發展上的現況和永續發展之對策。

受訪公部門之資料表

針對台中港務局方面,研究者提問題問題如下:

1.梧棲漁港現為哪一單位之管轄範圍?
2.
貴局建置之台中港自行車道之是否有計畫連接至高美溼地,計畫為何?目前進度如何?有無窒礙難行之處?
3.
貴局興建觀光設施時方面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
4.
與台中縣政府是否有何觀光發展合作計畫?

台中港務局回覆如下(2009-11-26 )
一、梧棲漁港係由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臺中縣政府代管。
二、臺中港區自行車道起點設於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行經中一路北段、北堤路、防風林週邊道路,銜接至高美溼地,總長度約11公里,目前中一路及北堤路部分已完成並開放  

使用,其餘將於99 3月完成經驗收後啟用。
三、臺中港主要以港埠營運發展為主,為因應國際港埠朝多元化發展趨勢,亦適度規劃港區親水遊憩相關設施,開放港區親水空間及闢建之港區公園、榕樹公園、森林公園等營

造綠意景觀,讓臺中港成為臺中港特定區之後花園,除辦理相關公共設施興建外,亦鼓勵公民營業者投資臨海文化及休閒遊憩等相關設施,以落實綠意、親和及開放性港灣之願景,促進臺中港特定區繁榮,提昇臺中港國際形象。

四、本局為港埠營運管理單位,非觀光專業單位,有關遊憩相關設施之興建,僅辦理道路等公共設施部分,其餘則開放由公民營業者投資開發,故業者投資意願為重要關鍵。另

配合臺中縣政府推動海線藍帶發展計畫,本局亦於闢建港區道路時採景觀道路規劃設計,並建置港區自行車道路網,將可串聯旅客服務中心、榕樹、森林公園、梧棲漁港、

電力博物館、高美濕地等週邊景點。

針對台中縣政府交通旅遊處,研究者提問之問題如下:

1.      請問貴府所推廣之「兩馬文化觀光季」具體建設,多著重於山線地區,且已打響其知名度,相較之下,海線地區有無具體之自行車道建設計劃?

2.      近幾年貴單位在海線地區發展的觀光重點項目為何?

3.      請問關於貴府所行銷之大甲媽祖文化節之經費,有無上級單位之補助,例如文建會或是交通部觀光局,還是縣府自籌經費,若有補助的話近幾年的經費是多少?

4.      關於貴府所轄之梧棲漁港和高美溼地有無觀光發展措施或計畫?

在執行上有無困難之處?(例如涉及單位很多)

台中縣政府交通旅遊處回覆(2009-11-20 )

1.      有關台端反映海線地區觀光發展有何計畫乙案,因本府山線辦理之東豐綠廊、后豐鐵馬道及潭雅神綠園道皆為舊鐵路用地,較為完整且連接,而海線自行車道為鄉鎮公所因地制宜選擇相關適合景點辦理,故較為分散不連接,目前本府已積極彙整海線各鄉鎮相關景點及自行車道之規劃建設,期能統一連貫,並持續配合各相關活動之舉行(含自行車舉辦各相關活動)以達活絡觀光產業。感謝您的指教,敬祝平安。

伍、結語

    台中縣海線地區擁有獨特的溼地河口生態,和世界最大的媽祖文化系列活動,如何運用其本身所具有的高知名度,進而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帶動其週邊景點的觀光活動,並加強海線地區的觀光推銷,有賴公部門採用更具遠景的計劃和建設,並加強各公私部門之間的配合。此外,自行車道的建置和串連,經本研究調查發現乃是海線地區極具潛力的發展項目,台中縣擁有全球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應該和廠商相互合作,互蒙其利。本研究採區域的觀點來進行研究,針對海線地區整體發展給與相關建言,爾後的研究者建議可以以鄉鎮別為研究範圍,對照本研究,檢驗結果是否一致。

 

參考文獻

中西文專書

1.      朱道力(2004)。論旅遊資源。社會教育研究〈9〉。中師。

2.      朱道力、薛雅惠(2006)。旅遊地理學。台北:五南。

3.      李貽鴻(1995)。觀光行銷學。台北:五南。

4.      李銘輝(1990)。觀光地理。台北市:揚智文化。

5.      吳必虎等(譯)(1996)。Stephen L. J. Smith 著。遊憩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宋瑞、薛怡珍(2004)。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新文京開發。

7.      呂新發、陳盈樺、黃秋蓮、郭乃文(譯)(2006)。Stephen Page, Ross Dowling著。生態旅遊。台北:五南。

8.      紀俊臣、楊正寬、林連聰(2005)。觀光行政與法規。台北:空大。

9.      孫武彥、俞玫妏(2007)。觀光與休閒概論。台北:新文京開發。

10.  陳思倫、宋秉明、林聰連(1995)。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11.  陳思倫(2005)。觀光學:從供需觀點解析產業。台北縣:前程文化。

12.  陳信甫、陳永賓(2003)。台灣國民旅遊概論。台北市:五南。

 

期刊論文

1.      王永仁(2002)。高雄市市區觀光資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      李冠燁(2006)。花蓮市地方永續觀光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論。

3.      李建南(2007)。多變量統計結合SWOT分析方法應用在廚餘資源化方式選擇之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4.      張維恕(2006)。應用衛星遙測影像進行大肚台地紅土範圍界定與中央山脈裸岩區之岩性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

5.      張銘真(2008)。台中縣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

6.      黃沛晴(2004)。后里台地觀光發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7.      曾馨賢(2006)。太平市山區旅遊發展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1] 根據交通部97年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月別統計表顯示,該年度造訪鐵砧山風景區之遊客為3045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