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之傾向研究

 

 

黃銘宗、張勝茂、孫仲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之傾向。配合95學年度教育部補助18所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所推動的各項議題活動為範圍,採用內容分析、描述性統計及獨立樣本t檢定等方式進行實際考驗。研究結果發現:1.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高中職示範學校,執行的活動以辦理社團與班級幹部研習、友善校園人權議題之宣導、成立學生班聯會及畢聯會、學生民主法治教育訓練、校規檢核與修訂及合宜的獎懲規範制訂為主。2.無論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在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計畫中,較注重「人權教育的實施」與「民主的參與及學習」等層面,如辦理人權教育之演講與輔導學生成立自治團體。3.考量學生自主參與能力不足、教師課務繁重及經費短缺之限制,更應積極地投入適當資源,如辦理人權教育活動的行政支持,以營造友善的校園氛圍。

 

關鍵詞:友善校園、人權教育、高中職。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權意識的喚起,除應有持續的社會教育外,在學校中推動人權教育應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林峰正、林俊言,2002)。聯合國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公佈「世界人權宣言」,內容涵蓋公民、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權等個人基本權利的保障,並呼籲學校教育應提倡對權利與自由的尊重。到了一九九四年聯合國大會又通過決議,將一九九五年至二○○四年訂為「人權教育十年」,以積極推動人權教育,傳播人權宣言的理念,讓每個人都能理解人權的意義,塑造普遍性的人權文化,人權教育因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教育部,2005)。然而,聯合國公佈「世界人權宣言」至今已超過五十年,世界各國在人權教育的推展狀態似乎並未達理想,而就學校教育的功能而言,人權教育的推動與落實仍有成長的空間,且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在宣導人權教育議題的方面,仍然是促使人權教育深植人心的最佳方式(Colin, 2005)。

而人權教育的倡導,最早來自於學術界與民間非政府組織,但立即得到政府的協助,而人權教育的持續推動,則有賴於教育部、學術界及民間組織的良善互動息息相關(黃默,2002)。教育部於二○○一年四月設置「教育部人權教育委員會」,並於同年六月訂定本方案,不論在研究與教學、師資培育及社會宣導上均獲致具體成果,且教育部將持續結合各界資源在校園中推展人權教育,並加強「教育部人權教育委員會」與其他委員會之互動與整合,以落實營造友善校園,促進不同族群間相互尊重、包容與關懷(教育部,2005)。

鑒於民主法治教育的內涵是教導權利和義務並重的觀念,但法治教育是一種永遠不能完全成功的事業,因而在教導國民守法的義務時,也給予相當的人權教育,使其尊重他人的生命權、自由權等,應能大大減少侵犯他人權利的程度及加強守法的觀念(蔡明殿,2004)。且訓輔工作也是學校課程的一環,要落實友善校園政策,不妨先對學生、教師、家長,甚至社區進行調查,或是根據既有的相關研究發現,決定優先順序(楊巧玲,2007)。而就廣義的範疇而論,即使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監獄受刑人,若能透過適當的教育課程,如藝術發展、公民教育、職業與技能訓練,將能使其個人在未來回歸正常社會體制時,得以有效減少再度犯罪的情況發生(Vacca, 2004)。

在推動人權與法治教育中,宣導認識法令和遵循法令的基本原則是必要的,而教導認識權利和享有權利的概念更是必要加強的(蔡明殿,2004)。基於人與人相處唯有懂得互相尊重、包容,人的品質才會提昇,社會才稱得上文明(周碧瑟,2004),且人權教育的推廣除了依賴教師對人權教育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須建立人與人之間新關係的起點,因而對人的尊重、對他人隱私的保障、對弱勢者的幫助,亦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素養(陳玉佩,2004)。筆者收集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發現,關於友善校園之研究論文,大致著重於政策面的探討(黃默,2002;楊巧玲,2007),考量友善校園人權教育之研究鮮少出現在高中職領域,因而引起筆者探討各校對人權教育議題的關注層面。本研究運用「95學年度教育部補助18所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資料庫,以各示範學校執行各項人權教育議題內容做分析,研究結果將得以提供學生、家長、教師及學校行政主管等相關人員之參考。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玆將本研究主要目的分述如下:

(一)了解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的執行重點內涵。

(二)探討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分佈。

(三)分析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面臨之困境,並據以提供實務建議。

(四)研究結果做為高中職未來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之參考。

 

貳、文獻探討

一、友善校園之基本內涵

友善校園係指學校教育活動上,能夠建立在「關懷、平等、安全、尊重、友善」的基礎上,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免於恐懼的自由,使學生能夠進行快樂而有效的學習(吳清山、林天祐,2005)。而促進人權教育研究之發展,提升教師人權知能與態度,充實人權教育課程教材,將人權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並加強宣導人權理念,培養社會大眾人權素養,進而改善學校人權狀況,以營造人權保障與尊重的教育環境(教育部,2005)。學者Denise2007)簡單運用歷史相片及史籍等做為課程教材,以描繪美國早期公民權活動的過程,確能有效增進學生對本國歷史的了解,並得以對公民權活動產生正面的思維。

友善校園涵蓋的層面甚廣,良善的班級經營即屬其中之一環,重點包括:班級經營的觀點、理論與經驗的應用、偏差行為的處理因應、建立關懷教室的理念、愛與關懷及教室管理策略,期能透過理論與策略的結合,引導教師營造一個愛與關懷的教室(林進材,2007)。且有鑒於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係以學生為主體,以全人教育為理想,故而無論教育行政當局,以及學校教育從業人員,都應重新再出發,以建構安全和關懷的學校社群為教育的起點(吳百祿,2007)。

就目前教育當局推動「友善校園」政策,倡導建立和諧友善的校園環境,讓學生能在尊重、關懷的校園氛圍中學習與成長,而教師是否能以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學生互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及主動關懷學生的問題,往往是班級或校園環境是否友善溫馨的關鍵(王秀槐,2007)。國內學者楊巧玲(2007)主張友善校園固然以學生為主體,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也需顧及對教師友善,包括提供行政支持與支援,盡力維持政策的延續性,鼓勵教師對政策加以思索,以形成意義,並設法廣納相關人員,如家長、社區人土,及容許學校、教師重點式地推動友善校園,應該是有其理論的正當性,以及兼顧實務上的考量。

二、人權教育的重要性

人權教育宜自小養成,而家庭與學校對子女的關係最為緊密,為能落實推動人權教育,實應從家庭與學校雙管齊下(周碧瑟,2004)。且人權是民主法治的要項之一,保障人權也即是在保障民主法治的體制,同時基於推行人權教育是每個人的責任,所以身負社會重望和保護人權的教師,在教導學生正確的人權法治觀念之同時,也必須以身作則遵守規章尊重人權(蔡明殿,2004)。即使是多面向的醫學專業教育,除了應重視專業課程的基本內涵,另方面亦應著重與專業領域相關聯的知識場域、技能與態度,而在社會發展方面,如重視健康照顧、人權和職業精神等,皆應涵括於當前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中(Madeleine, Melanie, Pat, Lorna, & Trevor, 2006)。換言之,重視人權所施行愛的教育並非是無所規範,如果父母、老師、社會都以「愛」為出發,給予孩子正確的觀念、關懷與包容,將得以建構出優質的友善校園(黃啟峰,2006)。

考量人權理念,可成為人際互動所必要的個人修養,與社會所信守的規範,同時亦可落實為人權保障的制度(林佳範,2002)。因而實施與人權議題有關的公民教育,必須讓學生了解民主的核心概念,如權利、公民社會與公共議題,進而教導學生學習作為一個民主社會成員所應具備的各種認知、技能、態度與價值觀(張秀雄,2005)。且在民主素養的內涵中,寬容、尊重與平等可以說是最核心的概念(洪泉湖,1999)。世界各地充斥著各種宗教信仰,也都擁有一定的追隨者,學習並傳達既有的教育規範,但卻較少觸及有關人權與和平相處的議題研究,故而強化宗教教育理念的同時,若能將尊重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其自身宗教信仰的抉擇,融入於各種學習科目之中,將得以真正獲致宗教信仰的核心價值(Nelly, 2007)。國外學者David2006)指出,南非政府在歷經超過十年的政策方針辯論後,教育主管機關於2003年正式宣佈,全體國民應尊重各人宗教信仰的差異性,並實際透過教育機構與宗教組織強力宣達人權教育的重要性,期使能由種族隔離政策盡快趨向民主自由之體制。綜合上述,世界各國人民雖有文化背景與宗教信仰的差異,但追求基本人權的維護,應是身為地球村每一個體的基本需求,也唯有透過各項人權教育議題的推展,才能使人權教育逐漸紮根落實。

三、友善校園人權指標評估量表

玆就教育部第1屆人權教育諮詢小組「校園人權環境組」,針對後期中等教育所規畫建置的友善校園人權指標評估量表之內容,整理分述如下(教育部,2006)。

(一)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

.學校能確保校內各項設備與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如校車、課桌椅,運動、遊戲、實驗器材等)。

.學校有安全便利的「無障礙空間」設施。

.學校能在校園適當地點設立安全維護系統(如照明設施、巡邏網、警鈴等)。

.學校平時積極實施校園環境教育,使師生了解校園,當有危機發生時,學校能有立即妥善處理機制與能力。

.學校能定期檢視校園整體安全,繪製與公告張貼危險地圖或警告標示。

(二)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教職員工能以理性、公平及友善的態度對待彼此與學生。

.學校內不會發生言語侮辱、肢體暴力情事,或對學生有任何形式體罰。

.學校不會採取連坐方式處理學生的過錯行為。

.學校能尊重個人隱私,除非基於重大安全考量或法律允許,不會任意檢查個人信件、書包或置物櫃等私人物品與空間。

.對於校園安全疑慮,如騷擾、歧視事件,學校能主動關懷並迅速有效解決。

.除非有法律允許,學校不會洩漏師生個人或其家庭資料,以維護其隱私權。

.學校不會任意公開學生的成績及其排名。

(三)學生學習權的維護

.學校能平等重視各學習領域的價值,公正分配教學資源及對待不同學習領域有成就的學生。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有適切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自由。

.學校尊重學生不參與課餘大型的表演或競賽活動,並尊重學生與家長對活動的意見。

.學校不會以不當理由借課或停課以致於剝奪學生的學習權。

.學校能有效處理不適任教師問題,以保障學生的受教權。

.學校不會挪用特定領域時間來加強其他領域的教學或考試。

(四)平等與公正的對待

.師生在被證實有過失之前皆能被視為沒有過失,並尊重其應有權利。

.男女使用的設備與空間(如廁所、休閒設施等)能有合理比例,便於使用。

.校內師生能相互尊重彼此的身體自主權(如髮式等)。

.學生不會因為學習成就不佳受到差別對待,或歧視。

.教學活動與師生互動能充分表現平等對話精神。

(五)權利的維護與申訴

.教師能尊重學生的休息與遊戲權,按時上下課。

.教師能注意學生的人格發展與學習狀況,並適時給予關懷及協助。

.學生對於感覺不公平或不適當之教學及評量,能表達意見,並得到合理有效回應。

.學校對於攸關學生權益的事項,能秉持學生最大利益原則,及時公正處理,提供有效救濟機制。

.學校能製作學生手冊,充份告知學生及家長其切身權益、教育政策與校規(如就學貸款、編班、成績計算方式、各項申請、申訴程序等)。

.學校教職員工能主動留意身心狀況異於平日的學生(如有疑似人為外傷、精神恍惚、恐懼等),確有受虐情況,主動通報相關單位。

(六)多元與差異的珍視

.學校能尊重學生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落實選修輔導與教學,並協助其整全人格的充分發展。

.教師能以多元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各項表現。

.學校能保障各類學生(如中輟生、殘障生、學障生、身心障礙學生、懷孕學生、家庭變故、新住民子女,及多元性傾向學生等)的權益,並積極給予必要的照顧(如予以有效補救教學、彈性處理學籍等)。

.學校尊重學生放學後留在學校接受課後輔導或考試的意願。

.教師在教學中不會灌輸或偏袒自己的宗教信仰、族群、性別、意識型態及政治立場。

.學校能積極肯定學生自身的族群文化獨特性,並鼓勵學生認識與珍惜社區的文化多元性。

(七)民主的參與及學習

.學校能提供學生充分學習與發展民主生活知能的機會。

.學生代表或家長代表能參與和其權益有關的會議,其意見並得到充份尊重。

.學校能對家長會提供充分教育資訊及支持,協助提昇參與教育事務的知能,並促進其健全發展。

.學校能輔導學生自治團體的成立,並提供其必要的協助。

.學校各種會議之進行,皆能本民主精神,遵守內政部的會議規範。

.師生代表與家長代表能有充份的管道表達意見,並得到回應與尊重。

(八)人權教育的實施

.學校各項法規的訂定,能符合憲法與基本人權的理念(如世界人權宣言、兒童權利公約、學習權宣言等)。

.學校能主動提供教職員生及家長相關權益的文件及法令,以確保個人權益。

.學校能安排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討論有關人權議題的機會(如辯論會、演講、學校新聞報、模擬法庭等)。

.學校教育人員能清楚瞭解重要人權規準的內容(如世界人權宣言、兒童權利公約、學習權宣言、教育基本法等)。

.師生有違反人權事件,學校能主動輔導,改變其認知、行為及態度。

(九)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學校能依相關法令規定公平、公正與公開安排教師參與研習進修的機會,並協助教師參與。

.學校能尊重教師所學專業,不會勉強教師任教非其專長的科目。

.教評會及其他委員會能依相關法令公平、公正與公開運作。

.學校依法制定教師聘約,教師工作時數與要求能確實依照聘約內容執行。

.教師會能充分代表學校多數教師意見與權益。

.學校重大行政措施能與教師會充分溝通(如配排課、代課教師或導師遴選等)。

(十)被愛與幸福的體驗

.學校生活(或工作)讓我充分感受到生命價值,感覺生活充實、幸福快樂。

.學校生活(或工作)讓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希望。

.如果「0」分表示最不愉悅幸福,「100」分表示最愉悅幸福,那麼我目前學校生活(或工作)的愉悅幸福程度是    分。

 

參、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與架構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提出本研究架構,如圖1所示。本研究為了解公私立高中職,在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議題方面,是否存在共同特徵或差異,玆就教育部第1屆人權教育諮詢小組「校園人權環境組」,所規畫建置的友善校園人權指標評估量表之內容為參照準則,採內容分析法,以質化與量化並用之方式進行探討,以釐清公私立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議題所著重的層面傾向。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透過內容分析法,探討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計畫之情形。因此本研究以95學年度教育部補助18所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為架構,排除部分學校未提供完整的結案報告書,故選取13所公私立高中職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為對象,進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限制

1.本研究考量教育部評選補助高中職人權教育示範學校數之限制,無法進行隨機之抽樣,僅能針對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中挑選分析樣本。

2.本研究僅針對13所受教育部補助辦理人權教育之示範學校為研究對象,利用各校結案報告書進行實質內容分析,相關研究結果僅能推論同性質背景之學校,可能使其外在效度的推論上受到限制。

三、類目建構與樣本判讀分析之準則

(一)類目建構

本研究主要根據教育部第1屆人權教育諮詢小組「校園人權環境組」,所規畫建置的友善校園人權指標評估量表之內容,同時考量本研究目的之所需,將友善校園人權指標歸納界定,並透過二位教師內容效度檢核後予以彙整,用以呈現較為嚴謹信效度之類目建構。會議探討期間,教師認為參照教育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主題分類合宜,得初步探討當前高中職在推行友善校園計畫之傾向,如表1,以提供編碼人員紀錄所需。

(二)樣本判讀分析之準則

本研究聘請二位編碼教師,針對95學年度13所公私立高中職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之結案報告書,在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的各項議題與活動予以歸納,每出現一項議題或活動,則參照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類目,將同性質之議題或活動進行實質分類。期間,若是出現類目歸納之不同意見,則再度送請二位編碼教師重新檢討類目及說明,進行意見整合,以完成本研究樣本之判讀。

 

友善校園人權指標內涵類目

類目

項目及說明

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

重視校內各項設備與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在校園適當地點設立安全維護系統;積極實施校園環境教育;定期檢視校園整體安全。

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教職員工能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彼此與學生;能尊重個人隱私;對於校園安全疑慮,如騷擾、歧視事件,學校能主動關懷並迅速有效解決。

學生學習權的維護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有適切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自由;尊重學生不參與課餘大型的表演或競賽活動;學校不會以不當理由借課或停課;能有效處理不適任教師問題,以保障學生的受教權。

平等與公正的對待

尊重師生應有權利;男女性使用的設備與空間(如廁所、休閒設施等)能有合理比例;能相互尊重彼此的身體自主權(如髮式等);師生互動能充分表現平等對話精神。

權利的維護與申訴

按時上下課;教師能適時給予學生關懷及協助;重視學生學習之意見;提供學生有效救濟機制;學校能製作學生手冊,以充份告知學生及家長切身之權益。

多元與差異的珍視

落實選修輔導與教學;能以多元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各項表現;學校能保障各類學生的權益;學校尊重學生放學後留在學校接受課後輔導或考試的意願;學校能積極肯定學生自身的族群文化獨特性。

民主的參與及學習

學校能提供學生充分學習與發展民主生活知能的機會;學生或家長代表能參與和其權益有關的會議;學校能輔導學生自治團體的成立;師生代表與家長代表能有充份的管道表達意見,並得到回應與尊重。

人權教育的實施

學校各項法規的訂定;能符合憲法與基本人權的理念;學校能主動提供教職員生及家長相關權益的文件及法令;學校能安排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討論有關人權議題的機會(如辯論會、演講、學校新聞報、模擬法庭等);師生有違反人權事件,學校能主動輔導,改變其認知、行為及態度。

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學校能依規定安排教師參與研習進修的機會;能尊重教師所學專業;教評會及其他委員會能依相關法令公平、公正與公開運作;學校依法制定教師聘約;教師會能充分代表學校多數教師意見與權益;學校重大行政措施能與教師會充分溝通。

被愛與幸福的體驗

學校生活是否充實與幸福快樂;學校生活是否能讓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希望。

 

 

肆、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文主要探討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的執行重點內涵,以及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分佈,進而了解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執行之傾向,並將研究結果做為高中職未來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之參考。玆就高中職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整體資料分佈情形、公私立高中職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之類目分析及公私立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考驗分析,整理分述如下。

一、高中職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整體資料分佈情形

公私立高中職所推動辦理的各項活動,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的分佈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權教育的實施」和「民主的參與及學習」,分別為56次及43次,如表2所示。而「人權教育的實施」,主要係以辦理人權教育專題演講、修訂校規、觀賞人權教育影片及辦理人權教育的親子座談會等;「民主的參與及學習」,主要包含學生自治團體公約的制訂參與、輔導成立班聯會與畢聯會、辦理各項榮譽競賽及社團幹部研習。

 

2 高中職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執行計畫成果彙整表

 

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

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學生學習權的維護

平等與公正的對待

權利的維護與申訴

多元與差異的珍視

民主的參與及學習

人權教育的實施

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被愛與幸福的體驗

合計

北一女

 

 

0

 

0

 

3

5

0

 

8

中山附中

 

 

2

 

1

 

3

2

0

 

8

基隆高中

 

 

1

 

0

 

4

0

0

 

5

國科實中

 

1

2

 

0

 

5

5

0

 

13

關西高中

 

 

1

 

0

 

1

6

0

 

8

光華女中

 

 

2

 

1

 

3

5

0

 

11

台東專科(高職)

 

 

1

 

0

 

3

5

0

 

9

金門高農

 

 

0

 

0

 

6

8

1

 

15

南投高商

 

 

0

 

0

 

3

0

0

 

3

曾文家商

 

 

1

 

0

 

3

6

0

 

10

新化高工

 

 

0

 

0

 

2

5

1

 

8

方曙商工

2

 

1

 

2

 

4

4

0

 

13

育德工家

 

 

1

 

0

 

3

5

0

 

9

合計

2

1

12

0

4

0

43

56

2

0

120

 

 

 

二、公私立高中職推行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之類目分析

進一步針對公私立高中職不同性質之學校分類,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的類目分佈情形進行探討得知:公立、私立、高中及高職體制之學校,主要集中在「人權教育的實施」,分別為4235.0%)、1411.7%)、2319.2%)及3327.5%),及「民主的參與及學習」方面,分別為3327.5%)、108.3%)、1915.8%)及2420%),合計為99次(82.5%);其次則是「學生學習權的維護」,分別為86.7%)、43.3%)、86.7%)及43.3%),佔12次(10%),如表3所示。

綜合上述,公私立高中職友善校園人權示範學校,在推動各項議題活動中,明顯欠缺對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等硬體方面的落實。而在人文涵養等軟性議題活動方面,則較為缺乏考量如何促使全體教職員工生,彼此良善和諧的氣氛營造;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如重視學生對參與社團活動的意見回饋之學習權,及注重學生應有的隱私權;建立師生間彼此權利義務之觀念養成;協助教師發展專業自主權。

 

3 公私立高中職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執行計畫之類目分析表

 

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

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學生學習權的維護

平等與公正的對待

權利的維護與申訴

多元與差異的珍視

民主的參與及學習

人權教育的實施

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被愛與幸福的體驗

合計

公立

0

(0%)

1

(0.8%)

8

(6.7%)

0

(0%)

1

(0.8%)

0

(0%)

33

(27.5%)

42

(35.0%)

2

(1.7%)

0

(0%)

87

(72.5%)

私立

2

(1.7%)

0

(0%)

4

(3.3%)

0

(0%)

3

(2.5%)

0

(0%)

10

(8.3%)

14

(11.7%)

0

(0%)

0

(0%)

33

(27.5%)

高中

0

(0%)

1

(0.8%)

8

(6.7%)

0

(0%)

2

(1.7%)

0

(0%)

19

(15.8%)

23

(19.2%)

0

(0%)

0

(0%)

53

(44.2%)

高職

2

(1.7%)

0

(0%)

4

(3.3%)

0

(0%)

2

(1.7%)

0

(0%)

24

(20%)

33

(27.5%)

2

(1.7%)

0

(0%)

67

(55.8%)

合計

2

(1.7%)

1

(0.8%)

12

(10%)

0

(0%)

4

(3.3%)

0

(0%)

43

(35.8%)

56

(46.7%)

2

(1.7%)

0

(0%)

100

(100%)

 

 

 

三、公私立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考驗分析

為能了解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以及高中與高職體制學校,於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議題活動方面,分別在各項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上,是否有所差異,玆進行平均數的差異檢定。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或高中與高職體制學校,於推動各項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計畫中,反映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的類目方面,彼此間皆無顯著的差異,如表4、表5所示。而有關「平等與公正的對待」、「多元與差異的珍視」及「被愛與幸福的體驗」等友善校園人權指標方面,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在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中,亦未有任何議題活動的辦理。

 

4公私立職體制學校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考驗分析表

 

school

N

Mean

Std. Deviation

t

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

公立

10

.00

.000

-1.000

.278

 

私立

3

.67

1.155

 

 

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公立

10

.10

.316

.531

.025

 

私立

3

.00

.000

 

 

學生學習權的維護

公立

10

.80

.789

-1.073

.095

 

私立

3

1.33

.577

 

 

權利的維護與申訴

公立

10

.10

.316

-1.536

.392

 

私立

3

1.00

1.000

 

 

民主的參與及學習

公立

10

3.30

1.418

-.039

.000

 

私立

3

3.33

.577

 

 

人權教育的實施

公立

10

4.20

2.658

-.293

.008

 

私立

3

4.67

.577

 

 

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公立

10

.20

.422

.797

.055

 

私立

3

.00

.000

 

 

  

 

5高中職體制學校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考驗分析表

 

school

N

Mean

Std. Deviation

t

校園安全環境的建構

高中

6

.00

.000

1.000

.071

 

高職

7

.29

.756

 

 

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

高中

6

.17

.408

-1.000

.097

 

高職

7

.00

.000

 

 

學生學習權的維護

高中

6

1.33

.816

-2.022

.271

 

高職

7

.57

.535

 

 

權利的維護與申訴

高中

6

.33

.516

-.130

.002

 

高職

7

.29

.756

 

 

民主的參與及學習

高中

6

3.17

1.329

.363

.012

 

高職

7

3.43

1.272

 

 

人權教育的實施

高中

6

3.83

2.317

.666

.039

 

高職

7

4.71

2.430

 

 

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高中

6

.00

.000

1.549

.156

 

高職

7

.29

.488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的重點內涵

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高中職示範學校,執行的活動以辦理社團與班級幹部研習、友善校園人權議題之宣導、成立學生班聯會及畢聯會、學生民主法治教育訓練、校規檢核與修訂及合宜的獎懲規範制訂為主,玆彙整相關作法說明如下。

1.辦理社團與班級幹部研習

1)依循各社團編組,針對學校社團活動規範,於指定時間向各社團幹部宣達,以增進各社團活動的順利推動。

2)於開學第一週次,安排班級幹部研習,以增進其對學校各項活動的參與配合,同時得以養成各班幹部對校的向心力與自身領導統禦能力。

2.友善校園人權議題之宣導

1)配合週會時段,安排各項專題演講及表演,以增進全體師生對友善校園人權議題之了解。

2)製訂各項人權教育之討論題綱,利用各班班會時間,辦理師生座談會,以促進學生對人權教育的養成與重視。

3)舉辦各項文宣競賽,如遠離菸害、反毒、交通安全等海報比賽,以促使學生時時關心與重視人權教育。

3.成立學生班聯會及畢聯會

1)在校務行政的推動上,盡量鼓勵班聯會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如校慶運動服的圖案設計與樣式選擇,以增進學生對民主的深層認識。

2)主動協助學生畢聯會所推動的各項活動,如畢業典禮會場佈置與畢業旅行的行程規畫等,以提高學生民主參與學習的層次。

4.學生民主法治教育訓練

1)配合學生自治會幹部的選舉,而舉辦相關文宣競賽,除能讓學生了解尊重他人,亦得以藉此加深學生對民主法治之素養。

2)透過各班推薦人權表現績優的學生,於週會期間公開表揚,以落實人權種子向下紮根之理念。

3)辦理愛心志工招募之活動,以培訓更多學生投入公共服務之領域,進而創造更為和諧的校園環境。

4)舉辮各項人權議題的參訪,如參觀司法院,以增進學生對民主法治精神之了解。

5.校規檢核與修訂

1)修訂輔導與管教辦法,同時檢討改善學生改過、銷過之辦法,並在訂定各項與學生相關聯的組織章程時,須增列學生代表參與。

2)配合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學生請假規範方面,增列生理假及產假。

6.合宜的獎懲規範制訂

1)針對違反學校規定的學生,施以適當的勞動服務,如假日到校打掃,以獲取改過遷善之機會。

2)嚴謹舉辦訓育獎懲委員會與申訴評議委員會。

3)舉辦親職座談會,以獲取學生家長對學校之建言,進而維護學生的權利與義務。

(二)高中職辦理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在友善校園人權指標之分佈情形

1.有關設置無障礙空間的校園安全環境、營造教職員工生和諧氛圍、強調學生隱私權的維護及落實學生學習權等議題與活動,無論公立、私立、高中及高職體制之學校,執行方面明顯不足。

2.無論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在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計畫中,較注重「人權教育的實施」與「民主的參與及學習」等層面,如辦理人權教育之演講與輔導學生成立自治團體。

3.無論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在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的計畫中,較少注重友善校園人權指標的其他面向,包括建構校園安全環境的硬體設施方面,及人際互動網絡中,彼此關懷的心靈層面,如校園人性氛圍的關注及被愛與幸福的體驗等,以及師生權利義務間平等對待的層面,如平等與公正的對待、權利的維護與申訴及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發展。

(三)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計畫面臨之困境

1.為培養學生自治能力所規畫的人權法治主題,對高中職學生常過於空泛,不易推展。

2.各項人權教育議題之推動,須結合社會領域之教師共同參與,然由於相關師資課程教學之時數頗多,致影響其投入此人權教育議題之時間,而使得成效將有所限制。

3.學生自治幹部為人權教育議題所規畫的各項活動,常因限於活動經費的制約,致影響活動的完整性。

4.跨校性整合的人權教育議題活動,由於考量因素較多,致使行政協調方面較為不易,而間接影響參與的人數。

二、建議

(一)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之行政支持

1.由校長親自並督導各級行政主管與教師,在公開場合宣導推動公民教育實踐的重要,以深化全體師生的民主素養。

2.針對與學生有關的各項規範,提供學生參與議決的機制,以落實民主法治的程序。

3.透過各班導師,積極主動了解並協助解決學生所提之各項建議。

4.持續推動各項人權教育議題,以增進全體師生的人權法治觀念。

(二)高中職推動友善校園人權教育之實務工作

1.延續並檢核各項人權教育之執行成果,以落實友善校園之推動效益。

2.妥善運用人權教育之經費,辦理人權教育訓練營,以紮根於人權種子之培訓。

3.鼓勵班聯會、學生自治委員會等學生意見組織,參與各項校內外之訓練,提升學生意見的表述能力。

4.持續藉由辦理之校園刊物,如學務通報,以宣導校園人權之理念。

5.鼓勵各科群之教師將人權教育議題融入課程講授,以使學生接觸人權教育的面向更為寬廣。

6.舉辦全校性人權表現優異的楷模遴選。

7.透過友善校園人權指標評估量表的施行,獲致學校各項人權議題的表現,藉以作為未來努力改善之參考依據。

8.設置學生建議的管道,如電子佈告欄、社團或刊物,以營造師生和諧的氛圍。

9.舉辦各項人權藝文活動,如以人性關懷為主題的康樂會與讀書會,以促使學生藉由活動中理解人權教育的價值。

10.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的活動,如獨居老人與弱勢兒童之關懷,以深耕人權教育的這遍淨土。

 

 

參考文獻

王秀槐(2007)。形塑友善互動的學習環境: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5428-41

吳百祿(2007)。建構關懷的學校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5416-27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名詞:友善校園。教育資料與研究,62177

周碧瑟(2004)。人權教育落實生活中。教育資料與研究,592-9

林佳範(2002)。論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從法治教育的言教與身教說起。公民訓育學報,1153-66

林峰正、林俊言(2002)。台灣現有人權團體之回顧與展望-以台灣人權促進會為例。國家政策季刊,12),143-158

林進材(2007)。愛與關懷的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45-15

洪泉湖(1999)。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論公民養成。公民訓育學報,8167-180

張秀雄(2005)。民主與民主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6113-138

教育部(2005)。教育部人權教育實施方案。教育部:作者。

教育部(2006)。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專區20081127日,取自http://www.hre.edu.tw/report/friendly/4-1.htm

陳玉佩(2004)。國中人權教育實務與經驗分享。教育資料與研究,5926-32

黃啟峰(2006)。「愛與關懷!」-建構無性侵、無暴力的友善校園。輔導季刊,422),71-73

黃默(2002)。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12),69-84

楊巧玲(2007)。友善校園,對誰友善?教育研究月刊,15442-53

蔡明殿(2004)。人權與法治教育的觀念與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5910-16

Colin, P. 2005. Quo Vadis? Education for What Purpose? Social Alternatives, 244, 13-18.

David, C. 2006. Religion Educ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al State in South Africa. Social Analysis, 503, 61-83.

Denise, D. 2007. Teaching Students about Civil Rights Using Print Material and Photographs. The Social Studies, 984, 153-158.

Madeleine, D., Melanie, A., Pat, M., Lorna, O., & Trevor, G. 2006. Not just another multi-professional course! Part 1. Rationale for a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Medical Teacher, 281, 59-63.

Nelly, V. D-H. 2007. Teaching religion in the USA: bridging the gaps. 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 291, 101-113.

Vacca, J. S. 2004. Educated Prisoners Are Less Likely to Return to Prison. Journal of Correctional Education, 554, 297-305.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