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學院中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對我國的啟示

 

林坤誼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

 

       香港地處東南亞,無論地理位置、氣候都與台灣十分相似,然而其個人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GDP)卻約為台灣的兩倍(1995年估計值)。影響此種GDP差異的因素甚廣,若純粹以教育層面來論斷此種GDP的差異情形絕對不適切,然而就現階段世界各國增強國家競爭力的趨勢而言,透過教育以培育優秀的人力資源,確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因此若欲彌補我國與香港間GDP的差異,則教育是一項值得重視的層面。若以教育的層面分析,香港教育學院對於培育其未來國家的優秀人力資源而言,占有十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主要任務是經由教學與研究以促進學習與知識,並針對科學、科技、工程、管理與企業學習以及研究所階段,期能藉此協助香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3)。而若再針對其培育中學階段設計與科技之師資培育課程而言,則十分有別於我國參採美國的科技教育體制,而主要採用英國國定課程七大基礎學科中科技的設計與科技(Design and TechnologyD&T)。本文主要藉由介紹香港教育學院三年混合制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及其架構(供設計與科技科教師或其他學科教師進修),期能藉此反思我國在職進修制度的現況,以作為未來規劃教師在職進修之參考。

 

 

壹、香港的教育學制現況

 

        香港現行的教育學制主要為六年制小學(P1P6),以及小學之後的五年制中學(S1S5)(見圖1)。在中學階段有許多不同的學科,且有相當於英國GCSE的香港教育證書考試(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HKCEE),而在通過教育證書考試之後才可升讀兩年制的高級班(sixth formS6S7),以準備參加高級考試(Advance Level Examination)後升讀大學校院(李隆盛,1998)。

 


 

學齡

 

 

12

11

10

技藝教育

1

4

 

 

 

高中(2

 

 

9

8

7

國中(文法)

3

技職

 

6

5

4

3

2

1

國小(6

 

 

1 香港正規中小學教育系統

資料來源:李隆盛,1998,頁3

 

        香港中學大部分為文法學校,文法學校的課程時間配當為:語文3540%、數理2025%、人文1520%、文化、實用和技術1520%、及其他學習活動5%(Wan & Lam1997;引自李隆盛,民87)。中小學、學前和特殊教育的課程由課程發展署(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CDI)建議,而大多數文法學校會接受CDI的建議,在初中階段(S1S3)開設設計與科技(DT)。根據現行的DT課程綱要(1983CDI頒布),初中DT的目的在培養學生對科技挑戰的覺知和對科技利用的能力。現行高中(S4S5DT課程(1996年修訂)則鼓勵學生試探和運用現代科技知能(含CAD),製作物品或系統,以因應科技快速進展時代的變化(WanLam1997;引自李隆盛,民87)。

        故初中階段的DT著重體驗學習領域,如材料探索和工具操作,在高中則花較多時間在材料加工和產業程序。而且,香港DT的發展方向有三:(1)走向學術導向的學科,(2)正在修訂課程,和(3)整合資訊科技。香港中學DT課程的主要架構如表1

 

 

 

 

 

1 香港中學DT課程

初中(S1S3,即79年級)

高中(S4S5,即1011年級)

1. 設計、材料試探先備知識(22節)、設計基礎(8節)

2. 科技研習(22節)

3. 實際設計程序

4. 分析和批判研習(8節)

5. 傳播技術

1. 設計(35節)

2. 材料和材料加工(75節)

3. 工程系統(35節)

4. 專題:小型專題(45節)、考試專題(50節)

註:1.初中節數以一年計,高中節數以兩年計。

    2.每節平均40分鐘。

資料來源:WanLam1997;引自李隆盛,1998

 

 

 

貳、香港教育學院三年混合制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簡介

 

香港教育學院提供的職前與在職的師資教育科系,針對學前、基礎教育與中等教育階段提供全時或兼職形式的上課方式,其主要包含的四個學院如下(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3):

1.創意藝術、科學與科技學院(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AST

2.幼兒教育學院(Schoo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ECE

3.語言教育學院(School of Languages in Education, SLE

4.基礎教育學院(School of Foundations in Education, SFE

        而中學設計與科技主要由創意藝術、科學與科技學院(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AST)進行培育,其中此學院所安排的師資培育課程主要共有如下幾項(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一、研究生課程(postgraduate programmes

        研究階段課程主要可以分為下列三項:

1.中等教育課程的研究所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 (Secondary) Programme):一年全時

2.中等教育課程的研究所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 (Secondary) Programme):兩年兼職

3.教育(科技)的研究所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 (Technology)):兩年兼職

二、大學課程(undergraduate programmes

        大學階段課程主要可以分為下列三項:

1.中學教育榮譽學士(Bachelor of Education (Honours) (Secondary)):四年全時

2.中學教育榮譽學士(Bachelor of Education (Honours) (Secondary)):三年混合模式

3.數學課程方面的科學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 IT Education) Programme

三、認證課程

1. 技術教師的認證課程(Technical Teacher’s Certificate Course)-一年全時

2. 師資教育的進階課程(Advanced Course of Teacher Education)-一年全時

3. 中等教育認證(國文)(Certificate in Secondary Education (Chinese) Programme)-二年全時

4. 中等教育認證(國文)(Certificate in Secondary Education (Chinese) Programme)-三年全時

5. 中等學校教師在職訓練課程(In-service Course of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二年兼時

6. 中等學校教師在職訓練課程(In-service Course of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三年兼時

7. 教師訓練的在職課程(In-service Course of Teacher Training)-二年兼時

 

        本文主要以介紹創意藝術、科學與科技學院中的三年混合制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為主,由於香港中學設計與科技科教師(或其他學科教師)可藉由此種三年混合制課程以進行在職進修,因此十分值得我國規劃生活科技科教師(或其他學科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參照。茲將其簡述如下(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一)目的與目標

        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主要在增強畢業生的品質,使其更具資格、能力與專業以勝任中學教師,並能夠滿足不同能力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進而培養使其具備多元的能力。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的畢業生將能夠獲得較高的學術經驗與專業能力,且借由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將擁有更深、更穩固的學科經驗與技巧。此外,更會增強教師視教學與學習為終身的職志,並對年輕學子有更深的敬重。他們將會更具有創意與責任感,且關心本身是否了解文化、科技與社會,以及對道德價值有更深的承諾。

        在完成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之後,畢業生將期望達成下列目標:

1. 在本身專業領域的學科知識有更優越的學術表現,藉此更適任於任教香港中等學校的課程。

2. 必須實踐承諾且不管學生的學習形式、需求、性別、能力或社經背景,皆須有能力透過仔細規劃、有技巧的實踐、結構式的學習評量以及其他中等學校的教育經驗,進而協助學生的發展與學科學習。

3. 在理論與實務間論證教學知識與技巧的合適水準,進而在香港的中等學校中透過本身的專業以促進學生的學士與主動學習。

4. 論證合適的語言能力水準、相關的科技以及其他普通科目的知識,藉此使本身更適合成為學習的促進者。

5. 能夠重視自我與學生,並重視道德與社會價值的重要性,以及智力、創意、美學、情感與身體的發展。

6. 在與學生、同儕、學校行政人員、其他專家合作的方面,能夠呈現積極的態度與能力,並注重學校、家庭與社區之間的關係。

7. 呈現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影響層面的認知,並培養與香港中等教育相關的廣泛教育觀點與價值。

8. 展現積極自我學習與專業發展的態度,且主動追求增強學科主修、策劃或實踐教育創新等不同的多元方向發展。

(二)課程簡介與架構

        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總共包含60學分(每學分12小時)的教學課程與6學分的領域經驗。主要目的在藉由32學分的專業科目學習,進而使參與者變成學科教師專家。本課程也提供12學分的選修課程,以供參與者有更深且豐富的教學科目能力。在三年混合制模式中共計有八個學期分布在三年之中,而其中並在暑期中插入兩個學期。

        本課程建構完整的專業訓練基礎,在16學分的專業學習中包含有2個學分的研究方法、2個學分的主修科目方法,進而培養專業能力以供中學階段教學知所需。此外,外加的6學分領域經驗散布在三年之中,並由學科指導機構以及有經驗的教師充當榮譽教學顧問,進而漸進的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

        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主要涵蓋下列四個領域的學習:

1.學科學習(Academic Studies, AS

       參與者必須在學科學習領域中選擇一項主修的科目,而此項主修科目著重在專業科目的學習或者外加科目的學習。學科學習主要包含32個學分,但是假使參與者善用兩年或三年的選修學習課程則亦可增加學分,進而由其他學術領域的觀點以探討主修學科領域。在學科學習中主要提供的學科有:藝術與設計(Art and Design)、商業學習(Business Studies)、設計與科技(Design and Technology)、家庭經濟(Home Economics)、現代標準中文(Modern Standard Chinese)、音樂(Music)、物理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科學(Science)、社會科學(Chinese History)。

2.專業學習(Professional Studies, PS

        專業學習主要在進一步增強參與者在教導中學學生的能力,藉由著重在對教學理論與方法理論的了解,提供參與者對於課程發展、教育改革的實踐以及教育研究的增強有完整的了解。共計有16個學分。

    方法模組與主要學習相關,它提供參與者必備的知識與技巧以供教師在中學階段教導本身的專業科目。在課程設計與方法中的深度特殊學科的學習亦包含在本模組之中。

        其他模式包含在專業學習領域中,且建立參與者的心理、哲學、社會與現今教育議題等知識。主要包含的議題有青少年的學習心理、課程與評鑑以及教育改變架構與動力的理解。研究方法概論模組培養參與者的意願與能力以從事理論與實務的互動過程。

3.選修學習(Elective Studies, ES

        選修學習的概念主要源自於教育委員會與課程發展署在2000年所進行的社區化改革。其中一項目標在於提供跨課程或學科學習間發展的內涵,因此將使學習會更具有意義。而另一項目標則在於提供參與者培養專業領域外的其他新領域興趣的自由。

        選修學習領域的目標在於提供更深且廣的學科或專業學習知識,亦即培養跨學科的多元認知能力。此外亦創造與參與者日常生活相關的學習內涵,以及發展終身學習態度與完善個人特質的機會。

         參與者能夠從所提供的模組範圍內選擇四種模組,一般而言參與則至少會選擇一個與本身專業科目相關的模組。

4.領域經驗(Field Experience

        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的參與者須能獲得基本的技巧以及能夠在中學階段任教兩個科目。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主要著重在確保參與者能夠具備教導中學階段本身專業學科的技巧與能力。

 

 

 

參、香港中學設計與科技科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對我國的啟示

 

        透過前述香港教育學院三年混合制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的介紹,其對我國未來規劃生活科技科教師(或其他學科教師)在職進修的啟示至少有以下幾項:

一、教師進修管道須多元化

        我國現行教育改革並未安排有關教師進修的相關配套措施,因此教師若欲增進本身的專業知能,仍舊只能依靠參加研討會或相關的研習,然而教師若缺乏持續的進修,則無法順應教育改革的理念進行教學實務上的改變,故對於未來教師進修管道的規劃而言,我國有必要再仔細思考改變的配套措施。

二、教師進修制度須專業化

        我國現行教師進修制度以參加研習為最普遍的模式,然而研習的型態通常只能夠給予教師短暫的訓練機會,無法就其專業科目或者研究方法等項目給予有系統的訓練,就我國現行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而言,著重各校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亦即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有教學,而應該更進一步的根據學生需求、學校特色與社區資源,以規劃具有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因此若未有相關的教師進修配套措施以提供教師課程發展的專業化訓練,則不但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念難以落實,更容易引起基層教師的反彈,進而導致整體教育改革的失敗,是故對於未來規劃教師進修的制度而言,我國十分有必要仔細評估如何規劃專業的進修制度,以提昇我國中小學階段教師的基本素質。

三、強化中學教師的基本行動研究能力

        近年來行動研究十分受到推崇,主要原因是教師時常會在教學上面臨許多不同的教學問題,亦或者在落實新的教育改革制度時會面臨許多不同的教學問題,而我國中學教師由於傳統升學制度的影響,大多只重視解題的訓練或者知識的背誦,因此早已喪失基本的行動研究能力,故未來十分需要透過專業化的在職進修訓練,強化中學教師的基本行動研究能力,一方面不但能夠解決本身教學的問題,另一方面更能夠強化其對於教學的理念與職志,使我國中小學階段的師資更為卓越。

四、強化榮譽教學顧問的功能

        經驗的傳承對於教師的教學來說十分的重要,因此由前述香港教育學院三年混合制中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內涵可知,設置榮譽教學顧問可以協助教師在其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上有所助益,我國雖然設有各學科的輔導團,但是由於並無法有系統的傳承教學經驗,因此就其實質的效用而言有改善的必要性,故若能提昇輔導團的名譽為榮譽教學顧問,並使其傳承教學經驗的制度更具系統化,相信對於各學科教師而言會更有助益。

 

 

肆、結論與建議

 

        當檢視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制度,並進而反思我國的教育改革制度之時,總會發現我國的教育制度尚有許多迫切需要改善之處,然而總是會有許多的因素使得改革的速度不但沒有進展,反而更加的緩慢。我國的教育改革總是無法使我國的教育制度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這也是造成國內的學童、家長與各界不斷反彈的主因,令教育界的人士感觸十分良深。本文藉由介紹與台灣十分類似的香港為例,並透過檢視教師的在職進修課程為出發點,期望我國未來的教育改革能夠學習國外的長處,將教育改革與完善的配套措施進行搭配,藉此發揮綜效,進而使台灣的教育制度逐漸邁向世界的潮流,以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力資源並強化國家的競爭力。

 


 

 

參考書目

 

李隆盛(1998),四小龍的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19),27

李隆盛、張玉山、蔡東鍾、魏炎順(2000),英、美、澳三國中小學科技課程之比較。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389419。台北:揚智文化。

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Academic Units. 2003/05/22. Available on http://www.ied.edu.hk/scast/academic/academic_i.html#c.

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01). Three-year Mixed Mode Bachelor of Education (Honours)(Secondary) Programme. Publish by School of Creative Arts,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3). Vision and Mission. 2003/06/06. Available on http://www.ied.edu.hk/vision_mission/index.html.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