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於教育上的運用

陳慶寬 謝永坤

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明長副教授

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摘要

  部落格目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網路工具,是近幾年最熱門的網路現象不需要是電腦高手,只要會打字、收發電子郵件,每個網友都可成立自己的部落格,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日誌、照片、影片,不同部落格間,也可彼此串聯,深受e世代的年輕學生所喜愛,學生幾乎都有自己的部落格,本文藉由探討部落格的起源、部落格的特性、部落格的教育意涵,希望藉由科技工具的簡單易用性,加上學生的普遍使用這種網路工具,二者緊密結合之下,將學生的教室學習延伸到網路世界,使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習的管道更多元。

關鍵字:部落格、輔助教學、教師

 

一、緒論

部落格流行之風盛行,如雨後春筍般,不可勝數。許多政治人物、演藝人員、都有屬於自己的部落格,而且點閱率都非常高,很受e世代年輕的學生所喜愛。部落格的現象這幾年來在網路上,可說是蓬勃發展,以黑馬之姿快速竄起,美國Fortune雜誌將部落格列為2005年度十大趨勢之首。世界上最大的部落格搜索引擎Technorati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全球博客數量已經超過7000萬,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10月開始,部落格數量從500萬增至1000萬,只用了180天;從3500萬增至7000萬,則用了320天。換句話說,每2秒鐘內就新增3個部落格;每天新增文章150萬篇,即每秒17篇;全球最受歡迎的100家網站中有22家為部落格網站。這種新興網絡文化正以強勁勢頭挺進人們的現代生活。

全球部落格的數量在5年內成長超過1,000倍。目前台灣已經超過65%的網路使用者,擁有自己的部落格。微軟比爾蓋茲曾說:部落格是繼e-mailBBS、即時通訊,第四個改變世界的網路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網路中的瀏覽、搜尋、分享、發表四大功能都統整到部落格裡,並有逐漸擴大,成為新興的數位媒體,顛覆傳統媒體。近日,20075月,台灣最大入口網站Yahoo公司,甚至取消個人網頁,取而代之的正是部落格,有此可見部落的魅力,遠遠超越許許多多泡沫化的個人網站。在校園裡慢慢吹起部落格的流行風潮,教師和學生申請部落格,發表自己的文章、心情感受或是寫網路日記,甚至運用「網路資源」、使用部落格串聯訂閱的功能,除了建立知識社群,吸取更多新知,教師與學生間的學習互動也更為緊密,這使部落格這新興的網路工具變成新興的學習場域。

部落格的發展雖然是近幾年興起的網路工具,但成長的速度卻十分驚人。鑒於此,屏東縣教育局於961117於屏東教育大學開辦了一連串的資訊教育研習,其中包括了部落格的編輯與應用研習及自由軟體Life Type 部落格建置與管理研習,目的為促進校園軟體之多元發展並將部落格的方便性與易用性推廣普及到全縣每一個鄉鎮,希望學校的老師與學生能夠利用部落格這一個新興的網路工具,作為老師的輔助教學、班級經營及學生網路學習的另一個路徑,讓學生的學習無限延伸。

 

二、部落格的意義和發展

部落格的定義眾說紛紜,但大致上的看法認為部落格是從「Blog」翻譯而來,也可以稱為「網路日誌」,有人簡稱為「網誌」,在中國大陸則稱「Blog」為「博客」。部落格可以看做是一種管理網站內容的軟體工具,能讓部落格使用者隨時隨地上網更新文章內容的日記型態式的網頁,也有人說部落格是一種全新的網上表達方式,可用來做個人出版及代替個人網站,是近幾年受到矚目的新興網路工具。部落格在2004年被「韋氏大字典」列為美國的年度十大語彙之ㄧ,也是韋氏辭典網站上查閱率最高的單字。部落格(Blog)是從WebLog演變而來,Log是指電腦中的紀錄行為,Web是代表網路,WebLog是指在網路上的紀錄。部落格的內容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現在稱為Blog的網站其實內容非常廣泛,不過相同之處是這些部落格要建立起Blog程式,或是找到一個提供Blog技術的部落格服務平台來製作部落格的內容。部落格是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所發展,部落格不需要高深的網路技術,它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網路出版形式。部落格主要的功能在於紀錄,是一種依照時間順序文章內容不斷更新,並且逆向排列的網路發表工具。

Jorn Barger1997)定義了Weblog,認為其是一個作者用來記錄(logs)所有他認為有興趣連結的網頁。而WeBlog 所呈現的模式類似BBS 裡面的個人板,或是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也或許是個人電子報,也有人把它稱做網頁型態的日記,或簡稱「網誌」。基本上這幾種網路上的媒體都有部分的共通性,而WeBlog 可以說是綜合了現有的各種網路媒體的優點之外,又自成一格,擁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延展性。

Hourihan(2002) O'Reilly.com 的部落格專欄上寫了一偏頗受好評的「What We're Doing When We Blog」認為部落格指的是作者按照各自的規則來整理資訊。在各式各樣的部落格之間,不管用的是哪種工具,部落格的基本格式,使得部落格經驗和單純的建構網頁不同。不管部落客(blogger)是青少年還是專業人士,即使內容相差十萬八千里,大多數的部落格都會時常更新,每篇內容或多或少帶有部落格的基本元素。

維基百科(2007)則認為Blog通常是指一種可以由特殊網誌程式維護的個人網誌,網上日誌或手札。部落格的使用方法是儘量的讓沒有太多經驗的使用者能夠很容易的建立自己的部落格,並且也很容易進行版面修改,和發布消息。利用部落格,人們能夠抒發自己在日常生活裡的經驗,發表文章,寫寫詩,散文,甚至是一些突發奇想的想法,通常也歡迎其他人參予分享。

 

三、部落格的特性

部落格的內容可以是輕鬆的個人日記,生活札記或心情文章,是一種個人專屬的創作站台,在網路世界裡得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想、心情記事。部落格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整個發佈操作過程,都完全簡化到讓一般的使用者都能輕輕鬆鬆自行創作自己的網站,所以您不需要架站,或是懂任何html語言、frontpagedreamweaver 等網頁編輯軟體,只要你會編寫電子郵件、存取數位相片,那您就能輕輕鬆鬆使用部落格來建立自己的風格網站。隨著眾多部落格系統的發展,及網路文化與現實世界的日益緊密連接。

部落格作家林克寰(2004)認為目前的部落格多少都具備了下列四種特徵:

(一)彙整(Archive):

無論圖片、影像、文字、聲音或是其他媒體,都需要照著作者的意念加以彙集整理起來。「彙整」的方法與過程,正反映著作者的價值觀與信念。

(二)靜態鏈結(Permalink):

靜態鏈結在部落格的使用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部落格間正是靠著這種鏈結,得以分享資訊、互相連結,這表示文章內容存取是公開的。

(三)時間戳印(Time Stamp):

透過任何部落格系統在新增或編輯文章時,系統會在內部資料庫裡把時間記錄下來,這個稱之為時間戳印;其目的是為了要建立起部落格內部資料呈現的先後順序,這成為部落格內在情境的重要依據,因為所有新的創作內容,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內容架構之上,這提供了部落格內部的脈絡。

(四)日期標頭(Date Header):

透過日期標頭,部落格得與外面世界有所連結,讀者可以清楚掌握任何一個資訊被發表或被編修的時空背景。

 

由於部落格具備這四種特徵,因而不只是用網頁編寫的日記,搖身一變成為新興的網路媒體。部落客實踐個人的信念,將自己的感官所接受到的資訊,加以編寫整理後,成為其他讀者所能夠閱讀的文本。這樣的新興媒體,呈現豐富多樣性的內容,遂而成為主流媒體所不敢輕忽的第一手報導。而部落格間的互相引用鏈結,也不斷督促著這些部落格報導的品質。

 

維基百科(2004)提到部落格大量採用RSS (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或者Rich Site Summary 或者RDF Site Summary )技術,所有文件都必須符合XML 1.0 規範。對部落格使用者來說,RSS 可以使文章易於被電腦理解,且再易於整理成摘要。因為部落格統一使用這樣RSS 的格式,因此部落格之間可以彼此訂閱,增進彼此的交流,透過RSS Reader 來閱讀那些從成千上百個部落格中挑選出來符合自己需要興趣的部落格。也因為這樣的RSS 技術,使得部落格成為更個人化的媒體。使用者可以從浩瀚的網路訊息中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議題,透過訂閱將這些訊息收集到自己的閱讀器中。

 

連士傑,李世忠(2006)認為若從技術上來看部落格的崛起,它並非是一種艱深的程式語言,從意義面來說,它卻也不是一種全新的概念。部落格 的組成,可分為以下八大元素:

(一)網誌條文:一篇網誌,由正文與標題組成,而標題是自訂的。

(二)網誌發佈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三)分類歸檔,除了按時間排列歸檔之外,還有使用主題來作為區

    別。

(四)靜態鍊結,每篇網誌皆有一個所屬的靜態鍊結,由於部落格不斷更新, 

   唯有使用永久的連結位址,才能互相分享、引用。

(五)日曆。

(六)留言或評論功能。

(七)引用,透過引用功能,可以增加部落格的互動性。

(八)RSS 訂閱:RSS 是一種利用XML 資料所制訂的規範,如使用一些特定的閱讀軟體,就能自動抓取最近更新的網誌,並在本機端閱讀。而RSS 的功能,促使部落格的力量凝聚,形成一個無形的社群。

 

藝立協(2003)提出部落格六大特性:

(一)文章標題:每一篇網誌上的文章都存在一個標題,提供瀏覽者得以在閱

讀本文前預先自我篩選,而標題亦能提供檢索與他人引用文章時使用。

(二) 通告:指的是當使用者的網誌文章引用了他人的網誌文章時,其系統會

夠送出一個訊號給對方的系統通告對方。

(三) 連結:如同全球資訊網中的連結一般,網誌強調分享的精神,因此強調

必須適當的提供文章中對於消息、資訊來源的連結網址,提供瀏覽者得

以進一步追蹤及確認消息來源。

(四) 日期或是時間戳印:文章必須標出日期標頭,意味其有時序性,內容與

時空背景有一定的關聯,且必須要紀錄書寫的時間作為時間戳印。

(五) 彙整:文章以特定方法進行整理分類,可能是以時間或者其他分類法。

(六) 靜態連結:文章公開於網路上,讀者可以一組固定不變的網址直接讀取。

 

四、部落格的教育意涵

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換代的時間越來越迅速。基於網絡發展的部落格技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透過部落格來進行輔助教學,儼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部落格的出現,使得個人能夠成為網路世界的主體。由於部落格簡單易用的特性,加上內容更新頻繁,且RSS將部落格使用者之間的合作學習和發展串連起來,這為教育學習活發展帶來新的課題。

毛向輝(2003)探討了網誌在構建網路社群的作用,提出網誌會導致開放的網路社群,這種網路社群具有自我擴展機制。此外,毛向輝也認為網誌是一個簡單易用的學習工具,透過網誌學習,是一個「書寫與紀錄,交流與分享,積累與修正」的過程。網誌是一個寫作和記錄的過程,而在「書寫與紀錄」的同時,人們會調動自己的判斷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這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知識的含義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建構起來。網誌提供「分享」功能,也就是出版和公佈,則讓學習者更上一個層次,把自己的學習與周圍的群體交流結合在一起。隨著網誌內文章的不斷積累,學習者還可以在閱讀自己的網誌過程中複習自己過去所寫的內容,通過查看他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從而產生更多的體會和感受。

陳向東、張際平(2002)認為部落格激發了人們的求知與表現的欲望。若將部落格作為學習的資源與學習的過程,有一些其特有的作用,例如:部落格能夠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除了瞭解專家靜態的觀點之外,還可以得知其思考的流程;而使用部落格教學,亦可以鼓勵參與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讓整個課堂活動變的有趣且多元;當然最重要的是部落格對於合作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學生可以將凌亂、破碎的知識加以整合,以方便吸收。

鄒景平(2003)認為部落格不只是學習,而是更精細的學習、思考與工作記錄,撰寫者透過每日的資料整理與書寫,不但會改善寫作能力,也會改善思考能力,像我們每天閱讀很多資料,若不即時整理,寫下心得,印象就會越來越模糊,目前大家談學習,太偏重在給學習者INPUT(),卻忽略了讓學習者OUTPUT()的重要性,古人所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才是完整的學習循環,部落格則提供了學習者彼此間審問、慎思、明辨和踐行經驗交流的空間。透過部落格的學習,就像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把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與學習相互連結,學習者並可以利用部落格達到反思的效果,而在學習的同時,知識對於學習者來說不是單向的接收,反而是經過自身對於知識的體驗、揉合、內化,所表達出來的闡述與認知。

Baggaley2003)則認為部落格是一種課程管理工具(Course Management Tool),其認為部落格作為一種網路出版工具,具有影響讀者的強大力量。部落格能成為一種個人出版的工具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受到所謂的RSS(Rich Site Summary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技術的影響。

Harrsch2003)強調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技術的優點,指出 RSS 使得用戶不停的出版,將資料按照一定的格式,直接傳送到網站伺服器上而無須任何線上轉換技術。這種技術被認爲是革命性的,它可以自動的生産報紙而無須打字或排版工人,將出版力量賦予人們。另一方面,網誌是一種隨時可以出版的工具,而無須考慮技術,使得無數的出版者能盡情地釋放其豐富的寫作天賦。

陳順孝(2004)認為部落格上手容易、互動性強、形式多元,不同的人基於不同需要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可將部落格視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媒介、教學輔助的工具,師生對話的園地,民主參與的傳播媒體。在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媒介方面可以分成下列幾點的看法:

教師在此儲存個人的教學研究檔案;2.教師公開自己的教學研究檔案,接受公共評鑑;3.教師記錄自己的教學經驗,並與其他教師交流;4.同科教師交流教材和經驗,形成一個社群;5.同一領域教師交流看法、共同行動,推動社會改革。

周恆甫(2005)認為由於特性與功能不同,所以部落格的出現對於其他已經存在的網路工具影響不大,但個人新聞台除外,因為其功能與部落格差異不大,且部落格更能方便容易的使用。目前部落格多作為個人紀錄心情用,但漸漸已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可以作為知識管理工具、可以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以資訊融入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且由於部落格介面的中文化以及編輯介面的簡易,因此提高了部落格的使用率。

莊雅如(2005)認為使用合作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並將部落格應用在合作學習的課程中,發現學生整體的滿意度達85%,認為部落格為一種適合用於合作學習的工具。但是在部落格的使用方面,學生使用個人部落格的頻率高於使用小組部落格的頻率,顯示學生較傾向將部落格視為個人的學習工具。結果發現學生雖然喜歡合作學習的上課方式,但不喜歡小組之間競爭的教室氣氛,因此在使用合作學習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是否良好。在課堂中使用部落格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拉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透過部落格中問題的提問與解答,學習者有被重視的感覺。最後,部落格可以作為學習的紀錄,透過文章的發表以及問答討論,學生可以清楚發現自己的學習歷程。

林淑美(2005)則是將部落格應用在課後輔導中,她首先解釋了挑選部落格作為課輔工具的理由在於使用部落格的技術門檻較低,因此可以輕易的將部落格應用於教學中,老師和學生能輕易的擁有自己的個人部落格;不同於BBS 的純文字表現模式,在部落格中同時能應用影像、圖片或是超連結來呈現內容;在部落格中發表的文章可以依照類別進行內容整理,因此在資料彙整以及搜尋上比較容易。另外透過部落格中迴響的功能,老師和學生能進行更進ㄧ步的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利用以上部落格的特性將部落格應用於課後輔導中,發現增進了學生之間彼此的互動性,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加上網路非同步討論的特質,學生與師不需要面對面也可以進行討論,這也使學生提出問題的次數增加,除了可以及早解決學生的問題,也減輕學生提出問題時的壓力。

Wells2006)認為部落格除了使用門檻較低、不需要高深的電腦相關知識之外,另一個特點是在部落格的世界中,作者就是編輯。透過部落格的書寫,使用者可以在網路上發佈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甚至是創作,不同於以往必須透過出版社的編輯挑選和過濾。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樣開放之後作品的品質,但是就如同經濟學理論中的市場自由機制,使用者會對內容的品質進行把關,品質高的部落格在使用者的口耳相傳下人氣就會逐漸攀升,相反的,內容不佳的部落格也會乏人問津。不過話說回來,部落格的人氣只是一個經營部落格所產生的附屬品,更重要的是部落格開啟了一個自由開放的言論發表空間,跳脫了以往媒體守門人的框架,使用者可以成為自己的編輯,擁有自己的媒體,表達自己的意見。

Liu & Lin2007)認為部落格是個人或團體以時間順序所留下的一種紀錄,且必須要時常的更新。透過回朔引用( trackback )、廣播、留言、評論等方式,部落格之間得以進行溝通與交流。一個部落格可以被視為一個檔案,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卷宗( portfolio)。不過與傳統檔案最大的不同在於,部落格作者的身分特殊,既是創作人,也是管理人。對知識管理和創造而言,部落格提供了一種新的型態和途徑,更充分鼓勵個人表達。

根據上述文獻探討發現,部落格的相關應用日漸普及,研究的範圍也趨向多元。以下就參考文獻歸納出部落格於教育上的應用做一整理如下:

部落格可以說是一種集合文字、相片、聲音、影像等多功能的發表及出版工具,任何人只要會收發電子郵件,他就可以快速申請並使用部落格,所以部落格是一種簡單易學的網路工具。

部落格的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如同網路日記般,紀錄作者發表的內容時間。

部落格內容題材、版面設計及寫作風格可以隨心所欲自由,由作者所駕馭。它能夠讓人享受寫作、發表、對話、行動的樂趣:寫作可以抒發情緒、整理思維;發表能夠展現個人特色、激發前進動力;對話能夠結交同好、深化思慮,進而與志同道合者起而行動,一起做事。

部落格作為教學輔助媒體,利用部落格的RSS串連機制,可以將學生的部落格與老師的部落格串聯起來,透過訂閱將學生的最新訊息收集到老師的教學部落格,這可是班級經營的一大利器。

部落格可視為一個檔案儲存的資料庫,藉由文章發表,相片、影音資料的上傳,使部落格不只是一個溝通的平台,更成為一個網路非同步的教學檔案資料庫。

部落格可以作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平臺。

 

五、結論

部落格運用於教學上,由於部落格的簡單易用及操作技術門檻低的特性,對於電腦技能較弱的老師或學生,可以降低因為資訊素養或電腦能力不足,而產生的學習挫折,反而能夠利用如此得心應手的現成網路工具,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隨著部落格的技術純熟,這新發展的科技帶入教學現場與教學結合,相信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風貌,也替教育的管道找到另一種多樣性。故我們相信部落格的使用會越來越普遍。因此部落格作為一種簡單易學的網路工具,應該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希望教育當局能有更多的資訊研習,協助教師明白部落格這一個簡單易用的網路教學工具,發揮部落格在教育上的優勢。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毛向輝(2003)。Blog 將成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2007 10 20 日,取自:http://www.isaacmao.com/works/essays/BlogEP/Weblog_Portfolios.htm

林克寰(2004)。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Jedis BLOG20071022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entr

林克寰(2004)。部落格與全民媒體化。Jedis BLOG20071022。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entr

林淑美(2005)Blog在課後輔導之應用。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周恆甫(2005),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雅如(94)。以Weblog為基礎的合作學習之研究。中興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連士傑、李世忠(2006)。國內部落格(Blog)於教學上之應用,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未發表論文。

陳向東、張際平(2002)。博客文化與現代教育技。20071022取自http:// www.being.org.cn

陳順孝(2004)。部落格在教育上的運用。2007102
取自http://ashaw.typepad.com/editor/2004/10/post_1.html,
Access time 2005/12/03.

維基百科,"網誌"2007515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Blog

鄒景平(2002)。eLearning心法第51講:blog的實驗與聯想。2007 

    1015取自金紅小築。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ldredhome2

藝立協(2003)。BLOG 部落格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臺北:上奇科技。

貳、英文部分

Baggaley, J., Blogging as a Course Management Tool,

http://technologysource.org/article/blogging_as_a_course_management_tool/, June 2003.

Jorn Barger1997. Weblog resources FAQ. Retrieved August 25,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robotwisdom.com/weblogs/

Lin, J. C. C., & Lu, H. (2000).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uralintention to use a web s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 197-208.

Liu, C. and Arnett, K. P. (2000), Exploring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eb site success in the contex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38, p23-p34.

Meg Hourihan (2002). What We're Doing when We bloggingRetrieved 01-07-07 from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javascript/2002/06/13/megnut.html

Harrsch, M. (2003, July/August). RSS: The next killer app for education. The Technology Source. Retrieved May 23, 2007, Retrieved October 4,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Web:http://ts.mivu.org/default.asp?

show=article&id=2010

Wells, L. (2006). Blog it: an innovative way to improve literacy.Reading Today, 24(1),40.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