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技職校院產學合作優勢

林巧惠、曾信榮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技職行政管理碩士班研究生

 

摘要

本研究經過文獻的探討與專家訪談後歸納結果,據以建構高等技職校院產學合作優勢策略。分別針對我國高等技職校院產學合作有經驗之教師或承辦單位及中小企業進行訪談,探尋出影響產學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及核心問題。再根據研究結果歸納為瞭解高等技職校院與中小企業辦理產學合作的優勢策略,以作為各技職校院產學合作之參考並提出建議

 

 

壹、新經濟拉近了教育與社會的距離

台灣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國內產業在此種腦力競爭的環境下面對全球產業市場的強大競爭壓力下,其優勢關鍵可能取決於透過教育結合產業的力量,以能相輔相成提升國人力素質以及國家競爭力。美國經濟自1993年以降即進入另一階段,按照不同於以往的經濟規律運行(朱磊,2001)。美國聯邦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FED)主席Greenspan稱當時的現象為新經濟(new economy)時代的到來用以描述美國當時經濟出現難得一見的穩定成長、低物價等現象(吳榮義,2001),將影響全球經濟與各國競爭力的表現。以現代觀點詮釋,是指跨傳統的思維及運作,成長的動力為創新、科技、全球化、競爭力,其運作必須依賴「知識」的累積、運用與轉化(高希均,2000),知識的處理(process)與產出(production)是新經濟競爭環境的競爭核心(Australia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 2001)。亦即21世紀新經濟時代將由過去「體力」、「天然力」的競爭轉為「腦力(brain power)」競爭。

 

 

貳、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合作將為重要趨勢

過去負起知識提供與人才培育的教育系統,目前已逐漸轉型為協助企業學習、取得創新研發技術的多元角色,教育與產業關係由原本的「教育生產基礎知識,產業學習並轉化為應用知識」成長為「企業直接進行參與教育單位生產知識的過程直接應用教育單位創造的第一手知識;教育單位經由與產業的合作換取資源、健全學校體質發展」,因此產學合作必然將成為世界各國大學與產業優勢創造的核心策略。WTO促成台灣與全球貿易的接軌,市場進入的障礙自然降低,企業也隨之搶攻市場,激烈競爭結果,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唯賴企業不斷的推陳出新,提高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之效率方能持續佔有並擴大市場。

 

 

參、中小企業與高等技職校院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在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中,技職教育一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郭為藩,1996),整個產業界的人才都是由技職學校培育出來的(陳德華,2000)。然而過去負起創造台灣經濟奇蹟重任的技職教育,90年代以前學校與學生數量呈穩定發展,但1995年教育部「放寬私校設立標準」及1996年推動的「技職校院升格改制」導致學生與學校數量遽增的結果,在教育補助有限前提下,資源自然造成排擠,品質也將不保,如何藉產學互動過程強化自身體質與資源獲取?以彌補教育補助不足情形,將是高等技職教育必須走的方向。

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佔全國企業家數96.91(經濟部,2005)。中小企業一般而言,規模較小、RD人才資源缺乏。研發上大都採取自行研發或與財團法人等研究單位合作等逐步改善的方式,較欠缺革新式創新能力不易與相關領域先進科技結合,更不利於產業技術及產品的長期發展及國際市場的競爭。特別是知識創新所依賴的基礎研究耗時耗力。若能有效運用70%集中於學校的高級研發人才(許文秀&張保隆,2000)使其與產業研發產生聯結,則學術界可將產生革新式創新的研發結果,提供給產業界,以強化其創新的研發能力。

由歷史角度切入,過去技職校院乃是配合台灣的企業主體「中小企業」調整結構,而呈現夥伴關係,高等技職校院的成長也是配合產業轉型為高科技的策略產業(楊朝祥,2002);未來因應新經濟時代與WTO的衝擊,應加強兩者間的互動並形成一強而有力、具彈性化與精緻化表現的產學合作系統。

 

 

肆、我國高等技職校院產學合作現況

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教育部成立跨部會「技專校院產學合作指導委員會」(92年改組,業界代表約佔50%),其後陸續成立「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評選小組」、「技專校院產學合作各區諮議委員會」,建構推動組織積極執行,並於同年三月公開評選出六所科技大學配合發展特色及區域產業需求重點領域(表2-1)。

2-1  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專業領域分配表

學校

領域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電力電子、光機電整合、通訊、纖維高分子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製造與機電科技、能源與資源、4C科技整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機械產業、電子電力技術、環境與安全技術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農業廢棄物轉換技術、熱帶花卉極高經濟作物、動物基因轉殖及疫苗研發技術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電子通訊、微機電精密機械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模具、運籌管理

資料來源:教育部技職司,2003

各領域中心除作為產、官、研資源整合之窗口外,並依各項核定之專業領域開展業務。現階段資源整合為目標,並避免與相關部會產學合作工作相重疊,未來則期待共同成立研發實驗室、設立統一窗口、強化學校與業界互動、建立跨校研究機制與技術移轉制度等為目標(教育部,2003)。

 

 

伍、高等技職院校產學合作所能達成的優勢

產學合作對於大學研究品質的提昇,及對業界可創造出更多的產品並儘快的打入市場等均有助益。此外,最近蠻熱門的生化研究中,很多令人意外的研究結果,都需要複雜的技術,而大學便能提供產業界這樣的功能,例如在校園內的研究資金、人力資源等,這都比企業界輕而易舉取得。而產學合作的優點中,也包括了研究人才的互換性,這使得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可至業界進行研究,避免業界找不到研究人材的窘境。產學合作對於大學及產業界都有其有優勢存在,相關內涵詳表2-2所示(Business-Higher Education Forum, 2001)。

2-2 產學雙方進行合作所能達成的優勢

可提供給企業界的優勢

可提供給學校的優勢

使產業界能取得合作時的技術。

幫助公司科技的更新與擴展。

合作的大學學生將來畢業後容易成為企業本身的潛在員工。

可借用大學的實驗室以提昇業界本身的實驗研究。

可讓大學與業界預先從事較競爭的研究。

提力大學與業界雙方的研究能力。

可獲得業界的資金以從事大學本身的教育及研究任務。

達成大學本身的服務社會責任。

增廣師生的研究實務經驗。

可發現明顯相關或較具意義的研究問題。

增強區域的經濟發展。

增加學生畢業後受雇用的機會。

資料來源:Business-Higher Education Forum, 2001

 

 

結論

一、高等技職校院的產學合作優勢

    本研究對其產學合作在向度上的的優勢予以討論並整合摘要如下:

(一)行政的支援:由於高等技職教育的特色,即其培育具實用技術人才的教學特色,因此技職教育在國家經濟發展歷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學校對參與產學合作的支持與否,是一項重要的關鍵。

(二)實務的課程規劃:此為高等技職校院在產學合作上的優勢策略之一,高等技職校院可依合作的企業的實務研發需要,開設符合企業界的實務性課程,藉由此課程的開設,不只企業上的相關人員可上課學習,也提供了參與合作或有興趣的師生學習。

(三)彈性的學制:高等技職校院的彈性學制化,滿足了不同需求的人士前來就讀,因為在政府推動回流教育與終學學習後,許多畢業已久的社會人士,基於工作與自身的需要,因而再回學校進修專科、大學或研究所的學歷。高等技職校院彈性學制的特色,將吸引學生就讀,因為其可根據自己許可的時間與需求來學校就讀,修業的時間可由自己決定(如假日、晚間等),此外亦可雙主修、跨校選修等,皆是高等技職校院學制上的特色。

(四)學生實習:實作課程與技術專業課程的實習一直是技職教育的特色,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真實工作世界中的技術,實習課程也一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要而加以調整,因此學生畢業後至企業中服務,往往能縮短新進人員的訓練與適應時間,而馬上上線工作。產學合作中,學生實習亦是技職校院的特之一,因為研發團隊可說是是事業的核心群之一,最需要消耗腦力與心力的工作,因此往往企業的研發單位中,都有固定的研發人員,幾乎全年無休的絞盡腦汁的研發各種實用而具前瞻性的產品,期能造福人群,並為企業謀求利益。

(五)教材的編製:一般來說,由於技職校院的實作特色,其教材亦是根據理論基礎並兼重實務的術科特色加以設計,因此教材的編製可說是理論兼具實務經驗,尤其是學校可配合企業的實際需求,設計企業所需的教材,供企業員工的研習與進修使用,另外學校的學生若有興趣的話,藉著上課,提早了解企業界中真實的工作知識與實作課程的知識。

(六)完善的就業輔導:一般的高等技職校院中,會設有實習輔導處或就業輔導處,針對學生的實習予以提供相關的訊息與輔導,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能更容易的融入實作中,此外,學生若有工作上的問題,除可現場反映外,亦可提供給學校做參考。另外學生在企業中的實習情形,亦可讓學校做為改進的參考。

 

二、企業在產學合作的競爭優勢

本研究對其產學合作在向度上的的優勢予以討論並整合摘要如下:

(一)提供部份研發經費供學校從事研究任務:現在由於政府的經費拮据,使得政府對技職校院的經費補助,較不像以往來的充裕。因此技職校院在自籌財源的情況下,和企業合作是可行的方向之一。而企業往往和學校進行產學合作時,提供學校部份的研發經費,亦可替企業省下相關的設備添購、研發人力的成本,對企業而言,亦是節省成本的方式之一。

(二)提供實習的場所供學校師生實習與研發用:實際的工作場所是企業所擁有的優勢之一,在進行產學合作,學校雖能提供術科的操作與研發的實驗場所,然而真實的工作世界還是和學校有稍微的差異,因此提供真實的工作場所若提供給師生使用的話,對師生在實務工作的經驗上與研發能力的提升上,應該是有所助益。

(三)增廣師生的實務研究經驗:高等技職校院的技術課程,學校雖有提供實作及實習課供學生練習,並體驗真實的工作世界所需的技能,然而,學生若能實際的到企業進行研究,首先對其實務的研究經驗有所助益,其次藉著在企業的工作中,體會整個企業的經營流程與產品生產過程,增進其在學科與術科學習時的印象與經驗,此亦為企業的產學合作優勢。

(四)提升區域的經濟發展:一般中小企業的市場導向,由於其規模較小,故較貼近區域經濟市場的需求,因此產學合作時,其在企業的經濟活絡上,有一定的助力,此外,多所企業如果和學校進行合作,彼此可互補長短,就其專長而加以發揮,自然的也就能帶動物料、人力及資源的需求,對區域的經濟發展,是有幫助的。

(五)提供學生畢業後受雇用的機會:一般而言,學生在產學合作的過程中,由於其在企業的工作經驗,使得學生對該企業的文化、經營風格等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學生畢業後若願意前往該企業工作,表示其對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有一定的認可。而企業由於在合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等有一定的認識,其若願意讓學生進入該企業工作,則可省少新進人員的訓練與教育費用,縮短其適應企業的時間,學生到了企業馬上就能上工,這也是企業能提供的優勢之一。

(六)提供學校較具意義的研究問題:一般企業的經營目的即在獲利,因此其產品的導向一定是符合顧客需求的,貼近顧客的需要。企業在市場需求的敏銳度上,往往是學校所不能及的,尤其當企業有了構想,卻發現其人力、物力所不能及的情況下,產學合作或許是一條最近、最省成本的路時,會促使產學雙方合作的意願。因此產學雙方如果能進行合作,對學校而言,可達成其社會服務的責任,因為開發出具有實用的產品,對民生而言是有助益,也間接的完成大學所賦予的社會服務責任,造福人群。

(七)培育良好的社區關係:企業一般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提供部份經費供學校研發使用,除了能解決企業實際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外,也會提升企業助學的形象,增進其和社區的良好關係。因此其在經營的過程中,可能會獲得社區的支持而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Berman, E. (1990 summer), “R & D Consortia: Impact on Competitiveness,”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Buniness-Higher Education Forum(2001), Working Together, Creating Knowledge: The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itiative. ED457765.

Dorfeld, D.A.(2001, Dec).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

Novozhilov, Y. V.(1991),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in Eastern Europe: the  Experience of Some Advanced Universities in the USS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6, No.5,6, pp.469-477.

朱磊(2001)。新經濟對台灣關係的影響。台灣研究,2001

江義平(民89)。以產學合作模式發展技術人力資源之研究-台灣省職業學校產學合作實施現況分析。技術學刊,第15卷第一期,頁139-148

行政院經建會(民91)。落實經發會決議 -「鼓勵產業創新研發」政策說明。行政院經建會。

吳天方、樊學良(2003)。新經濟時代下兩岸高等教育產業之比較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1),1-23

吳榮義(2001)。WTO時代-當前台灣經濟的省思與展望。台北市,時報文化。

林憲政(2002)。以波特鑽石模式分析兩岸醫院競爭力之比較研究-以台灣長庚紀念醫院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希均(2000)。知識經濟的核心理念。知識經濟之路(1-20),台北市,天下文化。

教育部技職司(2002)。教育部技職司九十一年度新興計畫說帖。http://www.tve.edu.tw/data

教育部技職司(2002)。產學中心、技術研發中心、育成中心、技轉中心之運作流程。http://www.tve.edu.tw/data/推動11.gif

許文秀&張保隆(2000)。中小企業創新模式之探討-產學合作計畫案例分析。科技管理學刊,51),167-187

許文秀、張保隆(民89)。中小企業創新模式之探討-產學合作計畫案例分析。科技管理學刊,第五卷第一期,頁167-187

郭為藩(1996)。技職教育的轉型與革新。技術及職業教育,312-7

陳德華(2000)。前瞻新世紀的技職教育-訪司長陳德華。http:/www.tvc.ntnu.edu.tw.

曾銘深(民88)。OECD國家推動產定合作之作法。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五卷第三期。

馮丹白(民85)。產學合作培育工業技術人力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報告,編號:NSC85-2413-H-003-012

楊朝祥(2002)。建置產學合作新關係。http:/www.npf.org.tw/00202/theme-178.htm.

蕭錫錡(1997)。專科學校產學合作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報告,NSC 86-2516-S018-009-TG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台北市,楊智出版社。

戴曉霞(民89)。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