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組織

簡意惠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壹、虛擬組織定

在探討何謂「虛擬組織」之前,我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世界第一大網路書店雅馬遜(Amazon.com),顧客遍及全球,但它的員工才一千多人,它是如何辦到的?企業透過合作、外包、策略聯盟、OEM(委外代工)等模式,將內部非核心業務分散給許多外圍夥伴(協力廠商、上下游場商),甚至更進一步的將辦公室虛擬化,使員工也脫離組織的束縛,甚至成為與企業進行虛擬合作的一員。這種虛擬組織是如何辦到的?當然是拜資訊科技與網路連結之賜,就如馬龍(Malone) 所說:虛擬組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組織結構--「動態型網路組織」(Dynamic Network Organization),而資訊技術(IT)則是促成虛擬組織形成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InternetNII(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等,就沒有虛擬組織。對於「虛擬組織」的定義各家學說不同,本人採取morgan觀點界定:「藉由整合式資訊科技在管理策略上的運用,以新的觀點、思考方法重新檢視組織管理哲學(如人性化管理、互信、授權、資源共享、風險承擔),依此哲學隨時對組織結構與管理策略進行創發性的重組,並建立彈性地因應組織環境變化的機制,包括彈性上班、建立電子通訊協調機制、建立以目標為導向的團隊、建立跨時空與組織的動態性聯盟

 

貳、虛擬組織的特點

Bartlett and Ghoshal認為可增加全球競爭力的虛擬組織結構設計,具備有如下的三項特點:

(一)依賴聯盟(dependence on federation):以合約或投資的方式和其他組織形成夥伴關係,是虛擬組織的最大特色,其具體方式例如:策略聯盟、部分投資、委外..等。此方式的優點是企業將功能性的作業盡量委由他人完成,虛擬組織則專心致力於核心事業,故企業可以免除因維護非核心事業之人員、設備、資金等成本,而同時保有核心事業之競爭優勢。但這種組織設計需注意的是如何設計整合型的聯盟關係,確保產品的品質及服務水準,而不要讓顧客覺得買到的是多家公司拼湊之下,無品質保障的產品。例: 運動鞋產業的NikeReebok 將大部分的製造活動,委託台灣、南韓及其他亞洲國家即為一例。

(二)不受時間空間限制(spatial and temporal independence):虛擬組織的另一特色是能克服時間、地理之限制,而運用各地之資源。員工及團隊可在各地工作,而由中央來協調,如此能快速得反映客戶需求,並迅速的完成工作。例如:Eastman Kodak 聯合分別位於歐洲及及美國的工程師共同研究設計,迅速的開發擬在歐洲推出的新產品。

(三)彈性(flexibility):傳統組織因有固定的組織結構(如部門層級),故對市場需求變遷的反應慢,容易造成資源投入後因不再需要被利用,使的已投入的資源閒置浪費。相形之下,虛擬組織透過聯盟的夥伴能快速的轉換且利用資源,以把握新機會,比傳統組織有競爭上的優勢。

  就是因為這些特色,能夠契合企業組織變革及因應環境的快速變化的需求,使得虛擬組織得以應運而生。組織或團隊虛擬化的結果,將能大幅地降低交通往返的時間成本及節省辦公室基本設施方面的投資及固定成本。員工將有更多的彈性時間完成個人及組織的需求。因為人們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喜歡家中舒適的工作環境,因此工作和個人生活的界線會逐漸模糊。當人們有更多節省下來的自由時間時,便可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提高生產力。使企業得以團隊的方式運作,不必花時間跑到辦公室打卡、收集資訊、參與會....等。這些都是組織或團隊虛擬化後的理想境界。

 

參、    虛擬組織與傳統組織的不同

(一)傳統組織:結構組織結構不易改變,偏向常態、靜態。強調組織橫的與直的擴張。形成龐大的組織實體。一個組織是一個生命體。組織以永續經營為目標。企業負責龐雜的生產與業務流程。組織無法分享其他企業的價值。強調組織的矩陣模式和功能。生產資源是土地、資本與人力。規模經濟邊際效應遞減。線性的價值鍊。組織企圖獨占市場。現代的組織必須資訊化、網路化。必須負擔龐大的組織經營成本。強調成員忠誠度。成員間有正式而且牢固的從屬關係。除了價值外,有感情依存的因素。員工職權明確,按時計酬……

(二)虛擬組織:組織成員隨任務而隨時調整,是短暫、動態。強調策略聯盟、外包等合作方式。眾多組織結合而成的「系統」,無組織實體存在。虛擬組織是多個自由意識的共同體。結合任務消失,組織即告解散。組織成員負責個別的核心專長任務。虛擬組織收到成員結合後的綜效。組織被不斷打散、重組。生產資源是知識及知識工作者。規模經濟邊際效應遞增。網狀的價值鍊。所有結合的組織共同創造並分享市場。無資訊科技、網路則虛擬組織完全無法存在。無需負擔其它的組織營運成本。強調成員的專業價值。成員間是合作伙伴關係。人際關係較為疏離。員工也逐漸虛擬化,按件(功)計酬……

 

肆、    形成虛擬組織終究是優是弊?

試先說明「虛擬組織」的優勢如下:

(一)確保核心能力:以往企業強調橫、縱的發展,形成龐大的集團規模與組織實體,不但因此造成組織的顢頇遲鈍,更造成經營成本的沈重負擔,而龐雜的業務更模糊並拖垮了企業的核心能力,因而導致企業能力的衰退與生命週期的衰亡。所以,杜拉克強調的是:「什麼是企業無法取代的核心競爭力與競爭優勢?」除此之外,都是可以拋棄的!企業唯有不斷提升這些無法被其他企業取代的核心能力,才能是競爭大未來的優勢。 

(二)創造更具競爭優勢的團隊:企業不斷精進自身的核心能力,其他非核心能力業務則尋求專業的虛擬廠商來協同合作,如此,團隊裡每個成員都是最優秀的組合人選,而且這個人選是可以跨國界的,可以涵蓋全世界最優秀的合作對象,因而創造最優
的競爭團隊。同時,也唯有這種透過網路技術,進行全球連結的虛擬組織,才能因應全球化經濟的需求。 所以說,虛擬組織是一個以機會為基礎的各種核心能力的統一體,通過整合各成員的資源、技術、市場機會而形成,它的價值就在於能夠整合各成員的核心能力與資源,進而降低時間、費用和風險,提高服務和附加能力(商業週刊,1998/2/8)。 

(三)保持組織的彈性與動態:虛擬組織成員不像以往傳統組織的成員,必須墨守一定的組織規範與制度,所以面對十倍數時代的不確定需求,更有機動與彈性的特性。同時,虛擬組織成員間的關係與契約,也不若傳統組織那般牢固,所以為了任務的需要,組織成員可以隨時解構,隨時再重組,這樣的特性,使虛擬組織隨時處於應變的動態狀態。 

虛擬組織雖然擁有上述的優勢,但相對的,它也有弱勢必須克服:

(一)風險(Risk)與不安定性(Uncertainty):虛擬組織不若傳統組織,對所屬成員有強大的終身聘僱關係,所以相對的也沒有強大的管理貫徹力。面對這樣的風險與不確定性,除了生硬的法律契約外,最大的因應作為就是「信任」。當然,「信任」並非口頭的道德呼籲,而是必須實際去建立機制。 
首先,必須如Davidow Malone所提倡的「虛擬企業」觀念,透過資訊技術建立完善的溝通平台與授權管道,建立工作的信任;再者,透過利益與資源的相互分享,建立價值的信任;此外,因為知識的共同學習與分享,建立文化的信任;最後,則是透過建立共同團隊的目標,建立最高級的感情信任。 

(二)核心競爭力流失的危機 :虛擬組織的OEM模式,雖然能夠快速組合各行業的菁英立即有效的達成任務目標,因應市場瞬息萬變的需求,但慣於依賴其他團隊,組織也因此在不知不覺中的流失核心能力,甚至,大型組織在採取虛擬組織的OEM模式後,可能只剩下統籌發包的管理能力,這正是虛擬組織強調核心能力,可是卻又可能讓人反而失去核心能力的陷阱。 
所以企業應該非常明確自己的核心專長所在,並且更需要不斷的創新與掌握自主權,掌握自身的優勢與主導權,以免最後自身反被「虛擬化」了。

(三)人與人際關係的疏離:虛擬組織建立於「快速信任」,但今日的合作伙伴可能成為明日競爭者合作伙伴,譬如英代爾及微軟當年就是在與IBM進行合作中崛起,並成為日後威脅IBM廠商的主要合作廠商。這種情形也發生在兩岸,當初台商將部分科技產業委託大陸生產,如今大陸科技升級,也逐步回過頭來威脅台灣的競爭力。虛擬組織唯有在機制上和感情上克服這層疏離,才能更進一步保障彼此長久的利益和合作關係,而不置於淪為純為經濟價值的短暫現實結合。 

 

伍、虛擬組織所需的資訊技術(IT)     

虛擬組織雖有如上所述的優點,但為了聯繫複雜的內部及外部關係,需支付高的協調成本以克服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傳統的協調控制機制以不敷使用,需透過進一步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來將聯盟內的成員連結在一起。這些可使用的資訊科技包括:

(一)電子資料交易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買賣雙方以約定的標準方式,透過電腦系統溝通。這種方式可減少溝通、等待期間,而達到效率(efficiency)與回應(responsiveness)之功能。零售業使用EDI 明顯得可縮短訂購之前製時間。

(二)組織聯結交易系統IOS(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IOS能聯結組織內的交易而達到效率(efficiency)與回應(responsiveness)之功能。與傳統公司內部系統不同之處在於其能提供更多的資料安全性、使用者機密性、系統整體性。新加坡之Tradenet System即聯結國貿局,政府機構、港務局、海運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客戶與移民局等單位,該IOS使清港時間由2~4天縮短為10分鐘。

(三)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 using Internet):電子商務乃是買賣雙方透過電話線、電腦網路及其他電子方法聯繫。虛擬組織可透過此方式快速的回應市場需求,並增加對客戶消費習慣趨勢的瞭解,故可同時達到效率、回應與學習之功能。而同時因使用網路可大量減少廣告、溝通及行政成本。

(四)翻譯軟體 (Language Translation Software):虛擬組織之管理者應學習外國語言,以瞭解其他國家文化,而能迅速的對地區性的需求作回應。語言翻譯軟體能翻譯他國語言,打破語言之障礙,故可達到市場回應之功能。

(五)顧客化的生產科技(Mass Customization Technology):企業能將客戶的需求,透過IT將個別需求引入電腦化的生產流程。故企業能同時保有大量生產的經濟優勢,且能快速的反應客戶需求。故可達到市場回應及學習之功能。

(六)對外網路(Extranets):乃指企業將有限的內部資訊提供於特定外部團體(如客戶、供應商)。此功能能使虛擬組織快速的回應市場需求,例:Federal Express 之客戶能隨時察知託送包裹的進度。

(七)團隊軟體(Groupware):團隊軟體乃是針對虛擬組織之跨國的全球團隊(global teams)而設計。主要乃是要解決全球團隊之文化時間空間差異,其功能可包括如會議排程、團隊寫作..等。如此可使的團隊的成員彼此分享意見、進而學習他人之技能。能使虛擬組織達到學習之功能。

(八)內部網路(Intranet):指透過內部網路聯繫所有之員工,並藉以傳遞、溝通訊息。例如防火強、E-mail.. 等。能使虛擬組織達到學習之功能。

 

陸、虛擬組織的管理 

虛擬組織的管理可以從兩方面來談,一是方法面(軟體面)的,一方面是資訊面(硬體面)的。

一、虛擬組織管理的方法與思考 

Gareth Morgan是虛擬組織管理思考面的翹楚,他認為傳統的組織只是被管理者說服或壓迫所形成,或只是經由組織技術發展而來的套裝成品。所以它潛藏了很多問題、不信任與議論,而最後這些變數都變成扼殺組織的殺手。 但是,現在我們正要脫離以往那個規律化的組織時代,而能夠瞭解、培育、鼓勵自我組織過程的能力,才是主要的能力,而這個能力便是「想像力」,「組織想像力」(IOImages of Organization)是虛擬組織管理的核心,同時「組織力」也就是「組織想像力」。總之,Morgan認為,過去做的便是將團隊「組織化」,但現在要做的,卻是將團隊「想像化」,使組織能夠不斷自我組織。 
Morgan
為「組織想像力」做了五個說明(周淑麗譯,1999): 
1.
組織想像力是為了增進以新的觀點來觀察和瞭解情況的能力。 
2.
組織想像力是替新的組織方法找到新的想像力。 
3.
組織想像化便是創造共識。 
4.
組織想像化必須個人授權。 
5.
組織想像力就是組織持續發展自我組織的能力。

雖然現在是「經濟知識」時代,但Morgan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亦即「要追求創造性的想像力和追求真正的進步」,Morgan並且認為,要整合組織的活動,最主要便是「創意」-- 打破過去組織或制度語言造成隱喻隔閡,重新藉由個人和共同的想像力,來產生新洞察力、提出新問題,產生創新行動。 

二、虛擬組織管理的資訊管理:

郭宣靆(2002)影響虛擬組織資訊管理最深的人該屬 Abbe MowshowitzMowshowitz認為虛擬組織的資訊管理主要建立在轉換(switching)和連結(linking)的功能上,亦即,將需求與滿足連結而進行活動流程之轉換以達成最終組織目標的過程。虛擬組織既能夠獨立運作管理,又能夠連結市場與供應者,充分調節需求與滿足之間的互動關係。 此外,Mowshowitz也認為,虛擬組織就是「虛擬建構」(Virtual Constructs),如虛擬記憶體(Virtual Memory)、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s)、虛擬團隊(Virtual Teams)和虛擬辦公室(Virtual Offices)等各異功能的集合。 
Mowshowitz
提出的虛擬組織資訊管理中的四個主要管理活動,就是「需求(Requirements)接收與滿足(Satisfiers
回饋的四個管理過程: 
1.
將抽象需求規則化,例如對資訊的需求。 
2.
追蹤與分析具體滿足因子,例如資訊的服務。 
3.
遵循一套清楚的規範標準,從事將抽象需求化為具體滿足的動態任務分配。 
4.
探索並分析任務分配的規範標準(配合組織的目標和對象物)。 

 

柒、虛擬組織之信任機制

虛擬組織中成員彼此間的「信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避免利益衝突所造成的不預期傷害(vulnerability),一方面又要面對許多不確定的突發狀況(uncertainty)以及可能承擔的信任風險(risk)。為了讓組織的信任機制能夠在虛擬組織中有效運作,無可避免的必須結合資訊科技的系統建置與領導團隊的合作模式,這是大多數人所共有的體認。而「信任」的問題不僅是虛擬組織必須面對的挑戰,傳統組織也亦然。只不過虛擬組織的特殊結構與複雜的權力關係,在在都突顯出管理虛擬組織的高難度技巧。然而一般學者還是認為「信任」是可能建立在虛擬組織當中,尤其可以透過組織設計、溝通、組織文化進而發展出信任的關係,不過這樣的信任基礎是有矛盾關係存在的快速信任(swift trust)關係的形成。在傳統社會裡面,我們判斷一個人或是企業值不值得相信、能不能發展長久信任的關係主要是根據有形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例如身分地位或是可估計的資產、財務狀況,然而隨著社會變遷的愈形快速與激烈,持續的信任關係則必須建立在無形的社會資本以及系統的信任機制上,例如專業、角色、個人化服務。相對於快速的信任關係,社會必然會調適出一套相對應的機制以求取平衡點,也許是更精良的人工智慧、代理人軟體程式或者是建立一套互惠互利導向的人際結構關係,且基於這樣的社會結構網絡是如此的龐大與密切,反過來間接促使一般人不敢輕易破壞這類的社會資本。

 

捌、結論

虛擬組織也許是在電子化後,企業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在組織變革中所要考慮的問題與變數仍廣。虛擬組織整合了組織設計、資訊技術及人力資源三個層次,產生了一種沒有時空隔閡的新工作概念,尤其透過網路科技把人們連接起來,企業的倫理、權力結構都起了新的變化,所以我們不能用舊有的觀念來理解它。而且針對虛擬組織我們必須要把舊的團隊觀念與組織理論丟在腦後,因為新的生命來自於新的思維。同時,組織變革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作,因此,組織進行變革最需要的是耐心、恆心與毅力,最重要的是組織上下成員必須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為組織變革工作盡自己最大的支持與力量。在這股虛擬化的趨勢中,如何使自己成為新時代的知識工作者、如何有效掌握資訊運用資訊,將是決勝的關鍵所在。

 

------------------------------------------------------------------------------------------------------------------------------------------------

心得

李日新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虛擬組織作為一種企業組織創新形式,在網路經濟條件下日益顯示出其巨大的優勢和生命力,它不僅能有效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且有力地保障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戰略的實施。虛擬組織的產生和發展滿足了企業實施核心競爭力戰略的需要,但對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進入虛擬組織的前提和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虛擬組織是指兩個以上的獨立實體,為迅速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在IT網路技術的支援下,在一定時間內結成的動態聯盟,是企業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等而作出的卓有成效的組織創新。資訊網路可以幫助在遠方的公司及企業結合,然後從開始到結速都工作在一起,合夥人在經濟契約上快速加速了聯結。 合夥人將是較少正式的、較少固定的、但較多機會的。一群公司聚集在一起去面對特別的市場機會,一旦需要結束關係就拆夥。 新的組織模式給了公司傳統疆界新的定義。更多的合作關係在競爭者、供應商、和消費者,這使得很難分辯一間公司的開始與結束。 以上的關係使得公司比以前更需要較多的相互依賴和信賴。他們稱這種關係叫「codestiny」,這指出每一個合夥人需要相互依賴彼此。 因為每一個合夥人都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做最大的努力。所以有可能去創造一個「什麼都做最好」的組織。每一個功能和過程都可用以下的字句來簡述—個別公司是不可能完成事情的重要地,虛擬組織可幫助在全球經濟競爭。在組織中的結盟和合夥可以延伸到世界各地,空間與短暫的依賴關係輕易地超越了疆界,而其彈性使其能快速在全球市場上取得優勢機會。為了避免分裂和達到效果,其領導的虛擬式組織必須分享遠景、品牌,最重要的是高信任的文化。

推薦網站

http://www.lwlm.com/show.aspx?id=10406&cid=158,虛擬組織的生命週期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5/12068/1086449.html,虛擬組織: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新載體

 

 

難道不虛擬化就一定會虛化?

魏劭楷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研究生

當全世界邁入所謂的廿一世紀之時,由於社會分工結構的改變,跨國企業盛行,一個傳統的實體公司若不能將原有組織轉換成為虛擬組織或具備其所擁有的能力,就目前來看,則很難在當前競爭劇烈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因此有謂:“不虛擬化就會虛化”,適者生存,當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進展的模式時,終究會消失不見。但是,真的有那麼極端、那麼的絕對嗎?是我正在思索的問題,因此我給標題一個問號。

維基百科對虛擬組織的定義,認為虛擬式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指的是沒有真實地理位置的總部中心,而是藉由各類電信科技而存在的公司、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或是其他有生產價值的社會組織。需要一個強大的資訊系統平臺,每一個合夥人在組織中提供自己最優秀的核心能力,並且在虛擬式組織一起共享成本、技術和接近國際市場。

以下先列出虛擬組織的優勢:

1.以知識為關鍵性的組織資產與經濟來源;

2.是以一種新的組織結構來化除資訊流的障礙;

3.是以新的工作形式與流程來運作;

4.講求更高層次的員工參與感與滿足其需求;

5.是無邊界,去除上下階層的工作關係;

6.是反應速度快速的組織。

我認同這是一種新的工作形式,當然也必須用不同以往的流程來進行組織的運作,因為虛擬化,所以沒有邊界,但是對於去除上下階層工作關係,我卻不太認同,如果說這裡只是意味著形式上的去除階級化,或許我還能夠理解,不過單舊中國亙古至今的官僚體系,儒家所謂的尊師重道敬老尊賢等觀念來說,虛擬組織依舊還是一個組織,只要是組織,我相信一定有其的職位位階存在,否則當事者該如何管理該組織順利運行?加上華人社會總是存在一種倚老賣老的心態,引用老師上禮拜所說的,權力使人腐化這句話,因此就我的認定,虛擬組織必定無法去除實質的上下層工作關係。

    就世界潮流來說,透過網路與外界接軌,似乎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因為藉由網路的特性,相較於傳統社會來說,便利性不可言語,某種程度上,網路系統能夠打破傳統制式化的規定,讓公司組織在運行上更有效率,但網路應該是一種加成組織附加價值的工具,讓組織能夠跨足其他國家迅速更新產品、運作更加便利順暢,可是難道有強到壓迫實體世界全部都虛擬化的地步嗎?存活在虛擬化的社會真的好嗎?我想,這是可以繼續深入去思索的。

推薦網站

http://free.greenworld.com.tw/~anitawu/ot.html,由電子市場觀點探討虛擬組織的形成,本研究採用[Malone et al., 1987]的觀點,亦即交易環境最終將走向電子市場的型態,並根據電子市場的特性,探討組織在電子市場的環境中,朝向虛擬組織型態發展的可能性。透過分析,本研究認為虛擬組織的形成與電子市場的特性有正面的關聯性,亦即當環境朝向電子市場發展時,組織亦會傾向虛擬組織的形態。

http://www.cs.nthu.edu.tw/~nfhuang/chap16.htm,虛擬區域網路(Virtual LANs),虛擬組織的盛行,必須倚靠虛擬網路當作媒介,本篇文章主要是以虛擬區域網路為主體架構介紹,比較屬於資管方面的文章,不過就字面來說卻不難懂,加上有圖表說明,所以與大家分享。

 

陳炫婷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在這個變動迅速的資訊社會中,僵化的公司組織已經不敷需要,在網際網路暢通的現代社會,變化越趨劇烈與快速,也為現代社會增添許多的可能性,由於虛擬組織具有彈性的組織規範,組織內人員的聯繫靠著電子通訊方式,如:電子郵件、網路、或視訊會議技術等,更能達到跨越時間但地理的限制,所以企業虛擬化擁有許多傳統企業所不及的優勢,像是打破傳統科層組織的限制,更能超越時空限制,並且針對不同的訴求,集結不同的工作團隊,能有效率的達成工作目標,而利用網際網路與電子通訊取代傳統煩瑣的公文流程,加速決策及執行完成的時間,在變動快速的年代更能及時的回應需求。

    簡單來說,企業組織的虛擬化打破傳統的企業、組織想像,突破人員分工與組織規模等的限制,以快速反應為主要發展目標,強調核心為企業組織主體、非核心為彈性擴張與縮編的組織機制,藉由快速的網路通訊聯繫整體組織,創造競爭優勢,更能提高生產效率,只是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想必人與人的競爭將更為劇烈,企業不再有「在地」的限制,工作機會面對的也不只是鄰近人員的分食,工作環境想必是更加劇烈的變動,自我面對的挑戰也將來自四面八方,且工作效率將面臨更大的突破。

    提到虛擬組織,讓我想到近來蓬勃發展的網路拍賣,奇摩的網路拍賣業績蒸蒸日上,許多的賣家也有了新的合作關係,並透過與宅急便的合作,暢通寄送管道,買賣雙方,藉由網路通訊,能及時回覆問題,省去實體店面的成本及人事費用,更能降低價錢,並且藉由與宅急便的結盟,能更方便快速的將物品送達,這一切的買賣過程,就連轉帳手續,只需在網路上便能輕鬆完成,開拓一大新興購物管道。

推薦網站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8/28-22.htm,網路社會學通訊第28期 有關虛擬組織的討論

http://www.inyoung.org/%B0%D3%BA%DE%B1M%C4%E6/%BA%F4%B8%F4%AE%C9%A5N%AA%BA%B2%D5%C2%B4%AB%AC%BAA.htm網路時代的組織型態虛擬組織--公職試訊,從傳統的組織開始討論到未來發展的虛擬組織

 

「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

鍾佳穎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組織原是具有規範、權威層級、溝通系統、成員合作系統。它的演進,從早先工業時代初期以人力為主的傳統組織,工業革命後進入大量生產的工業時代組織,到九十年代,資訊科技發達的資訊時代組織,由於資訊與網路科技所帶來的變革,打破了組織的架構,也去除上下階層的工作關係。馬龍(Malone) 說:虛擬組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組織結構--「動態型網路組織」(Dynamic Network Organization),而資訊技術(IT)則是促成虛擬組織形成的角色。透過NIIInternet,使得社會出現以新的工作形式與流程運作的組織,是無邊界的組織,且反應快速,配合著資訊科技,使新產品從設計推出的周期大為縮短。

另外也呈現一種工作形式:辦公室虛擬化,部分員工得脫離組織的束縛,或是以策略聯盟、外包等合作方式將眾多組織結合而成另一個「系統」,而無組織實體存在,變成一個動態的、短暫的組織。因此可以降低成本,且選擇需要或適合的成員,進而降低時間、費用和風險,提高服務和附加能力。不過組織成員間的人際關係就較疏離與不安定,因此信任感就更顯重要了。原來的虛擬組織成員,可能另組一個組織,甚至與原組織相抗衡競爭的情形,就如微軟本來是IBM組織的一員。虛擬組織也或許並不像想像的那麼有趣,對於大多數人,歸屬感,一種工作上的心理安全保障,還是很重要吧!

企業的核心工作以外部分似乎都可採用外包,而教育呢?如果網路發展到一定程度,家家有電腦有網路後,教育是否也可以用虛擬組織的方式來進行?覺得其實在現代社會中,還是有一些是需用實體組織運作,是虛擬組織所無法取代的。不過處於現代資訊的社會,不加緊配合資訊的腳步,在學習上可能還是會處於弱勢的。

推薦網站

www.inyoung.org/商管專欄/網路時代組織型態.htm網路時代的組織型態虛擬組織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3/23.htm淺談虛擬組織

 

楊雅雯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楊坤生等人(1996)說明了資訊科技帶動虛擬企業發展的效果,並就學者觀點將虛擬企業廣義地定義為「人員分散在不同的公司中,或提供服務的一些個人,被聯繫起來共同工作,就好像是一個企業那樣。一個虛擬企業能夠以電腦網路緊密結合起來,但是在地理上和組織上卻分散在四面八方。」

虛擬組織沒有死板的人事編制,因此不須負擔龐大的人事開銷,在工作出現時,才需要依照工作性質委外發包,廣邀各地好手加入,以彼此的特長激盪出最美的火花。它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不需要一個星期五天,一天八小時被綁在辦公室裡,透過數位系統的整合,可以讓所有優異的人才貢獻所學。它也沒有實體的辦公大樓,省下不小的水電、維修、場地等實體建築所需開支。而在任務完成後,組織即宣告解散。

因應虛擬組織的出現,本來一個計畫可能交給公司內最適合的人才來負責,現在公司大可向外網羅適合次計畫的精英,因此未來的我們勢必時時抱持著學習的心態,強化個人實力,不斷吸取新知,以符合時代需求,不為時代洪流所淹沒。

最早的虛擬組織企業,可以信用卡VISA為例。事實上,當初VISA無所屬的辦公大樓或員工來維持日常運作;相對地,VISA 只是一個由多家銀行共同同意的名稱,透過相同的資訊程序,合作處理龐大的信用交易。這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甚至文化的工作型態,即是虛擬組織的基本意涵。

而世界第一大網路書店雅馬遜,它雖沒有有形的店面,也沒有實體的倉庫,但它的顧客遍及全球,員工才一千多人。透過合作、外包、策略聯盟、委外代工等模式,將內部非核心業務分散給許多外圍夥伴,甚至更進一步的將辦公室虛擬化,使員工也脫離組織的束縛,甚至成為與企業進行虛擬合作的一員。

然而,虛擬組織並非萬靈丹,可適用於所有的公司,企業仍需依據自己的經營型態,斟酌採用傳統組織結構。

推薦網站

http://free.greenworld.com.tw/~anitawu/ot.html※由電子市場觀點探討虛擬組織的形成

http://cm.nsysu.edu.tw/~jhuang/phd-1/phd42.doc使用資訊科技去提昇虛擬組織的全球競爭力

 

陳奕帆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從一些關於虛擬組織文章閱讀之後,讓我突然間發現,虛擬組織的存在似乎與之前社會上流行的一個族群(SOHO族)相類似。虛擬組織乃透過網路架構予以組成,其中組織成分架構皆源於當時計畫執行之便而成立,無固定形式。一旦活動計畫終結,該組織結構也順勢瓦解。這就好像SOHO族一樣依據計畫性質於以承接相關工作,一旦計畫完成,該組織架構與形式也隨之消失。其實,虛擬組織真的存在於網路世界,而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存在嗎?其實不然,我們其實可以發現在一些政府標案中,常常出現一些類似企業社或是經理人甚至於合作社之類人物穿梭於領投標現場裡,這一些人似乎是精於各項政府不同性質標案,可是我們要試問,這一些人如何能夠精於這一些事務?如何能以一個資本額不到10萬元的小公司,就能處理這麼多的事情?

其實說穿了,似乎就是策略聯盟,也似乎就是虛擬組織。在不同類型的標案計畫中,自然得要不同類型的廠商出現,而就有一些人是負責當中的集合或是統整的工作,依據計畫不同,邀集不同類型廠商進駐,以完成計畫。不過,這和虛擬組織不同的是,這一些商家彼此認識,彼此唇齒相依。而虛擬組織似乎只能透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網路聯絡工具進行溝通進而完成任務編組。當然,這當中的成員或許彼此不相識,也或是彼此位於不同半球,但是因為相同任務需求而聚集,也彼此唇齒相依。所以在虛擬組織類型中,公司不再是單一公司,領導者也不再是單一領導者,在生產消費鍊中,彼此的角色似乎同時具備生產者、競爭者與消費者,每一個環節比過去組織型態更互相依賴與信賴。

推薦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9%9B%E6%93%AC%E7%B5%84%E7%B9%94

http://www.inyoung.org/%E5%95%86%E7%AE%A1%E5%B0%88%E6%AC%84/%E7%B6%B2%E8%B7%AF%E6%99%82%E4%BB%A3%E7%9A%84%E7%B5%84%E7%B9%94%E5%9E%8B%E6%85%8B.htm

web.nutn.edu.tw/el/gjhwang/Part%20B-06-虛擬組織與學習社群.pdf

 

陳麗麗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組織學名家Stephen P. Robbins 曾將組織架構分成「機械式架構」及「有機式結構」。這些的重點都是以實體的人為主,強調人與人之間實際的互動與溝通,但是近幾年來,拜資訊科技與網路連結之賜,虛擬組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組織結構--「動態型網路組織」。最有名的例子即為世界第一大網路書店雅馬遜,它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店面,可是藉由資訊與網路的連結,將一些非核心的業務分散給上下游廠商,藉由主體與非主體的合作完成了一家實體公司所能完成的事,且它的顧客還遍及世界各地。而這在未來也可能成為一種趨勢,因為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它大大省去了廠房與人力這些成本的支出,也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透過無遠弗屆之網路技術,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也創造更多市場交易機會。可是在這麼一個虛擬的狀態下,如果要成功,必將依賴於倫理道德〈ThomasNorman1998)〉,在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唯有彼此互信與不欺騙,這樣組織才能存活下去,而Rae1998 也提到成員的附加價值在於知識分享,若組織成員沒有進行知識分享,將會限制組織的發展,使組織沒辦法進步,進而萎縮消失,在實體的世界上是如此,因此在虛擬的世界上更是如此。虛擬組織這是個新興的名詞與型態,它處於成長的階段,因此會有些問題是還沒克服或出現,但在這商品與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虛擬組織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而我們也須讓它成為一個有用的組織,而非只是個空殼。

推薦網站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8/28-22.htm變革與想像:虛擬組織的現在與未來,這篇文章介紹了許多學者對這個名詞的看法,從它的機會與風險、法律問題與反思談起,再到它的未來是如何

http://www.inyoung.org/%B0%D3%BA%DE%B1M%C4%E6/%BA%F4%B8%F4%AE%C9%A5N%AA%BA%B2%D5%C2%B4%AB%AC%BAA.htm網路時代的組織型態虛擬組織--公職試訊,此網站介紹了何謂組織,以及在不同時代有哪些不一樣的組織,接著提到虛擬組織,再比較彼此的差異。

 

吳文祥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在工業時代初期的是「傳統組織」,此時生產主力還是人工,所以組織還沒有正式的科層、架構、幹部與功能,還停留在核心專制管理。 工業革命後,為了因應大量生產的需要,「工業時代組織」便因運而生,此時科學管理學派的學說大放光芒到了九0年代,因為資訊技術的突飛猛進,網路世界一夕形成,整個經濟、管理、結構體質都發生重大改變,這時便進入「資訊時代組織」。

    由於資訊與網路科技所帶來的變革,正在促使各種組織進行根本性的流程工程再造。而經過企業流程工程再造的組織比起舊組織,在獲利能力、競爭能力或實現目標的績效方面有著驚人的進步,而有如上績效之組織稱之為虛擬組織。值此邁入廿一世紀之時,事實上,若不能將原有組織轉換成為虛擬組織或具備其所擁有的能力,則很難在當前競爭劇烈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因此有謂:不虛擬化就會虛化,以至於消失不見。

在競爭全球化的環境下組織所應採用的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結構型態及可使用的資訊科技。過去這數十年來,由於顧客需求的改變、產業相關法規的修訂、及科技的創新,已重新塑造了企業的競爭環境,當組織的活動遍及全球,跨國組織也日益增多。根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6 年的調查結果,四分之三的企業高級主管皆認為如何在競爭全球化的環境下存活,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無疑的,跨國公司因國家間存在的依賴關係,使其管理要比位於單一國家的公司複雜的多,因此如何設計組織型態使得的公司能進行有效率的競爭,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了建構全球化的企業,公司的高級主管有需要了解如虛擬組織、網路型組織、學習型組織、T型組織及其他種類的組織。而不論那一種組織結構,先進的資訊科技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能有效的克服企業在全球化下所面臨時間與空間分散的障礙(spatial and temporal dispersion)

    以世界第一大網路書店雅馬遜為例,顧客遍及全球,但它的員工才一千多人,它是如何辦到的?企業透過合作、外包、策略聯盟、OEM(委外代工)等模式,將內部非核心業務分散給許多外圍夥伴(協力廠商、上下游場商),甚至更進一步的將辦公室虛擬化,使員工也脫離組織的束縛,甚至成為與企業進行虛擬合作的一員。這種虛擬組織是如何辦到的?當然是拜資訊科技與網路連結之賜,就如馬龍所說:虛擬組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組織結構--「動態型網路組織」。

推薦網站

http://sctnet.edu.tw/EVO/思摩特經營虛擬組織(SCTNet evo)

http://www.chu.edu.tw/~chjm/document/3-3/006.doc中小企業建構虛擬組織之成功因素¾以資訊產業為例

 

蔡曉薇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在管理學中,有重視五大的管理原則。就是規劃、組織、領導、控制、任用。因此原本越大的企業,其組織模式會更細膩更密集。組織的功用在於使整個企業體系更加完整也就是方便整個組織的分工合作。原本企業就有一套組織網絡在運行,組織越密集甚至越嚴謹,則代表這個企業是非常有制度並且龐大。但也因為龐大組織,也使得企業不易向外拓展。因為,必須面臨另一間公司需要再重新編成組織。所面對的是需要龐大且複雜的工作人力資源。因此要跨國企業等更是許多難題。

但網路的興起,使得原本企業各種模式改變。因為網路資訊的迅速並且可以解決人們處在於時間與空間的問題。原本需要人們面對面的組織,可以透過網路的連線模式得以解決企業的問題。因此組織不再是嚴謹而密集,反而是高度的分化。這個分化使得企業組織成為虛擬的組織。

虛擬的組織,打破原有組織制度的疆界,但這使得組織更得以自由的擴展。虛擬組織的自由彈性高,並且可以有效的分工,而且透過電腦與電話等就可以完成組織間行政的工作。因為全球化與網路的影響,密集的組織只會造成企業更大的負擔。唯有高彈性,以及用較少人力資源來創造最大利潤是最好的競爭方式。所以,虛擬組織所帶來的不再是以前密集的組織。網路的便易性,獲取各項資訊以及網路空間使得人們可以在不同的時空,卻能互相溝通討論。這個空間是虛擬的網路空間。因為如此,以往的會議與討論的空間不是是企業的辦公室,而是網路。因此,組織的交流不再是以一個公司為侷限,而是以一個網路空間,所有人們在這個虛擬空間相互交流。因此,組織的嚴密性再也不是那麼重要。從亞馬遜的網路購書與VISA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組織已不是早期繁多與複雜的組織,現代社會取而代之的是虛擬的組織。

推薦網站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8/28-22.htm,(革與想像:虛擬組織的現在與未來,2007/11/20,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2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9%9B%E6%93%AC%E7%B5%84%E7%B9%94,(虛擬組織,2007/11/20,維基百科

 

黃文彬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虛擬」是網際網路社會的特色之ㄧ,它超越時空限制,讓許多在傳統社會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成為可能。而在這一波網路浪潮中,企業組織也搭上「虛擬」列車,甚至將「虛擬」發揮到極致。以「VISA 公司」為例,事實上並沒有 VISA 公司存在,亦無 VISA 所屬的辦公大樓或員工來維持日常運作。VISA 只是一個由兩千多家銀行共同同意的名稱,透過相同的資訊程序,合作處理龐大的信用交易 (Goldman, 1998)。這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甚至文化的工作型態,即是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的基本意涵。

利用網際網路所達成的虛擬化能有什麼好處呢?企業內部透過虛擬化內部的溝通網絡,可以加快意見的傳輸速度,同時也可以達到精簡人事的效果。在過去,消費者要向廠商訂購一筆產品,他可能要先和經銷商聯絡,經銷商再回報給製造商來生產,而現在透過網際網路過去的銷售系統此時將被網際網路所取代,消費者就可以直接和製造商溝通,一方面加快了溝通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過去花在經銷上的相關人事費用。總體而言,「虛擬組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虛擬組織的運作方式與傳統組織迥異。傳統組織的權力來自階級和掌握資訊,虛擬組織則以任務結合,靠的是成員的專業能力,而不是階級。由於資訊透明流通,也不須透過階級傳遞,所以中階主管將會慢慢消失。虛擬組織中的管理者必須具備非常良好的協調能力。虛擬組織中成員可能來自不同公司,各自負責產品從訂單到配送過程的一部份。只要有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就會嚴重影響之後各成員的生產進度,甚至發生生產中斷的後果。協調者不但要作組織內協調,還要作組織和其他合作夥伴組織間的工作協調溝通虛擬組織中各管理者不像傳統管理者直接管理員工執行任務,而是必須作更多的組織間協調和磋商。與傳統工廠組織不同的是,虛擬組織更依賴資訊科技來處理種類繁瑣的資訊,並需要隨時更新各式的組織技巧與關鍵生產技術。此外,隨著網路科技的廣泛運用,傳統上下從屬的官僚科層組織,也將演變成四方連結的資訊網絡組織。可預期的是:一場新的管理、控制權革命將席捲各個產業。

一個虛擬的工作環境,已不受時間及空間約束,所有的員工都是獨立的知識工作者,不需每日向辦公室報到,工作者是透過操作電腦,使用電話、傳真、視訊科技聯繫(Verespej,1998,工作的地點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而產品及勞務皆透過資訊科技來完成運作。這種『去公司化』的生產模式,可以讓企業本身不用背負龐大的生產架構,不但符合現代社會中企業瘦身的理念,也賦予企業更大的彈性以適應快速變遷的商業環境。

推薦網站

http://www.inyoung.org/商管專欄/網路時代的組織型態.htm,網路時代的組織型態

http://cestmoi.creativity.edu.tw/course/ylhuang/ch1.htm網路輔助合作學習之情境教學研究,簡介:從情境教學(Situated Teaching)與創新教學(Creative Teaching)的途徑,探索線上教育在專業發展上可能的應用模式,運用網路輔助合作學習的支援平台,建構以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為基礎的專業實踐歷程(Professional Practice)

 

陳秀卿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在競爭全球化的環境下,由於科技的創新及顧客需求的改變,已重新塑造了企業的競爭環境,當組織的活動遍及全球,跨國組織也日益增多。根據調查結果,企業老闆認為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下存活,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為了建構全球化的企業,資訊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有效的克服企業在全球化下所面臨時間與空間分散的障需;更影響經濟型態由層級走向市場,降低成本且能幫助購買者找到最佳的商品,因此資訊科技造成的電子市場終形成在網路上買賣商品之虛擬組織。

    虛擬組織是電腦科技進步下的產物,它結合後現代科學語言並遵循科技的「實作性」要求,最大的輸出與最小的輸入;轉變實體組織的工作型態,沒有固定工作地點及固定員工,所有組合皆依照任務或客戶需求而隨時組成團隊,迅速完成任務,當達成目標就逕自解散的形式。所以其運作主要建立在轉換和連結的功能上,也就是將需求與滿足連結,進行活動流程之轉換以達成最終組織目標的過程。所以虛擬組織既能夠獨立運作管理,又能夠連結市場與供應者,充分調節需求與滿足之間的互動關係。

     虛擬組織能被廣泛的應用,原因是虛擬組織具夥伴關係,將功能性的作業委由他人完成,虛擬組織則專心致力於核心事業,故可節省不必要管銷費用,降低成本,保有競爭優勢。以及成員可能分佈在世界各個角落,彼此之間透過適當的通訊設備來進行溝通故具分散式、跨時間、跨地域性合作形態與動態性結合之商業流程,因應市場變化,能快速反映客戶需求,並迅速的完成工作。最重要是虛擬組織為了聯繫複雜的內部及外部關係,以及克服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故需具備最新的資訊技術與世界潮流同步。

面對這個需求瞬息萬變、企業與產品生命週期縮短、講究商品個性化與不可預測的未來,扁平管理已經太過氾濫,虛擬組織須完全打破組織架構所帶來的各種束縛。但它仍有缺失須加以注意,如此才能掌握他的精髓,而不是變成一個空盒的組織而已。 

推薦網站

http://www.inyoung.org/,題目:網路時代的組織型態虛擬組織--公職試訊,內容:虛擬組織概念、 傳統組織與虛擬組織之比較 虛擬組織的優勢 虛擬組織的弱勢與因應、虛擬組織的管理 

http://free.greenworld.com.tw/~anitawu/ot.html,作者:王凱 吳心恬,題目:由電子市場觀點探討虛擬組織的形成,內容:交易環境將走向電子市場,探討組織在電子市場中,朝向虛擬組織型態發展的可能性。分析虛擬組織的形成與電子市場的特性有正面的關聯性。

 

簡意惠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過去這數十年來,由於顧客需求的改變、產業相關法規的修訂、及科技的創新,已重新塑造了企業的競爭環境,當組織的活動遍及全球,跨國組織也日益增多。而為了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存活,以電子化為組織訴求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不論是傳統企業趕著上網的熱潮或者新興的虛擬公司等,都顯示資訊化已經是現代企業一股銳不可擋的趨勢。

而在這波企業資訊化過程中,有許多公司是將公司改組成介於傳統和電子化之間的形式。另外,也有許多公司採全面的改組過程,但不論是否為資訊業或高科技產業,似乎都躲不過變革的命運。「組織變革」已成了企業間流行的口號。資訊化、電子化的趨勢下,導致許多虛擬企業的興起或者由傳統變革為虛擬組織之型態。

    在瞭解了不少虛擬組織的相關論述,不經要問虛擬組織到底是科技決定的還是由社會生成的呢?在文獻探討中找到,原來是要從文化的部份來看,它指出在虛擬組織中科技被轉化成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當成機械來操作,也因為虛擬文化的高互動性,人們才願意投入大量的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進而認同這樣的社會網絡關係,並達成快速的信任機制。有了良好的信任關係才有可能真正發揮效率、達成預期的效益。

    因此,虛擬組織整合了組織設計、資訊技術及人力資源三個層次,產生了一種沒有時空隔閡的新工作概念,尤其透過網路科技把人們連接起來,企業的倫理、權力結構都起了新的變化,所以我們不能用舊有的觀念來理解它。要用新的思維來理解它。所以說在未來這股虛擬化的趨勢中,要如何學習有效的掌握資訊並應用資訊成為新的知識工作者,將是我努力的目標呢。

推薦網站

http://cm.nsysu.edu.tw/~jhuang/phd-1/phd42.doc使用資訊科技去提昇虛擬組織的全球競爭力Bartlett and Ghoshal認為企業採用虛擬組織可解決此一難題。 此方式的優點是企業將功能性的作業盡量委由他人完成,虛擬組織則專心致力於核心事業,故企業可以免除因維護非核心事業之人員、設備。

http://www.ejob.gov.tw/news/cover.aspx?tbNwsCde=NWS20070622HRR835039&tbNwsTyp=441,而在資訊化、電子化的趨勢下,導致許多虛擬企業的興起或者由傳統變革為虛擬組織之型態。 虛擬組織( Virtual Organization )的基本意涵, ... 有些人更直接指出,未來企業將朝向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方式運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