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圖畫書中友誼概念之詮釋研究

劉世菁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研究動機

圖畫書的內容是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徵,巧妙的透過故事中的主角,排解小讀者的負面情緒及消除心中的憂慮與不安。幼兒可以知道別人是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了解哪些憂慮或情緒表現是正常的,例如:朋友間的互相競爭、忌妒、衝突、排擠等,這些問題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它能引起幼兒熱烈的討論與共鳴。且對幼兒而言,聽故事是一種重要的發展經驗,故事傳達幼兒經驗並提供建議與訊息。根據圖畫書的這些特色,研究者更加認為圖畫書可以是幼兒反省自身教友經驗與學習友誼互動的良好媒介,因為圖畫書故事,幼兒可以比較清楚的區分自己和朋友間的行為與態度。在圖畫書的世界哩,幼兒才可以心平氣和,以中立的觀點才看待整件事情,而非以其中的一小行為來代表事情的全部。

透過書中的角色與情境,有助於幼兒構思新的人際關係策略,並且教導幼兒再不同的社會情境做相應的、適切的反應,同時學習與他人分享及促進社會化發展。友誼關係對幼兒的發展會產生一些我們期待的正面影響,同時也包含了一些我們期待之外的負面影響,而友誼繪本中的故事內容,經常以有趣、輕鬆活潑的方式,示範朋友間合宜的處事方式,經由會本的內容與情境,幼兒有機會接觸與他們生活經驗相似或者差異甚大的家庭、環境和文化,豐富奇生活經驗 (黃月霞,1993)。

接著,仍著手於尋找文獻,發現了「友誼」意涵的圖畫書是許多社會與道德發展的學者所研究的重點,而且,坊間加強幼兒友誼的圖畫書也都是唾手可得。我忖思著是否意味著幼兒在友誼的概念上本來就比較薄弱,所以更需要這類的圖畫書來刺激鼓勵與教導呢?

由於這樣的省思,於是決定了研究題材要由「友誼」這個概念開始。為什麼是友誼,而不是誠實、勇敢、勤儉…等其他德性呢?不只是因為個人興趣,更是因為「友誼」是社會組織形成的基礎,是使個人成為社會人的基本成分。經由與人互動,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可供互相理解與語言符號,發展出經濟性的交換行為與宗教性的關懷友愛之情,分享意識的內化使人類接受社會的規範,而產生維持社會秩序的道的行為 (黃美智,1997)。因為「友誼」是幼兒接近社會的一種活動行為,也是幼兒早期道德的最佳範例。通常在幼兒懂事時就開始有友誼活動,友誼行為便成為幼兒得到的行為之一。其他各項道德行為可能都在往後的生活經驗中,經由社會成熟的經驗和責任感逐漸產生。由於「友誼」在人生的歷程中發展的最早,且持續終生。所以要了解幼兒的道德發展,應先了解幼兒的「友誼」道德觀。

友誼 (friendship) 是人們生活的意義、幸福與樂趣的來源之一,也是愛的一種型式。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友誼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對孩子的社會發展與心理健康均有顯著的發展。因此,我認為了解「友誼」的源起將提供給我們一把進入幼兒道德世界的鑰匙。但是要了解幼兒「為什麼要分享?」或「為什麼不要分享?」,並不只是成人從外在去了解他們的行為,而是讓幼兒自己去了解他對友誼的看法。正因為友誼行為在幼兒道德核心上占有一席地位,一種對於友誼的「內在觀點」的認識將可以成為一扇窺探幼兒萌發道德觀念的窗。

 

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動機與興趣,在依據文獻所提供的資料,逐漸確定了本研究的問題與研究方法。研究者試圖利用故事討論的小組研究,來了解幼兒對故事內容的不同反應和他們自己對友誼的不同看法,並且觀察幼兒在故事討論中如何表達反駁或爭辯,進而探索幼兒友誼概念 (德育課程) 上的另外途徑,以下是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1.        幼兒能否理解圖畫書中所欲表達的友誼概念

2.        了解幼兒對圖畫書中的友誼概念之詮釋歷程

名詞定義

為使本研究過程更加明確,為避免名詞上的混淆,茲將重要的名詞解釋如下:

1.        幼兒

指就讀幼稚園中班 (4-6歲) 的幼兒

2.        圖畫書

圖畫書是一種以圖像語言說故事的書籍,可以培養語言能力,增進口語溝通,拓展認知思考,培養情感表達並增進藝術的敏銳性 (林敏宜,2000)。圖畫書為「兒童圖畫書」,即是用圖畫來展現故事內容的童書,又稱繪本(picture books),它和過去以文字為主,加上部分插圖的故事書 (illustrated books)有所不同,其特點如下:

(1)   在內容上,那是運用連貫性、具有敘事性結構的圖畫來傳達和詮釋童話故事涵義,大多以圖文相輔,或是以圖為主,有的作品甚至連一個字也沒有。

(2)   在閱讀對象上,以學齡前後階段的幼童為主

(3)   在使用上,圖畫書強調圖文的不可分割性,著重敘述性故事與視覺藝術的合一(以上摘自吳湘靈,2004)

本研究所稱圖畫書是指透過文字與插圖已連續分業的方式,傳達特定故事的作品,兼具文學性與藝術性。而本研究之圖畫書係經文獻分析後,並配合邱愛真「以兒童繪本增進幼兒友宜互動之研究」(2003) 碩士論文中之友誼繪本課程設計大綱,以友誼形成親密、相互關係為主題,選擇《我們是好朋友》、《你是我的朋友》、《超人氣微笑》三本圖畫書為例,分析幼兒知詮釋。

3.        友誼概念

目前學者對於「友誼概念」的範疇界定上,有以下幾位學者的觀點:

Selman(1981)訪問兒童友誼概念彙整出六個友誼概念向度,包含友誼的形成、親密、信任、忌妒、衝突解決、友誼破裂等(引自高秀君, 2001)。

陳玲玲 (1991)從文獻分析中將友誼概念分成:外在特徵、聯合活動、欽慕、情感性、利他行為、親蜜感等六種類型。

劉苓莉 (1998)從國小五年級學童對繪本「青蛙與蟾蜍」的詮釋將友誼概念定義為友誼的意義與友誼的期待,包含有:接近、相同興趣、信任、人格特質、忠誠與承諾、外在特質、共同活動、支持、親密、物質分享、單向幫忙、互相幫忙。

統整上述學者所認為的友誼概念包括友誼的特質、期盼、與友誼的歷程。友誼的特質為共同活動、接近、親密、物質分享、單向幫忙與互相幫助。友誼的期盼則為信任、支持、情感、欽慕、忠誠與承諾。友誼的歷程包括著友誼的形成、友誼衝突與衝突解決或友誼破裂。因此,研究的「友誼概念」主要是指幼兒對友誼的看法,包括對朋友的友誼期望、友誼形成等的觀點。

4.        圖畫書詮釋

Jalongo (1988) 提到,以往的學者認為一些書中的文字,可以多少了解依本書的意義。以此觀點來看,年幼的孩子認識的字較少,年紀較大的孩子認字較多(引自高秀君,2001)。

因此,年幼孩子的文學詮釋力較低於年齡大的孩子或成人。現在這個觀點已改變,識字多寡不再是文學詮釋力的唯一根據,我們會把一本書的意義看做是一種介於讀者和書本之間的「交流行為」(transaction) (Rosenblatt,1978;1982) (引自高秀君,2001)。而聽者與讀者本身的經驗將會因為融入故事當中而影響這項交流行為的本質。黃美雯 (1998) 認為詮釋是讀者經由童話繪本,產生一種有感而發,以具體化言語詳細闡述其在內、較深層的想法與感受的歷程。

劉苓莉 (1998) 指出詮釋是一種有感而發的閱讀,是將閱讀中的強烈感受,化之為語言文字;而讀者在詮釋的過程中,以加入其個人的體會與想像,所以詮釋已不再是追溯作者創作的原意,而是一種再創造。

本研究的「圖畫書詮釋」指幼兒經由閱讀圖畫書,理解圖畫書的內容。幼兒以其自身的舊經驗與圖畫書互動交流,處發情感,以具體化的語言、作品創作等等行為,闡述其對圖畫書的想法、感受之歷程。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稚園中班幼兒對友誼為主題的故事詮釋情形。本研究以嘉義縣某幼稚園中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由該班教師推薦五位學生為研究參與樣本,每兩週進行一次,共進行四次,參考相關文獻,並配合邱愛真「以兒童繪本增進幼兒友誼互動之研究」(2003) 碩士論文中之友誼繪本課程設計大綱,以友誼形成親密、相互關係為主題,選定《我們是好朋友》、《你是我的朋友嗎》、《超人氣微笑》三本圖畫書為例,分析幼兒之詮釋。

本研究採質的研究方法,以錄音的方式記錄幼兒對圖畫書之詮釋,配合本文分析,逐頁探討幼兒在此三本書中,對書中圖畫的詮釋或反應,並進一步規納與整合分析結果。

關於這三本圖畫書《我們是好朋友》(we are best friends)、《你是我的朋友嗎》(what are friends for?)、《超人氣微笑》(the gotcha smile)

1.      《我們是好朋友》(we are best friends)

     作者:Aliki Brandenberg

     繪者:Aliki Brandenberg 中文版出版社: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阿德和康康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阿德告訴康康:「我要搬到很遠

           很遠的地方去」。雖然康康萬般不捨,阿德還是搬走了。少了阿德分

           享一切的康感覺無聊。在康康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小威,有天康

           康和小威分享家中的花園,在康康內心不再抗拒小威,也樂於與阿

           德分享交到新朋友的喜悅。

2.      《你是我的朋友嗎》(what are friends for?)

     作者:Sally Grindley

     繪者:Penny Dann 中文版出版社: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森林裡的大熊和小狐狸是好朋友,他們天天都在一起遊戲。但是有

一天,大熊卻因為小狐狸打擾他睡覺而生氣了,第三天後,大熊覺

得很不應該,四處尋找小狐狸。最後,在大熊與小狐狸的背影中,有個圓滿的結局。

3.      《超人氣微笑》(the gotcha smile)

     作者:Mitchell, Rita

     繪者:Ayliffe, Alex中文版出版社: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凱玲是一位新生,但上學的第一天,卻一個不小心得罪了同學;放

           學時,她沮喪地對媽媽說:「我不喜歡上學。」媽媽就向凱玲提起自

           己兒時的記憶,當年請同學吃蘋果而交到了第一個新朋友。凱玲如

           法泡製,卻失望更大。接著是爸爸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凱玲,但仍然

           沒有成功。最後是疼愛凱玲的阿公,阿公娓娓道來「超人氣微笑」

           的妙用,給予支持與信心。果不期然,超人氣微笑奏效了,並且凱

           玲的第一個新朋友,竟然是第一天得罪的同學!

研究對象小檔案

對象

姓名

年齡

家庭狀況

個性

小瑜(女)

5.2歲

居住附近,家中有四姊妹排行老大

善於說話,但易於分心

薇薇(女)

4.5歲

居住附近,家中獨生女(目前與外婆同住)

活潑開朗,大方

布布(女)

5歲

居住附近,家中有一兄弟,排行老么

活潑開朗,認得的字較多

凱凱(男)

5歲

居住附近,家中有三兄妹,排行老大

活潑開朗,勇於表現

小寶(男)

4.8歲

居住附近,家中有兩兄妹排行老大

活潑開朗,總是搶著發言

 

研究發現

一、幼兒大多認得圖畫書中較簡單的字,也懂得「朋友」的意思

《我們是好朋友》:

    「我、們、是、好、朋、友。姊姊,這是朋友的我看過這本書喔!」(布布,960420-1)

     「我…好、朋、友。我也認得阿!」(凱凱,960420-1)、(薇薇,960420-1)、(小瑜,960420-1)齊聲說出。

《你是我的朋友嗎》:

     「你、是、我、的、朋、友、嗎,這是熊和狐狸耶」(布布,960504-1)

     「不是啦!你…我…朋…友,這樣才對啦!」(小瑜,960504-1)

     《第六跨頁》「唉呦∼唉呦∼唉呦∼唉呦∼唉呦∼唉呦∼,哈哈,他一直在唉呦耶」(布布,960420-2)

《超人氣微笑》

      「人…氣…笑」(布布,960518-1)

      「…人(興奮著說著)笑,哈哈,我知道啦!」(凱凱,960518-1)、(薇薇,960518-1)

在開始閱讀前,幼兒通常會先看過書本封面,幼兒大多可以任得知前學過、認得的字,《你是我的朋友嗎》中之你、我、朋、友;《超人氣微笑》中之人、笑。其中布布除了《超人氣微笑》中之超、微不認得之外,其他的都認得。

在讀字的過程,除了正確指出字在哪之外,也懂得「朋友」的意思。大夥兒爭先恐後地說出自己的好朋友的名字、與朋友玩過的遊戲之類的話題等等。

二、幼兒總是會發現圖畫書作者安排的小細節

《我們是好朋友》:

《第二跨頁》「他對他朋友好兇喔,他很害怕耶」(小寶,960420-1)

《第三跨頁》「他自己一個人坐在樓梯這裡」(凱凱,960420-2)

《第七跨頁》「他在寫“日記”耶」(薇薇,0420-2)

《你是我的朋友嗎》:

《第二跨頁》「他們是好朋友,都一起玩喔」(凱凱,960504-1)

《第三跨頁》「他們一起玩躲貓貓…」(小寶,960504-1)

《第三跨頁》「那個狐狸躲在樹裡面耶」(小瑜,960504-2)

《第五跨頁》「狐狸拿葡萄給熊熊吃,我也喜歡吃葡萄喔」(薇薇,960420-1)

《第二跨頁》「他對他朋友好兇喔,他很害怕耶」(小寶,960504-3)

《超人氣微笑》:

《第一跨頁》「這裡是教室喔!我的教室也長這樣」(小寶,960420-2)

《第二跨頁》「這個是新同學,對不對阿?姊姊」(凱凱,960420-3)

《第二跨頁》「都沒有人要跟她一起玩耶,她好可憐喔…」(小瑜,960420-2)

《第二跨頁》「小朋友都和她一起玩了耶」(小瑜,960420-3)

《第二跨頁》「熊熊生氣了,牠好兇喔耶」(小瑜,960504-3)

    由於作者的手法,有些較細微的插畫,幼兒都可以觀察得到並且正確地指出來。在《我們是好朋友》中二位主角的臉部表情,以及主角一(阿德)寫信給主角二(康康)的信,薇薇可以認出字體與圖畫書的不同,而已「日記」來詮釋;《你是我的朋友嗎》一書中幼兒清楚知道「大」熊吉比與「小」狐狸的體型差異,也可以找得出小狐狸藏身在樹洞裡;《超人氣微笑》一書中,小寶可以知道教室有新同學的到來,舊同學都不愛理她,小瑜也可以分辨白髮頭的是爺爺。

由於挑選的繪本,顏色鮮豔、圖畫易懂,幼兒都能藉由繪者生動的筆觸來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概念。

三、以「眼前所見」來解讀故事情節發展

《你是我的朋友嗎》:

《第十跨頁》「熊熊生氣了,牠好兇喔」(小瑜,960420-3)

《第十五跨頁》「大熊和小狐狸走在一起!」(小寶,960420-3)

《我們是好朋友》:

《第四跨頁》「他和好多朋友一起慶生喔!」(布布,960504-2)

《第四跨頁》「都沒有小朋友要跟她一起玩耶,姊姊,她好可憐喔!」(薇薇,960518-2)

《超人氣微笑》:

《第九跨頁》「她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玩球!」(凱凱,960518-2)

 在《我們是好朋友》、《你是我的朋友嗎》、《超人氣微笑》這三本書中,幼兒閱讀模式多為一頁一頁,無法前後連貫整個故事內容,往往看了下一頁就忘記前一頁的內容,無法前後呼應。亦也無條件接受圖畫書中作者的安排,相信故事的發展都是理所當然的!

四、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的事件,幼兒較易於體會

《你是我的朋友嗎》:

《第三跨頁》「阿~~小狐狸躲在這裡耶!我都會跟我朋友一起玩躲貓貓喔,就

            像這樣躲起來」(布布,960420-3)

《第五跨頁》「小狐狸在吃葡萄,可是我比較喜歡吃芒果、西瓜…」(凱凱,

            960518-2)

《第九跨頁》「ㄅㄨ~~~哈哈哈,她是在放屁嗎?好臭喔」(凱凱,960420-4)

《我們是好朋友》:

《第四跨頁》「這個戴帽子的是壽星唷!我過生日的時候也戴這種帽子,然後

            會和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凱凱,960504-3)

《超人氣微笑》:

《第二跨頁》「他們在一起玩跳繩,我都會玩盪鞦韆、躲貓貓。」(步步,

            960518-2)

《第三跨頁》「他們在玩黏土喔!(小寶,960518-1)

《第七跨頁》「這是他弟弟的照片」(小瑜,960518-1)

    在《我們是好朋友》、《超人氣微笑》兩本書中,較貼近幼兒生活,在閱讀過程中,幼兒也會搶著回答某某某是我的好朋友,在《你是我的朋友嗎》一書中,由於主角是動物,但幼兒並不會覺得怪,而直接擬人化,在閱讀過程,在第五頁中,小狐狸想與吉比大熊分享其所喜歡的東西,布布與凱凱也會說出會帶餅乾、糖果來學校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而且在學校裡也有多位好朋友。

    在閱讀《超人氣微笑》裡,小朋友將圖畫書中的蘋果當成是黏土,事後詢聞過教師,原來是小朋友最近在上黏土課程的原因,所以才會這樣;也將《超人氣微笑》中的中心主旨照片…爺爺的超人氣微笑這張圖,解讀成圖畫書中小女孩的弟弟。雖然有時會會錯意,但並不影響圖畫書中所以要傳達的意思。

五、對於作者所欲表達的含意,幼兒能理解表面上的意義

   《我們是好朋友》裡敘述的是好友(阿德)搬家,內心的變化過程,但幼兒們能理解搬家,但康康寫信給阿德的畫面,幼兒可以分辨文字的不同。《超人氣微笑》哩,則是爺爺教剛上學的凱玲「超人氣微笑」,幼兒不能理解所要傳達的「超人氣微笑」,但可以知道凱玲是位新同學,起初都沒有人要理她,雖然最後圓滿的結局,但幼兒不知道發生什麼轉變。在《你是我的朋友嗎》一書中,幼兒僅知道小狐狸與吉比大熊是好朋友,但卻不瞭解「你是我的朋友嗎」這句話所要傳達的含意。

 

結論

一、挑選圖畫書宜圖多字少、圖畫色彩鮮豔為原則

在進行圖畫書研究時,由於研究對象是幼兒,幼兒的專注力容易被鮮豔的東西所吸引,故在挑選圖畫書時,應該圖多字少、色彩鮮艷為準則。

二、可利用角色扮演方式,以了解幼兒是否真的會處理衝突事件

   在幼兒閱讀後,為想了解幼兒是否真的能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正確友誼關念,研究者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動,讓故事情節真實發生在幼兒身上,藉以觀察幼兒是否真的學會如何處理事情的態度及方法。

三、進行幼兒全市之圖畫書研究應以幼兒未曾接觸過織圖畫書為佳

    若幼兒在研究前有先閱讀過此圖畫書了,則會影響研界的結果。其較易受先前說故事者的引導或提問,而改變想法;亦有可能因為已熟悉此圖畫書,而沒有第一次閱讀的好奇心與專注力,都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

漢聲雜誌譯 (1982)。文 / 圖 阿麗奇。我們是好朋友。台北:英文漢聲。

方素珍譯寫 (2001)。文 / 沙莉•葛第禮。圖 / 邦尼•戴。你是我的朋友嗎。台北:台灣麥克。

李永怡譯 (2001)。文 / 瑞塔•蜜雪兒。圖 / 艾利斯•艾利夫。超人氣微笑。台北:台灣麥克。

林敏宜 (2001)。圖畫書的欣賞與運用。台北:心理。

邱愛真 (2003)。以兒童繪本增進幼兒友誼互動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高秀君 (2001)。大班幼兒對繪本中友誼概念的詮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陳玲玲 (1990)。兒童友伴選擇、友誼概念知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月霞 (1993)。教導兒童社會技巧。台北:五南。

黃美雯 (1998)。不同年齡層學生對童話繪本中友誼概念知詮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苓苓 (1998)。兒童對童話中「友誼概念」之詮釋---以青蛙與蟾蜍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