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人員提早退休計畫

賴聖芬

 

壹•緒論

提早退休(early retirement)一詞,指的是『晚期工作的轉換』,與傳統的退卻行為(withdrawal behavior)不同,具有不同的涵義。學者發現退休不再表示由全職工作轉換為完全無工作,亦即在全職工作結束或退休開始便從事兼差工作、自我雇用或暫時之工作。因此,提早退休具有其理論與實務上之重要性(引自林宗鈞,2001)。

研究顯示,許多退休者一時之間面對自己角色的改變、或失去自我的生活重心、節奏、或感覺失去重要性與價值,還要重新調整自己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深感不能適應。退休前的訓練與發展就是必要的『退休職前訓練』。陳沁怡(2006)當組織要裁減人力時,提早退休計畫(early retirement program)是相當常用的手段,但常見二個缺點:(一)組織希望他提早退休的人沒退,生產力較佳的人卻提前退休。(二)員工有被逼退的感覺。所以由組織訂定的提早退休計畫應注意下列要點:(一)慎定提早退休計畫適用對象的條件。(二)讓提早退休計畫成為福利制度的一部分。(三)讓員工自願選擇提早退休而不用強迫手段。

但是對自願退休的人而言,個人的提早退休計畫就顯得必要而且重要。過去,退休同義於老邁、遲緩不中用,以及不再被社會需要、被迫失業,讓位給年輕人。然而對於生於1946∼1964年、即將面臨退休的嬰兒潮世代,未來的退休型態將改變。他們的教育水準大幅提高,並且是社會的中堅份子,不少更位居要職;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如何利用這些中高齡勞動力將更形重要。『退休就是退而不休』,將是這種時代趨勢衍生出來的的重要討論議題。

資深行銷顧問紐威爾認為,不同於沈默、保守的父母輩,嬰兒潮世代即使到了五十多歲,仍想過著積極、優質的生活,勇於追求新的體驗。加上能活得更久、更健康,因此他們選擇的退休方式,無疑將打破老人就是孱弱、遲鈍、消極的刻板印象。在美國,有八成嬰兒潮世代認為他們會在退休期間工作,但並非只為了經濟考量,而是工作能帶來成就感,生活因全神貫注而充實;並且有些企業也需要技能、人脈豐富的資深人士傳承經驗。對他們而言,退休不過是調整工作時間和內容,而非閒閒無事或只能含飴弄孫。

台灣的傳產頻頻外移、企業購併浪潮不斷,這樣的衝擊,使得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已經下降到五十五歲,若與國人的平均壽命七十六歲相比較,退休養老時間大概會超過二十年,面對二十多年的退休生涯,是每個人應該提前思考與規劃的重要課題。

 

貳•提早退休之社會背景與個人動機

(陳淑文,1994)探討我國公務人員提早退休相關因素發現:

個人因素:性別、婚姻狀況、退休前職等、有無在學子女、文教與行政單位、台灣省,對選擇在何年齡退休有所影響。

經濟因素:則以退休後的工作收入、配偶的工作收入對提早退休有正面的影響。另外選擇以月退休金領取方式的人,會提早退休。

研究結果尚無法確實了解退休福利與提早退休間是否有因果關係存在。只能約略看出目前的狀況是,那些想要於退休後再就業者,通常會傾向提早退休。也就是說基於個人經濟最大化的考量,以及目前制度並未對退休後有工作者停發或減少退休金給付的情形下,提早退休有利於再就業。

(林宗鈞,2001)在顯著影響提早退休意願之因素中,(1)就財務因素言,包含退休金及事業第二春提高所得等因素;(2)就個人及家庭因素言,則包含年齡、健康因素、生活品質重視程度等因素;(3)就組織及產業因素言,則包含同儕意見、職位、提早退休方案、產業別、規模及事業第二春相似性等因素。

(陳靜嵐,2001)探討公立中小學校長提早退休的原因,和其任職校長時獲取社會支持之狀況和需求結果發現,公立中小學校長提早退休原因可分為推力及拉力二方面:拉力:指將受訪校長拉離開校長之路的原因,包括有個人理想因素及家庭因素。推力:指將受訪校長推離開校長之路的因素,研究中受訪校長提早退休原因的推力為情感因素。

至於社會支持系統方面,校長的社會支持系統可分為:

情感性支持:指個體所感受到的被尊重、被關懷、被認同的感覺。內容包括肯定、信任、認同、鼓勵、了解、關心、包容、抒發情緒等。

實質性支持:指個體所獲得的實際上的支持,如金錢的給予、勞力的提供、環境的改善等支持。分為物質的提供、人力的提供,以及制度的支持。

訊息性支持:指個體所獲得的有關工作方面的訊息,如教育新知、政策講解、意見獲得等支持。內容包括獲得問題解決的資訊、獲得工作上實用的資訊、得知他人的意見及理念。

而提早退休原因與社會支持系統的關係包括有:校長缺乏專業尊重、校長缺乏人性化的對待、校長缺乏壓力下的支持。

(張瑞麟,2002)經營管理者有其人力成本的考量,在進行組織的變革與人事的縮編中,組織瘦身的第一步,通常是針對高齡的員工鼓勵其提早退休。此與教育界的少子化效應後的減班現象,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陳國澤,2004)人力資源是企業獲利與永續發展的利器。一般就企業的經營而言,過高的人員流動率,會對企業造成有經驗的勞動力流失、招募訓練費用的支出增加、留任員工的士氣低落,甚至會造成人力不足的現象。但對台灣地區許多大型傳統產業及公營事業單位而言,所遭遇的共同點乃是人員流動率過低,組織人力結構日趨老化,且其平均年齡大都超過40歲以上。

本研究發現個案公司資深員工之(一)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三者之間呈現顯著相關;(二)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個人變項、自評項目之部分變項,對提早退休意願有顯著影響;(三) 個人變項之部分變項,對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提早退休、參加優退意願等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企業界的個案引退原因,與教育界有著不謀而合的傾向。減班超額的壓力、家長干預教學的氣勢、政治介入教育的運作、師資培育政策的錯估,種種因素也讓教育界有豐富行政與教學經驗的中堅份子,產生不如歸去的念頭。而流浪教師的無奈,也突顯出人力資源的浪費。

(陳朝豐,2004)探索影響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提前退休的主要因素發現:

一、教育資源長期不足與校長權責未能相符的經營問題,容易造成校長提前退休。
二、校長遴選作業缺乏人性設計,使校長有不受尊重感覺,是造成校長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
三、不同背景條件的校長對於生涯選擇的態度,決定校長提前退休的規劃和方向。

    (范惠苓,2005)探討教師退休的背景因素,發現退休教師對教育制度的失望、對退休制度失去信心、面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生管教之無力感、而師生關係變緊張、政府政策上的鼓勵、個人因素問題等等,而有退休的念頭。

    (許禎芸,2006)在教改的壓力以及退休金優惠的吸引力下,台灣因政府制度面影響而出現大量教師的退休,而此族群平均退休年齡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主要集中於50-55歲之間,為台灣特有現象。

(陳佩萍,2007)針對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個案做研究發現,教師決定退休的因素如下:健康方面因素、經濟方面因素、

家庭方面因素、工作方面因素、退休制度因素、退休後生活方面。
  

叁•提前退休之社會現況與衝擊

台灣受雇員工退休年齡越來越提前。政府調查顯示,去年平均退休年齡跌破五十五歲,為五十四點九歲,是民國八十年有這項統計以來的新低紀錄。行政院主計處昨天發布九十三年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國內受雇員工平均退休年齡持續下降,五十幾歲員工成為去年退休主力,占退休員工的半數以上,四十幾歲員工也開始面臨提早退休威脅。提早主動或被動退休已成為台灣近年來的趨勢。   

現代人越活越老,不管就社會趨勢或個人實際需求來說,延後退休年齡是全球現象,有些歐美國家甚至已廢除強制六十五歲退休的規定。主計處四局副局長劉北辰說,先進國家紛紛延後退休年齡,「台灣的退休年齡卻在下降,與國際趨勢相反」

(引自http://affluency.2friend.com/index.php)。

一、接續嬰兒潮後的退休潮

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未曾發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這使得戰後嬰兒潮出現,六十二年後的現在,當時的嬰兒潮已轉為退休潮,且衍生為全球的經濟大難題。

內政部的人口統計資料也證明,目前台灣社會人口數最多的,是在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總人數近六百萬人,約佔整體勞動人口的六成,估計二○一○年將達到退休高峰,每年有近四十萬人加入退休養老行列。

經建會則估計,二○一一年時,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重,將正式突破一○%,走在街上,每十個人就有一個老人,到了二○二一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一六%,高齡化人口與日俱增。如果情況不改善,日後勞動人力的負擔將愈來愈沈重。

經建會人力處副處長曾文清指出,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已經開始鼓勵員工,延長退休年齡。日本對於六十五歲退休的員工,將比六十二歲退休的員工,多拿到四○%的養老金的實質獎勵,鼓勵員工延緩退休。北歐芬蘭則希望將退休年齡從五十六歲延後到六十歲。台灣政府目前還沒有任何因應的方案,只見退休年齡逐年下滑,龐大退休潮對台灣社會、經濟會引發什麼衝擊,引人關切。

二、退休年齡逐年下降

行政院主計處發佈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退休員工年齡層逐年降低,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退休年齡層已經從六十幾歲,下移到五十幾歲。資料顯示二○○四年平均退休年齡已經達五十四.九歲。更引人注意的是,四十幾歲退休的人口比重,佔總退休人口的一成五,且令人憂心的是,四十幾歲被迫退休的員工,呈現『淨退休』的狀態,也就是說,短期內不管是社會因素或個人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這些人力並沒有再度進入職場的跡象。以往壯年族群是社會勞動力的中堅份子,而今這些人力卻在職場銷聲匿跡,不禁讓人懷疑,這個社會怎麼了?

經建會人力處副處長曾文清分析說,在退休年齡下降的同時,高齡化人口比重卻愈來愈明顯,目前的人口結構,由七、八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估計到二○二五年時,平均四個年輕人要養一個老人,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現象,也將改變台灣社會及經濟的面貌。

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助胡佩蘭:依據主計處普查局「受雇員工動向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發現:60歲以上退休者占全體退休人數之比率呈逐年減少,由1991年之74.12%,降至2003年之40.69%,可見在企業在經營環境、成本等考量下,員工想要60歲以上退休是愈來愈不易。50至59歲者,則由1991年之21.77%,逐年增至2002年之45.75%,可見企業為了提昇競爭力、降低成本,對於達到法定屆退年齡員工,採取『鼓勵退休』政策。40至49歲者占12.20%,高於2001年之9.59%,因企業為精簡人力,對於符合提早退休、退職資格員工,採取『提早優惠退休、退職策略』,以節省企業經營成本。2002年退休員工之平均年齡約55.5歲,較2001年之56.1歲降低。故台灣企業為提昇競爭力對於員工採取鼓勵退休策略,使得退休年齡層有逐漸降低趨勢。若以年齡層作為區分發現:「20-29歲」平均退休年齡54.7歲,「30-39歲」平均退休年齡55.9歲,「40-49歲」平均退休年齡57.8歲,統計數字顯示愈年輕族群因工作時間短,對於未來期望高,愈希望早退休;而年齡愈高族群因工作年齡逐漸增加,經濟負擔愈重、考慮因素就愈多〈引自紀麗君,2006〉。

三、前所未見八所公立高中校長同時退休

(張贏之,2005)北市公立高中今年掀起一股前所未見的校長退休潮!北市共有廿六所公立高中,今年就有八位校長申請退休,人數幾近三分之一,是歷年來罕見的現象,此舉將引發北市公立高中校長大風吹,競爭也格外激烈。八位請退校長包括北一女中陳富貴校長、大同高中何耀彰校長、南湖高中戴國禎校長、大理高中黃淑馨校長、麗山高中鄭顯三校長、陽明高中蔡先口校長、成淵高中陳世昌校長、復興高中陳萬富校長,雖然都是退休,但各自有所考量:例如陳富貴校長是屆齡退休、何耀彰校長則是嚮往田園生活而選擇退休,重返田園享受自然野趣、戴國禎校長則因為了照顧年邁母親而申請提前退休、黃淑馨校長則是考量選擇保有健康而請退,退休後將持續教學、寫作。

再以桃園縣為例:桃園縣今年(2003)申請退休的國中小學教師超過五百人,除兩百名教師(含屆齡退休的廿三人,符合「五五」專案有一百五十五人,重大傷病退休的廿二人),另外,還有服務滿廿五年的三百零九名教師,申請提前退休〈引自胡若梅,2003〉。

桃園縣今年(2007)公教人員退休人數暴增,屆齡與自願退休者高達455人,縣長朱立倫昨天同意讓這波申請者「全部退休」,數據資料顯示申請退休教師有7成未達50歲,朱立倫說,他擔任縣長以來,從未阻撓教師退休;但近來他卻發現有個矛盾現象,即申請退休者扣除屆齡、有重大疾病者,年紀都不滿50歲,占了申請退休數的7成;若是以未滿55歲來統計,就高達9成比率。因為退休教師大都申請月退俸,造成地方政府財政嚴重負擔,以桃園縣為例,85年度縣府負擔退休經費為10億元;88年21億元;92年27億餘元;95年38億元;96年預估費用是41億元,若以此類推,民國100年縣府將負擔50億元以上退休費用。朱立倫強調,政府當年退休制度是讓資深教師退休後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而不是讓年輕教師一退休後就轉任其他職務,卻讓政府一個職務養三個人,這是國家人力的浪費,而且也強占其他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引自吳佩玲,2007〉。

四、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草案相關事宜

教育部雖將現行符合「任職滿25年以上」自願退休人員,50歲得支領月退休金之年齡規定修法向後遞延為60歲;或年資30年以上者,起支年齡降為55歲(即所謂85制),另考量國中、小教師囿於教學現場狀況與高中職、大專校院教師不同,且其自願退休年齡普遍低於大專校院教師約2歲左右,爰另定國中、小教師任職30年以上者,其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為53歲(即所謂83制)。

惟為利整體人力資源運用,另於草案中增列展期及減額等彈性支領月退休金之規定,即符合任職滿25年且年滿50歲,但未滿60歲者,得選擇先行辦理自願退休並至屆滿規定年齡再開始領取全額月退休金;或選擇領取1年減額4%之月退休金辦理退休,最多5年減額20%,因此,應不致影響儲備教師就業機會(引自教育部人事處,2007)。

 

肆•提前退休的生涯規劃

(陳佩萍,2007)退休教師生涯發展主要的目標:身體健康、服務社會、改變生活方式三方面。研究影響退休生涯規劃的因素分為:個人環境因素、組織環境因素。個人環境因素有家庭、宗教、健康、經驗、興趣、特質;組織環境因素指的是學校機關提供退休教師服務教育的機會。而退休教師生涯發展規劃上區分為:退而不休、學習進修、休閒娛樂、義工服務、含飴弄孫、宗教信仰幾類。

一、退休生涯規劃
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省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八五二九元來計算,一年的生活費約十萬元,累計三十年下來,不包括最基本的房租,醫藥費、休閒娛樂等額外開銷,至少要三百萬元才夠用,我們能不準備嗎?

隨時代趨勢改變,雖然高齡化人口加重年輕人負擔,但根據調查,現代人的退休養老生活也改觀,絕大多數退休族並不打算仰賴子女奉養,而是靠自己存退休金養老,已經打破養兒防老的觀念。

根據美商大都會人壽調查,如果退休後生活機能逐漸退化,近五成退休族寧可與配偶相互扶持,也不願造成子女的負擔。同時他們早已不是守財奴或孝順子女的LKK,企劃部協理方佩華指出,根據三千份抽樣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退休族會把一千萬元現金花在自己身上,做為環球世界旅行或繼續進修的費用,只有三%的人會把錢存起來,死後留遺產給家人用。

近來興起的養生村已受到退休族關注,如果退休後生活機能逐漸退化,近三成退休老人想保有自己隱私及較好的照顧,請私人看護或入住養生村;除養生村之外,近二成退休族,希望找一間環境優美的養老院,只要親人定期來探視就好;如今,只剩四%的退休族覺得後半生應該由子女來照顧。因應大退休潮來臨,台塑集團已在台北縣林口長庚醫院附近,興建佔地三十四公頃四千戶的養生村,南部嘉義太保也規劃興建養生文化村,積極搶攻戰後嬰兒潮衍生出來的大退休潮。

二、避免退休生涯規劃的五大迷失

(一)天馬行空的退休生活規劃:對退休生活常有過度的期盼,想像著常常出國旅遊、沒事做SPA,使得必需準備的退休金一路被喊高到3,000萬元,甚至億元。事實上,你若現在不是生活奢華的人,退休後也不可能真的太喜歡奢華生活。再者,通常退休後日常生活開銷會滅少,醫療費用則因年齡漸長而增加;若設定過高的退休金目標,反而會使籌措退休金的困難度加大,建議以所得替代率70%為目標即可。

(二)想等經濟責任盡完再準備:大部分的上班族在青壯年時只想到為子女準備教育基金或清償房貸,卻忘了提早為自已規劃一份退休金,等到退休日子一天天逼近,才驚覺來已經來不及準備。

(三)低估通貨膨脹率的效果:儲蓄是想達成理想退休生活的基本方法,但許多人卻傾向以定存累積財富。由於投資理財過度保守,導致資產成長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四)高估通貨膨脹率的威力:根據調查,過年十年台灣的平均物價上漲率大概在3%左右,而非一般人以為的5%。建議推算退休金時,應以適當的比率,如2%或3%推算,否則可能造成數字壓力太大,反而降低執行的意願。

(五)聽信明牌進行投資:市面上有許多投資理財工具,並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可依據距離退休時間的長短、個人的投資屬性及風險承受度,選擇不同的規劃工具。距退休還有數十年的年輕人,退休金的規劃首重「增值」,年齡愈大、離退休年齡愈近時應偏重「保本」(蔡靜紋,2006)。

三、台灣人退休金靠自已存錢
    以退休制度完善著稱的瑞士,依照「所得替代率」(註一)來規劃退休養老金,合理的所得替代率為七○%,例如工作期間的每個月所得是五萬元,退休後,由於交通、交際等費用比較省,每月收入打個七折,只要有三萬五千元,就可以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瑞士瑞泰人壽依照「所得替代率」衡量台灣人的退休規劃,舉實例來說明,目前台灣平均每個月國民所得約三萬二千元,退休時可以領取勞保老年給付約一五○萬元,分攤到平均餘命二十五年,平均每個月約有四千八百元收入,所得替代率約一五%。專家指出,這個報告再度印證了一句話,就是「退休金要靠自己,且愈早存愈輕鬆」。

 

伍•建構提前退休後的生活方式(Way of Life)

(許禎芸,2006)研究發現,提前退休日常生活主要存在一套個人建構的生活方式(Way of Life),可藉由「生活活動」、「興趣」、「消費模式」、「生活態度」等四面向加以具體描述,了解受訪者如何組成生活。另一方面,又從生活方式之內容萃取出受訪者為何以此方式生活的要素,結果發現「追求歸屬的需要」、「維持互相支援的關係」、「經營夢想的實現」、「面對生活需求的必要性」、「享受被需要的感覺」、「品嘗『多愛自己一點』的滋味」等六項,在提前退休教師生活中佔有重要的意義。
一、影響適應退休生活的相關因素

    (陳佩萍,2007)研究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發現,退休教師生活適應狀況:
    (一)退休教師保持身體健康才能奠定退休生涯發展的基礎。
    (二)經濟上穩定的狀況對退休生涯有重要的影響。
    (三)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是退休生涯中重要的資產。
    (四)退休教師透過社會參與維持人際互動的關係

二、退休前的人生五力自我分析

入中年前,若能備妥人生五力,可能扭轉下半生經歷。衡量一個公司競爭力強弱,有所謂「五力分析」。其實人到中年也同樣需要「五力分析」。
    (一)體力: 好的體力來自健康的身體。最簡單的方法是回復單純、正常的生活作息。身份證年齡是五十五歲,但看起來只有四十出頭的優比速(UPS) 總經理蔡永瓏說:要從找到對的食物回復健康;維持運動的習慣,也是保健康本的良方。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忠指出,每天運動三十分鐘,可以有效降低五八%的糖尿病發病機率。
    (二)財力:四十四歲的資深廣告人陳薇薇認為「現代人渴望自主,但必須先經濟獨立」 。指的是賺的錢要多到讓錢不成為生命的重心。現在要累積財富,並不是依賴高明的投資技術,而是正確的心態。
    (三)競爭力:惠悅企管顧問大中華總裁黃世友說:『變動的年代,國際競爭與知識經濟,讓這一代四十歲的人,汰舊換新速度很快,只會一樣而忽略主動學習,就會被淘汰。』

    (四)復原力:台大精神科醫師吳佳璇觀察,這一代四十歲的人,有著前人所沒有的挑戰。產業西移、中高齡失業、企業改造帶來的壓力,讓這一代人面對問題的能力變得脆弱。所以變動的年代,要學會平衡,培養走出挫折的復原力。品東西執行長鄧學中則說:人生要懂得喊暫停。不能硬撐,休息一下,調整自己的節奏感。如果眼前的選擇太多,就要懂得為自己排出人生的優先順序。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也建議,人要知道想得到什麼,就是先去掉什麼。
    (五)認識自己的能力:吳佳璇覺得,現代人容易感到脆弱,是因為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三十七歲的前昇陽行銷總監洪志鵬為了圓當作家的夢。今年六月,他決定喊「暫停」,給自己半年專心寫小說,「我如果不試,老了會後悔。」從小就是資優生的他,這一次想要做回自己。知名作家黃春明曾說,過去都相信人生不要輸在起跑點,但我們都錯了,人生的成功其實要看終點。如果人生是場球賽,中場時刻重新調整姿態, 下半場才有更多漂亮得分的機會。

三、快樂退休生活的多層面考量

想退休了,可是擔心退休後,突然從很忙碌的生活退下來,聽說很多人就是這樣,沒事可忙,結果身體反而變不好!而且聽說失去了舞台、同事,日子反而變的不快樂了!退休後,如何讓自己活的快樂又健康、有意義?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目標。許多人於工作時不覺得壓力,退休後時間空出來精神反而頓失依靠,日子反而難過。要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可從幾方面來做:
    (一)經濟面:這是必要條件而且要及早做準備。在方法上要考慮個人條件,例如置產收租、買保險、儲蓄等都是可行之路。
    (二)健康面:其實這也是必要條件而且要及早做準備。你一定要有健康否則免談,個人覺得最佳的方式是選擇
一兩樣能負荷的運動,並加入相關社團。
    (三)心理層面:一個人的存在價值在於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所以只要自己還有能力,別吝於幫助你的晚輩。不一定是金錢,偶爾幫他們帶一下孫子,讓他們安心去度週末,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與重要。
    (四)其他:學習些靜態的能力與嗜好生活會更充實。如上社區大學、閱讀等。

四、早備六老,愈老愈受用:老健、老伴、老本、老友、老趣、老傻。

    (一)老身要健,勤於運動:力行生活規律,飲食適當,營養均衡,定期健檢;注重休閒,保持心情愉快,便是健康保證。

    (二)老伴要好,愛要及時:年輕的夫妻,要及早培養默契,好為老年的生活,累積相愛相守的本錢;空巢中的老人,雖然抓不住孩子的翅膀,但別忘了勞苦功高的老伴,只要巢中有溫情,永遠不會空。

    (三)老本要保,善於理財:要量入為出,懂得理財,為後半生早作準備;千萬要守住老本,懂得活用,善待自己。

    (四)老友要交,廣結善緣:及早培養人脈,以便為老年的生活,營造談天說笑的空間;人愈老愈需要朋友,藉著老友的互動聯誼,可排遣寂寞,打發時間。

    (五)老趣要多,及時培養:一個人的興趣愈多,朋友就愈多,生活就愈有情趣,生命也就更充實,能為興趣而活,是人生最大樂事。

    (六)老傻要裝,涵養心性:人活得愈老,愈要裝傻,與配偶、子女、媳婦、好友相處,少說兩句、少批毛病、少發脾氣,多讓一點、多想一二、多說好話,和和樂樂,皆大歡喜(江文雄,2004) 。

 

陸•結語

聰明人看退休: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不是工作的退出,而是工作的再參與;不是從此坐享清福,而是人生再定位;不是依靠別人,而是人生再出發;不是自然凋謝的過程,而是有計畫的過程。在年輕的時候,如果能儘早預籌生涯發展,先期進行生涯管理,生涯路上,必然走得實在,活得快意。一旦退休就是要放鬆自己,讓自己更有時間,去做一些年輕時想做,而沒時間去做的事情,來滿足自我,活出精彩人生。

在人生的奮鬥過程中,就像一場場的球賽,有輸有贏;人生之路崎嶇難行,但憑毅力、決心,勇往直前,才能戰勝命運,成為生涯贏家。悲觀的人抱怨風向,樂觀的人期待轉向,而最聰明的人調整風帆。提早退休的生規劃不怕失敗,只怕不去計畫,嬴家的頭銜,是苦幹得來,汗水換來的。

 

附註一:所得替代率

一、係指最初年金給付額占退休前一年所得的百分比,此一百分比視各國國情之不同而異。

二、給付水準的內涵係以維持基本生活為基礎,但往往由於制度上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一般給付水準的計算公式的內涵包括投保年資、投保薪資、居住年數、給付率工作人口薪資水準等,其中又以投保年資及投保薪資為主要計算方式。

三、換言之,所得替代率是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的

比例。軍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亦即「月退休金」除以「在職每月薪資」。可視

為退休後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江文雄(2004)。生涯規劃100訣。2007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chit.edu.tw/edu/affiche/article1.doc

林宗鈞(2001)。員工提早退休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美日三國之比較。文化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惠苓(2005)。退休教師生涯規劃需求之探討。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佩玲(2007年2月8日)。455公教退休,朱立倫破例全准。聯合報,C2版,桃園縣新聞。

胡若梅(2003年2月22日)。300多教師搶搭退休列車。聯合報第17版桃園焦點。

紀麗君(2006)。大退休潮來臨,退休危機重重。錢雜誌,2月號。2007年11月8日。取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ine

陳淑文(1994)。我國公務人員提早退休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靜嵐(2001)。公立中小學校長提早退休原因分析及其社會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朝豐(2004)。影響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提前退休主要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國澤(2004)。資深員工的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提早退休、參加優退意願間之關聯性探討-以中鋼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沁怡(2006)。訓練發展未來之挑戰。載於陳沁怡(主編),訓練與發展(342─356頁)。台北市:雙葉書廊。

陳佩萍(2007)。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禎芸(2006)。提前退休教師日常生活資訊行為模式之探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7)。教育部澄清外界質疑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草案相關事宜。人事處。2007年8月16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60816/960816c.htm

張瑞麟(2002)。提早退休方案對留任員工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瀛之(2005年4月23日)。前所未見,八所公立高中校長同時退休。中國時報。2007年11月08日。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蔡靜紋(2006年2月13日)。退休規劃五大迷思。經濟日報。2007年11月09日。取自:http://pro.udnjob.com/mag2/pro/storypage.jsp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