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國小發展美術資優班的課程研究

賴淑靜 宋建達 林崇河

高雄縣林園鄉林園國民小學

作品摘要

課程主題的產生、單元活動的訂定,能引發學生的高度的學習興趣嗎?如何以學校為本位來設計美術班的藝術教育課程呢?如何結合教學團隊教師的專長與經驗,讓視覺與表演的藝術活動在林園國小美術班紮根成長呢?都是思考的方向。本在借重教學團隊的力量,讓整個美術班的課程能更完整、多樣、活潑,再者以學校本位與學校願景—主動、關懷、健康、快樂結合,設計出一套符合美術班教學的學校本位課程,所以我們從課程意義的理論探討、各階段學生的生、心理發展、造形與表演能力指標內涵、課程設計、實際教學、評鑑、修正課程再教學的方式進行逐項的研討,期望為林園國小美術班美術班的孩子在藝術的創作與學習帶來快樂、能呈現多樣化與個別化的風格,使孩子的美感知能能適度的提昇。

依據藝術教育法規定美術資優班每週6節的美勞課中,由專任美術教師負責課程設計,全學期的排課比例大約為彩畫佔30 %、水墨畫佔30 %、版畫佔10%、工藝設計佔20 %、美術鑑賞佔10 %等基本的安排。每學期平均有一到二次的校外參觀教學,安排的有美術館、特殊展覽、美濃地區的文化之旅、文化館、鄉內

廟宇之美等各種有關啟發學生創作經驗的校外教學。

設計課程的重點每個年級都不相同,須從淺入深而廣,現代多元教育發展,不再受限於【媒材】,而是以探討主題,重視思維的內容與方向,由「創意思考」與「情意」帶領「技法技巧」。透過行動研究法採取質化研究的方式,對本研究的教學情境、課程規劃的目標、林園國小美術班教學團隊的執行情形,以及檢討評鑑實施過程、目標、方案。

就林園國小美術班的課程設計來看,能嘗試從課程內容與整合、教學策略,與教學團隊實施課程的結構面,都有相當大的可行性。在課程結構上能有系統設計每個類別進階的能力,並融入多種視覺藝術的學習,並能展現學校發展的特色。推動以學校本位概念的美術班藝術與人文教學,需要一個研究動機與向心力都很高的教學團隊與領導;透過這樣的行動研究,能提升教師發揮專業自主的規劃與研究能力,更能了解林園國小美術班的教學與課程的相關,至於評鑑制度的落實,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研究時間,以階段性來看待此次的行動研究,已經達到以學校為本位的美術班課程銜接與評量制度的訂定;而未來的目標是規劃修正整個四年的課程計畫並訂定屬於林園國小美術班的學生基本能力指標。

關鍵字  美術班   行動研究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很多的問號在接任資優組長後,造成不小的壓力與衝擊,在擔任過美術班導師與術科導師到兼任美術班負責人並接觸美術班教學實務與行政業務已經九個年頭,課於閒暇時每每召開教學會議,與教學團隊的老師們相互切磋並就個人發現的教學問題作意見的溝通與交流,在討論與溝通的會議中會發現一些課程銜接的盲點:發現每位術科老師在設計課程上雖然都能依照學生學習的能力與階段來安排,但還是容易偏向自己專長與興趣的部分,讓在美術班學習四年的孩子多少會有些遺憾。

課程主題的產生、單元活動的訂定,能引發學生的高度的學習興趣嗎?如何以學校為本位來設計美術班的藝術教育課程呢?如何結合教學團隊教師的專長與經驗,讓視覺與表演的藝術活動在林園國小美術班紮根成長呢?都是思考的方向。

於是自己便開始接觸其他學校美術班的經營模式、教學策略與方法並參考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視覺與表演能力指標,希望能讓整個四年的藝術學習學生與教師不再有缺憾,把以前認知、情意、技能的內涵與藝術與人文的能力指標的資料全數彙整,召開美術班藝術教學團隊的會議,並成立教學團隊的讀書會。旨在借重教學團隊的力量,讓整個美術班的課程能更完整、多樣、活潑,再者以設計出一套符合美術班教學課程,所以我們從課程意義的理論探討、各階段學生的生、心理發展、造形與表演能力指標內涵、課程設計、實際教學、評鑑、修正課程再教學的方式進行逐項的研討,期望為林園國小美術班美術班的孩子在藝術的創作與學習帶來快樂、能呈現多樣化與個別化的風格,使孩子的美感知能能適度的提昇。

美術資優班每週6節的美勞課中,由專任美術教師負責課程設計,全學期的排課比例大約為彩畫佔30 %、水墨畫佔30 %、版畫佔10%、工藝設計佔20 %、美術鑑賞佔10 %等基本的安排。每學期平均有一到二次的校外參觀教學,安排的有美術館、特殊展覽、美濃地區的文化之旅、文化館、鄉內廟宇之美等各種有關啟發學生創作經驗的校外教學。經由美術課程的設計與安排,加上心智成長特質的不同,觀察孩子的畫已有多樣不同的轉變,孩子的畫----是他們的心思,是他們的天地,是感性的表現,是童趣的展現,亦是生命力的自我表現。

二、研究目的

透過本校美術班課程研究,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藝術與人文教學主題規劃與教學方案設計。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1.本研究的範圍僅以林園國民小學美術資優班三年級的藝術與人文課程為研究。

2.本文研究分析的目的在於了解林園國小美術資優班的課程設計對學生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影響,至於是否對其他美術資優班的學生也有此影響,並無法加以深入調查,亦無法深入討論。

貳、文獻探討

『課程〈courriculum〉一詞原為「跑道」,引申為學習者必須遵循的一定途徑。然而課程研究成為一專門領域以來,許多學者在著作中不斷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致可歸納出四種定義:一、課程即學科。 二、課程即經驗。三、課程即目標。四、課程即計畫。Eisner對課程的解釋是:為了一個或許多學生得到教育經驗而安排的系列活動,也是一般認為有教育成果的「活動」〈activity〉。』〈引自林曼麗,民89〉

一、課程的理論分析

藝術教育課程的理論有以下四種取向:學科取向、學生取向、社會取向以及全人發展,課程主要理念與立場如下:

1.學科取向:

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理論---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 簡稱D.B.A.E.。提倡以學科為基礎,強調透過美勞教育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的各項知能,主張系統化的課程設計與指導方法,以學科的標準引發兒童的學習成果〈黃壬來,民79〉。主要強調知識體系,以學科課程設計之核心,學習各種美術的知能與技能。

DBAE的基本立場

1)根據藝術學習理論來設計課程結構。

2)注重有系統的教學理念。

3)注重學科本身的完整性。

4)藝術能力非自然成長的結果,而是學習的結果。

5)學習藝術與兒童發展有關,所以課程與教學都需考慮成長階段的能力限制。

6)兒童的發展不僅由內而外,也須由外而內。「外」是指課程和教學。

7)強調藝術知識與藝術經驗及審美等本質上的價值。

8)課程—藝術創作、藝術批評、美術史、美學。

2..學生取向:

兒童為課程的起點、決定者、塑造者。以學生個人的意思創造,讓課程適合學生,而非讓學生適應課程,也就是以學生興趣,需要、能力或者意圖,性向與發展做為課程設計核心。強調透過美術創作促進兒童個性發展,主張順應兒童自然傾向的教學法,且以分析兒童的成長特徵為評量範圍〈黃壬來,民79〉。

基本立場:

1)根據兒童成長學說、兒童中心教育理念。

2)強調學生自我表現的觀點。

3)啟發個人潛能。

4)重在個人成長、人格成長、潛能啟發,而不是以教材的價值做為考量。

5)強調教學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藝術學習發展教育。

6)藝術學習的核心為藝術創作。

7)注重創作的過程。

8)教學歷程著重提供多種媒材的處理。

3.社會取向:

主張課程應協助學生適應現有社會或提升學生的批判能力,培養其建立新目標的技能,以化成有效的社會改變〈黃政傑,民80〉其課程發展目標不仰賴學科和學生,課程的選擇和組織重視社會活動的實行能力或社會問題的解決能力。以社會秩序〈social order〉作為決定課程的起點與基本因素〈林曼麗,民89〉,藝術教育其實是學生發現、認知與讚美社區之價值觀的歷程。而美術教育應可善用地區的環境特質與生活廢料實施教學,以有益於社區環境的改善,且應促進學生對於地方性的視覺圖像及象徵的認識。藝術教育者必須積極地投入我們的社區及更大的社會環境中,讓藝術教育隨社會重建而改變,所以藝術教育內涵除了美術之外,尚包括不同文化的人工產品、廣告、大眾傳播圖像、設計的物品、裝潢、環境等,應重視多元文化的社會〈黃壬來,民83〉

基本立場:

1)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影響藝術的問題,及藝術教育作為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的一環。

2)強調文化體認、生活環境、社會需求。

3)課程以通俗文化、學生的生活為藝術教材。

4)藝術教育是一種動態的媒介,也是一可變動且無定型的結構。

5)藝術教育鷹隨社會重建而改變,今日的藝術教育旨在促進社會的公平,包括對於性別、種族、與不同文化的尊重與肯定。

6)藝術教育的內涵為視覺文化:除了美術之外尚包括不同文化的人工產品、廣告、大眾傳播圖像、設計的物品、裝潢、環境等,除了探討作品的感覺、形式、材料的特性及效果,並涉及社會政治層面的特性及效果。

7)藝術教育必須符合學習者的需要,而且有彈性與適應性。

8)藝術教育應重視多元文化現象,進行「社會重建的多元文化藝術教育」。

4.全人發展:

以「全人發展」為著眼點的美術教育觀點,從「應然人」之角度做分析、思考兒童美勞教育所應採目標,內容及方法。「全人發展」在於啟發兒童的自發性、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藝術創造,及人格成長。

基本立場:

1)造形能力的提昇:從造型媒材的體驗、運用,工具的正確操作,工作態度習慣的養成,來拓展自己對媒材處理及表現技法,啟發自己創作能力。

2)增進創造思考的表現:透過造形活動,個人自由的表現自己的觀念、情感、行為。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聯想力及獨特、流暢、變通的創造性行為。

3)生活美的實踐:透過表現與審美活動,拓展藝術之能涵養美的情操,提昇對生活的品味,如選用自己的物品,生活空間的美化佈置、環境自然的愛護。

4)社會的成長:從美勞活動中重視傳統與時代性的內涵,尊重個性也超越個人主觀,培養客觀精神以適應現代社會,且在活動中學得分工合作,服務互相、積極參與社會的群體工作。

二、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探討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建立學生基本藝文素養,傳承與創新藝術,培養文明且有素養的國民,重視並發展值得尊敬的文明〈教育部,民90〉。根據教育部所頒佈的國民中小學綱要所制定的藝術與人文領域,就課程內容來看涵蓋了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就實施整合而言,三、四、五、六年級以上就規劃了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獨立實施的課程,一直到國中三年級〈九年級〉。從實施要點來看分別從課程設計、教材選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量等五方面來說明如何進行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規劃與教學。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課程綱要目標為:

1.課程主要目標有三:

1)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2)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與文化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3)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覺;認識藝術行業,擴展藝術的視野,尊重與了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

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

本研究的對象為國小三年級美術班教學課程,故採用第二階段的能力指標,而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為主,音樂則融合在表演藝術中。

1)視覺藝術

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2-2-8 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
2-2-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3-2-10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
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

2)表演藝術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三、美術資優兒童的界定與表現特質之探討

1)界定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教育部,1987〉第四條規定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或特殊教育班之類稱,第一類是資賦優異教育,第二類是身心障礙教育。資賦優異教育包括

一般能力優異類,稱為智優;以及學術性向優異類或特殊才能優異類,以其學科名稱稱之。美術資賦優異與一般資賦優異並不相同,前者並非普通能力的優秀,而是在美術方面具有特殊學術性向者。〈陳玉蘭,民82〉。

   「視覺藝術」指的是以視覺進行直觀欣賞的領域,涵蓋的內容較廣,包括圖畫〈drawung〉、彩畫、雕刻、書法、篆刻、建築、工藝、陶藝、編織、舞台設計、攝影、綜合媒材….等;美術則指繪畫、雕塑、工藝方面的表現,美術是包含在視覺藝術之中的。

2)特質

Clark and Zimmerman〈1984〉將辨別分析視覺藝術資優兒童作品的特質如下:.從「作品的特質」來看約可分為:〈1〉構圖的安排→有技巧的、完整的、複雜的、安定而不規則的配置、精細的描寫;〈2〉要素的組成與原理原則→巧妙安排混合顏色、明確大膽使用線條、準確描寫光線和陰影、有計畫融合主體與背景、顏色形式及動態表現傑出;〈3〉題材→運用個人經驗和感情融入主題、題材廣泛、有時使用模仿技巧、特別專攻某一主題〈4〉創作的技能;〈5〉創作的手法。

  Hurwitz〈1983〉從「作品特徵」來評定視覺資優者的特徵:〈1〉寫實:對描述故事、比率、結構、透視的能力掌控,都勝過一般兒童。〈2〉組織的控制:對設計原理如顏色、空間、構圖感覺敏銳,能利用較佳的技巧掌握。〈3〉複雜性:早期作品中表現出複雜性和精密性。〈4〉記憶和細節:資優兒童較關心細節,能詳細描繪記憶中的事物。〈5〉對藝術材料的精熟。〈6〉隨意的即興表現:視覺資優兒童能隨意玩弄線條、形狀和顏色,創造各種效果。

參、美術班藝術與人文教學方案的規劃設計

一、林園國小美術班課程理念、結構與目標

依據部頒藝術與人文教學目標,統合各科學習領域;以多元學習方針,由教師自己編寫教材,透過多元且生動活潑的教學,帶領學生由淺而深而廣,多面向來探索藝術世界。設計課程的重點每個年級都不相同,須從淺入深而廣,現代多元教育發展,不再受限於【媒材】,而是以探討主題,重視思維的內容與方向,由「創意思考」與「情意」帶領「技法技巧」。所以提昇教師自主,有利於課程長期規劃。以下是各年段經由美術班教學團隊規劃出的各年級藝術學習要點:

三年級:從嘗試、體驗、探索出發,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養成耐心與恆心,增進敏銳的感受力,奠定學習藝術的基礎。

美術班課程規劃是以學校本位課程理念配合當今九年一貫實施教育的改革,建立學校發展特色、結合社區資源與發揮教師專業自主的重要議題。學校教育是在現有的體制下規劃屬於社區的人文關懷、教師專業自主或符合學生探索學習興趣的藝術教育課程,以『學生為中心』,規劃出及時且符合時代性,貼近生活的藝術教育學習活動。所以一切的課程規劃盡可能建立在學校硬體設施、教學資源或是與社區相關的人文、地理特色等。

 

 

 

 

 

 

 

 

 

 

 

 

 

 

 

 

 

 

 

 

 

 

 

 

 

 

上述整理的是林園國小美術班以學校為本位課程的藝術與人文教育課程條件架構分析,研究者本身為視覺藝術專長,透過學校的問題、限制與相關優勢資源;嘗試規劃與執行美術班藝術與人文的視覺與表演活動的課程內容。由於在課程規劃與教學執行上,課程理念與教學目標依據「全人教育」以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林園國小美術班藝術與人文的課程目標:

〈一〉表達能力:運用語文、肢體、圖像等形式表現自我,發表想法並欣賞他人與作品,給予正面的回饋。

〈二〉人際關係:樂於展現自我,無論在圖像表現、語文上的表達,都能展現自我,並與他人有良好的互動。

〈三〉學科能力:均衡的學習並保持良好的學習動力,開拓多元的智能與成長空間。

〈四〉藝術表現:主動蒐集藝文資訊,樂於參與動態或靜態的藝文活動,應用多媒材美化環境與生活,並能將藝術概念與資訊能力結合,應用在生活裡。

〈五〉生活感知:對美好的事物敏感,愛物、惜物,並有豐富的休閒生活。

、林園國小三年級美術班藝術與人文的教學方案

經美術班教學小組討論,應以「全人發展」的美術教育觀點,所以重在啟發兒童的自發性、審美能力、藝術創造以及人格成長為林園國小美術班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的目標。此外並配合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的三大目標主題,期使孩子透過創新的藝術與人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課程發展的向度為〈一〉提升生活品質與人文素養〈二〉開發想像力與創造力〈三〉多元文化學習〈四〉統整學習與應用〈五〉發展自我與合作的學習。

4.學期課程的設計依照各種不同媒材課程比例為彩畫佔30%、水墨佔30%、版畫佔10%、工藝設計類佔20%、美術鑑賞佔5%、表演活動佔5%,其中表演活動結合學校該年級所使用的藝術與人文課本中的課程運用於美術班課程中。

課程規劃藉由教師課程的規劃與教學的執行、發展學校特色、充分運用學校資源、讓教師成為課程設計者、每一間教室都是課程實驗室、每一所學校都是教育改革中心、課程及社區〈歐用生,民88〉的理念執行。而林園國小的美術班課程設計正是融合這種理念來實施教學設計的,以下為三年級的各類別的具備之能力與教學單元及發展的向度表:

(一)各類別基本能力表:

以三年級課程為整個美術班課程發展的基礎,對於學生在各方面除了具備九

年一貫的基本能力之外,因應美術資優的特性,還需在彩畫、水墨、版畫、工藝設計、美術鑑賞有更確切的能力對應,能力對應表如下:

 

類別

基本能力

素描

 

 

1.會應用粗細、曲直、疏密線條豐富畫面的質感與趣味。

2.能觀察生活中活動的人,利用線描方式來表現。

彩畫

 

1.認識色相、明度、彩度、寒暖色系。

2.會使用混色與疊色法表現。

3.嘗試以筆觸、色彩表達感受與想法,作簡單的作品描述表現。

水墨

 

1.利用墨色作線條的變化。

2.觀察、想像、實作表達生活感受。

3.認識宣紙、棉紙和墨色產生的不同作用。

版畫

1.體驗紙版的特性、趣味,能按部就班認識版畫的製作過程。

【製版、滾色、對版、印製】

2.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提出心得與看法。

3.能學習收拾、清潔、整理版畫機與工作台。

雕塑

1.黏土技法【陶土、彩色黏土】

2.手捏法、盤繞法

工藝

1.認識偶戲基本形式。

2.能利用布材技法:黏、貼、縫等製作方式。

3.能利用紙塑的方式塑形。

設計

 

1.能利用回收資源製作童玩。

2.能運用點、線、面…等視覺元素表現形式之美。

鑑賞

 

1.能廣泛收集畫展資料並主動學習。

2.描述藝術品及心中感受。

表演

1.戲偶表演,包括劇本、音樂、展演與團隊精神表現的認識。

2.紙彈簧人偶表演。

(二)三年級教學單元表《上學期》

編號

類別基本能力

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

類別

單元名稱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1

水墨1

水墨3

1-2-1

1-2-2

1-2-3

水墨

水墨遊戲

1. 介紹水墨用具、用法

2. 水墨點線面及調墨練習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2

素描1

水墨1

水墨2

水墨3

1-2-1

1-2-2

1-2-3

2-2-9

水墨

活動中的人

1. 欣賞並觀察生活中活動的人

2. 練習掌握主題、構圖

3. 練習線條、墨色

4. 練習上色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3

彩畫1

彩畫2

1-2-1

1-2-2

1-2-3

平面設計

色環製作

1. 色彩的認識

2. 調色練習

3. 色彩運用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4

彩畫1

彩畫2

彩畫3

素描1

素描2

1-2-1

1-2-2

1-2-3

2-2-8

3-2-10

彩畫

生活趣事

1. 發表生活中自己覺得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

2. 加上想像力構圖

3. 認識水彩用具與調色方法

4. 觀察對象大、小、形狀、顏色

5. 構圖原理練習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5

設計1

設計2

工藝3

1-2-1

1-2-2

1-2-3

1-2-5

 

工藝

變來變去

1. 廢棄資源的再利用

2. 利用紙盒製作積木玩具

3. 團作方式來完成

4. 運用想像、創造力組合不同的造形。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6

彩畫1

彩畫2

彩畫3

素描1

素描2

1-2-1

1-2-2

1-2-3

1-2-4

1-2-5

彩畫

森林裡的動物

1. 蒐集各種動物特寫的照片

2. 練習用水彩、蠟筆或肢體動作及其他不同材料來表現動物的外表姿態。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表演

同儕評量

 

 

 

7

版畫1

版畫2

版畫3

1-2-1

1-2-2

1-2-3

版畫

喜愛的遊戲

1. 利用厚紙版剪貼構圖

2. 利用白膠將剪下的版準確黏貼

3. 滾上油墨、拓印成作品

4. 注意環境清潔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8

雕塑1

雕塑2

1-2-1

1-2-2

1-2-3

陶藝

彩色黏土製作

1. 了解黏土的基本特性

2. 練習捏塑;雕;刻、黏合等技巧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9

素描1

素描2

彩畫3

設計2

1-2-1

1-2-2

1-2-3

設計

我的故事書

1. 蒐集屬於自己的故事題材

2. 結合文字、圖片設計

3. 分享故事內容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報告

 

10

 

1-2-3

2-2-6

2-2-8

2-2-9

3-2-10

3-2-12

3-2-13

戶外教學

美濃之旅

1. 對目的地文化的認識

2. 體驗不同生活方式

3. 感受紙傘、衣物、民俗的藝術

資料收集與整理

戶外教學參觀學習

分組活動

作業

 

 

11

鑑賞1

鑑賞2

2-2-6

2-2-7

 

欣賞

成果回顧

1. 藝術家介紹—畢卡索、賽尚

2. 作品整理及欣賞

口試

鑑賞

報告

晤談

資料整理

自我評量

 

〈三〉三年級教學單元表《下學期》

編號

類別能力

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

類別

單元名稱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1

素描1

素描2

水墨1

水墨2

1-2-1

1-2-2

1-2-3

2-2-8

2-2-9

水墨

春節與元宵

1. 練習掌握主題、構圖

2. 人物表情、肢體、動態掌握

3. 節慶氣氛的營造

4. 練習線條、墨色

5. 練習上色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2

彩畫1

彩畫2

彩畫3

1-2-1

1-2-2

1-2-3

2-2-7

平面設計

寒色系與暖色系

1. 色系的認識

2. 調色練習

3. 色系的運用

4. 欣賞並分享作品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發表

3

工藝1

工藝2

工藝3

表演1

表演2

1-2-1

1-2-2

1-2-3

1-2-4

1-2-5

2-2-8

2-2-9

3-2-10

 

工藝

表演

布袋戲眞好玩

1. 自製布袋戲偶玩具

2. 練習利用布屬媒材

3. 利用人偶來自我介紹

4. 瞭解布袋戲演出的流程及道具

5. 分組完成布袋戲演出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表演

同儕互評

自我評量

鑑賞

實踐與應用

4

素描1

素描2

彩畫1

彩畫2

彩畫3

1-2-1

1-2-2

1-2-3

 

彩畫

校園之美

1. 觀察校內植物之名稱、大小、外形特徵及顏色等特質

2. 校園寫生實作

3. 構圖原理練習

4. 認識水彩用具及調色方法

實作作品

晤談

實踐與應用

5

素描1

素描2

1-2-1

1-2-2

1-2-3

 

線畫

動物特寫

1. 蒐集各種動物特寫圖片

2. 練習用鉛字比來表現動物的外形、紋路、毛髮、肌理及姿態。

3. 練習色鉛筆上色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實踐與應用

6

版畫1

版畫2

版畫3

彩畫2

彩畫3

素描1

1-2-1

1-2-2

1-2-3

 

版畫

地底下的生物

1. 觀察影片—地底的生物

2. 發表感想

3. 製作拓包

4. 以棉紙、墨汁拓印不同紋路、肌理

5. 用白膠將拓印作品黏貼在另外一張畫紙上

6. 運用想像力,構思地底的生物世界

實作作品

晤談

實踐與應用

7

雕塑1

雕塑2

1-2-1

1-2-2

1-2-3

 

陶藝

筆筒

1. 了解陶土的基本特性

2. 練習土條構成、黏合的方法

3. 認識陶燒--素燒

4. 素燒作品上彩、噴漆

實作作品

晤談

 

8

工藝2

設計2

1-2-1

1-2-2

1-2-3

 

設計

紙塑

人偶

1. 紙塑的方法

2. 製作立體人偶

3. 上色噴漆

實作作品

晤談

口試

設計製作

實踐與應用

 

9

鑑賞1

鑑賞2

1-2-5

2-2-6

2-2-7

2-2-8

3-2-10

3-2-11

3-2-12

3-2-13

戶外教學

高雄市立美術館

1. 欣賞雕塑、名畫的力與美

2. 參觀市立美術館作品展

資料收集與整理

戶外教學參觀學習

分組活動

作業

 

10

鑑賞1

鑑賞2

 

2-2-6

2-2-7

1-2-4

欣賞

成果回顧

1. 作品整理及欣賞

2. 辦理成果學習展

3. 參與並了解展覽場地的基本佈置

鑑賞

報告

晤談

資料整理

自我評量

實踐與應用

 

肆、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乃透過行動研究法,嘗試以一個個案研究「林園國小美術班三年級實施藝術與人文教學的歷程」,作為此次研究以學校本位課程理念融入美術班藝術與人文的教學。

採取質化研究的方式,對本研究的教學情境、課程規劃的目標、林園國小美術班教學團隊的執行情形,以及檢討評鑑實施過程、目標、方案是否修正等研究說明。

二、研究步驟

 研究實施的歷程以Skilbeck〈1984〉即指出學校本位課程應有的五大步驟為依據並結合課程的理論中--「全人發展」的內涵,探索如何推動實施從學校本位課程理念中,設計美術班教學課程,解決美術班在藝術與人文教學的困難。其研究過程為:

〈一〉人員:組織美術班藝術與人文領域研究小組、美術班課程發展委員會。研究小組成員為美術班導師、術科老師等八人;課程發展委員會為校長、教務主任、輔導主任、各班後援會會長及副會長、美術班藝術與人文領域研究小組成員。

〈二〉 研究歷程與步驟構規劃編擬如圖1:

 

 

 

 

1 林園國小美術班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教學步驟圖

三、研究者角色的說明

本研究由於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針對「林園國小三年級美術班實施的藝術與人文的教學設計」。研究者為學校成立招生以來的行政人員,經歷美術班導師、術科導師、美術班負責人,所以從美術班發展特色、教學情境規劃、設置與分析、藝術教學目標的訂定,召集美術班相關專長教師參與教師。制定以學校本位課程理念的美術班教學主題方案,規劃不同時期,所能呈現的適切教學目標。

由於各藝術教學主題方案的建立與執行教學活動是透過美術班教學團隊討論、研究,結合社區資源、發揮學校和社區的互動。研究者為教學領導的角色,同樣也是執行課程規劃與教學,透過行動研究來解決過去美術班課程與教學上的問題,能夠將美術班的課程融合學校主體,積極結合各種人力、資源。

為了擴及課程的多樣化、活潑性與適切性,參與課程的規劃與研究者,可以善用學校多元的教學環境,如多媒體視聽教室、專科美勞教室、陶藝版畫教室、圖書資源…等。

 

四、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內涵

林園國小美術班三年級教學設計單元類別分布

以每週6節的美勞課全學期的排課比例大約為彩畫佔30 %、水墨畫佔30 %、版畫佔10%、工藝設計佔20 %、美術鑑賞佔10 %等基本的安排。每學期平均有一到二次的校外參觀教學,以下為類別分布表:

年級

     類別

彩畫

水墨

平面設計

工藝

陶藝

 

版畫

鑑賞

戶外教學

表演

三年級

4

4

4

2

2

2

2

2

2

林園國小美術班三年級教學單元應達到的美術能力表

能力

年級課程

構圖

色彩

造型

比例

精密性

藝術隨性表現

水墨遊戲

 

V

 

V

V

活動中的人

v

V

v

V

V

色環製作

 

V

 

v

V

生活趣事

v

v

v

v

V

變來變去

v

v

v

v

v

森林裡的動物

v

v

v

v

V

喜愛的遊戲

v

v

v

v

V

彩色黏土製作

v

v

v

v

V

我的故事書

v

v

v

v

V

美濃之旅

 

 

 

 

V

成果回顧

v

v

v

V

 

春節與元宵

v

v

v

v

V

寒色系與暖色系

 

v

 

V

 

布袋戲甄好玩

v

v

v

v

V

校園之美

v

v

v

v

V

動物特寫

v

v

v

v

V

地底下的生物

v

v

v

v

V

筆筒

v

v

v

v

V

紙塑人偶

v

v

v

v

V

高雄市立美術館

 

 

 

 

V

成果回顧展覽

v

v

v

V

v

 

教學評量的類別

經由教學團隊共同制定的評量方式:教師依學生的創造思考〈流暢性、獨創性、變通性〉、技巧表現〈構圖、造形、色彩表現、工具使用〉、態度習慣〈表現動力、認真程度、欣賞發表、合作與整理〉三大類為基本面向,彈性運用下列各種評量方式作綜合性評量。

一、紙筆測驗:經由教師依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所編定之測驗考查。

二、口試:以學生口頭回答結果評定。

三、表演:就學生的表演活動評定。

四、實作:以學生實際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行為表現及能力評定。

五、作業:以學生各種不同習作評定。

六、設計製作:就學生的創造過程及實際表現評定。

七、報告:以學生閱讀、觀察、實驗、調查所得的書面報告評定。

八、鑑賞:從學生對資料或活動中鑑賞領悟的情形評定。

九、晤談:就學生與教師晤談過程了解學生反應情形評定。

十、資料蒐集與整理:就學生對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應用等活動評定。

十一、        同儕互評:學生之間就行為、學習態度、作品相互評量。

十二、        自我評量:學生以自己學習情形、成果與行為的表現,作自我評量的比較。

十三、        戶外教學參觀學習:以學生校外教學參觀、訪問等學習活動評定。

十四、        實踐與應用:以學生日常生活行為評定。

伍、研究結果與討論

1.依據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能力指標而且結合三年級美術班應具備的各種能力發展的課程模式,可以作為四、五、六年級美術班的課程設計的基礎, 而能提高美術班課程的銜接性,使學生獲得更完整的學習。

2.依照全人發展的課程設計需包含(一〉提升生活品質與人文素養〈二〉開發想像力與創造力〈三〉多元文化學習〈四〉統整學習與應用〈五〉發展自我與合作的學習。故分析林園國小美術班三年級教學單元發展向度為下:

發展向度

 

年級課程

提升生活品質與人文素養

開發想像力與創造力

多元文化學習

統整學習與應用

 

展現自我或合作的學習

水墨遊戲

v

v

 

 

v

活動中的人

v

v

v

v

v

色環製作

 

v

 

v

v

生活趣事

v

v

v

v

v

變來變去

 

v

 

v

v

森林裡的動物

v

v

v

v

v

喜愛的遊戲

v

v

v

v

v

彩色黏土製作

v

v

v

v

v

我的故事書

v

v

v

v

v

美濃之旅

v

v

v

v

v

成果回顧

v

v

v

v

V

春節與元宵

v

v

v

v

V

寒色系與暖色系

 

v

v

v

V

布袋戲甄好玩

v

v

v

v

V

校園之美

v

v

v

v

V

動物特寫

v

v

v

v

V

地底下的生物

v

v

v

v

V

筆筒

v

v

v

v

V

紙塑人偶 

v

v

v

v

V

美濃之旅

v

v

v

v

v

成果回顧

v

v

v

v

v

 

2.三年級從嘗試、體驗、探索出發,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養成耐心與恆心,增進敏銳的感受力,更從遊戲的方式如:水墨遊戲、變來變去、色彩活動..等單元,讓學生從快樂的遊戲活動中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奠定學習藝術的基礎。(參照彩色附件水墨學習、色環及色系的遊戲、資源利用)

3.透過此課程設計提高視覺藝術方面的能力--構圖、色彩、寫實、比例、結構、作品精密性,詳細描繪記憶中的事物、藝術材料的精熟、隨意的即興表現。

參照彩色附件水墨學習學期成果、立體作品的製作、細密畫的練習、工藝製作、鑑賞、成果展示)

4.學習成果與美術表現分析對照表

能力

年級課程

構圖

色彩

造型

比例

精密性

藝術隨性表現

水墨遊戲

 

達到

 

達到

達到

活動中的人

達到

達到

達到

不足

達到

色環製作

 

達到

 

達到

達到

生活趣事

不足

達到

達到

不足

達到

變來變去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森林裡的動物

達到

達到

不足

不足

達到

喜愛的遊戲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彩色黏土製作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我的故事書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美濃之旅

 

 

 

 

達到

成果回顧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春節與元宵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寒色系與暖色系

 

達到

 

達到

 

布袋戲眞好玩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校園之美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動物特寫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地底下的生物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筆筒

達到

達到

達到

不足

達到

紙塑人偶

達到

達到

達到

不足

達到

高雄市立美術館

 

 

 

 

達到

成果回顧展覽

達到

達到

達到

達到

不足

其無法達到學習目標的部分,因為學生的動作速度不一致,故時間不足時其精密度會減弱;而成果回顧展覽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對展覽空間設計的認識較為薄弱,故此項達不到學習目標。

5生活化的學習單元設計,有助於學生對就經驗的描述與表現,如:活動中的人、生活趣事、喜愛的遊戲、我的故事書等單元。(參照附件水墨學習學期成果、資源利用、細密畫的練習、校園寫生、彩版畫的製作、表演活動)

6結合戶外教學的參觀與訪問的活動,可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的能力,了解多元文化的特性,關懷鄉土培養其尊重與包容的胸懷。(參照附件高美館藝術之旅、戶外教學美濃行)

7依據此模式的課程設計,可以發展出學生的集體創作、群性學習,其活動單元為:變來變去、地底下的生物、成果回顧、展覽活動等,可融合每個孩子的能力,發揮團隊的能力。(參照附件資源利用、彩版畫的製作、表演活動、高美館藝術之旅、戶外教學美濃行、成果展示)

8因應美術資優的特性,經教學小組討論出在美術能力上:

【一】彩畫能力:1.會應用粗細、曲直、疏密線條豐富畫面的質感與趣味。2.能觀察生活中活動的人,利用線描方式來表現。3.認識色相、明度、彩度、寒暖色系。4.會使用混色與疊色法表現。5.嘗試以筆觸、色彩表達感受與想法,作簡單的作品描述表現。

 

1

  圖2

    圖3

   圖4

1為蠟筆混色與色系變化的遊戲,圖2為圖1之分解再組合成的形體,

3為校園寫生的實景,圖4為彩畫與版畫的混合應用。從色彩上來看原本只有單色運用,可以從圖3及圖4發現混色的景物,圖3的大樹樹葉及樹幹為最明顯的代表,圖4則從藍色系色彩中表現海水的深淺最為明顯。

     從圖3及圖4可以發現構圖的完整性高,而且都能掌握主題,圖3課程為校園之美—寫生活動,圖4課程為生活中的人,而林園鄉靠海,生活中容易接觸到海底生物及漁業生活的人。

(參照附錄色環及色系的遊戲細密畫的練習、校園寫生、彩版畫的製作)

【二】水墨能力:1.利用墨色作線條的變化。2.觀察、想像、實作表達生活感受。3.認識宣紙、棉紙和墨色產生的不同作用。(參照附錄水墨學習、水墨學習學期成果)

 

5

 

6

 

7

8

9

 

 

10

5為教師仔細解說水墨用具課程,圖6為水墨遊戲,讓學生練習用濃淡墨畫出自由線條,圖7為學生水墨遊戲之作品,能觀察到墨色與宣紙的相互變化,圖8為學生以能利用毛筆在宣紙上構圖,圖9為學生以能利用皴、擦、染等方式來增加趣味,圖10為基本白描之後上色。由此可見本課程能使學生從沒接觸過水墨畫到完成完整的水墨畫作品,表示其水墨畫課程教學是可以實際應用在本校的美術資優班的水墨課程之中的。

 

【三】版畫:1.體驗紙版的特性、趣味,能按部就班認識版畫的製作過程。2.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提出心得與看法。3.能學習收拾、清潔、整理版畫機與工作台。(參照附錄版畫課程、彩版畫的應用)【四】工藝設計:1.認識偶戲基本形式。2.能利用布材技法:黏、貼、縫等製作方式。3.能利用紙塑的方式塑形。

11

 

12

13

 

 

 

14

 三年級為多方嘗試媒材為教學要點,圖11為製作戲偶練習布材的製作方式,圖12為完成品,每個學生需分組利用完成的作品表演一齣布偶戲。圖13為紙塑人偶的製作,利用紙屬立體製作的方式,作品陰乾後塗上廣告顏料,變成了漂亮的作品。

參照彩色附錄立體作品的製作、工藝製作、成果展示)【五】立體雕塑:1.黏土技法【陶土、彩色黏土】2.手捏法、盤繞法(參照彩色附錄立體作品的製作、成果展示)【六】美術鑑賞:1.能廣泛收集畫展資料並主動學習。2.描述藝術品及心中感受。

15

 

16

 

17

 

 

18

 

15為學生分享自己學習單的內容,包括色彩運用、構圖與認識畫家,圖16、圖17為學生發現問題後,蒐集資料來行補充學習單及名畫改變的內容,鑑賞學習單我們採用彩色的圖片,讓學生方便學習。

參照彩色附錄鑑賞)

9.課程與達到能力指標之相關

能力指標

 

 

年級課程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1-2-1

 

1-2-2

 

1-2-3

 

1-2-5

 

2-2-6

 

2-2-7

 

2-2-8

 

2-2-9

 

3-2-9

 

3-2-10

 

 

3-2-11

 

 

3-2-12

 

 

 

1-2-4

 

3-2-13

水墨遊戲

v

v

v

 

 

 

v

v

 

 

 

 

 

 

活動中的人

v

v

v

 

 

 

 

v

 

 

 

 

 

 

色環製作

v

v

v

 

 

 

 

 

 

 

 

 

 

 

生活趣事

v

v

v

 

 

 

v

 

 

v

 

 

 

 

變來變去

v

v

v

v

 

 

 

 

 

 

 

 

 

 

森林裡的動物

v

v

v

v

 

 

 

 

 

 

 

 

v

 

喜愛的遊戲

v

v

v

 

 

 

 

 

 

 

 

 

 

 

彩色黏土製作

v

v

v

 

 

 

 

 

 

 

 

 

 

 

我的故事書

v

v

v

 

 

 

 

 

 

 

 

 

 

 

美濃之旅

 

 

v

 

v

 

v

v

 

v

 

v

 

v

成果回顧

 

 

 

 

v

v

 

 

 

 

 

 

 

 

春節與元宵

v

v

v

 

 

 

v

v

 

 

 

 

 

 

寒色系與暖色系

v

v

v

 

 

v

 

 

 

 

 

 

 

 

布袋戲眞好玩

v

v

v

v

 

 

v

 

v

v

 

 

v

 

校園之美

v

v

v

 

 

 

 

 

 

 

 

 

 

 

動物特寫

v

v

v

 

 

 

 

 

 

 

 

 

 

 

地底下的生物

v

v

v

 

 

 

 

 

 

 

 

 

 

 

筆筒

v

v

v

 

 

 

 

 

 

 

 

 

 

 

紙塑人偶

v

v

v

 

 

 

 

 

 

 

 

 

 

 

高雄市立美術館

 

 

 

v

v

v

v

 

 

v

v

v

 

v

成果回顧展覽

 

 

 

v

v

 

 

 

 

 

 

 

v

 

 

從課程與達到能力指標之相關表可見,大部分的課程設計包含了藝術與人文的課程綱要第一目標:探索與表現,與原本課程設計的內涵從嘗試、體驗、探索出發,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養成耐心與恆心,增進敏銳的感受力,奠定學習藝術的基礎的意義是相同的。

10.多樣的教學評量,能從不同的面向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僅僅以作品的表現為評分的標準,更以口頭、綜合表現、團隊合作…等方面來評定審視孩子的學習狀況,提供教學者們再審視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參照附錄成果展示、多樣的評量方式1.2、評量方式、審視教學)

11.過多次的研討會議,提高老師的研究能力與專業素養,能更深入了解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意義,確立教學的方向,不同專長的教師在同一主題下,達成合作的模式。

12.動中與學生的術科學習單中可見學生對此課程的學習接受度 。

13.學習單中家長的意見不多。

14.協同教學者的看法:

(一)淑靜:

1)版畫教學時,應可注意學生收拾場地的習慣,因為版畫油墨較不容處理乾淨,是否能利用報紙,而把版畫印製流程詳細再說明讓學生熟知。

2)寫生的課程,是否能搬出畫架,讓學生學習如何使用畫架。

(二)宜芳:是否在課程中加入漫畫的課程,讓課程的完整性更高。

(三)肯彰:色彩遊戲的運用,有助於色彩的表現,學生比較大膽敢用許多色彩來表現。

〈四〉建達:課程中應可加入資訊的部分如:電腦繪圖、影像合成..等。

〈五〉崇河:若能應用當地自然的特色,如紅樹林、老厝等主題為寫生的素材,可使課程更多元化。

 

陸、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乃希望透過林園國小美術班的課程設計,分析了解規劃執行「三年級美術班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概況,美術班教學團隊的教師能積極透過學校本位課程的概念、發展規劃學校美術班的藝術與人文課程,進而呈現學校特色的藝術教育;讓設計課程的同時,也兼顧學生的學習導向、學校與社區的融合、教師位教學課程設計的一次成長契機。

也許在課程實施與評量的制度上,仍然不夠完整,課程規劃、結構與執行不夠嚴謹,但我們深信課程的發展是不斷的試驗、修正與改進,能發現並利用學校現有的優勢條件與資源,建立學生的美感經驗、培養學生的藝文素養與感動、重視並發展多元文化、提升能畫、能創作的動力。

一、美術班課程設計與美術班發展的相關性:

1.以林園國小美術班教學專業團隊與學生學習來看:四位專任教師各以專長在三、四、五、六年級教授專長課程,並以一年為一位術科老師為負責該班學生學習,在四年之中除了可以學習既有的課程中外,還可學習適應到四種不同教學方法,就學生而言學習的內容增多增廣了;就教師而言對課程掌握的銜接性更高。

2.以林園國小美術班三年級課程設計來看:利用課程實施的多樣化引導學生藝文領域的學習,但能掌握全學期的排課比例大約為彩畫佔30 %、水墨畫佔30 %、版畫佔10%、工藝設計佔20 %、美術鑑賞佔10 %等基本的安排。

【一】在課程與教學型態上來看:在靜態的教學中多包含了實作、展覽、講座、室內鑑賞;而動態的教學則包含了表演、戶外教學參觀、寫生。

【二】在發展的向度上多能以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課程,再搭配提升生活品質與人文素養,並融合多元文化的學習,認識其他的鄉土風俗,具有宏觀的視野,讓學生在統整與應用的能力能有所提升,展現自我與合作的學習,肯定自己,學習展演。

【三】課程設計是以探討主題,重視思維的內容與方向,由「創意思考」與「情意」帶領「技法技巧」。讓學習變得充滿創意、並將學習到的藝術概念融合表現在生活中。

【四】在整個美術能力的培養中以能提高視覺藝術方面的能力--構圖、色彩、寫實、比例、結構、作品精密性,詳細描繪記憶中的事物、藝術材料的精熟、隨意的即興表現的課程設計為參考指標。

二、發展美術班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課程可行性

學校教師要如何增強課程領導和視導的素養和態度,具備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設計能力〈歐用生,民88〉,並實際參與課程發展、試驗與研究工作,讓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能使教師展現專業素養和知能,開啟另一扇教學智慧之窗。尤其在藝術與人文的課程整合與規劃有著現實面的教師人力、專業知能、學校行政排課…等因素的影響,若能增加師資內容與協同教學課程規劃能更完善,將有助於課程的推動。

就林園國小美術班三年級的課程設計來看,能嘗試從課程內容與整合、教學策略,與教學團隊實施課程的結構面,都有相當大的可行性。在課程結構上能有系統設計每個類別進階的能力,並融入多種視覺藝術的學習,並能展現學校發展的特色。

三、建議

推動美術班藝術與人文教學,著實會使教學團隊的工作量劇增,能夠透過本身與教學團隊教師的行動研究、規劃、試驗、研究屬於學校本位課程優勢的資源與人文背景,研究過程會帶給教師的專業成長、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需要一個研究動機與向心力都很高的教學團隊與領導。若能增加師資內容與協同教學課程規劃能更完善,將有助於課程的推動。

   透過這樣的行動研究,能提升教師發揮專業自主的規劃與研究能力,更能了解林園國小美術班的教學與課程的相關,若能善加引進家長會或其它社會資源,來發展更多樣的的課程,想必能使學生的學習與教師推動課程有更多的助力。至於評鑑制度的落實,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研究時間,以階段性來看待此次的行動研究,已經達到三年級美術班課程基礎的設計與評量制度的訂定;而未來的目標是規劃整個四年的課程計畫並訂定屬於林園國小美術班的學生基本能力指標。

 

參考書目

教育部〈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張嘉育〈民91〉。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冠學。

張嘉育〈民8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苑

黃壬來(民79)。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壬來(民83)。鄉土美勞創作的教學理念與應用。載於國立屏東師院主編美勞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專輯,P.P.1-28。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歐用生〈88年〉。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玉蘭〈民82〉。美術資優班學生之特質以及為其實施生計團體諮商之必要性。資優教育季刊,46,頁27-31。

陳奐宇〈民91〉。美術資優兒童創造力之探索。美育雙月刊,126。頁92-95。

台北市松山區民族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設計與實務Ⅰ、Ⅱ/謝玲玲等編輯,台北市,北市民族國小,民91.92。

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徐秀菊等著,台北市藝術館,民92。。

高雄縣林園國小92學年度上、下學期課程教學設計

高雄縣林園國小93年美術班學習成果專輯

Clark,G.,& Zimmerman,E.〈1984〉.Educating Artistically Talented Students. 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Hurwitz,Al.〈1983〉.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in Art-A Guide to Program Planning.USA: Davis Publications,Inc.

Skilbeck , M.〈1984〉.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London:Harper&Row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