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與數位資本主義

 

整理者:魏劭楷

南華生死所研究生

 

網路購物

 

自從網際網路開始快速發展以來,傳統社會模式便一步步的瓦解,融合成能夠適應現在生活步調的模式,許多的產業結構也開始質變,而本次所要探討的主題-網路購物與數位資本主義-便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首先談到網路購物,一定要對電子商務的定義與內容有所瞭解。因此,本篇從電子商務開始談起,慢慢導入網路購物,在分析其優缺點以及風險,藉由許多統計資料中瞭解網路購物已經融合在現今社會之中,最後在探討所謂的數位資本主義以及影響。

一、電子商務的定義與四大類別

余千智(民88)指出,電子商務是整合資訊、通訊、資料庫管理、以及安全防護等技術,目的在於支援商業流程、商品與服務的交換,讓所有商業交易能在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與其他加值網路上應用,並提供商品服務的線上資訊傳輸,交易與支付的功能。

在涵蓋範疇上,電子商務的範疇涵蓋企業對企業、企業對個人、個人對企業、及個人對個人等四大類別,其分別說明如下:

1.          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Business-to-Business;B2B):

即企業與企業間利用電腦科技與網路所從事的商業活動。例如傳統的EDI、新興的快速回應系統、電子表單等,強調企業電腦化程度、流程自動化程度、及配合客戶要求程度等,企業須有供應鏈管理及自動化機制,以提昇企業運作速度與效率。

2.          企業對個人的電子商務(Business-to-Consumer;B2C):

即企業透過網路對個人所做的服務及商業行為。如電子購物、個人金融理財、資料庫查詢、線上遊戲等,其重點在於品質與準時交貨。

3.          個人對企業的電子商務(Consumer-to- Business, C2B):

指網頁為交易中介,消費者透過網路社群的匯集,尋求與企業有較低價格的交易機會。

4.          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Consumer-to-Consumer;C2C):

指利用網路資訊透明化功能建立交易機制,買賣雙方自行協商交貨與付款方式。

二、網路購物之定義

網路購物的概念是早期『互動式家中購物(Interactive Home Shopping)』的衍生。根據Hoffman & Novak(1996)對互動(Interactivity)的解釋為兩方持續進行雙向的溝通。而互動式家中購物則是買賣雙方在「回應時間」及「回應情境」兩項構面上的互動(Albaetal., 1997)。官振華(1997)對網路購物行為的描述包括:顧客透過WWW 廣告進行線上訂購、直接洽購,或是看過廠商在其他線上媒體(News, BBS)的廣告後洽購。李宛穎(1999)對網路購物的定義為,企業經由網路商店接受消費者由線上訂購產品或服務。

三、美國網購之緣起

網路拍賣(Auction Online)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線上交易的一種模式。隨著網路的推廣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路拍賣開始受到的更多人的青睞。網路拍賣最早開始於1995年,美國的小程式師皮爾‧歐米達(Pierre Omidyar)建立起一個小網站。

最初建立這個網站是為了向人們提供變種的埃博拉病毒代碼。後來他在網站上加了一個小的拍賣程式,利用這個功能幫助他的女朋友和其他的人交換各自的收藏品。因為網站上的拍賣發展的十分迅速,一年後他辭職並開始創建發展網路拍賣業務,於是就誕生了現在全球網路拍賣的巨頭——eBay。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如今網路拍賣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電子交易模式。1998年三月,eBay以240 萬股股票把懷特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畢業,哈佛商學院企管碩士,曾經任職迪士尼、哈斯布羅玩具、寶鹼等知名公司。)挖來擔任執行長,短短半年就讓eBay股票上市,在電子商務一片慘綠中,拉出長紅業績。

懷特曼本人也因為傑出的表現而在2000年11月被時代雜誌票選為全球 25位最具有影響力的CEO 之一,排名第八(微軟比爾蓋茲排名第二,,花旗集團總裁魯賓排名第五,長江實業集團李嘉誠排名第九,聯想集團執行長柳傳志排名十四,張忠謀排名十七,美林集團總裁歐尼爾排名第廿四)。

eBay似乎有意將進軍台灣當成進入中國的跳板。網路業界對於這樣的變化基本上表示歡迎,因為以eBay的資源要把台灣電子商務的餅做大並不是問題,屆時人人都能享受到好處。

四、台灣網購之緣起

台灣的網路拍賣市場,是由本土廠商酷必得CoolBid、拍賣王UBid、夢想家Dreamer以及當舖DownPut等電子商務網站開始。約1998至2000年期間的網路熱潮時,酷必得曾經一度引領購物網站潮流,並提供網路拍賣銷售機制,但是時機似乎時不我與。

當時網路交易並不成熟,最後終究黯然下台,儘管如此,他們仍是台灣網路拍賣的先驅,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後來的B2CC2C的交易發展。目前台灣的兩大拍賣巨擎皆是外來的和尚,Yahoo於2001年推出網路拍賣服務,2002年初ebay併購「拍賣王」亦正式進入台灣網拍市場,開啟了台灣的網路拍賣新紀元,同時也排擠了其他的潛在網拍經營者與進入者。

根據E-ICP 2005年版行銷資料庫調查,台灣上網的人口中,「在過去一個月內」上過eBay拍賣的人有6.7%,而去過Yahoo拍賣的人有25.7%,兩者合計共約32%,此兩者之間或許有重疊的人口,但可推估上網人口當中約有三成的人,是潛在的網路拍賣人口,而此數據足已在許多的付費網路服務中名列前矛,因此推行付費網路服務的可行性也隨之提高許多。

五、網路購物與拍賣的差別-以yahoo為例

1.      Yahoo!奇摩拍賣

個人或公司行號皆可提供商品販售,是一個拍賣的交易市集。由許多的網路拍賣賣家提供商品,並且讓網路拍賣買家可以依照希望購買的金額以下標的方式標售商品。依照拍賣者自定規定可以競標或直接交易,一般人只要通過認證程序就可以在拍賣中“買”或“賣”東西。

所拍賣的物品可能是新品或是二手商品,更有可能是水貨、仿冒品,貨源來源無保證。商品的保障度,有只能憑賣家的良心或是買家藉由賣家的評價判斷。

2.      Yahoo!奇摩購物通

目前只限定公司行號,以收租金、點擊率或廣告費用的方式提供各廠商網路商店平台,各商家有各自的購物平台,因此可以自訂平台介面及付款、配送方式;目前由網勁科技承辦相關業務。

提供商品的來源是各網路商店提供全新商品、明確的訂購模式、交易金額、遞送服務、鑑賞退換貨與保固服務,基本上是新品。因為購物通上面的商品的來源有很多公司,所以售後服務依各公司規定比較沒有固定,貨品來源比起購物中心較無保障。

3.      Yahoo!奇摩購物中心

是奇摩委託興奇科技獨立經營的商城。只是與【購物通】的差別在各商家無獨立的購物平台。購物通是Yahoo直營,購物中心則是由Yahoo與興奇科技結盟合作,興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經營,裡面的商品、售價、售後服務都是興奇在負責。不會像購物通、拍賣那樣多頭馬車,相對來說比較有保障。

六、02~04網路購物市場成長趨勢圖

 

七、1996~2004上網人口&普及率

 

八、2005年蕃薯藤網路調查

調查中發現,女性網友的比例在十年調查中逐年增加,以目前網友的性別來看,男女佔比已難分軒輊,這代表女性網友的成長速度快。從2003年開始,超過6成的網友曾在網路上購物,其中31.5%網友購買美容保養用品,顯示網路逐漸成為女性購買保養用品的重要通路之一,加上近幾年以女性為主要對象的購物網站與行銷活動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粉紅勢力未來不容小看。

由於網購行為逐漸發展,平均單次消費金額在2005年升高為3,530元,這也象徵網路購物消費具有相當潛力。而以網路來進行購買的商品來看,除書籍雜誌與3C產品外,機票訂票與旅遊套裝行程在近幾年有上升趨勢,是網路購物發展具有潛力的商品。

九、2006網路消費調查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3甲發表一項網路消費狀況調查,在全台1162份成功樣本中,有16.8%表示曾上網購物,換算成人口數則約有379萬人上網消費,至於每周都會上網的高度網路使用者的網路購物比例就更高了,有39.8%有此經驗。

而「方便省時」是這些人上網買東西的主要原因,比例高達66.9%,其次才是網路上的東西比較便宜,占了26.4%。根據這項調查,不願上網消費最主要原因是「怕被詐騙,拿不到商品」,也有人「沒有習慣」或擔心「刷卡付款安全問題」。

十、2006資策會網路購物與網友行為調查

資策會針對網友及拜訪廠商兩方式進行網路購物與網友行為調查,根據網友消費經額及主要網路購物廠商的營收推估,今年(2006)台灣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可達1,451億元,其中網路購物的市場規模約為935億元,網路拍賣市場規模為516億元,明年單獨網路購物市場將達1438億元,成長53.7%,整體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可望突破1,500億元。資策會調查,網友從事活動也隨網路安全環境改善,今年網路購物也從去年第10名攀升至第4名,網路競標拍賣活動也從第11名躍升為第6名。

至於台灣網友今年(2006)的整體網路購物金額,女性平均網路購物金額為7,504元,男性則為10,880元;網路拍賣的平均交易金額,與去年(2005)相當,介於1,000至3,000元之間。其中賣家在網路拍賣市場的年平均收入大幅度成長,從去年的10,225元,至今年的38,231元,成長幅度為273.8%。根據資策會問卷調查,台灣網友最常去的購物網站分別為:雅虎(50%)、PChome(27. 3%)及博客來(9.5%),網友最常去的網拍網站仍以雅虎為大宗,到達率為91.1%。

十一、        2007台灣網路使用調查(網路訪問者)

十二、        網路購物交易流程(資料來源:黃賢章,2004)

 

十三、        網路購物付費方式

1                信用卡付費:

消費者在網路上留下信用卡資料,以刷卡方式付款的交易  方式。

2                便利商店取貨付款:

電子商務網站將商品送至指定的便利商店,消費者再去便利商店付款取貨。

3                貨到付款:

由貨運公司將商品交給消費者時,消費者再以現金付款。

4                金融機構轉帳:

將購物金額利用郵政劃撥、銀行匯款或ATM轉帳方式給賣方,然後賣方再將商品以快遞、宅配或郵寄方式送至消費者。

十四、        網路購物的優點(Peter Clemente,1999)

1.              隱密性高。

2.              沒有煩人的銷售員。

3.              不需要出門即可購物。

4.              容易比較產品的價格。

5.              24 小時均可使用。獲得更多更快的資訊。

十五、        消費者網路購物所重視的因素

張劭勳(2001)的研究中亦指出,國內消費者在進行網路購物時所重視的因素為 :

1.              能提供個人化的溝通服務諮詢方式,針對產品內容的解說及相關的資

訊。

2.              方便、節省購物時間。

3.              產品可先試用,不合意時可退貨。

4.              市面上不易購買的商品,特別是直接可由國外訂購。

5.              產品所擁有的品牌、形象、信譽。

6.              產品付款時可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

7.              產品的種類齊全。

十六、        不願網購的原因(榮泰生,2000 )

1.              不希望負擔運輸成本。

2.              網頁呈現太慢,如有超連結,更是要等上一段時間。

3.              對於信用卡號碼的曝光感到不安。

4.              萬一產品不適用,網站接受退貨嗎﹖要如何退貨﹖

其實,上述四點除了第三點還必須努力之外,其他的幾乎都已經有所改善,在2000年的時候,網路還在處在撥接速率的年代,可是現在已經進入光世代,寬頻網路無所不在,因此第二點已經不成問題;而現在的網站也多已提供退換貨的機制,至於第一點,想要省時省力,當然要付出一些代價,既然你不想負擔運輸成本,那只好請你花時間去購買。

十七、        網路購物的缺點

多數人購物就是享受那份壓馬路、逛櫥窗的閒情逸緻,百貨公司營造出舒服購物的環境,使消費者自在花錢是現代人主要休閒活動之一,這是網路購物所沒法取代的。所以,就這點來看,傳統購物永遠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網路購物現階段的一個缺點則是對於有形的產品,沒辦法實地觸摸感受其實體,來決定購買與否,或許不久的將來,改善傳輸速度和網路頻寬後,3D 虛擬實境的網路購物商店會出現。不過我認為,就算是3D呈現的虛擬商品,依舊還是虛擬的,無法跟實品比較,這也是傳統購物有不可被替代性的原因之一。

網路購物最普遍的付款方式是透過信用卡交易,因此便牽涉網路交易的安全性問題,雖然目前各商家已備有多項交易安全機制,例如Secure SocketsLayer (SSL)編碼(encrypt),確保資料傳輸過程的安全性;及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SET)安全電子交易的安全標準等。當然沒有一套系統敢百分之百保證信用卡資料的安全。

門檻不高,任何懂網頁及程式設計的人,有心及肯花時間就可成立一個購物網站,很容易被不肖份子所欺詐,加上沒有店面,沒辦法從商店外觀來判定信譽及可靠度,對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風險。

十八、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由網景 (Netscape) 開發的 ,SSL 是 Secure Socket Layer 的縮寫,是一種網際網路上最普遍使用的安全通訊協定,保障網站伺服器及瀏覽器之間的數據資料傳輸的安全性。透過使用這個協定,網路上的數據傳輸會按照認證的種類(40位元、128位元) 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密,更會檢查資料的完整性。

除此以外, 透過所謂『金鑰匙』的加密技術及嚴謹的SSL認證註冊的程序,SSL可以驗證伺服器的身分而達到網站瀏覽者向網站身分作出檢查的目的。網站瀏覽者當看到瀏覽器右下角出現『金鑰匙』,瀏覽者可以點選查看伺服器的位置及身分,確認網站是否真實可靠。

十九、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發卡組織及IBM等公司提出,交易是以信用卡為基礎的網際網路安全電子付款協定,目的是將信用卡在店家刷卡的交易方式,轉移到消費者的電腦上。

SET的機制中,一個完整的線上購物交易包括訂購申請、身份認證、付款授權、付款取得及交易狀況查詢。經由上述的機制,可以讓消費者、網路店家及銀行放心地在網路上進行電子商務活動。

二十、        SSL&SET的比較

1.  SSL優點:

(1)是目前線上交易最普及使用的安全協定。

(2)不需事先取得認證,使用較方便。

2.  SSL缺點:

(1)消費者無法確認電子商務網站是否是正派、穩當的在經營,店家也無法知道消費者的真實身份,也無法防範盜刷的問題。

(2)購物網站仍可取得消費者的信用卡資料,若保管不當,亦可能讓資料外洩被盜刷。

(3)缺乏認證機構。

3.  SET優點:

(1)每個人必須拿身份證明的文件到認證中心取得認證。

(2)購物網站無法取得消費者的信用卡資料,不用擔心被盜刷的問題。

(3)付款銀行看不到消費者的購物內容,保障了消費者的隱私權。

4.  SET缺點:

        (1)需向認證中心取得認證,手續較麻煩。

二十一、                網路和傳統購物的差別

1.              傳統購物受地區限制,網路購物則無。

2.              傳統購物受天氣影響(ex:雨天),網路購物則無。

3.              傳統購物受時間限制,網路購物則無(即使晚上12點,依然能完成交

易)。

4.              網路購物交易方便,傳統購物則人需到現場才能完成交易。

5.              網路購物比價方便,傳統購物不易比價。

6.              傳統購物完成交易通常當天就可拿到商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網路

購物通常需等1天或以上而且交易風險高。

7.              網路購物商品瑕疵率高,品質不一,傳統購物可當場看貨。

8.              網路商店商品價錢低,傳統購物價錢較高(網路商店不需經大盤)。

9.              傳統購物開店成本、基本開銷高(人事成本,水電費,租金等) ,路

則相對較低。

研究結果發現,網路消費者對於便利商店取貨付款與貨到付款兩種付費方式的財務風險與隱私權風險都感受較低,並且認為具有較高的便利性;有網路購物經驗的消費者偏好產品的品牌知名度高、有試用期、可退換貨以及具售後服務的交易內容。此外,接觸網際網路時間越少的消費者對於信用卡付費的財務風險感受越高。(網路購物付費方式與消費者知覺風險之研究)

    畢竟便利商店取貨付款與貨到付款兩種付費方式以網路付費方式來說,試算比較安全的一種,而且不用出門就有專人送貨到府,便利性不言可喻;當你對一件事情不熟悉時,相對來說就比較不信任它,所以風險感也當然會隨著提昇。

研究結果發現,網路購物除了帶給使用者購物的便捷、豐富的資訊外,上網競標、比價的刺激、撿便宜的心態、新流行資訊的快速更新、期待及收到商品的感覺、社群的人際交流、自我的掌控性…等,是吸引及滿足網路者心理層面需求的主要構念,使購物變得更愉悅而有趣,但在不滿足的構念上,擔心受騙、資料外洩、產品不良及送貨問題等令消費者有不安全、不放心的感覺。因此,隱私權的保護、網站商品的品質及口碑,是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考慮因素。(網路購物使用與滿足之研究)。

這段點出了網際網路相對於傳統購物來說擁有的特殊性,上網競標、比價的刺激、撿便宜的心態是很難在傳統購物的模式中被滿足,但是卻也相對要付出許多風險。

二十二、                網路購物的風險

Hofacker (1998)針對線上消費者行為的研究認為消費者透過網路購物會面臨五項知覺風險:

1.              時間風險(Time Risk):

消費者擔心在購物網站裡,浪費太多時間。因為許多網站的內容超過負荷(如圖檔太多),導致搜尋目標商品耗費太多時間。

2.              店家風險(Vendor Risk):

消費者對有實體的商店較為安心;而對購物網站,因缺乏實體店面而覺得緊張。

3.              安全風險(Security Risk):

消費者擔心電腦犯罪影響其個人資料與信用卡號的安全。

4.              品牌風險(Brand Risk):

消費者面對非知名品牌或不熟悉的品牌而產生的不確定感。

5.              隱私權風險(Privacy Risk):

擔心在購物網站留下的個人資料會被濫用或轉賣。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2004年十二月底至今年二月初,以隨機方式挑選PChome Online線上購物、So-net Plaza線上購物、Unimall統一購物便、Yahoo!奇摩購物2、金石堂網路書店、東森購物網路商城、頂好Wellcome E-Shop購物中心、博客來網路書店、蕃薯藤購物等九個知名網站進行「網站標示」、「退貨調查」。結果發現,沒有1家網站資訊的提供是合格的,且除了東森、Pchome外,其他7家均違反消保法規定,違規要求消費者自付退貨運費。

在退貨運費方面,消基會表示,網路購物屬於郵購買賣,對所收受的商品不願買受時,可在收到商品後七日內,解除契約,無須負擔任何費用,如果廠商堅持一定要消費者負擔,消費者可向消保會或消基會申訴、檢舉。消基會建議消費者採存證信函方式解除契約,一方面可由業者自行取回貨品,一方面也留有書面資料,必要時可做為舉證證據。

 

數位資本主義

 

一、何謂數位資本主義

以數位科技作為經濟型態環境,生產工具為數位素養 (digitalliteracy),生產關係隨之發生變化,透過數位科技而產發的創新知識或產物,成為此經濟型態下用來換取利潤的資本,可釋義為主導數位經濟的一種運作原則。

數位化的資本主義首次突破地理疆界所給予的限制,將社會場域予以數位化,形成了一套關於社會場域新的政治經濟學。學校、博物館、政府等領域,過去都受到企業經營原則支配,早已充分資本主義化。面對新的數位化發展趨勢,企業經營方式將會有許多調整,數位資本主義亦將會以不同於傳統的方式出現。

 

二、數位資本主義演進與發展

從二十世紀開始,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體系成為資本主義賴以開展的場域。在社會主義瓦解後,資本主義的原則宰制了全世界,亞洲金融風暴、俄羅斯金融危機,都說明金融資本主義在世紀末成為資本主義開展最重要的面貌。就在這同時,伴隨著網際網路以及全球資訊網的蓬勃發展,資本主義開始有了轉變。

Dan Schiller 於1999 年著作─《數位資本主義》(Digital Captalism─Networking the Global Market System)之中,不再將網際網路僅僅視為去除圍牆、毫無阻礙的場所,Schiller 更是把數位傳播系統整合進到全球政治經濟的核心。

數位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工具由傳統資本主義的資金、土地、廠房等變革為網際網路的數位化工具,Dan Schiller 主張具有數位能力者擁有了定義社會制度的權力,教育作為一社會制度,同樣受到握有掌握數位媒體者的控制。

此外,電腦科技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的迅速崛起,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社會正急速的往資訊社會型態轉變,且速度極快,而資本主義在此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發展。

數位資本主義在許多方面都已經脫離傳統資本主義的特質,當數位時代以免費作為手段達成佔有市場之目的後,市場價值才會因此而生,於是數位資本主義的「商品價值」,來自使用者的佔有比率,使用者比率愈高,商品價值愈高,數位資本主義與傳統資本主義不僅僅在形式上和名稱上有所不同,事實上,二者在邏輯上、運作原則上已經產生根本上的差異。

它的意義也可以用簡單一句話來解釋,那就是「使用者創造資訊、搭配資訊、消費資訊」,這裡的消費同時含括了實際上的購買以及對資訊的吸收。在資訊作為最主要生產物的時代,將生產的工作交給使用者、將整理歸類貼標籤的工作也交給使用者、將購買這些使用者勞動製造之後的半成品的責任也交給使用者,然後告訴使用者:你可以自己動手,讓屬於你的,變得更好。

 

結論

網路購物發展到現在,其實已經算是步入成熟期,B2C (如:購物網站)、C2C (如:網路拍賣) 兩種模式之間的界限已經愈來愈模糊。基於網路的便利性,任何有創意的商品都能在網路找到一片天。但也由於網路的資訊快速、販賣商品容易,隨著新潮流的推動,網友隨時都有新的選擇,許多網路上自創的個人品牌的在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當然仿冒的問題也將比現在更加嚴重。

數位資本主義既是以「資訊」為主要籌碼,是否又將形成他種形式的貧富不均?數位落差的現象好似現代社會中的另一種貧富差異,當某些單位擁有強大的數位資源,那麼壟斷與佔有的勢力將更為強大,社會階級的差異愈加明顯。未來隨著網路交易的壯大,各行各業的市場型態都將隨之牽動。網路技術的提升,會將網路購物帶到另一個新的境界,因此,網路的安全性以及網路信任機制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提昇改善,才能因應未來的趨勢。

                

參考文獻

黃賢章(2004),《網路購物付費方式與消費者知覺風險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淑雲(2001),《消費者特性與網際網路購物意願關係之研究--以生鮮食品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碩士論文。

李振妮(1999),《網路消費者購買決策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張敬芝(2003),《網路購物服務品質衡量模式建構之研究》,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正雄(2002),《網路購物契約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榮泰生(2000),《網網路行銷:電子商務實務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杜炳麟,《網路購物之信任模式與顧客忠誠度》,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官振華(1997),《WWW 使用者運用電子購物意願之研究-以人格特質、購買涉入與網路使用行為探討》,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苑穎(1999),《線上銷售考量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涵如(2002),《數位資本主義下的數位落差及其教育因應策略》,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信文、何巧齡,《影響網路購物行為之關鍵因素分析》http://libdata.nhu.edu.tw:8080/EJournal/3093020101.pdf

《數位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http://jai.nhu.edu.tw/A43.htm

影響網路購物行為之關鍵因素分析http://libdata.nhu.edu.tw:8080/EJournal/3093020101.pdf

 

老師授課重點摘要整理

一、        福特主義、泰勒式管理、科層組織

經由技術革新、改善組織設計以及提昇人類技能,可以大量減少生產一定數量產品所需之勞工數目。資本對勞工、物質對勞工、能源對勞工、管理者對勞工比率,在每單位產出中都能提高。如此高容量產業很快就成為資本密集、能源密集以及管理密集的產業。

大量生產可以被界定為經由技術與組織革新所創造出的高效能產出產業,只要很少勞動力就足以製造大量產出。  --A.D.Chandler, Jr

二、        組織虛擬化

歷史上頭一次,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不是一個主體(例如企業家或企業家庭)、也不是集體的(例如資產階級、公司、國家)主體。….這個單位是網絡,它組合了許多的主體及組織,並且不斷地修正以成為支持環境及市場結構的網絡。

(1)   垂直與水平不整合;

(2)   權力下放;

(3)   組織扁平化,最好不要超過四層;

(4)   以客戶服務為導向。

三、        公司消失定律(Law of Diminishing Firms)

市場消失在網路的各個節點之間,每台主機只要能夠媒介交易,就能取代傳統「市場」的功能;當交易成本隨著網路交易日益而逐漸下降,低到一定程度時,正式組織也會因而逐漸消失。

                            --Larry Downes & Mui Chunka

四、        Metcalfe’s Law

節點與節點間可能連結的數目成長速度快過節點的數目,網路的價值為使用者的平方 (v=n² )。

五、        Reed’s Law

    網絡能讓個體之間形成團體時,價值就呈指數函數的倍數,網路成長的價值不是與使用者的平方成正比,而是呈指數函數比。

 

心得整理

吳文祥

記得數年前我也曾在網路拍賣過東西,那時我把比較老舊的電腦給拆解了,用數位相機拍攝然後掛上雅虎的拍賣網,當時還小賺一筆錢,原來網路世界還可以提供做這項交易。

隨著科技的發達,網際網路更近人性化,各家網路商店的網頁都是精心設計的,因為要眾多的網海中開一家店生存,需要的是人際的光顧,與熱情、信用的服務。其實與真實的商店並無多大的差別,只是它提供了另一個更方便的購買管道,實現了只要按按手指貨品就能送到你家。而現今的商家除真實的店面,在網路世界也都有建立虛擬的商店,由於網路無國際,透過網路商店可進一部吸收更多的客源。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小說,描述在一個靠海的鄉鎮,而這鄉鎮大都是靠魚塭養殖業過活,但許多魚販出價都不高,有三個國中生透過網路世界介紹家鄉的特色和當地的名產,結果有一家知名大飯店經由網路來買她們的魚貨。有了大飯店的背書和高價的收購,使得當地的養殖業馳名中外。即使是一家不起色的路邊攤或小麵店,只要透過網路大肆的報導尤如電視明星給於加持般,那麼有效的吸引顧客。

透過網路工具將產品給行銷出去,這是拜近年來網路蓬勃發展之賜,即時你沒有真實的店面,只要有網路工具你就可以開一家店,實現人人可以自己當老闆,甚至自己是老闆而商品是自己,也是大有人光顧。這顛覆的傳統的思維,老闆並非要擁有龐大的的資金或廠房,在馬克思的觀點上,擁有生產工具就能掌握一切的經濟唯物論上,也受到很大的考驗。

推薦網頁

http://www.neo.com.tw/archives/000596.html 網路購物大未來

http://ec.icxo.com/htmlnews/2005/01/17/550668.htm 網絡營銷的利與弊

 

李日新

「宅女最好的朋友叫宅配。」這句話也許那些成天坐在電腦前的宅宅們來說有點諷刺,但是卻很精準地點出了網路購物的便利性。

網路的特性促使了虛擬的經濟行為蓬勃發展,因為訊息獲得快速,不受地理空間限制,只要網路可以連上線不管是在哪裡都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再者網路購物的比價方便而且貨色齊全,因為省去了實體店面的店租成本與人事成本,所以網路上所陳列的商品通常會比實體店面的商品便宜不少。而且使用的是轉帳或是信用卡,只要家中有讀卡機就可以即時使用網路atm轉帳,比起傳統的面對面的交易真的是快速且便利許多;而且也因為網路流通快速的特性,讓資本主義的擴散更加快了速度,似乎正符合了亞當思密所闡述的意義:經濟不需要外力的介入,因此並它會隨著它的自由運作而發展出一套最恰當的生存方式,目前的網路經濟似乎正處於此種模式-摸索出一套最合適的運作型態。

網路購物是近幾年來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個商機年輕且活絡,是一個有前瞻性與發展性的新興交易模式,在現今凡事e化的社會中,任何發展都逃不掉數位的關連,甚至是只要灌上網路的頭銜和應用都會大行其道。但網路的經濟交易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危機,畢竟,他缺少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公平性,而且還多了一層郵購所缺乏的複雜性,以及無法受到有效的管制,因此造成了許多的現實層面上的問題,包括原有的市場正規經濟受到衝擊而衰退,網路上的詐騙等經濟犯罪,以及像是之前對於網路拍賣所造成的逃漏稅問題等等因為網路犯罪和在網路動手腳是更模糊難測的,唯有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前提下才會有交易產生,也因此,發展解決網路的詐欺規範是有待開發的。

推薦網站

[網絡經濟觀察] 呂本富:網絡經濟沒有上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11/16/content_3786442.htm

網路貨幣經濟與市集經濟的黎明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141

 

陳奕帆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人們的購物習慣產生很大的改變。從過去店面式的行銷販售的型態,逐漸轉型成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進行,例如:電視購物、網路購物、手機購物、電子郵件購物等。電子商務的呈現也造成消費習慣的逐漸改變,所以近年來電子商務儼然成為現代新興的一項行業。不過從這一項行業的興起,我們也要逐漸檢視這一個環境的未來性。過去,我們的消費習慣一直停留在於要看到商品然後檢視其適用性或與其他商品比較下然後再花錢消費,可是電子消費的型態則是提供消費者另一項消費的新選擇,由於時代的變遷,校費者不見得會有充裕的時間在傳統的消費環境下進行購物消費的行為,而電子商務的興起,讓消費者可以透過不同的媒體資訊科技(電視、網路、手機、電子郵件、PDA等)在不同時間與不同環境下進行消費的行為。

利用電視購物,結合傳統購物與電子商務的優點,消費者可以藉由視訊媒體,滿足對於商品欣賞,然後依據個人喜好進行消費行為。這是電子媒體科技下的另一而其他需要透過網路進行的購物方式,則是需要依賴網路頻寬的大小來決勝,而依照目前無線科技的日益蓬勃,新的電子購物便利性應該會逐漸提升。

電子商務的成功,取決的不見得網路科技的高超,而是取決於定位的問題,一但定位清楚,如何銷售行銷策略的成功,應該會像雅虎或是EBAY的成功。如果一味追求相關科技的技術純熟度,可能會限於方向不明而導致失敗。

電子商務的推廣這和傳統行銷路線有極大差異性,因為首先會面對的是消費習慣的不同,因為消費習慣的轉變,所以電子商務廣告行銷便佔了極大重要的位階,再來便是安全的消費環境以及消費者隱私的保護,這一切幾乎都會影響消費者對於透過電子來進行購物的意願。再者,如日前最夯的阿里巴巴,他的上市的確可以反映出現在對於點子商務的熱烈期待,再者創辦人馬雲也強調,好的電子商務取決於搜索引擎,所以,阿里巴巴也極力併購雅虎中國,以取得其搜索引擎的技術,也正因為他的定位清楚所以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也獲得熱烈的迴響。因為好的搜索引擎,將提供使用者以更簡單的方式取得最多及最完整的資訊,也因為資訊正確,所以成交率也相對會提高。這也是為何好的電子商務平台的問世,其背後商機無限,更是許多人搶破頭要認股的原因。

推薦網頁

CNT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http://www.nii.org.tw/CNT/

2002年6月網路商務之基本面

電子商務論壇à專欄文章à別讓電子商務的經營越位犯規

電子商務論壇à專欄文章à隱私權之死?---談電子商務的個人資料保護 簡榮宗

電子商務論壇à專欄文章à淺談軟體及商業方法專利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簡榮宗

電子商務論壇à專欄文章à電子商務的開始 張雄輝

電子商務論壇à專欄文章à2001年電子郵件行銷問題與機會 張雄輝

電子商務論壇à專欄文章à服務流程規劃是電子商務網站的基石 楊舜仁

電子商務時報 http://www.ectimes.org.tw/

 

陳炫婷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線上購物除了興起一股新興商機也創造了一股網路文化,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許多傳統的消費行為打破以往的交易模式,超越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創造了另一種新起的消費型態。目前台灣最著名的拍賣入口網站以雅虎奇摩與ebay為主,電視主打廣告為兩家網路公司分別強調自己的網路購物系統方便與多樣性。藉由廣告所產生的效應,許多消費者已經習慣用網路購物來取代平常的逛街消費購物行為。

在網路世界中無奇不有,就連消費也是令人瞠目結舌,舉凡食衣住行樣樣不缺,國內外名品多可藉由網路連結下訂,許多的名產店也紛紛推出網路訂購服務,天涯若彼鄰,積極的落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網路的便捷和低門檻,也成為許多人投資創業的新門路,無論買或買,在網路通路中,都增加許多的可能性。

即使今日網路購物已十分普遍,在法律條文規定尚未完備的情況下,「安全性」為網路購物者考量的關鍵因素,仍然許有消費者不敢輕易嘗試,尤其爆發過幾起網路購物詐騙事件中,安全的購物環境,是急需關注及解決的問題,雖然在網路平台也提共「評價」的機制來做為買賣雙方信用的參考,但畢竟是參考值,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值得商確。

推薦網頁

網路購物現況的新聞資訊

http://news.pchome.com.tw/life/bcc/20071105/index-20071105053319210001.html

由數位經濟看階級、權力與消費的可能型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dguo/3/1701483/20021105211035/

 

陳麗麗

網際網路的發展隨著商業化而一日千里,它也帶動很多產業的興起,網路購物即為其中之ㄧ,在免去一些人事成本與店面成本,因此許多商家盯上了這塊淨土,把營銷作到了網上,於是出現了網上書店、網上花店、網上禮品店等,據悉96年網路商業共售出約5億美元的商品,98 年預計有望達到48億美元,可見市場潛力巨大。而它的門檻相當低只要有個網站,把商品照片放上網路上即可開店當老闆,因此現在在網路上不管是拍賣網頁或購物站台每天都呈倍數的增加,

而它的成功也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關,我們日益依賴電腦或忙於工作而沒時間去從事購物,因此透過每天接觸的電腦代為我們解決這一區求也越來越頻繁,資策會推估2005年台灣網路購物市場規模挑戰600億元,女性相關產品深具成長潛力,由此可知我們消費型態的日益改變。

可是在看不見實質物品情況下的從事交易與交易方式安全制度不夠導致個人資料外洩等等也謂它帶來許多交易糾紛的問題,消基會曾針對國內9大知名購物網站調查發現,竟然百分之百沒有在首頁上提供所有、完整資訊,部分網站甚至連電話、電子信箱等資訊都沒有,有的則要消費者自己透過其他連結才能找到相關資訊。

網路購物是未來的趨勢,但因為與傳統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不同,而容易衍生出網路交易詐騙問題。要知道網路交易的內容及類型,如何防範交易詐騙及安全的交易等便顯得很重要,保障自己的權益免的當冤大頭。

推薦網頁

http://eteacher.edu.tw/7_trade.asp

這個網站對於網路交易與類型與它常見的問題有詳細的介紹

http://www.knu.edu.tw/knu1/%B9B%C4w%AC%E3%A8s%B6%B0%A5Z/%B2%C4%A4%BB%B4%C1/2.%BF%BD%BB%CA%B6%AF.pdf

消費者購物方式之選擇與時間的屬性分析

 

黃文彬

為了滿足人類的購買慾望,購物通路一直在演變,實體的購物通路從小雜貨店、中型超市(如頂好超市等)到全年無休的便利超商以及近年來發展蓬勃、搶食大餅的大型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相較於實體購物通路,低成本、高便利性的虛擬購物通路似乎也不甘示弱,從郵購、目錄型購物、電視購物到網路購物、網路拍賣,虛擬購物通路ㄧ再出新招,市場規模也迅速擴展,這種不出門也能「大血拼」的購物模式已成為現代人的消費新型態。

網路購物的便利性高,但風險相對也提高,如商品保障、售後服務、付費機制等等,製造出更多樣的消費糾紛,所以選擇有保障的購物網站成為網路購物的第一入門必修學分。若能掌握一些訣竅,例如:選擇知名網站、參考網友的評鑑,以及了解消費者本身的購物權益等,想必能降低在網購上吃虧的機會。個人也曾有過網路購物的經驗,但還是不敢嘗試購買一些高價位以及極需售後服務的商品,大部分都以買書為主,當然貨比三家不吃虧,網路購物也提供一個比價的資訊,讓顧客可以買到「俗擱大碗」的超值商品。

傳統資本主義體制下,資本家擁有也控制所有的生產要素,藉此獲得最大的利潤,社會的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資訊社會的來臨,網路行銷打破了人力、時間、地域的阻礙,數位資本主義就此產生。傳統的資本家無法再以大量生產、削價競爭的方式獲利,勢必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商品價值,才能與其他同行做區隔。以現今的社會而言,高科技產業有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創造驚人的利潤與爆發性的成長,等到數位資本主義全面進佔全球經濟活動時,所帶來的數位落差問題可能引發更大的貧富差距。

推薦網頁

1. i-security

http://www.i-security.tw/index.asp

簡介:提供適合於中小企業/單位/組織特性的資訊安全基本認知概念、學習與評量課程,以及企業資訊使用環境評量等服務,強化中小企業/單位/組織在資訊應用上的安全度。

2. 資訊科技即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工具─批判教育社會學的實踐

http://www.ymps.tyc.edu.tw/moodle/file.php/33/moddata/forum/111/2806/paper_tyc.doc

簡介:以批判教育社會學的角度來針對資訊科技即促進教育平等的有力工具進行分析,並試圖提出具有實踐意涵的選擇策略

 

楊雅雯

網路購物已成為一種趨勢,資策會MIC公布最新「2007台灣電子商店發展趨勢」,該報告顯示,今年台灣整體線上購物的市場規模可望達到新台幣1855億元,預估到2008年,將提升至新台幣2530億元,成長率達36.4%。

正如知名拍賣網站的廣告辭「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消費者幾乎可以在網路上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利用網路,購物是隨時的、是動態的,產品畫面隨時可更新,即使新產品剛上架,消費者也能立刻知道,搶鮮訂購使用,而且大部份具規模的網路購物商店的產品具檢索功能,只要鍵入關鍵字,便可輕易尋找自己想要的商品。

但是,網路購物的品質不容易掌控,消費者拿到產品後可能會有認知上的落差,且網路購物最普遍的付款方式是透過信用卡交易,因此網路交易的安全也需要特別注意,雖然商家已備有多項交易安全機制,但還是有資料被盜用的危險。另外,雖然消費者在購物前再三比較,仔細思量,還是無法阻止網路詐欺的可能,這些都是網路購物待解決的問題。

推薦網頁

    資策會預估2008網路購物成長率將高達36%  

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SearchResult/05SearchResultContent.asp?Keyword=網路購物&MMContentNoID=45486

    網路購物顧客價值對顧客關係品質的影響之實証研究

http://www2.cm.nsysu.edu.tw/e-journal/files/95_june/08.pdf

 

蔡曉薇

在網路盛行下,許多新訊息不斷更新,而流行也隨著網路傳遞,使得各種商品得以在網路上讓大眾選擇。以往網路購物並不盛行原因,在於平臺所提供的空間較少,並且無相關網路購物的規則。但網路發展到可以提供大量平臺時,網路購物就成為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因為網路傳遞訊息迅速,因此各種新的商品新的資訊皆可以馬上獲得,加上便利不必上街購買,甚至有些國外物品亦可透過網路購買挑選,因此這也是網路購物逐漸在消費市場嶄露頭角之因。

網路商品的便利,也使得商家透過網路來經營市場。因此,商家並不一定有實體的店面,只要有一個網路空間可以在平臺上交易,則可以買賣任何商品。自己架設網站比租一個店面來的便宜許多,有時甚至免費,因此,有些店面是個人的單純生產拍賣,當然有更多的企業商品。數位化購物使得商品可以依照顧客需要多少量而生產,而這個顧客不是只有在地,而是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一個大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是可以供全世界所需要的人而向企業購買。這也造成會使用網路的地區會得到比較好的優勢,因為透過網路數位化得以向世界提供平臺讓世界的人們購買,但不會使用網路就會漸漸的被網路商品所取代。雖然,現代社會還是有許多人逛街購物,但逛街的人多,購物的人卻少。

網路購物的興起,帶來消費者的便利已經商品多種選擇,對商家而言有新的管道提供消費者消費,但網路世界中仍存在著,誰能掌握新的趨勢或是新的科技的知識權力問題,因此也會造就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不平等,這也更清楚展現知識權力的時代。

 

鍾佳穎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逐步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型態,透過網路購物,也是其中一項隱藏著很大商機,影響大家購物習慣的一項改變。網路有著即時、互動、低成本、及多媒體的特性,只要能把他的產品放至網路上,提供足夠的資訊讓消費者參考與認識產品,並讓消費者安心,就能夠銷售產品,不需要高成本的店面、員工人事費、裝潢、甚至貨物囤積的成本,小成本就能經營,難怪網路購物如雨後春筍般林立。

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4年公布我國網路購物市場及電子商店經營現況調查結果,2004年線上購物營業額達347.2億元,以旅遊業所佔最多有68%,其次是電腦及周邊、視聽設備等等3C產品有17%,比去年成長57.2%,而佔整體零售市場的1.2%。而且預估2008年將達1000億元。而網路電子商務系統,從B2B(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到B2C(企業對個人的網路購物)到C2C(個人對個人,如網路拍賣),也的確種類越來越多,服務的層面也越來越廣。

為何網路購物會受到青睞呢?和傳統購物比較,網路購物時間、地點不受限,容易比價,成本低,且交易方便,就算刮風下雨颱風天只要網路還通就能買,不必出門,的確是方便。當然也要承擔一些風險,實際收到和網路看的有差距、交易的時間長(不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付了款卻沒收到,或是清倉的瑕疵品等。所以找比較大的購物網應該比較有保障,我也比較習慣到便利商店貨到取款,有時會用銀行轉帳,最讓我不放心的是線上刷卡。

但根據資策會的調查,從網路上獲利的商家其實不多,在1998年調查300家商家的結果的中,甚至有50%是虧損的,這倒是令我訝異,何以不必負擔店面及屯貨等成本,仍有這麼多家虧損?是成本計算錯誤(賣太便宜了!)?無法取信、吸引消費者?

數位資本主義

數位資本主義的定義為以數位科技作為經濟型態環境,生產工具為數位素養 (digitalliteracy),透過數位科技而產發的創新知識或產物,成為此經濟型態下用來換取利潤的資本。在此分工下,彼此間有高度的聯結,獲利快,但一旦跟不上數位發展的腳步,也很容易就沒落。現今電子商務發展快速,虛擬社會的存在,都是數位資本主義下的產物,透過網路所形成的虛擬組織 ,也使得經濟活動更無疆界,更彈性。想想電子新貴,科學園區內那些與數位相關的企業之年盈餘,年終尾牙發獎金時的闊綽,與其他產業的沒落形成之對比,貧者益貧,富者益富,真是令人羨慕又忌妒啊!但數位化是一個趨勢,一味的抗拒,將逐漸很難在這樣的社會下生存。

推薦網頁

http://jai.nhu.edu.tw/A43.htm數位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http://libdata.nhu.edu.tw:8080/EJournal/3093020101.pdf影響網路購物行為之關鍵因素分析

 

簡意惠

由於網路科技的快速進步,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模式有了重大的改變,不同於以往道統金融機構的運作模式。人們也漸漸的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商業行為,因此商家看到這點,紛紛經營起網路購物台的活動,使用的論點就是網路購物是一個即時、互動、多媒體、低成本及無遠弗屆的新通路。

我也會上網路購物的網站看看,可是很少在網路上進行實際的購買,因為會擔心交易過程中的問題,害怕會被騙,怕店家放在站上的商品樣本跟我要買的實物不相同,也會怕購買時資料外洩等等問題……,所以說網路購物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在進行商業行為時獲得安全的保障,相信只要解決這個問題,網路購物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呢。

網際網路在短短的十年間成為了讓全球關注的新焦點,而且只要是與網路有關的產業都能有不錯的商機,在過去傳統的資本主義中,土地、資本、勞動為三大要素,但現下數位資本主義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現,雖然數位資本主義的概念發展到現下尚未成熟,但藉著數位化的發展,資本主義在快速的突破環境的限制,讓世界各地區的經濟連接,所以說未來的將會一個數位資本的時代。

因此,網路經濟也跟隨著數位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不只是改變了傳統的購買模式,也產生了多元的商業行為,如電視購物、網路訂書等經濟活動,所以網路時代的經濟是不斷的在成長,而未來數位資本主將更蓬勃發展。

推薦網頁

1、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8

網路購物必須能提供足夠的安心要素才能吸引人來買。只有在商品資訊充足的情形下,消費者才能真正安心。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什麼是不能透過網路來賣的。

2、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11/11-2.htm

數位化的資本主義首次突破地理疆界所給予的限制,將社會場域予以數位化,形成了一套關於社會場域新的政治經濟學。

 

魏劭楷

網際網路的多元性,使的傳統社會價值開始轉變,連帶型態也跟著轉移,許多的傳統模式在網路的潮流下慢慢的淪陷,方便與省時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現在連購物都不需要出門,只要經由網路藉著螢幕依靠滑鼠配合晶片讀卡機,就可以讓你買到傾家蕩產,或許有點誇張,但是你一不小心,確實會發生。

怎麼說?因為你藉由這樣付費的機制讓你缺少一種感覺,一種點鈔票花錢的感覺,很容易讓你失去對金錢的概念,或許這也是網路遊戲中有許多虛擬貨幣所以負起的責任。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在電腦上玩大富翁的時候,你所有支付的費用都是虛擬的,但是表現的方式卻跟你網路購物方式很類似,尤其許多擬真的遊戲中,這樣的模式更是貼近生活,久而久之,會不會因此讓使用者(消費者)產生錯覺?有人能夠保證不會有人套用了整個遊戲思維模式?這會產生一種似乎不是在花自己錢的迷思,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一種把錢從皮包拿出來的心痛感?

而網路購物會盛行,除了方便之外,還有一大利因,那就是商品便宜。為何他會便宜?因為減少實體店面所需要的所有花費,不需昂貴店面租金及人事費用,便反應在價格上,較便宜的價格就是另一吸引顧客下單的重要因素。而且網路是動態的,畫面隨時可更新,即使新產品剛發表,消費者也能立刻知道,搶鮮訂購使用,而不用耐心地等待宣傳上架後才可以買到。另一方面,在網路購物,只需要鍵入商品的關鍵字,便可輕易尋找自己想要的商品,省下很多時間,加上可以說是24小時不打烊的商店,你隨時都可以購買你需要的東西。

就此來看,網路購物是否會有一天取代傳統購物?以目前來說,應該是不可能,因為網路環境必須建立在一種信任上,尤其扯到金錢的部份,藉由傳統購物的方式,消費者可以在現場看到、甚至摸到產品,在決定是否購買,要退要換也比較有憑據;反之來看網路購物,消費者只能藉由所謂實物拍攝的圖片來參考是否需要購買,就算之後科技進步到3d立體虛擬實境,可以讓你彷彿看到實物,但是那仍舊是虛擬程式設計出來的不是?而且網路安全環境更是最大的問題,除非日後真的有辦法使消費者信服,否則就目前我推測,傳統購物是有不可被取代性的。

推薦網頁

1.網路購物的經驗與信任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36-06.htm

本篇是從網路社會學通訊中拿出來的,探討可能影響網路購物的因素,將這些因素歸納為14個構面,研究結果顯示,網路購物的經驗是影響網路購物主要的原因,而網路購物的經驗與信任是網路購物主要的預測因素。

2. 網路購物使用與滿足之研究 (碩博網論文)

 

陳秀卿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與普及,網路商店業績蒸蒸日上,以雅虎奇摩2004年經營社群及商務策略,整體線上交易金額突破165億,其中拍賣部份便佔了150億的佳績。資策會資訊市場統計,2003年台灣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221億元,2004年達347億元,2005年達501億元。可見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數位時代的市場」不需大量成本及收益,可擁有大量的行銷資產,已漸漸取代傳統經營模式,創造全新商務模式。

數位電子化帶給現代社會方便性,產生許多商機,其中影響經濟市場最大最深遠就是電子商務市場。電子商務市場是一個商務平台,在平台上以最少的成本費用提供各種合適環境空間給賣家展售商品,讓賣家省下店面組金、人工成本、管銷費用…等成本,以降低價格或優惠方式爭取顧客賺取業績。平台上賣家為贏得顧客的光臨點閱,無不絞盡腦汁提供最新消息、最佳資訊、最美畫面給買家參考、瀏覽,讓消費者藉由網路的多元及方便性,就可做到「秀才不出門而知各物件價格、足不出戶也能貨比三家」的智慧型買家。

網際網路雖提供消費者更多的購物機會及便利性,也給消費者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這些風險包含有傳統市場的買賣糾紛外,也包括因網路特性產生之問題如買賣的商品或服務不符合期望、網路詐欺、個人基本資料外洩及交易安全…等,讓網路購物一度瀕臨泡沫破滅時期。後雖重新得到消費者青睞,主要是因為寬頻上網便宜化、很多家庭已連上網際網路,以及線上購物推薦的評論,作為購買商品的參考依據及安全考量;商家可以透過網路族群之間的認同感,作為網路行銷施力的新方向。消費者在進行網路購物時,如能注意以上的事項,當能大幅降低網路購物可能產生的風險,並充分享受網路購物所帶來的各項好處。

推薦網頁

http://mag.udn.com/mag/dc/forward.jsp?f_ART_ID=22741

名稱:數位文化誌

介紹網路購物未來趨勢。提供「導購」的威力和樂趣,並以推薦、分享

和評價的機制來確立購物意向。

http://libdata.nhu.edu.tw:8080/EJournal/3093020101.pdf

作者:王信文 何巧齡

題目:影響網路購物行為之關鍵因素分析

摘要:探討影響網路購物行為之重要因素分析以及進行網路購物決策時考量因素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