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對國民教育現場的影響之研究

陳美

新竹教育大學區域社會人文學系研究生

吳俊秀

苗栗縣大西國中

摘要

近年來,臺灣人口生育率急遽下降,社會人口結構出現少子化的型態,對未來教育生態的影響層面鉅大,從國家教育政策的方向,到基層教育環境的改變,無不受「少子化」的影響。

「少子化」此一社會現象所延伸而來的社會問題,也是現今教育現場的人們沸沸揚揚所爭論不休的議題,如:「超額教師」、「流浪教師」、「小校裁併」等問題。在國家教育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面臨「少子化」的社會現象,教育當局、學校、以及教師,應該如何有所作為呢?筆者因處在教育職場的環境中,深刻體認到此一社會現象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及其所造成的影響,藉由此一研究課題,促成成筆者對「少子化」現象作一深入性的探討,並提出少子化現象影響的另一思考空間。

本文從文獻搜集及國中小老師個案訪談的資料中,以內容分析方法匯整出:國中小老師對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少子化對教育生態所產生的影響,進而提出對「少子化」的省思內涵,期能對「少子化」此一社會現象有透徹的理解與深層的看法。

壹、研究動機

人口變動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遷移(移出、移入),然而,以台灣地區內的人口數來看,可以發覺遷移(移民至國外)與死亡率的影響遠不及出生率對總人口數的影響(內政部戶政司,2005)。

近年來,國小入學新生人數逐年降低,教育部統計處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歷年出生人口數,推估台灣地區九十二至九十八學年度國民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九十二學年度約三十二萬二千人,去年八月入學的九十三學年度小一新生約為二十八萬四千餘人,創五十年來新低紀錄;到九十八學年度,將可能只剩下二十三萬四千餘人(韓國棟,2004.2.23),未來六年內小一入學新生便將銳減近十萬人。

因此,台灣社會即將面臨『少子化』、『異質化』和『快速老化』等三大挑戰,三者環環相扣,其中又以『少子化』現象為其根本原因,衝擊著國內教育。對於逐年急遽下降的臺灣人口生育率,影響著未來教育生態的各層面極為深遠,從國家教育政策的方向,到基層教育環境的改變,無不受「少子化」的影響。筆者因處在國家義務教育-國中小教育職場的環境中,深刻體認到此一社會現象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及其所造成的影響,藉由此一研究課題,促成成筆者對「少子化」現象作一系統性的探討。

有鑑於上述之原因,為了探討此一現象與問題,本文擬從文獻探討中察覺社會現象中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分析少子化對教育生態所產生的影響,進而在筆者生活週糟找尋目前國中小教師為訪談與觀察個案,進行對個案面對「少子化議題的看法及想法」進行深度的了解,希冀在最後能對「少子化」社會現象做一闡述筆者自身省思的看法,期能透過對「少子化」此一社會現象之訪談與觀察,提出更具透徹的理解與深層的看法。

貳、文獻探討

一、人口少子化趨勢之發展

首先,從全球人口結構來看,目前全球人口已達六十四億餘(表三),對全球資源及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最近國際油價上漲即為一例。而且目前全球人口每年增加仍達七千萬人。對未來全球人口的高點,低推估約七十五億,中推估約九十餘億。就算是低推估數字,地球人口仍然太多太擁擠(表一)。因此就地球永續發展觀點,各先進國家出現少子化現象,可說是人類的自救行為;就歷史角度言,並非壞事。全球最適人口可能是四、五十億左右,須比目前減少約二成,這樣居住的人最為舒服。照行政院經建會最新的人口推計,依低推計我國在民國一百四十年的總人口數約1,772萬,即比目前人口減少21.3%。這樣的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可能最適合居住(鐘俊文,2005

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司人口組的統計,全球185個人口超過15萬人的國家或地區中,有64個國家或地區的平均總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2.1人,其中,更有30個國家或地區的總生育率低於1.5人(表二)。
  
聯合國經濟社會司人口組也發現,除了北美洲因為大量年輕人口移入,紓緩了生育率下滑的速度外,其他各洲都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在2千年到2005年的全球平均總生育率是2.7人,其中,以歐洲的1.4人最低,非洲的4.9人最高,已開發國家除了美國還能維持人口替代水準的2.1人外,其他都在替代水準以下,預估我國的平均生育率是1.4人,香港更是只有1人,是全球總生育率最低的地區。

表三:全球及世界各大洲人口數(內政部網站,2005

表四:世界主要國家粗出生率(內政部網站,2005

人口變動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遷移(移出、移入),然而,以台灣地區內的人口數來看,可以發覺遷移(移民至國外)與死亡率的影響遠不及出生率對總人口數的影響(內政部戶政司)。

社會是由人類所組成的,而社會制度是由人類團體所制定下的產物,在台灣人口數目急劇減少的情況下,社會制度如果無法及時因應人口結構的變化,整個社會體系將會面臨種種的問題和挑戰。

由此人口專家眼光來評斷,對於人口成長的變化趨勢,有著悲觀及樂觀兩極端的看法。傾向悲觀的專家們認為,先進國家生育率下滑而落後國家在生長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仍擁有高生育率,因此世界的貧富人口差距會愈差愈大,這是一項隱憂。傾向樂觀的專家們則不認為生育率會一獗不振,以經濟學角度而言,人類人口的變化趨勢應該會達到「最適化」的平衡。因此,單從生育率的統計數據上來看,仍須加以了解其統計背後可能隱藏某些尚未列入統計的因素考量。

無論各派別的專家看法如何,臺灣生育率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沒有戰後嬰兒潮的高峰,加上臺灣社會環境的大改變下,從傳統的中國人生兒育女為人生首重之是大事,無法生育的女子可被丈夫無條件休妻,到現今社會已轉變為已婚女性的意志成為决定是否生育的主要權力。

研究台灣外籍配偶的學者夏曉鵑指出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台灣地區的經濟優勢產生鉅大的吸引力,而婚姻仲介也以近似買賣的方式,將落後地區的女子引進台灣的婚姻市場,而由於近十幾年來,不斷有外籍配偶來台結婚生子,也出現了文化融合的現象,「新台灣之子」便是代表。現今新生兒有一成以上是外籍媽媽所生,每7.5人有一位是外配子女,93年有47,000位新台灣之子在學。未來,台灣所面臨的人口結構改變(翁孟次,2005)。

二、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

臺灣的生育率下降,人口結構出現的少子化型態,已儼然是目前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對整個社會、經濟、家庭、文化將產生深遠影響,也將影響未來學校經營的走向,茲將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分述如下(李光廷,2005鍾俊文,2004):

(一)家庭計畫實施結果

多數家庭趨向選擇生育一個或二個來用心栽培,每個家庭的子女數一旦逐漸減少,少子化便是必然的現象。

(二)經濟負擔壓力增加

臺灣社會隨著失業率高升、薪資萎縮等因素,大家對於社會及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感,覺得生活愈來愈辛苦,組成家庭及養兒育女形成一種經濟及心理上的壓力及負擔。使許多年輕人有『朝不保夕』的危機感。且都市化的結果,造成撫養嬰兒的成本大增,但是嬰兒的經濟價值(至少對父母言),則較農業社會大幅下降,有一些人養不起小孩,會在經濟考量下,為了避免增加經濟負擔,不敢生孩子。

(三)社會價值觀念改變

現在父母很難再指望『養兒防老』,反而許多人認為子女是重大負擔,觀念一百八十度改變,成為『養老防兒』。同時,有許多人對世界未來發展持悲觀看法,認為下一代的生活會比這一代差。

(四)科技文明發達影響

拜網路及電腦普及所賜,許多人因此遲婚、不婚或不生育。並且拜女性主義的興起,強調生育自主,以及墮胎合法化、墮胎藥物之普及化、E世代嬌生慣養、不願意負擔養兒育女的辛苦責任,視生育為畏途等都是原因。

(五)晚婚與晚育的結果

近年來,現今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女性在學歷與工作上的能力都不輸男性。因此,造成女性結婚年齡大幅延後,女性適合生育年限因而縮短,且在觀念上傳統的婚姻對於現代女性已不再適用,追求獨立及自由為現代女性所標榜,使得頂客族(夫妻都工作,家中無子女)增加,造成生育率下降。

 

三、人口少子化對教育生態所產生的影響

由於後現代時代的來臨,社會多元價值的不斷出現,加上台灣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人口少子化的影響層面深遠。

此一發展趨勢對目前的教育規劃,如小班小校、班級師資的員額配置以及生師比的標準等等,將有相當大的衝擊(張鈿富,2004)。筆者將各項層面的影響整理如下:

(一)  教育當局的政策層面

1.教育品質的提升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針對少子化現象發威,民眾對於教育未來的走向,抽樣全國1,1182550歲的民眾,了解民眾對少子化與國家未來發展影響的看法,民眾對教育經費配置的態度、對班級或學生人數減少後教育品質的觀感及對少子化趨勢下,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學校存廢的意見。負責民調的台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遠光指出,超過85的民眾認為少子化對台灣未來有負面影響,不利國家發展。85民眾同意,因為教育經費過高,降低民眾生育的意願,顯示子女教育的教育費用是民眾是否生小孩的原因。73民眾支持減低班級人數,儘管學生人數逐年減少,但仍有82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維持原有的教育經費,不能因為學生人數減少而刪減教育經費。

2.師資水準的提升

 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之中,教師的工作面對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責任,也同時面對著「典範變革」與「未來趨勢」的創新發展,持續進修的教師文化攸關教師的素質提昇,是為教師專業生涯發展所必須進行的終身教育,同時也是教師權利與義務的保優策略之一。因為近年來在改革風潮的教育之下,家長們、學生們及社會大眾已經對於教育品質與教育績效,產生高度的重視與深切的期許,舉凡學校課程安排、教師教學實施、學生學習內容、教師專業增能等議題不斷被熱烈討論與檢視,教師的專業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陳金木,2005)。

(二)  學校團體的衝擊層面

首當其衝面對少子化的是學校團體,而對學校的教育發展衝擊如下:

1.學生及班級數減少,學校面臨裁併或廢校

內學齡兒童人數遽降,預估國小減班合計將近一萬班,緊接著影響國中學生來源,未來學生人數過少的國中小廢併校勢所難免。

2.教師供需嚴重失調,超額問題揮之不去

教育部從八十四年度核設教育學程,包括原有的師資班與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核定招生數逐年增加,並且從八十六學年度開始依新制核發教師證書,累計核發的教師證書已經達到十萬張,不過獲聘為正式教師的只有七萬人,顯示仍有三萬人目前依然是找不到教職的『流浪教師』(邱瓊平,2004)。加上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就學人數逐年遞減,學校面臨超額教師的問題將日益嚴重

3.教育資源隨之縮減,學校形成艱困產業

由於學生數減少,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論我國『少子化』的危機,2004.5.7)。

4.學生缺乏人際互動,人格發展產生偏頗

由於『少子化』影響,家庭人口觀念由『兒女成群、承歡膝下』演變到『二個恰恰好,一個不算少』,近來『寶貝兒女一個』已成風氣。由於家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家人寵愛在一身。父母花大把鈔票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嬌生慣養結果是造成孩子『使性又不知感恩』、『好吃又懶作』的偏差行為(鐘朝宏,2004)。在學校由於缺乏人際互動,人格發展易產生偏頗,影響它們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處世的素養,更進而會影響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

綜合上述,少子化第一個所衝擊的便是學校與教育,由於新生兒人數逐年遞減,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學校經營勢將日趨艱困,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招不到學生的結果是濫竽充數,使教學品質降低,此一問題則是教育環境之一大隱憂。

(三)  教師個人的反應層面

教師敏於覺知社會的變化,對於少子化的影響最為影響深刻,但由於教師只是執行者,並非決策者,因此「流浪教師」及「超額教師」的問題,只是不斷的產生。全國少子化促使超額教師日形嚴重,終至於超額教師無從安置之窘境。文超順,2006)。筆者所服務的苗栗縣,也於去年底要求各校訂定「超額老師介聘辦法」,在民國九十四年首度出現超額教師現象時,一度提出超額老師自行處理問題,而後教育局在輿論壓力下,最終為每一位超額教師安排安置學校而結束教師團體的抗爭。去年,苗栗縣在新縣長上任的政策利多下,以「不減班」為原則,將超額老師問題降至最低。但是,教師果真是職業備受保障的行業嗎?又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超額問題呢?這是值得各單位及學校教師層面深思考量的。

參、個案訪談與觀察資料的分析

   在前一部份,筆者收集與整理了文獻資料以及官方數據,在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專門領域,對於人口出生率的數字,都有不同的意義內涵及解釋,除了前面學者們所探討而整理的教育現象與歸因之外,筆者身處國民義務教育-國中小教育現場,生活接觸的國中小老師也都會提及此議題,因此,在筆者的研究中,想要進一步對個案老師作此議題的探究,了解國中小老師對「少子化」的看法。

一、個案訪談與觀察資料記錄

(一)訪談個案一

訪談時間:九十六年四月十七日

     訪談對象:新竹縣某國小女老師

訪談資料記錄:

  T1代表受訪對象, m代表訪問者;T1m為研究所同學長達2年】

  m:妳家的妹妹(小孩)幾歲了?

  T1:已經滿三歲半了。

  m:妳要讓妹妹去上幼稚園了嗎?

 T1:今年會讓她去上學,還在找學校呀!

 m:妳何時打算生第二個呀?公婆會逼妳嗎?

 T1:我沒想要生第二個,我覺得一個小孩就好了呀!公婆不敢明說,而我老公一向看我決定,我說生一個就好,他也同意,反正小孩都是我在照顧,老公也都沒幫上忙,所以,都是我說了算呀!

 m:妳不怕「少子化」更嚴重呀!以後你女兒要扶養你和先生兩位老人耶!

 T1:沒關係,我們老師有退休金,會先規畫好自己老年生活,不會讓年輕人負擔。現在我要工作,又要上研究所的課,先生工作時數長,對於要再多照顧另一個小孩,真的是沒時間與體力。誰叫現在養兒育女的責任那麼重,實在是沒有把握照顧兩個孩子,至少時間上就分割不出多餘的時間。

 

 m:我和妳也有同感。金錢不是考量重點,但現階段時間真的不太能配合,你想的我也考量過,像我們苗栗縣少子化很嚴重,都有超額老師的問題,你們新竹縣呢?

 T1:我們去年也有超額老師,不過沒你們的嚴重,而我現在在六班的學校上班,就比較不怕超額的問題,可是,像我是訓導組長,就會覺得現代家長小孩生的少,每個小孩都很驕縱,比五六年前的孩子還難管呢

 

觀察個案一:

由於個案T1與筆者為研究所同學,故在每週兩天的課程中會碰面聊天,偶爾會談及家中的孩子情況,因個案T1和筆者一樣現今只有一個孩子,故曾聊過是否要生第二個孩子的問題,上述訪談資料為決定作業題目後,所訪談的對話內容。

個案T1在研一時,與筆者閒聊中透露:放學後都直接來上研究所的課程,不敢回家,怕家中的妹妹會緊抓她不放,而白天上班時,都由公婆照顧為多,也曾提及:想要在工作中多發揮,然而想過要再生第二個寶寶,但工作競爭力越來越強,就連教師的工作,也無法暫停休息一下,害怕生小孩的短暫休息,會影響工作的競爭力。

  筆者在兩年來觀察到個案t都穿著較正式的服裝(套裝、高跟鞋),因此判斷個案T1對自我要求高,希望在各方面能有一定的成就水準,因此,筆者觀察個案T1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原因是擔心會擔誤工作及各方面的表現。

因此在目前台灣社會中,職業婦女擔心工作表現,造成生育子女數可能偏向一個而已,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在台灣本土女性生育子女的決定權,多由夫妻雙方協調共識;相較於外籍配偶,多半是經由國際婚姻貿易而結婚,其背後都有其婚姻需求或目的,故買方因付出貿易金錢代價,故生育子女的決定權都掌握在買方手上,加上中國傳統習俗認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故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生育子女數都在兩個以上。

 

(二)訪談個案二

訪談時間:九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訪談對象:苗栗縣某國小男主任(66年次)

訪談資料記錄:

  T2代表受訪對象, m代表訪問者;T2m為主任儲訓班同學,上課時間為每週六上午八點到下午六點,課程長達半年。】

m:你們學校會很忙嗎?

  T2:今年換接教導主任了,本來的總務工作也要幫忙,最近又有偏遠地區數位學習中心設在我們學校,所以有兩仟萬的工程要發包。所以我最近很忙。

  m:那你的老婆呢?

 T2:因為她是英語輔導團,她也忙她的事呀!

 m:你和老婆有生育計畫嗎?父母方面有壓力嗎?

 T2:我們沒有打算要生孩子!

 m:是你老婆不想生嗎?

T2:是我自己不想生小孩!因為我和我老婆都很忙。

m:你父母都不反對嗎?

 T2:我沒有明說,我爸媽也沒說什麼。

m:那學校工程忙的如何?你們學校的總務主任都不用做事嗎?

  T2:我們校長也很頭痛呀,因為總務主任說偏遠地區數位學習中心是我們教務處申請的計畫,所以由我規畫,加上總務主任不懂電腦的設備,就把工作推到我這邊啦!工程也都發包了,還剩後序工作要忙。

  m:你的工作能力真強呢?你們校長對你應該很企重吧!

 T2:還好啦!有時假日有活動要常加班,做不完還要帶回家完成。我和我老婆就計畫暑假要出國去玩呢!可以放鬆一下!

m:你看(對著另一主任O說話),他們沒有孩子負擔,可以到處跑到處玩,哪像我和我先生捨不得小孩,也不方便去遠途旅遊,好不容易等小孩長大了。

O:你還只有一個小孩就哇哇叫,我們以前養小孩都不知道怎樣熬過來,現在孩子長大了都離家去念書了,回想起來時間過得也算很快啦!養小孩撐過痛苦的時間,小孩就長大囉!

T2無語微笑著)

結束對話。

觀察個案二:

由於個案T2與筆者為主任儲訓班的同學,故在每週六的課程中會碰面聊天,T2的座位與筆者相近,筆者得知:T2和筆者為同一年紀,因此想探究T2對生兒育女的觀念,所以,會在儲訓課程的下課時間和T2談及與研究相關的主題,想了解個案本身的生育觀念,做為現今生育率下滑所造成的少子化作一深入訪談。

從上面的訪談資料中,可以得知個案T2是較為自己考量的人,其以「工作忙」做為不生孩子的回答方式。然而,為了生活上的時間可以自主安排,因此不想背負養兒育女的負擔。

然而,筆者得知:T2於師範學院畢業後,即申請出國念書,念畢就回國就業,擔任學校的行政職務,在大學生毫無經濟基礎下而接受家中資助出國,故T2家境應屬小康以上的家庭,因而不需要T2(為長子,另有一弟)負起協助改善家庭經濟的責任。

T2對於家中長輩傳宗接代的期盼,可以不顧,而以自己為考量重心,代表其較不願意接受傳宗接代及養兒育女的負責,又因家境較優沃,故也不必負起家庭經濟的責任。

整體觀察T2之言行舉止,較像美式作風的行為,與其背景、出國念書的影響不無關係。筆者認為:不想背負太多的責任,為少子化現象背後的一種偏向心靈探索的原因之一。

(三)訪談個案三

第一次訪談時間:九十六年四月十九日

     訪談對象:苗栗縣某國小女老師(58年次)

第一次訪談資料記錄:

  T3代表受訪對象, m代表訪問者;T3m為同校同事,上班時間為每週一至五上午七點半到下午四點,共事期間約為10個月。】

m:你們班的聖軒(T3班上的特殊學生)要讀哪一所國中?我要幫他辦特教轉銜作業。

  T3:昨天他阿姨說家族要討論,因為家族意見多,所以還沒決定。阿姨說可能念三灣國中吧!明天再打電話跟他確認。

  m:那你的小孩呢?

 T3:我家那兩個男生牛的很,老大畢業真想送他去念台南的慈濟中學,讓他去感化薰陶一番!

 m:你不會捨不得嗎?

 T3:還好,反正老公也不在身邊,放假時還可以順到載他回花蓮找我老公!

 m:你老公要調回來嗎?

T3:我才想調過去花蓮呢!在這邊只有我一個人要照顧公婆,我公公又中風了。我根本忙不過來。我公婆都希望我先生回來,所以我才不可能離開呢!

m:你先生不是在花蓮買房子給你嗎?我前一陣子還看到你說要買家具呀!

T3:是呀!我先生怕我跟他離婚,所以買了房子給我。但是公婆在這裡,所以我們是不可能搬到花蓮的,去年暑假,我帶2個小孩回花蓮,你不知道他們玩的多快樂呀!真想帶他們回到自然一點的地方,小孩也會自然一點。

上課時間到,終止交談。

第二次訪談時間:九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訪談對象:苗栗縣某國小女老師(58年次)

第二次訪談資料記錄:

  T3m在輔導室一同打電腦。】

m:聖軒家(T3班上的特殊學生)怎麼聲音那麼多?一下子要讀特教班,一下子要讀普通班。

  T3:因為這一區的家庭都這樣,能作主的人像父母都去外地工作,留下小孩和祖父母。跟祖父母講半天,他們又不懂這些東西,所以每一次問的人不同,答案都不一樣,我真的會被他們家人打敗。

  m:還好聖軒決定了要讀普通班。

 T3:我們班還有一些外籍配偶媽媽也一直問:要讀哪個國中比較好,叫我介紹!

 m:是不是大陸籍的媽媽?我們班大陸籍的媽媽都很重視課業,他們私底下都會比較成績,我覺得這些媽媽好像是一個團體的。

 T3:喔!你不知道嗎?我們南庄鄉娶不到老師的男生都去娶外籍配偶,他們的老婆都是舊熟識,覺得台灣生活不錯,就介紹鄉裡面的小姐再嫁過來,都是海南島來的,勢力可龐大的很,他們批評老師是完全不留情面的喔!

m:還好我沒有可以讓他們批評的地方,我看他們生育的小孩都超過兩個,我們學校一點都不怕超額老師的問題。

T3:不過我們學校是六班當中最多學生了!對我們老師最不利了,像較偏遠的六班小型學校根本不怕少子化,反正有一個學生就有一班,可是今年大坪國小一年級剛開始沒人報到,教育局便減班,便成五班的學校,後來竟然是有學生忘記報到,要求教育局恢復六班,教育局竟不肯,這樣的現象也真是奇怪。

m:我還知道頭份鎮建國國小原有八班編制,到了民國100年就會只剩四班了,真不知少子化情況要到演變到怎樣?

T3:現在養兒育女費用太高了,像當初我生完孩子後,還要為孩子找褓姆,擔心死了,當職業婦女的壓力很大,像我的孩子學壞,我的長輩就會怪我,反而我先生沒事,這樣的情況,連女生都害怕結婚了,更何況生小孩,生一個就有一個的壓力,這不是當父親所能想像的,當母親每個好像都要變萬能媽媽。

m:嗯!我知道你的辛苦。

上課時間到,終止交談。

 

觀察個案三:

由於個案T3筆者的同事,故常在碰面時聊著家裡的狀況,T3育有兩子,老大今年要小學六年級畢業,老么還在念小學四年級,先生在從事水產養殖研究,被派任到花蓮東海岸進行研究,因此教育孩子的工作重擔全落到T3的身上,在學校的下課時間中,和T3談及與研究相關的主題,想了解個案本身的養育觀念及對少子化在教育界所造成的影響作一訪談。

從上面的訪談資料中,可以得知個案T3是為家庭與先生犧牲奉獻的人,先生不在,則由太太擔負照顧公婆的責任,T3雖不願意,也考慮過結束婚姻,但最後還是承擔了一切。

    T3的言談中,知道養兒育女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T3顯露出對孩子品性不佳的事實,已經無法可想,甚至想送到慈濟中學,從對話的內容看出T3對家庭是不具信任感的,家庭功能不彰的現象可能已經出現在T3家中,孩子們又因父親不在身邊,所以行為偏差的察覺時機較晚,T3曾說:「這樣的情況,連女生都害怕結婚了,更何況生小孩」,這樣的答覆意謂著:如果現在的她,就不會像從前生育兩子了,筆者認為:這是環境的變動不利於婦女生養孩子的意願。

二、微觀層面:國中小老師看少子化之成因與影響

從上面三個個案的訪談和觀察資料中,筆者儘量以如實的記錄呈現對話情況,因為客觀的角度是難以全面做到的,故以訪談與觀察的方式,做互相的驗證與檢定。

    從三個個案的不同背景中,不難看每個人的家庭或個人所見所聞的經歷會影響每個人的感觀與看法,而這三個個案的身份皆為老師,對於生育子女的看法有不同的著力點:個案一和個案二偏重工作與課業,是比較偏「個人」的考量,而第三個個案則被環境的變動所改變原來的想法與決定,而三個個案透露出對生育子女的不信任感與極需工作或課業表現的需求,重心皆不在養育子女身上。

    子女的成長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個案一和個案三都將父職母職的責任交給了褓姆,而個案三的兒子也脫離了父母所期待的表現,這樣的現象也在社會上的許多家庭屢見不鮮,而擔任老師的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放棄了,對於其他的孩子呢?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造成成人們對現狀的迷失,就連小孩也開始迷惘。

   在個案中,從微觀角度來看少子化這個鉅觀現象後面底層的小市民心聲,由於筆者著重在探討國小老師的看法,所以沒有文獻探討中的所謂的「家庭經濟壓力」因素。在三個個案中可以看出國小老師以「有計畫的方式」來思考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子女數也是以個人家庭的考量為重心,對於小孩的教育也即為重視(幫孩子挑幼稚園),可是到了孩子長大後的不當行為,卻也因自身的工作繁忙而忽略持續像對年幼孩子關注的態度,然而,父母和孩子的心已經相距甚遠,也是社會亂象的開端,此現象也會倒果為因,變成現代人不願生子的原因之一,因為大人不再信任孩子,也不再相信孩子會反哺,這樣的因果循在我們未知覺的狀況下,成為「少子化」社會現象中,配合演出的一員。因此,我們該對少子化做一番省思與深入反省。

肆、省思與建議

一、對「少子化」的省思內涵-從鉅觀層面談起

      筆者曾聽一位自建國中學退休老師說道:『嚴家淦作行政院時,一聲不響悄悄的為教師加發兩個月薪水;民國六十一年經國先生作了行政院長,六十三年大幅度調升教師待遇,筆者月支三千九百元。所以經國先生是最偉大的行政院長,而嚴是次偉大的行政院長。那時教師待遇偏低,有人說你看那些人一定是教員兒,因為他們「火氣很大,牢騷很多,面有菜色」,直到民國六十三年公立學校大幅度調升了教師待遇,教師終於活得像個人樣兒了。以往有些教師嚮往私立學校,只以私校沒有公保而褭足不前。以後呢公私立學校待遇相差愈來愈大,私校再也趕不上了。有的私校老師說放著公立的不教來私校,真是後悔。

民國四十四年,我當建中初中畢業時,畢業紀念冊十元一本,幾乎都是全班都買;五、六年前建中畢業紀念冊已經是六百元一本了,常有學生不買,有的班甚至於十幾個二十幾個不買,班聯會要求導師鼓勵學生多多採購,其實紀念冊何必印刷得那麼精美呢,只要人人有張照片、校景、師長照片、通訊處就成了。
  六十八年美國與「共和國中國」建交,一度人心惶惶不得了不得了,台灣就要陸沉了,一位老師把寧波西街泉街州街口的六層大樓賣掉出國逃難去也,聽說只賣了二百萬元,買主轉手就賺了二百萬,現在一億元是買不到的。
  六十九年教了十八年的教師薪資一萬四千一百一十元;再教六年調成二萬四千二百九十五元,又教六年就三十年了,調成五萬零一百八十元,是教了三十年教師的調薪簡史。』

    從這位退休的老師口中,彷彿看到了台灣在經過時空轉變後的成長,原先國家培育師資的用意,是在確保國民教育的品質;而今,師資的過多卻成為一項問題,我們國人所見所聞,都被身為第四權的媒體的報導所引導著,忘卻了國民教育所代表的最基礎的意涵。

    現今的言論圍繞的焦點在於教師的供需、教師的薪水,少子化造成教師的超額,卻沒有人將教育的核心放在討論的焦點。國家保障師資來源是為了學生的受教品質,然而,少子化的出現,師資也供過於求,這樣代表著學生的受教品質提升了嗎?現今的國人是全然相信國民教育的品質嗎?從體制外教育型態的層出不窮的出現,這樣的社會反應現象告訴了我們,國民教育有很大的重新省思空間。

    時空轉變下,不僅提升了國人的經濟與生活品質,也提升了對國民教育的要求與期待,從鉅觀層面來看,官方單位教育部在政策面提出以「精緻國民教育方案」來作為因應「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希望以少子化做為師生比減少的開始,進而要求教師以專業進修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最終期望達到提升國民教育水準的目標。

    此一政策方案,是由上往下推行,其立意美好,也符合國人大眾的要求,但是教育是不同於商業貿易或工業成品一樣,可以立即見到成效的,教育是一種扎根,並且要歷時良久的良心事業,故只從鉅觀的層面來看,會掉入猶如「量化研究中數字會說話」相同的迷思現象。

     既然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從真正落實教育的微觀層面-國中小教師的角度來探討,才能對「少子化」所帶來的影響,有全面性的透徹理解。

二、對「少子化」的省思內涵-從微觀層面談起

    筆者為國小教師,國家與社會對於「教師」的評價,筆者也曾細細斟酌,因為評價隱含了社會價值觀,因此,不同背景的人往往有著不同的評價;又因教師所面臨的對象就是大眾(家長),然而,教師團體就成為極易被大眾輿論與壓力所影響的一群。

    筆者引用人文心理學派之自我實現理論,以微觀層面來探討身處基層的教師,以Fessler提出自我實現理論來劃分教師的生涯:

(一)準備、新進階段:指的是師資培育系統中的學生、實習教師及學校新進教師。

(二)專家階段:教師在此階段已對教材教法熟悉,並能活運用於教學上,對教師工作投入,以關懷學生本體為主。

(三)退縮階段:此階段通常是教師生涯中間期, 對教學工作有挫折感及產生工作厭倦等現象。

(四)更新階段:多半教師在此階段已發現自己的退縮的現象,而能採取較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教職工作。

(五)離開階段:此時已臨退休年齡,教師會將重心於在未來退休的規劃上。

  我們期待專家階段的老師可以成為新進階段老師的師父,運用經驗傳承的方式,讓新進階段的期程縮短,而晉身為專家階段的老師,為國民教育投入心力,提升國民教育的品質。

   然而,個人的生涯必須考量現實的社會現象,現階段的教師在面臨「少子化」現象,所思及的問題是「工作保障權」,以Maslow的需求理論來看,是生理需求的層級,沒有了工作薪水則會造成極大的生活問題。但以民國六十年代的教師工作來看,絕非如同Maslow的生理需求那樣簡單,教師工作隱含了「尊重」與「自我實現」的層級意義。

三、結論

在面臨國家推動的「精緻國民教育方案」及教育改革的教師們,在不同的生涯階段與不同的心態下,皆有著不同的作法。

離開階段的老師選擇了退休;更新階段與退縮階段的老師可能選擇逃避或面對,對於此階段的老師,我們需要給予教學上的輔導或退場機制的選擇;而專家階段和準備階段的老師,我們期待的是一個能夠激起他們的理想與理念,投入教育志業,讓他們能從Maslow需求理論底層的生理需求,提升至「尊重」與「自我實現」的層級。

讓「教師」不單只是名詞,能夠成為與個人生涯一同成長的動詞代言,而「教育的品質」才有可能在未來實現。而非只圍繞在擔憂「少子化」、「超額教師」與「流浪教師」。

我們期待教育當局能有良善的措施與教師個人生涯相輔相成,能讓我們的國民教育能真正邁向「精緻化」,國家需要對於教育工作有歸屬感的「真誠教師」「專家教師」,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專業的教學能力成長,而不是以先佔教師缺額的教師,而「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就如石子投入湖中的漣漪,期待「蝴蝶效應」的產生,也讓教育活水由此而生。

 

回首頁

 

伍、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廖正宏,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民74年。

夏曉鵑,流離尋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民91年。

二、參考期刊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薛承泰(2004)。臺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教育部「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與因應對策研討會」論文集p5-34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臺灣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月刊,4491-3

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頁55-65

潘道仁(2004)。少子化時代學校經營之探討。師友月刊,44940-42

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月刊,461,頁 12-169

鍾俊文2004。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臺灣經濟論衡11-46

文超順(2006b)。台灣地區縣市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5237-246

三、網路參考資料

李光廷(2005)。不可逆潮流下的少子化對策—日本與瑞典的比較。載於2005年臺灣人口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人口發展:趨勢與挑戰』2005.3.14取自:http://faculty.nccu.edu.tw/pop/download/1-3-2.pdf

林麗雪2004.4.22)。少子化效應小一新生首度跌破30萬。民生報2005.3.14,取自:http://ccms.ntu.edu.tw/~psc/pop_news9304/422-2.htm

邱瓊平(2004)。供需失衡--教育部估計有3萬人成為『流浪教師』。2004.10.28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10/11/327-1697730.htm

論我國「少子化」的危機(2004.5.7)。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5.3.14,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may/7/today-s1.htm

鐘朝宏(2004)。因應『少子化』的人口問題大學應加強行銷策略。2004.10.28取自http://www.ctc.edu.tw/mm/teacher/teacher-chh-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