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網路教育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黃建峯

一、前言

資訊網路教育是指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資訊科技扮演的是教與學的輔助工具,讓教與學更有品質與效率。近幾十年來,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網路科技時代已是新世紀的代名詞,各國無不致力於資訊人才的培養,而在教育上的推行重點,資訊基礎教育尤顯其重要性,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挹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金錢,因此除了政府的全心投入之外,企業的大力支持也是資訊網路教育能否順利推行的一大動力。以下將先介紹各國學校及台灣學校的做法和企業的支持情形:

 

二、各國與台灣學校的做法與企業支持的情形

()美國

美國教育部提出「國家教育科技計畫」,並成立教育科技局來推動資訊教育,當時美國柯林頓總統還呼籲要在公元2000年以前把所有學校連上資訊高速公路,要讓12歲的兒童上網。

1.高科技中學-開辦未來學校 靈魂在於創新

此所高中是由聖地牙哥高科技公司所出資建立的,高科技高中認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個人化教育所以學生必須先了解自己,因此開學前學生就開始製作自己的數位檔案,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自己,包括個性、嗜好以及與人有衝突時,解決衝突的方法。在外觀上反傳統,不但管線外露,而且只有三分之的空間作為傳統教室使用,其餘都是討論室、實驗室、電腦工作區,學生在一起做作業,他們可能要一起解決太空人上太空所遭遇的問題,研究莎士比亞馬克白劇中的人物性格,然後寫報告並用powerpoint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學生並不是什麼科目都學,他們只集中在幾個領域,數學/科學、人文/文學、藝術/設計,使得學生深入某幾個學科,真正能學得好。

2.佛格森小學-用滑鼠滑過社會斷層

這所學校位於貧窮的都市郊區,沒有富麗堂皇的建設,大多是活動教室,以便於搬遷,但是裡面設備一應俱全,靠著聯邦政府每年20萬美金的補助,有iMac電腦、錄影機、V8、剪輯設備。在上電腦課時,每位學生電腦上面都反扣著一個紙杯,紙杯上一半是紅色,另一半是白色,學生有問題就把紙杯轉過來,紅色部份就跑到上端,表示希望老師來幫助,這樣學生不會吵鬧,也不會打擾別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得學會用電腦的禮貌。此所小學是以傳播科技為主,希望提升學生的傳播能力,落實下來,就是提昇學生說讀聽寫的能力。

3.巖景小學-六歲起 就要學做資訊經理人

這所小學位於加州最新高科技城~爾灣,學生全來自高收入的家庭,校長希望學生要熟悉科技更要重視人文,因此重視人文要從關懷比自己不幸的人做起,所以每一班裡面都參雜著殘障的學生,讓正常的學生知道自己很幸運,使身體有殘缺的學生不孤單。在校園裡到處貼著「變、變、變」,「學習如何學習」,所以此所小學很強調變革,學生被要求學會找資訊、判斷資訊、組織資訊,變成小小的資訊經理人。

()新加坡

新加坡推出「教育科技資訊總藍圖」,並成立教育科技署來推行資訊教育,

強調「有能力的學校先行」的做法,指定22所示範學校重點發展,並縮減老師的教學時數來培訓擁有資訊能力的師資。

1.孺廊小學-網上第一課 創新學習精神

學校裡有五位小學生組成團隊參金新加坡國家少年機器人大賽拿到評審大獎,參賽過程中,五個學生分別負責設計機器人、寫報告成果、做網頁、測試機器人、訓練啦啦隊及佈置參賽攤位,學校並不主導學生參賽,但學生表示意願之後,學校會提供他們需要的設備,例如機器人測驗平台、設計軟體等等。校長強調「我們不告訴學生他們要什麼,要他們自己來告訴我們,如果學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就要求他們去思考。」,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意的精神。

2.華僑中學-為總理公署製作網頁

此所中學在新加坡排名第三,他們針對電腦特別有興趣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接受更好的電腦教育,開辦了電腦英才課,要上這種課程的學生必須先完成一項作業,即自己到外面找公司接下設計網頁的案子,且網頁設計必須是商業性質的,好到足以向公司收取相當兩萬元台幣的星幣的水準。而有幾位上電腦英才課的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創意火花國際比賽,得到最佳網頁設計獎,在因緣際會之下幫總理公署設計網頁。

()香港

香港宣佈「與時並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並要求學校自己評估、提計畫、自己選購,然後政府給經費補助,是由下而上的做法,所有學校在2000年已全部接上由香港教育署資訊教育科所設計的「香港資訊教育城」網站,這裡是中小學最大的資源教學系統。1.華仁書院-用三八六上網 連結關懷到青海

多數的華仁學生家境都不富裕,但學校佔地相當廣大,擁有大片的樹木,他們稱校園中植物圍繞的道路為「華仁徑」,並把所有的植物的介紹弄成網頁。由於學校經費不足,所以接收廠商的三八六舊電腦是學校資訊設備的最大來源,為了讓三八六電腦能上網,他們捨棄微軟系統,使用對硬體要求不高的Linux系統,並教學生撰寫程式碼,所以別的學校用幾百萬港幣建設校園網路,華仁學生用幾千元就做到了。雖然華仁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令人咋舌,但從校長老師到學生從沒人過分強調電腦的重要,他們相信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有一次學生從網路上收到青海省一間孤兒院發出來的求救訊號,希望外人能到那兒關心他們,於是某位老師帶著七位男學生前往。華仁學生主動透過網路找到關懷別人的機會。

()台灣

台灣於八十六年七月起實施「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在八十七年十月起,

更積極執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大幅縮短中小學電腦設備及網路建置時程,並順利於八十八年六月底執行完成。

1.學校

(1)桃園巴崚國小:山地與平地 因網路而平起平坐

這是一所位於復興鄉的山地小學,在2000年的時候,因巴崚國小的學生獲得「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的「地方族群與社團組」金獎而聲名大噪,這是原住民孩子第一次在歌舞表現之外,被注視跟欣賞。於是在那次的水蜜桃豐收之後,不少家長拿到錢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家裡添購一台電腦,學校也開辦家長電腦班,全村開始重視電腦對他們的重要性。

(2)台北萬芳國小:網上行政 公文不必再旅行

萬芳國小的網頁裡面有一個網頁製作技術分享的連結,這是萬芳國小資訊中心人員辛苦設計出來的各種程式套件,包含行事曆、行政公佈欄、公文處理系統、修繕登記簿、榮譽榜等等,並開闢技術討論區,義務解答所有問題,類似售後服務,在萬芳國小裡是全面電腦化,連工友也要上網看修繕登記情形,校內所有事情一律上網公佈,讓整個行政效率事半功倍。

(3)高雄獅湖國小:教師團隊 用默契彼此打氣

獅湖國小利用蜘蛛網式的學習,讓老師帶著老師學習,並透過一些學習技巧如秉持著學生的未來掌握在老師的手裡之動機,來學習電腦科技。老師也需要好的老師來指導的觀念,先訓練資訊種子教師。為自己訂目標,譬如與同事用電子郵件往來,有了目標就會有繼續學習的動力。

(4)花蓮花崗國中:在網路上發現關懷

六位學生參與花蓮縣衛生局2000年所舉辦兩性關懷網頁設計比賽得到第一名,他們的網頁名稱是「當小紅冒遇到大野狼」,參賽過程中,每位學生分工合作,有人負責迷失篇、解說篇、預防篇、因應篇、法律篇等等,對他們而言,除了獲得課本上的知識之外,也知道關懷社會的重要性。

2.政府

(1)台北市政府:資訊教育 大量投資開路

當時台北市政府投入大量的經費並在1998年催生了台灣第一本「資訊教育白皮書」這是全國第一個擘畫資訊教育藍圖的縣市,目標是讓班班有電腦意即把「電腦教室」進一步推向「教室電腦」,而且推動重點學校發展資訊教育。

(2)宜蘭縣政府:先規劃 再買電腦

由於經費不足,所以宜蘭縣政府要求學校先規劃電腦教室,等到經費下來了就可以採購電腦,馬上讓學生使用,並推動網路教師進修護照,規定宜蘭縣中小學教師在五年內要研習超過90個小時,以提高教師的資訊能力。

(3)高雄縣政府:主機代管 做老師的後盾

當其他縣市師生才開始使用網路與BBS時,高雄縣已看到網路對學習的影響,五年前高雄縣國中小學生已經透過校內BBs與校長老師溝通並經歷9.6pb64kT1專線的網路頻寬時代,所以也提早發現學校連網後面臨的考驗,因此高雄縣政府的教網中心擔任起管理各校Proxy(代理伺服器)DNS(名稱伺服器)Web(網頁)系統的工作,當作老師的後盾,讓老師儘管「用」不要「管」來加速推動資訊教育。

五、企業的支持:

()英特爾:三年內在全球訓練四十萬名老師

()思科:建立虛擬教室縮減數位鴻溝

()台灣惠普:專注培養網路希望工程師

()宏碁:送電腦到社區小學

()廣達:以贊助提升科技的文化內涵

()蕃薯藤:讓教室不再是孤島

六、台灣與世界各國之做法的優劣評估:

()世界各國

1.優點

(1)資訊教育政策明確。

(2)投入大量的資訊教育經費。

(3)企業大力支持,並有全球性的人才培訓計劃。

(4)先培訓老師,在提供設備。

2.缺點

(1)企業有意主導教育來培養自己所需的人才,將會導致學生只重效率、分工與組織,無法朝全人發展的危機浮現。

()台灣

1.優點

(1)資訊設備的硬體建置已大致完成。

(2)強調均質化的資訊教育發展,使平地與偏遠地區之間的數位落差降低。

2.缺點

(1)資訊教育政策沒有總藍圖。

(2)資訊教育擴大內需方案的經費逐年劇降。

(3)只挑容易做的硬體建置,軟體與人才的培訓卻不足。

(4)研發教育科技內容的能力薄弱。

(5)老師的時間不足,行無餘力進行科技融入教學。

上面是一些推動資訊教育的成功例子,及總括各國與台灣在鉅觀上的優缺點,接下來將從較微觀的角度深入探討中小學資訊組長在推行資訊教育時之角色與工作問題。

 

三、中小學資訊組長在推行資訊教育時之角色與工作問題

()美國

2000年一項美國全國性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約近9成的中小學已設有科技協同教師(國小85%、國中90%、高中89%),其中33%的高中科技協同教師是由全職人員擔任,每週工作35小時以上;國中國小則僅有16%的科技協同教師是由全職人員擔任,科技協同教師的貢獻,普遍獲得校方及其他教師的認同,但他們在工作執行上,仍面臨許多的問題:

1.工作負荷重

各校常受限於經費短缺無法聘請專職的科技協同教師,因此學校多以教師兼任或聘請人員每週定期到校服務等方式因應,若以教師兼任的話,其原本的教學負擔已不輕,再加上資訊的業務負擔,經常是令人吃不消。

2.工作範圍界定不明確

學校行政主管、一般教師及科技協同教師三者,對於科技協同教師的工作範圍認知分歧,行政主管及一般教師大都認為科技協同教師應該擔負所有的資訊工作,但是科技協同教師則認為教師及行政主管應共同分擔資訊相關工作,到最後使得科技協同教師經常得處理各種臨時交付的工作,即使這些原本就不屬於他們的工作範圍。

3.疏離問題

科技協同教師在工作上經常有著深深的疏離感受,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包括科技協同教師的工作地點(電腦教室)往往是校內其他教職員不常接觸的地方,而且他們平時也缺乏與其他教職員溝通的管道,此外,校內教職員大多不具備資訊基礎知識,對資訊相關工作也不甚了解。

4.妒忌問題

教職員不了解科技協同教師的工作性質經常造成一些誤解,例如:(1)教職員認為科技協同教師的空閒時間比較多,但他們卻忽略科技協同教師將許多課餘時間花在電腦技術相關工作上。(2)科技協同教師在電腦資源的分配及經費的運用上,會與其他教職員產生意見相左的問題,有時資源的分配不能滿足每位教師的需求,而使得教師無法諒解。(3)教職員一般認為科技協同教師的工作教簡單而且輕鬆。

5.工作效率低、離職率高

科技協同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推動上,成果多不理想,其原因如上述幾項問題,導致科技協同教師多半沒有意願留任原職。

()香港

香港政府為了協助學校發展與推行資訊教育計畫,於1999年推動的「資訊科技教育計畫」,提供學校在正常編制外增設一名資訊科技統籌員,該計畫規範資訊科技統籌員的工作內容,包括統籌各科的資訊科技運用、辦理教師資訊科技培訓、提供校內外的支援服務、購置及管理學校資訊科技資源(經費及設備)、與其他學校分享資訊科技計畫的推行經驗等等。該計畫於1999年提供120個任期兩年的資訊科技統籌員職位,2000年再增加130個職位,人員設置方面,學校得依個別需求選擇下列任何一方式執行計畫:

1.調派一名現職教師擔任資訊科技統籌員的職務,並免除其大部分的教學工作,免除的教學工作由一名新聘任教師接替。

2.由不同科目的教學人員成立一個資訊科技統籌小組,減少每名成員的教學工作,減少的教學工作由一名新聘任教師接替。

3.招聘一名教師同時執行資訊科技統籌員的職務及教學工作。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規劃的資訊總體計畫,投入大量經費於軟、硬體建設及師資培育上,該計畫的執行策略之一是在學校中聘任全職的科技助理員,負責日常性電腦軟、硬體設備的管理、維修及支援等工作,並指派系統整合者,提供學校軟硬、體系統整合之技術協助或策略考量,以強化學校系統整合的工作,落實IT教育。其第二期計畫更指出,由於學校資訊設備的日益繁多及複雜,有必要針對科技助理員的工作執掌及其所需的專業技能加以定義,務求其能即時的支援學校資訊相關事務。

()台灣

我國已於國中小設置資訊組及資訊組長,在人員的編制上台北市、高雄市各有其規定。2001年一項全國性的調查指出,國中資訊組長83%是由男性教師擔任,其平均教學年資11.5年,資訊相關科系畢業佔20%,登記為電腦科教師者佔56%,資訊組長平均每週減少授課時數為10.3節課,減少授課時數超過15節以上者約20%,顯見大部分資訊組長仍得兼任教學工作。主要工作內容為網路管理、設備維護及技術支援,而他們最感到困擾的工作項目依序是「管理校園網路系統」、「管理電腦教室以外的軟、硬體設備」、「管理電腦教室」、「提供教師及職員電腦軟、硬體技術支援和諮詢」、「協助各處室行政電腦化」等。整體而言,資訊組長感到困擾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負擔過重」(如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缺乏足夠時間完成工作),而「教職員資訊素想不佳」、「電腦規格或系統不一致」、「業務劃分不清」等,也是資訊組長感到困擾的原因。調查中,約有40%的資訊組長認為自己的資訊專業能力不足以應付工作需要,更有約45%的資訊組長表達不願意繼續留任。

綜上討論,我們可以發現國內、外均嘗試以各種方式將資訊專責人員納入學

校體制當中,以處理學校中日益增加的資訊相關業務,然而由於經費及人力的限制多數學校雖設有相關職位但擔任此職位的教師多是以兼任方式擔任。例如我國雖設有資訊組長但他們大都得兼任教學工作,但工作繁雜,若非全職擔任或有人手協助,以一人兼任之力,實難以應付,無怪乎擔任此職務的許多國內、外教師均無意願續任,參考香港及台北市提供額外人員協助的作法,應是解決相關問題的可能辦法。而我國資訊組長所遭遇到的問題,也與國外科技協同教師所遭遇的問題類似人力補充或可解決部分問題,但有關單位在資訊組長的業務範圍釐清及選任及專業進修教師專業素養的加強等方面,應再進一步的規劃考量,才能真正解決大部分問題。另外,由於網路的發達,學生使用網路的機會大大增加,最近相當熱門的網路即時聊天工具如MSNYAHOO即時通等等,對教育有什麼影響呢?

 

四、時下網路聊天工具對教育的影響

首先MSNYAHOO即時通等網路聊天室吸引青少年的原因:

()可以認識不同類型的朋友:

    藉由網路無遠弗界的特性,青少年可能會認識到不同地區、國家、性別及社經地位的人,網路為他們的交友開啟一扇窗,擊破了現實世界中無法接觸或認識不同類型朋友的那一道牆,更可滿足他們對於不同類型朋友的好奇心。

()暢所欲言談心事

    對象可能是完全不認識的網友,雙方彼此在網路上互吐心事,進而成為相知相惜的好朋友,加上匿名性,雙方可盡情傾吐現實生活中不敢發表的言論,有時這種關係甚至會發展成網路戀情。

()社群之認同感

    青少年會因為個人的興趣或專長,而常參與網路上某一群人的互動繼而形成一種較固定的社群互動,而此社群中有彼此較固定的互動模式及規則,討論的話題也較為固定,對社群較投入者甚至期望並參與網聚。

其次,MSNYAHOO即時通等網路聊天室的潛在危機:

()易受錯誤訊息影響

    青少年涉世未深心智上在發展階段對於聊天是當中不當對話訊息對話缺乏思辨能力易受到影響進而造成不良的後果,例如英國兩名少女因MSN網路認識成為至交,卻同時簽署了「自殺協議」,而走上結束生命一途,令人相當惋惜。

()國文程度日漸低落

    現在青少年新興的網路用語,例如「ㄉ」代表「的」,「ㄜ」代表「哦」,「ㄍ」代表「個」等等,在這些網路用語使用成性之後,在作文當中難免穿插網路文字,因此可能造成青少年國文程度日漸低落。

再者,網路聊天室的預防及因應之道:

()建立良好的師生及親子關係

    父母及老師應多留意青少年的生活舉止,若發現異常行為,應立即與其做溝通,傾聽他們的細訴,讓他們能感受到家庭及學校教師的愛與溫暖,使青少年的情緒可以獲得紓解。

()培養自我約束判斷的能力

    在網路聊天室的世界裡,有人如魚得水,利用網路結交許多益友,並增長了許多方面的知能;有些人卻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耗費時間及生命,卻毫無所獲。其癥結在於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判斷是非能力。

()培養固定休閒活動的習慣

    平日要多引導青少年養成健康休閒活動的習慣,從運動中發洩過多的精力,並可藉由活動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恰好可減少青少年過度沉迷網路聊天室,尋求同儕認同的不良現象。

()父母及教師應提高本身的資訊素養

    具有基本的資訊素養才有助於了解青少年使用電腦的動態並及時發現問題,對於網路基本用詞要有所認識,如瀏覽器、MSN網路聊天室、YAHOO即時通等等。而網路媒體對教育所造成的影響不止如上單一面向而已,其他如網路成癮、網路犯罪、網路色情、網路情愛、網路孤立、網路弱勢、網路盜拷、網路謠言、網路賭博、網路購物狂等等負面問題也是影響深遠的。

 

五、結語

    網路科技帶給人們便利,學校的資訊網路教育也正極力在推行,當我們再享受網路科技的迅速便捷時,是否曾想過自己已漸漸被網路科技所制約了,因此在推展資訊網路教育的同時,應教導學生網路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而是其中一個方式罷了,不應被網路科技所主宰,另外,因為網路的普及,網路禮儀的培養對學生來說也是必需的,因此,唯有善用網路科技,才能獲得其所帶來的好處。

 

回首頁

參考書目

1.吳怡靜等(2001)。網上學習-如何幫孩子成長向前。台北:天下雜誌。

2.教學科技與媒體 66 (200312)60~71

3.資訊與教育雜誌95 (20036)28~33

4.師大雙月刊 (20058)19~25

5.師大雙月刊 (20051)32~33

6.師大雙月刊 (200510)60~65

7.視聽教育雙月刊 46卷第2(20041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