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網路符號的密碼─以符號學觀點分析網路文化之表情符號

 

何兆偉

 

台藝大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與文本分析的方式,透過符號理論的文獻探討,分析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及歸納出表情符號的類別與模式,試圖勾勒出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在網路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貳、            研究動機、目的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發達,網路與其他媒介最大的不同在於強大的資訊系統與互動溝通的平台,因此人們透過電腦中介傳播的機會越來越多,舉凡即時通訊、BBS、聊天室、部落格或論壇等等場域,皆是互動溝通的虛擬空間,而網際網路身為一種新媒介,從媒介文化的觀點來看,媒介作為一種文化形式,不僅與外界文化互動,本身也有特定運用的邏輯,因此網路本身即可視為一種文化的形式,其文化的表現方式可透過網路語言來形塑,而其中網路語言又包括了網路文字與網路符號,所以本研究將以符號學的觀點探究網路符號的運用邏輯以及背後所隱含的文化意涵。

自從去年日本電影《電車男》[1]在台上映後,刮起一陣網路符號的使用風潮,該片主角為日本的「御宅族」[2],常透過文字、符號構成簡單的圖像代表心情進行網路溝通。其實不管是使用聊天室、BBS站、通訊軟體等,網路符號在台灣逐漸被普遍使用,而其中「orz」符號在電影《電車男》中時常出現,用來表示垂頭喪氣,並再度掀起網路符號的討論熱潮。此外「orz」更是榮登2006年台灣雅虎奇摩第一名的搜尋關鍵字,由此可知,網路符號所建構的網路文化正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故本研究欲以符號學理論,解構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讓年長者也能了解網路E世代語言,使網路文化不再只是隔離年輕學子與年長一輩之間的藩籬。

 

參、            文獻探討

一、表情符號

(一)何謂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

表情符號原本只是一種網路次文化下的產物,但隨著網際網路和行動電話簡訊的普及,已經為社會所廣泛接受。由於後來許多的及時通訊程式及網路論壇開始應用更生動的小圖案(icon)來表示心情,因此在英文中有新的詞彙用以說明這些表情符號,及將情緒(emotion)與小圖案(icon)兩個字巧妙地合併,成為新詞「emoticon」。(萬里編輯部,2000

日語則稱之為「顏文字」,「顏」字意思為臉龐,而「顏文字」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指用文字和符號組成表情或圖案來表達作者的心情,此詞也逐漸為台灣年輕人所採用。另外,需要釐清的一點,表情符號也就是所謂的「顏文字」,和網路語言中的「火星文」[3]不同,不可將之混淆。

 

(二)表情符號的種類

傳統的網路表情符號只有一個「:)」,後來因為使用者不斷增加,創造出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情符號,依照觀看的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直式與橫式。

起初的網路符號是以直式的方式出現,直式的傳統表情符號要將臉向左轉九十度,以由上而下的直式閱讀方法才看得明白,也就是說要將表情符號從水平向右轉九十度變成垂直才能夠理解,例如「:D」表示開心。(詳見附錄)

後來當表情符號開始在網路上發酵之後,最初在日本便出現了另外一種橫式的表情符號,觀看方式以水平的閱讀方向即可看出端倪,其中可分為西式風格與東亞風格兩種,而西式風格又可細分為基本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動物形體三部份。(詳見附錄)

基本面部表情符號主要是呈現人臉部的表情,包括了眼睛、鼻子、嘴巴,例如用「@」「^」、「=」等符號當作眼睛;將「_」、「.」、「o」等符號置於中間當作嘴巴,做出「^_^」、「*_*」、「^o^」、「^_~」之類的笑臉,另外可以在表情旁邊旁邊加上一些裝飾性符號來強調表情的情緒,表現更為豐富的表情,例如「-_-|||」表示類似日本漫畫中三條線出現在臉部的尷尬表情,而「-_-b」則表示人物臉上滴下汗水等等。

身體姿態的網路符號則為表情符號的延伸,因為表情符號主要強調在面部表情的特寫,而身體姿態的網路符號則延伸為人體動作的符號組合,例如「orz」即是最佳的例子,以「o」當作頭,以「r」當做以手支撐身體以連接下半身跪倒在地的的「z」,風行之後一樣衍伸出不同的變化形體,例如「Orz」、「or2」、「otz」等等符號。此外,還有以動物為主的表情符號,像是(=^_^=)表小貓、(())表示大狗熊等等創新符號。

在東亞風格的表情符號部份,因為東亞地區國家的電腦輸入文字常使用全形字,利用全形字的排列一樣能夠創作出許多不同類型的表情符號。(詳見附錄1-3)此類型的表情符號因為全型輸入的關係多半比較複雜,例如「(@ ̄︶ ̄@)」表示「滿足地臉紅」,另外就是加入了更多類型的符號元素,像是三角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的出現,像是「╰( ̄▽ ̄)╭」表示「眉飛色舞」,甚至運用中國字讓圖形更為豐富,例如「(︶︿︶)=凸」表示「生氣比出中指」,很特別的是,後面發展出個體符號和個體符號之間的互動行為例如,「( ̄▽ ̄)~■□~( ̄▽ ̄)」就代表「兩個人開心地互相乾杯」的意思。

 

(三)表情符號所呈現的網路文化特性

使用表情符號儼然已經成為網路文化中的一種現象,而表情符號的使用及在網際網路中的傳播與其展現的場域有很大的關係。電腦網路的廣泛應用,已使網路成為一種媒介綜合體,就其特色而言,具備了可接近性高、容量大、守門程度低、互動性高等特質,可讓不同的參與者在不同的空間、時間下進行資訊的傳遞,漸漸發展成生活的中介方式,並且形成一個互動的場域(劉駿州,1997)。由此可知,網際網路是以一種新媒體自居,與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例如電視、廣播、報紙等等相較之下,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網際網路具有近用性高以及使用門檻低的特色,所以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上網透過電腦中介傳播系統與人溝通,而網路符號即可快速地在網際網路中流竄與擴散。

從媒介文化的觀點,媒介作為一種文化形式,不僅與外界文化互動,本身亦有特定之文化運作邏輯,而網路文化的內涵可以從三方面理解:一是網路經驗,關心網路參與者的認知及評估;二是語言符號系統,不僅是網路參與者互動溝通的基礎,關係著互動溝通的方式;最後則是互動倫理規範,在新媒介的運作機制下,原有的社會互動也會受到衝擊(劉駿州,1997)。本文即是在網路文化的框架之下,試圖用符號學的角度來研究語言符號系統中的符號表情。

因此經由電腦網路所架構出的世界已具備社會的意涵。而網路語言表達方式除了可以讓網友藉以娛樂打發時間,亦可提供方便的視覺與聽覺線索,讓網路中互動的雙方更是透過文字與符號建構出該網路使用者的語言與非語言線索,而網路表情符號由於是以視覺的傳達方式呈現,是屬於非語言線索的溝通方式,另外在共通的互動倫理規範之下,進而可以讓有相同想法的人得以繼續深入瞭解對方。(陳惠玲,2001

由此可知,使用網路表情符號的目的即是透過電腦中介系統與人溝通,站在符號互動論的角度來看,人們互動是一連串不斷的對話,包括人們對他人意圖之觀察、詮釋和反應,同時也學習對事物賦予意義,當大家都在學習以相同的方式詮釋符號,可以使得溝通更為順暢,也就幫助彼此能有更好的互動,並有機會發展出更進一步的關係。這些情緒性或笑臉符號,並不是平日人們曾經驗過的,故一開始接觸之初,須先經過觀察這樣符號的意義及其他人的習慣,進而能針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詮釋,以及作出適當的回應。陳惠玲,2001,所以,如果彼此的使用經驗不同將會造成網路符號認知上的差異及詮釋上的錯誤,而使用網路符號可能造成溝通上的亂度將在符號學的文獻探討中說明。

電腦中介傳播系統具有非同步與不受時空限制的特色,因為電腦中介的非同步性,訊息傳送者與接收者可以不必在同一時間接受或傳送訊息;隨著全球資訊高速公路與新科技的發展,將地理上分散的使用者透過網路的使用而連結在一起,人們也可以透過網路任意的遨遊,以突破傳統上人際溝通的疆域限制,因此地理上的相對距離與時間的限制已經不具有意義,這同時也是網際網路的特性(吳姝蒨,民85)。而這種特性在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可以實現更徹底,因為不同區域國家使用不同的語言溝通,包括了不同的文字與符號,所以雙方如果使用不同國家的文字或語言即會有溝通上的障礙,因為關係到不同的語言線索;但是站在人類學的角度上,人對情緒及面部表情上理解的共通性,使用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這類非語言線索即可大大減少溝通上的認知錯誤,雖然並非所有的網路符號皆可以達到跨越區域國界的傳遞效果,但其中表情符號中的基本面部表情符號較容易被大家所理解,正所謂「微笑,是世界的語言」,只要在網路世界中輸入「: )」的符號,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都知道你是開心善意的,當然前提是必須建構在了解表情符號的運作模式,這將在以下符號學的分析中討論。

 

二、符號學

(一)符號學之概述

符號學(Semiotics or Semiolgy)為一門研究符號的科學,西方現代符號學的理論淵源。其中以美國哲學家皮爾斯(Charles Saunders Perice, 1839-1914)和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兩位為公認的主要奠基人,他們為符號學的研究首開先河,然而研究的方法卻不相同。

皮爾斯是哲學家,他先確立符號學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把符號學看成是一種邏輯,一門有關「記號的一般性必要法則的科學」,他的貢獻在於給符號概念下了明確的定義,劃分符號的種類,並且加以描述。皮爾斯既關心記號的認識論問題,又關心與行為有關的語用學問題。他認為人類的一切思想和經驗都是符號活動,因此符號理論也是關於意識和經驗的理論,人類所有的經驗都組織在感覺性、活動和符號三個水平,而符號依次發生的三重關係:一、使聯繫過程開始的符號;二、接收符號的對象(object);三、符號如何被詮釋(interpretant),也就是符號所產生的效果。

而索緒爾是純粹的語言學家,他從語言學出發,期望建立一種符號學,使語言能得到科學性的描述。他認為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符號的主要概念在於符號具(signifier)與符號義(signified)的組合。符號學有三個主要的研究領域:一、符號本身。包含符號的種類,研究不同種類的符號傳遞訊息的不同方式,以及研究符號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並了解人們如何使用符號的意義。二、組成符號所依據的符碼或符號系統。因應自身需要,或因應不同的傳播途徑而發展出各種符碼。三、符號或符碼運作所依存的文化。文化所依賴符號或符碼的運用,以維繫其存在與形式。(陳伯拯,2005

過去對於Saussure 符號學的瞭解不外乎三組理論概念:符號的任意性(符號具/符號義)、語言系統(langue)與言語行動(parole)、以及語言系統的分析(毗鄰軸/系譜軸)(劉慧雯,2002)

結構主義符號學者Saussure 關切語言現象的共同規則,認為有一個決定字和形成句子的系統存在,語言的運作只有通過這個語言系統才能被了解。Saussure主張語言是由符號所組成的,他將符號分成兩個組成部分:符號具(signifier)、符號義(signified)。而通常符號具所指涉的概念是經由文化和語言系統所認定的,兩者是任意的,沒有自然的關係(張錦華,1995)。對於意義的產生,Saussure 認為符號是以彼此之間的關係來產生意義的:一個符號的意義並不是因為它與世界中的某樣事物有著對應關係,而是因為它不是其他符號所稱的意義(劉慧雯,2002)。由索緒爾的概念可以得知,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之所以有其意義是在於網路符號是在語言系統中有別於一般的網路文字所衍生出來的。而其之所以會產生意義不是因為個別單一的標點符號,而是來自於標點符號與標點符號之間的關係所呈現的組合符號。

至於語言系統(langue)與言語行動(parole)的概念,語言系統(langue)是指語言的規則,是最基本的符號組成順序,當運用在實際說話的情境中,人們對於語言規則的運用便是言語行動(parole) (劉慧雯,2002)。另外,語言系統的分析(毗鄰軸/系譜軸),則在說明語言的選擇和組成方式。系譜軸是一個可以選擇各種元素的地方﹔而毗鄰軸則是一個元素從系譜軸被選出來,與其他元素的組合。往往我們會選擇A 而不選擇B,是因為A B 不一樣,也就是說,有選擇必有意義,被選擇的意義由未被選者的意義來決定(張錦華,1995)。這也就再度印證了Saussure 所認為的符號是以彼此之間的關係來產生意義的概念。

另外,傳統上對於符號學的運用除了索緒爾和皮爾斯之外,羅蘭巴特的符號學也是主流之一。Barthes 承襲了Saussure 對符號、語言系統的分析,並提出了明示義/外延義 (denotation )和隱含義/內涵義 (connotation) 的概念作為他符號分析的理論核心。認為在人類的文化生活當中,物品往往會脫離物體本身的意義,而流露出特殊的文化意義。對於物品的原意,稱之為外延義;而在文化社會中代表的特殊意義,則稱為內涵義(游蕙瑜,2001)。也就是說,外延意義是符號明顯指出的意義,屬於一般常識範疇的意義,這是Saussure 所描述的符號具 (signifier) 和符號義(signified) 的概念;而內涵義則涉及到文化的層次,是建立在符號的外延義上,是透過符號與使用者的情感、感覺和其他文化價值觀彼此互動所形成的「額外意義」。

Barthes 除了將意義分成這兩個層次之外,和內涵義一起在文化層面作用的還有迷思與象徵。迷思在Barthes 看來是一種神話,它是對事物的思考方式,文化會透過它的解釋來了解現實與自然,例如「英雄」這個名詞在外衍義是屬於一個人物的分類,在內涵義上有令人崇拜的情感意義,這就是一種迷思,而神話即是英雄這個人物是如何被型塑成令人崇拜的一種文化現象(尹立,民92);象徵是當物體能從習慣性的用法轉而替代其他事物的意義時的稱謂。而在象徵中常用的手法還包括隱喻利用物體(包含字詞)之間相似及相異的性質來進行,和轉喻以部份代表全部。(魏親民,2002)

Barthes 的意義概念來說,不論是符號的哪一種層意義,都可以用來描述網路符號之表情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是其符號原始的意義還是具有文化脈絡所賦予的意義,而文化脈絡所賦予的意義是要經由社會約定成俗的認定,才能成為社會中共同的客觀條件,也才能被大多數的人所認同。(蕭方瑜,民93)

符號學的主要觀點後來被廣泛應用在各個學科,如電影、戲劇、醫學、建築、動物學、、、、、等,效果可觀。有些符號學家甚至主張,每件事物都可以以符號學分析,認為符號學是最有利的詮釋性科學,這種見解是否正確,尚難定論,不過以符號學的邏輯思考方法,可以打破學科界線,而應用於解釋符號系統的符號意義,為當今學術上的現象之一(Arthur Asa Berger, 1991、張毓吟,1995,轉引自陳伯拯,2005

 

(二)符號學對圖像的解釋

以符號學來解釋圖像,其因素在於將符號視為傳播訊息意義的媒介,若以語言為分界點,大致可將符號區分為「語文式符號」(verbal symbol)和「非語文式符號」(nonverbal symbol)兩種,語文式符號對應的是文字或語音;非語文式符號則包括肢體動作、圖像等。而網路符號之表情符號的分析,則是屬於非語文式符號的範疇,關於非語文式符號的相關研究,仍以皮爾斯及索緒爾所衍生的概念為主,其解釋及應用方式說明如下:

皮爾斯符號學對圖像的解釋,皮爾斯依據符號與其對象的關係,將符號分為三大類別,分別是肖像性符號(icons)、指標性符號(indexes)、象徵性符號(symbols)。肖象性符號,係指符號與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具有全部或局部的類似關係,可藉由直接觀察符號本身,即可知其意義;指標性符號,係指符號與對象有一種內在的因果關係,藉由符號所提供的線索,得以聯想其結果;象徵性符號,是基於文化、傳統的價值,其符號與對象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約定成俗的武斷連結,必須經由學習始能了解符號的意義。其符號三個層面的表達方式和過程,如下頁表說明。 (陳伯拯,2005

 

表:皮爾斯之符號的三個層面

 

肖像

指標

象徵

表達方式

形象類似

邏輯因果關係

傳統約定

例子

圖像、雕像

/火、

字、語言

過程

可以看到

可以想像

必須學習

 

 

 

 

 

資料來源:《媒介分析方法》

1.皮爾斯符號學應用於解釋圖像的方式,舉例如下:肖象性符號指的是酷似其所指涉的物體,在視覺符號上可以是相片中的人物,或是男洗手間和女洗手間門上的菸斗和高跟鞋,也是一種肖象;指標性符號是與指涉的事物有直接的關聯,例如煙是火的指標,打噴嚏是感冒的指標;象徵性符號是與指涉物體的關係,是一種慣例、約定或規則,「2」這個形狀代表「雙」,和羅馬數字「Ⅱ」,都是文化裏約定成俗的一個規則。然而這些類別的符號,並不是截然區分或互斥的,一個符號可能就包含了不同類別的屬性(John Fisk, 1990,轉引自,陳伯拯,2005

 

2.索緒爾符號學對圖像的解釋,主要概念在於符號具(Signifier)與符號義(signified)的相互關係。例如說玫瑰的發音[rouz]指涉玫瑰本身的形體,而玫瑰可以象徵文化上「愛情」的意義,如下頁圖所示。符號具是符號的物理形式,可透過自己的感覺去知覺它,像是一個字的聲音,或是一張相片外觀。而符號義是使用者對於符號指涉對象的一種想像的概念。(陳伯拯,2005

 

玫瑰

符號具

(聲音─形象)

[rouz]─玫瑰花

符號義

抽象觀念

愛情

(兩者之間會持續動態互動)

 


圖:索緒爾的符號圖解

 

索緒爾主要關心的是語言系統,其次才是語言系統與其所指涉的現實之間的關係。因此,關於以索緒爾的符號概念來解釋圖像,是後人利用符號具與符號義的組成關係,加以闡釋圖像的形式與意義。其方式大部份是將符號具視為外觀的文字、色彩、造形等構成要素,符號義則是視為內在的內容、意義、操作等概念的說明,而表現的符號具引導著符號意義的衍生,符號義又回頭檢視符號具辨識線索的正確性,因而產生相互循環關照的一體兩面(陳美蓉,2002)。例如一個產品的符號具可被認為是產品造形的表現形式,符號義則是指產品的內容、造形的意義(楊裕富,1998,轉引自陳伯拯,2005)。其概念在大眾傳播、流行文化、視覺傳達設計等相關領域,解釋圖像的過程與方式,時常遵循此一符號具與符號義的互動模式。

 

肆、            研究分析

本研究欲先從索緒爾及皮爾斯兩位學者語言學上游的脈絡下探討網路符號,接著進入下游的羅蘭巴特及費斯克等學者的符號學理論分析網路符號之表情符號。

由文獻探討內容得知,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符號的主要概念在於符號具與符號義的二元說,而網路符號中的表情符號的符號具,即是各種不同類型符號的組合,也就是說網路使用者透過電腦鍵盤當作製造網路符號的中介,藉由鍵入(key in)的動作產生符號,因此,鍵盤上面的所有符號即是網路符號中表情符號的素材,在經過不斷豐富的擴充之後,網路符號的組成不單單只是透過鍵盤上每個鍵所代表的符號而已,還包括了文書處裡軟體內建的符號代碼,在此可將之分成八大類型: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單位符號、標點符號、特殊符號、希臘符號、注音符號以及數學符號。分別如下表所示:

 

表:網路符號之表情符號類型

符號類型

符號內容

英文字母

大寫: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寫: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阿拉伯數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標點符號

數學符號

特殊符號

希臘符號

注音符號

單位符號

其他符號類

由於網路符號眾多,尚有無法窮盡的符號暫時歸於其他符號類

圖片來源:本研究整理

 

以上八大類型的符號皆屬於構成網路表情符號的元素,以整體表情符號拆解開來,以上的單一符號即符號學所謂的符號具,是指不能夠再解構的符號元素,各自代表本身原始的意義,例如英文字母的「D」即是單一的字母,不具有其他的意義;標點符號的「:」此符號具即只是單純的標點符號裡的其中一個符號,而符號義則代表「冒號」的意思,文字書寫中通常使用在稱呼語後面,表示提起下文;單位符號裡的「@」其符號具只是一個單位符號,英文單字「at」的圖示,在中文則是俗稱「小老鼠」,屬於介系詞的一種,符號義為一般適用於電子郵件的地址,用來銜接前後的文字的功能等等。所以單一符號的本身具有單純的符號具的形式,符號義的內容也只與自己本身相關,唯有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符號組合拼貼在一起時,才會碰撞出符號義的新火花,以上面的例子說明,標點符號「:」符號具是「標點符號的其中一種」,符號義則為「冒號」,但是當它與英文字母「D」排列在一起時,則形成一個表情符號「:D」,符號具不具任何意義,只是兩個不相關的符號放在一起,但卻創造了新的符號義,「:D」表情符號整體看來是一個「笑臉」的意思,此時「:」的符號義則轉化成「眼睛」而「D」的符號義則變成了「嘴巴」。

皮爾斯的符號學強調符號依次發生的三重關係,分別是符號的產製、接收符號的對象為何以及符號是如何被詮釋了解的,而網路表情符號的生產是透過上述的符號具以及符號義之間的組合與轉換,目的則是為了溝通表達情緒,所以接收符號的對象想當然爾是網路的使用者,在網際網路的媒介中,訊息接收者也可能是訊息的傳遞者,因為互動的特性使兩者關係往往是重疊的,換句話說,網路表情符號的接收者也可以自行創造表情符號進行溝通及情緒的表達,這種情形在即時通訊的電腦中介最為明顯,但是,表情符號之間的你來我往是如何被建構的,而接收者又是如何詮釋解讀這些表情符號呢?

從文獻探討中可以了解,皮爾斯對於圖像符號和對象之間的關係可解釋成三種符號:肖像符號、指示符號與象徵符號,而網路表情符號乍看之下,好像屬於肖像符號,因為符號和所指涉的對象在形象有部分的類似,但是其實不然,我們之所以看得懂表情符號是因為有人發明之後詮釋而來,而經過這個詮釋的方法達到了解已經算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透過由左而右的打字輸入方向以及直式與橫式的識讀方法,這些都是參與表情符號遊戲的「規則」,所以大部分的網路表情符號都是所謂的象徵性符號,也就是說,表情符號是符號和所指對象兩者的關係,是由人為的規則來約定成俗的,例如,表情符號「XD」,如果沒有按照表情符號的閱讀規則來看便無法了解「XD」這個單字的意思,因為在英文字典裡並沒有「XD」這個單字,所以無法得知它的意義;但是如果告訴你這是一個網路的表情符號,觀看時必須將頭側轉九十度,並且這是一個直式的臉譜,你會發現「X」代表眼睛鼻子擠在一起,而「D」則是代表咧嘴大笑,整體的表情符號是指笑得非常開心到眼睛都瞇起來了,如果換成即時通訊的表情圖案即是「」。

由此可知,從象徵符號的運作模式可以發現,網路表情符號識讀的最大規則就是跳脫傳統文字的閱讀方式,換句話說,不是以一個單字接著一個單字的方式閱讀其意義;而是要以宏觀的角度來看符號與符號之間的組合關係,以看圖畫的方式來體驗其感受,判斷表情符號的面部情緒或者身體動作。

例如「(╯‵□′)╯︵┴─┴」這類複雜的表情符號,如果把它當作是一行文字或符號來解讀應該百思不得其解,若把它當成一行漫畫來欣賞,則會發現是一個生氣大叫並且把桌子翻倒的畫面。所以網路表情符號發展到後期儼然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一個情緒或一個表情而已,而是納入情緒、動作與事件的小格漫畫。

如果你還是無法解開上面這個「生氣翻桌」的網路密碼的話,一方面可能因為無法及時跟上網路E世代的網路語言,另一方面可能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文化背景和歷史脈絡不同使然。

筆者接下來想要從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的裡論觀點切入,羅蘭巴特在符號學指出符號表義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外衍義及內涵義,以及提出迷思與象徵的概念來解釋符號在文化方面的作用,根據文獻探討的整理, 網路符號下的表情符號在外衍義的部份即是索緒爾所提出的符號具加上符號異,屬於羅蘭巴特符號學裡的第一層意義;第二層意義即是內涵義,而羅蘭巴特最大的貢獻是將運作在文化上的概念來說明符號的意義,表情符號之所以被建構出來能為大部分的人所理解接受,從外衍義到內涵義、迷思或是象徵的轉換過程,中間必須要有文化橋樑作為構連,我們之所以能夠了解網路表情符號所建構的意義跟我們過去的經驗及文化密切相關,每個表情符號所代表的是情緒的展現,而「情緒」是我們從出生以來就能夠自由表現的,嬰兒開心就會笑、難過就會哭,因此我們具有人類共同對情緒的反應與面部表情的認知,導致我們可以使用表情符號來表達情緒。

以最紅的網路符號「orz」做為分析,「orz」的第一層衍生義是指一個人趴在地上的動作,而第二層內涵義以日本起源的意義來說,是「失意體前屈」[4]強調「一個人的挫敗與沮喪」所以俯跪的行為出現。而台灣在民國95年的大學基本學力測驗的國文試題中,破天荒的以網路符號「orz」命題,但是題目的正確解答確和日本原意不盡相同,「orz」在試題的解釋是指「感謝的五體投地」,由此可知,同樣的網路符號「orz」顯現出不同區域國家之間解讀的差異,其原因主要與區域之間文化背景的不同有關。除了不同區域國家之間的文化背景差異之外,同一個區域內也會有文化差異的觀點存在,由於內涵義是由傳統或教養而來,以「orz」這個俯跪的動作來說,在台灣不同年齡階層對其認知也會有所差異,對老一輩或較年長者來說,受到傳統習俗影響,俯跪這個動作通常只會在人生離死別的場面才會出現,代表的意義是非常難過或無力回天的意思;相對的在年輕人的眼中,俯跪可能代表感激的誇張的表現動作,像是台灣搖滾樂團五月天於2005年的《知足》精選專輯中的歌曲《戀愛ing》,該歌詞就有「超感謝你,讓我重生,整個orz」,歌詞內的「orz」則具有感謝感激之意,這也就是符號學迷思的概念。

而除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會造成對符號解讀上的落差之外,歷史脈絡也是影響符號學迷思的焦點,以中國傳統的禮節來說,拜見皇帝或高官都會以俯身跪拜姿勢行禮,表示崇拜臣服之意,而這些文化也可能透過大眾媒介進行再現,我們可以從周星馳的電影中一窺一二,另外電視劇《包青天》也再現了古代跪拜的禮數,而古代對於跪拜的涵義也有可能透過這些大眾傳播媒介的再現繼續延續傳統;此外,從社會宗教的角度切入,則可以發現以佛教為國教的傳統中國,在佛法方面屈膝跪拜的涵義,屈膝表折伏傲慢,降伏煩惱,鞠躬則表謙卑恭敬,尊重聖道,身心柔軟,消除我執,而雙手按地、下跪,表謙恭到底,慈悲到底。所以,網路符號「orz」在各個文化脈絡與區域差異上也代表不同的意涵,呈現的迷思也大相逕庭。這印證了費斯克依據羅蘭巴特結構對意義的分析所提出的神話與意識形態的概念。

承上述討論,使用網路表情符號與人溝通也有可能因為彼此的文化背景差異,對符號產生認知落差,造成表達情緒或溝通上的亂度出現。羅蘭巴特在《符號學原理》當中指出,對大多數符號學系統來說,語言結構是由某一個進行決定的群體所造成的,是由某單一方面的決定以人為的方式造成的,他們通常較分散,是屬於不知名的群體,而網路符號就屬於這種情況,創造網路符號的使用者零散多元,只要是能夠用網路符號拼貼出一格「圖畫」,人人都可以操作使用網路符號,但是網路符號在文化脈絡所賦予的意義是要經由社會約定成俗的認定,才能成為社會中共同的客觀條件,進而被大多數的人認同,被更多的網路使用者所使用與傳遞,總之,網路符號雖然可以經由使用者自由拼貼創造,但是若無法被網友們識讀或了解,將會造成認知失協,因此,網路符號的製碼與解碼必須建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或是歷史脈絡下。

 

伍、            結論

本研究透過符號學的角度,從早期語言學的索緒爾與皮爾森到晚期符號學的羅蘭巴特與費斯克的看法,分析網路符號之表情符號,除了解構表情符號之外,對於其運作邏輯與模式亦加以分析,期望透過網路表情符號的使用,加速網路文化之形塑與成熟,更可窺探部份表情符號使用背後所象徵的文化意涵與歷史脈絡的發展。

以索緒爾的符號學觀點來看網路符號之表情符號,每個組成表情符號的單一符號元素皆具有符號具及符號義兩個層面,只是符號義所指涉之對象和符號本身類型相關,並不會衍生出其他所指涉不相關的符號意義;但是當多數的單一符號元素排列合併在一行中,就會產生新的符號義,也就是羅蘭巴特符號學裡的第二層內涵義。例如,「:」加上「(」等於「:(」,透露出不高興不開心的情緒狀態。

網路表情符號的生產是透過符號具以及符號義之間的組合與轉換,目的是為了透過電腦中介媒介溝通訊息與表達情緒,而使用網路表情符號的人,同時具備接收者與傳播者兩種角色,另外因為網際網路互動的特質,網路使用者可以自行創造表情符號進行溝通及情緒的表達。

網路表情符號在皮爾森的符號三層分類下是屬於象徵符號類型,因為我們之所以能理解網路表情符號的運作邏輯是因為學習過程而來,透過由左向右的英文輸入的方向與網路表情符號直式與橫式的辨認方法,而表情符號是由符號和所指涉對象兩者之間的關係流動形成,其邏輯規則是由人為的方式來約定成俗的。

換句話說,從象徵符號的運作模式可以發現,網路表情符號識讀的邏輯即是以鉅觀看圖案的方式來解讀,所以必須跳脫傳統一個字接著一個字閱讀的窠臼,因為單一符號解讀上不具有任何意義,網路表情符號的意義是透過符號與符號之間的組合關係建構而成,以判斷表情符號所排列成的面部表情或者身體動作。

大部分的網路使用者之所以能夠暸解網路表情符號的意義,從符號的外衍義到內涵義、迷思或是象徵的轉換過程當中,都包含隱藏的文化意涵,使用者之所以能夠了解網路表情符號的意義與其過去的社會化過程、經驗以及文化背景相關,以表情符號來說,每個表情符號所代表的是不同的情緒,而我們對人類共同情緒的反應與面部表情的認知,即是幫助我們解開網路表情符號密碼的最佳鑰匙。

除了不同區域國家之間的文化背景會有差異之外,同一個區域內也會有文化差異的情況存在,以「orz」這個俯跪的動作來說,在台灣不同年齡階層對其認知也會有所差異,對老一輩或較年長者來說,代表的意義是非常難過或無力回天的意思;相對的在年輕人的眼中,從五月天《戀愛ing》的歌詞中可得知,俯跪具有感謝感激之意,由此可知不同的文化背景會造成對符號解讀上的歧異,也可以稱為是傳播過程的亂度。

網際網路具有近用性高的特質,任何人皆可以自由進出,而網路符號也不例外,網路使用者雖然可以自行排列組合不同的網路表情符號,但是若無法被網友們識讀判斷,將會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所以網路符號的製碼與解碼的過程必須建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或是歷史脈絡下,才能達到雙贏的溝通。

網路表情符號的出現,除了可以增添網路語言溝通中的趣味之外,快速方便的表達情緒也是其受到歡迎的因素,但是站在符號互動論的角度,網路表情符號往往過度簡化,可能一句「我今天心情不好」的文字,被一個簡單的表情符號   「:(」即可取代,除了有可能讓使用者喪失透過語言表達想法的能力,讓原本就零碎拼貼的電腦中介傳播將變得更加簡化,當人們的情緒變得標籤化時,人與人的情感連結也將變得疏離。所以,網路表情符號的適當使用將使溝通過程更活潑生動,但是過量的表情符號則會造成溝通上辭不達意的缺憾。

 

陸、            附錄

 

網路表情符號表

直式表情符號

橫式表情符號

:-)  微笑

@_@ 頭昏眼花

:-(  不悅

o_O  訝異

;-)  使眼色

^_^   高興

:-D  開心

T_T  

=)  微笑

-_-b   流汗

=]  開心

=_="  無奈

:-P  吐舌頭

=3=   嘟嘴

:-O 驚訝, 張大口

\^o^/  抱抱

8-)  戴眼鏡者的微笑

\(^O^)/ 開心

XD 開嘴笑到眼睛揪在一起

>"<    生氣

XP  吐舌頭笑到眼睛揪在一起

(=^_^=) 小貓

 

(()) 大狗熊

 

⊙興~ 烏龜

資料來源:得風-顏文字表情

 

回首頁

 

柒、            參考書目

 

書籍

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

Aruthur Asa Berger著,黃新生譯(1992)。《媒介分析方法》。台北:遠流。

萬里編輯部 著(2000)。《E族秘語錄》香港:萬里機構。

 

期刊報告

陳惠玲(2001)。第十八期,〈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劉駿州(1997)。〈電子資訊網路使用與生活品質之關聯性研究〉,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論文

尹立(2003)。《從符號學角度探討人物典型的認知-SARS事件中兩岸塑造英雄形象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姝蒨(1996)。《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情感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欄BBS    中的虛擬人際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陳伯拯(2005)。《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蕙瑜(2001)。《以符號學角度探討設計過程中意義與物品轉換的作用與模式-以轉換機能為生活意義之設計物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劉慧雯(1999。《電視廣告「效果」再探:語言遊戲的觀點》。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親民(2002)。《設計師與消費者對產品語意認知差異之研究—以象徵功能為

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源

1.AA(Japanese ASCII art) underground thread @ hiding place(English version) http://mahonet.info/~kozou/english.html

2.得風-顏文字表情

www.sssdf.com/files/yemote

3.(蘋果日報)網路表情符號 orz流行中http://appl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_sub&loc=TP&showdate=20051017&Sec_ID=18&Art_ID=2133740

 

 



[1] 電車男是一個在日本BBS網站2ch.net發生的故事,後來一連串網友用充滿網路語言的對話及網路符號的留言記錄被集結成書,之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話劇等。

 

[2] 御宅族在日文中一般是指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目前御宅族一詞有擴及適用在熱衷於主流文化的興趣,甚至是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的趨勢。

[3] 火星文字面上可以解釋成火星人用的文字,在台灣社會,火星文的另一種解釋是因為書寫者的疏忽或能力限制而造成令人無法理解的文句,後來則引申為流行台灣年輕族群中,一種刻意為之的次文化語言,融合了各種語言、符號。一般來說,火星文並不等於網路語言,只要是讓人無法立即判斷解讀的文句皆可泛稱為火星文。

[4] 失意體前屈最常見的表示方法是orz,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表情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