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年度高級中等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之我見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黃昕

 

        今天(5/3)正好輪到我報告「高等教育」,報告一開始我說:「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早,首先要恭喜我自己,就在昨天,教育部師資班放榜傳來捷報,我-幸運的取得了十八世紀法國巴黎大學教師的執教資格。」大家聽到後紛紛開心的大笑起來。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本年度中等學校師資檢定在昨日(五月二日)放榜,放榜結果依舊像電視上老掉牙、屢見不鮮的畫面-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很榮幸的,我就是那位「歡樂的人」。在沒有檢定之前,我不否認自己是個敬業樂群的好老師,更不會將教學成效與檢定成敗畫上等號;也就是說,我相信即使沒有通過教師檢定的老師,也可能是一位相當稱職的好老師。只是,教師檢定這個制度已然是我國教育政策之一,現今想要成為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就必須先通過教師檢定的門檻。只是,在這次的考試中,我見到過去師資班的同學因著放榜消息釋出後-有歡喜、有悲傷,我在慶幸之餘,想藉此分享幾個關於這次師資檢定考試的見解:一、 參加教師檢定需要補習嗎?補習的成效有多少?二、努力準備應考與檢定通過的關係為何?

        以測驗的解釋來看,教師檢定是一種標準參照測驗,標準參照測驗的背後有一種假定-如果通過測驗,就表示準教師們已付出相當的努力,對特定的學習項目精熟並且具備了足夠的專業知識以應付未來的教學。在這樣假定之下,很自然的補習班的市場應運而生。起初,見到師資班的同學們紛紛到補習班報到,我的心情極為掙扎與猶豫,對我而言,通過教師檢定的意義更甚於碩士學位的取得;另一方面,實習結束後的生活極為繁忙,我如何在上班、備課、上學、寫報告之餘再撥出時間去補習呢?考慮再三後,我放棄教檢補習。其次,努力唸書與教檢成敗有極大的相關,但卻不是必要的條件。這句話該如何解釋?坦白而言,這次的教師檢定我沒唸什麼書、也沒什麼準備。既然我這麼看重教檢,怎會不唸書呢?其實,並不是我不用功,隱情是這樣的:根據教育部規定,教師的實習期間為時半年,對實習教師而言,這半年的時間需要全心投入學校的四大實習,因此,這半年的時間是相當忙碌的,每每上班回家吃飽後我就睡著了。而實習結束後正好是二月份的過年,過完年後的三月,不僅研究所開學,甚至任教的學校也開學了。因此,在這種在職與在學蠟燭兩頭燒的生活下,除了繁忙還是繁忙,每天不是備課就是念研究所的書,即使我的心中念念不忘閱讀教檢,但身體早已疲憊與透支了。

        因此,這1-2個月的黃金時間就在忙碌中度過,我對於檢定的態度只好由期待轉為消極-今年如果沒有通過,明年就再來一次吧!我不僅調整了心態,也帶著過去在師資班上課的記憶與在教社所受到的訓練上場。考前一晚,我看著參與補習的同學們挑燈苦讀,當時我的心中仍些許诅喪與心虛,因為我僅複習二、三十頁的參考手冊,而新買的數本參考書仍一片空白…。最後,我僅能以社會學角度安慰自己-現在的國家考試在經過多次的教育改革後,考試的內容應該會擺脫純理論的測驗方式,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種理論與知識的應用性測驗。只是萬萬沒想到,研究所的分析與論述果然成為我這次考試的知識與應用。大家看了下面的試題後,就能夠明白我在整個考試過程,是如何的充滿著自信與笑容,因為以下的考題在本所上課時全部討論過。最後,我要說明:補習一定有幫助,只是不見得有必要;努力唸書一定有關係,但是應用於生活與考試則需要學習與引導。我很遺憾當時幾位去補習的同學沒有考上教檢,就其補習背後的成效意義而言,並不是用不用心、認不認真的二分邏輯,而是-補習班的教學方式可能比較難將書本上的理論與知識做全面性的應用,而這些學習如果能經過專家引導的話,更能發揮最大的功效,最後我要大聲說,很榮幸加入了南華教社所。

 

附錄:96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科目:教育原理與制度

 11.下列何者不是科層體制(bureaucracy)的主要特徵?

(A)明確的組織分工,階層體制分明

(B)以專業能力及資格做為用人的標準

(C)公事公辦,公私之間有嚴格的劃分

(D)強調同僚體制,尊重部屬的專業自主

 

12.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分類,可分為鉅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下列何者不屬於微觀研究的論述?

(A)強調社會變遷的研究

(B)重視實際社會生活的探究

(C)在社會行為研究中,著眼於行為情境因素

(D)凸顯個人在社會實體建構中主動性的研究

 

13.國家統治者會透過教育制度將特定的意識型態及文化價值,經過精心設計,灌輸給民眾,以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這種現象可稱為什麼?

(A)文化霸權的教育政策 (B)跨文化的教育政策

(C)文化融合的教育政策 (D)文化衝突的教育政策

 

15.秦老師在第一次段考時發現小明作弊,因為小明平時循規蹈矩,不曾犯錯,被發現作弊後,態度良好,很快認錯、道歉,秦老師決定從輕發落,只記警告二次,但學務處

卻要求依校規記小過一次,雙方僵持不下,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衝突?

(A)社會階層的衝突 (B)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衝突

(C)角色內的衝突 (D)科層權威與專業權威的衝突

 

16.張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級,學生的兄姐有蠻多人也是勞工階級。這種現象讓他思考:「為何勞工階級的子女長大後

常會從事勞工階級的工作?」請問下列哪一項在探討老師的問題?

(A)社會再製 (B)文化融入 (C)社會運動 (D)勞工運動

 

17.學校具有社會化和選擇功能,其中社會化功能的目的是什麼?

(A)培養學生繼承父業的條件 (B)培養具有共同價值和信念

(C)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D)促進社會水平流動

 

18.高登(C. Gordon) 和柯爾曼(J. Coleman)曾經對 1950 年代的美國學生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學生在學校的學業表現並不是其獲得社會地位的指標,而男生的運動表現與女生的人緣,才是社會地位獲得的重要原因。」這種現象被稱為什麼?

(A)反文化運動 (B)反社會主義運動

(C)反智主義運動 (D)反性別歧視運動

 

19.下列何者符合伯恩斯坦(B. Bernstein)所稱的精密型語言(elaborated code)之意涵?

(A)較多分析、抽象的陳述 (B)脈絡依賴的語意表達

(C)單刀直入、簡潔明瞭的敘述方式 (D)強調事務本身而非歷程的表達方式

 

20.下列哪一位學者的教育學說較不具「文化批判與再製理論」的色彩?

(A)帕森士(T. Parsons) (B)布迪爾(P. Bourdieu)

(C)艾波(M. Apple) (D)季胡(H. Giroux)

 

21.功利主義者彌爾(J. Mill)倡言行為之善惡,視其傾向於產生快樂或痛苦之程度為衡,因而,他倡議的道德判斷對象為何?

(A)行為動機 (B)行為結果

(C)動機與結果並重 (D)動機與結果銜接

 

30.張老師非常注重教育環境的功能,並認為學生如同一張白紙,而這白紙可「染黑則黑,

染黃則黃」。因此,老師在教育方法上相當注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請問

老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傾向下列哪一種主義?

(A)理性主義 (B)實驗主義 (C)批判主義 (D)經驗主義

 

31.根據教育部九十四年九月修訂之《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下列哪一項並不是列入九十五年度教育優先區的指標型學校?

(A)中途輟學率偏高之學校 (B)原住民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

(C)隔代教養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 (D)海外華僑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

 

35.美國「提早教育」(Head Start)制度,主要是針對下列哪一種兒童所做的補償教育?

(A)文化剝奪 (B)資賦優異 (C)偏遠地區 (D)移民子女

 

37.下列哪一項是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設計精神?

(A)國家本位課程 (B)地方本位課程

(C)學校本位課程 (D)教師本位課程

 

39.洋介就讀於日本所謂的「高等學校」,以台灣的學制來看,他應該等同哪一階段的學生?

(A)高中生 (B)專科生 (C)大學生 (D)研究生

 

問答題2.很多研究顯示社會階層化與教育成就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同社會背景(家庭、學校、地區、族群...)的學生,其教育成就也往往有所差異,請問可循哪些途徑或策略來改進此等現象,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

問答題3.請說明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 Dewey)的知識論之要點及其教育主張。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