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師專業」談「精進教學能力」

丁增銓

屏東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用全新的角度看事情,並以多元的方式來教學。倘若教師可以廣泛吸收班級經營的技巧,充分了解教材內涵之精髓,進而對教育本質的思考模式有全面性、積極性、創新性的改變,則教師的教學活動才有可能變得更有效能、更有效率,學生的學習也才能夠突破傳統以背誦為主的學習,轉化為更深層的多元智能學習活動。

教師可說是「具有學習能力的專業人員」,身為專業人員,教師必須去增進工作上的表現,並尋求專業上的成長。而如何有效的教學?學生是否了解教師所問的問題?學生是否能夠清楚表達其想法與意見?如何判斷學生是否真的吸收了? ……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應該常常盤旋在教師的心裡,並自我覺察。

 

貳、教師專業的內涵

    教師專業知能的提昇為教師充實自我的首要任務,然而一位優秀教師的專業知能,並非一朝一夕之間所能獲取,乃必須靠長時間的學習與經歷琢磨而成,想要成為「專業的教育家」(professional educators),而非「能幹的教書匠」(competent instructors),關鍵即在於教師是否具備與時俱進的專業知能。

KennedyBarnes1994)指出教師的專業能力除了一般的學科知識、教學技巧之外,教師的信念、價值、角色認同與自省能力,均為教師專業能力的一部份。ParkayStanford2000)認為一位專業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知識與能力之外,還應有反省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才足以勝任教育的工作,而基本知識包括:1.了解自我與學生的知識(knowledge of self and students);2.學科專門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3.教育理論與研究的知識(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research)。基本能力則包括:1.教學技巧(teach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2.人際溝通的技巧(interpersonal skills)。

    謝臥龍(1997)認為教師的專業知能應包含:能利用各種教學技巧及教育心理學來教學、隨時做機會教育,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及願意力求上進,不斷自我充實。

    綜上所述,教師專業知能的意涵具有時代的意義,從早期的強調知識層面,逐漸擴展到現在的技能與情意層面兼備。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專業知能就是指教師在專業的教學領域中所必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參、提升教師專業達到精進教學的策略

     專業的提升由「心」開始,教師的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在現在及未來能否主動學習與終生學習,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教學歷程都是環環相扣、不可輕忽的。筆者認為,提昇教師專業精進教學能力的策略如下:

    一、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跳脫以往「老師怎樣教」的觀點,轉化到「學生如何學」的層次來思量教學方法,以導引式的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討論、發表的機會,並滿足其成就感。因此,多樣化的教學型態,如合作學習與協同教學,情意教學與設計教學,都是非常重要的;假若能夠結合親師生的力量,用歡喜的心陪學生共同成長,並且不斷自我進修,善用時間管理,運用新的思考模式教學與教人;則我們的教學肯定最專業,並且亦能夠受到學生、家長與學校的肯定與認同。

二、養成自省的習慣:在繁忙的教書課堂之中,總有處理不完的雜務與改不完的作業,如果能放慢腳步,花少許時間,回想一下教學的方式、思索教學的成效、探究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瞭解學生的學習反應、甚至於擬定個別輔導的策略等等……只要時時思考、處處反省,教學技巧一定能夠有所蛻變與突破。

三、進行專業對話:透過行政的安排與教師的主動出擊,訂定一個專供討論教師教學的時段,經由全體教師敞開胸襟,提出平常教學時所碰到的疑難雜症,彼此經驗分享、研商對策、相互回饋、激發創意,進而促進教學專業知能的成長,如此才不枉為專業的教育人員。否則,教育問題,人人可談,又哪差得了我們這些辛勤耕耘的第一線工作者呢?

四、營造知性的課程:環境教育課程,若能經過教師精心的規劃設計,在蟲鳴鳥叫的大自然底下進行教學活動,提供學生親自參與、接觸,與做中學的機會,品嚐大自然的芬芳與可愛,這絕對比學生呆坐在教室看生態教育錄影帶,要學習得多、感動的多;而其他課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因此,所有的教學計畫、活動的安排、歷程的實施,若能夠讓學生、家長與社會感動,讓他們願意和我們一起成為教育的合夥人,共同為我們的教育奉獻心力,也才能夠激發學校支持教師專業自主的動力,激發學生向上、向善的心,激發家長參與的熱誠,讓我們的教育力量深植人心,創造三贏的新格局。

五、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學生在經過課堂上的學習之後,有沒有可以帶著走的能力,如閱讀吸收知識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觀察萬物的方法、分析統整歸納的能力……等,以適應未來多變的現實世界,是這一波教改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知識層出不窮,有些知識是不需背誦的,可以利用電腦的輔助來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有些知識在將來都是無用之物,這些知識並不一定要學。但是,有些知識卻不可或缺,如字的認識就必須背誦與被了解,不然沒有閱讀的能力,如何吸收未來更多的知識。因此,培養學生建構學習的方法,終身學習、終身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六、訂定檢核標準:美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曾對專業訂下八項標準,李伯曼(M. Liberman)認為專業的標準有八種,班克斯(O.Banks)認為專業的標準有六個,林清江認為專業的標準有七個,謝文全認為專業的標準有七個(教育問題研究,空大)。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意見,筆者認為專業的標準如下:

1.接受過專業訓練,並且能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來從事教學。

2.以服務社會為目的,服務精神重於物質之報酬。

3.訂定並遵守專業規範以及專業倫理。

4.不斷地接受在職進修,並提昇自我內涵。

5.有健全的專業組織,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6.擁有獨立的自主權,對教學內容以及歷程負責。

以上是筆者對專業的認定標準。身為教育最前線的教師,當常常捫心自問,是否達到上述的各項標準?抑或是因為自己的不夠努力,造成別人認為我們的不夠專業?不論如何,只要有「心」,盡己之力,一定能夠成為優秀的專業教育人員!

 

肆、結語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精緻化的歷程,教師專業的改變是辛苦的,惟有不斷蛻變,由自己做起,不斷思考、激盪自己的教學策略,從心出發、從新做起,學生才能夠主動學習、擁有帶著走的能力,進而在未來急遽變化的社會中成長、生存。

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與教學能力的精進係一循序漸進的歷程,非一蹴可機。唯有不斷督促自己,透過各種學習途徑,多元廣泛吸收,方能力求進步。此外,教師更須具備反省的能力,因為唯有具備反省能力的教師,教學對其而言才不會是有壓力的或僅僅是例行公事;倘若教師缺乏批判思考的反省能力,終究只是個「教書匠」,永遠無法達成專業自主與生涯發展(歐用生,1996)。所以教師可藉由教學檔案、進行專業對話、協同教學等方式,從中修正個人的實務理論,使之更加精緻,進而建構出專業的實踐理論,精進教師教學能力,一圓教育志業之抱負。

 

參考書目

莊懷義、謝文全、吳清基、陳伯璋編著(77)教育問題研究。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Kennedy, M., Barnes, H.1994.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J. N. Mangieri C. C. BlockEds., Creating powerful think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verse perspectivespp.196-212. Harcourt Brane College.

Parkay, F. W., Stanford, B. H.2000.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ssAllyn

    and Bacon.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