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現象分析

 

洪宜君

南華教社所研究生

   

    惡搞文化,指的是對嚴肅主題加以解構,從而產生喜劇效果的娛樂文化,和無厘頭文化十分相似。在網路上曾經流傳了一句名言:「Kuso如果沒有了創意,Kuso就不過是沱Kuso而已。」意指創意是惡搞的主要神髓,若果惡搞缺乏創意,惡搞將會有如糞土一般毫無價值可言。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藉由台灣政治事件的角色扮演反諷,穿插兩個小單元和兩段的觀眾叩應做為節目的基本架構,於內容中處處可見反諷、文本拼貼、語音延異等後現代特質。在台灣惡搞文化當中,具有相當的原創性與代表性。

    本文試圖檢視這個充滿惡搞精神的「後現代電視文本」對觀眾而言是否僅存在娛樂性質的層面,還是有其深層的反身性。藉由理論分析,期望可以為這個類型的電視文本做出一個較符合當代社會思維的學術研究。

 

    這個以模仿政治人物及學者專家的搞笑節目,在極短的時間就贏得同時段的頭籌,勇奪收視率的冠軍。除了藝人們的精采模仿外,我想是他們對新聞事件幽默的挖苦及亂講,讓觀眾在混亂的政治情境、痛苦的經濟生活及無力的心態中,得到一個疏通的管道,可以藉之嘲笑或跟著亂講。

 

    從心理層面分析,快速經濟發展下的人們普遍來說,通常是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之下,需要放鬆。再進一步看,「亂講」是一般人在溝通,談話中所儘量避免的,被人說「你亂講」表示不被接納或信任。那麼,為什麼一個「亂講」的節目會如此受歡迎呢?因為人的自我包含許多部分,有些部分是被社會接受的,這是比較沒有壓力的;可是有許多部分是不被自己和社會所接受的,這些部分常被自我壓抑在潛意識的角落,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陰影」。陰影具有較強的力量,它也帶給我們很大的恐懼,因為它是在潛意識裡面,我們無法控制,而它一旦表現出來,很可能造成傷害。

 

    「亂講」就是個陰影,可是它沒有被壓抑,不僅公開講,同時還以有趣誇張的方式呈現。因為是亂講,所以將「要講對,要講好」的焦慮解除了,在沒有焦慮與防衛的狀況下,人們較能講真話。真話是可以感動人的,再將它與類似的節目比較,你會發覺:亂講的人有時是比正經的人可愛多了。這也就難怪「亂講」會受歡迎,因為它給許多人的陰影一個建設性的出口。

 

    其中,《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是台灣中天娛樂台的一個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前身為中天綜合台的節目《2100全民亂講》。節目初期模仿TVBS2100全民開講》政論節目,現已走出自己搞笑風格,多直接稱呼《全民大悶鍋》;其節目製作人為王偉忠、詹仁雄等。

 

節目口號為「解悶!救台灣!」;主要以台灣政治事件的角色扮演反諷,穿插兩個小單元和兩段的觀眾叩應;在攝影棚有一個特製電飯鍋「大悶鍋」,請來每天「最悶」的人、事、物前來消憂解悶。節目從2002103日起(從全民亂講時代起算)播出至今,捧紅郭子乾、邰智源、九孔、許傑輝、從從、洪勝德(洪都拉斯)、林暐恆(阿Ken)、林郁智(納豆)、余炳賢(大炳)、白雲、寇乃馨、馮媛甄、朱德剛、狄志杰、張兆志(喬治)、陳彥壯(壯壯)等台灣搞笑藝人(以往參加過的並包括柯以柔、高凌風、倪敏然、陶立帆等等),以幽默演技與對白、歌曲、單元劇,為早已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台灣民眾解悶。

 

    因諷刺時弊詼諧有趣並帶點惡搞,如「連爺爺您好」單元。因模仿的人物涉及政界、娛樂界、體育界、財經界,甚至是電影角色,或維肖維妙,或搞笑萬分,十分受中兩岸青年觀眾歡迎,在台灣批踢踢BBS和中國大陸亦有專屬討論區;節目主持人先後在公開場合、以此角色扮演擔綱嘉賓(甚至與本尊同場表演)或是被模仿對象或是被坊間談論的模仿話題,也以此為各演員帶來以節目中的模彷為主題的廣告。

 

    黃舜忠(2005)以2100全民亂講》瓦解了傳統文本最重視的劇境空間(diegetic space),也反思了整個電視文本的意義,更看到解構之後的語音延異遊戲。同時,本研究主張,節目中的後設文本意涵,應被理解為電視經濟機構運作邏輯下的產物,體現了電視經濟的概念。總結來說,《2100全民亂講》是一個後設的文化產物,同時也是電視經濟制度下的一個流行文化商品,而這兩個複雜的系統,可以在「類型」這個社會機構的概念下被理解。

 

    在一般社會大眾眼裡,或許普遍認為與其說無厘頭是一種喜劇表演的次類型,還不如說是一種新的喜劇表演方法較為恰當。因此,大部分談到無厘頭電影或電視表演節目類型的論述,皆將其視為一種粗俗、沒有深度的短期現象,不值得深入研究。羅孝宇(2006)認為作為一個文化現象,無厘頭式的表演當然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香港多數學者談到無厘頭電影所造成的文化現象,都是嗤之以鼻。有人認為無厘頭的表演方式是入侵語言、壟斷溝通、侵略思維…的病毒。更有人認為在無厘頭電影中那種嬉戲、不認真的態度,其實是一種文化的退化,是一種逃避,當中完全不牽涉任何反省與自覺…更與香港薄弱的文化傳統,教育水平降低及一種對文字、價值失去興趣和信心的心野蠻主義有關。連其發源地香港都是如此評價,何況其他的華人地區。但是令人感到弔軌的是,如果無厘頭的表演方式若真是如此不堪、粗俗,為何在華人地區青少年文化中會受到如此廣大的歡迎,更成為當時香港人精神的寄託?

 

    本文主要預設的分析對象為《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裡的「總統府就是你家」與「芒果亂報」兩個單元做為樣本進行理論分析:

 

一、總統府就是你家

1. 模仿內容:聽說在總統府裡面有著一間沒有人知道的「密室」,專門是用來接見重要的人物。因為總統府年代久遠,裡面陳設的傢俱也都有了靈性。這些有靈性的傢俱,在每次「阿匾」總統與來賓用餐談話同時,講到了阿匾「心裡話」的時候,就會掉下來…,藉此讓大家可以知道阿匾總統到底在想些什麼…。對於政治人物與時事具有相當高程度的諷刺效果。

2. 反映社會觀感:人民因為陳總統當年表現出來的魄力與誠信所以選擇了他,但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現在幾乎每天都公然地說謊,而且還合理化了自己的謊言,其中,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是利用省籍情結與「愛台灣」的假性衝突製造掩護罪行的縫隙,產生了諸如:「哇就是愛台灣,哞你是要怎樣!只要是愛台灣,說謊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送錢給阿豆仔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拿錢給高鐵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大選作弊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仲介泰勞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專機下聘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炒股票內線交易又怎樣,只要是愛台灣,工友升經理誰不服!誰叫你不愛台灣,偶就是愛台灣!」等似是而非的謬論。但無論如何,說謊就是不對的行為,大部分的人民不可能會接受「因為我愛台灣所以我更愛說謊」的總統。因此引發了許多的關於總統「誠信」問題的討論,也讓大家再次思索「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說謊是不對的行為」

 

二、芒果亂報:

1. 模仿內容:此一單元200569日首播。以模仿《蘋果日報》總裁黎智英晚上在會議室跟記者審稿時的辦報方針。其片頭:邰智源飾演的黎智瑛以粵語朗讀(對聯 :)以天下八卦為己任,置他人死生於度外,(橫批:)言論自由;會議室牆壁上的蘋果商標上,還有一條肥大的蟲;口號:「最重要的新聞畫面是什麼?裸體加屍體!最重要的新聞事件是什麼?醜聞加緋聞!最重要的新聞工作方向:摧毀偶像藝人!最重要的新聞工作目標:打破英雄神話!」;黎子治家格言:「台灣媒體這麼多,新聞怎麼報?亂報嘛!(拋起臺上的稿子)亂報就OK了嘛!」、「Blood is money; violence is fortune.」(血腥就是金錢,暴力就是財富。)…等等來暗示台灣媒體道德的沉淪。

 

2. 反映社會觀感:現在媒體競爭激烈,求生存最簡單方式就是唯「利」是圖。媒體必須追求利潤,所以一心一意追求收視率,其操作模式或許可以用「媒介就是馬殺雞」來比喻。馬殺雞當然越舒服越好,所以越能讓你感到刺激新鮮的,越被媒體視為是力道強勁的按摩,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從中獲得利潤,越多人願意看他們的節目,他們能夠獲得的利潤就越多。媒體亂象基本上就是因為媒介經營者必須追求利潤,因此媒介選擇訊息的標準就是「收視率」。只要是有機會替他們製造收視率的,一定大家都會播。回到前面的邏輯,那麼什麼東西可能是增加收視率的指標?當然很多,不過最簡單卻又最有效果的,就是刺激辛辣的內容。它不但簡單,而且不太需要專業知識,懂得挑撥離間就好了。就追求利潤的經營面來說,最小成本可以換來最大營收的事,當然大家都會搶著做。

 

    現代所謂模仿類的戲劇表演方式大多是採取誇張、揶揄、扭曲、篡改等手法,以被模仿者為範本,進行荒唐可笑的再創作。而模仿表演不但在內容安排和表現形式上具有獨創性,而且一般對模仿對象或內容結構加以扭曲、誇張、篡改,往往與原來的主旨相去較遠甚至毫無聯繫,因此帶有較強的娛樂性,其意旨多為諷刺、批評原作品,或對社會時事進行批判。


   
例如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這類的模仿表演,通常目的在於揭露人性的缺點和諷刺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批評、諷刺原作或對社會時事進行一般批評的作用。廣義的講,模仿表演是人類表達思想一種方式。作為言論和思想表達的一種特殊方式,而且模仿作品的創作被許多國家的法律接受為合法行為,並給予模仿滑稽作品特別豁免,即不認為是對原作的侵權。例如西班牙知識產權法第39條規定對一部已發表作品進行模仿性滑稽表演不應當被視為那種需作者同意才能進行的改編。在法國,諷刺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受1789年《人權宣言》第11條和《歐洲人權公約》第10條保護。歐盟資訊社會版權指令更是要求成員國在本國立法中引入模仿滑稽作品豁免制度。因此,各類幽默滑稽的模仿作品的創作都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合法作品。在美國,模仿滑稽作品與引用一樣,能得到合理使用原則的保護。只要模仿的滑稽作品對比原作有所「變化」,在內容或形式上具有新的改變,那麼模仿的滑稽作品就可以受合理使用制度的保護。

 

    哲學家亞里斯多得也曾經說過:「喜劇是模仿比正常還差的人,它的特殊地方,在於醜陋即是可笑,它引發人們的笑聲。」在我們分析的兩個單元當中,被模仿的對象一個是完全經濟導向,忽視倫理道德的平面媒體,另一個則是弊案纏身,人品備受質疑的現任總統。在現實生活當中,他們各有其無法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醜陋面,但因其權勢也好、政策也罷,人民在不滿的輿論聲浪當中,似乎只有各自發發牢騷的分兒,對於實際的抵抗卻是無力的。於是,藉由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裡的模仿表演,將被模仿對象最令人詬病之處再加以誇張、扭曲、醜化,將社會大眾平時的不滿與無可奈何在此提供了一個「逾越」的管道,透過「逾越」的心理機制,為人們因為不滿所累積的心理壓力提供一個、發洩的出口。

 

    再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資本主義之下的現代社會充滿著緊張與壓力,人們生活忙碌、緊湊且相當規律一致,由馬克思提出「異化(alienation)」的概念來看,人類與他們的生產活動、產品、工作夥伴、以及天生固有的本質(人類潛能),自然的連結在一起,但是在資本主義裡,這些連結都被破壞,人類生活變成相當的規律且系統化,幾乎天天都過著相同的生活,時間與空間的運用被限制、剝奪,自我潛能被壓抑,意識變成麻木,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離,變成名副其實的「機器人」,就連休閒娛樂的機會都是少之又少,在這種環境下當有個不同於正常生活中的不協調情況發生時,往往會令人會心一笑,而適度的娛樂可以讓人舒緩壓力,調劑系統化的現代生活,有時還可提振精神恢復元氣,讓乏味的生活添加許多精采。社會大眾對這類模仿表演的喜愛,也許是厭倦了日覆一日的政治口水戰,對一層不變的新聞報導感到興趣缺缺,這種集體意識帶動整個社會潮流,使得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裡的模仿表演迅速竄紅。

 

    所以,若將社會現象與人們的心理機制做出適當的聯結和解釋,類似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等本來被歸為Kuso類型的電視節目,其批判性或許比一大堆名嘴正襟危坐的談論時事更具意義與代表性。

 

參考文獻

石武耕(2006),《Kuso:對象徵秩序的裝瘋賣傻》,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論文。

張嘉倪(2004),<跨越真實與擬仿的藩籬--解讀「2100全民亂講」之後現代模仿意涵>,《傳播與管理研究》,32):105-131

黃舜忠(2005),《電視類型、後設文本與電視經濟:以「2100全民亂講」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孝宇(2006),《無厘頭電影的狂歡美學》,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