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教育改革-園所本位課程發展探討

林育期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幼稚園課程標準」於民國七十六年頒佈,迄今幼兒的發展與社會、家長的需求以及環境有巨大的變化,因此,幼兒教育課程的內涵必須修正以符合潮流。廖鳳瑞(2004)也指出現行幼稚園課程已經過時,不符合社會的特性與需求,內容不完整或有誤,各領域的內容寫得粗淺,不夠完整。鑑此,現行的幼稚園課程實施狀況有必要檢討。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1996年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有關幼兒教育的建議,第三點提出對幼兒課程實施應受合理的規範與保障。教育部2001年教育部年度施政方針,亦將幼兒課程訂為執行重點,2002年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研議修訂幼稚園課程綱要。為配合國民教育向下延伸,幼兒教育課程之修定問題,將是主管機關當務之急,王為國(?)指出,因應教育改革、社會發展趨勢,以符合幼稚園教學彈性的特性,幼稚教育法修正草案爰擬將「幼稚教育法」第三條條文修正,修正要點:爰將課程「標準」修正為課程「綱要」。從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到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幼稚教育法修正,得知幼兒教育課程改革受到當局重視。

有鑑於日本與我國同屬亞洲國家,且教育改革背景頗為類似,因此藉日本本位課程發展為對照,以期能對因應教育改革的本位課程發展有所助益。歐用生(2003)研究日本本位課程發展也指出,日本1989年課程標準修訂,開始嘗試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在改革目標中宣示:「各學校發揮創意,建立有特色的學校」,日本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也漸漸「脫繭」,但也面臨了「蛻變」的困境。

課程是教學的重心,也是達成教育目標的具體策略,由於社會環境、教育政策、家長期望轉變,教育目標隨著調整,課程也必須做修正。九年一貫政策重視本土文化與國際化,園所必須整合園內特色、教師專業、地方資源與社區各界之期望,發展園所本位課程,放眼國際世界之情懷。因此,目前國內學校進行教育改革,主要以本位課程發展為標的。

 

貳、文獻探討

國內教育鬆綁的趨勢下,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依然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環,在學校再造、制度改革的同時,也要實施課程和教學改革,才能落實教育改革的理想(歐用生,2000)國內教育改革之聲甚囂塵上,本位課程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指標、學校課程革新的核心。幼稚園也紛紛尋求變革與創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改革;中小學強調以學校為主體,幼稚園是以幼兒為核心。

一、本位課程的定義

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然其說法不一,其意大同小異,歸納中外學者(游宗穎,2002;張清濱,2001;方德隆,2001;石明原,2001;高新建,2000OECD1979)其定義是:一九六0年到一九七0年,學校課程發展的趨勢是由中央到地方權利與責任重新分配,由下而上的課程改革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藉著學校組織變革,讓學校願景清晰可行。當課程的決定權、課程內容是由學校所有相關成員協商建立的「共同願景」。學校本位課程是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協助教師解決課程問題,透過教師參與課程的決定,可以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課程革新的目的。以學校的教育理念及學生的需要為核心,以學校的教育人員為主體,結合校內外資源為基礎。教育的內容必須是師生互動,共同建構學習經驗。 教師發揮專業自主能力,進行課程研究和發展,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本位課程發展的任務

園所是課程改革的基本單位,園所的本位課程發展是促成園所課程改革的重要機制(陳伯璋,1999)。本位課程發展並非僅在於瞭解其意義與內涵,必須透過實踐策略、行動與溝通歷程,據以落實的推動,透過本位課程發展任務,課程發展才能深耕,發展出符合幼兒、家長期望、社區需求的多元課程。茲整理國內外學者(陳慈娟,2004;張嘉育,2002;高新建,2000)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任務相關的看法,分述如下:

()學校組織變革與文化再造: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及成立課程研發小組。營造學習型組織,轉變教師的心智習性,是學校落實本位課程發展,不可或缺的工作。

()學校背景情境分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必須對整個學習情境進行評估與了解。

()課程規劃與願景的建構:園長召集教師共同討論、訂定園所願景。教師可檢核課程發展是否符合願景目標並融入於教學之中,作為教師發展課程的依據。

()擬訂課程改革計劃:幼稚園本位課程發展必須擬定「近、中、長」與「年度」發展計畫。園長帶領教師們釐清園所教育目標與願景指標,深入分析、決定課程發展的主軸,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量方式,繼而建構幼稚園「整體課程架構圖」。

()強化園所、家長、社區互動:園所落實本位課程發展,家長與社區通需扮演支持者、協助者的角色。因此,幼稚園園長為了獲得家長與社區支持協助本位課程發展,利用多種方式和家長進行溝通與宣導。

()課程管理與發展的策進:以「願景指標」與「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作為「課程評鑑」的標準,並根據課程實施情形與幼兒評量結果修正課程,落實本位課程發展。

三、國內相關研究

王為國指出,因應教育改革、社會發展趨勢,以符合幼稚園教學彈性的特性,幼稚教育法修正草案爰擬將課程「標準」修正為課程「綱要」。修正草案基於教學原則與課程編制,未來幼兒課程的發展以課程統整、幼兒為中心,發展幼稚園本位課程為主軸。易言之幼稚園應充分考量幼稚園整體條件、家長期望、兒童需要,結合教師及社區資源,訂定學年課程計畫,並審慎規劃全園總體課程方案和班級教學方式,發展幼稚園本位課程。

  歐用生(2003)研究指出日本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漸具有實踐的活力,為日本的學校注入了新生命。當然,也面臨了不少問題,如教育公共性的質疑、國定課程的疆界、教育機會均等的爭議、學力下降的疑慮等等,這也可能是我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面臨的問題,值得相關單位注意。

教改政策之下幼兒教育課程之修訂,受政府及學界之重視其中本位課程的發展理念,伴隨著各項政策被提出討論,也作為相關政策之配套措施,受重視程度可從相關之研究窺知。冀望上述相關研究之經驗能提供,以幼兒為主體、發展符合社會趨勢的本位課程。

四、中華民國與日本本位課程發展比較

(一)本位課程內容自主性比較

根據時代變化、改革創新,宍戸健夫(2005)指出1988年的《幼稚園教育大綱》修訂,由原本的「教師本位」轉移成「兒童本位」。《幼稚園教育大綱》對教育方針和教育內容作了新的修訂,提出的教育方針是「培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加強與大自然的接觸及與周圍環境的聯繫」、「培養基本的生活態度和習慣」,與以往注重身心發展和培養思考能力的方針相比,有很大的變革。改革後的教育內容為「健康、人際關係、環境、語言、表現」,合稱五個領域,這五個領域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思想,領域相互間的聯繫也更為密切。

張汝秀(2006)指出日本「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由於關係學校的教育能力及權力下放等問題,確實是個難以突破的問題。此次課程改革中,充分考慮地區或學校的實際狀態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或特性,編成適切的教育課程;學校亦可基於特殊需要,增加課程的內容,但須避免違背各學年的目標或內容的宗旨;而在不影響目標達成的範圍內,可以改變目標或內容實施的學年別的順序。

課程改革具體作法我國比起來日本課程自主權顯然大很多,我國的課程發展委員會,結合一切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擔負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空白課程與潛在課程的處理與發展,因此,我國本位課程發展留下相當大的空間。

(二)本位課程實施比較

歐用生(2003)針對日本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研究指出:日本的本位課程發展是與行動研究結合在一起的,每一所學校每年都要進行課程和教學的行動研究,日本課程委員會課後進行討論和對話、課程發展的時間較為寬裕。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日本本位課程發展中,足以成為我國借鏡,目前國內本位課程行之多年,對於幼稚園所本位課程發展改革,政府似乎有所延宕並無具體之措施。我國教師雖然有部份進行行動研究,但多屬教師個別的研究,未能和整體課程改革結合起來,因此不能對園所課程改革和園所革新發生較大的影響。

 

參、結論

一、園所本位課程發展的省思

簡楚瑛、廖鳳瑞、林佩蓉(1996)研究指出,我國幼稚園課程與教學普遍面臨問題,為幼稚園課程設計及教材內容過度依賴現成教材,課程多傾向狹隘智識化,未以幼兒身心發展為考量,忽略園所特色,且採分科團體班級教學及外聘教師實施才藝教學,無法因應幼兒個別差異及需要。因此,1980年國內引進「本位課程發展」理念,進行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活動,欲改革極端結構性及教師核心課程;以固定式分科課程為革新標的(翁麗芳,1999),也為幼兒教育帶來更新的契機。

園所如何順利推動園所本位課程發展,分述下列七點:

1.領導者須具備專業知能、善用領導統御,園所要發展優質本位課程,園長必須具備專業知能,加強自身的課程領導知能,結合資源與有效的實施途徑,帶領園所教師擬定學校願景、訂定課程目標,實施以幼兒為主體課程。

2.園長真正了解教師專長、強化教師信心、意願、信念,邀請對發展本位課程改革意願較高、內在動機強烈的教師參與,強化教師參與課程轉型改革的意義,並增進教師課程改革的意願,如此對於專業成長、本位課程發展也較能持續。

3.課程發展小組成員不斷溝通,建立確實的協同合作關係,才能使課程改革確實推動、達成目標。

4.本位課程發展中提昇教師專業知能,同時也能建立教師自信心,過程中教師專業成長應該是以教師需求為考量、持續不斷的,達到教師自我導向學習的專業成長。

5.課程轉型改革歷程相當複雜困難,園所本位課程發展採漸進方式改變成員的想法、發展本位課程,小組成員間應建立共識,訂定短、中、長期目標逐一實施,伴隨園所組織成長而日趨成熟,才能達成課程改革目標。

6.改革歷程與教師持續進行教學回饋與專業對話,並邀請家長與社區成員共同參與本位課程的實施,在專業、豐富資源情況下發展優質園所本位課程。

7.瞭解家長對幼兒課程期望、降低課程轉型改革困擾,聯合家長力量、建立以幼兒為主體的課程

園長帶領教師建立共識、訂定課程目標,發展具有園所特色的課程,課程改革需漸進緩慢進行,課程改革小組間建立確實的協同合作關係,才能達成課程轉型改革目標。教師專業成長是學校實施本位課程的必要條件,也是課程革新的動力,在本位課程發展同時應促進教師以自我導向學習的專業成長培養教師具有省思的能力以改善教學。真正的落實課程改革的理想,園所長應強化教師參與課程轉型改革的意義,增進教師課程改革的意願,及改變教師既有的教育信念,否則難以達成目標。影響本位課程發展另一重要因素是家長期望是在這過程中不可忽視,透過親職教育針對課程理念宣導,方能落實園所本位課程改革理想,降低課程轉型改革困擾。

二、建議

園所本位課程實施不僅要掌握課程的特性,更要認識課程背後的精神及理論基礎,園所本位課程改革如果只是用來招生就徒具改革意義,沒有掌握到課程的理念與精神,是無法解決課程改革實施中的問題,園所本位課程發展之途註定要失敗。如何有效推動園所本位課程發展,對園所、園長及相關單位之建議如下。

(一)對園所本位課程發展建議如下:

1.組織變革、訂定幼稚園的願景與目標

園所透過組織變革、情境分析,進一步理念的澄清,擬定幼稚園願景與目標。

2.課程經營管理

以幼稚園的目標、特色、環境設備、教師專業知能及資源為基礎,以幼兒教育理念及幼兒需要為核心,將幼兒教育信念化為實際的教育過程,針對課程的實施作整體運作規劃與執行,配合各領域基本能力指標,作為幼兒教學及達成幼教目標之指引,提昇園所課程的實用程度及品質,發展適合自己園所特色的本位課程。

(二)園所本位課程發展對園長之建議:

1.園長瞭解影響課程領導的因素,掌握溝通技巧與教師進行專業對話解決實務問題,配合教學提供協助

2.教師專業知能提昇應透過教育實踐,逐步完成既定課程目標。重要的是辯證歷程中融合成員看法,彼此建構有意義的共識,這樣的研究才能繼續延伸。

3.園所本位課程發展和教師行動研究結合在一起,教師針對園所的課程和教學問題,實施合作的行動研究。

4.園內教師組織教學研討小組,透過教師同儕間的經驗分享,探討教學或行政問題,以帶動教師本位課程發展,解決實際工作上的問題。

5.園所課程的改革應從較小的課程範圍或教師熟悉且重視的活動作為實施起點,再將成果、經驗逐漸擴大全園實施,本位課程發展改革避免一開始全面實施,造成改革團隊過大壓力而失去信心。

6.透過親職教育,提供家長相關文章或講座,幫助家長瞭解本位課程的精神、理念及對幼兒的益處,增進家長對本位課程發展的認同,將家長疑慮轉變成課程轉型改革的支持者。

(三)發展園所本位課程對政府之建議:

1.鑑於世界其他已制定發展園所本位課程的國家,因應時代需要與制定幼兒教育方針,對於園所本位課程理論架構均做週詳考慮,政府要儘早針對國內發展園所本位課程修訂規劃,邀請學者、專家、業界進行討論,審慎的提出指導方針。

2.以「課程綱要」取代現行「課程標準」,使幼兒教育工作者有更大的專業自主性,可彈性發展幼稚園本位課程。

3.國內幼教課程大部份引自國外,單個課程或經由數個課程結合運用,基於不同國情、不同社會文化價值,未來我國幼稚園本位課程發展努力的方向,以適合我國幼兒的學習理論、課程模式為標的。

幼稚園課程是達到幼稚教育目標的工具,課程設計與教學是實現幼稚教育目標的手段,幼兒在沒有負擔下適性學習。不論幼稚園課程發展走向為何,發展適宜的園所本位課程、以幼兒為核心的適性課程與教學,奠定幼兒全人發展基礎,將是發展園所課程所應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方德隆(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42),1-24

王為國(?)。幼稚園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中。線上檢搜日期2006101。網址:

http://www.cyut.edu.tw/~wkwang/

石明原(2001)。解讀學校本位課程的迷思。師友月刊,40959-62

宍戸健夫(2005)。日本的學前教育保育課程及其課題。2005年幼兒教育學術交流研討會,幼稚園課程創新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康軒。

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台北: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伯璋(1999)從近年來課程改革談教師角色的定位。國立中正大學八十七學年度地方教育輔導「國民教育革新與展望」研討會。嘉義。

陳慈娟(2004)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以一所幼稚園本位課程發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游宗穎(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施情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翁麗芳(1999)。日本幼稚園課程的發展過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489-514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縣三重市:冠學文化。

張汝秀(2006臺灣與日本新世紀中小學階段課程改革趨勢之比較分析。線上檢搜日期2006918。網址:

     http://www.nyes.tcc.edu.tw/tmenu/

張清濱(2001)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歐用生(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2003)。日本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評析。教師雜誌,6。台北。

廖鳳瑞(2004)。國民教育幼兒班需要什麼樣的課程?。幼改家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06930。網址:

http://aecer.org/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listarticles&secid=1

簡楚瑛、廖鳳瑞、林佩蓉(1996)。當前幼兒教育問題因應之道。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9.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ECDAustralia.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