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與社區參與-以興村社區為觀察對象

李金蓮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研究生

 

壹、緣起

        進入廿一世紀由於科技發展令人瞠目結舌,快速的讓整個世界凝聚成一個生活圈,全球化及網際網路將各個角落串連起來,然而社會文化確無法趕上這一波特快的腳步,甚至更因為經濟衰退及能源價格高漲等因素的影響,對於開發國家正如日本大前研一所著「M型社會」已經造成社會中產階級的瓦解(大前2006),道德倫理的最低標準也受到嚴格的挑戰,自我主義「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私充斥,大家對現今台灣社會環境充滿無助與不確定性,各種民主自由的開放,卻因軟體及文化素養不足,造成社會須要共同承載所面臨的苦果與成本,媒體八卦、詐騙賭毒、憂鬱自殺、…種種社會失衡的現象,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面對現下的社會因果,

如何因應與救贖?正嚴格的考驗現代人民的智慧。

        自從民國八十三年文建會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開始,在這塊土地各個角落與基層,開始另一種社區意識與居民自力營造環境的運動推展,十多年來社區在各地經營從人文地景產開始重新面對社區的一切,把對土地的關懷與熱愛,展開一連串的愛鄉運動,由於發生於88年的921地震的天然災害,給了一次災難也帶來另一波對待環境與生命的省思,也深化了社區總體營造的深度,從此社區營造成為底層居民經營公共議題與打造自我環境的可能,開創另一個可能的機會與動能,社區營造成為熱門話題與顯學,社區居民也得以找到情緒的出口,一起來為自己居住的社區「量身定做」宜居的安身環境;記得高雄大學曾梓峰教授曾在一項社區規劃師的研討會中有言:『社區營造將是台灣社會重整的唯一可能』,筆者一直關心並參與社區活動,也投入社區的研習課程與實作,深深覺得社區營造將可以讓家庭的功能,發揮另一種激勵的角色,研究者將以嘉義市興村社區做觀察對象,藉由社區參與來探討家庭在社區營造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探討可以讓社區因家庭組織的參與,可以產生更強動力的可能性。

 

貳、興村社區的社區營造與家庭關係

以前傳唱耳熟能詳的童歌「我的家庭」,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言:『土地平,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然自樂。』娓娓道來家庭的婉約,從古迄今家庭聚落之美,令人不禁嚮往家庭生活美感與韻律,現今我們也經常欽羨家庭之愛,成員和諧健康,於焉社區就有機會建構永續的可能,本文試圖從興村社區來觀察家庭與社區相互扶持的關係。

(一)興村社區的社區營造:

興村里位於嘉義市西南郊,是七O年代發展出來的新興都市型社區。經過社會變遷,隨著都市發展的腳步,興村里也被迅速開發,人口大量移入。由民國48年的三戶原住民到今天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尺10個人。發展帶來經濟的成長,也帶來擁擠、冷漠、髒亂、污染、淹水..等都市問題。居民生活在逐漸惡化的環境中,直到民國88年終於有在地住民自發性清理環境,牽動興村里的社區營造。
        興村里社區居民由一條巷子開始,到五條巷子陸續參與,將廢棄地變成花園,整治多處社區閒置空間,並予再利用,創造了居民需要的公共空間。唯社區不斷發展,社區環境也要跟著變化以適應物質與文化的需求。社區居民持續對環境付出關懷與照護,但仍有經營困難之處,目前主要營造出來的公共空間有雅園、興村生態花園、童心園、興龍陶板橋、生活學堂、甜根仔草堂等空間,由八獎溪協會認養和維護。興村未來社區
發展重點以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為主要方向; 社區營造過程由社區居民自發性推動,擴大到社區巷弄及街道鄰居,社區的家庭在過程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關鍵位置。(台灣社區通2006)

(二)社區家庭與社區參與:

家庭在社區為最重要的單元,家庭的健全與良,往往造成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也直接成為自主營造社區的支持力量,以此看待家庭與社區的對等因素,從嘉義市社造推動用心的興村社區來看,家庭的扮演著很重要的力量,筆者訪談嘉義市興村里林書筠里長(也是興村社區營造起頭者),深入探討家庭在社區參與過程當中,的確讓社區的動能可以持續推動,以林里長而為例,在未成為里長之前,就是一個社區工作者,從自己做社區改造到全家一起投入,當然,林里長的先生成為最大的支持與促成者,三個女兒則在求學中也一直投入社區工作,現在小女兒還是林里長的最佳特別助理,全家因社區參與感情更好,也影響到其他鄰居一起參加社造行列

                    再者,嘉義市八獎溪人文生態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葉明溪先生也是另一個全家服務社區的例子,葉前理事長是一個努力於事業打拼的貿易盤商,忠厚質樸的在工作崗位上發展,也因社區營造讓他開發出自己的長才,理事長夫人也擔任社區組織的重要幹部,積極充電賢伉儷都是嘉義市社區規劃師,常常在社區活動中策畫、執行、還要孩子上台表演,然就是模範範的社造家庭

                    「心之所在就是故鄉」(林書筠2003)興村社區家庭總動員還有著名的環保清潔日、一家菜社區家庭聯誼,對於擔任八獎溪協會的理監事及成員而言,都是可以津津樂道的社區家庭大事。

          因此,興村社區的社區參與家庭關係可歸納成以下幾點:

1.      社區組織(八獎溪協會)歡迎全家成員一起加入,並優待入會費。

2.      每星期二晚上泡茶日一起聊社區大小事。

3.      社區每月一家菜聯誼活動,建立社區家庭鄰居情感交流。

4.      社區自力提案爭取經費改善軟硬體空間,均帶動社區家庭投入參與。

5.      社區有房屋大修繼續留下來居住,已經顯現社區營造的初步成果。

6.      林書筠女士以社區工作者全家參與,買票清白選舉,當選以社區營造為職志的全職社造里長,家庭的力量是一種延伸。

 

叁、家庭在社區參與的學習課題

        筆者觀察與訪談興村里長、八獎溪幹部發覺在都市化的社區,比鄉村型社區在推動社區家庭參與社區營造更不容易,因為現階段都市組成家庭更多元,為經濟生活打拼,忙碌且時間有限,對於居住大樓公寓的家庭與居民疏離感更重,要帶動家庭來參與社區活動,關心社區更是一大課題;興村社區95年執行「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風貌營造-田根仔草堂」,落實到老人及弱勢家庭關懷,並打造出共同學習的社區學習空間,將社區人才發揮專長才藝來交流成長,也把家庭的成員從家中庭院,逐步拉到社區公共空間,一起學習成長。

        現在起,家庭將影響新一階段的興村里社區營造,社區可以跟家庭建立更密切的互動,也是社區所面臨的學習課題,從社區守望相助、社區成長課程、社區關懷訪查、社區家庭的組成分析,社區環境維護,都將影響興村社區邁向永續與福址社區的最大助力。(稻江學院2005)

        家庭因為社區參與的投入,學習如何推動社區各項工作,讓家庭成員為社區環境共同努力,也讓鄰居家庭的橫向連結更緊密,家庭成員在社區參與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學習經驗,「做中學」的夥伴關係,在培力(empowerment)過程中,分享團體與組織及家庭共榮的成長模式,學習承擔社區推動的工作,放下身段做為社區份子來投入社區工作,自然而然家庭的感情與交流將更融洽與和樂。

 

肆、結語

家庭是社區組成的小單位,家庭健全了社區營造將更加好推動,從興村社區參與及觀察,所得到的結論是社區生活是分秒一直不停歇的在持續,但社區營造啟動同時,社區將有機會驅動家庭成為社區自主營造的幫手與助力,當然家庭成員也會藉由社區活動、社區協力工作、社區學習課程中潛移默化,家庭關係將更強化,而且將是帶動新一波社福及老人在地安養的主力,當家庭參與社區與社區成為最佳的協力者,興村社區從林里長一人到八獎溪協會,再到選上里長,全社區推動社區營造,我看到社區家庭不斷被啟動,家庭與社區關係更成熟,將有機會讓八掌溪畔的都市社區傳奇,推展到每一個社區家庭漫延下去。

 

參考文獻

大前研一2006/10)。 M型社會。台北:商周出版 。

林書筠(2003/12)。過溪築夢進行曲-興龍橋週邊生活營造成果報告書 。嘉義市:文化局。

台灣社區通2006)。 94-97年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線上索引日期:2006年12月30日

        網址:http://www.hometown.org.tw/06_plan/community_list.php

稻江學院(2005.6)。嘉義市東區夢想起飛興村社區地貌改造計劃結案報告書。嘉義:東區區公所。

李松根(2002.9)。社區營造與社會發展。台北:問津堂出版社。

蕭家興(2002.9)。社區規劃學-住宅建築社區化之規劃。台北:唐山出版社。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