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下的新移民教育以高雄縣為例

 陸建國 、鍾莉瑛

 高雄縣永芳國小教師

一、前言

台灣已進入多元文化時代,在台灣的外籍配偶加上外勞超過54萬人,比台灣原住民44萬人還多。新的人口和文化結構讓台灣產生改變,但我們了解越南、印尼、泰國和中國嗎?

根據內政部統計,94年底在外籍人士有54萬3千人,其中外籍與大陸配偶總計有367,301人。大陸、港澳地區配偶有235,737人,大陸地區 61.31%有225,207人。外籍配偶共131,564人,其中越南籍20.26%有74,427人最多;印尼籍有6.96%也有25,579人。有數千人的包括泰國、菲律賓、柬埔寨、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等。內政部統計,台灣每三對配偶就有一對是外籍配偶,這裡的外籍配偶,其實比較多的是指越南、印尼、泰國、中國等相對台灣較為落後國家的女性,嫁到台灣當台灣媳婦。「新台灣之子」高居五分之一

不管國人如何看待這些新的外來成員,外籍配偶在台灣已經組成三十六萬家庭、產下數十萬個孩子、位居台灣第五大族群2,這是嚴正的現實,未來這些台灣新國民對於整個社會產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是可以預料得到的事;所以,接納他們、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早日融入台灣社會,使他們的子女都能快樂學習、平安成長,是每一位國人所應有的體認;教育的成果必須長期的努力才能顯現成果,而外籍配偶及其幼兒的輔導有賴政府與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才能開花結果。

本文先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說明,再由社會目前的現況分析切入,最後提出本縣具體作法供各界分享。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本質在使人獲得自由。透過教育,人類得以免於無知的束縛,免於習弊慾望的限、免於思稚模式的框限,得以獲得知識、道德、價值、甚至智慧,從而擁有認知、判斷、行動、與實現自我的能力這是 教育賦予受教者自由的面。而透過教育社會成員學習彼此尊重、平等對待,這又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但另一方面,在受教過程中個體所學得的知識、價值、信念,有時潛藏著自知的意識型態、刻板印象,這些錯誤的歧視、偏見、誤解,反成為限制人類自由的重要因素, 也違背於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
    例如學生學到主流社群文化的價值概念,但是若對少數族群文化欠缺瞭解, 文化封閉的結果,就可能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的,產生隔、歧視、誤解、對立、甚至衝突。戴著有色眼鏡看外在世界的人,失去了獲得真相的自由 ; 而那些遭受有色眼光審視甚至歧視壓迫的人,在他們身上也看不到 公平正義的存在。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主張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教育體系,對於不同族群的個體及其文化,在教育上必須尊重包容與公平的相待;更要促成不同文化族群的彼此瞭解、和諧共處,避免在教育的同化作用之下,扼殺了少數族群的文化生機。藉由對不同文化尊重、包容的作法,而得以保存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對受教者而言, 多元文化教育幫助其瞭解所屬社群的文化,也幫助其走出自身文化的侷限。所以說多元文化教育是追求自由的教育對整體社會而言,多元文化教育促進族群和諧共處、維護不同族群的利益、試圖破除種種不利條件對於弱勢族群的壓迫,進而創造較為美好的民主社會
(邱世明,2006)

 

三、外籍配偶所衍生的現象與問題

(一)、文化背景遷移下的生活適應困難

跨國女性配偶她們不但是臺灣社會的新移民者,也是一個與臺灣社會文化、語言,風俗民情都不相同的人口群。因文化的歧異,加上語言不通,都強化了她們生活適應的困難。如何協助她們文化適應與融合,可以常舉辦集結性活動,讓每位越洋媳婦在活動形式裡,在有家鄉味的氣氛帶動下相互交流,進而促進她們相互形成社會支持的網絡,讓她們的文化也能被了解被看見,減少文化差異的衝擊。

(二)、「社會問題」標籤刻板印象

台灣政府一方面在鼓勵台灣婦女生育的同時,對嫁入台灣貢獻生育力的「外籍配偶」保持著否定態度,首先,民國93年7月6日教育部次長周燦德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討論「外籍配偶」生、養、教的問題,提到「外籍新娘」的素質有問題要節育的說法,並呼籲各縣市教育局長要勸導:「外籍配偶」不要生太多!因為外籍配偶及所生子女教育程度差,代代相傳將使台灣競爭力下降。」

日前(3月31日)立法委員廖本煙也認為,美軍在越戰時期大量使用化學藥劑,導致越南婦女生下很多畸形兒,政府應進行研究,看看嫁來台灣的越南新娘有沒有「餘毒」?還說,會娶外籍新娘的人,很多是經濟弱勢或身心障礙,本身條件就有問題,生出的小孩如何照顧將是大問題。他甚至認為,政府不該補助外籍新娘生育,以免未來「劣幣逐良幣」、「好的小孩都生不出來」。

強調人權立國的台灣,竟會出現嚴重歧視外籍配偶的言論,而且還來自國會殿堂。國內研究報告指出,外籍配偶所生的小孩,學習遲緩的比率並沒有比較高,認為來自經濟弱勢國家的移民,水準比較差,是很嚴重的偏見與歧視。

(三)、語言溝通問題

新移民女性的語言溝通問題以東南亞國籍比較嚴重,也因語言隔閡讓新移民必需在最短期間內學習主流語言,藉以取得歸化與工作機會。高淑清(2004)認為跨國婚姻中大多數的問題都與語言脫離不了關係,由於外籍配偶來自於不同的國家,其語言與我國不同,即使在來之前曾經短期學習過中文;但在聽、說、讀、寫上仍嫌不足,對於夫妻之間的溝通、兒女教養與工作能力及生活範圍等都有很大的影響。

外籍配偶因語言不通、國情或生活習慣互異等因素而無法融入當地生活,不但家庭失和,下一代的教養也受影響,其子女能力多位於後段,其問題不容忽視。

夏曉鵑(1997)指出身處異國的外籍配偶而言,語言及文字所造成的障礙,使其無法運用原先的讀寫能力在所處的社會中從事各項活動,除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之外,更常造成教育下一代的障礙。

(四)、國籍歧視問題

移民女性除了為臺灣這個較發達的經濟體提供新的低工資勞力,也為家務事、生育與養育提供了無償勞力。但臺灣社會卻常將她們描繪為沒教養、拜金、異國的她者。她們的婚姻往往被簡化為「買賣婚姻」,是臺灣社會問題的製造者,因而帶著歧視的眼光看待她們。然而事實上正是這些女人在受著傷害,甚或她們的丈夫在他們所處的社會中往往也是被邊緣化的一群。由於社會民眾對跨國女性配偶有污名化現象,如認為她們貪圖富貴、買賣婚姻、會逃跑、賣淫、低文化等,而使她們在生活、工作遭到歧視。

(五)、經濟不穩定

一般而言迎娶外籍配偶的台灣男性社經地位普遍較低,外籍配偶來到台灣除了傳宗接代,也要負擔家中的經濟,由於臺灣對跨國女性配偶法令的限制,使得新移民變得經濟無能無法自主。加上臺灣配偶社經地位也處在邊陲地位,常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四、高雄縣外籍配偶教育的實施現況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文化的尊重是以瞭解為其前提。認識外籍配偶的生活環境與原生國文化,是推行外籍配偶教育的重要起點。台灣目前每三對新人就有一對是與外籍配偶結婚,每七點五名入學新生中就有一個是外籍配偶子女,所以外籍配偶識字教育與多元文化融合,是新移民教育重要政策,縣對外籍配偶教育的實施現況如下:

(一)、辦理生活適應輔導班

內政部要求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積極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針對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上之問題予以協助,93年度高雄縣政府社會局總計辦理64班次,受益的外籍配偶人數約1,472人。

(二)、辦理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

降低不識字率是洛桑管理學院評比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指標,為達此目標,教育部補助各縣市政府分級辦理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而自92年度起,另行舉辦外籍配偶成人基本識字研習班,此舉乃針對外籍配偶特別開設識字課程,並研發外籍配偶識字教材,此為外籍配偶學習識字的最重要管道。高雄縣政府教育局93年度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共計46班,受益人數936人,其中外籍配偶專班共10班,受益人數110人。

(三)、擴大宣導中小學教師協助提升外籍配偶教養能力,促進其融入本國文化環境

本縣透過「舉辦分區座談」、「進行問卷調查」、「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方式,廣徵第一線教師、行政人員暨專家學者之意見,經過充分溝通凝聚共識後,訂定對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之輔導計畫,93年高雄縣針對國中小教師亦持續辦理相關研習活動,使教師協助提升外籍與大陸配偶教養能力,合計4梯次,共計580人次。

(四)、辦理親職、子職、兩性、婚姻、倫理、家庭資源與管理等家庭教育事項

家庭教育中心辦理親職、子職、兩性(含婚前)、婚姻、家人關係或倫理教育、家庭資源及管理、父職教育(男性成長教育)及其它家庭教育活動等,並要求針對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教育等新興議題投入更多的資源與研究,期能使外籍配偶引起之家庭問題能得到協助之管道。高雄縣家庭教育中心對於外籍配偶之家庭教育辦理相關志工輔導訓練,共計6梯次,期能協助外籍配偶家庭教育之協助。

(五)、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成人基本教育參考教材研發

教育部於93年3月5日開會審查基礎性之外籍與大陸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師手冊(含中、越文別冊),並於3月18日召開記者會發表說明,於4月發送各縣市政府參用,並上網便利民眾參閱下載。本縣於終身學習網http://lifelong.ks.edu.tw連結教育部研發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材「快樂學習新生活」網路教材,供開辦成人教育研習班學校教師及學員上網參閱並下載使用,目前亦規劃編印外籍配偶識字基本教材,以提供在地縣民學習之用。

(六)、落實教育優先區政策

教育部92年度「教育優先區計畫」首度將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教育納入教育優先區計畫內容中;高雄縣為落實教育優先區計畫之教育機會均等精神,輔導學校提出經費申請,學校目前辦理相關親職教育、學習輔導、充實學童午餐設施等,儘量讓有需要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照顧(徐易男2005)。

 

五、結論

前勞委會主委陳菊女士曾說:「臺灣因多元而美麗,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同族群文化間的公平對待與相互尊重,乃人權的基本。政府應積極協助國人,深入瞭解與欣賞新移民的母國文化。」

國內跨國婚姻的案件不斷增加,外籍配偶人口也急速增加,對台灣社會造成不小震撼,部分外籍配偶所生子女正值學齡前或學齡階段,因而認知發展、學業成就等問題,幾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社會焦點。我們社會應以「吾汝I-Thou)原則」對待;教師與家長要以「自我應驗預言」教育;課程與教材以「適性化」、「生活化」、「社區化」為發展方向;行政機關請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當世界邁向全球化同時,也將人權、環境保護、民主等公民社會原則納入世界性範圍。面對全球之新移民潮,從移民政策到多元文化教育,都強調尊重與包容,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作為西方主要移民國家,它們已有150多年大規模移民經驗,成功歸化了大批來自世界移民,而並未對其統一、穩定和繁榮造成任何嚴重的損害。這些採取充滿活力的移民多元文化政策,不但削弱族群間的對立與衝突,更促成各民族間更大的相互尊重。

 

參考書目

1、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報告。九十五年第四內政統計通報(94年底在外籍人士統計),日期 2006/1/26

2、台灣五大族群:福(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40年代隨政府從大陸來台者)、原住民、外籍配偶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民943籟論辨月刊2005年7-8月。

邱世明2006):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外籍配偶教育實務的激盪,北縣成教23期頁4。

林燕宗2005):田中地區外籍配偶家庭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發展之影響,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婕瀅2006):我不是來生孩子的!-外籍配偶生殖化形象之探討-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

徐易男2005):外籍配偶相關教育措施的現況與未來以高雄縣為例。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與性別分>,《騷動》,第4期,頁10-21

高叔清2004),<外籍配偶在現象對社區家庭教育與政策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51-153

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2003):給臺灣新婦一個友善的居住環境-遭受家暴跨國女性配偶需求調查,pp.30-38。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