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電影教學初探

---以影片「走出寂靜」為例---

羅明宗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我們不要在乎跌倒失敗,祇怕沒有信心和勇氣

再站起來(本文謹獻給大同國小的「小天使」們)

 

壹、緒論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是人格養成,多元智能開發的關鍵期如何在此時傳遞正確的人生觀,智發孩子思考及多元發展,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更有鑑於目前層出無窮的社會問題,其根源往往是在青少年就學階段。然而,國內教育改革已經有十餘年之久,但是目前教育現況並無改善,現今社會多元發展。教育人士與家長們都發現孩子面臨了考驗和衝擊,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現今教育著重在以孩子個人為主體,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成為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而目前多媒體教學普及,再加上電影的影音效果,更貼近於真實的生活,從電影中可以輔助文字的閱讀障礙,孩子們生活上所面臨的疑難雜症,往往無法在課本中獲得適當的解答,口頭上的說教,還不如利用電影,孩子們透過具體的觀影體驗。呼應了本身的生活經驗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電影教學活動及創新活動設計。讓電影文化產業也能夠深根紮實於小學生族群中這是本教案研究最大的期許。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教育部依據行政院核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進行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與教學革新,鑑於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與教材,此亦為教師專業活動之根據,以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與實施為首務,國民中小學課程尤為要務,而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九年三月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教育部,2000)將國中小課程分為語文、社會、數學、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科技、藝術與人文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期使國民中小學課程能順應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並適應時代變遷。」鑑於過往的填鴨式教學,教育本身也隨著時代不斷的變革,並不斷的研究出新的教學理念方法,電影教育更是一個良好的教學媒介,也印證了我國教育的思潮,不斷的呈現豐富的面貌。尤其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更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一大革新。且越來越排除以前功利色彩的教學原則,而強化了文化面的引導,在不久的將來,電影教育將成為人文教育藝術的主流之一。這也就是我研究的主要動機。

(二)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在編採教案時發現,貼近孩子們生活經驗,最能打動人心。且真正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次「天使班」的教學活動,讓一群身心障礙,被社會刻板歧視的弱勢族群,也能夠受教電影媒介的接近使用權,是我最大滿足。尤其是多位家長、學生、老師們藉著電影教學的互動經驗中緊緊的結合在一起,也算是小眾傳播中的意外收獲。此次選取影片「走出寂靜」時是與全班同學作個案質化分析時互動的提議,優良電影實在太多,但一來考量採用公播版權影帶,讓小朋友也能夠建立守法的理念。其次選片對教育情境與日常生活體驗相關的影片,是需要嚴謹的態度。而且電影詮釋與教學需求的互動是相輔相成,由於個人資料有限所能呈現的只是平凡但實用的教案研究,最後願電影文化產業能夠深根紮實於小學生族群中,結合九年一貫教育,開花結果,也象徵著電影欣賞教學新紀元的開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從理論與實務兩個方向進行,分別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行動研究法探討。理論部份,針對創作性電影教學活動、角色扮演的教育功能做文獻探討。在前賢既有的研究成果上,並解析創作性電影\教學的價值。

在實務部分,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對國小四∼六年級學童運用創作性電影在國語文課程中進行角色扮演,進一部針對教學活動之實作歷程與問題探討。在蒐集教學活動資料方面,採用觀察法、晤談法與調查法;在分析資料方面,以內容分析法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檔案與教師的研究日誌,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與本研究餐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並以晤談法、觀察法、照片、錄影帶、學習檔案等做檢核。

 

1、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包括:研究日誌、照相、錄音、錄影、問卷調查、深入訪談、教學紀錄與回饋、學習單等,以這些方法來蒐集教學活動的情形與學生學習情形的資料,做為研究者省思和評估的基礎,此外具有行動效果的指標與特徵的資料更能提供證明改善的證據,並以交叉檢證方式建立研究效度。分述如下:

1)觀察:研究場域觀察學生進行創作性電影角色扮演教學活動課程的實際情形,依研究者觀察記錄之,對情境中的現象或個體行為做客觀性的描述,為修正教學策略之參考。

2)研究日誌:研究者用以記錄下教學日誌、教學記錄資料、個人觀點、事實、觀念澄清、概念分析等資料,此乃一項記錄原先計畫與比對實際發生實際的有用方法,可檢視教學活動歷程與結果。

3)深入訪談:與本研究教學實施場域大同國小特教班的級任導師、學生作深入訪談。

4)照相、錄音、錄影:以照片呈現兒童參與創作朧影角色扮演教學活動的情形;藉由錄音,晤談學生的感想及老師的想法;盡量在不干擾教學活動的進行下錄影,以真實蒐集戲劇活動中參與角色扮演學生的非語言與語言的訊息,記錄較為詳盡的教學歷程觀。

5)學習單:設計學習單,提供教學評量與研究記錄分析之用。

2、資料分析

為了有效整理資料,研究者對於本研究之相關人員的表碼採以T1代表粘老師、以R代表研究者、以S1代表學生一號、S2代表學生二號,依此類推。對於資料性質,將觀察、研究日誌、札記、學習單、調查問卷、訪談資料等,分別加上「觀察」、「日誌」、戲劇、「學習單」、「訪談」後;編碼如下表所示

資料編碼一覽表

        

                        

R觀察-950506

研究者於9556的觀察記錄內容

R日誌-950526

研究者於95526的工作日誌內容

R札記-950618

研究者於95618的札記內容

S27學習單-950305

15號學生於9535的填寫的學習單內容

T1訪談-950220

研究者於95220日的訪談粘老師的紀錄

針對所蒐集的資料加以編碼,研究者分析所蒐集的資料,以正確了解課程設計的適切性,以及評估學生學習的情況與結果,評量所得可乒教學之依據,並分析教師教學的情形。

1)學生學習情形之分析:就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研究者與級任導師共同討論並分析學生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習單、訪談內容、問卷資料等,以確切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評估的重點包含學習目標是否達

成,以及學生的學成效為何。

2)教學情形之分析:研究者針對研究日誌對研究日誌作回顧(暫時性分析),由研究者與級任導師進行分析與對話,持續進行對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實施的檢討與修正,評估重點包含教學的方法是否合宜,教學難易度是否適中。

貳、 文獻探討

一、創作性戲劇之定義

  電影是一種藝術,一種具藝術性的表演,影劇它是一種美學的、詩的或音樂的語言,有其獨特的形式與內容,要創作一部好影片,無論對電影語言的掌握或者創作性戲劇元素,其形式與風格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張曉華認為創作性戲劇是一種以戲劇形式來從事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與活動,主要在培育兒童的成長,發掘自我資源。提供約制與合作的自由空間,發揮創作力,使參與者在身體、心理、情緒與口語上,均有表達的機會,自發性的學習,以為自已未來人生之所需奠定基礎(張曉華,2003p43)

二、創作性戲劇的教學

溫尼弗列德.瓦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受到約翰.杜威,實作學習理論的「漸進式教學」,與其師紐約大學赫茲.邁恩斯教授的創造力教學理論所影響。創作性戲劇是由美國戲劇教育家溫妮弗列德.瓦德(引自張曉華)在1930年出版《創作性戲劇術》所創始,其教學活重包括四個主要項目:1.戲劇性的扮演2.故事戲劇化3.以創作性之扮演,推展到正式的戲劇演出4.運用創作性戲劇教學成果於正式的演出(張曉華,2003p43)創作性戲劇可將既有之故事戲劇化,在課程上的應用同時增加了故事的豐富程度,情節豐富的故事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而課程戲劇化則增加了學習者的學習意願,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意願。戲劇性的扮演即是將兒童置於想像的劇場環境中,表現出熟悉的經驗,並藉以衍生出新的戲劇,以嘗試生活去了解他人與社會關係。而故事戲劇化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現有的、文學的、歷史的或其他來源的故事,以創作出一個即興的戲劇(張曉華,2003p43)。好的故事充滿了想像空間,在故事情節上生動有變化,不僅能兼具娛樂功能,更充分發揮了教化的功能,因此一位成功的教師總要牢記許多的故事,以便在教學中隨心所欲的運用,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增強作用,也是一種陶冶心性的好教材羅秋昭(羅秋昭,1999p96)。也因此產生了故事戲劇化的扮演,此正是對既有之教學模式注入新元素之舉。就以上可了解,如創作性戲劇與語文領域教學做結合,因著其本身之特色、要素,由著活動中教學技巧的運用,不但可讓學習者分享個人的經驗,了解自身之特質潛能,透過語文的學習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由著團員之間的溝通協調,相互分享個人的所知及生活經驗,進而以養成尊重關懷同儕的人文精神,而回歸至九年一貫課程的十大基本能力,故在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的養成將會有莫大的助益,且為國小的語文課程注入一新的活力在其中。

三、創作性戲劇與角色扮演

()創作性戲劇活動程序

張曉華教授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舉辦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所發表論文中提到:「創作性戲劇教學的活動程序,不論教學的項目、內容、方向、重點為何在課程程序的結構上,至少必須包括計劃、解說與規範、扮演、評論、與複演五個階段」; 作性戲劇教學活動程序,不論其內容、重點、方法為何,在程序結構上大多依循計劃、解說與規範、演練、評價與複演五個階段進行。一次課程往往會反覆這個程序,以創作出最佳之戲劇。

()角色扮演的教育功能

岡田正章監修在《幼稚園戲劇活動教學設計》書中強調在孩子們的活動與遊戲中,就含有戲劇的要素。只要將兒童自然表現出來的活動加以組織、進行角色分配、互助合作,從模仿遊戲發展到戲劇活動,教師必須重視幼兒在戲劇活動中所創作出來的角色,讓兒童滿足其表演的慾望。幼兒的戲劇活動,並非是「以戲劇為中心」,而是要「以孩童為中心」。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戲劇活動,模仿經常能夠擴張幼兒的世界,現在的孩子受電視的影響甚深且鉅,他們經常模仿電視中的角色。書中並強調戲劇性活動的教育意義,並不是凡事都由大人為孩子準備好各種東西,或強制他們、訓練他們,而是希望以幼兒的自發性主體性為基礎來教育他們(岡田正章監修,1993p15-22)

黃光雄主編之教學原理-書提到角色扮演運用於教育情境中,讓學生經由對問題情境的扮演和討論,來探究人際關係中的情感、態度、價值問題,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策略。Bennett(1963)對角色扮演的教育功能,提出下列觀點:

1、透過角色扮演,可讓學生在自由的氣氛下,充分的表達出真正的情感。

2、透過角色扮演,可擴展學生對各種角色的認識,並學習以性的態度,來面對多變的社會環境。

3、藉著安全氣氛的建立,以嘆同學友伴的支持鼓勵,逸色扮演法能提供給學生嘗試各種正負向角色的機會。

4、教師可以引導和催化的身分,來取代傳統教學權威角色,使學生在更多的參與和互動下,獲得更深的體驗,及達成更佳的學習效果。

5、藉著角色扮演,讓學生以他人的角度,來了解人際間的問題。Milory(1982)認為角色扮演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他認為透過教師的引導和催化,學生以自發的方式嘗試各種角色的演出並進行討論,往往就能達成一些教育上的目的(黃光雄,1999p221-222)

參、影片欣賞

(一)影片介紹

中文片名

走出寂靜

原文片名

Beyond  slience

導  演

卡洛琳琳克

演  員

莎薇塔絲特.塔佳納崔柏.豪威席格

級  數

輔導級

年份/國別/片長

1996年/德國/108分鐘

學習主題

特殊教育

相關議題

家庭/生涯/音樂/教育

 

(二)劇情內容

一部描述生命、愛及雪聲的電影。小女孩拉拉住在德國南部大城,從小便是失聰雙親與外界溝通的橋樑。拉拉和父親馬丁愛玩個小小的遊戲---猜聲音,例如猜猜日出是什麼聲音?下雪又是什麼聲音?拉拉就在這樣受關懷卻又封閉的環境中成長。但是當拉拉開始學習黑管,美滿的家庭,掀起了不可避免的風暴。優異的音樂天份迫使他展開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在拉拉入學考試當天,拉拉和父親終於尋得彼此世界的交集。來自德國的外語片不僅可一覽德國鄉村與城市風光美景,更有豐富的主題與意念,值得細細品嚐。

(三)議題啟示:

1、特殊教育:影片真實呈現聲啞人士的生活,而導演以饒富趣味又感人至深的方式,描述女兒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情形,家人如何誤會冰釋,追求自已的生活,自已的路,適合全家一同欣賞共同討論。

2、家庭衝突:失聰的馬丁與黑管音樂家妹妹卡麗莎兩人分別是聲音世界的兩個極端,祖父偏愛音樂天份的姑姑,而祖母則是袒護缺陷的爸爸。拉拉是有聲與無聲世界的橋樑,同樣是現實生活中的「夾心餅乾」。

3、音樂啟發:影片的動人之處,不只在於題材的特殊性,而是溫暖的人性關懷,以及純粹的情感體驗,也因此更讓人認同與感動接二連三的曼妙場景,讓觀眾體會失聰人士的困境,場面與聲音的完美演出,將失聰人士無法瞭解的「音樂」成為導演帶動觀眾情緒高潮的魔法,動感的流行音樂,暗夜的黑管獨奏激盪出雪聲和夕陽下沈的聲音,將你我引導到一個無聲的國度。

4、親子關係:你總是想多愛孩子一點,卻又不知從那裡下手?當孩子選擇另一條你不熟悉的路你該支持?或者反對?當孩子爭吵時,你也陷入裁判者的「兩難」嗎?難道所有問題與爭執全部源於「怕」一怕孩子不愛你嗎?怕失去家人嗎?怕家人不接受嗎?「去出寂靜」影片給您另一個思考模式。

5、生命價值:所謂「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生存價值,無論有形的缺陷或是心理障礙,透過本片,可引導孩子更懂得珍惜自已,也能找到自已存在價值。

6、刻板歧視:殘障朋友在社會上常受到不對等的待遇,或必須忍受異樣的眼光,透過本片,引導我們以同理心去理解與關懷殘障朋友,但最重要的不是刻意的同情,而是對等的待遇,提供公平的受教權及就業機會。

(四)問題討論

1、拉拉和父親喜歡玩猜聲音的遊戲,對於這件事孩子們你會有什麼聯想及看法(可分組討論)。

2、對於拉拉是現實家庭衝突夾心餅乾,孩子們請說出你生活經驗中和雅量相關的事例?與同學分享。

3、如果別人的意見和你不同,孩子們你要如何處理?

4、影片中媽媽是最支持拉拉的人,孩子們在你生活周

遭中,還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物(不限定與影片有關的人物亦可)?

5、這部影片最重要的語言是音樂。音樂代表不同的層

次與情境,孩子們你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最喜歡的歌手?為什麼?

6、孩子們喜不喜歡電影教學?為什麼?你有什麼感想啟發?請說出與同學分享。

7、分組討論(對於此次的電影教學,還有什麼其他意見,可自由表達)。

8、其他(由於上課時間有限,如果還有任何意見,可用書面表達或利用下次上課再提出)。

肆、電影教學應用

課程設計

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

   

電影欣賞

教學目標

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

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發展尊重別人、關懷社會、環境保護

設計理念

藉由影片欣賞,提供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媒材,引起學生在豐富的生活脈絡下充足享受並感激周遭的人、事、物,近而建立深厚的情誼,也培養孩子開心成長的多元智慧

教學對象

適用國小四~六年級

教學時間

四節(45分x4)

教學流程

1.電影開麥拉---「走出寂靜」影片欣賞

2、電影解說:問題討論

3、展開活動:看手會說話音樂遊戲

評量方法

學習單學習態度30%心得報告50%

搭配教材來源

翰林藝術與人文「表演藝術之美」

康軒藝術與人文「光影魔術師」

 

 (二)活動設計學習單

主題單元:

1、看手會說話:「走出寂靜」媽媽用手比道「我深信所有的人,長大以後都會唱歌」,現在我們以創意的翅膀讓手語也會飛翔。讓我們親身體驗罷。

 

組 別

 

 

表演主題

 

你的小組

表現如何

你最喜歡那組表演?

  為什麼?

 

   你的心得

 

 

 

 

 

 

 

 

 

 

 

 

 

 

 

 

 

 

 

 

精彩畫面拼貼(也可以用畫的喔!)

 

 

 

 

 

 

 

 

 

 

2、音樂遊戲:音樂是走出寂靜中相當重要的部份,為了方便表達,請用顏色,來表達老師播放的不同樂曲。

 

曲名

你的感覺

顏色

                  

 

 

 

 

 

 

 

 

 

 

 

 

 

 

 

 

「走出寂靜」有一段聽障小朋友趴在地板,感受音樂的韻律,並任意搖擺自已的身體,現在戴上耳機,請寫下或畫出你的音樂動感。

   

伍、結論

電影教學應用於九年一貫教學,在目前全球改革教育風潮中,如同一股新氣象。它符合台灣教育二十一世紀的走向,也為電影向下紮根,開創了新的可能。有趣的影片欣賞,教師與學生們在活動中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影片,內容討論,並個別指導學生所提出的各項疑問。呼應了生活經驗並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學習效果。從整體面而言是輕鬆的教學,快樂的學習。但在主題的設計上是多元廣泛且饒富童趣的。尤其學習單的設計,更是讓學生與教師真誠的互動,從九年一貫整體學習的觀點,電影教學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機會。它創新整合閱讀和寫作教學及多元互動學習的脈絡,這樣創新的多媒體教學,真是一種值得推廣重視的教學活動。

陸、參考書目:

一、王涵儀(20016)。《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二、王慧勤(20006)。《扮演遊戲---國語課的另一扇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林震聲譯(1995)。《日本財團法人教科書研究中心》。教育部,頁170

四、杜紫楓(19965)。〈談創作性戲劇活動及教學效果〉。《東師語文學刊》,第六期。

五、姜椿芳等編譯(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六、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七、張連強(20006)。《創作性戲劇活動對聽覺障礙學童家長生活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八、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九、張曉華(19959)。〈創作性戲劇教師運用之教學技巧〉。《復興崗學報》,第55期。

十、張曉華(200212)。〈音樂、美術教師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協同「表演藝術」教學之探討〉。台灣區國民小學音樂教學研討會《「藝術與人文」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十一、張曉華(2002)。〈國民中小學戲劇課程與教學活動內容之探討〉抽印本。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十二、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十三、黃光雄(19994):《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頁117-276

十四、黃秀英(20036)。《「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以國北師附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之行動研究為例》。

十五、楊璧菁(19956)。《創造性戲劇對小小學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之影響》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六、岡田正章監修(1993)。《幼稚園戲劇活動教學設計》。台北市:武陵。

十七、蔡清田(2000年四月初版)《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十八、羅秋昭(20023),《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頁96

十九、陳儒修、郭幼龍譯(2002)《電影理論解讀》遠流。

二十、廖金鳳(2001) 《電影指南上下冊》遠流。

二十一、陳建榮(2005) 《開心成長必看的三十部電影---九年一貫創新教學活動》牧村。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