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健康家庭的特質

 

陳春玫

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

 

前言

     社會的快速變遷,帶給家庭很大的衝擊。例如工業化、都市化、商品經濟、婦女角色轉變等,影響傳統安定的家庭生活,讓親子、夫妻及其他家庭人際關係緊張,因而產生許多與家庭有關的社會問題,例如:結婚率下降、分居與離婚率持續攀高、青少年犯罪遽增、未婚媽媽人數快速攀升、愈多孩子生長在單親或無父母家庭、許多孩子與父母有意義的互動時間很少,尤其與父親之間。﹝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2000,64頁﹞

     從小,我在堪稱「混亂」的背景下長大,總羨慕童話書中所謂「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或者「父慈母愛、兄友弟恭」般完美無暇的家庭生活。卻又不禁懷疑那真的存在嗎?比例有多少?他們要付出多少努力去經營,還得擁有幸運之神的眷顧才能辦得到吧! 

    再者,身為國小附幼的老師。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連家中有多少存款都願意告訴老師。想當然爾,我們也常聽到他們家中父母不小心洩漏的閨房性事、父親帶著孩子調戲檳榔西施、外籍配偶的困境、家庭衝突與暴力……等等。只要孩子身上不帶傷,老師也只能傾聽,幫助有限。 

    面對自身及孩子們的家庭,我總思索如何更好?故試而探討「健康家庭的特質」,盼增進家庭生活知能。

 

健康家庭的特質

 

    根據Stinnett及DeFrain﹝1986﹞之研究,健康家庭至少有以下特質:

一、承諾﹝commitment﹞

二、感激﹝appreciation﹞

三、良好溝通﹝communication﹞

四、共享時間﹝time together﹞

五、精神慰藉﹝spiritual wellness﹞

六、壓力與危機處理﹝coping with stress and cirsis﹞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2003,47頁﹞

    以下就個人淺見,試論述如下:

 

一、承諾﹝commitment﹞

「我願意!」是對婚姻最初始的承諾。然而,這句話的有效期限為期多久?便要視家人們願意花多少心力來共同付出、耕耘了。 

父母、子女原屬天性血脈相連,但層出不窮的虐童等新聞使得人們不禁反思:果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嗎?相對的,時下挫折容忍度甚低的「草莓族」年輕人,也令社會大眾思考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妨老」? 

我相信,一件事情的發生,自有其因果脈絡可循。健康家庭的形成,需要家庭成員有向心力,並共同努力使「家」更加美好。

 

二、感激﹝appreciation﹞

        或許大家都聽過「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北風和太陽都想達到令旅人脫下外套的目的,北風拼命地、呼呼地吹,旅人卻只有將外套拉得更緊了!而太陽溫暖、和煦地綻放陽光,旅人感覺到熱,便自然地達到太陽的目的了。

    「正向的態度」似乎比負面的做法來得積極有效! 

        話說某日,有位父親因接到了超速罰單而大發脾氣,此時六歲的孩子倒了一杯茶給他喝。剎那間,父親感受到孩子藉此來表達他想分擔其挫折感,頓時心下寬慰不少。 

        身為女人,我也常犯了「嘮叨」的毛病,但是,一陣「碎碎唸」過後,事情真有所改善嗎?造成彼此關係緊張,那倒是確定的。反而,「讚美」與「感激」會使家人覺得受到重視,他們會因此願意表現更好。

 

三、良好溝通﹝communication﹞

        有人說:「沒有不良的婚姻,只有不良的溝通。」,溝通是婚姻的基礎,也是維繫家庭是否能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影響孩子人格行為塑造的關鍵因素。﹝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2003,407頁﹞ 

        也有人說,男女來自不同的星球,他們的思考、語言差異甚大!好友思妤在新婚初始,因為調適不佳、想要放棄而離家出走。丈夫問:「有什麼事情好好說,為什麼都不說就走?」,她卻自認已拋出太多抗議訊息但不獲理想回應。真不知是有些女人多愁善感,還是有些男人反應較慢。後來,她漸漸調整自己,凡事盡力去做溝通、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彼此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做出妥協與讓步。其實,問題發生之初,她簡直不知如何是好,鎮日算命、拜拜。花費時間、金錢不說,基於大學教育的訓練,她常不經意就發現算命師話語中自相矛盾之處,彷彿是去砸他的招牌似的。後來,藉著從小培養的閱讀習慣,加上不壞的考運,她再度回到校園,希冀修習「溝通」之課題。 

        日前社會新聞報導:台中一中的資優生,因翹課問題引發母親至校園關切,他當著兒子的面割脕血諫。我想,孩子的問題,其來有自,既非一日之寒,也難立即改變。然而,母親激動的言行,使得兒子情緒立即崩潰!父親放下手邊工作趕來關切之時,透過攝影鏡頭,我們不難察覺家人關係只有更加緊張。這位求好心切、望子成龍的媽媽是否解決了問題?

 

四、共享時間﹝time together﹞

        傳統家庭群聚而居,清明、中秋、除夕、生日等節慶,更是有其特殊的慶祝或紀念方式,即便是在外鄉謀生的家人也會回家團聚。 

        而今時代變遷,工業化與都市化,造成全球的現代化。夫妻在兩地工作、孩子們分別在外地讀書者屢見不鮮。家人長時間無法見面、聯繫感情,對於家庭關係的維持,不能說挑戰不大! 

        不同人對於共享時間的「質」與「量」總有不同要求,同一人對於不同家人的需求亦異,甚至同一人在不同階段對同一位家人的「共享時間」多寡也會變遷。像同學珮婷婚前,壓根兒不認為夫妻必須住在一個屋簷下。橫豎因著個人的工作因素,分居兩地亦為現代化的趨勢。熟料於孕後,漸仰賴對方的照顧與關切,加上與婆婆的權利爭奪戰,週末夫妻的她每週上演生氣與哭泣的劇碼。但是對於北上唸研究所的弟弟,她便理性地知道他在追求他的人生,縱使數月未見,亦不減彼此濃厚親情。

 

五、精神慰藉﹝spiritual wellness﹞

        多數的人有其宗教信仰,成為其心靈上的寄託。若一群人擁有共同信仰,則宗教易將其凝聚。反之,無神論者卻也能以其哲學思考為基礎,獲致其安身立命之科學理論。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對於極端的自殺族群,我不敢說他的家人朋友沒有發揮作用,也不敢批評他個人沒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畢竟事情原委或許錯綜複雜!但我個人的體驗仍是「家是避風港」,成長背景深切地教訓著:極端行為無法解決問題、家庭的愛足以支撐家人走過風風雨雨、對家人的責任也不容許逃避人生。 

        即使是學齡前的孩童,受了點小傷之時,也常要大人「惜惜」。身體上擦藥的需求恐怕遠不如心靈上尋求「精神慰藉」的成分。 

        也有人主張,婚姻中的外遇或不貞等問題,亦有其「引力」與「推力」等構成因素。若在家庭中無法滿足「精神慰藉」的需求,自然容易向外發展。

 

六、壓力與危機處理﹝coping with stress and cirsis﹞

        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困擾。健康的家庭也有它的困擾,他們能認識困境,進一步同心協力有創造性、有系統、有理性地克服困境,在某種困境下家人必須延展對彼此的信任與信賴。﹝藍采風,1987,19頁﹞ 

        婆媳問題,似乎是家庭中常見的壓力與危機來源。王瑞琪﹝2002﹞曾言:「以前聽人家說:『你只要把婆婆當作媽媽,婆婆就會像疼女兒那樣疼你。』我還信以為真;原來,現實是,像『母女』那樣的婆媳關係根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啊!」表妹筱芸和男友時期的丈夫只大吵過一次,但自從提親、訂婚、結婚﹝婆婆及其姊妹們介入﹞以來,她的婚姻彷彿打鴨子上架般不得不為,鎮日只計劃著如何逃離。根據事後觀察﹝從她個人的角度﹞發現,婆婆從小管教丈夫的方式,與前述中一中資優生的母親如出一輒,不同的是,她的丈夫是兄弟姊妹中唯一順從母親者。面對其結構,她總以為多年來婆婆已將她的丈夫視為替代性配偶。初闖入其家族時,對於婆婆的價值觀、掌控慾、謊言及一哭二鬧三上吊等言行,從小甚是驕縱的她選擇逃離。磨合至今,婆媳倆「井水不犯河水」地找到了暫時的平衡點。唯不禁擔憂此一平衡會在將來若有孩子出生之後再度失衡。盼望在不斷學習中成長。 

        黃越綏﹝2001﹞亦曾言「個性不合不是理由,用心不夠才是真正的原因!」。我想,健康的家庭需要家人們共同努力去了解、協商與包容。

     

結語 

        世界上沒有沒有問題的家庭。健康的家庭有極強的適應性與整合性,它能適應內在與外在環境的需求,它能容忍家庭內每一分子的獨特性,亦能整合每個組成分子,而創造一個獨特的、唯一的「家」。﹝藍采風,1987,21頁﹞ 

        何謂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我相信答案因人而異。然而,學者專家提出的六項「健康家庭的特質」,在在地提供了吾人思考、檢視、努力的方向。除了政府及各單位的協助外,恐怕提昇自我的能力,才是建立健康家庭、營造幸福家庭的不二法門。

 

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2000﹞。家庭教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2003﹞。家庭教育學。嘉義市:濤石文化。

藍采風﹝1987﹞。健康的家庭生活。南投縣:台灣省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王瑞琪﹝2002﹞。終於學會愛自己。台北市:心靈工坊。

黃越綏﹝2001﹞。婚姻靠經營。台北市:單親兒童基金會。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