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小婦人論壇

李慧芳

南華教社所

 

目錄

 私校學費看漲,貧富差距擴大

 古今文學論戰

 窮不能窮教育

 孩子們該去補習了

 教育,兩樣情

 人口素質的關鍵在「教育」

 技職教育的保證書

 評語比操性成績更重要

 誰來救救「學奴

 「道德」教育,您提醒了嗎?

 還好有「教育」

 搶「補習」頭香,是喜還是悲?

 現代的虛華教育

 何苦為難妻小

 一天台鐵,兩種心情

 

私校學費看漲,貧富差距擴大

日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在全國大專校長會議中談到,教育部目前正在修「私立學校法」草案,未來擬開放未受政府補助的私立學校,經審查後就可以自主決定學費,收費將不受限制。言下之意是指私立大學收費可望鬆綁、自由化。這不僅讓筆者感嘆,私立學校的收費難道還不夠多嗎?說真的,如果學校辦的好,為什麼政府不補助;如果學校辦的不好,那憑什麼漲學費呢?而五年五百億的經費呢?

相較之下,大多數讀私立大學的學生,家長收入並不高,因此給小孩子的教育資源比較少,所以考上國立學校機率偏低;讀國立大學的學生,家長收入高,給小孩子的教育資源比較多,所以考上國立學校機率就比較高。現在私校如果再提高學雜費,只會增加學生及家長的負擔,對學校、學生都不好。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只會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罷了。因為薪水降、學費漲,窮人不起。

正如同西方學者 威利斯在其文章《學作工》中認為勞工階級的小孩,在學校中的價值與行為表現也反映勞工階級的次文化。人是否能夠抵抗命運的擺佈呢?在現實生活中有所謂「麻雀變鳳凰」的例子,女主角擺脫了低階層而擠進了更高的社會地位。然而,大部分的人還是依循著上一代所給予的資源,仍然繼承了前人的階級,而這不就是一種階級再製嗎

那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就真的願意認命待在那裡過一輩子嗎?其實不然,因為他們也有著崇高的理想及抱負,希望能去實現及落實。但是社會不平等的機制是具有再生產性的,使得相同的分配模型得以維持與再製,只因他們缺少了金錢或社經地位背景,也就是缺少了上一代的庇佑與加持。

或許,局外的您會笑看這一切事局的變化,但是深入其境的我們真的很不甘願一再地被擺佈。只因為我們考不上國立大學,所以便無法享受那份「卓越感」。

 

古今文學論戰

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不是現在才開始的,早在二十世紀初便已出現。新的「高中國文課程暫行綱要」出爐,因為文言文的比重大幅縮減,白話文和鄉土文學的比重提高,引發部分國文教師的抗議。而國文教學內容也讓教育部長杜正勝上了詩人余光中,由於余光中…等學者呼籲增加文言文教材比率。教育部長杜正勝批評學者的建議非常好笑,腦袋沒有轉過來;而詩人余光中則是批評杜正勝的格局太小。

其實,每件事情的看法總是有正反兩個面向;支持文言文比重多的人認為教育部長以為文言文在現今社會不實用,但恰巧相反,現今社會用到文言文的時候,通常是非常重要及正式的時機。畢竟會發生「音容苑在」、「重望所歸」這麼嚴重的錯誤,就是因為文言文教育被輕忽的結果。相反的,支持白話文比重多的人則認為今天在台灣,舉手可及的報章雜誌和書籍,都是用白話文寫的;因此,訓練一個高中生看得懂現代的白話文,並能寫出文情並茂的文章,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不是只會用火星文來表達一切思維而已。

筆者以為現在白話文與文言文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五與百分之四十五的比重是非常合適的。畢竟,現代的交談模式仍以白話文為主;但是重要的文言文章節,如四書、五經、論語、孟子…等也是不可以拋棄的。揚棄深奧難懂的文言文,改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最大的意義應該是有助於普及教育,讓平民百姓都有學習知識的機會,進一步使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童不再排斥這些咬文嚼字的國文課。然而,今天會造成那麼多的反彈聲浪,或許是因為事先溝通及配套措施的不足。相信只要事前達成共識,將比例部分做些許的調動,例如:由之前文言文百分之六十五降至百分之五十五,縮小百分之十的幅度,相信各界的認同度及支持度會相對提高。因為在人們習以為常的情況下稍作改變,真的比較容易讓人心悅誠服。

目前,全球正興起一股華語的學習熱潮,依據未來趨勢的觀察,華語將成為繼英語之後的第二種世界語言。為了大家的將來著想,真的要好好的把國文學好,不論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或許,它將成為我們這些華語國家人民未來的生存優勢吧!

 

窮不能窮教育

最近,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政府應透過機制,讓孩子保有與人競爭的機會跟實力。然而,身為「高所得國家」的台灣,已經是赤貧國教,因為我們的教育投資,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費用,少之又少。殊不知在校園之外,有不少的學生家長為了孩子繳不出學費而愁眉深鎖,甚至暗夜哭泣!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各校針對學生無力繳交學費所作的統計數據出爐,全國超過兩百萬的國中小學生中,約有3%的學生,因單親家庭、雙親工作狀況改變或身心障礙等因素,無力繳交學費。本學年度沒有能力繳交學費者超過七萬一千人,比起上學年度多出近兩千人,增加了2%,頗值得政府重視。

早期農村社會的家長,因為務農靠天吃飯常常無法給小孩唸書、識字,但仍想盡辦法借錢、咬緊牙根過日子讓小孩能上學唸書。然而,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單親家庭、偏遠地區弱勢族群、新貧人口等劇增,導致許多人無力繳交學費。最後,攜家帶走上絕路的大有人在。現在的人常說七年級生是草莓族,但筆者以為那些四、五年級的父母親又何嘗不是呢?

回頭想想,該如何幫幫那七萬一千名學童繼續就學呢?除了家長之外,政府及學校相關單位真的需要好好重視這個與日劇增的問題。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也指出,教育部目前已建立學校、縣市政府和教育部三級的協助機制,除了原本可獲得政府補助的弱勢學生外,其餘急困或家庭突遭變故而繳不起代收代辦費者,只要經由導師證明,就可透過學校反映獲得補助。

相信以政府的執行、學校的關心及家長的努力,「絕不會讓小孩沒錢讀書的情況在臺灣發生」的心願便可以落實了。畢竟,基礎教育足以影響學童的一生,別再讓他們成為社會中新的「中輟生」份子了。

 

孩子們該去補習了

教育部電子報三月份的一篇報導指出:教育部向來主張不要補習,但立法委員卻直指補習班是「教改十年,數量激增5.5倍」,於是將「補習班增加」與「教改後遺症」畫上等號;然而,教育部認為補習班的增加,並不等同於教改後遺症,因為補習班增加是受到其它因素影響。教育部最新的補習班家數統計,截至今年315,十年間增加11335家,其中以文理升學補習班居多。

台灣教改範圍從國民教育、高中職教育、高等教育到終身教育,不過由於改革過大、推動倉促內容繁瑣,而且缺乏共識、配套不足,導致爭議不斷。回歸教改本質,教改本應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環境,使其擁有不同能力、興趣的學生能在多元學習環境中,展現個人特殊才華與能力。但是,今日的社會現象卻是「考試領導教學」,因為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

還記得最近電視上的一則廣告,內容敘述一對父母在車上討論大兒子的成績退步,是否還要再加強補習;結果,坐在後座的小女兒說:「是不是哥哥的成績好,您們才會喜歡他呢?」 很震撼吧!第一次看到這則廣告時,不禁讓筆者回想起路邊看到的畫面,一個小學生放學時背著書包、拖著講義包、提著美術袋,大包小包不知道的還以為他離家出走呢!看看他們,想想我們,聯考年代的我們似乎比較輕鬆些。

補習,補習,說的好像全民運動一般;殊不知,還有很多家長可是連學校學費都付不出來。而補習班的林立本來就與教改有很大的關係,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為學測而開的補習班、才藝班,不都是因多元入學而孕育出的產物。教改的提倡者,相信您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是否應有所修正呢?緊接而來的大學指考增列「公民與社會」,相信補習業者們也正虎視眈眈地覬覦這塊「公民」大餅了。

 

教育,兩樣情

社會事件層出不窮,每一則意外事故發生後,隨即而來的報導便是這個家庭的生計頓失依靠。仔細想想,為什麼發生意外的家庭背後,總是有那麼令人鼻酸的過往呢?假如您有能力選擇,您會選擇用勞動換取薪資或是用生命換得一家溫飽呢?

日前媒體報導,某些偏遠地區學童的營養午餐僅僅只有兩菜湯,極為克難,甚至於要將剩下的湯湯水水帶回家當晚餐吃;而相形之下,都市的學童因為營養過剩,而須仰賴各校的營養師算計好每一餐的卡路里,以免體型過胖,影響健康。

幾年前,筆者在私立高職任教時,由於學校地處偏遠,教師們必須利用課餘時間到國中學生家中招生。還記得當筆者踏進學生家裡時,才真正能夠體會課本中所謂的「家徒四壁」了。神間聽到學生家長訴說著因為家境貧苦而無法讓學生繼續就學的種種自責。後來,幾經波折才替其爭取到一些教育補助,讓其子女能繼續就學。

正如 李家同教授所強調的,教育的目的並非要造就極少數的社會菁英,而是要普遍提升整體教育水準,讓更多的學生受惠。尤其是針對貧窮家庭的孩子,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幫助他們脫離貧窮,也只有繼續接受教育才能使他們擺脫階級再製的無奈。

想想每天上演的新聞,大多充斥著政治鬥爭、爾虞我詐的社會現實,難道這些是我們小老百姓所要的嗎?看著北、高市長的選舉在即,筆者以為可在未來的選舉中徵收部分金額做為一些偏遠地區的教育及社會補助款項,而不再只是淪為候選人選舉時所亂開的空頭支票了。

 

人口素質的關鍵在「教育」

日前,某立委的一席「越南新娘餘毒說」指出,不該給外籍配偶家庭生育補助,以免「劣幣驅逐良幣」、「好的小孩都生不出來」,引發婦女團體的撻伐。先不論其本身條件是否有問題,現在街頭巷尾的外籍新娘和新台灣之子的人數已不可小覷。

筆者的鄰太太是一位外籍新娘,來自於大陸;若不與她開口交談,您絕對不會發現她不是台灣人。雖然不知道她的學歷為何,但是這位外籍新娘對於小孩課業的輔導可都是親力親為,相當重視。而其子女的表現也都彬彬有禮,非常乖巧。

其實,為什麼要排擠外來族群,製造社會封閉呢?誠如早期的原住民和閩南人一般,也不過是先來與後到的差別而已。筆者以為人口素質的關鍵在於教育,怎樣讓台灣之子和新台灣之子接受好的教育方式才是重要之處。

繼泰事件後,國內政治人物急功好利之語,實在是不需要浪費太多新聞版面,以免貽笑國際。反倒是該好好想想怎麼讓「少子化」後的品質更上層樓,而不再只是一昧地感嘆「一代不如一代」了。畢竟,現在的社會也和以前大不相同,所以孩子們的資訊可都是日新月異呀!

 

技職教育的保證書

今年度的「技術士檢定」陸續開跑了!相信大多數的學生在高中職階段,都曾參加過兩種以上的技術士檢定考試。學生必須先考過學科筆試,再通過術科測驗後,才能拿到由勞委會所頒發的技術士證照。

不說大家還以為這是由教育部所辦理的考試,其實不然,各職類的技術士證照考試是由行政院勞委會辦理。很多高職、技術學院或是五專,都規定學生必須取得丙級以上技術士證照才能畢業,取得證照後不但求職較順利,而且升學考試還有加分的優惠。

猶記多年前在高職任教時,「技術士檢定」不僅僅是學校裡的大事,更是學生們與教師間的大事。或許,大家都認為技職體系的孩子一定考的很差,但是您錯了。他們是很有潛力的,針對他們所熱愛的科系,可都是卯足全力的準備,考個八、九十分以上的大有人在。誰說一定要高中呢?只要願意學,哪有做不到的事呢?

近年來,技職教育的轉型與存廢,吵得沸洋洋。筆者以為每位子總是需要有人盡忠職守、各司其職,期許各位家長們別再以升學為導向而逼迫子女高中。讓他們多考幾張證照充實自己的實力,也不失是一種對未來工作的保障。

畢竟,證照是技職教育的保證書,更是企業體系們的最愛。然而,這也是筆者十多年來就讀與從事技職教育的經驗分享。

 

評語比操性成績更重要

教育部決定於九十五學年度起,國中小學生成績單的「日常生活表現」(操行成績),不能再用優、甲、乙等打成績,只能依其行為敘述事實。很多老師大呼此舉可能造成孩子無法無天,不易管教;而家長團體則傾向取消等第,也支持用具體事實懲處學生。

這個主張雖然獲得多數家長團體的贊成,但不少高中職教師卻持反對意見,擔心將無法約束學生的行為表現。所以教育部先通過國中小學部分,至於高中職部分則再行討論。針對不再評比操性成績的部分,筆者採取保留態度,並非因為取消操行成績等第,將會對導師造成工作上的負擔;因為不打成績,校方仍可透過「紀律委員會」等組織,討論、處分不守秩序的學生。

畢竟,我們都是「優、甲、乙、丙等」的過來人,箇中滋味只有看到成績單時最能感受。其實,評語的部分比操性成績更為重要。還記得在高職任教時,校長曾耳提面命要老師們多用心於學生的評語上,不論是成績單或是記。他說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位老師對於學生的評語只有「好」、「不好」、「可」…等字眼;某天學生在記上表示學習表現不佳、有輕生之念頭,而老師竟看都沒看的寫了一個「可」。想當然爾,悲劇發生了。

相信大多數的老師都很盡心在教學,但在繁瑣的工作下還要批改作業、給評語真的很辛苦。故衍生而來的四字成語、八句箴言的評比,顯而易見。筆者以為多花些心思去給意見、評語比打個、甲、乙、丙等來的有實質意義,至少以一個曾經接受評語和給評語的人而言,真的是比較期待看見評語的部分。

 

誰來救救「學奴

教育部邀集公私立大學商,大學紛紛要求學雜費鬆綁並且自由化;部分大學更建議,希望今年大學的學雜費至少調漲百分之二。對此不僅讓筆者感嘆私立大學的收費,難道還不夠多嗎?說真的,如果學校辦的好,為什麼政府不補助;如果學校辦的不好,那憑什麼漲學費呢?

今日,多數讀私立大學的學生,因為家長收入低,給小孩的教育資源少,相對的考上國立學校比例偏低;反之,讀國立大學的學生,家長收入高,給小孩的教育資源多,相對的考上國立學校比例較高。如果私校再醞釀調漲學雜費,只會增加學生及家長們的負擔。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會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因為收入低的家庭不起,只好放棄就學。

想當然爾,想唸書而沒錢唸書的人,只好辦理助學貸款了!所以,多數的大學生在還未進入社會工作前,早已經積欠大筆學費、負債累累了!現在,大家都只看到積欠卡債的「卡奴」示威;筆者以為在過一陣子積欠學費的「學奴」也要上街抗議,期許政府或相關單位能拉他們一把。

或許,局外的您會笑看這一切事局的變化;但是深入其境的我們,真的不甘願一再地被擺佈。只因為我們考不上國立大學,所以無法享受那份「卓越感」嗎?

 

「道德」教育,您提醒了嗎?

某天和朋友聊天時,言談間提到現在的學生道德教育淪喪。此話一出,引起筆者強烈的好奇心!心想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原來,是因為在高職任教的朋友自掏腰包獎勵通過檢定測驗的學生喝飲料,而學生竟當場嫌飲料平價了。要老師別那麼小氣,下次要請貴一點的飲料。想當然爾,筆者的朋友氣炸了,馬上進行一場機會教育,提醒學生要知道感恩。

聽到這裡,終於讓筆者了一口氣。還好,有當場跟學生做了提醒,而不只是默默承擔一切。現在的教育方式往往都侷限於發生了什麼事,再辦什麼事的心態。好比之前學生自殺案件層出不窮時,相關當局就開始鼓吹學校要多注重生命教育的落實。而道德教育的宣導,不也都是在事情發生後才開始重視的嗎?若是如此,也不過是亡羊補牢呀!

筆者以為適時的提醒,才是道德教育宣導的上上之策。而提醒的責任,是不分你我、不分學校還是家庭的。日前,在搭火車上學時,看到一個年約四、五歲的小男孩,在電車上奔跑。跑累了,就以命令的口吻跟他的祖父母要水喝;大概是基於疼惜孫子,祖父母完全接受他的無理取鬧。本來想要視若無睹的,但雞婆心態的驅使,開始注視著小男孩的一舉一動。

此時,奔跑的小男孩在行進間的電車上跌倒了!而筆者伸手將他扶起,並適時地提醒他要記得說「謝謝」!而這句謝謝,是要教小男孩懂得感謝那些幫助、疼惜他的人。之後,其似懂非懂的下車了。雖然,不知道那個提醒他是否還記得,但開心的是筆者在無意間對道德教育盡了一份心。即使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依然讓人興奮不已。

想想每天在您、我週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只要一個動作、一份心,相信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會逐漸發芽的。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千萬別忽略了您小小的提醒。

 

還好有「教育」

據報導,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在「我如何幫助弱勢小孩不誤觸法網」的演講時,透露了陳進興兩個孩子送到美國後的近況。相信您對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多年前的「白曉燕命案」震驚全國。但是,隨著陳進興的伏法,人們也漸漸淡忘此事。而當時年僅8歲和10歲的孩子呢?

 

原來,當時在宗教慈善團體的協助下,兩兄弟被送到美國認養。事隔多年,由於環境的改變,現在不但功課好,還是班上的中文小老師。看到這則新聞時,心裡真的好感動喔!感謝當時願意拉他們一把的人,好在有您們無私的幫忙,使當年滿口髒話的兩個孩子能得到妥善的照顧。

縱使他們的父親犯下了滔天大罪,畢竟孩子是無辜的呀!倘若讓他們繼續在眾人的指指點點下成長,相信這將會是另外一個社會問題的延伸。其實,這不就像「中輟生」的案例嗎?當這些孩子因故未能繼續接受教育而在外遊蕩時,衍伸而來的打架、鬧事、飆車等社會問題是讓人不寒而慄的。此時,若能改善環境、繼續接受教育,很多狀況必定會相對減少的。

回頭想想您、我的成長過程中,不都是有人陪著、照顧著嗎?不管是家庭中的父母,還是學校裡的老師,至少我們都是被關心並且教導的!筆者認為還好有「教育」的塑造,使這兩孩子懂事、茁壯;也還好因為有「教育」,才能讓當年滿口髒話的孩子出口成章,多了份自信與希望

最後,誠如 李家同教授所說的,他相信~孩子真的是被教出來的!而筆者也相信只要週遭的人真心付出,再壞的小孩,也抵擋不了真心的關懷。想當然爾,對於那些處於弱勢而且邊緣的孩子更是如此。

 

搶「補習」頭香,是喜還是悲?

這幾天,新聞版面不斷出現「中彰投四縣市舉行國小應屆畢業生升國中資優班考試」的畫面,報考人數據說已經超過兩萬人,宛如聯招再現!然而,各個考場除了考生及陪考家長外,也出現了許多補教業者到場大肆宣傳、擴大招生,因為誰都不想錯過這一年一度的大事。

但是緊接下來的鏡頭,更讓筆者感到錯。許多家長為了幫小孩佔到補習班的好位子,必須提早去排隊、等門一開就往裡面,這畫面不禁讓人想起媽祖遶境時「搶頭香」的盛況。看到那些因為了好位子而高興不已的家長們,真不知是該喜還是悲?

還記得電視上的一則廣告,內容敘述一對父母在車上討論大兒子的成績退步,是否還要再加強補習;結果,坐在後座的小女兒說:「是不是哥哥的成績好,您們才會喜歡他呢?」很震撼吧!第一次看到這則廣告時,不禁讓筆者想起住家旁國小放學時的場景:一群小學生背著書包、拖著講義包、提著美術袋,大包小包的走出學校、準備去補習!

看看他們,想想我們,聯考年代的我們似乎比較輕鬆。然而,今日的社會現象是「考試領導教學」,因為「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到底是「誰」呢?想當然爾,就是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在此,先不去評斷那些補教業者所宣稱的「療效」是否有用?

反倒是該問問那些願意花大筆鈔票的家長們,有什麼想法?因為您們深信資優班所帶來的光環,才將子女硬生生的擠進資優班;此舉反而是揠苗助長,讓子女在求學的過程中更加挫折。畢竟,強摘的瓜不甜呀!所以,如果家長們的心態不改,相信學校以後也會順應需求變成超大型的補習班了。

 

現代的虛華教育

據報載,中部一名學齡女生帯著弟弟離家出走被警方找到,在警局與父親的一番對話讓大眾瞠目結舌。該生告訴父親:她援交賺得錢比他務農一個月來的多,父親憑什麼管她!看到這則新聞時,頓時讓人感到心寒!想想,這是什麼樣的價值觀,竟會有如此偏激的想法?

看看現今的莘莘學子,很多為了滿足慾望、與他人比較,而崇尚、追求名牌。往往斥支購買自己所負擔不起的名牌服飾,弄得一邊求學、一邊打工,以支付那些價值不的名牌貨。之前,某名牌專櫃聲勢浩大的進住台中,只有貴賓級人物才能親芳澤。其他平民老百姓,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焉。

然而,在有心人士的哄台下,這歷史性的一刻沸沸揚揚的吵熱台中市,也佔據了不少的新聞版面。試想,對於那些涉世未深的學子們,這麼聳動的話題難道會心動嗎?把持的住的告訴自己,看看就好;而把持不住的,決定更加努力打工賺錢,以晉升名牌守護者行列。

回想這半個月的資優生考試,也是這麼一回事!只不過,看待事情的人變成家長罷了!因為他們深信資優班所帶來的光環,才會將子女硬生生的擠進資優班;雖然,此舉是揠苗助長,讓子女在求學的過程中更加挫折。但是,當局者是看不清的,只有局外人一目了然。

然而,現今社會的資訊發達,教育下一代的方式不再侷限於學校與家庭教育。筆者以為社會教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千萬別掉以輕心!有時因為大家的利益薰心,會不經意地將我們的社會教育默化為虛華教育,真的要特別當心。千萬別讓我們的教育變成虛華教育了!

 

何苦為難妻小

這幾天台開弊案的偵辦,吵得沸沸揚揚。隨著「第一家庭」女婿趙建銘的涉案,媒體開始大肆報導有關他的負面消息。緊接著媒體人的報料,趙建銘除了操守不佳外,還有酒後打妻子之行為。哇!這下事情大條了,他竟然打已懷孕幾個月的孕婦,而這個人就是總統千金-陳幸妤。

先不論其事情的真實性,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最讓筆者感到疑惑的是:大家到底是關心被家暴者,還是其背後的身分?是關心陳幸妤小姐,還是認為是哪一個不怕死的竟敢打總統千金?這點真的令人不解!隨著趙建銘的收押禁見,大夥開始把焦點投注在他的妻小身上。

首先,有媒體臆測:為何一向打扮樸素的陳幸妤小姐,其夫婿會有龐大的開銷支出呢?說實在的,這個論調頗令人玩味。以現今雙薪且又兩性平權的社會而言,多數的夫妻除了共同支付家庭開銷外,大多會保留部分積蓄給自己運用。所以,太太的樸素打扮與先生的龐大開銷需要有什麼正相關嗎?

再者,媒體守候趙翊安,又有何意義呢?難道,您們渇望他能告訴觀眾:父母涉案的程度嗎?饒了他吧!他只不過是個孩子,真的不需要大人世界的渾水。看了接二連三的報導,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與筆者有相同的感觸。就是我們的政治及媒體人都好像「名偵探科南」一樣,對於案情分析得頭頭是道、斬釘截體。然而功力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不在其位、不謀其職,相信檢調單位會給大家一個結果的。

現在請大家以同理心思考,當您看到一個大肚便便、即將臨盆的孕婦,您是否會更加小心的呵護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而今天,大家卻對一個也是大肚便便、即將臨盆的孕婦,語多猜疑、競相追逐。原因無它,只因為她是總統千金。試想,我們的身份是父母所賦予的,您能選擇嗎?而嫁給一個操守讓人詬病的人,是您所希望的嗎?各位,別再對趙建銘的妻小窮追猛打了!誠如筆者所言,就將一切交給檢調單位去調查吧!

 

一天台鐵,兩種心情

今天是心情複雜的一天!筆者是一位通勤學生,早上搭火車上學時,一到車站就聽到廣播告知大約誤點十分鐘。當時心裡非常緊張,擔心會銜接不上學校的校車。所以,從一上車就緊盯著手錶;此時,遇到車長先生查驗車票,索性請教他大概誤點多久?結果,他竟毫不猶豫得說只誤點十分鐘而已啦!什麼叫做「只誤點十分鐘而已」,難道您不知道時間寶貴嗎?小小的十分鐘,卻害得我們必需改搭計程車到學校上課。

多虧台鐵之前還大費周章的改點,不就是希望可以準點嗎?等到晚上要搭火車回家時,竟又誤點十幾分鐘。當火車進站時,映入眼簾的是第一節車廂貼的告示牌 --「女性專用車廂」。上車後,果然看見車長先生,耐心得告知誤上此車廂的男士要到第二節以後的車廂乘坐。當時的心情很特別,認為此舉對女性朋友何嘗不是多了一道保護!行進間,聽到幾個高中女生興高采烈得形容這一切。此時,筆者終於耐不住性子,開口請教車長先生。

他表示這是台鐵局的美意,只是部分女性似乎領情,還是習慣乘後面車廂,使得一些男性無座位可坐,讓他覺得很不好意思。說真的,他真的是一位非常盡職的台鐵車長。因為是電聯車的關係,所以每一站都會停靠。每當火車快到下一站時,您就可以看見車長先生匆匆忙忙的趕到第一節車廂開門。原因無它,只是希望能提醒那些還不知道的男性朋友。

平心而論,筆者認為台鐵的這項新措施 --「女性專用車廂」的推廣,是非常貼心的。假如,您常搭乘火車的話,一定遇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坦白說,此時若有一個女性專用車廂;至少,可以讓獨處的女生選擇去乘坐。然而,車長先生也特別提醒大家,若是有小男孩與女性家人一起搭乘的話,是可以留在女性專用車廂內就近照顧的。現在回想起來,對照白天的無奈與晚上的貼心,真是一天台鐵,兩種心情!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