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父親參與學校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

陳麗敏

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

 

一、緒論

傳統上,認為母親是家庭中子女的主要照顧者,比父親更能做好撫育子女的工作;因此,在家庭中母親顯得比父親更重要。又因為,撫育子女的龐大花費,使得父親長時間在外「工作」,而在子女最需要的時候經常缺席。由於,長時間缺席的結果,使得父親在家中的「鎮家安宅」的重要角色未能突顯。

雖然,母親在照顧子女方面也願意花較多的時間;但是有研究發現,父親也一樣有興趣照顧新生兒和年紀較長的子女們。 

Nye et al.,1976)在「父母對教養分工態度」的研究上,發現62%的父親比44%的母親,更認為雙親應該平均分攤撫育子女的工作。雖然,事實上父親真正撫育子女的行動上比母親作得更少;但是,父親在子女品德和社會化的發展的貢獻則和母親差不多。 

Heilbrunc Lamb1976)的研究,發現父親在「子女性別角色的表現和一般文化價值的接受度」,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Lynn1976)發現父親對男孩的照顧和關愛,影響8~11歲男孩的個性發展。

事實上,今日的許多父親,比他自己的父親更願意滿足子女的情感需要;特別是年輕的父親們,比較不強調事業而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跟子女相處。今日的父親,也不像以往的父親那樣地權威和霸道;這些年輕的父親們,比較不嚴厲,比較容易親近。越來越多的父親們,願意扮演撫育子女的角色,真正積極參與撫育子女的工作。

今日的父親,一則由於工作方式的改變而擁有更多的時間,一則專家一再建議,父母要關心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快樂,因此父親也成了能帶給孩子歡樂的關鍵人物。今日的父親和孩子一起玩,也與母親輪流帶孩子看小兒科醫生、煮晚餐、管理家務等。

今日的父親被要求與他的妻子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且大部分父親們也喜歡他們的新角色---與妻子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

家事分工和照顧孩子上面。

但是,根據最近的研究,太太就業的男性似乎花在照顧幼兒的時間,仍然比花在家事分工的時間還要少。因此,父親參與學校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文獻探討

Able-Boone等(1993)研究發現:父親比較喜歡參與,全體家庭成員都可以參加的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但活動本身的特色仍是吸引父親的重要因素。而母親仍是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的主要參與人物。

所以,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設計重點,在於母親而非父親或雙親。雖然法律規定雙親得以照顧殘障和年幼孩子(IDEA),但是,往往只有母親一人獨自照顧孩子或參與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Able-Boone 1993等),早期的父親是不參與幼兒親職教育(Marray 1996),

FlynnWilson1998認為:早期的母親單獨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的原因是:1、母親是家庭中子女最佳照顧者2、教育者大多是女性與父親互動感覺不自在3、教育者通常不是被訓練來做家庭教育工作,沒有心理準備和父親共同做家庭教育工作(FlynnWilson1998

Nord等(1997)研究發現:父親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的孩子有較高的學業成就。HadadianMerbler1995)調查發現:父親從幼兒親職教育中學習可以為孩子「做什麼」、父親喜歡與母親共同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父親比較喜參與能夠提供了解孩子需求的知識和有發展性或教育性的幼兒親職教育,且參與時間不妨礙自己的工作時間。

有研究指出:能夠認同父親的「優勢」及「偏好」,是促使父親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的有效關鍵因素。而且幼兒親職教育內容必須是「父親的需求」,並非「母親」或「專業者」所認定的需求。

HadadianMerbler1995)以為促使父親參與幼兒親職教育必須考量:1、父親「如何」參與幼兒親職教育。2、「不同類型」的幼兒親職教育對父親「參與率」的影響。3、「什麼類型的幼兒親職教育」會吸引父親參與。4、重視身心殘障和無身心殘障之幼兒親職教育「不同的特性」。

Head StartNAEYCPartBPartC program研究發現:

(一)吸引父親參與的幼兒親職教育是:

1、配偶能參與,可以與母親一起參與的活動或適合雙親共同參與的動。

2、家庭(族)活動

3、家庭導向活動父子同樂(共讀) 

4、提供「父母」共同參閱的資料

5、少數父親喜歡與其他父親或自己選擇的活動,但大多數父親不喜

歡這類幼兒親職教育

(二)不吸引父親參與的幼兒親職教育是:

只有男性的活動(男人支持團體或男性會心團體)

只為父親設計的活動,成員輕一色是「男性」的幼兒親職教育

(三)促使父親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的策略:

1、結果導向(Outcom-Oriented Strategies):以行動和解決問題為導向(Tannen1990

1)雙親共同參與

2)幫助孩子「成長」或「發展」的活動,吸引父親參與,但教育者卻認為對父親幫助少。

2、過程策略(Process Strategies ):在活動過程中察覺父親的喜好並以父親的喜好來設計和完成活動(Blankenhom1995

1)、尊重且肯定父親的參與

2)、認同父親對家和孩子的貢獻

易言之:促使父親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的重要二因素是:1、幼兒親職教育提供「什麼」服務2、幼兒親職教育「如何」提供服務,而托兒、點心和成員是否全是女性並不重要。

筆者曾私下請教年輕男性同事,吸引他們參與幼兒親職教育的動機是:1、提供了解孩子「發展」階段的知識2、主講者專業背景3、時間。

 

三、幼兒親職教育面面觀

每一個學校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皆有其特定的特性、目標和受教對象,而且必須考慮「如何使父親願意參與」,允許父親對於所參與的親職教育能夠積極參與設計,甚至可以讓父親參與計劃和作決定的過程,老師和父親得以「共識而共事」一起合作努力;讓父親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教育、支持和諮詢的目的。

所以,學校計劃早期的幼兒親職教育,必須考量以下幾個向度:

※父親是可以藉由學習,得到特定的知識而變得較有效率。

※早期幼兒親職教育必須知識、態度和感覺三者兼顧。

※所有的父親都需要教育和幫助,而且父親也希望能夠學習。

※當主題和父親的特殊情境密切吻合時,他們學習得最好。

※父親常能藉由彼此而相互學習,這種效果最顯著。

※父親會以他們自己的步調、自己的方式來學習。

(一)重視父親的參與和興趣

父親一開始聚在一起,可能只是純粹的男人社交聚會,像是早(午、晚)餐會。隨著自在感和關係的成長,父親之間開始在特定的興趣和話題上做一般性的討論。老師可以幫助父親們從他們的共同需求中直接發展出計畫結構。

與父親共同討論和計畫,有助於轉化父親不同的價值觀、想法和態度,可以使父親深思他們自己與別人不同的事件和情境。

(二)老師的角色

老師的角色不是「專家」,而是資源,老師是諮商者、是支持者,而不是教練。因為父親會去解釋他們自己的需求。父親們要參與的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受歡迎,已是父親職教育團體中的份子 。

計畫應該開始於「父親所在的地方」,而不是老師所認為的「父母應在的地方」。只有父親能夠藉著表達他們的需求和興趣,來作為起始點。他們也才能夠使計畫涵蓋不同的文化和階層。

老師在父親討論團體之角色,一開始是提供結構,使其有助於建立起非正式和友善分享的溫暖氣氛,之後的職務則是團體討論之推動者。得到社會互動的機會和新的關係是父親參與這種父親職教育團體的動機。

(三)父親職教育團體的大小

研究發現:影響父親參與「親職教育」的最重要變項之一是人數的大小,較小的父親職教育團體讓父親有親密感、共同感和歸屬感。只有一個年級的父親職教育團體比全部年級的父親職教育團體效果好,因為將有類似年齡孩子的父親聚在一起,較能分享彼此的經驗和關心。

大型父親職教育團體優點是:可以讓羞怯的父親去傾聽,而不會感覺到有參與的壓力,缺點則是:個人的需求常常無法滿足,因為所有的父親都沒有機會去詢問與他們特殊情況有關的問題,並且無法與其他父親分享類似經驗而得到成長。

父母行為和態度,會因為團體的討論,比聽演講的改變來得大。家長彼此的非正式談話比正式計畫課程的還有效、還重要。

(四)學校的支持系統

每天生活中的其他壓力和擔憂,可能阻礙了某些父親去參與父親職教育。老師必須意識到去做些他們能做的調適,以幫忙父親減輕一些問題。

如果父親能幫忙選擇日期和時間,會議就比較可行。尤其是單親父親,往往為了照顧孩子而無法參加活動;提供孩子托育照顧,可讓父親得以參加。且當父親繼續做較嚴肅的討論時,孩子可在另一房間玩耍。在整個愉快而有建設性的時間之後,父親和孩子仍可以早早地回到家。

交通問題也可能會使父親無法參與,家長委員會可派交通車或是將會議安排在接近市中心的地方。這樣的協助可使父親能夠參與,並且証老師瞭解有這些問題 。

位於父親上班地點附近的學校,可偶爾要求父親來參加午餐會,讓父親能在孩子有學校人員照顧的情況下聚在一起。這樣的聚會必須瞭解許多父親的上班時間。

對上班的父親,晚上的會議常常無法去參加。學校可以供應晚餐,讓父親、孩子老師在工作時間後一起進餐,享受社交聯誼。

忙碌、疲累的父親對於時間已安排好、有事先通知、不會花太多時間的父親職教育團體較可能去參加。事先通知好(時間最少一個月前),之後幾周及幾天前再予提醒,這樣會有幫助。

總之:協調計畫和安排要花時間,所以學校人員應假設父親無法看到通知就馬上來參加。注意到生理的舒適,創造適宜的環境,使大家能專心地討論。

(五)父親職教育團體的效益性

任何父親職教育團體並不是以參加人數的多寡來衡量其效益性,而端視父親的態度和行為是否有改變,以及是否增加了親職能力。評估應集中於計畫對那些來參加者多有用,以及有什麼增加的步驟可以使其他人受惠。

父親職教育團體是需要努力去接受父親在討論中可選擇、指引和主動參與的觀念。這種型式的教育可給予父親力量和權力,因為他們從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中得到自信。

 

四、國內推展親職教育的現況問題

(一)家長中父親參與意願常低於母親 雖然許多幼兒父親希望與配偶一同參加親職教育,也認同教育幼兒子女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但是,事實上父親的出席率常遠低於母親。

(二)父親沒有時間參加親職教育

上班族的父親沒時間參加,可能是礙於舉辦活動的時間恰好與工作時間衝突,非上班族的父親則為了營生,更是沒時間參加。

(三)父親沒辦法獲得親職教育的資訊

許多父親在忙於工作之餘,無法獲得親職教育的訊息,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去參加,由此可見親職教育資訊的傳遞非常重要。

(四)父親缺乏參加親職教育的動機

有的父親本來就不想參加或不理會此種活動,認為無聊;有的父親則認為助益不大,沒有參加的必要;有的父親則以為只要母親一個人去,或自己閱讀有關刊物即可;有的家長則認為自己已具有相關課程的學習背景,不需要再參加。

(五)無參與經驗的父親不重視親職教育,故應加強闡揚「接受親職教育的意義,絕不遜於去處理其他一般性事務。」的觀念。

 

五、結語---推展親職教育因應之道

(一)建立兩性共同參與親職教育的課程

在親職教育的內容中,有關父親角色的課程相當缺乏。在兩性平權的時代,現代父母如何學習扮演稱職角色及家務分工有其需要性,因此,如何針對父親的特性及需求來規劃親職課程,實為當務之急。

(二)對父親進行課程前的需求評估

在一般學校中,有關親職教育的內容與安排,很少針對父親進行需求評估。親職教育課程應有發展性,除了參考專家的意見、考量學校的運作目標外,更應考量幼兒父親關心的重點、興趣與需求,如此方能確定所要達成的目的及親職技能。

(三)設計紓解父親心理壓力個別或小組輔導的課程

現在一般學校缺乏對父親的內在了解,因此無法測知那些父親缺乏親職及因應技巧,而能予以個別輔導之。

(四)安排未()為人父的親職教育課程

根據Wright1995)研究指出:如果有很好的親職教育規劃,讓大家先了解為人父的苦與樂,則當父親感到親職壓力時,較會將壓力減至最低;且比較容易以積極有效的因應方式度過。因此,建議及早在正規教育中規劃親職教育課程,以便做好職前父職教育準備工作。

(五)國內親職教育的課程內容,應做全面性及長期性之規劃

針對國小(中)學、高中學生的父親或特殊家庭的父親進行需求評估,再配合學理與實務基礎,作全面性與長期性的親職課程規劃。

(六)建立親職教育實施網路

目前親職教育的實施,大多由家庭教育中心、社教機構、文教基金會和社區等自行設計實施,政府實應主動出面建立建立一個全面性的親職教育的實施網路。

(七)妥善運用大眾媒體提供父親,獲得親職教育資訊

1、有關親職知能方面的文章要兼顧多元層面和深度問題,引發父親

讀興趣。

2、提供的活動和內容宜多元化與細緻化,引起父親參與動機。

3、政府編列專款提供電視、廣播節目或報紙製作精緻的之親職節目,

使親職教育得以溶入家庭生活中。

(八)配合內容,使用適當的實施方法,以發揮最大效果。

1、大眾媒體必須重覆傳播親職訊息,使父親很容易從大眾媒體吸收到 親職知能,也能夠將所吸收到的資訊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達到「知合一」的效果。

運用團體諮商方式實施親職教育時,必須設計一些父親關心的話題,以促進幼兒父親與親職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成立專業人員的諮詢聯絡網,運用專家諮詢的實施方式 ,其諮詢的內容需視幼兒的問題而定。

 

六、參考書目

邱書譯(民84)親職教育  揚智文化

林敏宜等合著(民87)親職教育  啟英文化

鍾思嘉等合著(民87)成功的單親父母  心理出版社

王以仁等合著(民91)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  心理出版社

Turbiville,V.P.Marquis,J. G.2001. Father participation in early education programs. TECSE,214,223-231.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