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課程融入教學方案設計

林慧貞

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

 

前言

家庭教育法第十二條指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應會同家長會辦理親職教育…」明確的指出家庭教育的推行與落實不只是政府的責任,學校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也揭示出要把社會關注的主要議題融入學習領域中,如資訊教育、兩性教育、環境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教育、家政教育等融入學習領域教學中。因此站在學校的角度來看,第一線教師就是散播家庭教育課程的種子,經由專業知能的培養將家庭教育的理念融入於教學現場中。而依據Jarcho1985)的課程設計與分析,若希望學生在原課程之外,再多學習一些與原課程相關的內容,就小活動而言:包含主題的小活動以「融入」的方式(infusion approach),加入平常的課程中,這種方式優點是準備容易,且對原課程干擾最小(引自陳春美,民93)。

人類知識的獲得至少有兩種模式:一是分化的、不涉及人的、理論的、與數學推理及科學邏輯的知識;另一是關連的、與人有關的、務實的、人際推理的及敘事的知識。前者明顯地是屬於學科分化的、科學的與理性的知識,也是工具性與運用科技的知識。後者則係生活整合的、人文藝術的與感性的知識,也是較屬於溝通詮釋性的及自主解放性的知識(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在當前學校教育明顯地偏重前者而忽視後者的情況下,家庭教育的推行勢必以非主流融入的方式施行。吳秋鋒(民94)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整理出與家庭概念相關的學生能力指標中指出,九年一貫課程中與家庭教育相關的能力指標約有70條,其涵蓋了七大領域。因此,教師在進行家庭教育的相關課程時即能利用此能力指標,融入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中,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家庭概念。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應昰三足鼎立的關係,然而現今社會大眾對家庭教育的觀念卻最為薄弱,但其重要性卻是緊繫著整體社會的脈動。林淑玲(民89)認為家庭教育的目的在於預防,每生活在家庭中的個人都需要家庭教育,而學童是「未來的父母」,學校家庭教育的立場即在於在孩子的早期經驗中,將健康家庭的信念內化於孩子的認知中,學校發揮認知重建的關鍵樞紐,透過學校教師的積極及正向的介入,孩童正向且健康的家庭信念的發展將是有保障的(蔡秋雄,民94)。

 

課程設計

「家」是一個人出生與成長的地方,也是個人經驗與能力發展累積的主要地方,個人與家庭的關係、個人與家庭的生活,影響著個人人格與心理的發展。此課程的設計,主要是讓小朋友透過認識自己與家人的關係、認識不同的家庭結構關係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來澄清對於家的概念。進而讓小朋友體驗感受『家的感覺』、覺察『我和家與家人之間』互相關懷的重要、同時能讓小朋友以行動來表達『愛我的家』。先由「我的家人」活動,透過兒童介紹彼此的家庭成員,學習到家人的稱謂、發現到家人的特質、認識不同家庭結構並能接納多元性。從對家人特質與個性的了解,過渡到第二、第三個活動「家人常做的事」、「家人間的相處」,由瞭解與體驗家人的角色,抒發自己與家人的相處關係,體諒到家人間的相處問題,並學會紓解自己的情緒問題。而此課程設計搭配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生活課程相關領域於課堂活動中進行。

(一)相關課程

1.健康與體育

五、歡樂童年

討論與家人相處與親愛的方式,並能以感謝的話語或動作表達對家人的關懷。

六、陽光孩子

討論如與家人意見何時要以和諧的方式來溝通。

2.綜合活動

二、家中好幫手

討論家中每個人負責的事務,學會分工合作。

三、這是我的家

討論每個人的家庭生活和與家人相處的情形與感覺。

製作感恩卡,表達對家人的感謝與祝福。

3.生活課程

一、我們這一家

討論家中成員的稱謂及了解家人的姓和喜好,並設計家庭樹。

觀察家人的生活方式,學會與家人相處,及處理與家人意見不合的情形。

(二)主題探討活動

「我們的家」教學活動流程

說明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家」是人出生後所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一生週期中所接觸最重要的一個地方,但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本活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藉由故事及活動激起孩子對「家」的興趣,讓孩子討論「家」的重要,並更了解自己的「家」。

學生可能引發的問題:

・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不一樣的家?

・我心目中的家?

・我的家庭生活?

・我願意幫忙做家事?

………

或是另一策略:

讓學生透過觀察、調查、訪問多元的方式,讓孩子充分的與家庭互動,使其體認自己與家庭間的關係,並能從人的經驗中,學習尊重多元的社會。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以上的活動,學生可能發現很多方面的問題,可能包括家庭型態的問題、家人相處的問題、自我情緒表達的問題,但可以先將這些問題焦點聚集、思考,進行討論。

進行活動「我的家人」:

例如:介紹家人的喜好和特性;瞭解自己與家庭成員的關係;說出家人的稱謂;建構家庭結構的概念。

進行活動二「家人常做的事」:

例如:觀察家人的居家生活,了解家人常做的事;感受家庭的溫馨;透過角色扮演體會家事分工的重要性。

進行活動三「家人間的相處」:

例如:蒐集家相處事件,相互討論、分享自己家人間的相處模式;

學習不同的意見處理方式和態度。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和同學、老師一起針對問題,做不同程度的討論。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彙整意見,形成自我概念,並分享其意見。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經由對「家」的認識,進一步引發學生關懷身邊的人,培養出具有多元觀與世界觀的包容思想與概念。

 

 

 

・繪本「家」

・相關資料、照片

 

 

 

 

 

 

 

 

・學習單

 

 

 

 

 

 

・可參閱閱讀資料。

・準備音樂及相關歌曲資料,也可參閱附錄。

 

(三)主題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我的家人】

教學流程

    

【協助學生確立問題】

學生是否看過「家」這個故事,故事在說什麼,和你自己的家庭是否一樣?

師生討論:

自己和家人有哪些相似或不同的地方?

自己的家人和同學的家人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自己在家裡如何稱呼家中成員?

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協助學生找尋相關圖書、資料。

協助學生閱讀相關資料。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請你想一想,再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與同學分享。

鼓勵學生針對故事發表想法和心得。

鼓勵學生依不同的想法提出問題討論。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激勵學生透過造型表現,藉由色彩、形狀表現出家庭成員的特色。

激勵學生做不同角度的思考。

【適時時機進行評量】

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針對學生的發表及參與討論的情形進行評量。

   

 

w課前可要求學生先進行故事及資料的閱讀。

 

 

w留意小朋友的家人的組成,關心他們當時的反應。

w讓小朋友回想家中的生活點滴。

 

 

 

 

 

補充學習單

主題二:【家人常做的事】

教學流程

    

【協助學生確立問題】

學生是否看過「朱家故事」這個故事,故事在說什麼,和你自己的家庭是否一樣?

看圖說故事引導部分,老師也可以這麼做

方式:請小朋友看一看圖後,再說一說圖中的故事。

方式二:以布偶劇或短劇方式,讓小朋友從其中察覺與感受圖中涵義。

師生討論:

自己和家人平常最常做哪些事?

哪些是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協助學生找尋相關圖書、資料。

協助學生閱讀相關資料。

【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出想法】

請你想一想,再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與同學分享。

鼓勵學生針對故事發表想法和心得。

鼓勵學生依不同的想法提出問題討論。

我的家人歌曲演唱。

讓兒童以肢體表現「家人常做的事」。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激勵學生透過角色扮演,體會家人的付出和辛勞,而願意自動協助做家事。

激勵學生做不同角度的思考。

激勵學生加入自創的歌曲及動作,上台表演。

【適時時機進行評量】

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針對學生的發表及參與討論的情形進行評量。

學生參與練習及用心的情形。

學生歌曲及動作創作成果。

   

 

w課前可要求學生先進行故事及資料的閱讀。

 

 

w在比較與反省過後,小朋友決定學習對象

 

 

 

 

w歌曲及律動的加深加廣,教師可依學生學習狀況調整。

 

 

 

 

 

w補充學習單

主題:【家人間的相處

教學流程

    

【協助學生確立問題】

學生是否看過「菲生氣了」這個故事,故事在說什麼,和你自己的經驗是否相同?

看圖說故事引導部分,老師也可以這麼做

方式:請小朋友看一看圖後,再說一說圖中的故事。

方式二:以布偶劇或短劇方式,讓小朋友從其中察覺與感受圖中涵義。

師生討論:

發生了什麼事,她的感覺何?

生氣時,做了哪些事?

回到家,家帶給菲什麼感覺?

……..

若家人間發生爭吵,你的感覺如何?

家人如何處理爭吵的問題?

你如何表達你的想法?

……….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協助學生找尋相關圖書、資料。

協助學生閱讀相關資料。

【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出想法】

請你想一想,再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與同學分享。

鼓勵學生針對故事發表想法和心得。

鼓勵學生依不同的想法提出問題討論。

「假如我生氣」歌曲演唱。

讓兒童角色扮演各種衝突事件。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激勵學生透過角色扮演,激勵學生做不同角度的思考。

激勵學生加入自創的歌曲及動作,上台表演。

【適時時機進行評量】

針對學生的發表及參與討論的情形進行評量。

學生參與練習及用心的情形。

學生歌曲及動作創作成果。

   

 

w課前可要求學生先進行故事及資料的閱讀。

 

 

w每一個小朋友對自己的感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老師可以藉由不同的提問讓小朋友決定愛他的表現方式。

 

 

 

 

 

 

w教師安排的情境可以是:

1.同一事件,不同衝突事件的解決方式。

2. 不同事件,解決衝突事件的方式。

 

w歌曲及律動的加深加廣,教師可依學生學習狀況調整。

 

參考資料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國教專業社群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7.php

吳秋鋒(民94)。家庭教育相關能力指標整理與介紹。載於:彰化縣國民小學家庭教育種子教師培訓活動手冊。彰化:東芳國民小學。

李坤珊譯,莫莉卡(2000)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台北:三之

林良譯,羅倫絲安荷特著2000)。家。新竹:和英。

林淑玲(民89)。家庭與家庭教育。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

學。台北:師大。

家庭教育法(民92)。取自http://www1.taes.tp.edu.tw/taes/heart/dep3/family.files/body_2.html

陳春美(民93)。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蔡秋雄(民94)。家庭教育相關能力指標整理與介紹。載於:彰化縣國民小學家庭教育種子教師培訓活動手冊。彰化:東芳國民小學。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