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資本主義與世界體系的形成之初探

吳炳鑫

南華亞太所

 

一、前言

由傳統資本主義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這字面上的理解,資本主義是可分為傳統和現代,[1]翟本瑞教授指出:

思想界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只有一種,也就是以西歐及北美為代表的「現代資本主義」,各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按照相同的發展邏輯而行,有一定的軌跡可循。                                             

這也是傳統資本主義之後現代資本主義的寫照,而其分界點應是在1971年布列敦森林會議的美元金本位的取消,美元對黃金35元兌換1 英兩黃金的固定匯率取消取浮動匯率,也就是美元開始貶值,如現今1英兩黃金是700美元,也就是35年來美元已貶值20倍,因此貨幣的價值已變成如一般商品是有價格的也會變動,可以藉買賣貨幣來賺取差價獲利,形成現今有金融資本主義,和傳統資本主義不同,所以以1971年來界傳統資本主義和現今的資本主義。而傳統資本主義與目前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應是相關聯的,且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但是由傳統資本主義的形成背景及至造成目前世界經濟體系,其所牽涉的學說和理論是何其多,如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賽伊法則、馬克斯主義的階級鬥爭,凱因斯的財政貨幣政策理論、帝國主義等,而其所經歷的時期有兩、三百多年的歷史,涉及全世界的地緣關係,及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學科,所以很難作完整的論述。因此只以傳統資本主義為何需要進入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國家如何建構成世界經濟體系,及目前世界經濟體系的意涵,這三大方向來作探考,及以此範圍來引用理論。

 

二、傳統資本主義為何需要進入世界體系

        傳統資本主義為何需要進世界體系,從1820初期殖民帝國主義來看應是資本主義的工業國家為生產原料和為因應生產過剩需強銷產品,[2]生產原物料的取得雖然可以馬上得到經濟利益,但製造生產銷售產品所增加的附加價值才是積累資本的方法,因此工業國家無不加大工業生產的規模、速度,來降低成本和增加產品的產量,以利資本的積累,但工業化所生產的大量產品,在其國內勢必造成生產過剩,因此需尋求國外海外的市場,所以帝國主義的主要目的轉為強制貿易銷售產品,如強制要求當時的中國滿政府開放經貿口岸,所以在傳統資主義時代需要進入世界體最主要的原因是為解決生產過剩的問題。

 

1.賽伊法則與工業技術

賽伊法則是說明供給者所得到的利益包括工人所得,會產生消費能力來吸收所生產品的的供給,也就是供給會自然創造需求,但當時尚未工業化所以產品價值是原料、勞動,尚未加入技術這因素或技術這因素的影響並不大,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的問題不大,依賽伊法則在供給自然創造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市場在自然取得平衡。在工業化後生產技術提升,不但產品數量快速增加,廠商也開始積累資本可再投入生產,所以造成生產過剩,市場供給大於需求的失衡成常態。

2.剩餘價值和資本責累與馬克斯主義

工業化後產品價值從原料、勞動再加入技術,而資本主義中所指的擁有生產工具技術者的資本家,在生產過剩勢必會產生價格競爭,廠商收益必然下降而為維持收益需降成本,而主要的方法是減少工資成本,由於產品的生產者剩餘是由廠商和勞工共得,因此形成資本家和勞工的對剩生產餘價值的爭奪,當然資本家佔優勢也因此貧富差距加大,形成馬克斯所謂的資產階級和勞動階級的不公平階級,而要打破這種不平等的情況,由於資本家在當時經濟和政治地位皆佔絕對的優勢,是無法靠談判和協商來改善,所以只有靠武力鬥爭勞動階級才有辦法向資本階級爭取剩餘價值,而勞動階級在人數上是佔絕對優勢,所以馬克斯預言資本主義[3]一定會消失。但資本家在這時靠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向國外海外強制貿易,不但解決生產過剩問題並藉不公平貿易取得較大的產品剩餘價值,增加自己國家的財富並因而提升了勞動階級的福利,因而消弭這種階級衝突的情況,資本主義也因此並未完全消失,所以馬克斯的預言只部分成真。

3.蛛網理論與生產線和規模生產

在有國外海外的市場後,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過剩的程度已緩和。蛛網理論是說明當生產過剩造成市場競爭時,在價格下跌且市場占有率又減少的廠商,因當時的歐洲已漸進人民主化,所以資本家已無再像先前一樣的剝削勞動階級來降低成本, 因而只有退出市場,供給因此減少價格因而回升,而價格回升獲利因而增加又進成新的廠商再進入市場的誘因,而進入的廠商太多又再度進成生產過剩,因此部分廠商再退出市場,直到價格和供需均衡為止。勞動者因退出的廠商是因他廠商的擴大市場占有率也就是增產出所造成的而得順利轉進其他廠商,所以在當時市場失衡的受害者主要是廠商,勞動者所受的傷害不大,也就是失業率的問題不大,因此社會的勞資衝突不大。

市場競爭價格下跌消費者剩餘增加而生產者剩餘下的情況下,工資又無法調降廠商面臨退出市場的壓力下,因此廠商以生產線來加大勞工的產出價值,及加大生產規模來降低成本,以增加市場競力強占市場占有率來彌補所減少的生產者剩餘,也就是維持相同的營運盈餘,但當其它受市場占有率減少壓力的廠商也以這種方式來生產因應市場時,因此造成產量過剩的情況,所有的廠商又面臨退出市場壓力,但因生產線及規模生產的前期生產設備固定資本很龐大,廠商為減少固定成本的損失所以雖然虧損仍不得不繼續生產,直至市場崩潰,如1930時代的美國股市崩盤所引起的經濟大恐慌。

4.凱因斯理論與跨國公司及國際分工

由於市場生產過剩無法靠市場機能來自動調節,所以凱因斯提出加大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消費的財政貨幣政策,進而刺激增加整個市場消費的循環的乘數效果,也就加大整個市場需求來達到市場的均衡。

廠商生產過剩的問題雖然暫時獲得舒緩,但獲利降低的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所以提出相對利益國際分工的國際貿易理論,進行全球化跨國公司的生產方式,將工廠移往工資低的落後國家藉降低勞動者剩餘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廠商外移國內的產出減少,

5.小結

工業化之後才有了資本主義,也才產生勞動階級和資本階級的鬥爭,及真正的民主化,資本家在其母國無法剝削勞工所得的情況,唯有提升生產技術和國際分工來降低成本及創造產品附加價值的國際行銷,但因此國內雖因廠商外移而勉強維持產銷均衡,因國內廠商外移國內產出自然減少,而由跨國公司自國外進口的商品因價格低廉所以消費需求加大,所以市場得到均衡。而勞工因藉由民主化的談判而得以維持高於國際標準的工資所得,而形成高所得高失業率的現象,又因廠商的跨國經營模式亦造成低經濟成長率。

 

三、資本主義國家如何建構世界體系

1.帝國主義的殖民主義

  帝國主義國家藉由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占領落後國家也就是現在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國家,來取得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料,及不公平的強行進行貿易增加收益,及擴大國際市場。

2.第二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盪為大國家經濟利益所以需擴大國家權力,而依現實主義世界是屬無政府狀態,所以為擴大國家利益需擴大國家權力時只有靠戰爭,所以帝國資本主義國家因之而不斷發生為國家利益而戰爭,例如德、法為魯爾區的煤、鐵工業原料的利益而爭戰不斷形成世仇,並因而發生二次世界大戰,這種情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停止。

3.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深知戰爭的可怕,不能為國家利益而進行國土和殖民地的爭奪,而為均衡各國的權力的平等,因此由美國提出人民自決帝國資本主義國家讓所有殖民自行決定獨立或加入其宗主國,也就是全世界的帝國主義國皆放棄殖民地,此帝國主義的世界體系就此完全瓦解,資本主義國家不再能藉由武力擴展國外海外市場,而只能靠經濟實力。

資本主義國家提出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比較利益的國際貿易理論,來說服第三世界國家和其他國家同意其進行跨國公司的經營,並且加入其所設定的目前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及國際金融交易的現代資本主義的世界新體系,同樣是為取來取得較便宜的生產原料和勞動力,和較有利的交換利得,資本主義的形態也開始由傳統資本主義往現代資本主義轉型。

4.全本位和固定匯率的解除

由於世界貨幣的發行量受金本位的限制,因此商品的價格也因受到限制,雖然布列敦會議改由美元金本位之後,貨幣得以加大發行一般估計約大三倍左右,商品的附加價值得以提高價格而增加,但仍是有限度的。直至1971美國越戰開銷過大造成美元發行過大,因此尼克森總統宣佈放棄美元金本位,改成浮動匯率,形成貨幣發行可無限制的發行,只需考量匯率問題,所以資本可以大量的積累,資本主義也因此不但橫掃全世界,國際金融亦因此成型且成為現代世界體系交易中的大宗,至此國際體系完全由傳統資本主義進入現代資本主義。[4]

5.國際金融和GATTWTO

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資本可以在國際自由流通,及GATTWTO創造全球的自由貿易體系,至此形成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四、目前世界經濟體系的意涵

1.華勒斯坦中心、半邊陲、邊陲的世界體系理論

華勤斯坦將世界為中心:大部分是資本主義的已開發國家、半邊陲:是新興工業國家、邊陲:第三世界國家。

2.國家階級的產生

當然所有皆可以也皆想往中心國家發展,但這將造成中心國家利益影響,所以勢必產生競爭,而競爭大部分是中心國家占優勢,因此產生了國家階級。

3.南北衝突的存在

由於國家階級的產生所以勢必國家階級的競爭,而邊陲的落後國家絕大部分是在地球的南邊,所以會有南北衝突。

4.馬克斯主義的幽靈依然存在

由於國家階級的產生及南北衝突的存在,所以馬克斯主義的幽靈依然存在。

5.自由貿易區(FTA)、區域國際組織、及全球化

為了維持世界體系繼續運行,及消除南北的衝突,所以資本主義國家提出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而自由貿易區(FTA)、區域國際組織,是全球化推行的階段目標。

 

五、結論

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是由傳統資本義國家為改善其國內的經濟及穩定國內社會而形成的,所以只將辦國內的經濟社會問題延伸至世界社會,而藉由全球化是否能將此問題再度解決則是目全球世界的顯學。

 

回首頁



[1] a參照南華大學翟本瑞教授「華人資本主義」

[2] 參照金寶瑜著,《全球化與資主義危機》,2005,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3] b參照翟本瑞教授「華人資本主義」,馬克斯出版《資本論》時,他仍不知道「資本主義」這個概念,更不用說是將資本主義當做批判的對象。「資本主義」是描述經濟狀況的形容詞,所以後來仍用「資本主義」作那時代經濟狀況的形容。

[4] 參照翟本瑞教授「華人資本主義」,馬克斯直言資本主義改變傳統生產模式,由原有的C-M-C模式轉變成為M-C-M’ ,這種金融體系越位,主導著生產模式以及價值創造的情形,到了今天比起過去都還要來得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