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風暴­-人口老化即將引暴新經濟危機

李增倫(整理)

華教社所

 

前言

一、書中指出造成美國世代風暴的原因乃政府忽略了七千七百萬(1946~1964年間)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後(最早的嬰兒潮世代是從1946年開始,於2008年陸續滿62歲,達法定退休年齡開始退休),將造成人口老化情形更為嚴重,屆時政府勢必負擔龐大的財政費用(社會安全體系、醫療保險),使美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財政危機。

二、美國政府迷失了方向,其一:政府用官方債務來衡量財政狀況,殊不知真正面對的負債是這個數字的12倍。其二:政府捏造、隱瞞事實真相。

 

從嬰兒車到拐杖車

一、人口浪潮:壽命延長使人口漸趨老化,不到一個世紀,美國將從一個「永遠年輕」的國家變成「永遠年老」的國家。生育率下降使年輕的勞動人口減少,而退休的高齡人口數目卻在增加,退休人口大於下一代的勞動人口,「食之者眾、生之者」,人口結構改變將產生諸多問題,此問題不會突然消失,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二、變老,一直老下去:美國的人口老化不是一個暫時之現象,是一個永久、不可逆且非常漫長的變化過程。2000~203030年間,扶養比率將從21.1%上升到35.5%。這種趨勢會一直持續到嬰兒潮世代開始退休的2008年,作者認為數字不會只停留在那裡,此後變化會更明顯,因為社會安全局人口預測的中間數字一直低估了日益長壽和出生率下降的現象。

三、年輕老人和高齡老人:美國人口統計局將老年人口分為三個年齡群體, 65~74歲屬年輕老人,75~84歲為高齡老人,超高齡老人是85(含)歲以上。其中以85歲以上的老人群體成長得最快,愈老的群體,增幅愈大,高齡和超高齡老人數目的增加,通常歸因於死亡率的持續大幅下跌。人活的愈長,就愈有可能在終老前用盡其資產,因此,政府在社會安全體系和醫療保險給付的負擔就愈來愈重。

四、從嬰兒潮到嬰兒荒:1957年是個值得注意的一年,它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多嬰兒出生的一年,平均七秒鐘有一位新生兒誕生,全年共有430萬新生兒出生,使總生育率3.68的紀錄。但之後便一路下滑,預期壽命增加和出生率下降改變了人口的年齡分佈,導致為退休者提供財務支撐的年輕工作人口大幅減少。

五、等待完美配偶:1950~1960年女性初婚年齡是20.3,男性是22.8。至1990年女性初婚年齡是23.9,男性是26.1。晚婚及生產年齡延後提高了無子女的機會,使得整體的出生率因而下跌。1960~1980年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使得愈來愈多的女性投入職場,甚至超越男性,但也因而降低了總生育率。在女性「全面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同時,離婚率也逐漸增加。

六、充滿皺紋的憂鬱:美國離婚率高居世界第三(千分之四點三四),獨居是多數女性     在晚年時的命運,孩子是老人唯一非機構化的照顧和援助的來源,但也因生育率的下降,正快速地呈現供給不足的現象。隨著婚姻短縮、子女數目減少、居住地點 分散,老年人所能期待來自兒女的照顧與扶助也在萎縮,因此,老年人更需依賴政府的照顧。

 

財政大災難的真相

一、驚人萎縮的政府:美國正處於一個退休人口龐大且急速增加的社會,生活費用高的離譜,但美國政府卻因政治及政客的自私考量,刻意避開、忽略、欺騙大眾這個事實。

二、衡量財政大災難:美國政府的負債赤字愈來愈大,政府會把債留給未來世代償還,除非用「世代會計」完整計算出留給孩子們的財政重擔。「世代會計」的範圍很廣泛,包括社會安全體系、醫療保險、醫療援助福利、教育支出都計算在內。

三、「世代會計」:E=S+ME:收入的貼現值-所有(現在與未來)的淨收入。S:支出的貼現值-所有(現在與未來)的消費支出。M:淨債務餘額-扣除資產價值後的所有房貸和其他債務;換言之,假如你擁有資產,在計算M時,會扣除這些資產的現有價值(即市場價值)。 S+M>E =>減少S或增加E M>E =>宣告破產。

「政府跨時的預算限制關係式」:A+B=C+D => A=C+D-B,又B=T-V => A=C+D+V-T

A:未來世代淨稅負現值-未來世代的負擔。

B:當前世代淨稅負現值。

C:政府支出現值。

D:官方債務-要減去官方資產。

T:當前世代應繳稅款的現值。

V:隱性債務-社會安全、醫療保險計畫、食物補助、福利款項、醫療援助計畫等等。

A是一個災難是因 B太小,B太小是因這一代人的應繳稅款太少。未來世代必須負擔D(顯性債務)與V(隱性債務)。

四、現在美國官方的聯邦債務為4.4兆美元,GDP40%,若要還清債務需要每位勞動人口工作3/5年,並將所有收入交給政府。但這尚未包含隱性債務,若加入隱性債務,金額就達到72兆美元,這項鉅款,所有美國人必須拚命持續工作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清還。面對這麼龐大的財政缺口,研究者提出痛楚的清單。

五、痛楚的清單:(達到世代平衡的目標)

 

愛麗絲夢遊財政世界

一、數字騙人,騙子算計:美國官方債務不脫虛假的數字,重點並非財政赤字預測中不誠實的數字,就算是政府財政赤字預算誠實,並不能夠反映未來真實的財政情況。美國政府一方面拒絕做適當的長期財政預算或隱瞞其研究發現,另一方面仍用聯邦債務作為衡量國家償付能力的指標。用聯邦債務作為指標來管理財政,就好像拿紐約地圖在洛杉磯開車一樣,迷失方面且毫無幫助。

二、財政相對論:一個國家在公告赤字或盈餘的同時,政府能執行任何他所希望的財政 政策,能完全自由地選擇如何記錄自己的收支帳,因此,政府可以隨心所欲控制它想得到的赤字規模。

三、被視為不見的財政兒:為了享受「社會安全體系」帶來的福祉,AARP不斷遊說政客替老人謀求福利,當福利增加後,真正的大贏家就是退休和即將退休的中產階級和富人,現今,50歲就能入會,吸引眾多尚未退休、卻跟退休者利益相同的人,一起剝削後代。這解釋了長期以來社會安全薪資稅率大幅增加的原因。

 

挽救財政的靈丹妙藥?

一、技術進步:美國經濟成長的速度遠超過財政上的問題,那是1990年代「經濟全盛  時期」,當時網路公司正不可一世,到處充斥著「非理性繁榮」的氣氛,如今,此榮景不再,誰也無法確定科技及未來的經濟成長,美國的社會保險計劃的結構設計,是與生產力直接或間接地同步成長,未來社會安全和聯邦醫療保險計畫的開支,還必須注意人口與生產力成長的相互關係。受益人數的增速遠超過勞動人口的增速,這意味著生產力即使高速提升,開支的增幅仍然快過收入的增幅。

二、全國清倉拍賣會-出售政府資產:變賣政府資產的所得收益與所付出的租金或利息是相當的。也就是最多得到不賺不賠的結果,還有可能會更糟。

三、資本深化:指人均資本隨時間而持續增加,工具愈好、愈多,勞動生產力就愈高,薪資因而成長,提高國家整體的稅基。但經濟學家認為資本深化不會產生,因為國家老化對經濟大於利,他們必需面對極高的稅率及薪資的減少。即使美國是經濟大國,但資本永遠流向最佳用途和最佳機會的地方-中國。

四、祈求海外援助:美國是開放的經濟體系,外國人可以自由地把儲蓄投資到美國,也 能隨意把資本抽走。因投資者以日本和歐盟為主,又這兩國家的高齡化趨勢比美國更迅速,財政狀況比美國更糟,因此國際資本流入無法改變美國的局面。

五、指望父母的遺產:拿遺產流動與勞動所得流動進行比較後發現,不論是現在還是   40年前,遺產金額與勞動收入的比例大約相同。換言之,嬰兒潮世代無法比上一代擁有更多的遺產來應付退休生活。又嬰兒潮世代兄弟姐妹眾多,分遺產的人也較多。另外當前遺產與勞動收入的比例不如過去的另一個原因是「財富年金化」趨勢,使下一世代獲得父母的遺產愈來愈少。

「財富年金化」指隨著人去世而終結的資產。包括私人退休金、每月社會安全退休給付、醫療保險、勞動收入等福利。因為年金化資產無法繼承,所以去世後留給子女的遺產就愈少。

六、仰賴雇主:近半數美國就業人口參加雇主提供的兩個退休計劃:確定給付(DB 和確定提撥DC)計劃,但此計劃均不完備DB未考慮通貨膨脹及資金不足等問題;DC則擔心雇主詐騙及資金投資風險等問題。

七、延後退休年齡:想以此來解決高齡化問題,說來容易做來難。過去半個世紀,年老的美國男性及女性已不習慣工作;政府也沒有告知將來的日子會有多難過;而最主要是延後退休對薪資基數的影響甚微,薪資稅仍會升。

八、讓移民來付帳吧:現今美國移民人數正處於巔峰期,又美國每年的人口成長有將近一半來自移民,可見已經夠多了。此外,移民不一定能減少財政問題,他們並非只有工作和納稅,他們也累積福利並享受政府的服務,因此移民這條路在政治、經濟上都走不通。

九、杜絕浪費、詐欺、濫用:減少不必要的聯邦開支,與45兆美元的財政短缺相比之 下也不過是滄海一栗

十、這些解決問題的神奇秘方,很不幸的都行不通。技術進步讓政府花費的錢多過於給政府帶來的進帳;出售政府資產毫無賺賠可言;經濟體將苦於資本短缺,外人將撤資;嬰兒潮世代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太多的遺產;雇主正在削減退休福利;大幅延後退休年齡不在目前人們的討論之中;移民所帶來的成本幾乎跟稅收相當;消除不必要的政府費用只是杯水車薪。

 

瀕臨破產

一、國家往往粉飾太平,不願承認破產,但可以從高利率,瘋狂印鈔票等行為看出端  睨。政府開始財政自殺時,印鈔票往往是其麻醉劑,但瘋狂印鈔票的舉動會引發通貨膨脹、貨幣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惡性通膨,經濟和金融市場亂成一團。假如政府拒絕印鈔票,市場上將會出現利率一飛沖天,企業倒閉、銀行關門,隨之而來的是經濟蕭條、國家稅收減少,陷入更深的財政危機。

二、溫和而短暫的通貨膨脹可以為政府減緩財政問題,但社會安全體系、醫療保險和其他政府津貼計畫才是政府財政黑洞的主因。這些計劃直接或間接地與通貨膨脹、勞動生產力掛勾,要利用通膨來減低聯邦債務並不容易;除非高通貨膨脹才可能解決此一問題,而美國將面臨高通貨膨脹。

三、瀕臨財政危機的真正危險是國家可能陷於「惡性穩定狀態」-高債務、高稅率、高通膨、大量逃稅、資本外逃、人力匱乏等長期現象。美國的長遠命運可能是持續存在的經濟煉獄,而非單純的短期經濟地獄。

 

改弦易轍

一、社會安全體系和醫療保險計畫是可能拖垮美國財政的最大兩個政府福利計畫。國庫報告指出,這兩制度所隱含的債務總合,就是51兆美元赤字的主要來源。因此解決美國財政赤字問題唯有從這兩計劃改革著手。

二、社會安全體系建立於1935年,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現在大相逕庭,財務及結構上有其嚴重的弊病,共和黨提出社會安全「私有化」,民主黨則希望維持原狀,但作者都認為各有缺點,認為除非立即且永久提高薪資稅率33%,並改善財務及結構上的問題,才可能解決美國瀕臨破產的問題。而作者提出「個人安全體系計劃」,簡稱PSS,共有11項條款(P205~213)。

三、美國國庫報告指出,財政缺口中有7.2兆美元來自社會安全體系的潛在負債,而有 43.6兆美元來自醫療保險制度的潛在債務。兩者最大差距在於前者的薪資稅率高達12.4%,後者為2.9%,且後者支出費用成長快速加上支付年老者所有醫療費用。

四、美國政府嘗試用限定特定醫療的程序給付,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給醫生及醫院定額幾付,並嘗試讓受益人參加健康維護組織(HMO),可惜都無法持續。因此作者提出「醫療安全體系」,簡稱MSSP213~220)。       

 

抓緊救生衣

一、上述作者的改革建議並不會被採納,因為它要我們做出立即而重大的犧牲。因此嬰兒潮世代即將期待的退休生活,是處在一個極高稅率、退休和醫療福利大幅削減、惡性通膨及病入膏肓的經濟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即將面臨世代風暴財政上的危機。符合退休的年齡延長:符合領取完全退休給付資格的年齡提高。醫療保險計劃B部份(門診治療費用)的保費加速上漲。社會安全所得課稅人數增加:目前有1/5的退休者需要就社會安全所得繳稅,未來可能連中間所得的人都要繳稅。

二、終老與重稅-唯一千真萬確的事:由於減稅優惠即將結束,以及確保富人不會逃稅的替代性最低稅負制不再修正與勞動人口不再成長,因此,美國為因應龐大的債務唯有以債養債,努力尋求更多財源,所以重稅是免不了的。另外,四0k計劃(退休計劃帳戶),其實是一個侵吞退休人士投資的陷阱,因為通貨膨脹上揚會減少稅後的實質報酬。

 

拯救自己的未來

一、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保護自己,作者建議的方法是開始拚命儲蓄,投資能對抗通貨膨脹的有價證券以及持有收益免稅的資產。而且提醒大家不要相信理財投資業,那會加重人們的理財費用負擔,因為失職的理財服務有三個缺失:虛假的承諾、錯誤的目標、沉重的費用。

二、為減少自己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中的風險,作者認為必須勇於淘金,建立另類資產組合:培養對黃金資產的投資興趣、對抗通貨膨脹連動債券、國際債券基金與外幣定存、貴金屬基金、能源基金、國際股票基金-尤其是中國基金。這些都較能避開通貨膨脹的風險且較為穩定。另外,能夠自我保健:投資保健的最大機會就是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不抽煙、不喝酒,便能節省醫療資源的浪費。

三、由於美國雙薪家庭數目很多,又第二份收入必須課43.5%終身邊際淨稅率,實際收入不多,所以作者建議辭掉第二份工作,把時間花在家庭上。

四、最後作者再次重申即將來襲的世代風暴的規模速度和方向,明確的政策變革需要立即開始,否則愈晚處理這個黑洞,黑洞就會愈來愈大,後代子孫的財政負擔就愈沉重,而國家也將走向破產,甚至瓦解。

 

臺灣的情況

一、台灣債務情況並不見得比美國要來得好,近年政府負債急速成長,從1990年的2000 億到2002年的52846億,平均每人要承擔229765元;而隱藏債務高達11兆,每位國民平均需負擔50萬,2000年到2002年間,政府債務金額就增加了九千多億元。中央政府債務至2005年底全體國民GDP以達35.05%,預計未來年會成長到35.86%

二、事實上,台灣的人口變化趨勢比美國速度更快,問題也更嚴重。至2005年底台灣的生育率僅有0.91%,為全球倒數第一,遠低於世代替換率。

三、目前政府的經費用在支付老人津貼、農民津貼、全民健保等社會福利支出上大部分。台灣以美國為借鏡,從全民健保、老人津貼、農民津貼制度、軍公教退休制度改變著手(軍公教18%優惠改革措施已於2006/02/16上路),但常常礙於政治考量而無法實行。因此,唯有自己多儲蓄、多投資才能給自己多一份保障。

 

心得感想

李增倫

日前新聞報導美國人口普查機構,根據世界各國提供的出生、死亡率以及各項數據,估算出全球人口數達到65億。又美國人口調查局估計至2015年,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數將達5.5億人,約全球總人口數的7.1%,而且該數字的成長率高達125.8%,遠遠超越世界總人口數成長率的25.8%。這突顯了全球人口結構逐漸改變的事實。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已有多位學者對於台灣逐漸邁向「老人國」而憂心忡忡了。

台灣人口老化的原因可歸因於壽命的延長與生育率的下降。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學者推估到2050年時,男性平均壽命是79歲,女性則為86歲。高齡人口增加,高齡社會的來臨預見了年輕世代必須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很多人喜歡拿嬰兒的生辰八字去算命,希望能有個美好的未來,其實不用算,這些天真無邪的新生兒已有不可逃避的宿命,那就是注定得扶養大量的老年人口。台灣在民國40~60年的扶養比為5%(每20位年輕人扶養1位老人),民國84年的扶養比為11.13%(每9位年輕人扶養1位老人),民國90年的扶養比為12.51%(每8位年輕人扶養1位老人),到9211月扶養比突破13%946月的扶養比為13.45%,而目前台灣社會的扶養比已經達到13.6%也就是平均約7.31564歲的勞動人口就要扶養1位老人;甚至推估到2022年扶養比為23.48%2051年則將高達71.49%,又現今的「少子化」更為人口老化增添了問題的嚴重性!

人口老化將帶來許多問題,經濟危機便是當局應關注的焦點。在《世代風暴》一書中,2作者說明了美國財政可能因為77百萬的嬰兒潮世代退休而走向破產的危機。戰後嬰兒潮亦是台灣人口最多的一代,4160歲的人口約有596萬多人,總勞動人口的58%,當這些戰後嬰兒潮老了,勞動人口快速退出市場時,退休給付將面臨挑戰,尤其在各項社會福利支出上,財政壓力勢必會更大。更令人擔心的是目前政府負債年年攀升,這些債務都是未來孩子們所必須共同分擔償還的。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在儼然成為「前人舉債,後人買單」、「債留子孫」的真實社會了。小孩子還來不及長大已有龐大的債務,我們的下一代,情何以堪?與其我們擔心著「破產的年代」是否會來臨?倒不如即早規劃人生,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否則當政府無法提供照顧與福利下,再來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會遲了一大步!

 

吳永祺

「世代風暴-人口老化即將引爆新經濟危機」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世代會先生」倫斯˙寇夫博士和全美五大財經作家之一的史考特˙伯恩斯於2003年秋天所合著。台灣地區則由葉家興博士翻譯,左岸文化於20052月出版。

本書除前言及結語外,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包括:造成美國世代風暴的最主要因素是政府忽略了七千七百萬(19461964年間)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在世代退休後(最早嬰兒潮從1946年開始,到2008年即將滿62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而逐年退休),將使得人口老化的情形更加嚴重,屆時政府將面臨支出龐大的費用(包括社會安全體系、醫療保險等),讓美國政府陷入龐大的財政危機。

作者採用「世代會計」方法來計算下一世代的租稅負擔,出現驚人的結果。除非現代的成年人立刻大幅減少支出,否則下一世代將面對數倍的租稅負擔。

作者提出解決嬰兒潮世代退休的財政危機,包括技術進步、出售政府資產、經濟成長、外人投資、指望父母遺產、仰賴雇主、延後退休、等解決途徑,但不幸的是這些方法都有其極限。

作者認為解決之道是政府儘速適當的調整財政、改進社會安全體系和醫療保險制度。而個人則要進行終身財務規劃、降低損失風險、加強財務安全等。

面臨老年人口增加的危機在日本、歐洲等國家已經紛紛出現,台灣亦不能置身事外。台灣在1993年,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的總比例超越7%,按照聯合國的定義,正式成為人口老化國家,台灣老化的速度僅次於日本,高居世界第二。未來高齡人口對台灣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及政府財政上的危機並不亞於美國,特別是台灣的平均退休年齡已經低於55歲(95年數據),老年無工作機會與能力人口的增加除了加重有工作能力人的負擔外,消費者增加,生產者減少,對於政府的經濟與財政也將會是一大負擔,而且這個負擔會越來越重。

再者保障所有勞工、公教人員的三大退休基金,已經出現高達2.6兆的退休金黑洞。而三大退休基金是看的到卻領不到,一個不足2500億元,一個將在2025年破產,另一個則有超過八成的人領不到。「越晚退休的人,越倒楣。」

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個人如何拯救自己的未來呢?「世代風暴」的作者告訴了我們:開始拼命儲蓄,投資能對抗通貨膨脹的有價卷及持有收益免稅的資產。為減少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中的風險,要勇於淘金,建立另類資產組合。自我保健:投資保健的最大機會就是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了個人習慣-不抽煙、不喝酒等。辭掉個人的第二份工作,將時間投資在家庭中。

 

羅梅香

對應到當前上檔的韓劇「愛情與戰爭」,劇中女主角也同樣淪為卡奴族,劇情為女主角於超市購物時,原本想付現金,但結帳員鼓吹只要刷卡滿1000元即可打9折,於是女主角就刷卡並湊滿1000元;另外,女主角帶孩子去美髮店剪髮,也受到設計師的鼓吹只要刷卡燙髮加染髮即可打7折,於是女主角便刷卡了。到最後,收到一張又一張的帳單,在無力支付之下,只好辦新卡預借現金,來支付先前的刷卡金額。

在這樣日積月累之下,往往沒那個心,卻得來那個果,我想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各地,應該也有很多人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成為卡奴族。人往往是不自覺的,當你欠下5萬時,覺得沒什麼,只要省吃儉用幾個月就可以還完了,也不痛不癢,又繼續過著先享受後付費的日子,當你欠下10萬時,你就安慰自己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翻身的,到時再還就好,到最後,10萬變20萬,20萬變40萬,到這時候,你已經無法過著沒有信用卡的日子了,很快地,就欠下上百萬的卡債了

這的確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讓我們來談談解決與防治之道:

先從個人做起,若你是個無克制力的消費者,那麼出門購物時,盡量不要帶信用卡出門,並盡量付現金消費,千萬不要貪圖一點的小便宜,而買了一堆用不到的東西回家。

大學校園中也有了新的措施,為了不讓學生還沒畢業就成了卡奴,發卡組織推出「校園理財教育活動」,包括了投資商品操作和控制預算等,基本常識,而銀行公會也將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合作,在學校開設理財通識課程,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理財觀。因此,建立正確的信用卡使用和理財觀念也是必要的。

若你已是卡奴族,就應該要勇敢的面對,可與發卡銀行多方諮詢協商還款事宜,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逃過的心態,認為只要名下無任何存款與不動產,就可以呆帳抵銷。因為,就算如此,內心無形的負債壓力與親友間的輿論也將會一直跟隨著你。這樣拖再拖,不但於事無補,也將為下一代子女豎立起不良的示範。

 

沈昱全

近年國內卡債問題風波不斷,甚至產生了舉債者走投無路,而自行了結生命的情況增加。卡奴,這個新的名詞瞬間使大家耳熟能詳,不過同是生存於這個社會下的民眾,卻殊不知有一個最大的負債者與我們切身相關。不斷爲了兌現選舉時短視近利的支票,以求政治立場穩固的政客,社會醫療、保險體制的不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的支出,爲資本企業擦屁股的經濟改革……等。這些種種的經濟負擔早已超出國家財政的負荷範圍。是,我們的國家就是那個最大的舉債人。國家負債,從世界觀之,舉凡美國這般大國亦或是日本這樣的經濟強國,都有這個問題。日益擴大的支出及聚沙成塔的債務金額,已經開始讓政府手無足。除了讓債務分散到每大眾將來的稅收中,也留給了將來的扶養人口群。但是,老年人口的增加與壽命的增長,以及晚婚、婚、不生育、少子,這些狀況構成的人口結構,卻讓問題不是如此就能輕易解決。

從人口結構來預測,將來的扶養人口將會大減,且被扶養的老年人口將會大增,這些有生產與賺取經濟利益能力的人,不但要養育自己的後代,同時也要負擔老年人口的生計,他們還要必須爲上一代的政府造成的帳款買單,國家的經濟支柱就是由這些人組成。但是在貧富差距越大、大企業的逃税技倆下,實際上國家財政依靠著是這日益減少的撫養人口群中的中產階級。在龐大生活支出壓力下還需考量到自己退休後的規劃,如此看來,國家經濟支柱已經顯著面臨崩毁的危機。國家財政超出負荷、國計民生金玉其外漸漸敗絮其中。政府提出了提升生育、引入外國移民、補助工商企業、削減預算等措施的可能性。這些片面單一的方式都只能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因為問體是整體性的而非單一財政面向、經濟面向的收支問題。單從婚配結構來看,台灣近年來女性受教程度增加,傳統觀念對高知識程度女性的枷鎖漸漸消解,男性大多還是受到父權意識的影響。因此,女性的擇偶條件提高,不然就是婚或是不生育,導致不容易找到本國配偶的中下階層男性越來越多,中下階層的家族觀念大多較為傳統,多半期待能夠養兒育女延續香火,外籍新娘的比率便不斷增加,並非是外籍人士在能力上有任何的不足,而是文化、語言以及生活環境和觀念的差異,使外籍小孩在求學過程上較不順遂,中下階層的文化資本與經濟資本也皆較不足,種種因素導致這些家庭的後代,想要造成社會階層的流動並不容易。這種情形下,我國將來的扶養人口結構開始偏重於中下階層的中低收入戶。就算生育開始增加,也不一定能使扶養人口的效能完全發揮。甚至,教育未能跟進產業型態的快速變化,故此產生疏離,讓受完教育的學子沒有辦法對應到當前的職場。多數失業或是低收入工作者組成的扶養人口,再多也未必能改善經濟狀況。

當務之急應該是從全面性的改革作起,教育、社福、醫療、經濟政策….等,各制度必須是在社會整體運作為基礎的原則下徹底改革,這些層面環環相扣,一定要考慮到其間的相關性,使之相互協調、相輔相成,並且搭配眾多配套措施,而不是一昧將經濟成長的期待放在企業與大資本家上,這樣只會使社會中的落差越來越大,社會整體付出的經濟成本只增不減。

 

郭晉瑋

世代風暴不僅出現在台灣,正確來說就連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也在面臨這個問題,中國的一胎化政策造成小皇帝的出現,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普遍現象。

如果說台灣世代青黃不接的情況,是來自於新一代對目前台灣的經濟、社會、教育等環境失去信心,那麼按照日本近期出現的新名詞『kidult』加上商周所作的專題報導『童年富裕病』作比較,發現這種不願意對孕育下一代所負出責任的情況是世代風暴現象中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Kidult,意義雷同彼得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意味著有某一個族群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長大,對於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一摡不理,對於工作和投入社會非常不積極,只因為從小開始父母會為他們打理好一切,直到成年以後他們沒有成年人的自覺,完全是小孩子的心態『童年富裕病』(affluenza)很接近Kidult的意義,這個早在1990年已經出現的名詞,是因為父母給予小孩太多物資,養成小孩沉溺在享樂主義上不知節制,成為青年新貧現象,美國每年都有百分之16的破產青年都在成長。尤其在七年級世代,歷經過景氣極為大好的時代,他們渡過一段非常富裕的童年,父母可提供他們讀到之前他們的世代無法到的大學,使得原本18~20歲就該準備到人生的新階段被跟著延後,讓這種怠惰心態隨之滋生;家庭給予太多太久,便出現對理財的觀念薄弱的新生代,這在台灣的情況更是明顯,卡債問題的產生便有部分出自於此:連自己只看到今日的享樂,還是孩童心態的他們,又怎能有要迎接下一代的心理準備呢?近年,美國的許多富豪便開始有著,打算不再給予下一代遺產的新反省在華人社會中仍存在著家族主義,遺產必定傳給下一代的觀念。但這並非牢不可破的觀念,也不是說不能留給子女遺產,而是不應該無條件的施予。要先讓子女培育出成熟的心態,面對沒有家庭背後援助情況,能在社會生存的心理準備,才能接著孕育下一代的生命。否則小孩(心態上)生小孩,即使有了世代的血脈傳承,只會弱化了整個社會的競爭力!

 

參考資料

1倫斯里寇夫&史考特柏恩斯,世代風暴:人口老化即將引爆新經濟危機?》,2005,台北:左岸文化。

2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6/46-05.htm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