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數位資本主義與虛擬經濟

余佩穎

南華出版所

 

網路購物的經驗是影響網路購物主要的原因。網路購物的經驗為直接的、間接的、複合的、多面向的因素。

Emeagwali2000)指出網際網路對於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美國前總統Clinton於任期第8年宣稱,新經濟的成長三分之一歸功於網際網路與高科技。電子交易的價值雖然只美國經濟的一小部分,網際網路在歷經高度成長,擴張速度趨緩後,一般認為網際網路對於消費文化的作用仍持續發酵著

從美國商務部1999年的資料看出,除了電子商務交易的金額,更重要的是商業與消費行為的改變、新的商業模式被創造,使營運成本降低、顧客服務水準提升、與產量、利潤的提高。

網路公司與傳統製造業正轉換其提供商品與勞務的經營模式,顧客現在也能全年、全日無休的購買電腦硬體、軟體、書籍、CD、機票、花、汽車等種種商品。

消費者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深受網際網路影響的層面:

1.消費者是否因為網路故價格較低而不在實體商店購物?

2.消費者是否因為網路購物較節省時間與便利而在網路上購物?

3.消費者是否因為上網經驗越豐富而買的越多?

4.消費者是否因為通訊購物(電話、郵購)的經驗而選擇在網路上購物?

5.消費者是否因為個人隱私與線上刷卡的風險而不願在網路上購物?

6.消費者是否因為網路購物的顧客服務較差或不願錯失當地購物中心的經驗而不願在網路上購物?

7.消費者是否因為網路購物的價值與產品說明不易評定而不願在網路上購物?

8.選擇網路購物的消費者人口統計資料?

9.網路購物的消費者是否年輕人多於年老者?女性多於男性?較富裕者多於較貧窮者?

網路購物主要的障礙

障礙主要在於網路購物時缺乏實質的人際互動、對於商品品質與說明鑑別的困難、以及退、換貨的不易。

品牌的作用、所提供的商品與勞務、價格

愈常從事網路購物的人,越注重商品的品牌,而從事通訊購物者對於品牌的重視程度也與網路購物者差不多。但是網路購物者對於商品價格的重視程度卻與我們過去的認知不完全一致,倒是消費者願以一般價格來換取較好的售後服務,因此若是網路零售商能以較低的價格加上實體商店相同的服務時,消費者便會轉向網路購物。

 

網網路商店的種類

網路商店,開始為銷售現場帶來一線曙光,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讓企業的研發、供給、生產、庫存、銷售情形等都以資訊網路連結。最近,許多人開始注意網路商店所帶來的經營效益。

以下介紹網路商店經營的模式:

1. Special Store

早期的網路商店是強調『便宜又方便』的商品世界。這些網路商店稱為『Special Store』,它誕生於網際網路的萌芽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亞馬遜書店和eToys。『Special Store』具有三大特徵:

(1)    銷售的商品為同一規格,而且能大量售出。

(2)    針對單一品項,大量供應。

(3)    銷售網僅限於網路,藉以降低成本。

例如:亞馬遜只賣書籍。當他們只銷售特定商品時,相對地,就會以這些商品本身的豐富性為賣點,這和便利商店的銷售策略少量多樣,正好相反。由於『Special Store』只在網路銷售商品,所以不需店鋪庫存,流通成本也因此降低,於是『Special Store』就以廉價銷售作為市場競爭的武器。當廉價銷售帶動銷售成長時,大量採購降低批發價格,形成良性循環。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亞馬遜書店,但一般而言,像亞馬遜書店這樣,在圖書店場的占有率到達一定程度後,成長就會開始趨緩。然而,亞馬遜書店利用其已建立的品牌形象及吸客力,開始朝向多角化經營。亞馬遜書店從1990年開始,將銷售項目擴展到CD、錄影帶、禮品、玩具等六個類別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雖說是多角化經營,但亞馬遜書店還是只銷售規格統一與暢銷的商品。

2. Theme Store

Special Store』是專門銷售電腦、書籍、CD等一般商品,而『Theme Store』則是以提供Solution,為經營理念,其特徵是結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及物品的銷售與服務。舉例而言,在會員制『Theme Store』中,ESPN.COM是專門提供體育資訊的網站。ESPN.COM會以愛好體育的會員為對象,銷售熱門球隊的邊商品,並提供付費的球費轉播,換句話說,就是從相關資訊到物品銷售,全面滿足使用者對體育的需求。

3. Internet Mall

Internet Mall』和『Special Store可說是剛好相反。最有名的『Internet Mall』是搜尋引擎YahooYahoo Store AOL.COM Shopping ,另外還有會員制的AOL購物頻道。不過,『Internet Mall』的經營卻一度遇到了困境。976月,IBM正式宣佈結束World Avenue之後,Dream Shop也停止營業。於是早期的『Internet Mall』就此失敗告終。到現在還能繼續經營的,只有屬於商業網路的AOL購物頻道和MSN Plaza

早期『Internet Mall』失敗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點:一是太注重購物中心的付款機制等技術面的問題,卻缺乏吸引顧客的經營能力;另一個理由是沒有充分發揮規模的優勢,雖然購物中心內有許多商店進駐,但卻沒有良好的導引系統,可以讓使用者瞭解那家店賣什麼產品,而且商店的配置十分零亂,購物中心的社群化不夠徹底。

4. Community Store

1998年開始,『Internet Mall』以入口網站為據點,重新再出擊,這次是以Yahoo等網站為中心,『Community Store』為名,並大幅改善早期網際網路失敗的原因。以『Yahoo Store』為例,只要月繳一百美元左右的費用,就能輕鬆地開設線上商店,而且『Yahoo Store』可以透過網址名錄服務,吸引大量的顧客,在吸客能力上遠超過獨自經營的網路商店。另外,『Yahoo Store』還推出拍賣活動,為購物中心注入活力。『Yahoo Store』的檢索方式可以讓顧客瀏覽商店,進駐的商店也可以利用正式的分析工具,調查顧客的上網次數、上網路徑、營業狀況等。同時還可以加上特別的系統,確認所使用資料庫中的庫存情形。由於擁有強大的吸客能力與高品質的商店管理軟體,入口購物中心開始吸引大量的網路商店進駐。在『Community Store』內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商品。在超級商店雖然可以買到便宜的電腦、軟體、錄影帶、書籍、花等個別領域的商品,但是卻無法享受逛街購物的樂趣。

5. Auction Store

『賣方與買方都是外行人』,這種只有在網路才能辦到的事業,就是『Auction Store』。其中代表性的網站,首推使用者最多的eBay,而它所行的經營方式是C2C。『Auction Store』提供買賣的場所,並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以eBay而言,它只對賣方收取手續費,在eBay之後,如Yahoo Auction等推出相同服務的網站也愈來愈多。

有人說:新經濟,即是網路經濟。

由於網路科技的快速演進,不僅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模式大大的改變,也改變了不同於以往傳統金融機構的運作模式。當傳統的商業已經快步的邁向電腦網路的時候,也同時帶動了全球金融體系的多元化服務的新新商機。更在電腦與通訊的大力整合之後,虛擬的公司,或是虛擬的產業,也都已經成為可能。

網際網路(Internet),是二十世紀末年才逐漸興起的一個新型的產業。然而,才不過短短的十幾年,網際網路早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令人所不得不注目的焦點,更是一度成為在股票市場的長紅新寵兒。反正,只要是與網路有關的產業,均能創造出無限前途的商機。

網路經濟與數位資本主義像是一種網路商機。自從網路發明,至今包羅萬象、屈指可數的網站數目,其商業行為也隨著這波網站浪潮逐漸轉型,從一開始的網路連接至入口網站,資料搜尋,無一處不是商機,網路連結費及資料搜尋費用等,網路的蓬勃與發展使得愈來愈多的廠商往往運用網路去發展與宣傳。網路廣告不僅節省了傳統廣告費50%,也使流傳度更加擴大至全球,網路的內容流傳度高、保存度也高、且花樣性更高,而且現在更有許多的網路貨幣出現,有助於商業行為的流通。為企業本身帶來了許多的商機,不論是在現實或數位生活中,有能力的人就能獲利,其在數位生活中極其顯著,而投資者能透過網路找尋更多的買主與商機,公司的網路化節省了許多硬體上的花費,但在人才的比例上則增重許多,唯有人才方面運用得宜,才能在網路上吸引更多的商機。

傳統的資本主義中土地、資本、勞動為三大要素,但現在數位資本主義以全新的面貌出現,雖然數位資本主義的概念發展到現在尚未成熟,但藉著數位化的發展,資本主義突破了地理區域所給予的限制,將全球各地的經濟更快速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經濟學,所以二十一世紀將會是數位資本主義大獲全勝的世紀。不但如此,由於數位化原則將全面性地滲透到全球化的普遍運作程序之中,數位資本主義就是經濟活動的指導原則。

而網路經濟也跟隨著數位資本主義蓬勃發展,不但是跳脫了以往傳統的交易模式,更以電視購物、網路購物或網路訂書...等方式進行買賣,所以網路時代的經濟是不斷的在成長。

網路經濟的特點就是沒有傳統界限,既無國界也沒有組織界限,唯一的界限是是否為同一個使用者網路。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聚合點都將與網路有關,舉凡電子新興商業、通訊系統等,在未來網路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將成為網路經濟的一環,我相信以網路為主導的經濟增長點,能夠帶動一系列新產品和新型服務問世,從而形成一種人們現在根本無法想像的巨大經濟凝聚力和推動力。

 

資本主義的演變:

一、傳統資本主義

在十七世紀以及十八世紀初,扮隨著海外擴張,重商主義的觀念成為歐洲各國最重要的經濟政策指導原則。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強調商業貿易,認為經由貿易所獲取的財富(尤其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象徵。只是在傳統的社會中,在道德面上對過度的營利行為都採取一種貶抑的態度,認為商業活動是不事生產的剝削行為;在這種傳統抑商的價值觀中,無法給予商業活動及現世經濟行為正面而積極的肯定,當然也就無法發展出現代資本主義來。

亞當斯密(A.Smith)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家,強調自由競爭,主張市場中那隻「看不見的手」(價格機能)充份發揮,就能調和衝突、趨向均衡,達到全社會的最大福祉。除了維護最基本市場規律和諸如國防、道路、交通等個人無法完成的基本建設外,政府不應干預市場的運作,經濟機制才能充分發揮,達到最大效能。與傳統工匠生產制相較,當代的工場制與工廠制的生產系統,經由合理分工,可以大幅增加產能,提高了每個人的平均生產量,。於是,土地、勞動、資本(生產三要素)三種不同的投入,在經濟系統中,依著供需的法則,達到一定的均衡,也各自得到應的報酬。其中,工人勞動的報酬是工資、地主土地的報酬是地租,而資本家投入資本的報酬則是利潤。這套理論給予資本家在利潤獲取上,一個具有合法性的理論基礎。

古典經濟學賦予現代營利行為一個合法的地位,發展出一套承認現實的態度,讓資本主義能夠突破傳統社會、倫理與宗教的束縛,成為獨立自主的行為取向。

西歐社會到了十八世紀後半期,已然發展出資本主義開展所需要的「硬心腸道德」,資本家依自利心出發,賺取合理利潤,不但不應受到譴責,反因為其增加了全社會的財富,而應受到讚揚。李嘉圖(D.Ricardo)的工資鐵律與馬爾薩斯(T. Malthus)的人口論,都為這種硬心腸道德增加了理論上的依據。這套理論與價值系統促使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也增加了社會中貧富的差距。所得分配兩極化的趨勢,中小資本家少數累積更多財富成為大資本家,其餘大多數則是在競爭壓力下淪為無產階級。歐洲社會的財富所得和生產工具逐漸有集中化的趨勢,全社會階級分化的情況日益嚴重,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批判,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是馬克斯的「資本論」。

對馬克斯來說,私有財產制,使得少數資本家能夠壟斷生產工具,控制著社會中大多數人的生存條件;私有財產制已經成為一切社會矛盾、對立的總源。馬克斯試圖指出資本主義並非靜態的,而是一個歷史性相對的階級剝削體系(system of class exploitation),從而藉著引進剩餘價值的觀念。馬克思確立了兩種價值:使用價值,或說某一物品的效用(utility),以及決定於物品所包含(incorporated)之勞動量的「交換價值」,勞動力的交換價值等於在生產(re-produce)該勞動力所必須的勞動量,並且此一勞動力的交換價值通常遠低於該勞動力之產品的交換價值。商品的交換價值必須以某種為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事物為媒介才能表現出來,而它們所共有的唯一事物乃是勞動,因此勞動必然是價值的來源。

以往,商品交換目的是為了交換其他商品,但C-M-C的交易模式在市場中被轉換成M-C-M’的貨幣流通模式。人們所以要交換,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貨幣,貨幣從交易中介越位成為經濟活動的主人,一種新的商品拜物主義(the fetishism of commodities)成為資本主義的指導原則

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初期是與基督新教平行的,都是透過布爾喬亞階級此一承攜者(carrier)而相互影響。在韋伯看來,資本主義並不只是一種現實的經濟制度,更代表著西方世界的一套生活規律。唯其如此,資本主義運作方式才會無所不在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全面性的影響。這是就正面意義,討論資本主義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樣式,支配著西方的生活世界。但就另一方面而言,韋伯也意識到西方世界經由「分工化」之後,目的性合理性主導的社會,終將喪失價值上的動力

每個人都為工作而工作,喪失了工作的最終目的,成為大機器中的小螺絲釘。

年代開始,經濟學界普遍接受一種「現代化」的觀念,樂觀地認為只要持續改善經濟體制,每個社會都能如同歐美般,順利地發展出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對大多數的學者而言,只有一種,也就是以西歐及北美為代表的「現代資本主義」,在他們看來,資本主義是以「工業資本主義」為代表,各國工業化的發展都是按照資本主義發展邏輯而行,有一定的軌跡可循。

 

二、數位資本主義

 數位資本主義的定義

以數位科技作為經濟型態環境,生產工具為數位素養 (digitalliteracy),生產關係隨之發生變化,透過數位科技而產發的創新知識或產物,成為此經濟型態下用來換取利潤的資本,可釋義為主導數位經濟的一種運作原則。

 

三、數位資本主義的特徵

1.展現高度的聯結、吸納、與整合能量。

人類社會開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經濟」,吸納與穿透力量,將所有可以創造價值的人才、資金、商品與資訊整合成為無疆界、無障礙、與無時差的單一經濟體系。

 

2.蘊含極大的割裂、排除與遺棄能量。

任何地區、部門、企業或個人不具備參與全球化經濟活動的條件,或一旦失去創造價值的能力,也就很容易被切斷聯結關係,被排除在全球生產分工體系之外,成為被遺棄的對象,出現地區衰敗、部門消失、企業倒閉的現象。

虛擬經濟示意圖:

 

 

網路購物分析

尤珮

南華政策所

 

網際網路自從商業化之後發展一日千里,商家看網際網路理論上是一個即時、互動、多媒體、低成本及無遠弗屆的新通路,紛紛經營起網路購物

網路購物最大障礙在哪裡?是交易安全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一直沒解決的是「安心」的問題。怕信用卡資料在傳輸過程被竊,怕商家不可靠沒寄東西來,或是亂用個人信用資料。前一陣子還傳出有人在網路上購買電腦結果卻寄來茶葉的烏龍事件。商家也會擔心使用者信用卡是否來路不明?怎麼知道是不是偷來撿來的?風險完全由商家承擔。

然而交易安全是技術性的問題,遲早有一天會解決,最難解決是消費習慣的問題。很多人還是喜歡在商店中購物,若只能憑著網路上的照片決定是否購買,怎麼知道東西合用?在商店中購買商品很容易獲得充足的「商品資訊」,所以付錢付得很安心。所謂商品資訊並不只是產品規格而已,若只列出一堆數據對消費者而言意義不大。造型,觸摸的質感,是否順手等等,都是商品資訊,這些網路完全不能提供。舉例來說,產品的顏色在網站上顯示的和實際物品可能就有差距,在國內,對於消費者的保護程度差得太多,網路購物之所以成長不起來,和交易環境不健全脫不了關係。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消費者擁有「七天猶豫期」,就是說收到貨品七天內擁有退貨的權利。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並不曉得自己有這樣的權益,許多購物站台甚至擺明不能退貨。從資策會的調查數據來看,有提供退貨保證的網站其成交量較高,可見能否退貨是消費者能否安心購物的重要因素。

網路購物必須能提供足夠的安心要素才能吸引人來買。只有在商品資訊充足的情形下,消費者才能真正安心。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什麼是不能透過網路來賣的。

 

 

網路購物、數位資本主義與虛擬經濟

高振發

南華政策所

 

網際網路的商業化趨勢,已經使得網際網路形成一種新的溝通、交易、通路,但是對於目前的網路商店及消費者而言,網路上的交易買賣行為仍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網路自從商業化之後發展一日千里,經常可以看到統計數據指出,使用人口突破多少、網站數量又是多少、線上交易的金額又突破多少。但在這樣看是前途看好一片榮景的背後,現實情況跟理論上又有多少的差距呢?網路是一個即時、互動、多媒體、低成本及無遠弗屆的新興通路,而商家也就是看準了這點,紛紛經營起網路購物。根據調查,國內的網路購物大約有三百家,處於虧損狀態的超過一半,每年淨利不到一萬元的佔30%,淨利十萬元內的佔15%20萬元內的佔4%跟想像的著實相差很多,但奇怪的是,美國的線上購物成交量屢屢創新高,在大家都說網路購物前景看好的情況下,為何國內舉步維艱。

網路購物最大的阻礙在哪裡呢?可能是交易安全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一直沒有解決的是安心的問題,怕信用卡資要在傳輸的過程被竊,怕店家不可靠沒寄東西來,怕寄來的東西跟自己想要的南轅北轍,或是亂用個人信用資料...等,相對的,店家也擔心使用者信用卡是否來路不明,怎麼知道是不是撿來的或偷來的,這樣的風險完全要由店家承擔,再者,店家也怕,使用者亂下標亂交易,事後卻不見蹤影,所以商家與消費者一樣都在負擔風險。

傳統所謂的「郵購」憑藉一本型錄就有人掏錢購買,但那還不是一樣對商品的資訊不足?在美國,凡是郵購所買的東西在一定天數內就可以退貨,如此一來,消費者也可以試用以獲得商品資訊,也因為可以退貨,所以買得很安心。但在國內,對於消費者的保護相差太多,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消費者擁有『七天的猶豫期』,也就是說收到貨品的七天內擁有退貨的權利,但大部分的消費者並不曉得自己有這樣的權益,許多的網站更是擺明了不退貨,所以網路購物之所以成長不起來,和交易環境不健全脫離不了關係。網路購物必須能提供足夠的安心要素才能吸引人來買,也只有在商品資訊充足的情況下,消費者才能真正安心。

 

 

線上購物競爭激烈 差異化決勝

邱琮凱

南華出版所

 

據統計去年台灣線上購物市場規模將近新台幣600億,預估明年將達到1300億,產業分析師建議,有意經營電子商店的民眾,應該要針對不同的族群需求,差異化自己商店的特色,才能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張德厚 報導)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林于勝表示,目前台灣線上購物還是以高單價的旅遊產品為大宗,佔了六成的市場,其次則是3C產品,明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包括女性消費者持續增加,網路拍賣興盛以及GoogleYahoo等各種網路比價平臺的設立,都將影響到未來線上購物的發展。 林于勝:「網路比價是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消費者想要買藉由比價買到便宜的東西是必然的,商家能做的是讓消費者比價時,還能考量到其他的因素,例如方便性:可以很快把東西送到消費者手上,用其他優勢來換取消費者比價的想法。」

林于勝指出,電子商店不需實體店面,成立門檻很低,但也就是大家都可以經營,所以經營難度其實很高。 林于勝:「電子商店成立後,往往缺乏一套完整的電子商店經營模式,而電子商店的版面很容易遭到模仿,網址的曝光度也不容易提升。」

林于勝建議,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能掌握「差異化」才是致勝的關鍵。 林于勝:「如何爭取到差異化是關鍵,例如將實體精品店或量販店的感覺移植到自己的電子商店,能與眾不同,不是像以往就是盲目成立一個電子商店,然後放在那就等人來買東西,那是行不通的。

 

數位資本主義

數位資本主義的定義

以數位科技作為經濟型態環境,生產工具為數位素養 (digitalliteracy),生產關係隨之發生變化,透過數位科技而產發的創新知識或產物,成為此經濟型態下用來換取利潤的資本,可釋義為主導數位經濟的一種運作原則。

數位資本主義演進與發展

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自十六世紀開始到十八世紀成熟,其問歷經不同變化,從最早的商業貿易主導的資本主義,到工業資本主義,以及後來的金融資本主義,其形貌已經複雜得多,其影響和支配力也遠非傳統社會所能想像。

此外,電腦科技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的迅速崛起,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社會正急速的往資訊社會型態轉變,且速度極快,而資本主義在此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發展。目前世界的經濟型態是以資本主義 的經濟型態為主導,當資訊科技逐漸發展下,資本主義的經濟型態或多 或少都有一些變化,當量變的程度累積到一定的能量之下,將擴散為經濟的質變,也就是資本主義本質的改變;當數位的科技力量進入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生活之後,將使資本主義型態及現代社會產生具影響性的變遷。

數位資本主義之特質

資本主義的特質是追求最高利潤,宰制質文明與市場經濟,對於固定利潤與合理計算等經濟活動沒有太大興趣,資本主義只置身高風險、高利潤的場域中,如以歷史開展過程來看,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是它開展的不同形式,也代表著資本主義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

資本主義歷經四個世紀的發展,始終沒有改變其本質。在Marx眼中,累積剝削、控制與操縱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由於數位資本主義所生產的產品是數位資訊,不同於傳統經濟生產模式與產銷邏輯,因而可以擺脫掉傳統經濟景氣循環之苦,成為替代傳統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模式(轉引自翟本瑞,2001)

知識經濟掘起後,社會基本型態已經全然改變,資本主義再也無法如同以往作用,其特徵如下:

、巨型企業稱霸於數位資本主義

、反邊際效益的價值遞增定律

、知識作為生產工具

、資訊科技作為驅動力

 

 

網路購物

江鳳凰

南華出版所

 

前幾天接到一通電話,一個朋友問我有沒有在網路上買過東西,因為朋友一直很想買的包包市面上都缺貨了,可是網路通路還有販售,且價格比百貨公司便宜一些,沒有網路購物經驗的朋友,很想購買,但擔心是否被騙。我想,交易安全應該是網路購物最大的問題吧!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身分的真真假假或許不那麼重要,但一遇上購物,虛擬與實體的交錯,就遇上人與人之間的信賴考驗。怕商家不可靠沒寄東西來,怕信用卡資料在傳輸過程被竊,或是亂用個人信用資料。商家也會擔心使用者信用卡是否來路不明?怎麼知道是不是偷來撿來的?風險完全由商家承擔。

交易安全是技術性的問題,遲早有一天會解決,最難解決是消費習慣的問題。很多人還是喜歡在商店中購物,若只能憑著網路上的照片決定是否購買,怎麼知道東西合用?商品圖片與實品間是否差異很大?在商店中購買商品很容易獲得充足的「商品資訊」,所以付錢付得很安心。所謂商品資訊並不只是產品規格而已,若只列出一堆數據對消費者而言意義不大,是否容易於賣家取得聯繫,萬一貨物有問題,之後的相關服務也很重要。

網路購物兼具了媒介與通路的雙重持性,相關研究結果發現,網路購物除了帶給使用者購物的便捷、豐富的資訊外,上網競標、比價的刺激、撿便宜的心態、新流行資訊的快速更新、期待及收到商品的感覺、社群的人際交流、自我的掌控性等,是吸引及滿足網路者心理層面需求的主要構念,使購物變得更愉悅而有趣,但在不滿足的構念上,擔心受騙、資料外洩、產品不良及送貨問題等令消費者有不安全、不放心的感覺。因此,隱私權的保護、網站商品的品質及口碑,是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考慮因素。

 

網路購物

俞錚蓉

南華出版所

 

網際網路自從商業化之後發展一日千里,經常可以看到統計數據,說使用人口突破多少,網站的數量又是多少,線上交易的金額又突破多少。但這樣的榮景背後,漸漸地大家都發現理論和實際情形有落差。網際網路理論上是一個即時、互動、多媒體、低成本及無遠弗屆的新通路。商家看這點,紛紛經營起網路購物站台。

網路購物最大障礙在哪裡?是交易安全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一直沒解決的是「安心」的問題。怕信用卡資料在傳輸過程被竊,怕商家不可靠沒寄東西來,或是亂用個人信用資料。前一陣子還傳出有人在網路上購買電腦結果卻寄來茶葉的烏龍事件。商家也會擔心使用者信用卡是否來路不明?怎麼知道是不是偷來撿來的?風險完全由商家承擔。

然而交易安全是技術性的問題,遲早有一天會解決,最難解決是消費習慣的問題。很多人還是喜歡在商店中購物,若只能憑著網路上的照片決定是否購買,怎麼知道東西合用?在商店中購買商品很容易獲得充足的「商品資訊」,所以付錢付得很安心。所謂商品資訊並不只是產品規格而已,若只列出一堆數據對消費者而言意義不大。造型,觸摸的質感,是否順手等等,都是商品資訊,這些網路完全不能提供。舉例來說,產品的顏色在網站上顯示的和實際物品可能就有差距。有人提出用VR(虛擬實境)的技術讓消費者購買前先試用。這種做法完全沒有說服力,消費者不會因為在VR(虛擬實境)中使用得很順手就認為實際產品也一樣。

有人要問,傳統郵購只憑一本型錄就要人掏錢,還不是一樣商品資訊不足?在美國,凡是郵購所得的商品在一定的天數內可以退貨。東西送到消費者家中,可以試用以獲得充分的商品資訊。因為知道可以退貨,所以買得很安心。在國內,對於消費者的保護程度差得太多,網路購物之所以成長不起來,和交易環境不健全脫不了關係。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消費者擁有「七天猶豫期」,就是說收到貨品七天內擁有退貨的權利。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並不曉得自己有這樣的權益,許多購物站台甚至擺明不能退貨。有提供退貨保證的網站其成交量較高,可見能否退貨是消費者能否安心購物的重要因素。

網路購物必須能提供足夠的安心要素才能吸引人來買。只有在商品資訊充足的情形下,消費者才能真正安心。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什麼是不能透過網路來賣的。

 

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是指在行政壟斷條件下,在較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在確定的交易規則下形成的以觀念為主支撐價格系統的一類經濟活動。虛擬經濟是以觀念為主,以人們的信心為主支撐的價格系統,雖然也受自身的價值影響,但只要與其相對應的實體部分運行正常,只要行政性強制壟斷、信用制度、市場規則不被破壞,則可在較長時間內自行決定其價格,並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繁殖與衍生。

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爲主要依託的迴圈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虛擬經濟概念是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在《資本論》中提到,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産生的,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産抵押單等。虛擬資本本身並不具有價值,但它卻可以通過迴圈運動産生利潤,這是它與實際資本的共同之處。

 

虛擬經濟具有5大特性

1、複雜性

2、介穩性。

3、高風險性

4、寄生性

5、周期性

 

數位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藉著數位化發展,突破了其地理僵界的限制,將社會予以數位化,形成了一套數位資本主義。

數位資本主義的概念發展至今尚未成熟,許多論述在於電傳勞動的興起後,新科技對於勞動市場的影響甚劇;然而,誠如Digital Capitalism作者Dan Schiller所言,藉著數位化的發展,資本主義突破了地理僵界所給予的限制,將社會場域予以數位化,形成了一套關於社會場域新的政治經濟學,二十一世紀將會是數位資本主義大獲全勝的世紀,不但如此,由於數位化原則將全面性地滲透到全球化的普遍運作程序之中,數位資本主義就是經濟活動的指導原則。

數位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其實可能是更不公平,貧富差距更懸殊,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未來。但是,我們無法避開這一波浪潮,只能了解它。

 

 

數位資本主義的定義

劉得臣

南華出版所

 

以數位科技作為經濟型態環境,生產工具為數位素養 (digitalliteracy),生產關係隨之發生變化,透過數位科技而產發的創新知識或產物,成為此經濟型態下用來換取利潤的資本,可釋義為主導數位經濟的一種運作原則。

數位資本主義演進與發展

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自十六世紀開始到十八世紀成熟,其問歷經不同變化,從最早的商業貿易主導的資本主義,到工業資本主義,以及後來的金融資本主義,其形貌已經複雜得多,其影響和支配力也遠非傳統社會所能想像。

此外,電腦科技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的迅速崛起,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社會正急速的往資訊社會型態轉變,且速度極快,而資本主義在此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發展。目前世界的經濟型態是以資本主義 的經濟型態為主導,當資訊科技逐漸發展下,資本主義的經濟型態或多 或少都有一些變化,當量變的程度累積到一定的能量之下,將擴散為經濟的質變,也就是資本主義本質的改變;當數位的科技力量進入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生活之後,將使資本主義型態及現代社會產生具影響性的變遷。

數位資本主義之特質

資本主義的特質是追求最高利潤,宰制質文明與市場經濟,對於固定利潤與合理計算等經濟活動沒有太大興趣,資本主義只置身高風險、高利潤的場域中,如以歷史開展過程來看,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是它開展的不同形式,也代表著資本主義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

資本主義歷經四個世紀的發展,始終沒有改變其本質。在Marx眼中,累積剝削、控制與操縱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由於數位資本主義所生產的產品是數位資訊,不同於傳統經濟生產模式與產銷邏輯,因而可以擺脫掉傳統經濟景氣循環之苦,成為替代傳統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模式(轉引自翟本瑞,2001)

知識經濟掘起後,社會基本型態已經全然改變,資本主義再也無法如同以往作用,其特徵如下:

、巨型企業稱霸於數位資本主義

二、反邊際效益的價值遞增定律

、知識作為生產工具

、資訊科技作為驅動力

 

虛擬經濟定義

(一)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爲主要依託的迴圈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成思危)

(二)虛擬經濟概念是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在《資本論》第三卷第五篇中,特別是在論述信用和虛擬資本的第25章及其後,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他認爲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産生的,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産抵押單等。虛擬資本本身並不具有價值,但它卻可以通過迴圈運動産生利潤,這是它與實際資本的共同之處。 

目前對虛擬經濟有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是經濟學家的理解,他們認爲虛擬經濟是一個虛擬的價值系統,也就是從傳統的理論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虛擬經濟、財富和價值。理論經濟學的一個主要觀點是:價值是經濟活動過程的抽象,是理論經濟學的基石。原來的價值系統是以實體經濟爲主,但是虛擬經濟産生以後出現了一個虛擬的價值系統。第二種是金融學界對虛擬經濟的理解,簡單地講,虛擬經濟就是金融。金融是指貨幣或貨幣資金的餘缺融通和調劑活動。金融系統包括信用融通系統和貨幣收支系統。金融界本身也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爲根本沒有必要提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就是金融;另一種觀點認爲,有必要研究虛擬經濟,但他們對虛擬經濟的理解主要是從金融的角度理解,比如金融分爲三個層次:貨幣、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工具,這三個層次都有與虛擬經濟相關的問題。第三種是系統科學家的理解。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看,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應而在經濟系統中存在的經濟活動模式,第三種理解可以認爲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互相依存的。以上三種理解並不衝突,可以相互促進,互相補充,有助於更全面地認識虛擬經濟,最後達到殊途同歸。

虛擬經濟發展的階段

1、閒置貨幣資本化。

2、借貸行爲仲介化。

3、證券交易的市場化。

4金融市場的國際化

5、國際金融的集成化

虛擬經濟具有5大特性

1、複雜性

2、介穩性。

3、高風險性

4、寄生性

5、周期性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基本關係

在經濟運行中,「實體經濟」是用於描述物質資料生産、銷售以及直接此提供勞務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它主要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建築業、郵電業等産業部門。 「虛擬經濟」則是用於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它主要指金融業。虛擬經濟目前尚未成爲學術界通用的概念,人們較多使用的是「虛擬資本」。在歷史過程中,虛擬經濟産生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並以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爲基本目的。從這方面說,虛擬經濟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過發行和交易相關票券,透明企業的財務資訊及其他有關資訊,引導資金流動,促進和調整經濟資源在各實體經濟部門和企業間的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二是促進企業組織制度的完善(例如,沒有股權分散、股票交易,則沒有現代股份公司及其內部治理結構),同時,通過提供各種金融工具,促使實體經濟部門運作風險的分散。在現代經濟中,貨幣已不是黃金等貴金屬。紙幣、電子貨幣等作爲信用貨幣,本身就「虛擬」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貨幣及創造貨幣的過程,與實體經濟相比,也屬虛擬範疇。貨幣、資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行,已離不開虛擬經濟。一個典型的例證是,銀根一收緊,實體經濟部門立即就有反映。縱觀世界各國,可以說,沒有虛擬經濟,就沒有現代經濟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