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殺事件談家庭教育

呂慧勳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最近幾年來,台灣經濟衝擊大,社會環境變遷也大,各種生活危機逐漸增加,各種青少年自殺新聞屢見不鮮,20051025東森新聞報報導建中學生游偉傑疑似因為段考成績不理想,上星期六在中壢火車站附近的大樓跳樓身亡。他在書包裡留下了長達4頁的遺書,裡頭提到,考試成績不理想,必須補習很痛苦,還表示「不想要成為第一,因為,壓力真的很大。」;20051118聯合新聞網報導一位在咖啡店打工的廿三歲青年沈偉豪17日中午還和同事吃牛肉麵,談笑風生,下午卻登上高雄市三多路一家商業大樓十七樓,跳樓自殺身亡,遺書對期待他讀大學的媽媽表示對不起;還有十年前名作家吳淡如的弟弟---吳育誠,建中、台大的資優生因感情困擾自前女友住處一躍而下,這幾件震驚社會的自殺案件都曾引起廣泛的討論,但討論之後我們能否以此為借鏡,從中得到教訓也協助這些有自殺可能的孩子及其家長一起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呢?

每當自殺案發生最最震驚的往往是這些自殺孩子的家人,「怎麼會?怎麼會?昨天明明還好好的啊?」除了震驚更多的自責,自殺對死者而言可能是種解脫,但對其家人而言可能才是痛苦的開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最親密的家人無法給予最即時且有效的協助呢?我們的家庭教育及家人關係到底怎麼了呢?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民國九十三年各級校園意外事件統計表顯示自殺及自傷事件是繼交通意外及一般疾病之後奪走學生生命的第三大原因,而自殺及自傷也是三者中唯一出於個人自由意志的意外事件。既然自殺是出於自由意志,能否藉由家人的關心或是家庭情感功能的交流來協助有自殺可能的當事人扭轉其自殺的可能?

        家庭教育就廣義而言:係指一個人自生到死,受到家庭環境成員氣氛的直接薰陶或間接影響,在情感生活的學習上、倫理觀念的養成上和道德行為的建立上獲得身心健全發展的指導效益。就狹義而言:係指一個人一生的思想行為和觀念態度,取決於其早年在家庭所養成的最初習慣,所以小孩在兒童期所接受到父母管教的活動或生活訓練,藉以滋長其日後為人處世的良好態度與人品,稱之「家庭教育」。(王連生,民89)。

同時家庭具有以下功能:生育、保護及照顧的功能、經濟的功能、情感的功能還有教育及社會化的功能,然而現在的父母往往偏重於生育、保護及照顧的功能還有經濟的功能,認為孩子生出來後只要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就是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常常忽略教育及情感交流這兩大部分,以下就此二方面做說明:

(一)家庭的教育和社會化功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老病死都是需要學習及被教育的,但在東方的社會中,死亡教育常常被忽略或迴避,我們常以睡著、變成天使或是去很遠的地方來代替死亡,造成我們的孩子從小對死亡的概念非常模糊,甚至認為自殺是一種逃避的好方法而企圖自殺的孩子往往不知道也沒想過死亡對自己或對家人意味著什麼。

此外,現在的父母生的少,對孩子過於保護而且往往採取溺愛的方式,永遠站在孩子的這一邊,不問事情的原由及對錯。以前的孩子打架,做父母的是先檢討自己的孩子;而現在的孩子打架,做父母的是先檢討別人的孩子,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強、挫折容忍力降低,一點點不如意則以哭泣來引起父母注意,父母即會立刻出面來解決,以至於孩子面對問題、處理事情的能力大大降低;也因為從小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及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式,長大後常以逃避來解決問題,無法再逃避時即選擇自殺來作為最終的結束。往往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孩子沒有學到面對壓力時的因應方式卻學到很多父母加諸於孩子身上課業為重、金錢功利的價值觀。

(二)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天下雜誌公布「二○○五家庭生活體檢大檢查」調查結果,這項調查是以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學生家長與學校老師抽樣調查,分別探詢他們對家庭相處時間的質與量,以及家庭教育重點的看法。父母與孩子對相處的認知也不盡相同,四成父母表示,每天和孩子聊天談心;只有百分之六的孩子說每天和父親談心,百分之十九點八的孩子每天和母親談心,高達五成的孩子表示偶爾才和父親談心,三成七的孩子偶爾和母親談心;而父母與孩子聊天的話題,絕大部份是學校生活與課業,但孩子最期待與父母聊天的話題,是心情和情緒。僅有兩成六的受訪老師滿意目前學生的家庭教育;高達八老師表示,學生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問題是家長沒有時間,老師期待父母多與孩子相處、改變教養方式、學著讓孩子有生活自理的能力,並改變升學導向、成績第一的價值觀。

從以上的調查可以看得出來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並未確實得以發揮。許多父母不知如何跟孩子溝通,明明知道孩子看起來怪怪的,想要表達對孩子的關心但每當關心的話明明到了嘴邊,此時父母的權威面就出現,講出來變成:「要好好用功啊!不要再考壞了!」或是:「那隔壁太太的孩子考上台大醫科,你可不要輸他啊!」

我們對越親密的人往往要求越高。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及認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上對下,這跟西方社會所認為親子之間對等的平行關係大大不相同,這也是造成我們家庭情感功能無法確實發揮的主因,有時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或長輩就會說:小孩子有耳無嘴,只會用打壓的方式來顯示父母的權威並沒有給予相同表達想法或感受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只提父母想聽或是無關緊要的事情,許多父母認為有跟孩子講到話就是溝通,但這並不是有效的溝通,有效的溝通應該站在平等的立場,雙方對事不對人的表達出個人意見,也藉此傾聽對方的想法,共同達成解決的問題的目標;或是只是藉由溝通獲得情感上的支持,這不僅對孩子有意義,對家中的任何成員也都是有相當大的安撫作用,相信有了家人的愛和支持,孩子更有勇氣面對外來的挑戰及挫折而不是輕易地以自殺來解決問題。

自殺事件頻傳、兒童虐待還有青少年犯罪事件層出不窮,都是因為家庭功能未能發揮所引起的後果,茲分述增強家庭功能有效途徑如下:

(一)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念

做父母的人要認識子女的能力、性向、興趣與人格特質,千萬不要高估子女的能力也不要給子女過高期望,以免造成孩子巨大心理和生理壓力,同時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給孩子,我們要教孩子釣魚的方法而不是替他抓魚,讓孩子放手去抓魚也比只是握著他的手釣魚來的有意義,因為在抓魚的過程中,他學到更多的是主動!

(二)關心孩子的情緒、強化情感的溝通

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放下當父母的架子,每天花一些時間和孩子相處,聽聽他們的心情和情緒,千萬別急著給意見,有時傾聽也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支持,多擅用肢體語言,孩子能從一個眼神一個擁抱得到最好的肯定。

(三)重視家庭教育中的親職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有效的扮演其角色,以彰顯家庭教育功能是現代父母應具備之基本條件,但是學校從來沒人教父母如何當父母,這樣的課題也不是大家所重視的,往往要等到孩子出了問題,父母才開始強迫自己重視這部分。

家庭教育更需要透過政府、學校、媒體力量喚起社會的關注與重視,藉由積極的宣導讓現代父母建立完整的家庭功能概念,學習成為有效能的父母,以此建立和諧的家人關係及功能健全的家庭。

 

參考文獻:

王連生(民89)。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