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與婚姻滿意度之探討

楊琇雅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第一章 緒論

本文旨在了解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並探討影響夫妻婚姻滿意度之相關因素。本章共分為以下三節:(一)研究動機與目的(二)待答問題(三)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教育機會的提昇及經濟成長所提供的就業機會,使得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逐年提高。婦女外出就業,除了獲得經濟上的收入外,更可經由參與服務社會的歷程,而提高自我的尊嚴及家庭中的地位。

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女性教育水準的提昇以及婚後外出就業比率逐年提高,兩性在家庭與工作的發展上是否趨於平等?角色扮演上是否更趨一致嗎?事實不盡然,在許多國外的研究顯示,男女兩性在態度上確實有趨向平等的趨勢,但實際上兩性對婚姻的角色期望卻沒有多大的改變。

雖然女性出外就業,但還是由性別角色來定義她應該表現的行為。例如在事業發展方面,男性通常可以全力衝刺事業,而女性則被期望犧牲或延緩個人生涯來配合整個家庭正常運作。在家務分工方面,不管是傳統或是現代,做家事常被大家認為是女人的天賦,久而久之變成是女人「必須且理所當然」要做的事。莫藜藜和王行(1996)研究發現男性在家務分配的看法上,認為他們參與家務的行為是幫忙太太「做家事」或是一種「體貼」的表現。但男性這種「沾醬油」、「打游擊」的做家事方式,職業婦女還是必須在家務分工中承擔較多的責任。在育兒方面,很少有男性自願放棄工作回家當「家庭主夫」,在台灣新奶爸的角色通常會出現在老婆「做晚餐時間」、老婆「生病時」或週末假期「幫忙帶小孩」。在婚姻角色期待方面張老師月刊(1990)針對中國女性的生涯觀進行訪談,發現許多的女性在家庭及事業的抉擇關鍵點時,傳統觀念對婦女的抉擇有影響。

所以當價值觀仍然停留在女性的主要任務是在「家庭」角色上,妻子工作結束回家後,不僅無法喘息,還要面對育兒和繁雜的家事,在筋疲力竭之餘,可能還無法獲得丈夫的支持。因此現在的職業婦女必須同時扮演妻子、母親、工作者等多重角色交錯之下,也同時承擔了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壓力。兩性在家庭與工作領域的不均等發展一直是一項爭議的話題,因此夫妻雙方如何在婚姻、家庭、工作與性別角色態度之間求得一個平衡點,且不會影響到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婚姻滿意程度,也是一門學問。

已婚職業婦女具有現代化性別角色認知的同時,卻也愈容易影響夫妻婚姻滿意程度和婚姻生活穩定性(Scanzoni,1980)。陳明穗(1986)也指出性別角色態度是影響婚姻滿意度的重要變項。所以當夫妻間的性別角色關係無法協調並達到共識時,就會引起衝突與不滿,有些情緒會被隱忍壓抑著,有些卻被爆發出來,進而影響到夫妻婚姻的滿意程度。

本研究以已婚職業婦女為資料來源,透過資料的統計分析,欲瞭解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及婚姻滿意度的實際情形,以及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已婚職業婦女在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的差異情形,進一步探討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及婚姻滿意度的關係。

 

因此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之研究目如下:

探討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的現況。

探討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背景變項與性別角色態度之間的關係。

探討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背景變項、性別角色態度對婚姻滿意度的影響。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冀期對已婚職業婦女之性別角色與婚姻滿意度能更深入的瞭解與認知。

第二節  待答問題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探討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的現況為何?

(一)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是偏向傳統或現代﹖

二、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是否因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年齡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教育程度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結婚年數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子女數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個人收入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父母婚姻狀況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七)職業類別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八)家庭型態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探討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背景變項、性別角色態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一)已婚職業婦女的年齡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二)已婚職業婦女的教育程度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三)已婚職業婦女的結婚年數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四)已婚職業婦女的子女數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五)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收入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六)已婚職業婦女的父母婚姻狀況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七)已婚職業婦女的職業類別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八)已婚職業婦女的家庭型態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九)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的相關專有名詞詮釋如下:

一、性別角色態度

性別角色態度(sex-role attitude)指社會上一般人對男性或女性角色所持的態度。也指男性或女性本身對自己性別角色的態度,亦即個人對自己身為男性或女性的看法(張春興,1989)。計分方式以總分之高低表示,總分愈低表示性別角色態度愈趨於現代及兩性平等,認為男性與女性是平等的個體。分數愈高表示性別角色態度愈傳統,對兩性的看法持有兩極化與刻板化的態度。

二、婚姻滿意度

乃指婚姻關係中的夫妻雙方,在日常生活的互動相處中,感受到配偶帶給她/他的一種幸福、滿足、快樂的主觀評量,而這種感受是由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的一種連續向度(Hawkins1968)。本研究的婚姻滿意度的操作型定義為在問卷上的得分越高者,表示婚姻滿意度程度越高;得分越低者,表示婚姻滿意度程度越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分別為(一)性別角色態度之探討(二)婚姻滿意度之探討(三)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性別角色態度之探討

壹、性別角色態度的意義

.性別角色

所謂「角色」,指個體為配合社會組織或社會結構中的某個位置(position)或某個地位(status)所應有的行為表現(蔡如珮,2002)。角色也是社會期待不同的個體各有其應表現的行為模式(張春興,1989)。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需要學習並扮演各種角色,而其中以性別角色最重要(Hilgard,1981)。而所謂的性別角色(gender- role),Lueptow1984)提出源自對男女性別不同地位行為表現的社會期待,其中包含了文化建構(culturer structure)和人格成分(personal structure)。在不同的文化、社會與時代背景下,對於男性與女性的行為或活動的模式期待,會有不同的期待和規範(高淑娟,1998)。張春興(1995)指出性別角色即為某一社會文化中,大家公認男性或女性應有的行為,因此性別角色是經由行為組型來界定,包含了內在態度、觀念及外在的言行服裝。一般而言,男性應勇敢、強壯、獨立、不情緒化、有能力;女性應具有服從、依賴、溫馴等情感特質(莊淑芳、陳章儀,1994 )。

綜合以上的各學者對性別角色的看法,發現性別角色是社會文化的產物,經由社會化的過程,個人由行為表現出社會認可的行為、興趣、態度,並內化到個人的特質中。

.性別角色態度的意義

在談性別角色態度(sex-role attitude)之前,有必要先對態度(attitude)做定義釐清,來區別性別角色(gender-role)與性別角色態度(sex-role attitude)。根據Petty&Cacioppo(1981)的看法,態度是對特定對象(人、事、物)的一般性與持久性的正面或負面感受(陳皎眉,1996)。也就是說性別角色態度(sex-role attitude)較性別角色(gender-role)多了情感評價的向度(Eagly& Chaiken,1993Petty&Cacioppo,1981)。

張春興(1995)對於性別角色態度的定義提出兩個重點:一為性別角色態度指一般人對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所持的態度;二為男性或女性本身對自己性別角色的態度與看法。國外學者 Scanzoni & Fox1980)認為性別角色態度是指在一個社會或文化情境中,個體對男女兩性所期待表現的適當行為模式,及社會對男女兩性合於規範行為之適當期望。Smelser1983)的研究發現性別角色態度是一種文化信念,對男性和女性有著不同的預設;根據這種預設,產生對男女行為上的預期,同時也決定了男女在特定時空中所需扮演的角色,及擁有的社會地位(王麗容,1995)。因此,性別角色態度是一種文化期許下的產物,是有關一個人的行為適合男性或女性的行為模式(李美枝,1984)。

在婚姻關係中,為了讓家庭發揮功能,家庭內就產生了一些角色,期許家庭中的成員能擔負起各種角色的任務。因此「性別角色態度」是指個人看待自我或是一般男性與女性應有行為的傾向,也就是代表了個人對男女在性別上之合適行為的判斷(余慧君,2000)。本研究是針對已婚職業婦女施測,特別在婚姻的脈絡下,檢視性別角色態度的意義,故將性別角色態度定義為已婚職業婦女對於傳統和現代所抱持的性別角色態度。

貳、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理論

以下以心裡學的觀點及社會文化的觀點探討性別角色態度發展的原因及歷程。

.心裡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佛洛依德從生物學上「愛異性、仿同性」的觀點出發,認為性別差異源於四、五歲時,兒童會模仿父母之同性者,並以父母之異性者為愛戀的對象,因而有所謂的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之產生,據此男童發展男性化行為,而女童發展女性化行為及性別角色是經由認同的過程所形成。

.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此理論認為兒童的認知是影響性別角色行為的重要因素(Huston,1983),強調性別角色態度的形成雖會受到社會期望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性別的刻板印象及行為劃分,但隨著個體認知思考的逐漸成熟,他會開始思考社會文化對性別角色既有規範的合理性與對自己本身的適用性,而後建立適合自己、適合生存環境的彈性化性別角色特質。

Kohlberg(1969)應用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出性別角色的學習與發展可分成三個階段:1.基本的性別認定階段2.性別穩定階段3.性別恆定性階段(林翠湄譯,1995)。

他主張兒童很早就有性別認同的內在觀念,會對性別作基本的自我歸類(self-categorization),建立穩定的性別認定後,再主動尋求同性別的楷模及其他訊息,並經由其認知來分辨什麼樣的行為適合自己的性別,而表現出適宜的行為(Measor&Sikes,1993)。故性別角色的學習是會隨著年齡及認知成熟而依次達成的。總之,此派理論強調除了生理結構及外在環境外,性別角色的形成是由內而外塑的。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會學習論認為個體性別角色的發展是社會化的結果,個體經由觀察、模仿他人各種合乎自己性別的角色行為,透過環境的增強住用,逐漸形成適合自己性別角色與態度(劉秀娟,1998)。社會學習論認為家庭是個體學習性別角色最初的場所,父母是啟蒙的學習楷模,但隨著生活圈的擴大,教師、同儕、媒體人物均可成為楷模人物,使個體學到許多性別角色的態度與行為。

.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

社會交換論強調個體的行為是經過成本效益考量,建立在最大的酬賞與最少的成本之下。因此從成本及酬賞的角度來探討個體的性別角色態度,發現個體為維持某種性別角色態度所獲得的酬償若大於所付出的成本,個體就會持續維持固有的性別角色態度,但如果獲得的酬償小於所付出的成本,那麼個體就會改變原本的性別角色態度。

依據此一觀點來看性別角色態度,我們可以發現個體進入職場之後,會感受到職場中的文化與價值體系與個人源自家庭的價值觀的差異,使得個體對於固有價值及態度有了重新思考與改變的機會。也就是個體在家中所習得「男主外、女主內」或「男尊女卑」的性別角色觀念,會因為個人出外工作受到挑戰,進而促使個人的性別角色態度有所改變。假使個體認為可以從平等的性別角色態度中得到較多的利益,則會傾向支持平等的性別角色態度。MorganWalker(1983)的研究就指出具有平等性別角色態度的婦女往往是從工作獲得較多報酬的人,所以這些女性會比家庭主婦更支持平等的性別角色態度。所以本研究想探討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是否會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影響性別角色態度。

.性別基模理論(gender schema theory

性別基模理論是由Sandra Bem所提出,其理論包含了社會學習論與認知發展論的特徵,強調內在具有組織性別訊息的基模,而外在文化的性別區分也提供性別角色的學習環境。所謂基模是指一個認知的結構,藉由同化及調適的過程,個人的認知基模得以擴展、組織及複雜化。至於性別基模是指人們對男女特色、行為及信念、期望形成一個概念性的認知結構,性別的基模會促使兒童或青少年尋找資訊,以組成更恰當的性別類型態度,並將不符合基模的訊息,予以忽視、轉換或重組。

參、性別角色的測量

性別角色態度代表了個人對男女性別上合適行為的判斷,它包含了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正當性與公平的判斷。過去的研究對性別角色態度的意義較有一致的看法,但對於性別角色態度的測量就呈現相當分歧的意見。如王叢桂(1995)修訂莊淑芳、陳章儀(1994)的性別角色量表,保留186點評量題目,經信效度考驗,得三個因素分別為傳統男性職責、平權發展、傳統女性職責,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係數分別為0.860.800.79,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44.8%。而李藹慈(1993)修訂SpenceHelmreich(1972)所編製的Attitude Toward Women Scale1而成「女性角色態度量表」,針對390位非傳統職業婦女(醫師、律師、工程師、建築師)及419為傳統職業婦女(中小教師、護士、圖書館員)進行施測,經信效度考驗,得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 係數0.81,抽取四個因素分別為:家庭(從屬)角色、兩性關係、角色劃分、工作角色,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49%。無論量表的建構內容如何分歧,其衡量的標準皆以「傳統—平等」取向來解釋個體性別角色態度的傾向,也就是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性別角色態度是一個從極度堅持傳統規範,到反對舊規範、支持平等原則的一個連續面。

肆、影響性別角色態度的因素

在性別角色的研究,人類學家偏重於描述不同文化團體中男女分工的情形;社會學家則強調形成性別角色的社會化過程及某文化內的團體互動情形;心理學家研究區分男女差異的特徵,如人格特質、能力、興趣上的差異(羅瑞玉,2000)經由以上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影響性別角色態度的原因,茲說明如下:

.性別與性別角色態度

以往的研究女性的性別角色態度比男性更趨於平等,而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較女性傳統(伊慶春與高淑桂,1986;李宜靜,1990;周文琪,1994)。探究其原因,研究者認為在父子軸的體系下,女性處於被壓榨的弱勢者,相當渴望打破傳統的窠臼,而男性從以前就是既得利益者,即使是女性主義的高漲造成部分權力的轉移,他們會以「女性喪失傳統美德」來反擊女性,企圖保有他們既有的優勢。莊訓當(1996)以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不論是性別刻板印象、家庭內的角色與家庭外的角色,女性顯然比男性更趨向於兩性平等與現代化的態度。所以本研究想探討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會因男女性別不同而有不同。

.年齡與性別角色態度

不同年齡階層代表不同的生活年代及文化背景,其所形成的價值觀念也會有所不同。以往的的研究顯示,年齡愈大,其性別角色的態度欲傳統刻板(高淑娟,1998)。

.教育程度與性別角色態度

朴秀美(1993)研究中韓兩國夫妻性別角色態度中發現,不論夫或妻,其教育程度愈高則性別角色態度愈現代化。所以研究者認為隨著教育程度、女性自主意識的提高,加上女權主義的興起,已婚職業婦女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外界,而較有勇氣爭取兩性平等,所以本研究想探討已婚職業婦女的教育程度是否會影響性別角色態度。

 

第二節  婚姻滿意度之探討

婚姻滿意度的意義

有些學者把婚姻滿意度定義在個人的主觀感受評估與期望。Hawkins1968)指出婚姻滿意度乃指婚姻關係中的夫妻雙方,在日常生活的互動相處中,感受到配偶帶給她/他的一種幸福、滿足、快樂的主觀評量,而這種感受是由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的一種連續向度。Hawkins主要以個人感受的角度來看婚姻,且認為婚姻滿意是多層面的,所以說婚姻滿意度指個人對整個婚姻狀態的主觀評估。蔡文輝(1987)認為婚姻滿意度是夫婦對於婚姻滿意程度的主觀認定。鄭雅娟(2001)將婚姻滿意度定義為對婚姻生活中配偶角色、整體婚姻及配偶關係滿意度之主觀評價。Olson&McCubbin(1983)也指出婚姻滿意度是個人對於婚姻的需求、期望,在婚姻生活中達成的程度。

綜合以上國內外對於婚姻滿意度定義,認為夫妻在婚姻關係裡,對於配偶關係、婚姻各層面和整體的需求的主觀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的連續狀態。

國外學者Lidz(1968)則認為夫妻之間除了愛與關懷,還需有相得益彰的關係發展與個人成長的意義。Schumm等(1986)提出婚姻滿意度應由配偶滿意度、婚姻滿意度及婚姻關係三者構成。國內學者張春興(1979)針對中國人的文化特性,對婚姻滿意度的內涵提出「婚姻五經論」的看法,則將個體對婚姻生活的主觀感受分成生理層面、經濟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哲學層面等五個向度,同時也是婚姻生活中的五個重要需求。茲將各項分述如下:

一、生理層面:包括個體對婚姻生活的性生活、體貌吸引、生育力、身體健康狀況、生活習慣配合等方面。

二、經濟層面:包括個體對婚姻生活的經濟生產力、收支分配與應用、家計責任負擔、財產多寡、食衣住行等方面。

三、心理層面:包括個體對婚姻生活的心理需求的相互滿足、情緒的支持、互相關懷、信任與尊重等方面。

四、社會層面:包括個體對婚姻生活個人顏面與自尊維持、社會地位高低、家庭背景相似、教育程度適配、共同宗教信仰、社交活動、職業地位等方面。

五、哲學層面:包括個體對婚姻生活中彼此的人生觀、人生理想、價值觀及個人的成長與實現等方面。

根據以上學者所提出的說明,婚姻滿意度要同時注意生理、經濟、心理、社會與哲學各方面的滿足。

 

婚姻滿意度的測量

一、國外常用的量表

國外測量婚姻滿意度的量表,其中較常被使用的有LockeWallace1959)發展出的婚姻調適量表(Locke-WallaceMarital Adjustment Test,簡稱LWMAT),他的優點是題目少,能有效區別出有無婚姻困擾學生。

而在婚姻研究中最為普遍應用的是Spanier1976)發展的配偶調適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簡稱DAS)。包含態度、行為、認知等多向度的自評,共32題四個分量表:情感表達、一致性、凝聚力、滿意度。

 Hendrick1988)關係評估量表(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簡稱RAS),在重新修訂之後,可是適用於任何親密關係,適用範圍:結婚者、訂婚者、同居者、約會關係者。全量表共7題,沒有分量表,採5點量尺計分,分數越高表示對關係愈滿意。(Vaughn &Baier ,1999)。研究者茲將國外常用的量表整理如表2-2-1

2-2-1國外常用的量表

   編製者

量表名稱

簡稱

年代

量表特色

LockeWallace

 

婚姻調適量表

 (Locke-WallaceMarital Adjustment Test)

LWMAT

1959

題目少,能有效區別出有無婚姻困擾學生。

Spanier

配偶調適量表

Dyadic Adjustment Scale

DAS

1976

態度、行為、認知等多向度的自評,共32題四個分量表:情感表達、一致性、凝聚力、滿意度。

Hendrick

關係評估量表

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

RAS

1988

適用範圍:結婚者、訂婚者、同居者、約會關係者。

全量表共7題,沒有分量表,採5點量尺計分,分數越高表示對關係愈滿意。

Schumm

堪薩斯婚姻滿意量表

KMS

1986

融入配偶滿意度、婚姻滿意度、婚姻關係,用以鑑別有無婚姻困擾的夫妻(鄭雅娟,2001

Glenn(1990)則將婚姻品質的研究測量分為兩派:

(一)以主觀感受來評估整體的婚姻品質

以典型的測量方式請受試者將婚姻關係中所感受到的快樂或滿意程度做主觀的評價。

代表量表有:LockeWallace的婚姻調適量表(LWMAT)Schumm的堪薩斯婚姻滿意量表(KMS)

(二)以多重向度來檢視婚姻關係

 以溝通方式、經濟、性關係---等多個向度來評估婚姻的品質。 代表量表有:Spanier1976)配偶調適量表(DAS)Snyder(1979)編製的MSI

 

二、國內的量表

(一)國內自編量表

國內自編量表多以國內學者張春興所提的婚姻五經論為依據發展而成(林佳玲,2000;曹中瑋,1984;莊訓當,1996;陳志賢,1999陳明君,1981),因此綜觀國內有關婚姻滿意度的研究,大多以曹中瑋(1984)所編製的「婚姻滿意度量表」為架構再重新修訂而成(林佳玲,2000;莊訓當,1996;陳志賢,1999陳明君,1981),曹中瑋(1984)所編製的「婚姻滿意度量表」全量表可測量個人對婚姻的整體滿意程度,分為五個量表,分別測量心裡、經濟、社會、心理、哲學五個層面的滿意程度。

全量表共44題,第一分量表8題外,其餘分量表均為9題,採五點量表計分。研究者茲將國內常用的量表整理如表2-2-2

2-2-2國內自編量表

編製者

量表名稱

年代

量表特色

張春興

 

婚姻五經論

 

1979

個體對婚姻生活的主觀感受分成:生理層面、經濟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哲學層面等五個向度。

曹中偉

婚姻滿意度量表

 

1984

1. 分為五個量表:

測量心裡、經濟、社會、心理、哲學五個層面的滿意程度。

2. 量表共44題,第一分量表8題外,其餘分量表均為9題,採五點量表計分。

 

(二)編譯國外量表

戴智慧(1985)以RoachFrazierBowden1981)編製的婚姻滿意度量表為依據,加以翻譯修訂而成,全量表共20題,沒有分量表,採六點量表計分。後來王美惠(1987)參考戴智慧所編量表再加以修訂使用。

伊慶春(1991)將DAS重新加以編譯,共有29題,因素分析後得到三個因素,協調關係、共同行為、一致想法,與原量表不同。研究者茲將編譯國外常用的量表整理如表2-2-3

 

2-2-3編譯國外的量表

編製者

參考量表名稱

年代

量表特色

戴智慧

 

RoachFrazierBowden

1981

全量表共20題,沒有分量表,採六點量表計分

伊慶春

DAS

1991

29題,因素分析後得到三個因素:協調關係、共同行為、一致想法

在比較上述測量婚姻滿意度的相關量表之後,鑑於DASRAS是國外早期所發展的量表,國情不同也許會影響結果,所以本研究未予以考慮。至於國內的婚姻滿意度相關量表,如曹中瑋(1984)依張春興「婚姻五經論」的理論架構,自編「婚姻滿意度量表」。經林佳玲( 2000)修改部分題目,再進行預試,得到的量表有頗佳的信效度,因此本研究擬採用採用林佳玲( 2000)修訂的「婚姻滿意度量表」。

 

影響婚姻滿意度的因素

影響婚姻滿意度的相關因素的研究有莊訓當(1996)認為依主、客觀情勢可將影響因素分成個人因素(性別、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工作經驗、結婚年齡、夫妻互動方式、性別角色態度---等)與情境因素(父母婚姻狀況、父母教養方式、經濟收入、子女數、家庭型態---等)。陳姿勳(2001)把眾多因素歸納成主觀因素(人格特質、價值觀、性別角色、溝通、財務管理、子女教養、親友關係親密與性關係等)與客觀因素(性別、結婚年數、家庭生命週期、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職業、父母婚姻狀況、個人收入等)。賴憶貞(2002)則分為婚前(家庭的地位與組合、家庭氣氛、與家中其他成員的情感關係、性方面的知識經驗、人格與社會參與、求婚其及結婚期的情況)與婚後(婚禮、對性生活的適應、人際關係、子女、家庭、及社會地位、人格特質)兩大類因素。

以上分類其實大同小異,以下將研究者認為與本研究較有相關的因素加以探討:

一、教育程度

許多實證研究支持不同教育程度的已婚男女在婚姻滿意度尚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而且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Spanier&Lewis,1980;曹中瑋,1985;張寶珠,1995;陳志賢,1999)。其中Spanier&Lewis1980)的研究發現低教育程度、低社經職業婦女對婚姻的期望低,因婚姻品質也較低;國內張寶珠(1995)的研究也發現教育程度較高的婦女有較高的婚姻滿意度,而國外陳志賢(1999)也指出高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的夫妻有較高的婚姻滿意度,且男性在經濟與心理層面的滿意度要比女性高。綜合上述,本研究亦想瞭解不同教育程度的已婚職業婦女的婚姻滿意度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二、性別

國外研究大部分均指出男性的婚姻滿意度較女性高(Fower,1991Shek&Tasng,1993Vaillant,1993White et al,1994Powell,1995),但李銀河(1996)指出可能原因為:第一:男性比女性對感情抱持更加肯定的態度;第二,男性對感情生活的要求比女性低;第三,男性對感情感到較滿意,而以為對方很愛自己,但女性並不像男性那樣滿意,而且也不像男性想像的那麼愛他們。

但這樣的結果似乎不能完全套於國內,在國內相關的實證研究中,大部分發現男女生在婚姻滿意度並無顯著的差異(邱秀貞,1987;曹中瑋,1985;陳明君,1991;莊訓當,1996;鄭淑君,2002)但也有研究顯性別與婚姻滿意度有關(陳志賢,1999)探究其原因,或許是樣本特性所致或文化時空背景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中想瞭解已婚職業婦女對婚姻滿意度的感受是是否有不同。

三、職業類別

Renne(1970)研究教育程度、職業階層與收入來預測婚姻滿意度,發現三者皆與婚姻滿意度成正相關(曹中瑋,1984),而JorgensenGaudy1980)的研究則表示夫妻職業成就的差異與婚姻生活不滿意相關,差異愈大愈不相容,但有些研究則提出相反的看法,認為夫妻的職業狀況並非婚姻關係緊張的來源,也就是說職業婦女的成就與收入並非影響婚姻滿意程度的主因(Spanier&Lewis,1980)。綜合以上的論述,我們想瞭解不同的職業類別的已婚職業婦女,其婚姻滿意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父母婚姻狀況

夫妻雙方的父母婚姻狀況愈幸福,夫妻的婚姻生活欲美滿(彭懷貞編譯,1983)。婚姻滿意度與父母婚姻狀況有相關存在。

五、結婚年數

國外一些研究發現,婚姻滿意度並非隨著婚姻長度越長而成穩定下降,在婚姻後期滿意度會再度提高,機婚姻滿意度會成U形曲線分配(曹中瑋, 1985)。而黃秀珠(1981)則指出結婚年數愈短,家庭結構愈小,則丈夫會幫忙做家事,可促進婚姻的幸福,若結婚年數愈長,則婚姻滿意度愈低。本研究想瞭解不同的結婚年數的已婚職業婦女,其婚姻滿意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性別角色態度

Nye(1974)認為婚姻的一方在扮演婚姻角色時,愈勝任愉快,則一方愈能從婚姻關係中得到滿足。換句話說,個體對自身的性別角色認知相當重要,如果夫妻間對彼此角色的期望評價不一致,將會引發衝突,進而影響婚姻滿意度。本研究想瞭解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其婚姻滿意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七、家庭型態

受到工業化與都市化的影響,核心家庭的興起成為台灣家庭變遷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愈來愈多有關家庭與婚姻的研究也將家庭型態納入其中(謝銀沙,1993;莊訓當,1996;王行1997;謝秀芬,1997;鄭雅娟,2001;陳姿勳,2001)。其中謝銀沙(1993)以婦女為對象的研究指出,不同的家庭型態在婚姻的滿意度尚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唐先梅(1999)指出已婚婦女獲得周遭親友的支持愈多,其生活滿意度就愈高。當然也有不少的研究研究指出不同的家庭型態對夫妻的婚姻滿意度並無顯著差異(陳明穗,1985;邱秀貞,1987;莊訓當,1996)。根據以上學者的研究,我認為家庭型態對夫妻的婚姻滿意度可能或多或少有影響。因此本研究想瞭解不同家庭型態的已婚職業婦女,其婚姻滿意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國內外許多的研究都指出夫妻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存在相關。LyeBiblarz(1993)研究結果顯示持現代性別角色態度的女性比傳統性別角色態度的女性的婚姻滿意度低。持現代性別角色態度的全職家庭主婦比持現代性別角色態度的職業婦女婚姻滿意度低。由此可推論雙薪家庭夫妻的性別角色與婚姻滿意度有顯著相關。

Hood(1986)認為先生對其家庭角色的態度及行為直接影響夫妻雙方的婚姻滿意度。如果先生抱持傳統的態度認為其家庭責任為賺錢養家,則較少參與家務、育兒工作,使得夫妻雙方因角色期待差距而使婚姻滿意度降低。在Greensten(1996)的研究也發現太太及先生的性別角色態度會影響先生對家務的參與,夫妻性別角色態度欲趨現代化者,家務分工愈平等,先生對家務的參與度越高,則夫妻雙方的滿意度越高。

Glenn(1990)卻認為夫妻均持傳統性別角色態度,雙方對彼此的角色及任務定位清楚,故婚姻滿意度較高,若夫妻均持現代性別角色態度,雙方對彼此的角色定位及任務都得透過協調、溝通,而這些協調與溝通的過程是婚姻衝突及緊張的來源而影響婚姻的滿意情形。這與GoveStyle(1990)研究結果相同,他指出性別角色愈趨現代者,較重視自我實現、成就感、及個人滿足等目標,而使婚姻滿意度降低。

綜合以上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婚姻關係中夫妻角色行為,通常是雙方認知與態度相互影響的產物,也因此夫妻雙方的性別角色態度會影響婚姻滿意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概分為六節,分別為:(一)研究架構(二)研究假設(三)研究對象(四)研究工具(五)研究實施的程序(六)資料整理與分析。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動機、目的、文獻探討的結果,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3-1所示:

3-1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的相關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個人背景變項

1.年齡:自填出生年月日

2教育程度:分成博士、碩士、大學、高中、國中以下。

3.結婚年數:(110年以下(210年 — 20年(320年以上。

4.子女數:0個、1個、2個、3個、4個或4個以上。

 5. 個人收入:2萬元以下、2-4萬元、4-6 萬元、6-10萬元、10萬元以上。

 6. 父母婚姻狀況:(1)婚姻完整(2)離婚、分居(3)喪偶(4)再婚。

 7. 職業類別:分為製造業、商業、公共行政。

 8.家庭型態 : 核心家庭、折衷家庭、大家庭。

二、中介變項:性別角色態度

以個人在「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問卷總分的高低表示,總分愈高分表示性別角色態度趨於現代平等,總分愈低分表示性別角色態度趨於傳統。

三、依變項:婚姻滿意度

在婚姻關係中,夫妻雙方彼此互動相處所獲得的心裡主觀感受程度。本研究以已婚職業婦女在「婚姻滿意度量表」上的得分為判斷的標準,分數越高表示婚姻滿意度越高;分數越低表示婚姻滿意度越低。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擬定研究假設,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的現況。

()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偏向現代。

二、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個人背景變項方面的差異。

()年齡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教育程度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結婚年數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子女數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

()個人收入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父母婚姻狀況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職業類別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家庭型態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其性別角色態度有顯著差異。

三、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背景變項、性別角色態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年齡與婚姻滿意度呈負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教育程度與婚姻滿意度呈負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結婚年數與婚姻滿意度呈負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子女數與婚姻滿意度呈負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收入與婚姻滿意度呈正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父母婚姻狀與婚姻滿意度呈正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職業類別與婚姻滿意度呈無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家庭型態與婚姻滿意度呈無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呈正相關。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探討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因此在研究對象上以雲嘉地區已婚職業婦女為研究母群體。為使研究對象能充分反應出職業婦女之主要職業特質,針對大多數婦女所從事行業中抽取受試者。根據主計處所做台灣地區就業者之行業與從業身分調查中顯示,其中職業婦女所佔人數以製造業、商業、公共行政為主,因此就以這三大類型行業為樣本的取樣。本研究採取立意抽樣,在三大類型行業中擬各取十個相關機構為受試對象,每一機構以20份為準。已婚職業婦女受試來源及份數列於表3-3-1

 

3-3-1已婚職業婦女受試來源及份數

類別

受試來源

發出份數

製造業

 

萬有紙廠

兆赫電子

愛之味食品

南亞塑膠

嘉義酒廠

利昌油廠

朴子糖廠

欣欣餅店

福助針織

福利陽傘工業社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商業

國泰人壽

嘉義衣蝶

仁愛眼鏡

土地銀行

台灣大哥大

真北平

貴族世家

法國台北婚紗店

墊腳石書店

大方洗衣店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行政

南陽國小

北港郵局

水林鄉公所

嘉義基督教醫院

勞保局

雲林縣教育局

雲林縣地方法院北港簡易法庭

雲林縣戶政事務所

嘉義縣監理站

斗六就業服務站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工具,所使用的測量工具為「基本資料調查表」、「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婚姻滿意度量表」,茲分別說明如下:

基本資料調查表

這個部份包括個人背景變項方面的題目,依研究需要擬由研究者自行編製。包括受試者年齡、教育程度、結婚年數、子女數、個人收入、父母婚姻狀況、職業類別、家庭型態。請受試者分別就其本身的狀況加以勾選。

性別角色態度量表

本研究擬參考朴秀美(1983)編製之「性別角色態度」、陳明穗(1985)編製之「性別角色態度量表」、高淑娟(1998)所編製的「性別角色態度問卷」,及羅瑞玉(1999)編製之「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再參考相關研究文獻的論點,擬將自行編製「性別角色態度」量表。

其分量表有家庭內角色態度、性別刻板印象、家庭外角色態度。量表採李克特(Lijert)五點量表計分,圈選「很不同意」者給1分;「不太同意」者給2分;「有些同意」者給3分;「相當同意」者給4分;「非常同意」者給5分。計分方式以總分之高低表示,總分愈低表示性別角色態度愈趨於現代及兩性平等,認為男性與女性是平等的個體。分數愈高表示性別角色態度愈傳統,對兩性的看法持有兩極化與刻板化的態度。

婚姻滿意度量表

. 正式施測量表

本研究擬採用採用林佳玲( 2000)修訂的「婚姻滿意度量表」。原量表係曹中瑋(1984)依張春興「婚姻五經論」的理論架構,自編而成。經林佳玲( 2000)修改部分題目,再進行預試,得到量表有極佳的信效度。

本量表共有題目43題,用以測量個人對婚姻中的生理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心理層面、哲學層面等五個層面的滿意程度。

.  量表的作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之作答及計分方式,得分愈高者代表婚姻滿意度愈高,得分愈低者,代表婚姻滿意程度較低。其中578910121617192122252628293536394042為反向題採逆向計分。

.  本量表之信效度

 1.信度檢驗

林佳玲(2000)將修改後的量表,針對314份樣本進行預試,求得五個分量表的Cronbachα 係數分為「生理層面滿意度」為0.74,「經濟層面滿意度」為0.86、「心理層面滿意度」為0.73、「社會層面滿意度」為0.85、「哲學層面滿意度」為0.88,總量表為0.94,而鄭淑君(2002)使用林佳玲修訂的量表進行預試,得Cronbach α 係數為0.97,顯示該量表有頗佳的內部一致性。

  2.效度檢驗

林佳玲(2000)以LISREL 8.30版統計軟體,對量表的建構效度進行驗證式因素分析,其中各分量表的因素負荷量介於0.300.82之間,所有題目的因素負荷量皆達成顯著水準,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效標相關效度也為0.70,而鄭淑君(2002)使用林佳玲修訂的量表進行預試,得效標相關效度為0.84,顯示該量表有頗佳的效度。本量表依林佳玲(2000)所修正「婚姻滿意度量表」,其因素分為:

(1)因素一:「生理層面」,包含婚姻生活中的性生活、體貌吸引、生 育力、生活習慣等,題目分別為17202630363942題,共7題。

(2)因素二:「經濟層面」,包含婚姻生活中經濟、收支分配與運用、家計承擔、財產多寡…等,題目分別為7810111523253438,共9題。

(3)因素三:「社會層面」,包含自尊的維持、社會地位高低、教育程度適配、宗教信仰…等,題目分為1513141935374041題,共9題。

(4)因素四:「心理層面」,包含心理需求的滿足、情緒的支持、互相關懷、信任與尊重..等,題目分別為23491216212227題,共9題。

(5)因素五:「哲學層面」,係指個體對彼此的人生觀、人生思想、價值觀、及個人的成長與實現等方面,題目分別為618242829313233題,共8題。

 

第五節  研究實施的程序

蒐集與評析相關資料:本研究於200510月開始蒐集與研究主        題有關的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與量表,並據以撰寫研究計劃。

擬定預試卷:參考國內外之相關研究後,選擇適合本研究主題之研究工具,加以修改,擬編製「性別角色態度量表」。

檢視量表:由於擬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測量工具為研究者自行編製,並請教授檢視「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之信度效度,針對題意及內容提出建議加以修改。

進行預試工作:擬於20061月進行預試。研究者找製造業、商業、公共行政三種不同類別的職業婦女做預試。檢視「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婚姻滿意度量表」問卷的信效度。

正式施測:本研究在20063月開始進行,由研究者先以電話聯絡相關機構的主管,然後親自到各機關以拜訪的方式說明本研究的動機及目的。問卷回收方面,於20064月由研究者親自取回,或由受試者用回郵信封寄回。施測時間預計兩個月。預計於20065月進行問卷之統計與結果分析,同年8月完成本研究。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所進行的「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婚姻滿意度量表」問卷調查,在回收後加以初步的整理,擬刪除不完整的問卷後,將有效的問卷輸入電腦,以SPSS10.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壹、描述性統計

以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資料呈現已婚職業婦女的背景變項、性別角色態度、婚姻滿意度之現況分佈情形。

貳、t考驗

. 已婚職業婦女是否會因背景變項不同而有不同的性別角色態度。

. 已婚職業婦女是否會因背景變項不同而有不同的婚姻滿意度。

參、皮爾森積差相關

已婚職業婦女的個人背景變項、性別角色態與婚姻滿意度相關係數分析。

 

第七節  研究進度

本研究的進行時間預定由九十四年十月至九十五年八月止,研究進度如下圖3-7所示

3-7  研究進度甘特圖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行(1997)。台灣地區已婚男性對夫妻性別角色觀念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7-78

王美惠 ( 1987) 。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務分工、性別角色態度和社會支援與婚姻滿的研究。文化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叢桂(1995)。工作價值的傳遞與變遷及其影響因探討。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王麗容(民84)。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田安里(民93)。雙薪家庭夫妻的性別角色態度與角色承諾對婚姻滿意度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伊慶春(1987)。已婚職業婦女職業取向、工作狀況、工作滿意和子女照顧方式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1193-120

伊慶春和高淑貴(1986)。有關已婚婦女就業的性別角色態度。中研院三民所專題選刊,1-27

朴秀美(1993)。中韓兩國都市夫妻性別角色態度、角色期待及角色扮演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慧君(民89)。以性別角色態度、生活型態、工作投入之角色探討女性經理人工作與家庭之調適。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宜靜(1990)。雙工作家庭家事分工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1984)。女性心裡學。台北:大洋。

李銀河(1996)。北京市婚姻質量的調查與分析。現代化專刊,625-31

周玟琪(1994)。影響台灣地區家庭家務分工因素之探討。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玲(2000)。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Shaffer,D.r(1991)/.林翠湄譯(1995)。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

邱秀貞(1987)。夫妻溝通與婚姻滿足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先梅(1999)。雙薪家庭家務工作、公平觀、與夫妻關係滿意度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816-30

高淑娟(1998)。大學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老師月刊(1990)。中國女人的生涯觀—安家與攘外。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張春興(1989)教育心裡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5)張氏心裡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瑞真(2001)。國小未婚教師性別角色成就動機與婚姻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寶珠(1995)。婦女自我肯定、婚姻滿意、父母非理性信念之關係研究。輔導季刊,31(1)21-30

曹中瑋(1984)。自我狀態,夫妻溝通型態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藜藜、王行(1996)。已婚男性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57-114

莊訓當(1996)國中已婚教師婚姻滿意度相關因素及其調適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淑芳、陳章儀(1994)。已婚職業婦女知覺之夫妻之夫妻性別角色及成就差異性與其成功恐懼的關係。教育心裡學研究,17455-476

陳皎眉(1996)。婚姻中的兩性關係。兩性平等教育季刊,617-23

陳志賢(1998)。婚姻信念、婚姻溝通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君(1991)。家庭決策,夫妻溝通之自我開放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穗(1986):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勳(2001)。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郭瓈灩(1989)。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工作角色家庭角色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真編譯(1983)。為什麼要結婚(Knox, D.原著)。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黃秀珠(1981)。台北市已婚婦女之婚姻生活研究。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姿利(民92)。國小已婚教師性別角色態度、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劉秀娟(1998)。兩性關係與教育(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

蔡文輝(1987)。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如珮(2002)。台東師院男女生的價值觀、性別角色態度與生涯選擇的差異之關聯性。台東師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君(2002)。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子女三角關係運作情形之分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碩士論文。

鄭雅娟(2001)。高中已婚女教師家庭壓力、支持系統與婚姻滿意度之關係—兩地雙生涯家庭與一般雙生涯家庭之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憶貞(2002)。高雄市國中已婚音樂教師婚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智慧(1985)。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秀芬(1997)。台灣女性的家庭角色觀與工作觀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41-34

英文部份

Booth,A.,Johnson,D.R.,White,L.,Edwards,J.N.(1984).Women,outside employment and marital instab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0,567-583.

Burke, P. J., et al. (1987).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 Mode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port.,ERIC Document  Reproducction Srevice No. ED 200 604.

Diamond ,C. T. P. (1988). Contruing a career:A developmental view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133-140.

Fessler, R.(1985). A model for tea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In P. Burke & R. G. Heideman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Springfield , IL:C. C. Thomas.

Foewrs, B. J. (1991). His and her marriage: A multivariate study of gender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Sex Roles, 24, 209-221.

Fuller, F. F.(1969). Concerns of teachers: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6,207-226.

Glenn,N.D.(1990).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marital quality in the 1980s: A Critical review.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2,818-831.

Gove, W. R., Style, C. B., & Hughes, M. (1990). The Effect of Marriage on the Well-Being of Adul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s, 11, 4-35.

Greensten,N.(1996).HusbansParticipation in Domestic Labor:Interactive Effects of Wivesand husbandsGender Ideologie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8,585-595.

Hawkins, J. L. (1968). Associations between companionship, hostilit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0(11), 647-650.

Hilgard, E., & Boweer, G. H. (1981) Theories of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inc.

Hood, Jane C. (1986). The Provider Role: Its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8, 349-59.

Jorgensen,S.R&Gaudy,J.C,1980.Self-Disclosure and Satisfaction in Marriage:The Relation Examined.Family Relations,29,281-287.

Lueptow, L. B. (1984). Adolescent sex roles and social chan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Lye.N.Biblarz,J.(1993).The effects of attitudes toward family life and gender roles on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s,14,2,157-188.

Measor,L.& Sikes,P.(1993).Gender and School.New York:Cassell

Morgan,C.S &Walker,A.J.(1983).Predicting sex role attitude.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46(2),148-151

Nye, F. I. (1976). Role Constructs: Measurement. Role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thefamily.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inc.

Olson, D. H., & McCubbin, H. I. (1983). Familie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Powell, T. (1995). Dysfunctional marital beliefs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 multicultural analysis. Ball State University.

Scanzoni, J., & Fox, G.L. (1980). Sex roles, family and society: The seventies and beyond. Jon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2, 743-756.

Schumm,W.R.,Paff-Bergen,L.A,Hatch,R.C.,Obiorah,F.C.,Copeland,J.M,Meens,L.D.,Bugaighis,M.A.1986.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Kansas Marital Sstisfaction Scal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8,381-387.

Shek, D. T., & Tsang, S. K. (1993).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Kansas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 Some psychometric and normative data.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1, 205-214.

Super D. E. (1957) :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Harper and Row ,New York.

Vaillant, C. O., & Vaillant, G. E. (1993). Is the U-curve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an illusion? A 40-year study of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5, 230-239.

Vaughn, M. J., & Baier, M. E. M. (199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7, 137-149.

White, M. B., Stahmann, R. F., & Furrow, J. L. (1994). Shorter may be better: A comparison of the Kansas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 and the Locke-Wallace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Family Perspective, 28(1), 53-66.

Worden,M(1994).Family therapy basics .Brooks,CA:Cole Publishing Company.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