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數學之我見

林麗婷

嘉義大學國教所

 

壹、前言

「建構式數學」近來似乎成為教育界中頗受爭議的名詞,也引起各界的討論與關心。數學課是否以「建構式」教學更是許多教師、家長與學生密切關心的議題。相較於傳統數學課上課方式,以建構式教學的方式差異頗多,由於建構式教學的本來主張,就是由老師注意進度並提供問題,再由老師因人置宜,個別開導,全班的進度並沒有一定,每一個人自我建構數學知識的方法與途徑也有別,因此並不需要有任何制式的教科書,就算有教科書,也只是提供教師上課的參考(翁秉仁,2003)。此外,除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同之外,教材與評量也不同。筆者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論述建構式數學。

 

貳、贊成建構式數學之原因

建構式數學主張數學知識應該是由學生自己建構與思考而得來,故透過學生的邏輯思考與創意激盪;配合教師的適當教導與從旁協助,並且再加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與發表討論,學生便可從中建構出數學的知識,並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分點論述:

一、  重視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學生從自我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知識並了解其過程。故在建構式數學的目的,學生不再只是為了盲目追求運算題目的速度與正確,而是能夠提昇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二、培養解決問題之能力:數學知識是因建構而來,不是死背或應付考試,故數學能力便成為學生本身的能力,可以應用於實際的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相關問題。

三、  激學生多面向思考:建構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強調能解出正確答案的方式不只是有一個方式,數學可以有多種的解題方式。雖然在思考的過程中會花費較多的時間,但可以刺激學生多面向的思考,並使學生勇於創新。

四、提昇學生對數學之信心:以往的數學教學方式以教師的教為主,但建構式數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重視數學與發展內心的數學習慣,並去探索、猜測、甚至犯錯,從克服錯誤裡建立他們解決複雜問題的信心。

 

參、建構教學之缺點

建構教學固然有其優點,但在實際實施時,也面臨了一些困境與難題。在實施多年的建構教學後,紛紛出現了許多批評的聲音,建構教學的擁護者與討伐者也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平心而論,事物的好壞常常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好壞可言,端視你從何角度觀看。無庸置疑的,當初學者與教育界提出建構教學的立意是出於對教育的關懷,為了使明日的教育能更好更順暢,但是,當第一線的教育工作人員付諸行動時,卻出現了許多的問題與挫折,而凡此種種,都是值得我們深切去探討與省思的,以下就建構教學的缺點加以探討﹕

 

一、  投入更多的時間與成本,促使師資素質的配合

要貫徹建構精神,實施建構式教學,需要從師資層面加以提升。基本上大多數的教師都並未掌握到建構式教學的真諦,仍然按照舊式教法,或者是誤解了建構的精神,使得學生依樣畫葫蘆地跟著教師指導的既定模式來建構,以致扭曲了建構式教學的本意。基本上,要訓練出真正能實施建構式教學的師資,是需要要完整的計畫及配套措施來加以實施,不是簡單的幾場說明會或參加幾天的學習營就能訓練出適合的教師。實際上,需投入更大的心力與成本,諸如教師再進修或打從師資培育開始做起,讓教師們所學習到真正的建構,完全了解建構教學真正的理論與運作方式,如此才可以教導現今的學生如何建構學數學。

二、  材編輯的問題難以克服

建構式的課程與教材,若是透過專家學者來編寫教材內容或教學步驟,教師仍是淪為傳輸的工具。然而在指引學生建構的過程裡,我們也質疑教師與教材似乎都受至於「先將數字拆解」的基本技巧,而後習慣「按部就班」地解題,如此的方式會不會又是另一種灌輸的過程(惠晴,2001),而有可能使得學生自行建構淪的理想成為空談。

三、  在不受引導的情形下,學生自行建構的可能性受到質疑

是否每個學生的適合接受建構式教學﹖是否每個學生都有能力自行建構?缺乏了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否會降低﹖在不同的學生能力下,實施建構教學,如何控制教學的品質與學習的成效﹖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學生的條件個個不一,如何確保學生能發揮出主動建構的精神確實受人質疑。

四、  降低學生計算能力

實施建構式教學,常常使得學生在解題時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寫出繁瑣的式子,因此一來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來解決計算問題,學生的計算能力及速度相較學傳統式教學便顯得低落了,這也是常為人所詬病的一點。

五、  教學進度及學習成效更難以掌握

建構式教學相較於傳統式教學是必須投諸更多的時間的,因重視學生主動思考的解決問題歷程,所以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與解題的動作,如此一來,在目前班級人數安排中,由於學生的資質不一且人數略多,教師更難以掌握到教學進度,針對學生的學習因材施教,而學習的成效便更難以評估了。

 

肆、結論

上所述,建構教學在現今教育中已經不是一個新的名詞,近來雖其成果不如我們預料,實施成果的評價亦是兩極化的,但建構教學所看的應是長遠的學習發展,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

故針對目前的實施而言,我們應就體悟建構數學的不妥之處而修正之,並多給予教學空間,讓教師在教學引導與學生學習方面做適度的調整,如此教師才能各自選擇不同的教學法,教材可以自編,並將教學時間分配多多著重在學生有困難的部分,而學生也能有效的學習並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在無論處於何種情境,都可以循步驟和程序適應,並解決問題,融合生活體驗再應用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伍、參考資料

翁秉仁(2003)。談建構數學線上檢索日期:2004924。網址:http://tms.math.ntu.edu.tw/article_03_02_21.htm

莊佩玲(?)。建構式數學之省思。線上檢索日期:2004925。網址:http://www.knsh.com.tw/edupaper/paper13

惠 晴(2001)。數學建構教學法盲點不少。中國時報,第15版。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