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課後托育對國小學童學習成就之影響

呂貞嬅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

 

壹、前言~台灣的孩子放學後的生活為何?

由於就業婦女人口增加,雙薪家庭便因應而生,大部分公司上下班時間並不能與學校放學時間互相配合,因此國小學童放學後的安全問題令家長感到擔心。另外,近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所得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造成傳統家庭解構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現代家庭少子化,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家長因此而決定送子女至課後托育班,不再單純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也擔心孩子在家只會看電視或打電腦。於是國民小學學生上課後托育班的需求日益強烈,課後安親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

課後托育機構為因應這種需求,紛紛設計安親班附有英文課程、作文課程、才藝等多樣性的課程,父母認為不但能照顧孩子,還能善用時間充實孩子各方面的知識,真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家長們也紛紛趨之若鶩。等到父母工作完去接孩子時,往往孩子回家時已經晚上的七點鍾,甚至晚上還另有補習,這也縮短了親子相聚的時間,課後托育機構因而也取代了部分的父母功能。

Broberg(1997)之研究顯示,課後托育照顧品質會影響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Posner與Vandell(1994)認為參加課後托育的學童學業成就、社會適應都比較好。因我本身正在國民小學服務,從實務工作經驗中發現真實現象並非如研究中所呈現,似乎未參加課後托育的孩子比參加課後托育的孩子表現得較出色、較獨立自主、較有學習慾望,這是值得探討的現象。

 

貳、學習成就之涵義

(一)學習成就的意義

行為主義往往把學習定義為由經驗所引起行為的持久性變化。張春興(民90)認為學習係指經由練習而使個體在行為或行為潛勢(behavioral potential)上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另外,Gagne(1985)將學習定義為:「學習是個人的傾向(disposition)或能力(capability)的變化,此種變化能夠保持一段期間且不能單純歸因於生長的過程」

「成就」則是指個人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使得個人表現在某方面的實際能力(張春興,民90)。綜合上述,所謂「學習成就」,乃係透過學習歷程獲致較為持久性的行為結果(簡茂發,民67)。

(二)學習成就的評量方式

學習成就是學生在校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而測量學生學習成就的工具,稱之為成就測驗,又稱為教育測驗或學科測驗(簡茂發,民76)。學科成就測驗(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屬心理測驗之一,通常用於學科教學之後,目的在評量學生學習後所達到的成就水準。另外,根據學者研究,一般評量學生學業成就的指標有三:標準化測驗分數、教師自編學科測驗分數、相對學業成績。

 

叁、影響學業成就之因素~家庭教育之重要性

一、個人因素

1.性別因素

      大部分的研究均顯示性別與學業成就之間有相關存在。陳美娥(1996)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國語科成績有顯著之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Felson與Trudeau(1991)研究則發現,男生在數學成就上顯著高於女生。

2.自我概念因素

      Golberg與Cornell(1998)認為學生的學業成就、自我概念與動機本身形成回饋模式;當兒童有積極的自我能力看法時,他們有較高的成就,又能增進他們的自己的概念和動機。

二、環境因素

1.家庭社經地位

Cloeman等人於1966年發表的「教育機會均等調查報告」支持家庭社經地位和學生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鄒浮安,1994)。謝孟穎(2002)研究證實家長社經地位和學生成就之間的相關。

2.父母管教態度

黃富順(1973)指出父母是心中重要的認同與模仿對象,因此父母的教養方式深深影響孩子。

由林清江(民77)對家庭的分析得知:父母教育態度對子女的學業成就最

有影響,因為父母的教育態度良好,會對子女教育多加關懷,雖然本身的職業和教育程度偏低,子女仍有受高教育的機會。

 

肆、結語與建議~懂孩子的心

    父母真的了解孩子嗎?在父母汲汲營營於賺錢的同時,雖然滿足了孩子對於物質上的需求,但是有父母關心過他們內在的需求嗎?是否因此使得親子關係品質的下降呢?父母認為親子關係良好,但是孩子卻持相反的看法。他們在放學後的生活大多在安親班或補習班,即使父母有空陪孩子,仍然送孩子去課後補習,就連週末假日也不能倖免。可見,補習的課程對孩子是沉重的負擔,他們的學業成就真的因此而提升了嗎?

    人的一生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打從父親的精子與母親的卵子接觸的瞬間,而著床於子宮內時,母親的胎教對孩子已正在潛移默化中的進行。現在因母親就業率的提升,大多數的媽媽在生完孩子做完月子之後,不敢因此離開職場,擔心無法再外出就業,但是也會犧牲孩子的教育黃金期,孩子的人格、態度受到很大的影響,大多數都已在此階段定型了,父母的矛盾掙扎的心由此可知。

    天下父母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爭氣,更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大家一窩蜂地到外面補習或課後安親機構,外面的機構素質參差不齊,師資更是良莠不齊,父母真的安心把孩子交給他們嗎?我想這需要政府先運用公權力,先幫父母們先把關,注重環境設施等安全、師資來源的篩選等等,否則也可能出現反效果。有些孩子參加課後安親班或補習班之後,反而變得依賴;也有提早學習英文或數學,在學校變得心不在焉…等。

    忙碌的父母們!你們有靜下心來聽孩子的聲音嗎?父母應該隨時檢視您與親子的關係為何?隨時和老師保持聯繫,知道孩子的近況?才不會孩子遇到了問題,但身為父母的您卻毫不知情。不要只是把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給剝奪了,否則金錢是賺進口袋了,但卻賠了親子關係。

   

參考文獻

黃薈樺(2003)。國小學童與家長對課後托育服務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李美月(2002)。高中生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慧(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仁榮(2003)。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對高職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Broberg,A. (1997).Child care and early developmen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care and its effects on child development. Goteborg:University of Goteborg,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osner, J. K., &Vendell, D. L. (1994). Low-income children’s after-school care: Are ther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fter-school porgrams? Child development,65,440-456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