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管理及實務介入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研究生王英嬌

 

壹、前言

壓力是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Glosson1991)。人在面對人事物,都會因為外在不確定因素,或多或少會產生壓力。既然,壓力是人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如何處理及因應是現代人必須學習的,因此,本文將從壓力定義、類型、理論、壓力的因應及實務的運用等方向,加以探討。

 

貳、壓力的定義、類型及作用

一、壓力的定義:壓力主要是個人受到外在事件的刺激及其產生的回應方式。依據Ivancevich & Matteson1980)回顧壓力的文獻發現,壓力在定義上可以分為刺激、反應及刺激與反應等三種構面。Kasl1978)認為,只要個人知覺到需求及回應不平衡,就會有壓力產生。壓力是由特殊症狀呈現出來的一種狀況,而那種特殊症狀可能包含生理、心理及情緒上所引起的改變(Pauline Boss1998)。也就是當人或家庭面對壓力,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就可以判定是不是面臨壓力。

二、壓力作用:壓力可分為優勢壓力及劣勢壓力。優勢壓力可以讓家庭或個人正面的面對問題,提昇處理事情及因應壓力的能力;劣勢壓力則會增加壓力造成身體、心理及行為的失調。

 

參、壓力的理論

一、ABC-X理論:Hills(1965)提出ABC-X理論:ABC-X理論是指當個人面對壓力事件時,對於事件本身先評估該事件對自己的影響,自己所擁有可利用的資源及個人對事件的認知,最後,解釋壓力對個人影響的程度(圖一)。

 

 

 

 

 

 

 

 

 

 

 

 


二、雙層ABC-X理論:McCubbin & Patterson1985)提出雙層ABC-X理論:雙層的ABC-X理論主要是指當家庭產生壓力,經過資源運用、認知調整,依然無法度過壓力,而且產生危機。在危機事件後,舊的壓力再加上新的壓力累加在一起,最後,壓力導致的結果是適應良好或者適應不良(圖二)

 

 

 

 

 

 

 

 

 

 


三、壓力過程模式:McGrath1976)提出壓力過程模式:個人或家庭受到大環境的壓力之後,個人會先評估及覺知問題帶來的影響,接著是壓力的情境,最後,產生壓力的結果(圖三)。

 

 

 

 

 

 

 

 

 


四、自然壓力曲線模式:Hans Selye1974)自然壓力理論區分壓力的功能及壓力的程度兩面向,如果沒有一點壓力,就沒有成長的契機,個人或家庭就會產生厭倦感;適當的壓力,則有舒適的感覺,而且也會帶來成長的動力;當壓力再增加會產生興奮的感覺,也會有超越自我的成就感;但當壓力超過個人或家庭所能負荷的程度,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甚至覺得沮喪,而身體及心理或行為的表現,都會失去平常該有的水準(圖四)。

 

圖四:自然壓力曲線模式

Hans Selye1974

 
 

 

 

 

 

 

 

 

 

 


五、壓力整合模式: Ivancevich & Matteson1980)個人在組織中會受到組織內在及外在的壓力,接著是對該事件的感受、評量事件的影響、加以解釋及評估壓力狀況,結果會產生生理、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最後,造成生病或者是對壓力產生適應力(圖五)。

 

圖五:壓力整合模式(Ivancevich & Matteson1980

 
 

 

 

 

 

 

 

 


肆、壓力管理模式

一、動態壓力模式:動態的壓力模式將壓力分為壓力源、初期反應及壓力的反應等大部分。壓力源的部分可能因個人或工作因素所引起,個人會因為自己的價值觀、處理的經驗及個人特質,形成不同的評估系統,再就個人適應系統產生最初的反應,導致挫折及悲傷的壓力反應,最終,造成負向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圖六)

 

 

 

 

 

 

 

 

 

 

 

 

 

 

 


二、壓力管理介入模式:壓力管理的介入模式主要是當壓力產生負面效應後,從個人的因應系統著手,做好個人生理、情緒及心理的管理,讓壓力的結果轉為正向的因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量、健康及樂觀的面對壓力(圖七)。

 

 

 

 

 

 

 

 

 

 

 

 

 

 

 

 

 

 

 


伍、壓力管理實務運用

個案從事於公職,目前就讀於某研究所,且必須負擔家庭照顧工作,造成案主極大的壓力,由於工作內容的不確定性高及課業壓力大,以及對自我要求高,希望自己面面俱到,造成自己身體、心理及情緒上很大的負擔,而尋找解決的方法。

家庭教育介入者以四階段12個步驟(引自高淑清,2002)協助案主清問題、規劃未來、尋找及執行解決方案與修正及檢視成效等方向進行壓計畫。以下是方案的規劃及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確定問題

步驟1:引導探討問題的核心

引導個案討論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如家庭、工作及課業上的壓力。個案任職於公務機關,且在職進修研究所課程,面臨工作內容的不明確、研究所的課業壓力及家庭成員的照顧問題,而且個案對自我要求高,容易造成情緒困擾及挫折感。

步驟2:協助案主討論問題的先後解決順序

案主的問題是工作內容的不確定、研究所課業的壓力及家庭成員中的照顧等三大問題。問題一,工作內容的不確定主要是因為案主的工作比較需要與各單位協調,機動性高,又是單位的小主管,所承擔的壓力相對的高於其他同事。問題二,研究所的課業壓力,案主因為以同等學歷考上研究所,相較於其他同學,必須補修其他專業課程,所以造成自己的壓力。問題,家庭其他成員照顧問題,案主除要負擔家庭的經濟壓力,年邁父母及姪女、姪兒的功課,導致案主精神上極大的壓力。另外,案主每週必須付出半天的時間從事義工工作,使案主在時間的安排上也受到影響。因此,將案主的問題歸分為四大類,並討論出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第一優先是必須擁有目前的工作;第二優先必須完成研究所的課程;第三優先是面對家庭的壓力;最後是義工工作(表一)。

 

問題解決的先後順序表

 

重要性

急迫性

嚴重性

優先順序

 

3

3

3

第一

 

2

3

2

第二

家庭照顧

3

1

3

第三

 

3

1

1

第四

 

步驟3:協助案主聚焦於主要問題的解決

案主主要的問題是上述的問題都想解決,都繞在工作、課業及家庭照顧上,忽略對於自己身體、心理及情緒上的照顧,造成案主精疲力盡,沒有足夠的能量面對問題。所以,案主決定從自身的身體、心理及情緒等三大方向進行健康管理。

 

第二階段規劃未來

步驟1:協助案主規劃身、心及情緒健康計劃

案主從身體、心理及情緒的管理進行規劃。身體主要是維持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注重在心理上的調適;情緒管理上,特別重視情緒壓力的抒發及處理。

步驟2:協助案主規劃身、心及情緒管理的內容

案主將問題從工作、功課及家庭照顧等問題轉移至對自我身體、心理及情緒的自我照顧,強化自身健康管理及面對問題的能量,規劃計畫的內容(表二)。

 

表二

身、心、靈健康計劃內容

身、心、靈健康計劃內容

   

   

   

1.      定期上健身房

2.      打球

3.      慢跑

4.      氣功

5.      瑜珈

1.      行為改變

2.      認知的調整

 

1.      朋友支持

2.      家人鼓勵

3.      靜坐

 

步驟3:確定計畫目標。

協助案主訂定具體的目標及評估的指標。目標主要是以身體、心理及情緒健康為主,並擬定評估指標(表三)

 

表三

目標及評估指標表

   

              

身體健康

1.      不會出現頭痛症狀

2.      不會出現肩頸酸動症狀

3.      不會出現眼睛酸痛

4.      沒有耳鳴現象

5.      腦袋清醒,不會有昏昏沉沉的感覺

6.      睡醒精神好

表三(續)

心理健康

1.      正向的自我對話

2.      正向的自我心理建設

3.      正向的轉念

4.      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

情緒愉快

1.      保持愉快的心情

2.      面帶微笑

3.      看笑話集

 

第三階段尋找及執行解決方案

步驟1:協助案主透過腦力激盪找出更多的解決方案。

案主及家庭教育者對於案主面臨的問題進行腦力激盪,以尋找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案(表四)

 

表四

腦力激盪表

              

   

         

身體上:打太極、泡澡、有氧舞蹈

心理上:參加團體成長營、寫日記、冥想、

聽音樂

情緒上:覺察情緒狀態、找人倒垃圾

動眼操、站或坐的姿勢正確

認知觀念的改變、力場分析

 

尋找諮商管道、找朋友聊天、旅行

 

步驟2:協助父母從解決方案中選擇作適合的行動方案。

協助案主將解決方案分類,並將具體內容紀錄下來,作為方案選擇的依據(表五)。

 

 

表五

規劃方案內容

   

        

1.      慢跑

2.      聽清音樂

3.      讀功課

4.      壓養身操

5.      準時入睡

1.      打羽球

2.      瑜珈

3.      義工

4.      聽清音樂

5.      打坐

1.      每週打1次羽球

2.      每週作1次瑜珈

3.      每天晚上7點到8點聽清音樂

4.      每天晚上810讀功課

5.      每天晚上11點入睡

 

步驟3:擬定具體的執行時間表。

協助案主將書壓的內容及具體的執行時間標表,以便未來追蹤及檢討計畫內容(表六)。

 

表六

壓內容及執行時間表

壓內容

              

羽球

每週打1次羽球

表六(續)

瑜珈

每週作1次瑜珈

音樂

每天晚上7點到8點聽輕音樂

讀功課

每天晚上81030讀功課

 

每天晚上11點入睡

 

第四階段修正及檢視成效

步驟1:鼓勵案主修定計畫及行動方案。

案主在執行一個月以後,逐漸減緩壓力的症狀如:頭痛次數減少、比較有笑容等,與案主討論計畫內容的增修,提升案主面對壓力的能力(如表七)。

 

表七

計畫增修內容表

原計畫方案

           

羽球

瑜珈

音樂

讀功課

 

1.      每週打1次羽球

2.      每週作1次瑜珈

3.      每週當1次義工

4.      每天晚上7點到8點聽輕音樂

5.      每天晚上81030讀功課

6.      每天晚上11點入睡

新增計畫內容

1.      每天正向自我對話

2.      分析遇到的問題及找專家討論

3.      每做完一件事,正向自我鼓勵

 

步驟2:適時的提供資訊,協助案主順利執行行動方案。

案主對於自我改變及計畫壓方案計畫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但對於工作、功課及家庭照顧上仍有一些心力不足,協助案主檢是自我改變的成效,增強案主的信心。

步驟3:協助案主發現努力後的改變。

案主經過自我的努力,在身體上的症狀已經改善,頭痛及肩頸酸痛的症狀解除。心理建設能力增強,可以敏感心理壓力對身體的影響,且正向的看問題,如功課壓力大,可以轉念為學習的潛力及機會增加。情緒愉快部分,案主可以講笑話給同學聽,也比以前較容易展開笑顏,執行成效(表八)表。

 

表八

壓計畫成效表

 

           

       

身體健康

1.      不會出現頭痛症狀

2.      不會出現肩頸酸動症狀

3.      不會出現眼睛酸痛

4.      沒有耳鳴現象

5.      腦袋清醒,不會有昏昏沉沉的感覺

6.      睡醒精神好

1.      沒有出現頭痛症狀

2.      沒有出現肩頸酸動症狀

3.      沒有耳鳴現象

4.      精神佳

心理健康

1.      正向的自我對話

2.      正向的自我心理建設

3.      正向的轉念

4.      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

1.      敏覺自己面對壓力的身體反應

2.      正向的看問題

情緒愉快

1.      保持愉快的心情

2.      面帶微笑

3.      看笑話集

1.      心情愉快

2.      接受自己情緒不佳

3.      學習面臨壓力時的深呼吸技巧

 

步驟4:協助案主繼續發現正向的改變。

案主經過自我的努力及改變,除身體的不適症狀消失以外,對於正向的面對問題及轉換面對問題的心境有很大的改變,而且能將愉快的心情分享給其他的人,相對的在工作上、功課上及家庭照顧上,也顯得有精力及能力面對,鼓勵案主發現自己正向的改變。


伍、參考書目

Olson, D. & Defrain, J. (4th.)(2003).Marriages and families:Intimacy, diversity and strengths. New York: McGraw Hill.

Doherty, W. (1995,October). Boundaries between par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therapy : the levels of family involvement model. family relations, 44, 353-358.

Michael, G.Y. & Goldgerg, W.A.eds.)(1993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current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nic, K., & Acevedo, M. (1995). Everyday stresses and parenting. In M. H. Bornstein (1995). Handbook of parenting: Applied and practical parenting (Vol. 4).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losson, L. (1991). Stress: A dominant theme in work and family studies. In G. Felstehausen & J. B. Schultz (Eds.). Work and family: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Teacher Education Section. American Home Economics Association.

Olson, D. & DeFrain, J.(2003) (4rd. Ed.). Marriages and families: Intimacy, diversity and strengths. New York: McGraw Hill.

Sands, R. G. & Goldberg-Glen, R. S. (200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mong grandparents raising their grandchildren. Family Relations, 49, 97-105.

Saint Louis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 (1997). Stress Management Trainer Manual. MN: Healthline Corporate Health Services.

Wang, H., & Amato, P. R. (2000). Predictors of divorce adjustment: Stressors, resources, and defini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 655-668.

周月清 等譯 (1994). /Boss, Pauline (1988). Family stress management. /家庭壓力管理。台北:桂冠。

潘正德 譯(2000)。J. Greenberg 原著。壓力管理。台北:心理。

高淑清(2002)。從夫妻溝通的本質談新世紀之婚姻教育介入、內涵建構與推廣模式。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變遷社會中的家庭教育,197-227。台北:師大書苑。

吳秀敏(2004)。預防兒童受略的家庭教育介入模式與輔導諮商與輔導月刊2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