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呼喚之生命組曲

蔡月芬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序曲

    聖經有句話說:「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說明人非聖賢,總會有小過錯,而且這一些的小過錯常在自我未察覺時而犯下,精神層次的「我」要求較高的標準,亦即佛洛依德所說的「超我」;而肉體層次的「我」,即佛氏所說的「本我、自我」;兩者常在天平的兩端競逐,若非是一個統合完整的人,那麼在不同時、地、場合的同一件事可能會有好幾種結果出現,且隨著天平兩端不同的比重而有多項變化。

    賢儒提醒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人不可不慎之,戒之。心理學上將一個人的人格分為PACParents 父母,Adult 成人,Child 兒童),什麼樣的場合、情境該是「父母」或「成人」或「兒童」的身份、角色出現是很大的學問(所謂的「拿捏分寸」),沒有全然的標準答案,由於每個人掌握的比重不同,就形成了有趣的人生百態(樣)。

    造物主創造了春夏秋冬、飛禽走獸、水中生物、地上動植物,使人在其間受到生養,因此,要順應自然界的生態作息,若違逆、大地就要反撲(例如聖嬰現象、土石流、地震、森林大火...等)美好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讓我們學會欣賞,珍惜周遭的人事物。

    為何科技愈發達,文明愈進步,人類易得怪病、癌症?歸諸各項污染(空氣、環境、飲水、食物...等)及基因改造工程(使人類可以吃到非應時節的蔬果),相對地使人體起了異樣的變化(抗病的免疫機制被搞糊塗了)。當人類在享受土地開發帶來的繁榮、金錢利得時,濕地、林木、河川再回復不了原貌(可能需要好幾百年的休養生息),亦即我們的後代好幾輩子孫要替我揹負這樣的債務、教訓。人可以不深思將眼光放遠嗎?

    人必須存著敬畏造物主的心,隨時督促自己的行為、莫逾越了身為人所應有的良善本心,且要能多多予人為善。美好、良善的話語如「精金」可以造就人,但是邪惡鄙視、尖酸的話語卻可殺人於無形,實在要重視語言的威力。馬太福音第七章二至三節:「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十二節:「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請讓我們先反求諸己作深切地省思,再去推己及人,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帶動風潮。敬畏造物主是智慧的開端,請讓我們像才生的嬰孩,愛慕那誠實的話奶。聖儒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信人人有心,按照所說之順序逐一去完成,必能很快有一溫馨祥和的社會;人人有愛,可以化解一切紛爭和戾氣,將使人間處處有溫情,擁抱大自然,這將是一幅美麗可愛的圖畫(景緻)。

 

貳、談生命教育

   每一個人的存在,絕非是偶然的,必有上帝在其身上的美好旨意。

想想看,一億八千萬個精蟲中,就單單只有一個精蟲能夠突破重重難關、超越其他同儕的競爭而得以和母體的卵子結合,當受精卵在子宮著床的那一刻起,一個新生命即開始孕育著;並且要經過繁復過程的細胞分化、增生,才能形成身體的各部份器官,實在很奇妙也令人讚嘆,每個步驟真是上帝精雕細琢的佳作。

   除了同卵雙胞胎外,每個人幾乎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且是優秀、卓越的人。但是,為何仍有人經受不起挫折、感到無助而想自殺?尤以速食文化一代的學子們,動不動就一翻兩瞪眼大打出手、集體飆車鬥毆,情人提出分手就潑硫酸毀他(她)容、要不就是上吊或跳樓,還有夫妻不和、夫就強灌兩個幼子毒藥而一起赴黃泉、留遺書要讓其妻悔恨一輩子。

   台灣整個社會瀰漫錯誤的價值觀。欺騙、說謊、顛倒是非黑白、公器私用、政府大官罵髒話、國會殿堂全武行司空見慣、一紙行政命令即廢掉公教18%的優惠、高捷貪污弊案、外勞仲介疑雲‥.等,在在令人痛心社會生病了,身在其中的人們也大受不良風氣之影響。

   人與人之間不懂彼此尊重,不瞭解他人之疾苦、不知生命之意義(模仿電視、電影等媒體之暴力情節、甚至有國中生認為一個人被槍殺、隔日此人又可活得好好的,簡直荒謬且不把生命當一回事),更有淺薄者將狗從高樓丟下,要看看牠會不會痛或死去?!

   以上種種亂象,在在突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曾有一對夫妻為小事爭吵不休,當他們看過吳乙峰拍攝的「生命」影片,才體會到世事無常、生命氣息不在我們的掌握中,從此珍惜自己和在其身邊的人、家庭氣氛也變得融洽。再有「蝴蝶效應」、「綠色奇蹟」、「日本鐵道員」等影片,口足畫家等的真實事例,應能喚起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對大自然的敬畏,從而培養起體恤他人的同情心、對他人所處惡劣環境能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至於幼稚園幼童及國小學童,其父母要能以身作則、愛護關心他們的子女,從生活相關事項教導子女何謂責任、自愛、勇敢、尊重、愛。例如養寵物時,父母教會子女如何照顧牠,幫牠作好衛生的清理;父母陪同子女一起觀賞毛毛蟲如何變成蝴蝶的影片、國家地理頻道的「動物奇觀」、「非洲動物生態介紹」等有關生命孕育的故事,遇有小孩不懂之處、父母在旁加以解說並交換觀後之感想,不但可促進親子間之親密關係,也是生命教育的良好啟蒙之時點,讓子女體會到世界是如此地開闊而有寬大的胸襟。

   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因此,提到生命教育必先談起生死學,而這些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比如幼兒教育、臨終關懷、預立遺囑、殯葬業等),注重提醒坦然面對死亡、尊重生命。父母或師長可常帶領學童參觀孤兒院、創世基金會(看植物人)、醫院急診處(看急難或車禍傷患)、老人院(幫忙照顧孤苦無依的老人),使學童從小就瞭解人間有很多疾苦的事,進而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慶幸自己擁有健全的四肢而時刻感恩並善用時間。

   相信每個人若能從自身做起,進而去影響家庭裡的每個人、身邊的親友、社區的人…,至少能降低社會上的暴戾之氣。學子們遇到考試壓力、生活困擾、交友問題、人際相處事項…等,能冷靜下來換個角度、轉移心情再勇敢面對,最終他們瞭解到自殺不能解決事情、只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若非經過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同樣地,生命要經過淬煉、考驗、印證,才能更顯其珍貴、短暫及脆弱中的韌性。

   沒有人能擔保其一生都是平順如意,唯有活在當下、「愛物」、「惜福」、「感恩」,把每天當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相信必能活出生命的真諦來,且樂於與他人的互助互動。再不會隨意浪費物資、虛擲光陰及唉聲嘆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再是一個理想,而是可做得到的里程碑;例如有時間、精力就去當志工,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也先促進了自我的成長、提升了自我的價值感,而能熱愛、善用生命。

 

參、標竿人生

    你我的存在絕非偶然,甚至在創造世界以先,神已經掛念著你我,並且為著祂的目的來塑造你我,而這目的遠超過你我在這世上的年日;你我原是為永恆而被造!

    人生實在短促,無論如何瀟灑,生命不是我們揮霍得起的。我們無法親自經歷一切去尋找意義。神用盡心思,創造出獨特的你我,世上不再有第二個人與你我完全一樣。因為你我是極其寶貴、為要完成你我被造的目的。

    一個活在神目的當中的人,生命就是亮麗、豐富、踏實有把握。縱使在人生最黯淡、孤單時,仍然滿有盼望並感覺有神的同在。聖經說:「讓神改變你的思想方式,使你蛻變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你就能明白祂要你做的事。」神不單是我們生命的起點,祂是我們生命的源頭。使徒保羅說:「我將我所有的精力專注在一件事上,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什麼是我的「標竿人生」?「我是誰?」「我要往何處去?」許多人窮畢生之力要在世上名留千古,希望死後仍然被人所懷念。人們往往沒有領悟到,所有的成就最終都會被超越,紀錄會被打破、名聲會退色、貢獻會被遺忘。在世上留下遺產是短視的,智者會花時間去建立不能朽壞、永恆的基業。你生存在世上不是為了要人記念,而是為永恆作準備。以賽亞書二十六章三節:「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

    死亡不是終點站,而是你進入永恆的中繼站,因此你要承擔在世上所做的一切後果。今生所做所為的一切,都會在永恆中發出迴響。

    現世生活最可怕的就是只顧目前。若要能善用你的今生,必須時刻存有永恆的意念與價值觀。今生絕不只限於目前!今天只是冰山一角,永恆才是你沒看見的全貌。聖經說:「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甚至是想也想不到那麼的美好。」

    以永恆作準繩,我們在世不過是一瞬之間,但其結果卻存至永遠。今生的行為要成為來生的終局。亨利馬太(Matthew Henry)說:「我們每天都該為自己最後的那日作準備。」生命並不止於此時此地。約翰一書二章十七節:「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神要你勝過人生的一些考驗,因此,祂絕不容許你面臨的考驗大過祂所給你去應付的恩典。我們在世上短暫的年日中,其實並沒有真正擁有什麼,都不過是神借給我們在世時使用而已。哥林多後書四章十八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參考書目

1.1987。聖經。香港聖經公會印發。

2.1999。影片「生命」。導演〝吳乙峰〞。

3.華理克,2003。標竿人生--建造目的導向的人生。楊高俐理譯,基督使者協會出版。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