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

與情緒困擾之相關研究

石玲惠、黃財尉教授、楊善真

嘉義大學輔導諮商學系

 

摘要:

介於婆媳雙人關係中除了丈夫(兒子)可做為影響兩人關係的中間人外,第三代出生似乎也為婆媳關係帶來改變,在父權家庭下,婆媳兩人非直接面對面的關係,夾在雙方的關係人不是兒子就是孫子,所以歸納出本研究的目的如下: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類型以及情緒困擾間的關係,討論的議題為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是否會影響其情緒。

  這項研究深入探查婆媳孫之三角測量,以典型相關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困擾與婆媳間三角關係的關連,結果在對情緒困擾而言歸納以下部份:

(一)愈是知覺到婆媳孫「代罪羔羊」關係之學童,在情緒困擾上愈是感受到「悲傷/孤單無助」、及「生氣/憤怒」

(二)愈是知覺到婆媳孫「親職化」關係之學童,在情緒困擾上愈是感受到「悲傷/孤單無助」、及「緊張/擔心害怕」

(三)愈是知覺到婆媳孫「跨世代聯盟」關係之學童,在情緒困擾上愈是感受到「悲傷/孤單無助」、及「緊張/擔心害怕」

由上述之相關情形得知,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關係可謂息息相關。進一步分析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迴歸關係,得到以下具體結論: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中代罪羔羊的類型愈強烈對情緒中所產生的罪惡感情形愈嚴重

 

關鍵詞: 婆媳關係, 三角關係, 情緒困擾

 

 

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

與情緒困擾之相關研究

Abstract

  We have not yet found the study in aspect of the role of the new third party coming into existenc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her in law and daughter in law, sensing the delicate oper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her in lawdaughter in law, and grandson in pupils’ viewpoint, and the disturbing problem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emotion of triangulation when pupils get involved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her in law and daughter in law, therefore, this study starts in pupils’ viewpoint, and probes into the relevant investigation between the triangulation caused by mother in lawdaughter in law, and grandson and the emotional disturbance of pupils.

This study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riangulation of mother in lawdaughter in law, and grandson and the emotional disturbance, and results in the following part:

 (1) Scores of“the triangulation of mother in lawdaughter in law, and grandson”“emotional disturbance”scale present obvious difference situations.

 (2)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onger of being a scapegoat type, the more serious sense of guilty from emotion.

 (5) Propose the concrete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udy, to provide the government , school or family educator as the reference of designing and promoting the related supporting policy of family.

 

Key word: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 triangulation ,emotional disturbance

 

婆媳關係對兒童情緒困擾之研究

動機目的:

1992 年到1993 年的「臺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已婚的婦女有28%與公婆同住,20.8%不與公婆同住、但住在同一縣市,16.8%住在不同縣市、但是經常往來,6.60%與公婆偶爾往來,1.20%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與公婆住在一起,0.50%與公婆不曾往來,而有26%沒有公婆。等於說現在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媳婦沒有公婆或者不與公婆往來,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媳婦,必須經常與公婆接觸,雖然三代同堂的觀念不普遍,但是兒媳婚後與父母同住之比率仍占32.87%(引自廖永靜,2000)。由此可見婆媳互動的機會仍非常多。

在中國家庭中的婆媳關係通常不是單純的面對面關係,而是中間常夾一人的三角關係,而這個第三者最常是兒子這個角色。但當媳婦生下孩子後,新的第三者的角色出現,造成新的三角關係。而第三者的角色在不同的婆媳關係中有著不同的位置與功能。實性和諧類型的婆媳對於夾在中間的第三者,採取的策略不是將第三者共同拉進和諧的婆媳關係中,就是減少第三者的影響力,婆媳變成兩人直接面對面關係;而處在於虛性和諧中的婆媳常因為第三者的原因,引起雙方的外顯衝突或內隱衝突的形成,因此,這所謂的第三者便成為虛性和諧的婆媳關係間,競爭心理資源的對象,並成為婆媳間互相拉扯的夾心餅乾。

介於婆媳雙人關係中除了丈夫(兒子)可做為影響兩人關係的中間人外,第三代出生似乎也為婆媳關係帶來改變,在父權家庭下,婆媳兩人非直接面對面的關係,夾在雙方的關係人不是兒子就是孫子,換言之,婆媳關係常受另一位有血緣關係者影響。根據孔祥明(1999)指出,對現在媳婦而言,婆婆過度干涉子女的教養,是最令她們感到困擾的問題,也是造成婆媳衝突的導火線之一。新產生的第三者角色,以學童的觀點去知覺婆媳孫三者之間微妙的關係運作,及當學童處於婆媳孫中的三角關係不同類型時的心理情緒及所造成的困擾,目前尚未發現有這方面之研究。故本研究擬以學童的角度出發,來探討因婆媳孫所造成的三角關係與學童的情緒困擾之相關調查研究。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歸納出本研究的目的如下: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類型以及情緒困擾間的關係。討論的議題為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是否會影響其情緒。

文獻探討:

一、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係指當媳婦進入丈夫的原生家庭時產生的關係;Cotterill1994)指出:婆媳關係彼此間原本沒有情感親密加以聯繫,僅為社會界限(social boundary)的關係,雙方持續評估關係與對方的感覺,以確定相處狀況。現在的媳婦大部份會成為爾後的婆婆,在中國的社會中大部份的女人要經歷婆、媳兩種角色;婆媳關係即是建構於這兩種角色之對待關係。

在中國家庭的姻親關係衝突大多發生在婆媳、妯娌與姑嫂等女性之間。然而,婆媳衝突約佔姻親關係衝突的90%;於是,婆媳關係成為家庭內最緊張的關係之一(蔡文輝,1998)。利翠珊(1998)指出,由於婆媳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脈絡,在兩人共處的空間中,家事、生活習慣與育兒方式等方面,婆婆的傳統觀念容易與媳婦的現代價值觀相左,因此家事的分工,與孩子的教養也容易成為婆媳兩代衝突的癥結。而當婆婆介入媳婦教養小孩的領域時,媳婦會很容易防衛,即使婆婆是好意的協助,媳婦也會感到婆婆是在懷疑自己持家的能力(胡幼慧、周雅容,1996)。

過去多數研究的婆媳關係中有關於婆媳間的衝突研究都未將「衝突」區分為外顯衝突與內隱衝突,但婆媳關係基於中國人愛好和諧與重視上下的人倫輩份,婆媳衝突較易以內隱衝突呈現,及外和內不和的虛性和諧呈現(許詩淇,2004)。可見,婆媳間的相處確實隱藏著複雜的情緒存在。 

 

二、三角關係

指婆媳關係陷入衝突時,她們所採的因應方式是拉小孩進入其關係中維持平衡,以避免兩人之間衝突的白熱化。在本研究中採張虹雯(1999)所分類,三角關係分為跨世代聯盟、代罪羔羊與親職化三種類型,分別敘述如下:

 

(一)跨世代聯盟

     是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形式。指的是當婆媳關係中的緊張程度升高時,婆媳中對關係較不滿意的一方,藉由尋求小孩的支持或向小孩指責另一方的錯誤來尋求本身情緒上的發洩,以避免直接面對婆媳間的衝突。在本研究中,跨世代聯盟是指學童在「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之跨世代分量表所得的分數。得分愈高表示學童跨世代聯盟的程度愈嚴重。

 

(二)代罪羔羊

是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形式。指的是當婆媳關係中的緊張程度升高時,婆媳藉由將注意力放在小孩的身上,或直接對小孩發洩情緒,以避免直接面對婆媳間的衝突問題。在本研究中,代罪羔羊是指學童在「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之代罪羔羊分量表所得的分數。得分愈高表示學童成為代罪羔羊的程度愈嚴重。

 

(三)親職化

    是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形式。指的是當婆媳因為無法滿足彼此的需求而使得婆媳關係的緊張程度升高時,小孩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婆媳的衝突關係中,照顧其中一位或兩位的需求,或擔負起婆媳的責任。在本研究中,親職化是指學童在「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之親職化分量表所得的分數。得分愈高表示學童親職化的程度愈嚴重。

 

三、情緒困擾

    情緒困擾是指個體受心理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無法表現出與他人建立或維持適當的社會關係,並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做出適當的反應而感到焦慮、衝動的憂慮心理狀況。研究者參考兒童情緒感受量表(鍾永吉,1996),加以修正編製成兒童情緒感受量表上的得分,做為情緒困擾的指標。分數愈高,表示情緒困擾程度愈嚴重。

 

研究方法:

一、研究研究:

本研究方法是以典型相關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困擾與婆媳間三角關係的關連。

                                                                                                                                          

情緒困擾

1、悲傷/孤單無助

2、生氣/憤怒

3、緊張/擔心害怕

 

三角關係類型

1、代罪羔羊

2、跨世代聯盟

3、親職化

 
      

 


                                                                                                                

 

                            假設一                                 假設二

                                                          3-1-1  研究架構

    研究假設為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情緒困擾之間有顯著的相關。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以本研究於九十三學年度就讀於彰化縣174所公立國民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童為調查研究母群體。依據彰化縣教育局學管課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九十三學年度之五、六年級學童共有45114人。以下就施測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預試樣本及正式施測樣本,茲分別敘述如下: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

三角關係類型變項:

1、代罪羔羊

2、跨世代聯盟

3、親職化

 

情緒困擾變項:

1、悲傷/孤單無助

2、生氣/憤怒

3、緊張/擔心害怕

 

四、預試樣本

在預試部分,本研究由彰化縣員林鎮員林國小五、六兩個年級之中,分別隨機抽取各七班學生作為預試樣本,總計樣本約230名,進行「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及「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之預試,以瞭解量表對國小學童之適用性,而其結果將作為正式量表修改之依據。

 

五、正式研究樣本

本研究以彰化縣公立國民小學五、六年級之普通班學童為母群體。為使樣本具代表性,採分層隨機叢集抽樣的方式,先計算出彰化縣各國小教學行政區,彰化、員林、鹿港、溪湖、二林及田中共六區母群體所佔的比例,再按比例每區隨機選取兩所學校總計有十二所學校,母群體本分佈情形如表3-3-1

抽取學校比例確定後,採取分層叢集抽樣法,共抽取彰化區平和國小和忠孝國小;員林區橋信國小、靜修國小;田中區田中國小和二水國小;溪湖區湖西國小、梧鳳國小;鹿港區鹿東國小、文昌國小;二林區中正國小、芳苑國小等十二所國小。每所學校五年級及六年級各抽一班,共發放721份問卷,回收679份,回收率94.17﹪,刪除無效問卷44份後,合計有效樣本635份如表3-3-2

3-3-1

彰化縣國小學童母群體分布情形與正式取樣之分配

 

區域        母群體學生數          母群體學校數         取樣學校數       

學生數   百分比        學校數  百分比        學校數百分比   

彰化   11537   25.57%         35      20.11%        2    16.66%    

員林    6848   15.18%         25      14.37%      2    16.66%   

溪湖   3762    8.34%         19     10.92%       2    16.66%   

二林    2985   6.62%         32     18.39%        2    16.66%   

鹿港   14185   31.44%         22     12.64%          2    16.66%   

田中    5797   12.85%        41     23.56%          2    16.66%  

 合計   45114    100%        174    100%         12所    100%  

(資料來源:彰化縣教育局學管課)

 

3-3-2

各校問卷施測人數分配

學校區域

學校名稱

發出份數

回收份數

回收率

有效份數

彰化

平和

70

68

97.14

67

 

忠孝

60

60

100

58

員林

僑信

70

68

97.14

61

 

靜修

60

51

86.61

47

溪湖

湖西

70

60

87.14

53

 

梧鳳

60

51

86.61

47

二林

中正

66

60

91.01

56

 

芳苑

40

40

100

37

鹿港

鹿東

60

60

100

56

 

文昌

50

48

96.00

45

田中

田中

50

50

100

47

 

北斗

65

63

96.92

61

總計

12

721

679

94.17

635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一)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二)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在預試部分,本研究由彰化縣員林鎮員林國小五、六兩個年級之中,分別隨機抽取各七班學生作為預試樣本,合計共發出問卷230份,回收223份,去除廢卷及作答不完全者10份後,共取得有效樣本213份,佔發出之問卷92.61﹪。各量表之正式量表題目篩選情形及各項分析之結果敘述如下:

 

一、正式量表題目篩選檢驗

本研究中為求題目的適切性及可靠性,於預試量表施測後,進行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並以相關分析法進行刪題,再以因素分析來考驗建構效度,並進行量表之信度考驗,決定正式量表的題目,其篩選題目之依據說明如下:

1.      本研究中遺漏值超過5﹪的題目定為高遺漏值,屬於優先刪除之題目,並標記刪除記號*。

2. 預試量表利用SPSS 10.0套裝軟體進行分析,分別取各分量表總分最高與最低的各27﹪為極端組,t考驗進行平均數差異檢定, t值未達顯著水準(P≧0.05)者紀錄刪除記號*。

3. 本研究中以相關分析法計算各題與各分量表總分之Pearson積差相關,題目中r值<0.3者表示該題未能區分受試者反應的程度,則標上刪除記號*,表示不具鑑別作用,應予以刪除。

4. 本研究中以Cronbach α係數考驗各分量表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當該題項被刪除後的Cronbach α係數值如果提高者,表示該題如果存在對量表無貢獻,應予以刪除。

5. 本研究中以因素分析萃取各分量表題目的共同性,並將共同性較低題目刪除。

6. 最後以效度檢驗將因素負荷量小於0.35的題目刪除。

 

二、量表編製經過

本研究中各量表之預試量表編製及施測過程、填答及計分方式、項目分析及正式量表信效度檢驗分別敘述如下:

 

(一)       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

1.   預試量表編製與施測過程

本研究使用的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參考鄭淑君(2002)的「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運作量表」,所編擬修改而成的量表共有43題,有三個分量表。其中包括了代罪羔羊親職化跨世代聯盟等三個向度。以下將敘述「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之分量表、題號及題數如下:

1代罪羔羊

題號為161011161718192021272932373841,共16題。

2親職化

題號為25789132226283335,共11題。

3跨世代聯盟

題號為341214152324253031343639404243,共16題。

 

2、填答與計分方法

本研究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預試題目量表共43題,本量表採用Likert 的六點量表計分,每題答案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等六個等級,依序代表654321,負向題則反向計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受試者在該層面的反應情形,各題得分範圍為1-6分,依據單題平均數做六等程度的區分,3分為中間分數,得分1~2分屬於低等程度,滿3~4分屬於中等程度,滿5~6分屬於高等程度。得分愈高表示反應代罪羔羊親職化跨世代聯盟類型愈高。

 

3、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結果如表3-2,其中發現第2459131415212228333539404115題相關總分<0.3。第49101213141723273140414213題因素共同性<0.3。歸納以上所述,本量表項目分析結果刪除49131440416題。剩下的試題將保留進行試題的因素分析,以作為正式量表的向度歸類。如表3-4-1

 

4. 因素分析與信度考驗

本研究係以因素分析來考驗量表之建構效度,刪21題後,量表為22題。接著採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並選用直接斜交轉軸法抽取特徵值>1的因素,及其因素分析的陡坡圖顯示,將此量表選取四個因素以作為正式量表的向度分類。每個題目的因素負荷量介於.494.784之間,可解釋之總變異量為42.449%。量表之因素命名說明如下:

(1) 因素一:「代罪羔羊」,指的是當婆媳關係中的緊張程度升高時,婆媳中對關係較不滿意的一方,藉由尋求小孩的支持或向小孩指責另一方的錯誤來尋求本身情緒上的發洩,以避免直接面對婆媳間的衝突。分別為正式問卷的16811121617181920共十題,Cronbachα值為.8705

(2) 因素二:跨世代聯盟」,指的是當婆媳關係中的緊張程度升高時,婆媳中對關係較不滿意的一方,藉由尋求小孩的支持或向小孩指責另一方的錯誤來尋求本身情緒上的發洩,以避免直接面對婆媳間的衝突。分別為正式問卷的3491521共五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3565

(3) 因素二:親職化」,指的是當婆媳因為無法滿足彼此的需求而使得婆媳關係的緊張程度升高時,小孩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婆媳的衝突關係中,照顧其中一位或兩位的需求,或擔負起婆媳或手足的責任。分別為正式問卷的25713141022共七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8177

在信度考驗方面,各因素之 Cronbachα值分別介於.3565.8705之間,總量表之α值為.8076,顯示出本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茲將因素分析、信度考驗的結果與題號改變情形列於表3-4-3

 

3-4-3

「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量表」因素分析與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摘要

因素名稱

預試

題號

正式

題號

預試問卷題項

因素

負荷量

解釋

變異量

Cronbach

α係數值

代罪羔羊

18

18

媽媽和祖母的爭吵常和我做的事情有關。

.74

21.1

.87

32

11

媽媽和祖母會因為我的問題而意見不和。

.71

16

16

媽媽和祖母會因為討論如何管教我而吵架

.68

20

20

媽媽和祖母吵架時,我就倒楣了。

.66

37

8

當媽媽和祖母爭吵時,祖母會對我特別的嚴厲。

.66

19

19

媽媽和祖母爭吵時,我的福利就縮水了。

.63

17

17

媽媽和祖母不愉快時會對我發脾氣。

.62

38

6

當媽媽和祖母爭吵時,媽媽會覺得我故意和她作對

.57

1

1

我覺得媽媽和祖母之間會吵架是因為我的關係。

.56

29

12

只要我一做錯事(例如:打破東西、不乖),媽媽和祖母就會吵架。

..53

親職化

5

5

如果媽媽和祖母爭吵時,我覺得我有責任,要出來緩和她們的關係。

.78

13.7

.82

 

2

2

媽媽和祖母彼此間有不愉快時,我會試著去改善她們的關係。

.73

22

22

我覺得我有責任要讓媽媽和祖母不要再吵架了。

.68

 

 

28

13

我需要站出來維持家中的和平。

.58

26

14

我是家中可以解決媽媽和祖母爭吵的人。

.56

7

7

如果我表現得再好一點(例如:考試考好一點),媽媽和祖母就比較不會吵架。

.56

33

10

我會認真讀書或幫忙作家事,讓媽媽或祖母高興。

.54

跨世代聯盟

39

4

媽媽和祖母之間,我和媽媽比較好

.71

7.61

.36

 

15

15

媽媽和祖母之間,我比較喜歡媽媽。

.68

21

21

我覺得祖母為我犧性很大。(例如:花很多時間照顧我)

-.56

36

9

如果媽媽和祖母爭吵時,我要幫媽媽講話。

.54

3

3

當媽媽和祖母爭吵時,媽媽會要我和她同一國。

.49

總量表

 

22

 

 

42.4

.81

萃取方法:主軸因子分析法。

轉軸方法:含Kaiser常態化的Varimax法。

 

() 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

 

1.預試量表編製與施測過程

本量表乃參酌學者鍾永吉(1996)及李雪禎(1996)所指出的兒童負面情緒感受為情緒困擾得主要內涵,並改編相關量表為研究工具。目的在測量受試者對情緒困擾反應的程度。所編擬而成的量表共有33題,有三個分量表。其中包括了生氣/憤怒悲傷/孤單無助緊張/擔心害怕等三個向度。以下將敘述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之分量表、題號及題數如下:

1生氣/憤怒

題號為24615172026293032,共10題。

2)悲傷/孤單無助

題號為15101213161924253133,共11題。

3緊張/擔心害怕

題號為37891114182122232728,共12題。

 

2、填答與計分方法

本研究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預試題目量表共33題,本量表採用Likert 的六點量表計分,每題答案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等六個等級,依序代表654321,負向題則反向計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受試者在該層面的反應情形,各題得分範圍為1-6分,依據單題平均數做六等程度的區分,3分為中間分數,得分1~2分屬於低等程度,滿3~4分屬於中等程度,滿5~6分屬於高等程度。得分愈高表示反應生氣/憤怒悲傷/孤單無助緊張/擔心害怕程度愈高。

 

3、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結果如表3-3,其中發現第78203題相關總分<0.3。第23467101114151710題等13題因素共同性<0.3。歸納以上所述,本量表項目分析結果刪除7202題。剩下的試題將保留進行試題的因素分析,以作為正式量表的向度歸類。

 

4. 因素分析與信度考驗

本研究係以因素分析來考驗量表之建構效度,刪21題後,量表為12題。接著採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並選用直接斜交轉軸法抽取特徵值>1的因素,及其因素分析的陡坡圖顯示,將此量表選取四個因素以作為正式量表的向度分類。每個題目的因素負荷量介於.517.918之間,可解釋之總變異量為52.374%。量表之因素命名說明如下:

(1) 因素一:「生氣/憤怒」,指的是當個人想達到目的卻受阻礙時,感覺到受傷害而產生生氣的情緒,其目的是為了矯正讓人感到不公平的緣由。類似的情緒字眼有:苦惱、煩躁、激動不安、憤恨不平、震怒及狂怒等。分別為正式問卷的23456共五題,Cronbachα值為.8008

(2) 因素二:「悲傷/孤單無助」,指的是指當原先所擔心、害怕或被威脅的事情成為事實時,所產生難過的情緒,會使人經驗到的感受是,發現自己是無能為力的、無助的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類似的情緒字眼有:喪失信心、沮喪、意志消沉、絕望、憂鬱、孤立無援、受到傷害、感受極大的痛苦、以及被忽略等。分別為正式問卷的1101112共四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8374

(3) 因素三:緊張/擔心害怕」,指某個事件或情境對自己有潛藏性的危險或威脅存在,譬如可能造成的身體危害、失去某種東西、可能被拒絕或是失敗事件、感受到受威脅,都會讓個體產生恐懼、害怕的感覺。類似的情緒字眼有:恐怖、驚慌、焦慮、膽怯、緊張、憂慮、擔心、侷促而不愉快的感受等。分別為正式問卷的798共三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7254

在信度考驗方面,各因素之 Cronbachα值分別介於.7254.8374之間,總量表之α值為.8411,顯示出本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茲將因素分析、信度考驗的結果與題號改變情形列於表3-4-5

 

3-4-5

「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因素分析與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摘要

因素名稱

預試

題號

正式

題號

預試問卷題項

因素

負荷量

解釋

變異量

Cronbach

α係數值

悲傷

13

11

我覺得自己常被別人排斥

.918

33.744

.8374

 

12

12

我覺得我很不容易和別人交朋友。

.737

 

1

1

我覺得我很難和別人相處。

.710

 

19

10

我覺得孤單沒有朋友。

.586

緊張

9

9

我常常害怕自己會做錯事。

.765

10.030

.7254

 

 

22

7

我會擔心事情做不完美。

.640

 

8

8

我擔心考試考不好。

.597

生氣愤怒

30

4

我覺得別人都在利用我。

-.739

8.573

.8008

 

 

29

5

我覺得大人很偏心。

-.671

 

31

3

當我有心事時,沒有人可以和我談一談。

-.609

 

33

2

當我遇到一些困難時,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幫我解決。

-.579

 

28

6

我覺得別人往往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517

總量表

 

12

 

 

52.374

.8411

 

 

結果與討論

為瞭解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與情緒困擾之相關程度,並驗證假設三,探討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與情緒困擾之關係,乃應用典型相關之統計方法分析。

 

一、典型相關分析

從表4-3-1婆媳孫三角關係情緒困擾以典型相關分析,共得到一個典型結構達.05以上的顯著水準,第一個典型因素結構係數ρ. .381p<.001),第二個典型因素結構係數ρ2.094p >.05),第三個典型因素結構係數ρ3.012p>.05),因此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的婆媳孫三角關係,主要是透過第一組的典型因素項影響其情緒困擾。

X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χ)可以解釋Y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η)總變異的14.5%,也就是ρ值為.0145;X組變項的第二個典型因素(χ)可以解釋Y組變項的第二個典型(η)總變異的0.9%,也就是ρ值為.009;而X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χ)可以解釋Y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η)總變異的0%,也就是ρ值為.000

X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χ)可以解釋X組變項總變異量的.354%,X組變項的第二個典型因素(χ)可以解釋X組變項總變異量的.367%X組變項的第三個典型因素(χ)可以解釋X組變項總變異量的.279%Y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η)可以解釋Y組變項總變異量的.468%Y組變項的第二個典型因素(η2)可以解釋Y組變項總變異量的.353%Y組變項的第三個典型因素(η)可以解釋Y組變項總變異量的.179%

 

4-3-1

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與情緒困擾之典型相關分析

 

典型變項

典型變項

X變項

χ1

χ2

χ3

Y變項

η1

η2

η3

代罪羔羊

-.892

-.435

-.122

悲傷/孤單無助

-.655

-.480

.583

親職化

.380

-.924

-.037

緊張/擔心害怕

.060

-.900

.431

跨世代聯盟

.348

-.240

.906

生氣/憤怒

-.985

-.138

.102

抽出變異量

抽出變異量

百分比

.354

.367

.279

百分比

.468

.353

.179

重疊

.051

.003

.000

重疊

.068

.003

.000

 

 

 

 

ρ2

.0145

.009

.000

 

 

 

 

 

***

 

 

 

 

 

 

典型相關

.381

.094

.012

   N= 635     P.05  **P.01   **P.001

 

從重疊量數來看,Y變項對X變項的第一個重疊量數為.051,表示Y變項透過第一對典型因素(η與χ),可以解釋X變項總變量的.051%; Y變項對X變項的第二個重疊量數為.003,表示Y變項透過第二對典型因素(η與χ),可以解釋X變項總變量的.003%; Y變項對X變項的第三個重疊量數為. .000,表示Y變項透過第三對典型因素(η與χ),可以解釋X變項總變量的.000%X變項對Y變項的第一個重疊量數為.068,表示X變項透過第一對典型因素(χ與η),可以解釋Y變項總變量的.068%; X變項對Y變項的第二個重疊量數為.003,表示X變項透過第二對典型因素(χ與η),可以解釋Y變項總變量的.003%; X變項對Y變項的第三個重疊量數為.000,表示X變項透過第一對典型因素(χ與η),可以解釋Y變項總變量的.000%。由此可知,三個典型因素中以第一因素的解釋量.068最大,關係強度最強,對變項間的關係具有最大的解釋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X變項必須透過第一典型因素來解釋Y變項,且X變項與Y變項重疊量數合計為.071,也就是說婆媳孫三角關係的各面向,經由三個典型因素χ、χ、χ,共可以說明情緒困擾總變異量的.071%,依據Cohen & Cohen1983)認為典型相關重疊部份在16%以上者,代表變項間具有高度強烈的關係性,6%以下者是屬於較微弱,所以,婆媳孫三角關係對情緒困擾的解釋力屬於較低值。

  從因素結構來看,第一個典型因素(χ)中的X變項,以「代罪羔羊」最高為-.892,「親職化」次之,為.380,而Y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η),「生氣/憤怒」因素負荷量最高,達-.985,代表學童知覺的婆媳孫三角關係中認為當處於代罪羔羊的三角關係情境下則愈偏向「生氣/憤怒」;第二個典型因素(χ)中的X變項,以「親職化」最高為-.924,而Y變項的第二個典型因素(η),「緊張/擔心害怕」的因素負荷量最高,達-.900,代表學童知覺的婆媳孫三角關係中認為當處於親職化的三角關係情境下則愈偏向「緊張/擔心害怕」;第三個典型因素(χ)中的X變項,以「跨世代聯盟」最高為.906,而Y變項的第三個典型因素(η),「悲傷/孤單無助」的因素負荷量最高,達.583,代表學童知覺的婆媳孫三角關係中認為當處於跨世代聯盟的三角關係情境下則愈偏向「悲傷/孤單無助」。  

由以上我們可以得知學童知覺的婆媳孫三角關係中「代罪羔羊」、「親職化」及「跨世代聯盟」與情緒困擾中的「生氣/憤怒」、「緊張/擔心害怕」有較高的相關性。

綜合以上所述,透過典型因素分析結果(如表4-3-1 ),可以發現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與情緒困擾之間,確實存有典型相關,亦即兩者之間具有相關性。

 

二、典型變量

經典型相關分析後,驗證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與情緒困擾之間,確有相關存

在;為進一步分析各變項之間相關性,乃依據所有與典型變量相關之變數,為典型變量命名,以作為典型相關分析更深層之參考。典型變量命名如表4-3-2

 

4-3-2

典型相關結構矩陣

    投入典型變量

三角關係變數 

代罪羔羊(χ1 )

親職化(χ2 )

跨世代聯盟(χ3 )

代罪羔羊(X1)

-.892

-.435

-.122

親職化(X2)

.380

-.924

-.037

跨世代聯盟(X3)

.348

-.240

.906

產出典型變量

情緒困擾變數

罪惡感(η1 )

緊張/擔心害怕(η2 )

憂鬱(η3 )

悲傷/孤單無助(Y1)

-.655

-.480

.583

緊張/擔心害怕(Y2)

.060

-.900

.431

生氣/憤怒(Y3)

-.985

-.138

.102

 

(一)代罪羔羊罪惡感

第一對典型變量可分別命名為代罪羔羊χ1)與悲傷/孤單無助η1)。在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方面,代罪羔羊X1)變數,與第一個投入典型變量(χ1)具顯著高度相關(且方向為負向)。因此,χ1 可命名為「代罪羔羊」。

 

在情緒困擾方面,學童的悲傷/孤單無助(Y1)及生氣/憤怒Y3)與第一個產出典型變量(η1)具顯著高度相關(且悲傷/孤單無助(Y1)方向為正向,生氣/憤怒Y3)方向為負向)。因此,η1 之特質可視為學童對自己在悲傷/孤單無助感受上十分敏感,Minuchin ( 1974 ) 認為代罪羔羊孩子,在他們內心深處都隱藏著很深的罪惡感,故可命名為「罪惡感」。

 

(二)親職化緊張/擔心害怕

第二對典型變量可分別命名為親職化χ2)與緊張/擔心害怕η2)。在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方面,親職化X2)及代罪羔羊X1)變數與第二個投入典型變量(χ2)具顯著高度相關(且方向為負向)。因此,χ2 之特質為學童知覺親職化的婆媳孫三角關係類型高度認同親職化的類型,可命名為「親職化」。

 

在情緒困擾方面,學童的悲傷/孤單無助(Y1)及緊張/擔心害怕Y2)變數與第二個產出典型變量(η2)具高度相關(且方向為負向)。因此,η2 之特質可視為學童對自己在緊張/擔心害怕感受上十分不敏感,可命名為「緊張/擔心害怕」。

 

(三)跨世代聯盟憂鬱

第三對典型變量可分別命名為跨世代聯盟χ3)與憂鬱η3)。在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方面,跨世代聯盟X3)則與第三個投入典型變量(χ3)具高度相關(且方向為正向)。因此,χ3 之特質為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高度認同跨世代聯盟的類型,可命名為「跨世代聯盟」。

 

在情緒困擾方面,學童的悲傷/孤單無助(Y1)及緊張/擔心害怕(Y2)與第一個產出典型變量(η3 )具高度相關(且方向為正向)。因此,η3 之特質可視為學童對自己在悲傷/孤單無助及緊張/擔心害怕感受上十分敏感,可命名為「憂鬱」。

 

三、典型迴歸關係

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迴歸關係,實證結果如圖4-3-1。「代罪羔羊」(χ1)主要受代罪羔羊X1)所影響;代罪羔羊下降一標準分,「代罪羔羊」隨之增加0.892 標準分。「親職化」(χ2)主要受親職化X2)所影響;親職化下降一標準分,「親職化」隨之增加0.924 標準分。「跨世代聯盟」(χ3)主要受跨世代聯盟X3)所影響;跨世代聯盟上升一標準分,「跨世代聯盟」隨之增加0.906 標準分。「罪惡感」(η1)主要受孩子生氣/憤怒(Y3)所影響;孩子生氣/憤怒(Y3)下降一標準分,「罪惡感」隨之增加0.985 標準分。「緊張/擔心害怕」(η2)主要受孩子緊張/擔心害怕(Y2)所影響;孩子緊張/擔心害怕下降一標準分,「緊張/擔心害怕」隨之增加0.900 標準分。「憂鬱」(η3)主要受悲傷/孤單無助(Y1)所影響;悲傷/孤單無助上升一標準分,「憂鬱」隨之增加0.583 標準分。

第一對典型變量是代罪羔羊罪惡感,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表示學童知

覺婆媳孫三角關係中代罪羔羊的類型愈強烈對情緒中所產生的罪惡感情形愈嚴重

 


 

4-3-1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迴歸關係

 

 

四、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分析

綜觀典型分析之論述,研究者發現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雖然與情緒困擾之間呈現具體關係,然而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對情緒困擾的解釋量卻有偏低的現象,僅佔總變異量的15.4%。此現象發生可能的原因是在於研究對象的差異性。

本研究是以學童知覺祖母、媽媽與自己之間所互動產生微妙關係,以Bowen的理論主要是適用於臨床個案家庭,而本研究是以非臨床個案為受試者,在情緒糾結與互動模式上皆不若前者強烈與僵化,因此在婆媳孫三角關係與學童情緒困擾間的關聯性與預測力則有限。再者,我們可能低估適應良好的學童在婆媳孫三角關係中的主體性與調適力。

因此無論對「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或「情緒困擾」而言,兩者皆是「獲自日常生活」的經驗;在探究「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關係時,研究者發現兩者間雖有關係存在,但彼此之間的影響又似乎有限;研究者進一步發現,在「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中,學童們所「知覺」到婆媳孫間的關係運作,也許並非是她(他)「真正的」知覺,進而顯現在情緒困擾上時,之間的影響力便難以完全測量出。

對照國內學者張虹雯(1999)所做「兒童涉入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與行為問題」研究,顯示在完整家庭中,兒童成為父母爭吵下之代罪羔羊的程度愈高,其行為問題的發生率也愈高;親職化的程度愈高,發生行為問題的程度愈低;但跨世代聯盟程度上的變化則與行為問題無關,由此觀之,三角關係的運作結果對孩子的影響並非絕對性。

再對照研究者所得相關結果,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雖然與情緒困擾之間呈現具體關係,然而僅從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似乎無法對情緒困擾有更具體的解釋量;一方面顯示情緒困擾除婆媳孫三角關係的影響之外,當有其它可供研究之變項值得深入探討。另一方面,此研究再次印證出,所謂的「婆媳孫三角關係」似乎仍存在著其他隱晦不明的內涵。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與其情緒困擾之相關研究。研究者經透過相關文獻的探討、資料蒐集,並加以整理、歸納,以做為研究架構之理論基礎,採用自編之「兒童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運作」及「兒童情緒困擾感受」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彰化縣635位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藉以探討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童其婆媳孫之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相關。本章分為二節詳加說明。第一節為研究結論,歸納本研究的發現;第二節為研究建議,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之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及日後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綜合整理本研究表5-1-1及表5-1-2之結果與發現,所得研究結論敘述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婆媳孫之三角關係情緒困擾的現況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婆媳孫之三角關係之現況

    總量表每題平均數得分為3.10此數值按六點量表計分標準介於「有點同意」與「有點不同意」之間。表示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婆媳孫之三角關係的知覺上並不是非常強烈,而婆媳孫的互動頻率會影響其知覺的程度,有可能是在抽取樣本時三代同住的家庭類型比例僅佔39.5%,而核心家庭居住型態佔總樣本數的54.8%的原因所造成的結果。在整個量表結果中顯示出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中以「親職化」類型為最高,其次為「跨世代聯盟」,而「代罪羔羊」為最低。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困擾之現況

     總量表之每題平均得分為3.25此數值按六點量表計分標準介於「有點同意」與「有點不同意」之間,而較偏向「有點不同意」。從以上結果可發現得知目前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情緒困擾方面的情況並不是非常嚴重。在整個量表中結果顯示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以「緊張/擔心害怕」層面情緒最高,其次為「生氣/憤怒」,而「悲傷/孤單無助」為最低。

二、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典型相關分析

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相關情形,由研究結果獲得以下論述:對情緒困擾而言(一)愈是知覺到婆媳孫「代罪羔羊」關係之學童,在情緒困擾上愈是感受到「悲傷/孤單無助」、及「生氣/憤怒」。(二)愈是知覺到婆媳孫「親職化」關係之學童,在情緒困擾上愈是感受到「悲傷/孤單無助」、及「緊張/擔心害怕」。(三)愈是知覺到婆媳孫「跨世代聯盟」關係之學童,在情緒困擾上愈是感受到「悲傷/孤單無助」、及「緊張/擔心害怕」

由上述之相關情形得知,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關係可謂息息相關。進一步分析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之迴歸關係,得到以下具體結論: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中代罪羔羊的類型愈強烈對情緒中所產生的罪惡感情形愈嚴重

 

 

 

 

 

 

婆媳孫三角關係

代罪羔羊

親職化

 

跨世代聯盟

 

情緒困擾

罪惡感

顯著相關

無顯著相關

無顯著相關

緊張/擔心害怕

無顯著相關

無顯著相關

無顯著相關

憂鬱

無顯著相關

無顯著相關

無顯著相關

依據研究發現本節將分別針對婆媳、家庭教育工作者及未來之研究提出下述之建議。

一、對婆媳的建議

(一)婆媳應調整彼此的相處模式,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

   由研究結果發現,受試對象在「三代同住」的家庭型態中其情緒困擾高於「核心家庭」者。可見在「三代同住」的家庭型態中,婆媳之間的互動關係影響著學童的情緒起伏。當家庭中家人關係和諧、家庭氣氛佳,孩子就可透過模仿與認同的方式,學習情感參與、人際間的互動與分界等;和諧的關係讓孩子能自在地表達並分享情緒,也能適時地撫慰失敗與挫折,有助於提升其心理的健康。但若子女常感受到家人的冷漠、排拒或過度的掌控,則會造成家人間的疏離和缺乏感情的交流,而使子女情緒表達的意願與能力受到阻礙,無法妥善管理並調整自己的情緒,進而產生不穩定的情緒。

  綜合上述得知,家庭中婆媳關係的良窳關係著孩子情緒的調適與發展,也影響孩子情緒調整能力的提升及將來的生活適應、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婆媳對子女的管教態度,影響子女的行為反應模式;親子間的溝通品質也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和情感交流的頻率;家人正向的關懷與情感支持更是孩子情緒調整發展的基礎。尤其當正處於兒童晚期或青春期早期的國小學童,其一方面具有反抗權威、尋求獨立的傾向,另一方面又渴求隸屬感與安全感的滿足,婆媳之間若能適當改變管教及親子相處模式,除了表達關愛與支持外,也能提供孩子獨力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如此一來,孩子即能在和諧的家人關係下,妥善調整自身的情緒,減少偏差行為的產生,而有良好的發展。

 

(二)婆媳要隨時提醒自己對待子女的管教方式,且持續不斷吸收親職相關新知,並致力於自我發現

婆媳不同的的管教方式不僅影響親子關係的良窳,對子女情緒影響亦最大,母親及祖母若以較高的關愛回應及較高的內在價值養成與外在行為的規範時,將使子女真正體會到來自母親及祖母的愛,進而產生自己對理想婆媳關係的認同。而由前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高年級學童正處在人生發展的蛻變期,正值銜接兒童期及成年期間的過渡時期,必須經歷生理急遽變化及心理的調適,其思想觀念與行為表現充滿矛盾與不定性,情緒方面亦時有起伏,故此階段的母親及祖母除需加強自己的親職知能與實踐外,更需加強與孩子之間的和諧互動,以增進優質的婆媳孫關係。一個稱職的婆婆或媳婦並非天生的,為了能夠扮演好合宜的婆婆或媳婦角色,為人婆婆或媳婦者必須持續不斷吸收親職相關新知與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感受,才能有效因應孩子成長過程中千變萬化的挑戰。因此婆婆或媳婦角色的學習,將是一個終身學習、畢生努力的過程不僅只是「為人婆媳」需要對家庭的責任承擔,更應包括了「成為一個人」,即自己一生做人處世的人格修養。

 

二、對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建議

 

(一)提昇婆媳情緒管理能力

在婆媳關係中,孩子會由婆媳的情緒的表現,觀察其端倪,進而模仿認同婆媳間處理情緒管理方式,對孩子的情緒學習造成極大的影響。家庭教育工作者可以增進其婆媳情緒管理的能力,更理性客觀的來面對婆媳問題,利用有效情緒管理方案、父母效能訓練、家庭衝突與解決、美滿家庭活動等,使婆媳瞭解到婆媳間的差異,與家庭衝突解決方法,建立情緒表達抒發管道方式,做好情緒自我管理。

 

(二)加強「子職」教育,教導學童與母親或祖母主動溝通

良好的家人關係不是母親或祖母單方面努力就可促成的,子女的認知與態度也是關鍵,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可針對學習力較強的學童,設計活潑多元的家庭參與相關課程,讓學童從活潑輕鬆的課程中體驗家人相處的優質經驗,並主動與母親或祖母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甚至可透過學童間接將家人相處的重要性等概念傳遞給母親或祖母,如此不僅可教育學童認知到未來自己成為人夫或人媳時該有的婆媳相處之道與維繫家人和諧關係技巧,也能透過學童去教母親或祖母如何當稱職的婆婆或媳婦,而這過程中,相信更能增進婆媳孫間的互動機會與品質。

 

(三)針對婆媳辦理多元的家庭教育活動

「婆媳親,全家和」,可見婆媳之間需要不同的家庭教育課程方案,尤其是對那些婆媳之間有衝突的婆婆或媳婦,更應該透過政策宣導、課程設計吸引她們來參加相關活動,藉此改變其觀念並增進其知能,讓他們知道良好的家人關係昰需要用心經營的。婆媳問題在臺灣社會一直受到重視,許多異於以往的觀念和行動正激盪而出,但能夠確定的是,婆媳若能知覺「婆媳親,全家和」的重要或方法,將對下一代子女奠定良好家庭概念基石,而這工作則有賴於家庭教育工作者積極辦理多樣化且實用性的家庭教育活動,諸如舉辦家庭日、演講、電影讀書會、經驗分享和角色扮演活動等,並針對不同類型家庭設計不同有關婆媳相處之道的實踐課程,以提供婆媳吸收資訊的多元學習管道,加強其自身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能,強化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三、對學校教育的建議

 

(一)建構完善的學校輔導系統

  發現兒童情緒困擾中的罪惡感與代罪羔羊的三角關係有相關。而男童成為代罪羔羊的程度比女童來得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在小學階段中,大部分的男童都比女童出現有較多的調皮、不守規矩、打架等外顯行為,而顯著的行為問題很容易成為轉移婆媳問題而相互指責的焦點。再者,在性別刻板印象中,男生是強壯的、粗魯的,女生則是愛哭的、脆弱的,而使得婆媳可能較忍心將焦慮與忿怒發洩在男童身上。因此學校方面更需要針對此現象作一協助輔導,學校可結合社區資源,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性別平等教育等,提供父母充足的社會資源,協助父母有效經營家庭氣氛及管教子女。另一方面加強教師家庭教育知識,並幫助學童增強自我能量,適時的協助學童抒解其情緒困擾,或可採用團體諮商輔導等方式,使學童在團體中能得到認同與肯定,有助於正面的情緒發展與人際互動,使學校的輔導系統網絡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二)建立親師溝通的橋樑,使孩子快樂成長

教師主動提供給家長正式或非正式的支援,可利用班親會、家庭聯絡簿等方式,

多與家長做密切聯繫,除瞭解學童的學習狀況外,更可藉以瞭解其情緒發展及需求。當學童受到家人關係之影響而造成情緒上困擾時,其憂鬱及孤獨程度太高則不利於學童在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所以說學校教育與輔導工作要有成效,必須與家庭教育配合,唯有暢通親師溝通管道,才能幫助學童快樂自主學習。

    

四、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變項:

    但影響兒童情緒困擾的因素頗多,除了客觀的背景變項因素之外,主觀因素諸如:溝通方式、社會支持、性別角色態度、家務分工等,因此,未來的相關研究,可以將親子的溝通方式、家庭危機的因應、角色的互動納入研究變項中。

(二)擴大調查對象的年段及選取範圍:

未來研究應可將調查對象普及到其他年齡層,並擴大受試對象的選取範圍。

(三)研究工具:

    可針對研究需要,增加媽媽或祖母答題對照題項。「學童知覺婆媳孫三角關係運作量表」及「兒童情緒感受量表」為研究者自行編製的量表,雖然量表在信效度皆在可接受的範圍,仍唯有其改善的空間。

(四)佐以質性的研究方法

未來應可嘗試以質性的研究方法,如:深度訪談、焦點團體等方式收集資料。可以更進一步瞭解分析不同受試對象在知覺婆媳孫之三角關係與情緒困擾上的差異及其形塑的歷程與影響的緣由。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內政部(1994)。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2001)。台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利翠珊(1998)。三代同堂家庭中的代間關係與婚姻關係。家庭教育,21-9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胡幼慧、周雅容(1996)。代際的交換與意涵:台灣老年婦女的家務變遷研究。台灣社會學刊,201-48

許詩淇(2004)。婆媳關係之和諧類型與衝突轉化以本土化動態模式為視角。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虹雯(1999)。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運作與兒童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永靜(2000)。社會變遷、家庭變遷與家庭教育需求。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35-78台北:師大。

蔡文輝(1998)。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

鍾永吉(1996)。國小單親兒童的認知信念與情緒經驗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部分

Cotterill, P. (1994). Friendly relationsMothers and their daughters-in-law. Bristol. PA: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Hsu, F. L. K. (1971). Ahypothesis on kinship and culture. In F. L. K. Hsu (Ed.), Kinship and culture. Chicago: Alodine.

Hurlock, E. B. (1974). Adolescent development. New York: Mc Graw - Hill.

London, J. A. (1990). Parental marital status and parentification: A study of childhood family environment and intimacy in young adulthoo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10), 4776.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923509).

McDeritt, T. M., Lennon, R., Koprival, R. J. (1991).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mothers' and fathers' prosocial actions and empathic responses. Youth and Society, 22(3), 387-409.

Noller, P., & Callan, V . (1991). The adolescent in the family. New York: Routledge.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