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發展與教學

           傅于珊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生

一、前言

  佳佳努力的跑向終點,在抵達前跌了一跤,沒有拿到比賽的冠軍,她號啕大哭起來。因為同學嘲笑豪豪,他生氣的對同學揮拳,兩個小孩打成一團。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常發生的事情,不管哭、笑或者生氣、焦慮,我們將之稱為情緒,情緒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沒有好或不好,端看我們會不會處理以及管理情緒。以下將介紹情緒發展的理論以及階段,並說明情緒教學的目標以及策略。

二、情緒理論

  在談理論之前先對情緒下個定義,情緒的定義如下:所謂的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歷程,是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此狀態包含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上的變化(張春興,1989)。在情緒理論這個部分從三個面向來談,分別是情緒認知論情緒行為論以及情緒的社會互動論。

()情緒認知論

  Schachter認為情緒狀態主要是由認知因素所決定的,他認為我們從兩種線索來解釋和歸類情緒狀態,分別是來自情境以及典型的知覺模式的線索。Arnold則認為我們會直接地自動地並且幾乎是不知不覺地評價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他對情緒的認知成分有很大程度是依據評價的結構(引自游恆山譯,1993)。以情緒認知論的觀點來說,情緒的發生是對於自己的生理變化以及外在的環境作評價而產生。

()情緒行為論

  情緒行為論的理論根源是來自Watson的學說,Harlow&Stagner認為情緒的根源是非條件化情感反應,情緒當被這些反應所制約後就自然產生,Gray則認為情緒的系統是建立在強化刺激與反應體系的關係上(引自游恆山譯,1993)。以情緒行為論的觀點來說,情緒會因為制約作用改變而改變,且與強化刺激有很大的關係。

 

()情緒社會互動論

  Denzin指出情緒是自我的情緒,包括個人在情緒作用中所感受的一切,他所謂的「自我」是存在於社會當中的自我,情緒的起源是社會,由人際互動中而來,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社會關係(引自王淑俐,1990)。以情緒社會互動論的觀點來說,情緒是來自社會中人與人的互動。

三、情緒的發展

()情緒發展原則

  人的情緒發展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分別是個體生長成熟的程度以及環境中的學習條件。情緒發展基本上依循下列兩個原則:

1.情緒的表現是天生就有,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表現的方式愈來愈複雜。

2.要什麼時候表現哪些情緒以及產生哪些行為則是與個人的學習有關係。

()情緒發展的階段

  本文主要是以國小階段的兒童為主,因此在論及情緒發展階段時,僅提出7歲到13歲的兒童的情緒發展,這個階段的情緒發展又可分為兩個次階段。

次階段一:七歲到九歲(十歲)

  這階段大約是國小一年級到三年級,這時的兒童很容易被重要他人(父母、老師)所影響,較無法區辯出他人以及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高興、悲傷,他們也跟著高興、悲傷。依賴父母與師長尋求安全感,會用比較簡單的辭彙來描寫情緒(開心、難過等),也開始學習控制情緒的表達,知道父母與師長不喜歡他們用大哭大鬧、拗脾氣等來表達情緒的方式。

次階段二:九歲(十歲)到十三歲

  這階段大約是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到了這個階段,兒童開始能區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相較前面的階段而言,這階段同儕關係變的愈來與重要,開始尋求同學間的親密歸屬。對於情緒描述的辭彙也愈來愈多,可以對情緒作完整的描述。開始意識到別人的眼光,

四、情緒發展與教學

  Smith(1982)指出情緒發展是教育課程中値得重視的一部分,有以下三個理由(呂翠夏譯,1994):

1.教育可以教導學生調整情緒。

2.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與他人。

3.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學習如何表達和描述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處理這些經驗。

()情緒教學的策略

  既然情緒發展對於教育那麼重要,那要如何實施情緒教學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來實施。

建立情緒字彙

  低年級的小朋友對於情緒字彙的描述比較簡單,這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與情緒相關的形容詞,不悅、面無表情、生氣、冷戰、悲傷、難過、無力感、微笑、開懷大笑、無憂無慮,這些情緒字彙都可以介紹給學生,在介紹的時候可以使用圖片,與學生討論圖片中的人物表現出怎樣的情緒,可以用怎樣的字彙來形容,此外,在課本中看到有描述情緒的字眼時也可以適時的教學。

區辯、指認情緒

  教導了描述情緒的字彙之後,就要引導學生區辯、指認情緒,這部分的教學可以藉助影片,將電影或者電視上的片段撥放改學生看,讓學生去指認影片中人物的情緒是什麼,是快樂、悲傷或者憤怒,此外,也可以讓學生討論那個人物是否反應過當,若是有人有這樣的情緒,應該怎麼應對等問題。

控制、調整情緒

  控制與調整情緒也是需要學習的一部分,當學生感到憤怒時,讓他紓解自己的鬱悶,並且避免肢體暴力發生,學生受到挫折時,能夠教導他們從另一個方面想,或許受到挫折對自己有所幫助也說不定,這是一種「轉念法,在學生失敗時鼓勵她們從積極面來看待,對於調整情緒也有很大幫助。

教師以身作則

  教師是在學校與學生接觸最直接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於學生都有很大影響,要教學生如何控制調整情緒,教師自己要先了解情緒的內涵,協助自己調整控制情緒,這樣才能豎立一個好榜樣,讓學生有學習的楷模。

進行個別輔導

  遇到學生正在「情緒中」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開,到一個安靜的角落或地方,傾聽學生且關懷他,試著替學生轉移情緒或者「降溫,進而幫學生增進表達以及處理情緒的方式。

五、結語

  國小階段兒童的情緒發展,雖沒有青少年的複雜,情緒教育對於國小兒童還是非常重要。情緒教育可以讓兒童了解自己也清楚他人,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夠得當的控制它,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就要先教學生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學生的身心都健康,才能真正達到「快樂學習」的教育目標。

參考書目

王淑俐(1990)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王淑俐(1997)。如何協助中小學解除「心有千千結」的情緒困擾-從預防青少年的自殺談起。台灣教育,55919-23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大辭典。東華書局。

陳秀蓉(2001)。怎樣實施情緒教育增進教師輔導與管教效能。學生輔導,75

  8-9

張富湖(2002)情緒教育課程對提升國中學生情緒智力效果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惠貞(2001)。不同階段孩子的情緒發展。學生輔導,7536-39

曾慧佳(2003)。火爆脾氣與情緒教學。國民教育,44(6)67-70

鄭美俐(1997)。淺談情緒教育。台灣教育,55924-25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