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美德教師組織之發展論我國教師組織之檢討與改進

羅紆

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

一、前言

綜觀各國教師組織的成立,大多以維護教師的權益,和提昇教師的專業地位為主要目的,惟教師組織的取向,會因其成員或是組織目標的不同而有所區隔,Jessup(1985)指出教師組織因其功能不同,而可分為工會取向(labor union)和專業取向(professional tradition)(引自舒緒偉,2003),前者強調組織成員利益的維護,希望透過集體強勢的力量以及較激進的方式來達到組織目的,後者則是較強調專業的提升,以較溫和、協商溝通的方式和政府進行意見的陳情。而教師組織的取向,因為各國不同的環境和文化特性而有不同的演進歷史,本文先就以歷史觀點,分析英美德三國的教師組織之特性,再者,分析台灣教師組織的演變發展及特性,最後以比較的觀點,論析我國教師組織的檢討與改進之道。

二、英國教師組織的特性

英國在19世紀後半,由於教育的迅速擴展,使得教學專業的角色隨之形成,而教師組織便是在此時期應運而生;1870年後,教師數量大量增加,各級學校和各部門的教師分別組成不同的協會,彼此表達不同的理念,互相競爭,故英國教師組織間,會因其不同的學校職務、性別,以及不同的學校型態和專業訓練而有所區隔,也因此這個時期的教師組織有很多,並彼此互相競爭,各自為其待遇、專業地位爭取權益(侯禎塘,1997;姜添輝,2003)

到了1980年代後,英國政府實施刪減教育預算、制定國定課程等政策,此舉使得英國各教師組織聯合起來保護學生權利、爭取教育資源、自身利益以及維護專業自主權,也使教師們意識到應該要結合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單一組織。,故英國的教師組織可區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教師利益導向(例如:NUT),偏向工會組織,另一個則是教師專業導向(例如:PATGTC),偏向專業組織;惟隨著英國政府的立法限制以及社會大眾價值觀的質疑,英國教師組織的工會特性已經漸漸被專業特性所取代,但是,英國教師的地位和待遇的低落,仍為英國政府和教師間潛在的衝突(侯禎塘,1997;姜添輝,2003)

英國的教師組織,因其教師間的區隔性而有許多種類,其教師組織的特性可歸納為以下幾點(整理自姜添輝,2003;侯禎塘,1997)

(一)、明確的宗旨和目的:英國的教師組織的成員有其區隔性,故其組織的宗旨和目標非常明確,以保持教師的權益或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獨立自主的組織:組織的領導者皆為其成員經由民主化的過程選出,故人事和行政方面的運作是獨立的。

(三)、任務和職掌規定明確:為了充分顯示組織的取向,以吸引有志一同的教師參加,故明定組織的任務、職掌以及未來發展。

(四)、給予教師多元的協助:組織不僅僅保障教師的權益或是維持專業地位,更給予教師許多額外的協助,像是法律上的諮詢和救助。

(五)、出版專業學術雜誌和報紙:藉由出版專業性的雜誌和報紙,以充實教師的專業研究能力,提升專業地位。

總上所述,英國教師組織受到社會文化、政治、環境以及教師本身特性的影響而改變,近來由於英國政府的立法和社會大眾的期望,使英國的教師組織之工會的功能被剝奪,漸朝專業化的組織邁進,惟英國教師的的地位和薪資低落,至今仍為英國教師和政府之間的一大隱憂。

三、美國教師組織的特性

1857年,美國華盛頓成立全美教師協會,1906年獲得國會法案許可後,正式於1907年更名為全美教育協會(NEA),亦是現在全美最大的教師專業組織,其目標在提高教育專業的品質及促進教育專業人員的福利,進而促進美國教育的普及與發展(蓋浙生,1998)。經由對教育專業工作的改進,藉以促進教育的進步。其組織的取向非常明確朝向專業的組織,而組織成員的來源,也相當多樣化;採取路線比較保守、溫和。

然而,NEA一直無法對教師的福利和薪資有太大的貢獻,尤其又受到教師的申訴案件未能有效處理,在教師權益受剝奪的影響下,1916年成立了以爭取教師福利為主要目的之組織─美國教師聯盟(AFT)NEA抗衡,其組織成員較限於教師,組織目標也比較侷限於在教師的薪資和福利,對專業地位並無太大的助益,二組織在初期,在組織的取向方面有著極大的歧異性,故二個組織間競爭激烈,使得組織為了爭取會員,時而調整組織的方向和策略,現今,兩個組織有感於差異的縮小,和提昇教師專業發展的考量下,醞釀著合併之計(蔡清華,2003;蓋浙生,1998)

故美國教師組織大致上分為兩個,其取向分別為專業取向和教師利益(工會)取向,其組織成員來源前者比較多樣,後者則偏向教師,而美國的教師具備的知覺也有相當程度的專業和特有的見解,現歸納美國教師組織的特性如下(整理自蔡清華,2003;蓋浙生,1998)

(一)、美國教師組織架構、制度完善,其組織目標也非常明確,以防止美國教師地位和薪資低落,而產生的權益剝奪問題,順利達成教師的理想目標和需求。

(二)、美國教師組織獨立自主,體系完整,雖然有分層級,但其之間並無隸屬關係,而組織的領導者經由民主的過程選出,其人事和行政方面完全獨立,且教師必須繳交高額會費,故美國教師組織的充足經費由會費而來,無須依賴政府的補助和支援,故經費方面也完全獨立。

(三)、美國的教師組織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並成立專責機構,來參與教育決策,促使有利的教育法案通過。

(四)、積極從事各項教育專業研究,以及發行專業刊物,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五)、美國教師組織重視教育人員對學生和教育專業的承諾,此舉可在其倫理信條窺見一斑。

四、德國教師組織的特性

德國的教師在1830年以前,因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地位和待遇不同,為了提昇平等的社會地位,以及教學方法的傳授和分享,並實現啟蒙運動以來,自由平等理念而集結成組織,可謂以專業化為主的組織(楊深坑,2003)

1830年後,基於教師職業間和社會的不平等,出現了維護教師利益,和政治意圖的教師組織。此種以教師實質利益為主的組織,頗具工會色彩,然而,希特勒執政後,教師愛好自由和重視公平正義的意識再次興起,使得政治意味的教師組織成立,此時部份的教師組織,開始有自己的政治意識,和政府抗衡,隨著二次大戰戰敗,經濟的蕭條,德國不同教師聯盟集結組織工會團體,以爭取自身的利益(楊深坑,2003)

故德國的教師組織,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啟蒙思想、政治和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連。現歸納德國教師組織的特性如下(整理自楊深坑,2003;王秋絨,2003)

(一)、德國教師組織層級分明、內部結構完整,職權分明;其組織代表亦經由民主程序推選出來,且在組織的會章中明定經費來源為會員的收入,避免外力介入,以維持其自主獨立性。

(二)、不同屬性的教師組織,對教育的政策有不同的主張,其意識形態也不同。組織除了保障教師的權益或是專業地位外,更提供完整的法律服務網,以保障教師。

(三)、德國的教師組織和政治團體間存在矛盾的關係,使得在追求專業自主和捍衛自身利益之間擺盪,故德國的教師組織具有工會和專業團體的兩元特性。

(四)、各教師組織均重視教師專業的發展,故積極辦理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並定期出版學術刊物和通訊,以發揮專業影響力。

(五)、德國的教師組織和德國教師之間的地位不平等有很大的關係,故其組織的目標和主張也因此有所不同,然而,希望藉由專業來發揮影響力則是各教師組織的共識。

五、我國教師組織的特性

台灣最早的教師組織成立於1946年的台灣省教育會,然而在此時期的的教師組織,由於社會和政治因素,受制於行政單位,無法發揮專業自主的實踐功能。各級教師會的成立,受制於中央集權的體制,教師聽命於行政命令,故此時期的教師會沒有多大的功能(王秋絨,2003)

1987年成立台灣教育會,明白揭示以研究教育,協助發展教育及增進教育人員福利為宗旨,其組織的屬性並不明顯,頗有專業和工會二元的特性,而成員來源亦多樣化,包括教育行政人員、學校行政人員、督學、及教師等(蓋浙生,1998)

1995年,教師法公布,根據該法之規定,教師組織分為三級:在學校為學校教師會;在直轄市及縣(市)為地方教師會;在中央為全國教師會,目前,台灣地區中小學校多數均已成立學校教師會,多數縣市也成立了縣市教師會(蓋浙生,2003)。其任務和職權,教師法亦明定之,主要包括教師的專業自主維護、權益和各項教育問題的解決等內容。

綜上所述,我國教師組織有以下特性(整理自王秋絨,2003;蓋浙生,1998;舒緒偉,2003)

(一)、教師組織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為教師組織,如教師會,以結合集體力量,爭取教師福利,保障教育專業人員權益,並砥礪專業精神為目的。其二,為教育團體,如台灣教育會、省教育會、及各縣市教育會,以研究教育、協助發展教育,及增進教育人員福利為宗旨。其三,為教育學術團體,如台灣教育學會,係以促進教育學術的研究發展為目的。在上述三類教師專業組織中,以教師會人數最多。

(二)、我國教師組織的取向兼具工會和專業取向,故目標和定位並不明確,且組織的幹部幾乎都由教師兼任,少有專職人員和專責機構處理組織的行政任務。故組織結構不完整、職權不夠分明,且由於會費低廉,經費不足,使得教師會的會務無法常常順利推行。

(三)、我國的教師地位尊崇、待遇高,故一般大眾和教師本身,皆很難接受教師自身爭取權益的作法,使得教師組織的屬性一直遲遲無法明確的定位,因此,教師之間的凝聚力也相對的不足,教師會的功能更是無法充分彰顯。

(四)、我國有學校層級的教師組織,和英美德三國不同,其功能因地而有程度上的不同。

(五)、我國的教師組織對於參與教育政策的決策之效果有限,其協商的機制也不健全,使得政府的政策常常一聲令下,教師苦無事前協商的溝通機會和管道,下情無法上達。

六、從比較之觀點論我國教師組織的檢討和改進

我國的教師組織早期由於受到政治和環境的影響,教師普遍缺乏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再加上我國教師組織的歷史發展不長,又受到行政上的不當干預,使得教師組織的發展一直無法撥雲見日。隨著師資培育多元化的影響,教師的地位已不復以往尊崇,更具有隨著面臨因為市場化而淘汰的危機,故積極的建立一個專業的教師形象和地位是亟需的,相對的,教師組織的地位就愈形重要,現就以比較英美德三國的觀點來對我國教師組織作如下建議:

(一)、我國教師組織應明確的定位,並訂定其目標和任務,其目標必須具體,且規劃的完善的組織結構和職掌,人事和行政方面必須有專門的權責機構,和專業化的人士處裡會務,使有志一同教師可以視其需要參與,凝聚教師組織的向心力和認同感。

(二)、台灣教師的地位在整個社會結構來看,與英美德三國相較之下,並不算太低,故台灣的教師組織應致力於發展專業的地位,可以多發行專業學術專刊、通訊以及辦理研討會等方式來進行專業的研究和發展,除了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更可藉以建立專業的影響力。

(三)、台灣的教師組織應該要充實服務項目,使教師可以獲得多元化的援助。使教師組織的功能可以充分彰顯。

(四)、政府宜修訂教師法,加強與教師組織間的溝通協商機制,並對有專業發展的組織予以獎勵,促進教師組織專業權運作的品質。

(五)、一個組織要能夠順利的運作,必須要有充足的經費,如此也可以避免外力干涉,故在此方面,各教師組織可和成員進行溝通後,視其需要進行會費的調整,然而,其先決條件是組織必須要有規劃完善的結構和清楚的組織目標。

七、結語

不管是什麼屬性的教師組織,雖然性質與功能互異,皆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對當前教育改革的關注與投入,結合社會力量,呼籲政府對於教育應該有更多的投入,讓我們的受教者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蓋浙生,1998)。教師組織只是一個手段,培育出良好的下一代、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和提昇教育效能才是終極目標,故教師組織最重要的任務在於確保教師的專業和素質,因此教師組織對於ㄧ開始成立之目標和任務之訂定,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侯禎塘(1997)。英國教師組織的發展與特性。教師天地8070-73

蓋浙生(1998)。教師組織與社會參與。振鐸學會。線上檢索日期:200464

網址:http://www.schoolnet.edu.mo/msnvc/vc012/p16.htm

楊深坑(2003)。德國教師組織與教育專業權運作之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273-302。台北市:高等教育。

姜添輝(2003)。英國教師組織的政治特性。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25-82。台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華(2003)。美國教師組織與教育專業權運作關係之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83-114。台北市:高等教育。

王秋絨(2003)。台灣、德國教師組織之比較。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303-336。台北市:高等教育。

舒緒緯(2003)。台灣地區教師會教育專業權運作之探討。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397-426。台北市:高等教育。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