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文宮

郭隆毅

南華社會所

 

01國防禦與國家經濟-軍購

921美國提出,台灣不推動買軍購案,就不幫台灣防禦中國大陸的攻擊。這讓台灣沈默有些時日的軍購的議題又在政治的戰場角逐。然而是否真的有需要軍購,雙方立場也各有所不同。不過可以透過最近國際的大事來眺望未來。從美國為了打伊拉克的仗,使國家預算也花費相當大的代價,造成國家財政的赤字。而一個卡崔娜颶風就點出現在美國財政問題的危機。試想一想台灣會不會因為另一個天災,而又如同美國浮現財政的問題。現今台灣已經每人背負約二十萬的債務,後面的子孫又該如何?其實觀看布希政府正好可以用成語所說的:「窮兵黷武」。試問現在的台灣是否會不會和美國一樣??

其實軍購的重點在於,國防與經濟的角逐,只是透過一個觀點是現今中國的眼光在何處?如果一個軍購可以換取國家或許值得,但想一想現在美國的處境,自然就可想而知。如果台灣當局還一直執著於軍事之上,恐怕會有另外的危機存在。軍購也並非是壞事,只是他所能保障我們有多少,這個應該是我們所質疑的。但可以知道支持的話有助於美國於台灣關係。只是現在的美國還安全嗎?所以在沸沸揚揚的爭吵軍購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重新對中國大陸重新的評估。究竟所影響的是經濟還是國家安全呢?再看一看現在進入的是什麼樣的戰場型態,可能就更明顯。究竟是經濟大戰?還是軍事大戰?這個軍購案所影響的恐怕不單單只有台灣的問題。

 

02青少年與自殺

    孝經中的孔子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從現代的青少年來看,這個傳統的關係是逐漸的薄弱。在這資訊化的時代,一切都講求快速,並且隨時隨地的進步。因此在整個時代快速變遷下,老實說誰都很不安。其實現在青少年的生命觀,比以前薄弱一些,從青少年飆車,、打架鬧事等等可以顯現出。當然也有許多青少年,也是認真讀書,但是認真讀書也不表示,自身沒有憂患危機。

由於受到全球化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加上西方社會本身注重個人主體思想,因此,誰都有自己的權力爭取自己做的事。然而,從另一個面向來看似乎缺少了群體的感覺。青少年,本身也是尋求認同的階段,其實只要適時的給予認同,至少青少年不會處於不安。但是想到未來的發展卻是茫茫不堪。一個社會迅速的變遷結果,所造就的是否又是一種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在這變化多端的社會裡,或許我們該問,究竟是年輕人抗壓變差了,還是社會的壓力太大了呢?或許競爭的壓力下,青少年的壓力才會如此龐大。身為度過青少年時期的我們,也應該去體會現代青少年的難處。只是若沒有從小給予正確的教育,那也是不行。或許,能多透過溝通,至少青少年才不會徬徨無助,所以要試問的是家長,您陪陪您的孩子時間有多少?

 

03職業身份與個人生活衝突

陳國華醫師自殺的消息,震驚整個社會,然而在遠一點的兩性專家苦苓,也因為婚姻問題而離婚。當時苦苓也曾說過因為他本身是個兩性專家,所以求助他人是不可能,以致才有今日的事件發生。而陳國華則是因為壓力過大而自殺,但是自殺的人很多,但對於一個「精神科的醫師」自殺卻是給許多人無限的震撼。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的震撼,也在於我們相信,一個人的專業,可以解決他的周遭與專業有關的問題。不過,事實有時反而是因為專業的問題,使自己更難向他人求助。因為所處的是專業的角度,反而更不能解決自己問題,而造成自己的危機。那麼職業等不等於生活這舅舅有待思考。

我們都一直對於社會給予的身份做本身應該做的事情,但是面對角色身份與自我衝突上卻是更顯得徬徨無措。加上台灣社會相信專業,並且對權威有絕對的服從,因此位於權威者一旦遇到自我衝突,往往無法調適壓力。從外在的層面來說是人給予的『社會身份的期待』的壓力。從內在來說是『自我期許的壓力』,在這兩股期許之下,會使自己更有壓力,並且是更強烈的無助感。

對於身份角色,或許應該重新去界定,什麼是生活下的自我,什麼是身份上的自我。如今現在台灣社會所處在的身份地位越高,而壓力的情形也是越大。試問這些的壓力,有多少是社會的期許?對於職業身份與自我認同,也應該對自己需要在審視一番。相對的對別人的身份其是否也該做事度的調整。

其實陳華國醫師的事件,不只透露出我們的社會對專業的期許,還有更多的社會問題存在。但是想一想,職業身份外的我們,其實也是一樣的。一個職業的身份一到生活,多少還是會有衝突,但是面對這樣的衝突,該抉擇的是什麼?選擇自我衝突?還是解脫困境?

 

04國防科技-神州六號與軍購的反省

軍購之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安全,而非操作於政治之目的。最原本的基本意義,到現在雙方仍未有初步的共識。君不見,本國在吵軍購時,神州已飛外太空。這也暗暗的指示出大陸的科技已是我們難以想像。其實軍購按一直到現在都沒有進步,有的只是執政黨與在野黨雙方的角力競爭,一個政策可以討論那麼久,這也是浪費國家行政資源。

遙想1014日之新聞,青藏鐵路15日完工。這也可以顯示出,中國大陸的行政效率吧!反觀自己,是不是束縛了自己,行政室不是讓我們腳步遲緩呢?或許軍購是很難有定案,但要謹記的是,在現代的世界裡,你慢了別人一步,你就是輸人一大步。所以在吵軍購按時,不妨去想想我們已經落後別人有多少。

神州已回來了!軍購還在遙遙無期。國家的政治行政有待檢討,若是止步不前,終究無法進步。現在是不是應該有所警覺?或許現在軍購被談到現在已不重要,只是能不能提高自身的敏銳度去觀看這個世界。如果還如同井底之蛙來看世界,那麼也未免太可憐。

現代的戰爭已是科技的戰爭,國防也是運用科技在作戰,神州六號升起,如同當年美、俄在競賽科技一樣,神州六號在今日的升起,相信也是證明自己也可以擁有霸主的一方。如果,以為中國眼光只有未收復的台灣,那是不是也太可笑了呢?

 

05軍購有何意義

軍購預算已35次被否決掉,而現在與美國的關係漸漸緊張。美國不時放話說台灣不軍購,國防不保障。台灣不軍購,那又何妨。國防部擔心軍購,但中國可不關心台灣有沒有軍購。現在中國視野早已不是台灣,又何必螳螂擋車?美國向來是利益的國家,沒有軍購的利益,台灣還有許多利益,台灣軍購也只是美國一項利益而已!美國忌憚著中國,會放棄台灣不保護?從利益的角度,美國是不會草草放棄。如果認為台灣會是第三次大戰導火線,那也太可笑。

遙想論語中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子貢問政治,孔子說:「足夠的兵力,足夠的食物,人民信任國家。」子貢說:「若不得以,這三個先去掉哪一個。」孔子說:「去掉兵力。」。子貢說:「若不得以,這二個先去掉哪一個。」孔子說:「去掉食物。人本來都會死,人民不信任國家,國家是無法支持下去。」。而從高捷弊案現在國家是值得信任嗎?台灣貧富差距漸漸大,人民吃的溫飽嗎?

人民信心不是靠強大武力,而是國家對人民負不負責。能不能讓人民溫飽,對國家政策有信心。在當下的台灣,軍購是否可行的必要,已經很明顯。若人民一旦對國家失去信心,就算買到最先進戰爭武器,也不能讓人民過著安樂生活。試問國家高層,現在要去兵?去食?去民信?

 

06軍購之利益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從現在台灣來看,有沒有軍購的必要?買了軍購,又對兩岸有什麼樣的影響?一個軍購,何德何能可以持續到至今。既然可討論那麼長久,必有其價值可觀焉。那麼軍購的利益是在何處?

軍購是國民外交的利器,可使美國心情大悅,解決美國些許財政問題。而又可使台灣可以加強防衛,建立國防安定,確保人民國防安全。以上是兩大利益,但為何軍購一案至今,仍未決定並且延續?首先是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軍購的利益的龐大是眾人所知,然而只問一句,買軍購做什麼?

其中必有文章,軍購可以使國家安全。更確定自己是有主權的國家,並且明白自己在國際地位。透過軍事的武力來展保衛自己並展現自己的權威,讓別人所知,這個國家也是不容欺侮與侵犯。那麼這樣就可以代表國家可以自由獨立嗎?試問這個想法是不是太過天真?如果,軍購可以不被他國侵侮,自然軍購可行。但軍購是否可以安國家有待爭議。

如果軍購可使美軍防衛台灣成為必然,那麼支持軍購是必然的。然而,美國會不會為自身利益,而放棄台灣?美國財政的危機,是否能支持再一次的防衛戰爭是有待商議。軍購的利益,所帶來的是戰爭還是和平?恐怕能決定的只有自身的國家。

 

07軍購的賽局

    最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奧曼(Robert J. Aumann),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謝林(Thomas C. Schelling)共同獲得,而提出賽局理論則是得獎之原由。那麼台灣與美國的軍購又是如何的賽局?其中玄妙可以娓娓道來。

    美國賣出軍購,為了自己國家財政,台灣軍購,為了自身保障。在這樣的買賣關係,成立合作似乎是最好的結局。然而,為何仍有人反對?美國賣軍購,以利益為考量。而台灣買軍購是希望美國的保護。但賣出軍購美國卻不一定會保護台灣。台灣其實也知道,軍購能否預防中國的侵犯,然而這個軍購只是一個要求保護的表象。

    美國賣軍購可解決財政危機,但仍是會擔心台灣會無忌憚的挑釁中國。而台灣若買了軍購,可以更進一步的國際正名。然而,能確保買了軍購,美國一定保護台灣嗎?雙方都有自己最大利益的考量,因此誰都想要成為贏家,可悲的是,賽局理論中,雙方條件應該是平等的。從美國與台灣軍購看來,台灣似乎是弱勢的一方。或許「無限重複競賽」,讓美國認為台灣是可以長期合作的對象,畢竟台灣目前政局是有需要的。

    博奕的賽局理論,只想為自己獲得最長遠地利益,然而在這一往一返間,台灣選擇不得不買單的悲劇,這是很合理,但也很可悲。或許從中獲利,乍看之下似乎是雙方勝利,但實際上,卻是有重大損失。

 

08沒有政見的選舉後的省思

有鑑於台灣每次選舉,真是琳瑯滿目各出其招,一場選舉竟然沒有政見,恐怕台灣也是頭一遭。既然沒有政見的選舉都選的下,那麼台灣也算是一項奇蹟。從李遠澤院長所說的政見不一定要兌現,那麼人民要政見作什麼?孔子曾說過:「民無信,不立」。這一次選舉民進黨的失敗,或多或少是對國家的不信任。因此,沒有政見,是不重要嗎?或許不一定兌現,所以不重要吧!

這一次的選舉非常奇特,回過頭來想一想,真不知道這次的選舉,人們只是為了選人而選人,這或許是台灣人民一直所漠視的政治。為何如此說是漠視?因為有些人民只相信參選人,而不去質疑參選人,盲目的追求,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每個人都該有些基本的質疑,而不是因為他是誰而選他。或許人人都很繁忙,因此,對於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傳遞,只有透過片面的訊息,不深入而決定。

一場選舉,誰當選了,對於自己重不重要?重要是能不能看到自己選的當選人,是否能為人民多出一分力呢?一場沒有政見的選舉,究竟是台灣人民的選擇,還是候選人的策略,請台灣人民的自己好好的思考,什麼是選舉,什麼是自己需要的公共福利,而不是盲目的追隨,這樣才是真正民主。沒有政見的選舉,不會覺得這是一項奇蹟,也是一樣警惕嗎??

 

09選舉之後

選舉之後,黨務開始檢討誰誰誰的過錯,誰誰誰該負責,但是有誰誰誰該為人民服務?許多次的選舉以來,都是如此的檢討,如此的談論,但有誰問,在選舉之後,誰幫人民作了什麼?這是一直以來很有趣的事情,因為,人不一定要會做事,但一定要會選舉。選舉的結果,只有誰當選最重要,其他候選人有沒有付出實現承諾的並不重要。這是一項民主奇蹟,還是一個政治的遊戲?

許多人民還認為自己在政治中可以獲得很大的主權,並且可以選出賢與能。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選舉的意義應不是選人,而應該是選能吧!那麼又為何參選人當選後不去監督看看是否有為人民做事呢?我挺他是因為他是XX黨,這樣的選舉也有失公準吧!是否受了宰制而不自知呢?想一想吧!究竟選舉之後,誰來看當選選人當初政見的支票呢?

選舉在於選出會做事的人,而不是選出最會選舉的人,試想一想自己是選人還是選能?還是這個能是大家口耳相傳的能?謹慎的去思考,民主才不會盲目,民主方能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受誰誰誰的影響。民主要有自覺的能力,而不是被動的去選擇,這樣才是真正的民主。在選舉之後的你,你是漠視的,還是積極的呢?好好想一想你自己要的是什麼?為自己站出來,而不是為了誰而站出來,這樣選舉才有意義。

 

10政治與傳播

猶記得2000年的民進黨文宣廣告,用溫情的方式,贏得大眾的感動,於是成為選舉功不可沒的傳播工具。有鑑於此,所以在2000年之後,在選舉時廣告方面,就不停的刊登競選人等等。其實各家電視台,很難沒有立場的。本來國政不應干涉媒體,但是電視台需要最新訊息,因此,還是得與國政有密切關係。如果電視台造成獨漏,那麼對電視台而言是一種傷害。國家干涉媒體,應不應該?或許新聞該有一些限制,但是也該有些自由。

台灣的新聞其實是很自由,但自由的可貴,在於人人的彼此尊重,如果國家不尊重新聞自由,而處處作為政治選舉的工具,那麼這樣也太可悲。或許,傳播這些競選廣告,對電視台是一種利益,不過卻也使電視台不得不加入立場。因此,想要有公正的媒體,恐怕已經是不可能了!

所以聰明的閱聽人,要自己去評斷是非,不是任何廣告政治文宣誰做的很好而選舉投票給誰,而是到底誰有幫助地方或國家的人才是。傳播資訊多撩亂,唯有自我認知最重要。深處在這種迅速的年代,你的閱聽選擇,是該積極的接受訊息,還是被動的接受訊息?

選舉將要到了!你會不會受到電視競選廣告的影響呢?如果會的話,也請想一想為何吧!閱聽者的我們要有行動者的想法,可別被大結構環境所限制你的行動。

 

11下台負責的藝術

台灣每逢政治上出了弊案或是行政錯誤都會用下台來負責。說起來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從國小課本也知道,所謂的負責是勇於認錯,而且是真心檢討,能避免犯同樣錯誤。試問,台灣的政治人物下台,有多少是真心檢討自己的過失?下台只是沒有了職位,但是問題依然存在,這個真的叫做負責?留爛攤子給人叫做負責,這不是非常可笑。又再試問下台之後,這個爛攤子,是下一個人收拾,不是嗎?那麼這樣真的叫負責,這真的是貽笑大方。不禁問問,各位君,你們認為這樣叫做負責嗎?

下台負責的藝術,應該是走的精彩,讓人所稱道,而每次台灣的政治下台,都是令人憤恨,甚至可笑,甚至讓人覺得丟臉。這種下台在台灣真的是屢見不鮮。說不定國小生所說的負責,遠比這些政治人物所做的下台負責的行為標準還要來得負責。然而負責不是從言語上來說,而更是為自己所做的後果作為收拾,這樣才是完全的負責。試問,台灣現在有多少政治家有完全對自己所犯的錯負責?還是依然在官位上享受著厚祿呢?現在所看的下台的官員,到現在四處威風依然可見,這個真的是很大的笑話。如果政治人物每個人都能收拾對自己造成的結局,這樣國家或許會更加清明,然而台灣現在國家清明嗎?或許要由全民來監督反應才有用吧!

 

12下台負責的結果

說到台灣的政治下台負責是非常有趣,除了下台就以示負責外,甚至下台的人,最後受到懲罰的人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處分,反而可能因為護主有功,反而得到更高的位置,這樣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如果負責最後的結果是這樣,相信再笨的人也知道,這根本是政治間的利益交換。如果下台負責就能得到更高官位,作為一種變相的懲罰,那麼人人恐怕都要搶著負責下台吧!

這一種可惡的惡性循環,不斷的持續下去,最後傷害的只是人民而已!所謂的羞恥也不知,到哪裡去。如果這是人民所選的政治人物那未免也太可恥。雖然不能用高道德標準來衡量政治人物,但是用這種方法來讓自己獲得更高的官位,那真的很可恥,而用這樣的方式來給下台負責政府的人獲得更高職位的人則更可恥。

每次的下台負責,而自己獲得更多利益,這樣的政治,只是欺騙人民被而已。人民也應該關心,下台負責的人最後的去留,甚至有沒有為自己的行為作檢討,而不是每次下台就不了了之,漠不關心。唯有這樣的監督才能讓真正的讓下台的人真正負責,如果這樣類似的情形,人民也應該必須反映,表達不滿,這樣才能真正的肅清不好或不適任的官員,這樣國家才有所謂的希望,這個是你我一同共同維護才可以,而不是漠視,不關心。

 

13父母燒炭自殺-孩童何辜

台灣社會近幾年來,自殺案件是逐年升高。而從以前對自殺而言多屬跳樓或是服用安眠藥及割腕等等。而自從有第一位燒炭自殺後,以後就許多人採用燒炭自殺。然而現代的自殺,並非以往殺自己,甚至還要與誰誰一起身亡。而小孩子往往是無辜被父母犧牲的一群。而通常父母的理由都是小孩子未來一定未來會成為孤兒很可憐,或者孩子以後生活必遭人指指點點或嘲笑,所以與騎小孩以後活的那麼辛苦,那麼不如跟父母自己一起死不是更好,於是就帶孩子一起自殺。但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小孩子又何嘗願意跟父母一起死?試問陪著父母一起死的小孩又何嘗幸福?大人的世界小孩不懂,又和必要親手把小孩斷送自己的手上?

眼看這社會的結構,慢慢的有著攜子自殺的浪潮,這個是非常不可取。或許當這些想要自殺的大人們應該聽聽看孩子們的想法,但是孩子又怎麼知道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或許不如勇於面對將來,這樣才是真正解決之道。不管父母有沒有帶子孩子自殺,終究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奉勸有自殺念頭的父母,想想與孩子面對將來,為了孩子不要去自殺,字少自殺可能只是一時的念頭而已,人生的轉捩點會不會因此而改變?,至少父母不自殺,這樣就減少傷害到自己的小孩,不是嗎?

 


14台灣教育懲罰之意義

台灣教育總是脫離不了懲罰,猶記得以前老師們的懲罰方式有許多種。用藤條或椅子上的木板,這種類型大部份都是讓人立即的達到疼痛的效果;而另一種是罰青蛙跳或伏地挺身,這一種是會讓人感到勞累的;而又有罰站及罰跪的,這一種是會讓人感到羞愧不舒服的。舉凡應是這三類,筆者小時也是這三類的常客,甚至也可以分析被什麼打是最痛,就這樣渡過國小與國中生活。相信大家回想起是不是有感同身受?

然而現在體罰漸漸從教育上撤出,這些懲罰機制也很少存在。只是竟然有老師用罰錢的方式懲罰學生這還是頭一遭!這個剝奪,究竟是剝奪是學生,還是家長?這樣的問題不禁試問懲罰的意義何在?從古典行為學派來說,只要給予負增強,那麼學生得到教訓,就不敢再犯,也就是刺激與反應,但顯然的,這樣的效果並不顯著,學生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抵抗老師,而最後懲罰只是做為一個手段,學生可能不悔改,反而更變本加厲。

從教育的目的本身來看,教育是讓孩子瞭解什麼是是非以及知識上的訓練思維,如果老師連是非都分不清,又如何教育下一代?懲罰的意義在於讓學生曉以大義,而不是只有像行為學派如此的簡單,所以身為教育者是否能夠在懲罰的同時清楚這些意義何在?

 

15台灣少年維特的煩惱

讀完了夏霏的「國中學生問題多,老公筆友樣樣來」及李福生「青少年的愛慾─不能分不清老虎與老鼠」,不禁想想,青少年面對愛慾問題有那麼嚴重嗎?老實說,真的有些嚴重,隨著社會對自由的思潮,人們更能表現自我,面對這樣環境下,對於充滿遐想的青少年,的確會顯然的不知所措。台灣現今家庭也大多是雙薪家庭,父母的關懷也自然少。所以,青少年又該如何自處?或許同材是最好的慰藉。請問在功課壓力下,父母與師長在青少年中式反叛的對象,他們又該如何解脫尋求一種沒有課業的壓力的寄託?

遙想當初以前青少年對愛情遐想是從小說中,而現在是在電視劇與網路中,透過這些刺激,也使得青少年更進一步可以達成對愛情的渴望。只是這是真的所謂的愛情嗎?這個又是個可以解答很多方向的問題。青少年愛慾問題,不單只是這個群體問題,家庭或社會多多少少都有責任,不過最主要還是個人問題。在懵懂未知的愛情觀下,可能傷害自己而不知。愛情也不是單單的愛對方就這們簡單,還有很多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事,這些問題,可能不是只有靠遐想就能解決。父母或師長的關懷是很重要,而父母或師長能適時的拉住青少年脫疆的行為更重要。或許我們該關心青少年煩惱的是什麼,這樣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吧!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