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教育之實施與發展

顏妙芳

嘉大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所

 

壹、前言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潮流的影響,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行,舉凡英語師資的培育和從國小開始學習英語等相關政策,主要為拓展學生的國際觀視野。但由本土意識的抬頭,鄉土教育也成為教改措施中重要的一環,以下將敘述鄉土教育的定義與特質,以及鄉土教材的設計,進而說明鄉土教育現行的問題,和鄉土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

 

貳、土教育的定義與特質

鄉土教育是課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環,具有其重要性。各家學者對於鄉土教育的定義莫衷一是,學者錢富美整理綜合各家學者的意見,將鄉土教育定義如下(錢富美,2000):

鄉土教育所包含的意義有:其內涵包含認知、情意與技能方面,在認知方面,重視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各領域的整合教育,在情意方面,從瞭解個人的鄉土文化開始,重視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感及鄉土意識,在技能方面,藉由本土化、生活化與社會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習到的事實、原則和技能運用到真實生活中。

由上可知,鄉土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幫助學生從自身的周遭環境進行學習,不僅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更有助於學習內容的意義化。

鄉土教育也包含了下列特質(郭至和,2002):

一、土教育以學生周遭生活之人、事、物為中心,以生活化、社會化及本土化為導向。

二、土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是以人文精神為依歸。除了讓學生了解人與環境間相互影響的互動關係外,並以培養鄉土情感及鄉土意識為宗旨。

三、土教育是綜合性的教育。也就是結合自然學科、社會學科及人文學科之教育,是科際整合的教育。

四、土教育不只是認知、技能的學習,更是情意教學的最佳方式。

 

參、鄉土教材的設計

鄉土教材的設計可分成教材大綱的設計、教材內容的編選與教學活動設計方面。茲分述如下(王曉慧、游子瑤、廖書瑩整理,2001)

一、教教材大綱的設計

(一)鄉土教材的教材大綱設計應因地制宜,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僅供參考。

(二)國內外出版的鄉土教材大都偏向社會科或地理科,因此對於目前國小「鄉土教學活動」的正式教材而言,只能當作參考之用。

(三)因應鄉土教材本身的獨特性與活動化,以活動的方式融合各科教材裡,作為國小「鄉土教學活動」教材大綱設計方式的一種。

二、教材內容的編選

鄉土教材內容的編選,可採取下列三個原則:

(一)鄉土教材需具備鄉土教育的價值,能配合教學內容,代表各地區的特性,或具備文化傳承意義。

(二)鄉土教材的選擇須注意教材內容的知識性和現代感。

(三)教材內容能滿足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的原則性要點,有以下幾點原則:

(一)教學目標的擬訂兼重目標導向和過程導向。

(二)情境的分析包括學校內和學校外的分析。

(三)依據教學資源的性質,決定教學活動的方式,設計多樣性的教學活動。

(四)注意空白課程的彈性運用。

(五)教學設計應以教師容易教、學生樂於學為原則。

(六)整個教學活動應包括開始的活動、進展的活動和結束的活動。

(七)提供家人和社區人士參與的機會。

 

肆、鄉土教育現行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準中,特別設置鄉土教學科目,強調鄉土教育,其實是本土化運動潮流下的產物。鄉土教育即是本土化教育具體而微的措施,旨在彰顯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而鄉土教育的實施,各地方政府為表重視,也有許多的相關措施。但中小學的鄉土教育卻可從以下兩方面察覺到其「表面化」的現象,而使鄉土教學流於「裝飾性」,茲敘述如下(周淑卿,2000):

一、重視鄉土教學成果的展示,忽視實際教學過程

各地方政府為提倡鄉土教育,設置與鄉土教育有關的重點學校,如南管、舞舞獅、扯鈴等。學校也舉辦各項鄉土教學的相關活動,如母語、民俗體育競賽等。這些原是加強鄉土教育成效的輔助性措施,反而逐漸成為鄉土教育的主體。而宣稱已融合在各科課程中的鄉土教育,卻往往被忽略。而各級教育機關在評核鄉土教育的成效時,所檢視的多是這些原來的輔助性措施,使得鄉土教育的課程和教學過程,並不是評鑑的重點。

二、偏向鄉土知識的傳遞,忽視學生的情意體會

鄉土教育有認知層面的學習目標,但主要應是一種情意教育。對於鄉土的歷史、地理、文物等認知,其目的在於培養熱愛鄉土的情懷。如果只是在原有的各科教材中強調一些需要記憶、測驗的鄉土教材,卻不能激發學生的鄉土情懷,如此只是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伍、鄉土教育未來的發展取向

根據林瑞榮(2000)對於鄉土教材的研究結果,可歸納出我國鄉土教育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我國鄉土教育的發展呈現出擺的現象,意即從過去忽視鄉土教育,且未正式設科教學,到現在矯枉過正的作法,都不利於鄉土教育真正的落實。未來對於鄉土教育的定位與發展,值得繼續深入探討。

二、鄉土教材的評鑑工作包括建立鄉土教材評鑑的重要指標,重視學校本位的鄉土教材評鑑與學校的彈性設計空間,而評鑑的範圍也應包括正式教材、教材發展、教材實施、與學生所得到的經驗等課程層次。

三、鄉土教材的設計應包括教材大綱的設計、教材內容的編選,以及單元活動的設計,建立鄉土教材設計的原理原則,以提供教師進行設計鄉土教材的參考,加強教師設計教材的能力。

四、我國鄉土教材評鑑與設計的相關研究非常缺乏,未來應加強學校本位的鄉土教材評鑑,重視鄉土教材背後的潛在課程分析、落實教材評鑑與教育研究的結合,並繼續加強發展學校本位鄉土教材的研究。

 

陸、結語

鄉土教育的實施其重點應是,讓學生能有機會學習關於自己家鄉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培養學生認同家鄉、關愛家鄉的情懷,進而能身體力行。是以鄉土教材的設計與教材內容的編選,更是不能偏離其教學目標。在評鑑方面,應注重鄉土教材背後的潛在課程分析,也應繼續加強教師設計、教學鄉土教材的能力,以及學校本位鄉土教材的研究,以期學生的學習能更具完整性。

 

參考文獻

王曉慧、游子瑤、廖書瑩整理(2001)。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專訪林瑞榮教授。今日教育,66,頁37-44

吳宗立(2003)。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實施。國教天地,153,頁13-19

周淑卿(2000)。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91-102

林瑞榮(2000)。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73-90

郭至和(2002)。鄉土教育在國小的實施與展望。社教資料雜誌,286,頁1-4

錢富美(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談鄉土教育課程統整之途徑。社會科教育研究,5,頁177-192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