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時代的親職工作

 

周金木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    前言:

 

     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已經不是以前的家庭,父子、母女、父女、母子幾乎忘了擁抱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只從父母繼承了面孔,家庭教育成為空談。還記得最近一次和孩子擁抱的時間嗎?孩子最近的身高及體重是多少呢?忙碌的社會生活,幾乎讓我們做父母親的忘記了這些應該注意的東西。

    父母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個重要他人,也是孩子學習社會化的重要老師,父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無時無刻反應出父母在生活上的一言一行。俗語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生活當中,我們常常可以到母女檔、父子檔,長得真的好像,從相貌、說話的語氣、行為舉止等,都可以看得出來是從同一家加工廠製造出來的,因為,實在是太像了,孩子的生活環境當中,其實受到父母親的影響相當大,尤其是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行為舉止、社會價值觀念,絕大部分都是受到父母親的影響。

 

貳、    新時代的父母:

 

一、新三十六孝

    這一代的父母親走過了社會最艱困的時代,石油危機、經濟起飛、家庭即工廠、股市狂飆期,到現在經濟繁榮的時代,像我們四、五年級的同學,小時候,要讀書,父母親哪有時間管你?能讀你就用心讀,因為,賺錢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來問你的功課,月考後看看成績就不錯了,說實在的,其實我們的父母親也不知道怎麼教我們,順其自然啦。

   

「…我們小時候的時候,五十年代,那個父母親大部分的教育都是國小,國小的程度,因為國小程度,他們生兒育女完之後,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讀就讓他讀,所以他~因為他自己國小程度,他也沒有辦法說一一來教我們,主要是順其自然…」

 

    開學初期,最常看到父母親到學校走動,有些是和班級級任導師溝通,有些則是幫孩子帶東西過來,因為,孩子忘記要帶東西了,吃午餐的第一天,千交代萬交代,餐具一定記得帶,可是就是有一些糊塗的學生忘記了,但是他們有勤勞聽話的家人會幫他送餐具,而常常忘記帶東西的學生,幾乎都是那幾個,只要一通電話,他們的家人都會幫他拿過來。

   

「…有時候,看到那幾個學生心裡就很生氣,因為每次放學都跟他們講,睡前要檢查書包及學用品是否記得帶,每一次講都沒在聽,聯絡簿抄了不知道在幹什麼?真是很生氣…而他們的爸爸、媽媽真像現代孝子一樣,每一次忘記都幫他送來,有時午餐還送飲料來…」

 

    孩子的生活習慣,其實跟大人的價值觀有相當大的關係,孩子的健忘症,如果說大人覺得沒有關係,孩子也會覺得父母親,幫我拿東西到學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然我怎麼上課,大人總是不忍孩子受到老師的責罰,往往都會當起現代孝子,尤其是在目前社會少子化的趨勢下,不疼孩子,誰還會來關心他們,,做父母的當然是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小孩ㄚ,不然做父母是幹什麼?

   

二、另類的代理父母:

    大量的外勞引進台灣之後,幫助了許多的家庭,當然,能夠請得起外勞幫傭的家庭,經濟生活水平都是相當高的,這些外勞幫傭有一些是要幫忙照顧家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而很多時間,她們的另一項工作就是照顧家中的小朋友,因為太太、先生都相當忙,她們要把少爺或是小姐照顧好,不能有所差錯,否則會挨太太、或是先生的責罵,因此,幾乎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透過台北市仁愛國小王美蘭老師帶領學生製作網博的「異國好幫手,外籍幫傭在台灣」計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當中外籍幫傭的心聲。

 

    我們學校,上、下學時間,人來人往的接送家長,其中包括了逐漸融合於我們社會的-外傭,早上,隨著一波又一波上學的人潮,隨便一瞄,便可看到許多外傭背著小孩的書包,護送小孩們上學。

以前的班級,有人的東西忘記帶,一通電話打出去,叫那些外傭送來,一副在自然也不過的事。隨即而來,四點鐘還沒到,校門口就擠滿了要接學生的家長們,但很多都是默默付出的外傭們等在外頭,等著接小孩們放學回家,幫他們背著書包,跟在小主人的後頭。」

    這些外籍幫傭的家庭,父母親的身份地位應該都是相當中上之流的人士,為了事業、前途努力的在打拼,因此,大部分都是以雙薪家庭為主,父母親有相當優渥的經濟基礎,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事業,給了公司,所以,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來陪孩子,對於孩子往往會有一份虧歉感。所以,就請幫傭來協助照顧孩子,加上前幾年,開放外籍幫傭進入台灣,大家都認為請一個外籍幫傭,等於是請了一個英語老師及一個幫傭,一舉數得。其實,事實上恰好是相反,因為,許多外籍幫傭,本身的英語都不是很道地,說話都有一股地方腔調,加上不是很純熟的國語,造就這些被照顧的孩子們,耳濡目染下,就連國語的發音、聲調都是怪怪的,等到父母親發現孩子的國語發音很奇怪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三、阿公、阿媽當靠山:

    在雙薪家庭當中,孩子的托育問題,往往是爸爸、媽媽最傷腦筋的一件事,白天兩夫妻都要上班,不可能一個人辭職帶小孩,尋找保母成為雙薪夫妻最急迫的問題,尤其是一位優質的保母,因為,現在的媒體常常在報導惡質保母虐童事件,讓許多的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托育都相當重視。因此,在許多因素的考量之下,阿公、阿媽成為孩子托育的最好人選了,孩子交給阿公、阿媽在帶,一方面可以讓老人家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另一方面父母親們也比較放心,不必擔心虐待的事件發生,因為,自己的爸媽照顧孩子,比較細心。只是,時間久了,原生父母親的教養方式,往往是爸爸媽媽在管教孩子最大的阻礙之一,因為,他們是孩子的靠山。

 

「…我們家裡,因為我們夫妻倆都要上班,而且都在彰化,孩子就交給我媽媽帶,二十四小時的,我們就利用週三及星期假日回去帶小孩,…三歲前還看不出來,三歲後,兩兄弟就很明顯,一個靠山是阿公,另一個就是阿媽。每一次不聽話,我哪要修理的時候,就立刻跑到我爸媽哪邊去,找他們當靠山,我們有想過要帶回來自己帶,可是白天要上班,就沒有再多想了,真不知要如何管教…

 

    原生家庭的爸爸媽媽協助我們帶小孩,,原本是一件相當好的事情,但是當面對到孩子的管教問題時,父母親的角色扮演上,就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因為,自己的爸爸媽媽插手面對孫子管教時,往往基於疼孫的心態,成為孩子行為結果的靠山,讓父母親在管教時,受到很大的打擊,會有一股管不上來的感覺。

 

四、冰山的一角:

    或許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強烈,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多元價值觀的社會,怎麼越來越亂?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青少年械鬥、飆車的社會新聞,年輕的父母親動不動就虐待孩子,我們的社會病了,而且病的非常嚴重。」

    早期的社會文化相當的純樸,人們所接觸到的中國文化及思想,都是相當傳統的,因此,跟著優良的傳統文化走,感覺不到社會的亂象,或許當時候社會的進步是相當緩慢的,但是成幾何時,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的快速流通,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後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社會一變再變,快速的變化讓我們有一些追不上的感覺,因此,最近有些人開始,懷念起傳統的文化及思想了,在有心人士的大力疾呼下,人們開始重視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實品德教育的基礎在家庭教育的落實。

    一九八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特別指出,道德、倫理、價值觀的挑戰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二十一世紀教育擬定新方向的全球教育資議會點出:塑造積極樂觀、品格高尚的好公民,是各國教育的重點。品格教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世界各個先進的國家,都以此為目標,世界各大企業用人都是以個人的品格修為為優先考量。

 

參、    品格教育,大不如前:

 

    天下雜誌進行品格教育的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的水準,不論是教師或是家長,均認為品格教育很重要,可是對於家庭品格教育,家長點頭,老師卻是搖頭,顯然教師和家長對家庭品格教育,及這一代國中小學生的品格程度,有認知上的衝突。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很明顯有差異,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說:「學生放兩個月的暑假,生活教育就退步了。」很顯然在老師的眼中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學生而是學生家長。

    每學期學校的開學初期,例行性的工作就是召開家長說明會,或是班親會,希望透過會議的說明,能讓家長瞭解學校的教育工作,及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希望家長能積極配合學校的運作,結果每一次來的都是對孩子教育相當重視的家長,而真正需要教育、溝通的家長,他們卻都不來,可是當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時,往往都是第一個責怪老師的不對,類似這些不配合的家長,也是老師頭痛的人物。

    媒體、政治人物的模範效應,使得我們打開電視、閱讀報章雜誌等,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一些,謾罵、意識價值撕裂、沒有痛癢的話題,新聞炒得越厲害,表示大家都關心,殊不知這些媒體、政治人物,正一點一滴在吞噬我們思想、文化、及價值觀。

    我們的品格教育大不如前,不是老師、媒體的責任,也不是家長、政治人物的缺失,是我們整個社會都要負責的。

 

肆、品格從家庭做起:

 

家庭是人生重要的堡壘,是生活疲累的休息場所,以及建造人格心靈的活水泉源。而父母親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個重要他人,第一個級任導師,也是影響下一代成長與發展的重要人物。對於影響一生的價值觀及品格教育,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反射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的生活習慣都是跟著父母親在學習的,因此,身為二十一世紀的父母親們,責任是相當重大的,。

陽明醫學院洪蘭教授指出,從幼兒的腦神經發育來看,「從零到五歲的內隱學習相當重要,它是人格形成,跟著你一輩子。」越小的孩子,學習的潛力越大,因此,孩子的人格發展,其實在幼年的時候,是相當重要的,而他們學習的導師就是各位爸爸、媽媽,各位為人父母的家人。

品格教育的時代,父母親的親職工作更顯得重要,家是孩子生命的泉源,心靈成長的空間。雖然,社會和媒體上充滿不健康的訊息,成為孩子品格教養的負面教材,雖然,我們的社會上,充滿了追求金錢和名利的氣息,我們這個社會失去了可以做為孩子人格教育的模範,但是,在生活的角落中,仍有許多的父母親衷心的相信,從自己的家裡,可以開始改變,他們願意彎下腰來,認真學習如何成為父母親,成為孩子堅強的教導基石。因此,我們可以從我們身邊開始慢慢試著做做看。

 

一、陪孩子成長: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回來。

現在人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時間。現代的父母親年輕時,全力衝刺在事業上,捨得花錢請外傭、幫傭,來照顧家裡面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幫孩子選擇最貴的補習班,請最好的家教到家裡面來上課,上全美語的英語學校,買最好的玩具,家裡面又成堆的故事書,……他們自以為給孩子全部的世界了,孩子應該沒有話說了吧!其實,孩子失去了父母親陪伴成長的機會了,他們的到了物質的全世界,卻失去了人格心靈的世界。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有時間陪孩子,在目前台灣少子化的年代,父母親可以給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有錢無閒的父母親越來越多,孩子在家裡面,在他成長發育的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許多行為偏差的孩子,有許多都是家庭經濟相當不錯,只是父母親都沒又時間陪他們,在孩子最需要父母親關懷的時候,他們卻是缺席的,因此,只好跟著同儕,跟著關心他們的人一起混日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聰明的爸爸媽媽,在你們事業的衝刺過程中是否願意,停下腳步來看看孩子的成長,你有多久沒有看孩子的聯絡簿了,多久沒有抱抱孩子,孩子現在多高了?

 

二、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用身體語言來示範給孩子看,為人處事該怎麼樣才是正確的。為人父母在家裡面要事事做良好的表率,當孩子倦怠讀書時,陪孩子一起讀書成長,家人做工作,全家一起同心協力分工合作,父母率先領導,親自示範。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相當小心翼翼,避免不良的榜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就會學到良好的言行。在葉老師的的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親的身教的重要性。

 

我們家的小孩子也要幫忙弄早餐,像小孩子要煎蛋、泡牛奶,然後洪老師會像是午餐、晚餐,然後碗都是我在洗的。…這樣小孩子看到才不會有話說,爸爸不用做事這樣子,我們有時候會對孩子有一種∼我都做了,所以,你應該沒有話講。

 

前一段時間,網路流傳穿一個口號,就是「關調電視,當一個關機族。」什麼是關機族?就是關掉電視機,留更多的時間可以跟家人做互動,讓我覺得相當感動,因為,當我們在面對孩子的管教時,父母親要求孩子上樓做功課時,自己卻在看電視,對孩子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孩子會抗議說:「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看電視,而我們卻要上樓做功課。」其實,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各位爸媽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因此,當你要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各位爸媽請先帶頭做,讓孩子有一個楷模學習的機會。

 

三、成長的維生素: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多元化的,孩子對於環境的反應也是相當複雜的,因此,建構同理心看待的學習環境,對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的維生素。一棵果樹要長得好,而且要能結實纍纍,除了本身的條件要好之外,農夫的辛勤耕耘,灌溉施肥,都是必然的條件,孩子的教育也是相同的道理,孩子的成長需要許多的維生素來幫助他們成長。

第一種維生素叫做關心,關心孩子的成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培養孩子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

第二種維生素叫做瞭解,瞭解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發展,更要讓孩子瞭解父母親的觀念及作法。

第三種維生素叫做尊重,尊重孩子是一個成長獨立的個體,讓孩子也有發聲的空間,做父母親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孩子有心事不敢跟父母親說,其實,當父母親尊重孩子時,孩子自然將父母親當作是朋友,願意將心事跟他們分享。

第四種維生素是責任,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父母親關心孩子、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愛他就是要他負起責任,當孩子自我決定的一些事情時,做父母親的尊重他的看法,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讓他知道,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愛孩子只是要他做這個、做那個,不用負責,有爸媽可以撐腰,那這種寵愛態度只是在害孩子,不是在幫助他成長。

第五種維生素叫做同理心,用同理心來看孩子的成長,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的人,孩子在想什麼事情,其實我們做父母的都知道,因為我們是過來人,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往往會有一些叛逆的行為,讓許多父母親相當頭痛,其實,想想我們自己年少的時候最需要什麼,孩子就是要什麼,跟著孩子的感覺走就對了。

 

四、愛的環境:

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要先學會一件事情:會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建立愛的環境是每一位做父母親的應有的基本觀念,孩子在的愛的環境中,自然成長茁壯,一個有愛的人,自然能夠愛人。孩子在成長的階段,需要父母親無私大愛灌溉,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動作都是最美的,孩子剛會走路時,看著孩子的小腳,細緻的皮膚,真美!剛會說話,當孩子說出爸爸,或是媽媽,都會讓我們感動不已,因為,有愛的關係,以最美的心情,看待孩子成長的每一件事情,喚醒孩子沈睡中愛的力量,因為,「愛」是孩子道德教育的基礎。

   

五、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國家的根本。

最近教改的問題焦點在李遠哲博士為十年教改道歉,教育的改革的確讓孩子的學習更加活潑、多元化,根據『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家長認為,孩子的中文表達、做人態度、自我學習、生活能力,是教改後下降最多的能力。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的考試成績,分分必爭,科科必較,但是對於孩子的生活紀律與規範,卻視若無睹。每天放學的時候,除了車路隊、家長接送之外,隊伍最長的是安親班的路隊,父母親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來管理孩子,就把孩子將給安親班,孩子的常規訓練、生活教育,似乎都跟家裡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孩子每天都在安親班,週一到週六,加上週日的才藝班,孩子都交給了安親班、才藝班,這是父母親很不負責任的作法。

早期的學校課程還有團體活動,童軍教育是其中的一項課程,當童軍組織變成民間法人後,許多學校都將童軍活動給放棄了,孩子沒有機會可以學到童軍的精神: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孩子沒有親身實踐,無法體會服務的真諦,因此,在家裡,讓孩子協助幫忙做家事,從洗碗、掃地、整理書桌、房間,勞動四肢鍛鍊處事的能力,進而透過家事工作,可以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也讓孩子有一股成就感。

 

伍、結語:天下父母心

 

孩子都是父母親心頭的一塊肉,父母親的寶貝,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將來能夠好好的生活,擁有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庭,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現在的生活背景已經不比從前了,我們不能在用過去的觀點來看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的品格低落,人們生活素質不良,基本上是我們做父母、學校、社會三方面的責任,其中家庭是站在第一線上的,不論是生活規範或是品格,家庭都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家說的家教、家教。

童年,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一件事情了,有些人甚至沒有沒好的童年,但我們別忘了,現在是孩子的童年,我們有機會再過一次童年,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過童年,所以我們要學習拒絕忙碌、應酬,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事情是永遠都做不完的,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撥一些時間陪陪孩子,瞭解孩子的需求,聽聽看他們的想法,相信親子關係會更加融洽。

總之,想要家庭幸福就要不斷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一棵小樹在陽光、雨水、空氣及大自然環境下,逐漸茁壯成一棵大樹。對孩子而言,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是他們必需的養份和挑戰呢?孩子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不能到能,從不敢到敢,從不可以到可以,從只關心自己到懂得關心別人,從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到能夠有多元化的思維角度,都是現代家長父母必須關心及在乎的。而每一次孩子的學習成長,到每一次不斷的自我超越,都會讓父母心驚膽跳,最後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勇敢、快樂、有智慧及有自信心的人。當孩子從小到大,從自我中心到關懷別人,這是一個完整的成長歷程,需要透過不間斷的合理教養與親子溝通來完成。因此,現在的各位父母親,不論你們的腳步走到哪裡?試著回過頭來看看孩子,因為,孩子還在等著你,跟他一起成長呢!

 

參考文獻:

天下雜誌(2003)。2003年教育特刊。

邱珍琬(2003)。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廖永靜(2003)。做個A+爸爸。台北。遠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