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探討

 

林枝旺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Coleman所提出之社會資本往往被視為影響學業成就之中介因素(Khattab2002),本文擬就國、內外有關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加以分析整理,在國外部份,以PengWright1994)等七位研究者之研究結果探討;在國內部份,則分為國小與國中兩個就學階段探討,而以與學業成就相關的社會資本內涵,與其研究結果兩部分說明。

 

貳、國外實證研究

   

整理國外許多學者以不同的家庭背景變項,探討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的影響,研究的結果發現:家長教育程度,家庭結構、社經地位,父母教育期望,子女在家庭作業花費時間的長短,父母對孩子課業的鼓勵、支持與督導,父母參與子女教育事務的多寡等項目,均會對子女的學業成就產生影響,底下以幾個實證研究說明之。

一、 PengWright1994)探討「1988年美國教育長期性研究」(the National             Eduacti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88NELS88)的內容,結果發現:家長的教育程度和家庭的收入確實與子女的學業成就有絕對的相關性。其次,家庭的結構也有關聯,亦即與雙親一起生活的子女,其學業成就遠高於單親家庭。而且亞裔學生每週花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6.81小時比西班牙裔的學生高4.75小時,推論或許因為亞裔學生的父母教育期望較高的緣故。另外,PengWright也發現,那些與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亞裔學生,也從父母處承受較高的教育水準壓力,因此,他們參與更多的課外學習活動。

二、 以色列學者Fejgin1995)在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cademic           Excellence of American Jewish and Asian Studends"一文中提到,若把以色列裔學生和亞裔、白人、黑人學生一起比較,發現以裔學生的學業成就最高,其可能原因為以裔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 (包括父母教育、職業和收入)最高,變異最小,其中父親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且以裔學生花較多的時間在家庭作業和較少的時間在看電視。Fejgin的結論是:社經背景相同的以色列父母和白人父母最大的不同在於兩個機制(mechanism)上,一個是以色列父母會送子女到私立學校,以便為他們找到最好的老師,另外也可以讓其子女接受傳統的以色列文化。另一個機制是以色列父母會直接鼓勵孩子努力學校課業,此即為Coleman所說的「社會資本」。

三、 Ho Sui-Chu Willms1996)以美國第八級學生(相當於中學生)為研究樣本,分析父母參與子女教育對學業成績的影響,發現屬於「家庭內社會資本」的「在家討論與學校有關的活動(the discussion of school-related activities at home)」對子女學業成績有很強的正面影響;且高社經地位的家庭,有關教育事項的親子活動較多,有利於提高子女學業成績。

四、Hao Burns1998)分析亞洲移民與本國族群學生之學業成績差異的研究指出,社會資本是影響不同族群之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的重要因素。他們發現:中國及韓國移民學生因在學習過程中與父母互動的品質與頻率較高,提升了彼此的教育期望,進而有較高的學業成績;亦即在學習活動中親子關係互動的品質與頻率,如參與子女學習、提供課外學習活動…….等,會增加父母與子女的教育期望,而較高的教育期望有助於提升子女的學業成績。

五、在香港,何瑞珠(1999)運用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概念,研究香港地區的家長在運用家庭資源及家校合作對學生學業成績的關係。她的研究顯示:社經地位越高的父母,對子女教育有較多的督導、支持以及參與;且對子女就讀之學校事務也有較多的參與、也較能溝通;這些對子女教育與學校事務之參與,皆有助於提升學生學業成績。

六、 MorganSorensen1999)檢證Coleman的社會資本對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之研究發現:在私立中學,父母的社會資本有助於增加學生努力和學習機會,而且學生努力和學習機會有助於提升個人學業成績;然在公立學校中對提升數學成績有幫助的是同儕關係,而父母的社會資本對子女的數學成績則沒有明顯的幫助。

七、 Yan1999)以親子、家庭與學校以及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係,來測量社會資本,並用以探討影響黑人學生教育取得的因素。其研究結果發現:在控制家庭社經地位後,成功的(中學畢業並進入下一階段就讀)黑人學生其父母對子女教育事務的參與比成功的白人父母還積極,而社會資本有助於排除黑人家庭社經地位之窘境,協助黑人學生之教育資格取得。

 

參、國內實證研究

 

一、研究對象

探討國內有關影響學生學業成就之社會資本的相關研究,就研究對象分析,以國小學生居多(巫有鎰,1997;林清標,1998 ;陳順利,1999;楊肅棟,1999;潘美倫,1999;陳嘉琳,2001),其次為國中學生(陳怡靖,2000;黃信誠,2002;蔡毓智,2002;)。

 

二、社會資本之內涵 

以國小、國中兩個階段,分別檢視與學業成就相關的社會資本內涵。

(一)國小階段

分析各研究者所定義之社會資本內涵,發現大致雷同。例如在國小階段,巫有鎰(1997)以1.關懷型互動(買課外讀物、成績好有獎勵、陪伴讀書、教導功課、和孩子討論學校發生的事情、和孩子玩遊戲、參加與教育有關的活動、因課業與老師聯絡);2.監控型互動(成績差就處罰、督促孩子做功課);兩項為期社會資本之內涵。林清標(1998)也以控制型互動;關懷型互動;另加父母教育期望做為社會資本之內容。

陳順利(1999)則除了以父母教育期望為社會資本之內容;再加上父母教育參與(教功課、陪讀書、討論學校事情、購買課外讀物、成績好而獎勵、帶孩子參加校外文藝活動、和老師保持聯繫、參加學校活動)這一項。

楊肅棟(1999)則以1.親子互動關係(閱讀報紙、提供課外讀物、因成績好而獎勵、成績差而處罰、督促功課、教導功課、和你討論學校事情、與學校老師聯繫);2.父母對學童學業期望(學業成績、希望達到的學歷);做為社會資本之項目。潘美倫(1999)也以1.親子在教育方面的互動,分為兩種形式,(1).關懷型:內容有提供課外讀物、教導功課、察看家庭作業、關心月考成績、成績好有獎勵、會與老師聯繫、和孩子談論學校事務、討論交友情形、鼓勵孩子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2).監控型:包括督促功課、成績差就處罰。2.父母對學童教育期望(包括學業成績、希望達到的學歷);當作其研究社會資本之內容。

只有陳嘉琳(2001)因研究小學生的「夏季失落」現象,而與上述幾位研究者,在社會資本的內涵上稍有差異,他以1.一般社會資本(缺乏大人陪伴時間、陪學童聊天玩耍做功課、學童朋友來玩與其聊天、規定生活作息、清楚學童暑期行蹤與活動、清楚學童暑期交往的朋友、和學童討論溝通看法與作為、請學童的朋友同學來玩);2.與學習相關的社會資本(一起到圖書館借書、一起逛書局買書、一起看書討論內容、一起上網找資料瀏覽、檢查暑期作業或補習班功課、指定功課給學童做、規定做功課或看書時間、討論課外讀物內容、買書或借書給學童閱讀);為社會資本之內容。

如果將這些研究者認為在國小階段影響學童學業成就之社會資本內涵加以歸納整理,可以說以1.親子互動型式(關懷、監控)或稱管教方式。2.父母教育期望(成績、學歷)3.父母教育參與。三項內涵為社會資本重要研究指標。

(二)國中階段

到了國中階段,陳怡靖(2000)以1.父母常陪伴或教導作功課;2.父母常與你討論你的事情或困擾;3.訂學生報紙或課外讀物;4.因你成績好而給予鼓勵;5.和你討論升學的期望;6.常和你的學校老師聯絡;為社會資本之指標。

黃信誠(2002)則以1.父母教育參與;2.父母行為控制;3.父母教育管教;做為社會資本之內容。蔡毓智(2002)以1.家中手足數;2.父母教育參與(對學童成績的關心:包括討論考試成績、討論他人成績、和老師討論功課要求、和老師討論學生成績、討論未來升學進路。對學校生活的關心:包括詢問有無功課、監督或指導功課、討論學校生活、討論學校老師、認真看家庭聯絡簿與教師留言、認真寫家庭聯絡簿與家長留言。);3.教育期望;4.學習態度(包含認真聽講、認真作功課、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和同學討論功課、向老師請教問題、在意考試成績、在意自己的排名。);四項為其社會資本之內涵。

比較國中與國小兩階段之社會資本內涵,發現管教方式,父母教育期望(成績、學歷),父母教育參與三項仍是研究指標,但是增加家中手足數、學習態度。其中家中手足數似乎以家庭背景視之較為適宜,而學習態度與Coleman對社會資本之定義也較無相關。

 

三、研究結果

檢視國內有關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結果,分為國小與國中兩個就學階段探討。

(一)在國小階段

巫有鎰(1997)發現:1.台東縣學生之學業成就比台北市低許多且達顯著水準,但地區間學業成就的差異乃是背景因素與中介變項的反映;背景因素乃是透過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財務資本及學童教育抱負等中介變項,進而影響學業成就,2. 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得到有力的支持,親子間的「關懷型互動」(山地鄉、父親職業、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達到顯著水準)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男性、父親職業都達到顯著水準)均會透過社會資本影響學童教育抱負,進而影響學業成就。但家庭外的社會資本(如搬家次數)對成績並無顯著影響。3.若剔除學童教育抱負的影響,國小學生的學業成就至少有40%決定於學生的背景因素,顯見台灣的教育機會仍不均等。

林清標(1998) 發現:1.原、漢學生學業成就差異之主要原因來自於家庭結構因素,並進而以中介變項發揮作用。2.社會資本(關懷型與監控型互動、教育期望)對於學業成就影響達到顯著水準。3.影響社會資本之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完整性、兄弟姊妹數、出生序。陳順利(1999)得到的結論為:1.女學生其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完整、手足數越少,則中介變項即社會資本(父母參與達到顯著)越多,自我教育期望越高,進而提高其學業成績。2.原住民學生社會資本中的父母期望無顯著差異,但父母教育參與明顯比漢族學生少,因此學業成績比較差。

楊肅棟(1999)其研究結果為:1.原、漢成績差異主要在於原住民居住地處偏遠、父母社經背景低、家庭結構不完整且子女數眾多等不利家庭背景因素,因而影響其中介變項,造成學業成就低落。2.父母親教育期望越高,成績越好,而非成績影響父母親教育期望。3.同樣資質的學生,生長的環境不一樣,成績仍不同,「能力」不是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家庭背景仍可透過其他變項影響成績,如較高的父母教育期望、較多的補習顯示出身背景的重要性。

潘美倫(1999)則發現:1.閩、客學童學業成就並無顯著差異,影響成績的背景因素主要為家長社經地位(父親職業、父母教育等達到顯著水準)、及家庭結構(家庭完整性、兄弟姊妹數亦達到顯著水準),而且係透過財務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及學童教育抱負等中介變項影響學業成就;2.父母教育期望(父親職業、父母教育、兄弟姊妹數達到顯著水準)越高、親子間的關懷型互動越頻繁,越有助於提昇學業成就。

陳嘉琳(2001)其研究結論為:1.父親教育程度、職業及家庭年收入越高,暑期社會資本越高。2.國語科成績在學期間未受家庭社經背景因素影響,但暑期前後有影響;數學科成績學期間受父親教育程度與職業影響,而暑期前後則均受家庭社經背景影響。3.暑期與學習相關的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有影響,暑期的一般社會資本則無影響。

 (二)國中階段

陳怡靖(2000)其研究結果發現:1.個人背景因素係透過接受補習教育多寡、家庭社會資本高低(父母教育程度、居地都市化低達顯著)、求學時是否要幫忙家裡做工或賺錢,及家庭的文化資本等數個中介變項,影響國中畢業後的教育成就。2.國中後是否繼續升學仍受背景因素影響,存在機會的不均等;但對於升學後就讀高中或技職學校的分流影響不大;而國中後的教育分流會對受教總年數造成影響,可見制度面的分流也是造成教育取得不平等性的原因之一。3.客家人的教育成就顯著高於閩南、外省人及原住民。4.兄弟人數符合資源稀釋假設,但姊妹人數則否。5.不論哪一年代,父親教育均最具影響;第二、三組年代中,補習教育最具影響。黃信誠(2002)研究發現:1.社會資本不因居住地區而有所差異。2.學生之背景變項必須透過某些家庭教育資本才會對學生學習態度產生影響力,且以社會資本及文化資本的影響力最大,而財務資本的影響力則是較小的。3.父母教育參與及行為管教對學習習慣、學習慾望具有正面影響,父母行為控制對學校態度具負面影響,行為管教則對學校態度具正面影響。蔡毓智(2002)結果發現:1.家長學歷越高,子女社會資產()越豐富,學業成績越佳。2.社會資產()較文化資產()和學業成績之間的關係更密切,且文化資產()需透過社會資產()產生作用。3.朋友成績、家長參與親師活動、學習態度與教育期望等社會資產()變項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達顯著。

 

肆、結論

 

一、由國外學者之研究,我們發現大多數是從社會資本的角度,對影響各種不同族群學業成就之原因作比較與探討,而且都是以國中以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於正值於尋求獨立自主的青少年後期之高中、職學生,或更上一階段之大學生,社會資本是否仍然會影響其學業成就,實有待進一步之探討。

二、由上述國內之研究結論,我們可以確認家庭背景變項會影響國小與國中學生之學業成就,同時也會透過社會資本為中介變項,影響學業成就。

三、社會資本的內涵因就學階段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國小階段以管教方式,父母教育期望(成績、學歷),父母教育參與三項為研究指標,到了國中又加上補習教育,到了高中、職或大學,其社會資本之內涵又為何?也有待進一步之探討。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何瑞珠 ( 1999 )。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教育學報,271),233-261

巫有鎰 ( 1997 )。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林清標 ( 1998 )。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成就之關連性。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林森富 ( 2001 )。社經背景、文化資本與教育成就。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怡靖(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財務資本論。台東: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順利 (1999 )。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地區為例。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嘉琳 ( 2001 )。國小五年級學童暑期經驗及其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信誠 ( 2003 )。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楊肅棟 ( 1999 )。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連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童為例。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蔡毓智 ( 2002 )。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潘美倫 (1999)。閩、客學童族群意識與學業成就差異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二、英文部份

Fejgin , N .1995. Factors Contribulting to the Academic Excellence of American Jewish and Asian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8, 18–30.

Hao, L., & Burns, M. B.1998. Parent-Child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Immigrant and Native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71,175-198.

Ho, Sui-Chu. E., & Willms, J. D.1996.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Eighth-grade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69,126-141.

Khattab, N.2002.Social Capital,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mong Palestinian Students in Israel . Research in Education, 68,77-88.

Morgan, S. L. , & Sorensen, A. B.1999. Parental Networks, Social Closur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A Test of Coleman's Social Capital Explanation of School Effect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45,661-681.

Peng, S .S., & Wright, D. A .1994. Explan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ent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876,346–352.

Yan, W.1999. Successful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The Rol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The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681,5-22.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