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家庭理論探討老年人新角色

 

林明良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壹、    前言

 

    當代社會最明顯的家庭變遷之一是人們的壽命延長,而擴大了老年人的人口數目和比率,使社會步入高齡化社會,究其原因如下:

(一)、出生率降低:由19991.29%降至2003年的0.106%

(二)、死亡率降低:2003607418.80%758965.33%的死亡率分別降至2004607418.30%758964.60%

(三)、65歲以上(含)老人人口由2001年的8.59%增至2010年的9.81%2036年的21.53%

社會步入高齡化後,老人問題也就顯現其重要性。老人托養、老人活動、老人年金等問題遂成為政府制定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指標,而老人棄養、獨居老人病死、老人受虐、老人照護等事件,亦突顯老人缺乏關懷、照顧,和老人本身缺乏自尊和自信,導致衍生老年人自殘和互殘的社會問題,更不容忽視。

社會一般人對老年人常常有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認為:

*老年人大部分體弱多病並且應該在安養院接受照護。

*老年人的心智能力逐漸退化和固執、暴躁。

*老年人大多數是寂寞、孤獨且依賴性大。

*老年人的性能力差無任何「性」趣。

老年人工作效率低。

而一般學者對老年人,在學理上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減少參與」理論學者認為老年人必須減少交際活動,避免情緒過度涉入,以留下時間安享晚年。

(二)、「活動」理論學者認為老年人仍應繼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與社會繼續保持聯繫,和別人繼續互動,已達自我調適。

(三)、「邊際」理論學者認為老年人的負擔不得超過自己的能量和經歷的限度,而主張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增進自尊,激發成長、維持自我實現的幸福感。

(四)、「角色轉換」理論學者認為老年人應該尋找合理的代替性角色,面對因健康或心理衰退,退出職場後的人際關係和隨時面對親友死亡的現實面。

儘管學理上對老年人持有正(負)面或積(消)極面的評價,但老年人本身應該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調適以自處,實在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貳、    文獻探討

 

本文擬以當代家庭理論中的「衝突理論」、「交換理論」和「符號互動理論」的觀點,來探討老年人在當代應扮演的角色及自處之道。

一、衝突理論

(一)、理論架構

1、馬克思(Karl Marx)認為,分配不均的資源(財產或生產工具),形成階級化,社會變動乃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鬥爭。他認為:

1)、經濟組織決定社會裡所有其他的組織。

2)、每一個組織裡都會有階級衝突。

3)、無產階級份子會因受壓迫,產生共同階級意識,來抗拒資產階級的剝削。

2、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認為,權威造成不平等和利益衝突,不同利益團體產生階級。他認為:

1)、主動和積極的態度和意識、同一地區和溝通良好,比較容易形成共同利益團體。

2)、自由經濟國家比專制獨裁國家容易造成衝突社會現象。

3)、個人對自己的團體不滿意或不認同,會造成階級流動而想離開該團體。

4)、衝突會因階級流動性的增加而減弱,階級的差異性而增加。

3、柯林斯(Lewis A. Coser)認為,權力因為職務、政治立場和地位階級的分配不均,而造成衝突。他認為:

1)、社會時時刻刻都在變遷。

2)、社會都會產生衝突現象。

3)、社會基礎是權力關係。

4)、如果衝突沒有違反團體基本原則,相對地有目標、有益處和有價值,則衝突並不全然是破壞,有時更具利益功能。

5)、社會內部失調而引起衝突,也激起社會重組,增強社會適應力和解決社會問題。

(二)、老年人新角色的省思

衝突理論大多強調負面的衝擊性和鬥爭性論點,此理論認為老年人是:

1、年齡的老化造成社會利空、地位被取代和權力被剝削的老人弱勢族群。

2、老年人因為減少獲取生產工具和資源的機會,所以,老年人必須在充滿衝突的生活情境中求生存和發展。

因此,此理論認為老年人新角色是:

1、老年人成為受保護和社會依賴人口群的一員的新角色,因為,他們的經濟資源能力與機會被消減了。

2、老年人成為順從新權威的次要地位老人族群的新角色,因為他們的權力消失了與做決策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3、老年人成為維護權益的政治行動新角色,因為他們要在本身條件受限制下,爭取生存和發展。

二、交換理論

(一)、理論架構

1、個人之間的交換行為,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之一。

2、社會互動就是一種交換行為,交換的對象可以包括物品、聲望、喜愛、協助和贊同等。

3、布勞(Blau)認為:

1)、交換乃依參與交換者的價值而定,相同社經地位者,較易發展深厚情誼,社經地位差距大者,彼此可能交集不大。

2)、交換往往依「剝奪--飽滿」原則行事,意即一個人做某件事都是得到相同的報酬,便會減低做這件事的興趣,對所獲得的報酬的評價,也就越低。

3)、交換必須符合「禮尚往來」的互惠規範和「如何回饋」的公平規範。

4)、交換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利己意識,但如果依循「互信」和「互惠」原則,就會達到「整合」功能。

5)、交換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且依不同的需要,調整角色的扮演去爭取報酬。

(二)、老年人新角色的省思

衝突理論大多強調老年人的被動性、邊緣性和資源匱乏的負面論點,此理論認為老年人是:

1、老年人是退縮不前和落落寡歡的弱勢族群,因為他們本身資源匱

乏。

2、老年人是處於容易從交換網絡中退卻的困境,他們不易從交換中

獲益,因為他們本錢薄弱,無法與他人交換,期待獲取的報酬也相對地薄弱。

因此,此理論認為老年人新角色是:

1、老年人成為依賴制度性保護的新角色,因為他們是交換條件劣勢

的老年人族群,政府必須制定保護措施保護之。

2、老年人成為志願性和自助性的新角色,因為他們必須藉由參與社

區活動來開發交換所需的相關資源。

三、符號互動理論

(一)、理論架構

1、社會是由個人行為活動和人際互動組成的。

2、人際互動是依對方傳達的訊息,經由個體接受後「思考」、「判斷」

和「分析」其所代表的意義,再經統合整理後做適當的回應,並非直接反射的。

3、互動和環境關係密切,不同文化背景和生長環境,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讀。

4、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扮演著許多的角色,

而許多的位置組合了社會結構,而社會結構限制了個人發展的界線。

(二)、老年人新角色的省思

符號互動理論強調老年人族群積極面的社會互動,此理論認為老年人是:

1、老年人可以高度發揮其社會互動權力。

2、老年人可以提高老年人社會互動素質,重塑老年人社會形象。

3、老年人可以創造有意義的生活。

因此,此理論認為老年人的新角色是:

1、老年人成為發展自助團體和互助網絡的新角色。

2、老年人成為強化老年人社會互動能量、暢通老年人社會互動資源、和增進老年人正性形象的新角色。

由上述理論,吾人認為老年人社會新角色可以由三方面來界定之:

(一)、微觀面:老年人是老年人休閒管理角色、老年人自動保護角色、老年人自我調適角色、老年人自動推進角色和老年人自助與他助角色。

(二)、中介面:老年人社會認知角色。

(三)、鉅視面:老年人社會行動角色、老年人社會整合角色、老年人社會參與角色和老年人社會互動角色。社會倡導角色、老年人社區組織角色和老年人是代發言人角色。

 

參、結語

 

老年期是家庭生命週期的最後一個階段,年老也是每一個人必經的過程,儘管一個人曾經「繁華四十」、「閃耀五十」以及「和諧六十」,但是,一個人到了衰老不可避免的階段,如何「迎向改變」和「維繫生命熱情」,也還是可以選擇「如何衰老」,而以全方位的角度看清楚人生的老年歲月,度過成功愉悅的老化過程。

其實,老年人可以持續建構許多新角色的扮演,諸如:

(一)、建立老年人之間某種形式的社會支持性的組織,推展照護孤寡老年人服務活動。

(二)、組成退休老年人志願服務性社團組織,鼓勵老年人退休後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

(三)、組成老年人兒童(收)領養的社團組織,積極推展兒童(收)領養活動。

(四)、鼓勵科技人員退休老年人志願專題講學活動,協助中小學教學方案活動。

藉此,重塑自我形象和生活信念,再度學習,重新出發,發揮「利他」功能,得以貢獻「黃金經驗」,使生活得更自在、更有意義和更有尊嚴。

 

參考書目

 

廖榮利(1998)。 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商鼎文化。

蔡文輝(1998)。 婚姻與家庭。台北:五南圖書。

謝高橋 2001)。  人口學觀點的老化與家庭。社區發展季刊,95217-219

高忠義(2001)。 老年、社會、法律經濟學。台北:商周出版,9-10

 

回首頁